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意识古建筑论文

2022-05-0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风水意识古建筑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本论文提供了一种建筑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决策方法,针对木构架古建筑保存年限较短、刚度、硬度、稳定性较弱需要进行定期保养与修缮而提供的一种普适的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構架古建筑的保护系统方法,为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修缮提供决策依据。

风水意识古建筑论文 篇1:

基于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分析

摘 要: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在漫长岁月长河中,留下了诸多古代建筑。这些古代建筑形态各异、规模不同、作用不同,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体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受自然、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古建筑出现了破损,甚至遭到破坏。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的保护和修缮措施,让更多的后人可以见证我国的灿烂文化。文章对文物古建筑修缮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讨论了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分析如何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希望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修缮;分析

不论是带有秦砖汉瓦的建筑,还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名楼,这些古代的文物建筑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不同建筑中可看到不同时代的特色,这对研究我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诸多领域有重要意义。在时代发展长河中,很多古建筑都遭到了破坏。这一现象得到文物保护部门、文化部门等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对很多古建筑均进行了修缮。但在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下文进行详细的分析。

1 文物古建筑修缮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 民众保护修缮古建筑的意识淡薄

首先,很多边远地区群众文物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如在我国偏远地区存在的古建筑,虽有着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但由于疏于管理,缺乏监督,导致古建筑遭到人为损坏。群众发现破坏行为也没有及时上报到相关部门;其次,参观古建筑群众自身的文物保护意识有待提升。部分群众到古建筑的旅游景点游览参观时,存在刻画等不文明行为,也有部分开发商对古建筑造成破坏[1]。

1.2 保护修缮古建筑的方法有待改进

古建筑历经千百年的时间,在如今这个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更希望亲临古建筑。但由于旅游业和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很多古建筑受到破坏。因此,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是极为必要的。我国目前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方法较为落后,修缮原则依然沿用整旧如旧原则。这样的修缮方式不仅对建筑的保护效果不佳,同时也破坏了建筑的整体性[2][3]。

1.3 古建筑的整体性遭到破坏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致使很多地区出现了新老城区的区域划分问题,城市结构更加复杂多变,人文环境也开始多元化。部分地区为满足城市规划需求,打造现代化都市,牺牲部分古建筑,让为数不多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古建筑消失在人们视野中。部分尚存的古建筑在规模上也开始缩小,还有部分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复,但修缮手段的不科学导致古建筑风格发生变化,失去原有韵味[4]。

2 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问题的原因

2.1 整旧观念不合理

在对文物古建筑进行保护与修缮的过程中,政府及组织机构存在着盲目性的特点。如对已发现的问题进行小修小补,对即将褪色、腐蚀的材料没有加大保护力度。在有的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中利用了最新技术,却没有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翻新,导致文物古建筑受损严重,失去原有文化底蕴。很多文物古建筑整旧不科学。参与古建筑的人员缺乏对艺术和历史的理解,加之不合理的修缮,让古建筑的历史烙印丧失殆尽。

2.2 修缮概念模糊

部分文化保护机构在修缮中追求新意,希望在外观改动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保持文化气息。但在实际操作中,容易把翻修古建筑和修缮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翻修古建筑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发扬。如一座明代建筑,在“修缮”后成了宋代的建筑。虽然建筑的美观性提升,也更加稳固,但建筑风格彻底发生改变。因此,在保证古建筑原始性、完整性和历史性的基础上,需要科学、合理的保护,权衡修繕方法。

2.3 修复方法不科学

在当前的古建筑修复中,很多文物保护单位都过于依赖现代技术。修缮的速度和质量虽然都在提升,但在保持原有风貌上,显然不及手工建筑、修补。且在保护和修缮的过程中还存在只关注其表、忽视内在的情况。部分建筑内部由于潮湿、风化、蛀虫啃食等,建筑结构发生变化,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还存在修缮后的古建筑华而不实现象。这与修复方法不科学有很大关联[5]。

