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27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文章基于目前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设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实状况,论证理论课的开设对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提升学生专业设计理念的必要性,以及课程建设途径,以表达对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期待。

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论文 篇1:

多媒体时代中国艺术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教学新设计理念的发展前景

【摘要】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我国艺术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教学新设计理念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多媒体对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起到了颠覆性作用,对艺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笔者就以多媒体技术对艺术设计教学新设计理念的应用方向为重点展开讨论。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设计;设计理念

多媒体是指在网络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以上媒体进行人机交互式信息传播的媒介。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综合性技术设计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随着网络及信息科技的发展,艺术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如何提高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理念创新中的作用,促进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综合性设计理念创新发展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1. 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国艺术高等教育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不断提升,多媒体实训教室已经成为未来教育发展趋势,而网络数字化教学模式也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很多教师已经具备互联网教学思维,能够将多媒体设备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用电子设备记笔记,信息化在教学中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效率高、容量大、更新速度快等优点,可以给予教师更多教学资源选择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让学生在体现人机交互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可变性。多媒体能够汇集海量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多样化,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打破传统以书本内容为中心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实现个性化教学,这更有利于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 目前多媒体在艺术设计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对实践教学不重视

艺术设计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实践练习。这种以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填鸭式理论教学的方式导致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后,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进而导致理论无法联系实践,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对知识具体应用也不清楚,艺术设计思维更是无法得到创新。

2.2 教学信息化程度不足

虽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艺术设计课程也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是,以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活动为主,没有打破授课式教学模式的限制,没有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将移动设备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无法创新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优势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3 教学就业导向性不强

运用多媒体进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专业技术和艺术处理方式,让学生熟悉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到艺术实践中,因而,课程教学应该注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在传统艺术教学基础上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术完美结合,共同服务于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需求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施上没有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稍弱。

3. 多媒体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方向

3.1 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联系

运用多媒体进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其设计思维,为其学习设计理论、从事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多媒体艺术设计课程会涉及文字、图片、声音、特效等多个内容,因而,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一些多媒体设计优秀作品进行教学举例,让学生了解运用多媒体进行艺术设计的意义和具体操作注意事项(如作品清晰、符合设计要求、兼具艺术感等)。还可以以生活常见网站宣传页、商标举例,用不同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的作品进行形象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其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提升其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能力。

3.2 结合现代化设备创新教学

目前,计算机及相关衍生的终端设备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时,可以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创新教学模式,打破以往教学模式束缚,使教学模式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让教学工作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或线上教育平台进行线上教学,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学习,也可以用微课、慕课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利用教学优势在在线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帮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不断创新思维。

3.3 结合市场动向进行课程设计

目前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影视编导、视频特效处理、网络视频编辑、平面设计、程序开发、页面设计、动画制作等等,这些就业方向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相关艺术课程设计时融入市场调研,重点进行新兴或者有发展前景的就业项目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在课程中融入企业要求能力项目测试来不断提升学生的适应和知识运用能力,也可以加强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认领企业的艺术设计任务让学生联系或者进行见习合作,让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后到企业进行实习,以更深入了解就业需求,提升职业竞争力。

3.4 多媒体应用思维创新

艺术设计创新的目的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因而,客户体验会越来越重要,艺术设计也会朝着交互设计、体验设计的方向发展。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提供的大客户行为习惯、行为方向等数据分析用户需求,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前提前,引导学生在进行技术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将用户体验、交互作为设计重点,开发出更通用、实用的应用程序,让不同地域的人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程序进行无障碍交流。

4. 总结

多媒体的发展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资源、技术优势,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创新設计理念,更好发挥多媒体的应用价值,促使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在多媒体支持下不断完善,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艳.基于多媒体视角的动画艺术教学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7,(16):124-125.

[2] 翁娅.多媒体:幼儿园艺术教学的有效载体[J].新课程·上旬,2017,(5):135.

[3] 陈月.多媒体艺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的实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11):28.

[4] 张亚丽.信息图谱与视听语言的并生与交融:多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装饰,2018,(1):118-119.

