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反思

2023-05-08

第一篇: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反思

数学导学案的实施带来的困惑与反思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导学案的应用,如温暖的春风吹进我们的课堂,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然而导学案应用于课堂给我们教学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令我不断反思着自己教学中的得失。

一、导学案设计的如何有的放矢。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差异,教师设计的导学案的深度和广度怎样照顾每个孩子不同的认知水平,如何努力配制一把万能钥匙,开启每一个孩子的知识链接的密码,是每个教师应该设计导案的关键,不然导学案在课堂上的实施不但不会让学生真正自主探究领悟所学的知识,反而还会另他们手忙脚乱之后依然茫然无获。我曾这样设计一节数学课的导学案,《一个数除以小数》:预习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检测题。这样的呈现形式学生陷入的是一片试题的“泥潭”,学生拿到学案导学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数学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开始学案给我的粗浅认识是简简单单学数学,先学后教,这与新课标的“创设生动的情境,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经历探究的过程、、、”可以很好的统一吗?曾经另我很困惑!如今通过教学实践反思自己导学案的设计最终归原因是过于:枯燥,目的性不强,课堂上没有情景的设计依然是没有生机,学生的求知欲没有充分调动,教学效果依然是收益不大。怎么设计学案,同样在于你选择的设计方案。

二、导学案设计中让学生预习阶段如何灵活驾驭。

导学案实施环节中有自学新知的环节,可是面对当今社会孩子接触知识信息渠道越来越多的局面,会使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遇到教师还未教学生早就知道了的情况,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如何重建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使课堂氛围和谐发展实现最终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呢?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达到预习效果?这是我们亟待继续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学生“先知”不定“先觉”,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一教学契机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我在教学数学新授课,《三角形的面积》时,预习阶段正在有效进行着,突然冒出一位先知学生,高傲的说:“大家都会。”“早就知道。”“没必要探讨这些知识。”眼看着课堂教学就这样无味的结束,究竟如何让所有的孩子依然兴趣盎然的探讨下去?首先赏识学生会给他们求知欲灌输很大的动力,我抓住这一关键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了,我把这一切都交给学生们自己去说去评判、体会。你们觉得还有必要继续探究下去吗?” “我们试着用今天会了的知识解决以下问题?”接着我出示了“巩固题”中的一道有难度的题,学生被这一略有难度的题所困惑,于是重新回到预习阶段重新合作探讨,导学案在课堂实施中我们只要及时发现课堂上生的动态抓住切入点调适度整课堂环节,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有效的进行,导学案的应用不是死板采用他人的经验和教条,而是自己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设计,迎合着自己学生的动态灵活实施。

三、在合作探究中如何有效完成教学计划

在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预习课和展示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更是困惑无助,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在导学案实施的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了,导学案实施环节中新授课教师都采用了预习、提出问题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的份,因为很多知识在他们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根本看不懂,自学阶段也是走马观花跟着走了过场,真正学会的知识很少,这部分学生一般是默默地坐着不发表见解,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学习上及其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另外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的事,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样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接下来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他们会有自己的创新思维,这部分学生有一种蝙蝠跟着麻雀瞎飞得感觉,这样会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更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帮一帮你会更棒的 ”这个环节。这样调动了那些我学会了我要表现,这一部分学生的表现欲,还引领了那些我努力也能学会的学困生的求知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凡事有利就有弊,通往课改成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应用“导学案”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探求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学会反思,大胆挑战,踏实肯干,就一定能在教改工作硕果累累。

第二篇: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全国许多教育发达地区推广并取得良好效果,县教研室也下发了《导学案系列问题53问答》及《如何设计导学案》等相关资料汇编。我结合县教研室编发的资料及网上同行的经验,对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及使用与大家做如下探讨:

一、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与设计方法多样,同时,因小学儿童生理、心理、学习经历的特点,小学数学导学案与初中、高中有很多不同之处,即使是在小学阶段,数学导学案与语文导学案也有不同的学科特点。

(一)、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理念 我们从字面释义来看导学案:

导:指导、引导; 学:学生、学习; 案:方案、设计。

既然导学案解决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地位问题,那么,导学案的设计就应确立“以学定教,同案协作”,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学生的有效学习,则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学案和导案。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

导学案设计的策略是: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在操作过程中,要强调“学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

同时,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出: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二)、导学案的备课与编写程序。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所以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的形成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必须融入每位教师的个性风采。“导学案”备课的基本特征:“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资源共享、师生共用,减负提效”。经较多的教育先进地区学校的实践来看,导学案较常用的备课和编写程序是:

