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美术鉴赏课教学方式的选择

2022-09-13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 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记住几幅世界名作, 为了提高欣赏水平、提高审美情趣, 更重要的是, 应在欣赏的过程中, 发展各种可能发展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精神, 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欣赏课在学生个性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教学中, 即要具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发展认知能力、智力, 形成良好的认知风格等的明确目标, 又要具有形成学生积极的个性倾向性, 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等的明确目标。要做到认知与情感相结合。

在欣赏教学中, 我发现, 对于一些故事情节较强的作品, 学生较感兴趣, 而对于一些纯艺术性的美术作品, 就感觉较为枯燥。但是, 运用作品比较的方法, 能调动情感因素在欣赏教学中的作用,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使其积极参入课堂。达到欣赏的目的。

在进行“自然与艺术”关系的欣赏教学中, 学生往往对“艺术形象来源于自然, 但比自然更典型”缺乏应有的感性认识, 因而印象不深, 影响了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质量。为此, 我选择了一些内容相同的反映自然物象的图片和美术作品, 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比较, 从而找出艺术和自然和联系与区别。如, 将反映漓江自然景观的图片与李可染的中国画作品《春雨江南》让学生进行比较, 学生很快便能找出艺术作品与自然的主要区别, 发言踊跃, 观点趋于一致, 认为, 自然景物有其自然美, 但与艺术作品相比未经提炼, 图片中无论构图、虚实空白、明暗体积、景物点缀以至意境体现等方面, 存在明显的不足;而李可染的中国画作品以特有的艺术手法, 对自然进行了加工提炼, 使其更典型, 更富有意境。学生通过比较分析, 明白了“艺术源于生活, 而高于生活”的道理。

又如, 在进行中西绘画欣赏教学时, 如果不运用比较的方法, 学生往往会认识模糊。为此, 在教学中我选择一些中西方画家题材内容类似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如将中国的肖像画与西方的肖像画, 将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作比较。如将潘天寿的中国画《露气》与莫奈的《睡莲》让学生进行比较, 找出中西绘画的主要区别, 学生兴趣浓厚, 讨论热烈, 你一言, 我一语, 很快就归纳出了它们的主要区别: (1) 中国绘画注重用线用墨描绘事物, 讲究笔墨;而西方绘画则重视光线、色彩的表现。 (2) 中国绘画不定点写生, 注重事物的神韵表现, 并与诗、书、印结合;西方绘画定点写生, 运用焦点透视, 讲究事物的真实性。 (3) 中国绘画一般不画背景, 造成虚实相生的效果;西方绘画则要画出具有空间感的背景等。通过作品比较, 加深了学生对中西绘画基本艺术特征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人物画技法的欣赏教学时, 采用多种不同技法作品比较观赏, 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多样性, 特选了风格迥异的作品进行比较, 如将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和武宗元的《朝元仙丈图》进行比较欣赏, 一简一繁, 各得其妙, 学生从中强烈感受到了中国绘画传统线条的多样性、生动性、以及一种韵律美,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图》的艺术风格, 在孤立静止的环境中, 无法得到深刻的认识, 而纵向比较中国不同阶段的画马艺术, 则更能认识其画马的风格。因此, 在上课之前, 我引导学生搜集来自中国画马艺术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网络资源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上网搜集所需资料, 是一个便捷的学习途径。等到上课时, 学生们已主动了解了唐代韩干的《牧马图》、宋代李公麟的《五马图卷》、元代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等等。这些作品一比较, “徐悲鸿画马, 如异峰突起一洗旧风, 创造出风格独具, 而又有时代精神的新艺术”形象就出来了。通过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这种以学生为主, 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调动了学生在美术欣赏课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使其主动接近作品, 增长了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再如进行欧洲文艺复时期绘画欣赏教学时, 了解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以及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往往是教学中的重点, 于是我采用一些具有说服力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起到加深学生印象的作用。如拉菲尔的《椅中圣母》, 在对这一作品进行分析时, 用一幅中世纪类似题材的宗教画进行比较, 两幅绘画, 内容相似, 形象却反差强烈。学生经过比较不难发现, 拉菲尔所创造和圣母子形象, 全然没有中世纪绘画中圣母那苍白、呆板的形象特点, 而是塑造了人间善良、温柔、美丽的母亲形象。由此不仅了解了拉菲尔追求理想美的艺术风格, 而且加深了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注重描绘人、赞美人, 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创作特点的理解。在对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作品的欣赏中, 学生对其作品内容、思想和艺术内涵的把握有一定困难, 为此, 我同样采用作品比较的方法, 使学生了解不同流派的特点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形式。如将毕加索的《宫女》与委拉斯贵支的《宫女》作比较, 从而了解了立体主义绘画的艺术特点。再如将抽象主义画家蒙特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与纽约百老汇繁华的夜景图片比较对比, 学生很快便了解了抽象绘画中的内容以及所体现出的形式感, 促进了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 作品比较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有利于调动情感因素的作用, 使学生积极参入教学。教学理论表明, “认知发展是促进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运用作品比较的方法, 使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 能直观地、多角度地对不同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 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达到“物我两忘”的欣赏境界。这个过程, 也是一个挖掘情感因素的作用的过程。“凡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器而后识器”, 运用作品比较的方法, 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迅速提升。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 适时进行启发、引导, 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

摘要:要使美术欣赏课发挥张扬个性、提高素质的作用, 就必须重视教学方式在欣赏课中的作用。恰当地选择美术鉴赏课教学方式能促进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能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 能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学习的观念, 能使得学生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得到相应提高。

关键词:高校,美术鉴赏课,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周岩.要抓住作品最突出的美点——谈美术欣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J].中国美术教育, 1991 (1) .

[2]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社, 2004, 4:240.

[3] 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5:260.

[4] 孙美兰.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5] 高师《美术教育学》教材编写组.美术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4:13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下一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职院校财务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