作者简介:朱宇彤(1994.5—)女,籍贯:黑龙江,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作者:朱宇彤

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论文 篇2:

论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建设

[摘要]文章基于目前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设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实状况,论证理论课的开设对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提升学生专业设计理念的必要性,以及课程建设途径,以表达对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期待。

[关键词]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技能

[作者简介]盛希希(1972- ),女,河南光山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当代艺术。(广东广州5105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城市发展——以深圳华侨城创意园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yyb132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的技术竞争已转为设计与人才的竞争。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具有核心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课程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水平。长期以来,我国从专业美术院校的类型到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上是几十年一贯制,很多院校的课程开设并不完善和科学。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多数院校只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艺术理论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重视不足,这一点从高校的重技轻道上可以得到验证。鉴于这种状况,笔者认为,认真研究和合理开设艺术理论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对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设计素质十分重要。

一、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现状分析

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已经成为高校的热门话题,其课程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即使不少美术院系也意识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专业发展,但由于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理论研究的严重缺失,在建构课程体系时,只得延续以前课程设置的老方法。多数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大都设置相似,主要是在公共课程里讲授,并没有对当代艺术设计发生的原因做出全面的哲学思考,同时将现代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和应用视为与艺术无关。理论支持十分缺乏,是制约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原因,也是我们这样一个设计大国难以出现设计大师的重要原因。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一直得不到重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重技轻道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方法一直都是注重学生技术的培养,急功近利,以纯粹的短期实用主义为导向,提倡短、平、快的原则。追求“强技艺”,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是用这种标准来衡量。因为技能最“实用”,模仿最容易,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艺术本身及相关理论缺乏深度思考,没有站在历史和世界的角度思考设计的本质。因对深层次理论问题的思考严重缺乏,在课程安排上对理论课的重视程度更显得不足。以至于现在还有人认为,理论课可有可无,看不见摸不着,是纸上谈兵,开设理论课是浪费时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也不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建设。

(二)教学目的不明晰

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从事设计和从事理论的教师强调的重点不一样。理论教师强调理论素养极端重要,设计教师强调专业能力极端重要。不少艺术设计教师,其自身理论专业知识不全面。学生长期接受各种技法训练,艺术理论水平的训练非常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论文质量是可想而知的。现在很多学院和老师一心只为了培养“大师”,有的过于关注各种设计大赛和获奖名次,为了设计而设计、得奖而设计。因此,要做好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关键要明确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

二、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开设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设计与创作手段。除了专业理论课程,当代哲学、现象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与艺术的交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从而促使我们去思考新的认知概念,进而指导我们的艺术设计与创作。因此,重视理论课的开设与教学,能够使我们保持清晰的专业思路。

(一)理论课程指导实践

理論指导实践的进行,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设计教育是培养设计技能,传授设计理想,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动。艺术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艺术素养,提升设计理念,扩大知识面。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后传达设计思想,与人顺畅沟通,发展专业潜能,超越自己的知识范围而有所创新,都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生人文素质修养不高、艺术理论课的认知上显得十分薄弱、艺术理论知识及设计理念探索缺乏、没有宽广的知识背景和审美作依托、知识面狭窄,这样设计与创作出来的作品,其表现出的思想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没有内涵。所以,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在掌握“技”的基础上,要强化“道”的修养,否则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理论促进实践

从现代视觉艺术发展来看,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愈来愈模糊,艺术与科学技术的交叉关系已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识到设计知识传统框架封闭状态的局限性,正在把眼光从狭窄的知识层面移向更广阔的空间,并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着各种探索活动。艺术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非指艺术的实践和具体活动,而是艺术科学,也就是原理性的理论。实际上,理论和交叉性学科对实践的展开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有的技法性理论既是实用的理论,又是具体的方法。艺术设计不仅仅与人的吃、穿、住、行越来越密切,从理性思维的角度看,更重要的是其不纯粹性。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属于高等教育指导性专业,开设相关理论课对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思路十分重要。学生通过对材料理论课的学习,能够认识植物的麦秸、藤条,认识各种玻璃纸、报纸、墙纸,掌握金属材料、木质材质的属性、特征及功能。学生在熟练这些材料的属性后,再去实习劳动技能。这时学生会更加仔细地理解木、金属、玻璃、石材、织物等的特性,去尝试设计各种材质的家具。因此,到具体实施时,可以从易后难,先设计使用一种材料的产品,然后设计综合各种材料的产品,这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结构思维,学生也会更加关注材料结构属性的客观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这对发展学生发明创新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准确性和明晰性的增强、对材料质感和结构的敏感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对透视和空间知觉规律的掌握,对画法几何原理、设计史及人机工程等课程的学习,在未来家具设计中十分有益。1925年,马克·布鲁尔设计了一批钢管家具,通过钢管、帆布、玻璃、木材、皮革、编织品等材料,设计出造型优美、结构简单合理的产品,并很快地在欧洲流行起来。1928年,他又设计出了著名的“S型钢管椅”,时至今天仍很有市场。马克·布鲁尔在家具设计领域中的成功不仅在于对生产方式的考虑,更在于其对新材料的性能及理论的掌握。因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理论课及交叉学科的教授,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设计观念、创新意识,并在其作品中所包含人文精神,都显得十分必要。