1、个人主备,形成初稿

主备教师在初备时,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料,做到两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教材处理上突出“六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同时,主备教师要尽力提出自己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疑难。并将初稿打印(备课组教师每人一份)带到集体备课地点。

2、集体研讨,修改初稿

参照全县各校基本上每周都有教研例会的惯例,每周集体教研时,主备教师将所备导学案提交全组集体研,首先由主备教师就个人设计的草案,以说课的形式作简要的说明,然后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进行比较,将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

3、完善整理,形成定案

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初稿进行整理与完善,形成定案。并将其打印一份交备课组长审定签字后,交付印刷。

4、课前熟悉,融入个性

上课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熟悉导学案、学生情况及教材情况,并在旁边空白栏内添上适合自己风格及班上学生学情的个性化的备课。

5、教后反思,补充总结

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多进行交流,每堂课后都要及时进行反思,写好教学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订完善,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6、收集存档,以备参考。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并保存完整的电子稿,期末将纸质文本与电子稿各一份交教务处存档,以便于下次同期次教师备课参考学习。

(三)、导学案的基本内容

导学案的文本表形形式有纯文本的(范例),也有表格式的(范例)。还有把导案和学案分开同列表格形式。但无论何种文本表形形式,小学数学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八个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教学要求、课标要求、学生实际,要简洁、准确、清晰、具体,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每课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学习目标中尽量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多使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能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范例)

2、重点难点

在准确分析教材及学生情况后,明确告知学生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最好有相应的突破方法提示。

3、知识链接

主要作用是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也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类似于传统教学中的课前复习环节)。(范例)

4、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应该贯穿于整学习过程中,学习指导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第一种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第二种是学生们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画线段图分析题意的方法,摘录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范例)

5、学习内容

有的老师也把这个过程称为学习过程。这一环节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内容必须问题化,问题要层次化。

6、学习小结

这个环节是知识结构的整理和归纳,一是在整节课学习目标的提示下,由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的线索及体系。 二是引导学生对学科思想、学习方法进行归纳。通常具体操作时,我们要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特别是中低段儿童,尽量少用直问式归纳,如“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等宽泛而空洞的问题。最好是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只把具体的知识点留空让学生来填。(范例)

7、达标检测

要和学习目标一致。目标定什么,就测什么,老师应明确指出该环节内容应该在课堂上完成。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量要适中,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同时,在难度上要适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般来说通常班上90%以上的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但同时还要关注差异,对于学优生,可以增加拓展延伸环节,当然,也可在本环节设置选做题目。(范例)

8、学习反思 这一环节设置,主要是让学生能从知识的掌握、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大胆交流等方面谈一下收获,反思自己不足,能自我找出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可以在导学案的后面设计成选择形式(范例),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

二、小学数学导学案的使用。

一般来说,导学案的使用分为三个环节,即课前,课中和课后。

(一)课前使用。

导学案要提前发放。教师至少批阅学生数2/3的导学案。教师批阅时要特别关注疑难问题,即导学案中质疑问难的内容,然后进行二次备课,并确定重点展示内容,然后在上课前再发给学生。

(二)课中使用

首先,教师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

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寻找规律,放手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一般不要打断或代替。但对于争论不休,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 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

二是精讲,精讲应具有针对性,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收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使用

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导学案,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

导学案的二次批改环节就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纠错及导学案的完善情况,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有疑问的知识点,学生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解决掉,并在导学案上写出来。

三、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与编写实例(诱导式)。 在实践中,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这种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大多数新授课的教学,例如四则运算的口算和笔算法则、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以及简单的统计等,这也是使用最多的一种课型。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尽可能放手,最后由学生自己来总结归纳结论,教师只做引导与规范语言。

二是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这种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每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时使用,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成的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去,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需要注意的是,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每一个学案不一定就只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都需要在课内完成。

三是技能模式。

这种导学案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示范要尽可能地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导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第三篇:基于导学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新课改和高效课堂要求我们必须彻底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思维定势,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效课堂要通过课堂重构及转变质量增长方式来实现。导学案介入课堂是很好的突破方式。“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基于导学案的小学语文课堂必须保证“一变”“一不变”。变的是课堂结构、基本策略、导学手段等。不变的是语文课程的特征,语文课堂赋有语文味,需要加强语言文字的必要训练。

