浅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022-09-10

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实现从传统教育观念向主体性教育观念的转变, 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主体性教育理论。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完全一致, 它必将会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小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石, 本文对小学体育教育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展开探讨, 希望能够为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产生理论启示作用。

一、主体性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一) 主体性教学的内涵

主体性体育教学是指在教育活动中, 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 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体育教学的实质就是树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锻炼;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 学有所创, 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 主体性体育教学的特点

1. 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体育课中实施主体性教学, 必须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课前的备课、课中的教授与课后的辅导, 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学生既是教学群体的主体, 又是教学个体的主体。因此,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的学习和锻炼中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2. 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认为,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理论的提出, 其目的不只是教会学生体育, 而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体育。因此, 主体性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学生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方法, 加强对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3.、在主体性体育教学中重视教与学两个积极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是处于尚未成熟发展阶段的主体, 主体性教学主要是由教师来设计, 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各种能力, 也要靠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和督促。而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切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达到锻炼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必须在学习中全身心的投入。因此, 主体性体育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还要在主导的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 才能在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中调动两者的积极性, 以至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4. 在主体性体育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氛围的设计。

传统体育以及“应试效果”形成了现阶段体育课的课堂统得过严、过死, 单调枯燥, 活泼不足, 气氛沉闷, 严重地抑压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极大地防碍了主体性体育教学实施。故此, 体育课中必须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 并能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来感染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能够在课中心情愉快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体育锻炼和学习,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 创设情境, 让学生当主角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的独唱、独奏, 是主角, 学生只是听众、观众。主体性教学是要求教师转变观验, 转变角色, 学生是主角, 教师只是导演和伴奏。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一定的情境, 使学生成为故事的主人公,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 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情节 (课堂教学) 中去, 自主地学, 主动地学。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 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课堂秩序井然, 课堂气氛热烈。

(二) 给学生以自主的空间, 教会学生学会求知

小学阶段, 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整堂课让学生沉没在教师的喋喋不休与指手划脚中, 那无疑是一件令他们头疼的事。为最大限度的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教师不妨在恰当的时刻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时间, 去完成一些自己爱做的事, 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解放。教师的任务只在于如何把他们的活动与自己的教学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学习活动启动前, 教师应提供或与学生共同商定弹性的教学目标, 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产生求知的欲望。二是学生根据目标进行选择性练习, 这是认知、情感活动同时开展的过程。教师要及时了解学情, 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这样, 才能给予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

(三) 巧妙运用教学语言, 增加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在进行新课内容讲解的过程中, 教师可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等, 增添新知识的色彩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运用风趣精彩的语言色彩, 将学生引入学习新知识之中。例如, 给一年级的小学生上第一节体育课的时候, 学生是没有纪律感、组织能力的。对此, 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都知道什么动物, 然后, 用学生回答的动物名字进行排队。如老虎队、大象队、狮子队、小白兔队, 每一队有十名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队站, 但是动作慢的学生就不能选择喜欢的队了, 要站到学生少的队中。这样, 既做到了教学生排队, 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升了教学的质量。

(四)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喜欢比赛, 爱竞争, 好刺激。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适度地运用比赛法, 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力与智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 而且还可以诱发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但是有比赛必有胜负。胜的一方固然欣喜若狂, 但屡战屡败的一边谁都会无精打采。没精神就会厌倦, 厌倦便会走神, 就会使教学循序凌乱, 达不到比赛的真正目的, 故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 使每一组通过努力都有获胜的希望。教师应注意在比赛中, 给“常败将军”以机会。比如说调整距离, 降低要求等等。使他们也有夺标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他们取得胜利时, 要加以表扬, 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防止因走神而扰乱正常的教学进程。

摘要:主体性体育教学的实质是树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具体表现为学生在教学中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本文以新体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为背景, 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身心特点,主体性教学

参考文献

[1] 侯橹.浅论体育教学中主体的主体性[J].体育科研, 1997 (6) 。

[2] 毛振明.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 1998 (5) 。

[3] 廖辉.主体性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9 (4) 。

[4] 刘建武.体育教学中实施层次教学法的意义与途径[J].福建体育科技, 1999 (5) 。

[5] 曲宗湖, 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6] 吴友谊.谈体育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体育学刊, 2000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新《立法法》修改以来我国地方环境立法状况的思考下一篇:提升企业职工安全意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