3 如何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

3.1 明确保护的内容

要想保护和修缮古建筑,除了保护建筑的本体,还要对古建筑的文化底蕴、艺术风格、建筑环境、建筑技术、施工材料等进行保护。古建筑的每一片一瓦中都蕴含着古代经济、政治、文化、风俗、建筑等方面的信息。一旦现存的古建筑被损毁,那么这些宝贵的文化信息也将荡然无存。古建筑向世人展示了文化、宗教、民俗等内容,传承了装饰、陈设、雕刻等高超的技艺。很多建造者都从古代建筑构造中寻找灵感,借鉴设计理念。古建筑的存在和古建筑周边环境关系密切,从古建筑基址的位置选择可发现古人在风水匹配等方面的哲学。因此,在修缮过程中不建议动迁古建筑,也不可破坏古建筑的原有韵味。

3.2 明确保护的原则

古建筑的保护需要依据《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在实现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保护的原则具体如下。首先,原真性原则。原真性是古建筑价值和文化特色的根本,要留存古建筑承载的历史信息,使其修缮后既非仿造的、也非恢复重建的。其次,完整性原则。古建筑自身与周边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如果周边环境遭到破坏,也会对古建筑的历史价值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要保证古建筑的完整性,需要将周边的街巷、古树、水系、古井、古桥梁等环境、景观一同保护起来。这样不仅保护了物质形态的古建筑,也保护了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艺术,更加完整地向人们展示历史面貌。最后,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原则。对古建筑的保护不仅体现在现存的建筑遗产,而且要深入保护相关的民俗、艺术、民间文学等内容。如人们在参观著名的黄鹤楼时会自然地想起李白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对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也要协作保护[6]。

3.3 保护与修缮的手段

3.3.1 做好准备工作

开展修缮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要在保证建筑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建筑原貌;采用视频、拍照和绘画结合的方法,在先期详细记录古建筑内部、外部、周边的环境和布局,并做好精确测量,保证每个待修复部位是可以还原面貌的。同时,在修缮中要保证材料足够,对相关的材料进行查阅,对古建筑的年代及修缮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深入考虑。此外,文物保护工作者需要对建筑受到损坏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遭受损坏的程度,设计出具体的修缮方案。在修缮中要尽量使用手工操作的修缮方法,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修缮部位采用现代化技术,尽量保持古建筑原有面貌。

3.3.2 明确修缮方法

修缮方法对修缮结果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修缮。首先,在材料的使用上要保证建材的质量,木材要保证没有病虫害。其次,对柱、梁的修缮,尽量利用大棚自然干燥的方法;对窗料、斗拱的修缮要使用烘干脱脂的方法。最后,在修缮期间尽量避免阴雨天气,屋面需要做好防水施工[7]。

3.3.3 提高人员素质

在修缮过程中,要想保证修缮质量,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要组建专业的队伍,队伍人才不仅要具有审美观念,还要掌握修缮技术。文物保护单位要积极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也要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在修缮方面有人员保障,确保修缮效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想保证工作的实效性,需要了解修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在保護与修缮中做好准备工作,明确修缮方法,让更多人见证我国古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梦飞.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山西建筑,2016(4).

[2]田桓宇,董力博.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42).

[3]姜丛梅.结合古建筑修缮工程实例浅谈古建筑保护修缮方法[J].江苏建筑,2015(3):57-61.

[4]夏岚.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及措施分析[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6).

[5]史永强.关于古建筑保护及修缮的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5):90-91.

[6]史波.浅谈古建筑修缮保护理念和技术[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388+391.

[7]林丽.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以金华白龙桥俞氏宗祠为例[J].价值工程,2017(5):119-121.

作者:蒋志民

风水意识古建筑论文 篇2:

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建筑的系统保护决策方法

摘要:本论文提供了一种建筑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决策方法,针对木构架古建筑保存年限较短、刚度、硬度、稳定性较弱需要进行定期保养与修缮而提供的一种普适的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構架古建筑的保护系统方法,为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修缮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显性信息;隐性信息;数据库;决策评价

1 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大江南北遗存有大量的古代木构架古建筑。对于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正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大力开展并重视的领域。对于保护的技术,已经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古建测绘、复原设计、施工修复的工程链。在信息时代之前的一套系统不能做到自动化实时监测且人为干预过多等方面原因并不能正确保护修复这些木构历史建筑,造成了地域建筑文脉,历史风味的遗失。同时,过于单一而重复地修复修建技术手法,也使得各个施工项目的为拼工作量争相模仿与错误的效仿,不能有效地与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相结合,使得修复的历史建筑区域未能合理的使用,或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2 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木构架古建筑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有:

