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生历史教学论文

2022-05-02

小编精心整理了《中学学生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历史教学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科学的思想导向,引导学生正确的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在阐述历史观的含义的基础之上然后分析历史教学之中学生历史观培养的必要性,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历史观提出了几点建议。

中学学生历史教学论文 篇1: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创造力的不断发展。由于中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象力比较的丰富,所以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历史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涉及的问题众多,学生获得历史信息的渠道也比较丰富,进而能够促进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历史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关键词:中学 ;历史教学 ;学生问题意识

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学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相关的历史知识,没有主动对学生进行提问,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利于中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进而促进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一、当前历史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由于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历史教学时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是让中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而不注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此类灌输式的引导下,学生不能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不利于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养成。

(二)教师对问题意识比较忽视

在当前背景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没有充分地将历史问题意识引入到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历史课堂应当能够丰富学生的历史思想和文化内涵,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的学习拥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三)教师教学的内容脱离了生活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如果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就会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不感兴趣,进而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一些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认为历史学习不重要,也容易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一)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教师在历史教学时,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转变自身的学习方法,让自己的学习成绩能够不断的提升,学生在学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理解的记忆。所以,学生应当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向教师请教,例如,教师在讲解“焚书坑儒”时,应当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了解“焚书坑儒”给人们带来的消极影响,让学生对焚书坑儒有深刻的理解。

(二)能够让学生养成认知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让学生养成认知的能力,不断地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三)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所以,中学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当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怎样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一)对学生不断的进行引导,转变教学的观念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应当让学生善于发现历史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让中学生能够对历史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中学历史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充分地融入到历史背景当中,让课堂始终处于积极的氛围当中,促进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养成,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教导下不断成长。

(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汲取历史知识,并积极地在课下进行应用,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不断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

(三)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中学生的不断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事件的鲜活,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注意力。中学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中学教师也可以在历史课上开展适当的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习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例如,中学历史教师在对“戊戌变法”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事件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地进行学习,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从而有助于良好学习环境的形成。

(四)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提问问题的质量

在历史的教学中,学生提出的主要是课本上相关的常识性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本当中独自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让学生提出有意义的历史问题,这样教师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了解问题意识产生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积极探索,让学生的历史成绩不断提高,让教师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

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只有具备完善的历史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从观察中不断地进行学习,丰富自身的经验。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钻研,不断丰富自身的基础知识,使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能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学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当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创新,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問题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吴冠秀.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4,(7).

作者:铁永香

中学学生历史教学论文 篇2: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学生历史观的培养

【摘要】历史教学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科学的思想导向,引导学生正确的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在阐述历史观的含义的基础之上然后分析历史教学之中学生历史观培养的必要性,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历史观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历史教学 历史观 培养

历史观的含义是什么?所谓历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的总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其中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我们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因为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使得很多历史教学工作者把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作为了唯一的目的,并且往往夸大这个目的。从教师的教学工作出发,历史教学工作者,简单的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有两点危害:(1)不能就历史知识做出深层次的讲解以便学生理解,(2)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其中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的原因是因为,学生不能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不能理解历史本身,更谈不上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等等。由此,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便只能陷在琐碎的历史事件中,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历史。在历史观的培养与历史知识的掌握之间取得平衡,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历史观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首先,历史观帮助我们包括学生理解自身的基础定位。对于一名中学生而言, 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其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或者说此时还处于身心发展的培育期。较之成人而言,个人的自我形塑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学校环境的培养作用,对其个人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同时应该注意到,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某种梦想,但是这个梦想千差万别而且很可能并不完善,所以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的基础定位,在历史教学过程之中对历史观的培养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历史上比较著名影响巨大的事件和推动历史进程的人物,无不是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背景的体现。从哲学上说,历史观本身也是对立而统一的,历史面貌反应当时的社会阶层所处的情况,并且这种历史背景之下,所形成的价值观决定了历史观的形成,中学生在充分地掌握了基本的历史事实的情况下,要通过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分析出这种历史背景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2]学习《鸦片战争》,就必须分析国内背景和国际形势,使学生认识到封建文化下的专制制度不能与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中国近代化的进行艰难探索。从学习思维上说,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往往能唤醒学生对于历史的好感,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论,不管这种评论对与错,都与学生本身的世界观形成了对照和冲突。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来看,初中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通过思维和训练对历史观的培养来达到对自我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完善。[3]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学既要授之于“鱼”,也要授之于“渔” ,即按照历史研究的认知方式获得历史学习的方法。