一、处理好“教案”与“导学案”的关系

“教案”侧重在“教”,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流程图;“导学案”侧重在“学”,是学生在教师有效“导”的前提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线路图。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教案”是“纲”,“导学案”是“目”,“纲”举“目”张,“导学案”必须是教师依据“教案”和学情,通过问题引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案”是“唇”,“导学案”是“齿”,“唇”“齿”相依,“教案”与“导学案”应水乳交融,相互辉映,一旦脱离,则“唇”亡“齿”寒,导学案将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二、导学案课堂必须“始出问题,归于问题”

1、课堂应该以问题为楔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课始,反馈导学案预习效果。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敏锐地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探究的重点。以此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在反复读悟中解决问题。这样既保持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即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发挥了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2、课堂呈现的问题应该“激兴趣、低起点、层次化、贴生活、重体悟”。兴趣是生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问题应该引起学生探究的渴望,不能深,不能让学生无从“下口”,要有“问题一出来,课堂一锅粥”的热烈探讨气氛。要学生参与程度最大化。围绕教学目标,问题逐渐纵深下去,体现出层次性。要努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三、导学案课堂新授课的课堂结构

第一课时(五环节)

环节一:预习展示,梳理问题

新授课开始,开展小组互阅互批,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展示预习成果。教师要利用课前对导学案中学生问题情况的掌握,有机调控集中梳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环节二:呈现问题,明确目标

学生提出的问题大约有不懂的词语、课文主要内容、重点语句的理解。有的问题学生相互能够解决,有的一时半会无法解决,需要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如课文的脉络层次、主要内容等,就可以明确为课时目标。重点语句的理解一般放在第二课时。环节三:梳理课文,初步学习

先要通过多形式的读整体感知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行探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来解决,结果趋于合理即可,不强调答案的唯一。在理清课文脉络的主要内容后,一般要新授一段。应该通过语言文字训练以及读悟来捕捉课文内在信息,获取知识,培养思维和能力。

环节四:检测反馈,再次巩固

依据课时目标检测本课学生所学情况,内容实在,形式多样,有层次性,个别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个清晰的整理和巩固。环节五:总结收获,布置预习

这个环节可以小组评价团队学习收获与个体自我评价学习收获结合,小组和个体相互借鉴,促进整体发展。布置预习内容,为第二课时新授课做准备。

第二课时(四环节)

环节一:预习展示,呈现目标(问题)

第二课时预习问题的设计应该围绕课时目标,学生在导学案中自学出的成果可能并不完善甚至不正确,这恰恰是我们课堂生成的绝佳资源和开展训练的课时目标。环节二:问题引路,展开自学

以学生的问题作引子,开展课堂学习活动。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自主学习,教师要融入学生的自学活动中,注意个别交流和观察,做到心中有数,为有效导学和课堂调控奠定基础。

环节三:合作交流,展示矫正

开展必要的小组合作探究,推荐小组代表发言,采取个体补充和小组相互补充使学生参与面最大化,使问题明晰化。

环节四:检测评价,固学收获。

检测内容丰富,具基础性与思考性,反馈以集中交流、学生自主矫正与教师点拨辅助、评价促进深化进行。以畅谈收获巩固学习成果为结。

四、导学基本策略

1、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前提,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由讨论,自我反思。让每个学生说起来、动起来。注重学法指导,点拨适时恰当。注重学生学习形式的多样。如读,可以轮读、互读、评价读、个人读、小组读等。评价方面,如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师生共评等。

2、小组合作。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宗旨,以形成习惯为本质,发挥团队集体智慧。要在问题受阻时运用小组合作,体现小组合作价值。要在学生互学时、互相批阅导学案时运用。要明确组长的组织、榜样职责,要激发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热情,增强团队荣辱意识。要有小组竞争和考核机制。

3、评价积极。以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根本。评价形式多样化,有针对性、激励性。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的编写

(一)编写原则

1.章节化原则。按教材章节设计学案,做到一节一案。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变为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释疑、质疑、激思、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参与。

4.方法化原则。导学案强化学法指导,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5.层次化原则。导学案设计要体现分层探究,衔接自然,螺旋上升。

(二)编写流程

高质量导学案的形成应该有规范的流程:个人初备、形成草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集体审稿,集思广益,再次修改)——完善整理、形成个案(结合本班,进行增删,灵活应用)。导学稿只是一个文本,最重要的是背后的东西,它在形成、使用、反馈„„整个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精神内涵、集体智慧、价值追求。

(三)编写模式

“学案”是供学生使用。一般包括:新知导读(或学习内容)(思考题、学生交流小组讨论的问题)、知识链接、情景创设、呈现材料、活动方案、达标测评等。

为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教师要在“学案”上设计导学方案。包括:学习目标(含重点难点)、情境创设,活动组织,活动过程中的评价,追加问题,重难点点拨,学法指导、总结规律、温馨提示、教学反思等。当然,“导”不只包括课前设计“学案”和课中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还包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的交流互助的引导。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首先要制定明确、具体、可检测、易达成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2.新知导读