2.1 信息匮乏:对于建筑文化遗产中的木构架古建筑只存在“显性信息”的认识,信息搜集没有系统化。只是停留于认识木构架古建筑的平面、立面与剖面结构。对于单体木构架古建筑所包含的“隐形信息”没有进行深度挖掘。所谓的建筑“隐性信息”是指作人文信息,具有外延性,是构成建筑价值的重要内容。分为两大类别,至少包括历史社会信息、文化艺术信息。

2.2 没有完善的监测系统:木构架古建筑存在易腐蚀、刚度小、易损害等问题。且如果在问题出现初期不能及时采取维护修缮措施会导致建筑整体结构的损坏,更有可能到不可修复的程度。因此对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实时监测是有必要的。而现在的木构架古建筑保护大多秉持“加固缝补”的原则,没有起到治病治根的效果。

2.3 修复模式单一固化:传统木构架古建筑的修复方法认为古建筑的修缮“能支顶的就支顶,能加固的就加固,只要不塌不漏,能不动的就不动,能不修的就不修,能不换的就不换”。这种主张显然不符合我国木构架古建筑的具体情况和修缮规律。对于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的木构架古建筑尽管眼下还没有倒塌,不等于数年之后不会倒塌。这些严重损坏的构件就像是一座随时爆发的火山坍塌只是时间问题。由此可见传统的修复模式没有有效的划分建筑破损等级,也没有“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修缮措施。

2.4 修缮没有遵循一定的规律:木构架古建筑经常性的保护修缮,是适合中国木构架古建筑的修缮规律和修缮方法,是从古到今都在严格遵循的唯一正确的原则。进行木构架古建筑修缮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木构架古建筑“延年益寿”,使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与科学价值一代代传承下去。三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木构架古建筑的修缮要有时间规律性。不能在建筑快要坍塌的临危之际才意识到修缮的重要性,那已经为时已晚了[1]。

因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打破传统固化单一的木构架古建筑保护决策方法,将信息技术融入木构架古建筑保护中,形成高效率、系统化的木构架古建筑保护决策方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信息处理的手段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论文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文化遗产中的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决策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视觉三维重建的古建筑模型生成方法以及建筑构造测绘方法获取木构架古建筑的显性信息,所述显性信息至少包括:木构架古建筑的平面信息、立体信息、剖面信息、构造信息和材质参数,根据显性信息构建木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搜集木构架古建筑本身存在的隐性信息,所述隐形信息至少包括木构架古建筑的构建朝代信息、构建所在地环境信息、历史修缮信息及其蕴含的文化、科学与历史信息,将木构架古建筑的隐形信息进行系统整合,从地域、时间和主题特色三方面分析木构架古建筑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等级决策机制,将木构架古建筑的显性信息、隐形信息和保护等级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归档,构建木构架古建筑的信息数据库[2];

步骤二、依托数据库利用木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对木构架古建筑进行显性信息的实时采集及录入,对显性信息进行信息管理分析,评估木构架古建筑的量变信息以及输出需要维护的结构与节点;

步骤三、根据木构架古建筑的量变信息对木构架古建筑的结构或节点进行破损程度的分类与分析,结合信息数据库中的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等级,输出木构架古建筑的修复方式以及其所对应的信息数据库中的显性信息以及隐性信息,根据修复方式以及其所对应的信息数据库中的显性信息以及隐性信息对木构架古建筑进行修复保护[3]。

3.1 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建筑

3.1.1 信息搜集

3.1.1.1 显性信息:平面、里面、剖面、节点详图;建筑装饰及构建样式;温度、湿度、沉降偏移;木构建筑结构类型;木构建筑构造方式;建筑的组成部分。

3.1.1.2 隐性信息:木构架建筑修建的朝代;历代的维缮维护信息;木构架建筑的礼制等级;地理人文环境;阴阳风水观念。

3.1.1.3 建筑文化遗产木构架建筑数据库。

3.1.2 木构件建筑实施监测系统: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信息输出。

根据输出信息进行预警。

3.1.3 破损类别的分析与根类:轻度破损,中度破损,重度破损。

3.1.4 根据破损类别制定维缮方案:保养性修复;维修性修复;落架大修。

4 具体实施措施

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信息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可以肉眼所见和测量所得的显性信息;通过文献搜集资料查阅以及历史推演所得的隐形信息。由此将木构架古建筑通过显性信息和隐形信息进行转译,这两类信息的叠加就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木构架古建筑[4]。

