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画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28

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国画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在信息技术日益成熟、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小学美术教师开始认识并重视起信息化教学在课程讲解中的应用,一系列有关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先后诞生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将从中国画教学的角度切入,以信息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撰文,并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技能理解、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等主题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以资诸位参阅、分析。

小学国画教学研究论文 篇1:

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

摘 要:中国画也叫国画,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东方绘画艺术的代表。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国画理应被传承和发扬下去,而传承与发扬最有效的方式,便是让国画走进课堂,让国画欣赏成为学生们的一项文化素養。但是,目前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是很理想,单一的教学形式、老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让国画欣赏课的文化传承功能几乎无法实现。本文将从我国小学美术国画课的教学现状着手,探讨如何使小学国画欣赏课达到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文化修养、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国画欣赏;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基本素质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与此同时,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也相对较轻,没有来自高考的压力。因此,小学生应该在这个黄金的学习阶段多接触与学习一些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知识以外的内容,如培养艺术审美素养、音乐修养、运动竞技技能等,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事实上,现在的小学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安排了很多丰富的课程,如国画欣赏课,其出发点是好的,在提升下一代审美趣味的同时,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没有那么容易就能达成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上,我们仍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 小学国画欣赏课的必要性

美术、音乐等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由艺术推动社会变革的案例便是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波提切利的《春》、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等无数优秀的绘画作品发起了一场提倡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和基督教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将人类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不仅欧洲的绘画艺术有着极大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力量,我国的国画也同样博大精深,丰富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不仅是我们看历史风景与人物的窗口,也是我们了解古人对自然、政治、宗教、道德、社会的认知与探索的平台。小学的国画欣赏课则让学生们得以通过古人优秀的绘画作品,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与社会,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途径。另一方面,只有学生们普遍具备欣赏国画的能力之后,未来才有可能有意识地保护与发扬那些古画。除此之外,较早地接触优秀的绘画艺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线条的曲柔刚直中蕴含的美感、意境美等,让学生在国画欣赏课上有直观的视觉享受,并慢慢形成自己的审美品位。另外,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给人最有效的鼓舞与激励。只有具备了鉴赏绘画艺术的能力,才有可能从这些绘画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因此,无论是对学生个人来说,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小学的国画欣赏课都是益处多多的,值得好好地开展下去。

2 小学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现状

在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国画欣赏课的普及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目前,国画欣赏课的授课内容主要为赏析和临摹,即老师先引导学生了解国画的用笔、用墨和构图,然后讲解绘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国画落笔的精妙和丰富的寓意。

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国画欣赏课在赏析这一环节做得不到位,首先是由于欣赏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人们可以赏析山水画作品的整体气势,也就是美术作品的构图、着色、笔墨、笔力等传达出来的神韵和造型上的逼真所表现的“形似”。人们也可以赏析国画的意境美,尤其是山水画比较讲究写意和气韵生动、天人合一。所以,欣赏山水画,只注意作品的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是不够的,除此之外,人们还要注意欣赏作品的形式美、色彩美,甚至节奏美、旋律美。其结构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这正是它博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原因。人们还可以欣赏国画的诗意美,许多的中国山水名画,都附带诗词。例如,郑板桥善画竹,再配上一首七律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意境真是美极了![1]正因为国画欣赏如此复杂,并且国画赏析要领会画作传达出的意境和感受,而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所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将这些意境美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审美也是比较个性化的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画作,但若照本宣科反而会禁锢学生对国画的理解和领悟。而赏析若没有打好基础则会影响学生对画作的临摹,临摹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对画作有了了解之后,通过自身的实践来体会作者的创作心境。若学生一开始在赏析环节就没有充分了解画作,那临摹就成了程序化的课堂作业。另外,临摹本身就是一件比较耗費时间的事情,国画欣赏课可能因为授课时间有限,临摹也很仓促或者只是简单地选一两幅国画临摹,这样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3 国画欣赏课的教学意见

相对来说,年级越低的学生想象力越是大胆和奇特,年级越高的学生想象力越容易被限制,而小学的国画欣赏课从某一角度来说也是在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因此,这就需要国画欣赏课的教学是活泼的、不拘泥于形式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兼具的,为了达到这一课堂效果,国画欣赏课可以作出如下改进:

第一,在赏析的过程中传授关于国画的基本知识,对于任何一个没有绘画基础的人来说,在欣赏一幅画作时总是无从下手的,更无法较快地领会其精髓,但若单纯地讲解绘画的理论知识不免晦涩枯燥。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老师可以在讲国画的神韵时补充书法、画工的说明;在讲国画的意境时补充笔锋、色彩中传达出的意境之美;在讲国画的装裱时,补充装裱材料、装裱工艺等差异与绘画的关系。[2]

第二,一般情况下的国画赏析,都是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展示图片。这种方式虽然在教学上比较方便有效,但是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观赏真作带来的震撼感。因此,老师应该尽可能组织学生们去博物馆或画展现场欣赏国画,这样视觉上的冲击远远会比看图片强烈。而且博物馆或画展的灯光等环境条件都是经过考量的,更为适合观赏画作。

第三,不能忽视对国画的临摹,能够看懂一幅画只是国画赏析的第一步,最重要的领会和升华阶段则藏在国画的临摹过程中。通过临摹一幅国画,学生不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国画的落笔、色彩、构图的精妙,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习得国画的基本功,培养部分学生对国画的兴趣。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在传承我们传统的中国文化。虽然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也许并非每个孩子都对国画感兴趣,但可以重点指导对国画感兴趣或有天赋的孩子。

4 结语

小学的国画欣赏课的存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的经济要发展,而我们的文化更需要传承。国画欣赏课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走进了课堂,用其意蕴和诗意滋养着下一代的青少年学生。虽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的国画欣赏课教学模式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国画欣赏课在落后偏远地区的普及也困难重重,但相信只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更多的精力,我们的国画欣赏课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不会失传。

参考文献:

[1] 李卓.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 吴广芬.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教学改革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1).