三、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建设的途径

(一)因材施教

由于专业理论课程都是基础课程的主线,而且不同专业方向的偏重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理论课程的讲授上也应该存在差别。对于术科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论课程提供的是中西艺术史的发展脉络,风格与技法的演变是教学重点。对于艺术史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论教育应引导学生思考,提供艺术发展的动因。如视觉艺术类的专业偏重当代和现代的艺术史教学;设计与应用艺术类的专业则偏重应用艺术中当代设计史的讲授;艺术与习俗史主要以当代艺术史作为重点内容,建筑史专业以当代建筑史部分作为重点。总之,理论课程需要因材施教。

(二)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来说,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技能,是艺术教育设计专业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因为它对于强化学生未来专业的敏锐观察力与感受力十分重要,能够训练学生眼、脑、手密切配合、协调一致,避免纸上空谈或“眼高手低”,是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不过,“强技能”对于培养未来的设计师固然十分必要,但作为终极目的则不可取。这种结果,最终会使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滑向制造“缺文化”“少创意”之匠人的歧途。因此,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对学生理论能力的培养(如对文学、哲学 、社会学、艺术史、图像学、符号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门类的研究和学习以及了解)和对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借鉴西方经验

真正艺术市场化的国家,优秀大师并不谋取专职教师的职位,教师与大师并不挂钩。在西方艺术类院校,艺术创作也是从社会上请知名大师上课,即“邀请教授”,学院固定教授还是以教学为主。道理很简单:会教学的老师设计未必得心应手,设计得心应手又有成就的大师未必能教好学。西方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一直比较关注理论课与交叉学科的培養。他们艺术院校本科课程设置的内容包罗万象,课程综合性很强,涉猎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有各种相关的艺术设计史课程,也有艺术心理学、社会经济与文化,还有许多艺术评论与艺术流派的研讨会等。这样学生的作品才会介入到各个领域,同时也加强了对各门学科的深刻认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推向周边的生活,很容易触发他们的兴趣。它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问题敏锐的观察力。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拥有分析和判断能力,具有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对基础课程的教授,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对真实三维空间的训练中,我们可以从想象的三维空间开始训练,接着上升到对立体空间、生活空间、社会空间、文学空间、哲学空间等不同的理解。由于基础教育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因此中西方对艺术的认知范围也不同。在教学中,应加强美术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强化学生运用美术史方法论对作品进行探讨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现象学、时空结构等也是分析美术作品的因素,运用文化与历史的关联去认识艺术作品。比如在讲授当代与现代艺术史时,以古代艺术史作为背景。讲授当代珠宝应用的历史时,老师可以介绍大量的珠宝设计灵感来自古代某个时期的绘画作品。通过这样的途径,艺术史就成为本国文化与艺术不断创新的灵感源泉,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

我们对艺术史课程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很大不足,需要加深对艺术史的了解。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向前看,还要再回头看,这样才能开阔视野。设计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制约着他们的思维机制、心理形态、审美意识,而且制约着他们具体构思的实际活动。因此,借鉴西方已有的成熟经验,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课程体系,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卫和.从专业教育到教育专业[J].美术学报,2009(4).

[2]董占军.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张幼云.美术教育大视野:中外高等美术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盛希希

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论文 篇3:

浅议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教育模式改革

摘 要:科教兴国的21世纪,高等教育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艺术设计高等教育随着时代发展,对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高校如何办好艺术设计教育,对其教育模式的研究是重点,本文就目前艺术设计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学年制、课程体系改革四个方面。

关键词:艺术设计;高等教育;模式;改革

文献标识码:A

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所做的简要表述,它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提出教师活动的—种范型或计划,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化了的教育思想利理论。

不同专业的高等教育模式既有其共性,也有它特定的目标、条件,我们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教育模式。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更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调整教育模式,以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求。