新知导读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怎样设计问题?高质量的导学案要构建问题链和问题组群。教师尽可能通过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一堂课的问题设计要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紧扣教材,围绕目标的要求,将问题进行整合,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同时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把重难点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易有趣的一组小问题,形成“问题组群”,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

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3、活动方案

设计出高质量“学案”和“导案”,让学生学习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由接受学到研讨学,从低效走向高效,使课堂迸发出激情与活动。教师依据教材进行设计,通过集体备课,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再加工、再设计,尽可能设计出亲近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趣性与学科特点相符合的活动方案,一堂课由3—4个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主活动组成(每一个主活动又可包括若干子活动),学生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体验、感悟、探究教学内容,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通过讲授、点拨、评价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

4、知识链接

对本节所涉及已学知识进行回顾。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可通过填空填表等形式,也可通过课前小测验的形式(称“前置测评”)。

5、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自信大胆展示、学会倾听习惯等。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6、温馨提示

导学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

7.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扣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来设计题型多样,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试题,巩固和检测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8.学后反思(教学反思)

教师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学环节有无失误;重点、难点是否得到突破;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等。总之,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二、导学案的呈现与使用

“学案”呈现方式上要讲究实用、有效、易推行,可以纸质印发、电子白板投入、黑板板书等多种方式一次性或渐进式呈现给学生。

导学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自主学习,带着思考走进交流。学生围绕学案的学习五个活动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自我完善—达标测评。自主学习,一般形式有阅读、探究、查阅资料、思考、做笔记、练习、实验操作等。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不同,自主学习可分为课前预习(预习前置)和课中预习。总之,必须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只有扎扎实实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才会有实效,才会有精彩的展示。

合作探究,即小组合作解决自主学习中没能弄懂的问题,小组成员彼此互助,取长补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各小组内共同交流,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答,展示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在组内开展“兵教兵”活动(我不懂问组内学生,我会的主动讲解)。集中及时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互学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与必要的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习知道怎样“动”,怎样“活”。教师要在此环节,进一步明确哪些内容将要作为展示交流的重点,使集体展示有的放矢。

展示交流,即集体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交流存在的问题,生生、师生、组间互动过程,兵强兵。汇报展示的内容可以是有深度、有广度、有难度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共同疑难问题、学生出错率高的、一题多解的、能归纳方法规律的、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等作为集体展示的重点内容。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要进行互动点评,教师要进行适当和有效的提炼和引导,寥寥数语,以一当十。通过点评、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规律和探究思想、方法、技巧等,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薄弱环节。

展示交流是课堂教学主体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键环节。各组在全班进行合作交流与展示。当一名学生上台展示时,其他学生要做好五件事情,体现真正的互动。自我完善,是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活动的效益。

达标测评,即对全班学生实现达标情况的全面考察,亦即随堂进行的形成性测试。“达标测评”可迅速、准确、真实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进行补救、矫正。它的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做到堂堂清。

第四篇:导学案的编写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优化课堂教学。近年来,我们试图从“如何学”和“如何指导学生学”的角度探讨课堂教学改革,大胆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激情课堂。我校在学习、借鉴省内外优秀中学教学改革和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自身特点,实行了“学案导学——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贯彻新课程精神,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导学案的编写 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学案,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导学案是什么呢?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觉得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对所学内容如何去思考,考虑知识点的思路是什么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导。同时导学案中还应包含所学内容的知识点的结构和关联知识点。导学案既不是练习题,也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导学案的关键是编制,一份好的导学案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导学案编制好了运用起来就简单了。因此导学案要按照以下要求编写:

第一,导学案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让学生可以更细致地学习。

第二,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用“了解„„、理解„„、掌握„„、会运用××解决××问题”等语言给出学习目标。

第三,导学案还应该具备明确的重点、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第四,导学案具体分导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堂导学、基础整合、反馈练习、课堂提升等几个部分。

导学案的设计还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导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如何在课堂中更好的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

1. 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

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更为重要的是,老师一定把导学案收过来,进行批改,总结,为激情点拨打下基础。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激情研讨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激情点拨

激情点拨或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

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单元总结

因为导学案是按照课时编写并在每一节上课前分发给学生的,因此导学案也许会比较散乱。为防止粗心的学生丢失,教师每一次讲评完学生订正好后要求学生将导学案上交,教师集中保管,当一个单元内容结束后,教师再将这个单元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成各章节的复习资料。