二、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观的方法

(一)加大教学过程之中的历史观教学意识

部分历史教师缺乏历史观的教学意识由于我国的考试制度及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缺陷,常常引导老师急功近利,忽略对学生历史观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历史观的深入认识。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从自身出发,首先提高加强中学生历史教学过程之中历史观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建立起来成熟的历史观: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是由真实不可逆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社会的、哲学的、心理的、 政治的、文化的诸多因素对立统一形成的。历史教育工作者,要从历史观形成的条件入手,对历史观进行深入解剖,深入浅出,让学生理解这些历史观对当时社会所形成的冲击以及由这些冲击决定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和终结。

(二)对历史著名场景进行趣味性演绎

其中以笔者自身教学工作之中出现的实践为例作出说明,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习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时,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我做出了对历史著名场景进行趣味性演绎的教学实践。其中具体做法是:(1)让学生对其中的历史人物进行揣摩以及当时所面对的形势作出分析。(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假如你是黄袍加身当上皇帝时,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你会怎么做?

这样使得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生可以深刻地掌握这个历史人物的特点以及由这种特点决定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其中尤其是要对学生扮演人物角色进行人物解读,包括人物的心理动态、人物的社会地位、社会环境以及人物对过去和未来的判断,这种判断是基于什么样的历史观。[4]通过进行换位思考方式的讨论,提升了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并且使得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三)多媒体教学是形成历史观的重要手段

多媒体在教学中已普遍使用,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一组资料图片,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得出科学的历史观。如学习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绥靖政策时,就可以把一战带给人们的灾难,德国经济、政治、军事等实力的膨胀,苏联的强盛等以组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观察、思考、分析,从而理解绥靖政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实行绥靖政策是错误的,教育学生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努力。

结论

历史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具有着非凡的意义以及培养方法也多种多样。学生具有正确的历史观,不仅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树立平等、开放、宽容的民族意识的需要,更是未来担负民族振兴使命的人才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彦.历史教学中培养历史观的必要性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4,(3).

[2]李依芳.浅析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历史观的培养[J].金色年华(下),2012,(8).

[3]杨泉森.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历史观的培养[J].科技研究,2014,(2).

[4]余桂芳.正确的历史观应该成为历史教师的基本素质――试评"西方中心论"对历史教学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08,(18).

作者:金凤安

中学学生历史教学论文 篇3: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 要:在教学中注意历史知识的关联,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在教学中注重思想观念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析评能力,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落脚点,在教学中抓住教材、贴近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问题意识;基础;重要途径

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历史问题的观察能力、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培养的实际就是使学生形成一种较强的、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因此,在新课程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

1.在教学中注意历史知识的关联,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清重要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横、纵向的关联,注意课与课之间的关联,注意每一节课中知识的内在关联以及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的关联等,从而突出历史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比如,我们在学习九年级历史“启蒙思想的火种”这一内容时,既要让学生纵向联系前面学过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比较欧洲的两次思想解放,又要让学生横向联系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引发的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三次重大历史事件,从而让学生形成意识。

2.在教学中注重思想观念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

中学历史课程每一章节无不透露着深厚的思想观念教育内涵。如,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参与意识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如,在学习民族团结一课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可联系青藏铁路的开通,分析青藏铁路为发展西藏、造福西藏的巨大作用。

3.在教学中注重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是历史教学的落脚点

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我们研究过去,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未来。”我们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析评历史、认识现实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这正是历史教学的落脚点。

4.在教学中抓住教材、贴近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结构的变化,解释其内在联系,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如,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导入框”,根据“导入框”内容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平日听到或看到的,或教师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相关的故事、图片、影视片、书籍进行展播,同时教师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历史的兴趣,引入课堂教学。

除了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形成历史意识的有效途径以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联系生活实际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渠道。如,开展“寻找历史遗迹”“请老红军讲革命”“听老八路讲抗战”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解历史的能力和兴趣,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意识。

二、教师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做好示范,引导学生如何科學、正确地提出问题

在问题意识培养的初期,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只有知道什么样的历史问题是好的,他们才会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2.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及时给予解答

当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后,教师不应该扼杀他们思考的积极性,不应过早地把答案告诉他们。我想问题意识培养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怎样解决自己提出的历史问题。只有让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才会在思考中得到升华。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最重要的部分是讨论成果的展示,对于好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其他学生懂得这样思考问题是正确的、最佳的。

3.坚持示范、反复训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证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长期、细致而深入的工作,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在引导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应遵循这样的原则:有启发性,使问题有思考余地;有深刻性,使问题有思考的价值;有典型性,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系统性,不断设下“陷阱”,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形成网络;因材设疑,以疑启之,以问导之;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去内化、感悟解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教材及历史课外书籍的阅读,或通过所创设的历史情境,从中受到感悟和启示。同时,教师更要加强自身历史文化素养,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寻找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历史意识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南广镇中心校)

作者:李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经济采矿工程论文下一篇: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