为了高效、系统地对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进行保护,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文化遗产中的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决策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基于视觉三维重建的古建筑模型生成方法以及建筑构造测绘方法获取木构架古建筑的显性信息,所述显性信息至少包括:木构架古建筑的平面信息、立体信息、剖面信息、构造信息和材质参数,根据显性信息构建木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

基于视觉三维重建的古建筑模型生成方法,1)获取不同视角的古建筑图像;2)对古建筑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进行特征匹配;3)根据特征匹配的结果,计算图像拍摄时刻的摄像机相对位置姿态和古建筑稀疏三维点云;4)根据图像拍摄时刻的摄像机相对位置姿态和古建筑稀疏三维点云,利用图像面片匹配获取古建筑稠密三维点云;5)根据古建筑稠密三维点云,生成古建筑三角面片模型;6)利用古建筑三角面片模型,根据三维点与图像的匹配关系,计算纹理映射并生成古建筑三维模型,即可获取木构架古建筑的立体信息和部分构架信息,通过建筑构造测绘方法,获取木构架古建筑的平面信息、剖面信息、部分构架信息和材质参数。建筑的构架信息至少包括屋顶,斗拱,墙身,门窗,柱子,台基等各部分的样式以及尺寸、彩画纹饰;材质参数至少包括木材种类、腐蚀程度等等。在建立数据库时可在信息项中进行适当的增加。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搜集木构架古建筑本身存在的隐性信息,所述隐形信息至少包括木构架古建筑的构建朝代信息、构建所在地环境信息、历史修缮信息及其蕴含的文化、科学与历史信息,将木构架古建筑的隐形信息进行系统整合,从地域、时间和主题特色三方面分析木构架古建筑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等级决策机制,将木构架古建筑的显性信息、隐形信息和保护等级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归档,构建木构架古建筑的信息数据库。

所述层次分析法的标准分析步骤是:把决策问题按照总目标、子目标、评价标准直至具体措施的顺序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结构,然后利用求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方法,求出每层次的各元素对上层次某元素的权重,然后利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求出各方案总目标的权重,越重要的因素权重越大,权重值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反映了木构架古建筑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很重要,按照权重值排在前百分之四十的木构架古建筑界定为优先级,其余界定为一般级,层次分析法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具体叙述。

步骤S2的具体过程是:

(1)将信息采集频率分为一次性测定、周期性检测或者持续实时监测,其中,一次性测定和周期性检测的信息专业的检测机构独立检测,最终将这些信息按照规范的数据格式录入木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使用数字化传感器自动采集长期实时监测的信息,并通过数据接口录入木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

(2)信息管理分析首先根据采集到的不同类别的数据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预处理,预处理得出标准的、能准确反映监测信息的数据,将预处理后的数据以合适的数据类型放到相应数据库表中,之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相应古建筑专业保护知识及相关法律建立数字化的模型;数字化模型的建立与起初数据库中的模型进行比对,从而评估木构架古建筑的量变信息以及输出需要维护的结构与节点。

步骤S3:根据木构架古建筑的量变信息对木构架古建筑的结构或节点进行破损程度的分类与分析,结合信息数据库中的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等级,输出木构架古建筑的修复方式以及其所对应的信息数据库中的显性信息以及隐性信息,根据修复方式以及其所对应的信息数据库中的显性信息以及隐性信息对木构架古建筑进行修复保护。

所述步骤S3的具体过程是:

(1)根据木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输出的木构架古建筑的量变信息对木构架古建筑的结构或节点进行破损程度的分类与分析,破损程度分为三种状态:“轻度破损”状态、“中度破损”状态和“重度破损”状态;

(2)结合信息数据库中的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等级,输出木构架古建筑的修复方式,保护等级分为:优先级和一般级;

对于保护等级为优先级的木构架古建筑,对应的修复方式如下:

“保养性”修复,对于被判定为“轻度破损”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进行的是“保养性”修复,建筑修缮是经常性的,尤其是保养性的岁修工程几乎每三年一次;