三、导学案实施的效果 1.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想→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的能力。

2.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感受成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每节课所学知识当堂掌握的程度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导学案设计的层次性,使得每位同学都能在不同的层次上感受成功,并不断攀升。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苦学为学生乐学,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

3.减少了学生的无效劳动和减轻了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我们以前的教育强调“题海”战术,认为不做到一定量的题目,学生是学不好的。而导学案融学路和教路于一体,且都是按黄金线路来设计,集教材、大纲要求和各种资料于一体,安排了大量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随学随练,省时高效,不但学生学得上手,而且学得有趣,倍尝成功的喜悦。同时导学案的课后提升部分习题是由教师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在学会一题的基础上能够举一反三,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乐于学习。

4.凝聚集体的智慧,教师教得轻松,教得自如。过去,教师课前要写教案,单打独斗地花大量时间进行备课,而且在备课的时候总是感叹没有一份合适的练习,练习都是按照章节来编写,每次上完一节课总要让学生选几题来做,或者一节课上完了没有练习可做。因此每一位教师就要自己找题目来给学生做,反而加重教师的负担。而导学案是备课组教师先在一起讨论、交流,然后分工合作编写,凝聚了集体的智慧,给教师腾出时间来集中精力钻研教材、学习教育理论、收集教学信息、探究学生学习心理,总结教学心得体会或小论文等等,从而积聚更丰富的教学内功。长此以往,上课一定能做到有的放矢,简言解惑,点石成金。

四、导学案使用的误区

导学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新鲜产物,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的误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教案定导学案

教师在处理导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导学案。

2.导学案就是练习题

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就在他们预设导学案时或拿到导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导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

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内容。

克服了以上误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校形成了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教与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学效益有了很大提高,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实践证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成功的,是富有创新教育气息和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让它发挥更大地作用。

第五篇:导学案的作用

曾几何时,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教育的革命。我校借助这次东风,也积极投入课改的行列。随着“学案导学”新课改的稳步推进,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学案导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呢?下面我就结合一年多“学案导学”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学案导学”促使语文教师快速成长。

学案导学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要求教师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多角度、多侧面地深入挖掘教材,富有启发性地理解教材;集体备课制定出高质量的学案。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语文教师以下能力:

1、深入钻研教材的能力

学案设计要完成问题探究、知识整理、阅读思考、巩固练习等要求,在制定、编写中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通过具有启发性的内容,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设计,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从而大胆取舍,根据学生实际重新组合、挖掘、提炼教材,从而编写出符合学生认识层次的有启发性的学案。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钻研能力,使语文教师在愉悦中阅读、提炼、升华。

2、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并肩作战、团结一致的能力。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甚至为了一个问题我们争的面红耳赤;为了培养学生兴趣,我们出谋划策共同解决;为了课堂效果我们做好“三小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在讨论中进步、在争执中前进、在改正中快乐,在合作中团结,充分享受到集体的力量。

二、“学案导学”使学生快乐学习。

“学案导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导学。学生可以利用学案这一功能,提前预习,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具体表现为:

1、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际、新颖的学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唤起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学生能主动地利用学案自觉预习、查阅、讨论……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有了学生的主动预习,课堂效率自然得以提升,再也不用担心课堂内容完不成了。学生也养成了预习、讨论、合作等等良好习惯。

2、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的能力。

学案的启发性、层次性、梯度性从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能力。所有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每个问题都有答案、但不是每个问题都有固定答案,允许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不同答案的存在。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的能力。

三、“学案导学”使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学风明显好转。

我们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学生“动”起来了,变的爱说话,想说话,学生的学习欲望被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氛围浓厚,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准备,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爱瞌睡的学生不睡了,爱捣乱的学生不捣了,对学习没兴趣的学生开始学习了,自卑的学生变的自信了。

例如:70班吴岩、张帅帅一向是老师公认的后进生,被老师遗忘的对象,自学案导学以来他们变的爱学习了。75班吴仙慧、张宝强利用学案的导学功能,把语文知识学活,达到学以致用水平。总体来说,学生的学习习惯正逐步养成,由以前的被动学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学风明显好转。

四、“学案导学”使课堂效率提高。

“学案导学”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内容更清楚,学习方法更有效,学习时间更合理、更科学。每节课都是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课堂展示的教学模式,还有教师点拨、引导、共同参与的互动学习。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课堂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销售人员的十大心态下一篇:学校食堂经营方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