一、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模式脱胎于50年代初以苏联模式为蓝本的大规模高等教育改革。其基本特征是大学体制由单科院校和文理科综合大学构成且以单科院校为主;大学内部组织结构为“大学橐系”,系内设专业、教研组;教学制度以专业为核心,按专业招生,按专业培养,以专业为基本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并主要实行学年制,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学生选修的自由度小;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又以教师讲授为主。

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是专才,是专门人才的教育。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偏重应用,所以它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艺术设计专业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设计”是在19世纪20年代兴起于西方。我国的设计教育,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初师范学校的手工课中。到3 0年代,有的艺术学校开创了工艺美术系科。直到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美术学”与“设计艺术学”并列颁布在新的专业目录中。继后,国家教育部将“艺术设计”定为本科专业名称,而“设计艺术”则作为研究生专业之称。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将“环境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室内与家具设计”等原来高校设置的七个专业一并归属于艺术设计专业之中。由此,艺术设计专业便成为—·门独立的专业学科。

艺术设计专业在中国整个教育的大环境之下也遵循了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但这样的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已逐渐不能适应专业的发展,乃至成为专业成长的障碍。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是专才教育。它是分科进行的,专业划分很细,很容易出现专业教育过度职业化的倾向,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

2、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是“满堂灌”、“填鸭式”,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而归纳、分析和渗透综合不够“齐步走”,这些都严重压抑了学生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按常规办事,擅长模仿和继承,善于守业而缺乏创业精神。

3、实行学年制,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学生选修的自由度小,且不同的学校中相同或相近专业开设的是相似的课程,使用的是相近的教材,灌输的是相同的,沿用的是相似的教育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和需求,培养不出个性化人才。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迫切需要培养多样化的人才。虽然目前我国的大学入学率还不高,还处在英才教育阶段,但在部分发达地区和许多大中城市,大学入学率已在20% 以上,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的大学毛入学率则已超过50%,即将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教育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味培养千篇一律的专才,则无异于制造社会问题。

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主要是专才教育。高等教育模式还有一种是通才教育,这是以培养具有高尚情操、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它特别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因此是一种博雅教育。概括起来,通才教育在知识的传递亡主张“基础性和经典性”,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综合性和广泛性”,在教育形式上坚持“多样性和灵活性”。它的特点正弥补了专才教育的不足。当代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当代各种重大问题的解决,所具有的高度的综合性质,要求把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合成为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体。这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21世纪的科学与技术综合性发展的趋势,对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与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某类专门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更为宽广的知识面。只有如此,才能适应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时,人的和谐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是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整合为基础的,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度结合。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理想模式,应当是以通识为基础,以专业为主干的模式,也即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融合棗—“通聚专”教育模式。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清除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研究和运用能够育雏发挥受教育对象主体意识和各种课堂教育办法,构建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有三点:——是要“三主”,就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二是要“三自”,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分析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三是要“三有”,就是教师引导下,尽可能让学生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声像同步、仿真模拟、微机演示等现代化手段,使教学更为形象生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年制的改革。艺术设计专业强调学生的创新性,而学年制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这样,学生选修的自由度小,千篇一律的课程设置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反之,学分制使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使学生的个性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21世纪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理想模式是要以实行学分制为佳。

4、课程体系的改革。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性,紧紧把握创意设计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和借鉴“包豪斯”的艺术社会化、生活艺术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美学知识相结合的新的设计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使基础课程教学具多向设计专业方位的辐射性。在基础课程中,要强调专业的共性,拓宽专业的口径,学生便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将来多个专业方向发展的选择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需要强调的是,艺术设计较其他设计相比,更强调“美”的保险单,更注重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艺术设计高等教育更要加强审美素质教育。审美活动是一个感知心理、情结、智能等全方位的参与过程。因此,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和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其想像力,增强其观察力,有利于对“创意”能力的培养。“创意”能力和“灵感”捕捉能力正是艺术设计非常需要的。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很多院校相继开办了工业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使艺术设计专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步伐越走越快,但要如何走得更稳更好,就有待于我们继续去研究能更好适应其发展、促进其发展的艺术设计高等教育模式。从本文可见,艺术设计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必然体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改革方向和模式。与此同时,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综合素质的培养,特点是很强调综合创意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比其他有关专业更强调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教育,审美素质的提高。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性更强。这是因为艺术设计的产品应强调“艺术”,往往文化内涵更丰富多彩,常常给人以健康和多彩的人文享受、美的享受。

作者:龚瑶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学习乐趣管理论文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学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