“维修性”修复,对于被判定为“中度破损”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对木构件残缺或者遗失部位进行原形制、原材料、原做法、原工艺进行认真修复,科学复原依然有科学、文化和历史价值;

“落架大修”,对于被判定为“重度破损”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进行拆修大木重新盖造;木构架古建筑的模数化便于木构架古建筑进行解体修缮;同样进行原形制、原材料、原做法、原工艺进行认真修复,科学复原依然有科学、文化和历史价值;

对于保护等级为优先级的木构架古建筑,对应的修复方式如下:

对于被判定为“轻度破损”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不进行“保養性”修复;

“维修性”修复,对于被判定为“中度破损”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对木构件残缺或者遗失部位进行原形制、原材料、原做法、原工艺进行认真修复,科学复原依然有科学、文化和历史价值;

“落架大修”,对于被判定为“重度破损”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进行拆修大木重新盖造;木构架古建筑的模数化便于木构架古建筑进行解体修缮;同样进行原形制、原材料、原做法、原工艺进行认真修复,科学复原依然有科学、文化和历史价值。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需要进行:一、对建筑文化遗产中现存的木构架古建筑进行主体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的采集,根据隐性信息评估期价值,并决策其保护等级,建立数据库。二、依托数据库利用木构文物保护监测系统对木构架古建筑进行实时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分析和信息输出。三、对木构架古建筑的破损程度进行分类分析。四、根据建筑破损程度及数据库中采集的信息进行修缮。本发明是针对木构架古建筑保存年限较短、刚度、硬度、稳定性较弱需要进行定期保养与修缮而提供的一种普适的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系统方法,为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修缮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明孝, 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探讨.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

[2]路杨, 吕冰与王剑斐, 木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9(3): 第327-330页.

[3]王树魁等, 基于现状三维GIS的南京城市设计综合管理平台研究及建设. 测绘通报, 2018(12): 第138-143页.

[4]丁辉, 文物建筑历史信息的构成及保护, 2007, 太原理工大学. 第 87页.

作者简介:张雨清,1994.11.17,男,江苏盐城,学生(苏州科技大学,建筑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

通讯作者1:楚超超,1978.11,女,汉,河南,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

通讯作者2:周晓锋,1978.10,男,汉,江苏盐城,河海大学 纳米功能材料研究 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 纳米功能材料研究。

本文受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项目“江苏省地域建筑特色传承研究”资助。

作者:张雨清 楚超超 周晓锋

风水意识古建筑论文 篇3:

基于古建筑的保护及修缮分析

摘要:城市化建设中,古建筑文物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是城市文化底蕴的沉淀,也是城市发展与变迁的见证。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城市的精神文化,将其纳入城市建设计划中是我国城市化建设必须要做的工作。下面就中国古建筑文物的特点、修缮与保护原则和现状问题、有效实施修缮与保护的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修缮

一、保护和修缮原则

1.1  还原古建筑文物的保存价值(最小干预)

修缮本身对于古建筑文物而言就是一项干预性工程,修缮时干预过多、改变过大都会损害其原有的价值。古建筑实质是一种文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古建筑修缮工作与传统的修房子有一定的区别,修缮时要以保护古建筑文物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为核心。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一定要坚持原真性,即工作时采取的任何措施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最大程度还原古建筑原有面貌。

1.2  确保人员和古建筑文物的安全

古建筑文物通常有上百年或上千年的历史,不论是石砌还是木质结构建筑,其风化或变形程度不一,进行修缮和保护时应以安全为首要原则。安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古建筑时间久远,其整体虽未坍塌,但是修缮时因人的活动带来的震动等可能引起倒塌伤人。二是古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修缮要建立在古建筑主体安全的基础上,发现与主体结构有关联的构建有问题时,要立即权衡利弊,确定不会给主体结构带来影响之后再开展修缮工作。

1.3  修缮使用原有材料

古建筑文物的价值几乎都体现在结构、材料上,修缮时我们要尽可能使用原有材料。原有材料(遗存)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媒介,若在修缮时仅仅保存古建筑文物的结构和形态,而将其材料替换掉,那么这就是一项制作仿品的工作而不是修缮。因此,在对古建筑文物修缮时,需尽可能保留和使用原有的材料,尽可能还原其结构形态和其所承载的价值。

二、保护和修缮的意义

在我国当前大部分城市都有历史遗留的古代建筑,其向人们呈现着其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且古建筑自身和对古代政治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给人们传递,若是古建筑受到损坏,甚至消失,这样古建筑秉承的历史信息也会消失。在当前历史文明发展中,这些古建筑自身体现的更加的珍贵,实质上对古代建筑保护和修缮就是对我国文化进行保护。

三、保护和修缮古建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当前古建筑保护和修缮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以下主要就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细化分析。

第一,人们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

现阶段很多古建筑因为某些原因受到损坏,很多人对其也缺少关心,甚至也不会提供相应的帮助。这样就造成我国的古建筑受到很大的破坏但是很难对修复工作及时和有效开展。当前,我国对于文化建设事业加大了重视,然而在对传统文化保护和经济效益追求中产生矛盾时,传统文化往往不被重视。

第二,修缮方法比较落后。

因為古建筑所受到的洗礼时间很长,并且随着文化旅游产生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非常的重要。然而,当前修缮工作中还存在着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的问题。比如,在针对老城区街区和建筑以及相关的景观修缮中,还是采用“整旧如旧”的方式,对于这种方法不但很难获得相应的效果,并且还会对古建筑的完整性产生损坏,造成古建筑“原真性”的文化价值不能得以呈现。

第三,修缮难度较大以及修缮难度高。

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往往在当前企业建设中将发展问题加强重视,很多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感兴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城市对于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加强了重视,对古建筑实施迁移,这样就会在一定意义上将古建筑自身的结构和作用破坏,从而使古建筑的修缮难度增大。

四、改善古建筑修复工作的举措

4.1  明确保护的内容

古建筑向人们呈现着文化以及宗教和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对古代人们的装饰和陈设等方面的技术进行了传承。当代很多建筑师都是在古代建筑结构方面寻找相应的灵感,以此来对现代建筑进行合理设计。古建筑和其周边的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建筑的选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古人风水学方面的哲理。所以,在实际的修缮中尽可能的不要对古建筑进行迁移,也不能将其原有的韵味破坏。

4.2  明确保护的原则

古建筑在保护中,需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遵循相应的修缮和保护原则。在对文物保护基础上,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之间实现协调发展。第一,遵循原真性原则,针对古建筑价值和文化体现的根本就是原真性,除了需要对古建筑自身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进行保存,还需要在对其修缮之后不是仿造和恢复重建。其次,明确完整性原则。古建筑和周边的环境有效的融合为整体。若是周边的环境受到损坏,这样对于古建筑的历史价值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4.3  保护与修缮的手段

4.3.1      做好准备工作

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在确保建筑稳定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最大化保持建筑原貌;一般在对古建筑修缮和保护中采用的是视频和拍照以及绘画结合的方式,在开始修缮前需要对古建筑整体环境和布局详细的记录,同时对其准确测量,确保每个需要修复的位置可以将其原来的面貌体现出来。并且,在修缮中需要确保材料充分,在对材料查阅当中,对古建筑修缮之后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文物保护人员就需要做好建筑损坏因素做好分析,对遭受到损坏的程度进行确定,设计相应的修缮方案,在修缮中尽可能的采用手工操作方法,对于一些要求比较高的部位还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将古建筑本身面貌可以很好的保持。

4.3.2      明确修缮方法

首先,在材料的选取中需要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木材一定要保证没有虫害的存在。其次,在对于古建筑的梁柱等部位的修缮,尽可能的采用自然干燥的方式;对于窗框和斗拱等部位的修缮需要采用烘干脱脂的方式。最后,在对古建筑的修缮中尽可能的避免在阴雨天气进行,屋面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水工作。

结语

总之,为了能够确保我国文化事业源远流长,就需要加强对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重视,做好相关机制的建立,同时确保修缮资金及时投入。除此之外,还需要在这当中加强古建筑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视,从而使得古建筑保护工作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倪艳,唐根丽,张泽培,王聪.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及修缮方法研究——以泾县吊栋阁为例[J].价值工程,2019,38(23):238-240.

[2]   史永强.关于古建筑保护及修缮的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5):90-91.

[3]王菂.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居舍,2018(14):20.

作者:李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自动化通信设备论文下一篇:语文教材逆境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