作者:房宇伟

小学国画教学研究论文 篇2: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研究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益成熟、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小学美术教师开始认识并重视起信息化教学在课程讲解中的应用,一系列有关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先后诞生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将从中国画教学的角度切入,以信息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撰文,并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技能理解、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等主题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以资诸位参阅、分析。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

小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概念、理论性知识不具有成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缺乏足够的学习热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画在诸多画派中具有最为突出的抽象特点,且有着内容非常丰富的关联文化系统,这显然会给小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务必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所具有的多元优势来调和上述两方面事实之间的矛盾,帮助学生以更为良好的状态取得优质的中国画学习成果。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正如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小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比较薄弱,很难对抽象性较强的中国画学习形成浓厚的兴趣。对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在信息呈现方面所具有的直观化、立体化、动态化的优势条件,结合学生的兴趣、理解层级以及课程的具体内容、要求,利用视频等更具感官作用效力的方式来表现中国画的各项知识元素,缩短课程内容从书本到学生脑海的思维路径,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迎合学生的感官认知习惯,让他们对中国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进一步加强这种效果,小学美术教师还可在有关资料中加入一些学生们喜欢的成分,使学生更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如何通过水墨画来表现简单的鸟雀形象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名家作品中鸟类的形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鸟儿千姿百态的形态和各不相同的动作;而后,教师可以利用影像处理软件,让这些鸟儿在屏幕上“活”起来,甚至可以让它们像人类一样开口说话,使学生获得一种如同在欣赏动画片一样的美妙体验。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学生对中国画技能的理解

开展中国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创作出一幅合格的作品,而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中国画在绘画技能上突出的是一个“细”字,这对于思维有些“粗枝大叶”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具有很大观察、领悟难度的。此时,小学美术教师就要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动态特点和信息多向处理功能,借助视频资料来将目标技法展现给学生,同时通过一系列画面处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记住这些技法的操作细节和运用过程,以此来起到完善学生技能理解效果的作用。

比如在教给学生如何运笔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或直接录制自己的运笔动作和画面效果并组织学生观看,同时对一些关键性的细节内容,可通过视频的暂停、倒放、慢放、截图或画面放大等操作来突出呈现;如果设备条件允许,教师还可利用互动软件和AI操作设备来播放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虚拟操作来逼真地感受不同的运笔力度、方向所能画出的线条,使学生的理解更为完整、深刻。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学生的中国画知识储备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小學课程体系中,美术更多地扮演着“边缘课程”的角色;而在美术模块系统中,中国画也只占到了很小的篇幅,因此只凭借课内信息很难使学生对中国画形成充足的知识认知。故而,小学美术教师不妨依托于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便捷的信息化呈现技术,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之后,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学习基础来引入更为多样的课外中国画资料,既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其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国画魅力和关联文化的领悟、认知。

比如,教师可以在结束课程主体部分的讲解后,通过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诸如李苦禅、齐白石、黄胄等中国画名家的故事,观看一些以他们为主角的表现这些人物优秀品质的影视作品选段;还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等中国画佳作的创作故事。通过这些手段,学生们不仅获取了更多的中国画知识,还可以对中国画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形成初步的了解与感悟。

除了以上几方面主要策略外,小学美术教师还可将重点课程知识要点的讲解与实操过程录制成微课视频上传到本班的“云”空间中,方便学生家长在居家期间帮助孩子做相关训练和知识复习,让中国画的教学得到家校合作的强劲助力。

四、结语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进步,教育的进步也同样需要得到科技的反哺,这便是所谓的“互促互进”。小学美术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并努力践行这一点认知,在开展中国画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条件和显著作用,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技能理解、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等要点制定、实施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以直接、生动的方式领略中国画的魅力,掌握更多关于中国画的知识和绘画技艺,并进一步塑造学生良好的艺术审美情趣,以期为他们将来进一步的美术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冯雪莲.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J].黑河教育,2021(11):37-38.

作者:李园园

小学国画教学研究论文 篇3:

趣味韵味滋味

[摘 要]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有着丰厚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小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灵活性,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本文主要分析了趣味、韵味和滋味在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目的是全面激发小学生学画兴趣,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国画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逐渐掌握国画绘画技巧。

[关键词]趣味;韵味;滋味;小学美术;国画教学

《儿童与艺术》中指出:孩子绘画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2~5岁动手操作阶段、6~9岁符号创作阶段、10~13岁前青春期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对国画学习产生兴趣,需要引导他们善于借助笔墨来表达自身所想。作为一名小学美术国画教师,对教学实践展开总结摸索,发现趣味、韵味和滋味在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可发挥显著的教学效果,“三味”课堂的构建能增强小学生国画绘画技能。

一、小学生在“趣味”中感受国画教学的妙趣横生

1.借助“变魔术”激起学生国画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好奇心会促使他们探究不知道的事物。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关于“魔术”的情境,让小学生在探索魔术的过程中,对美术课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初接触的国画就是《彩墨游戏》,针对初次接触国画的小学生,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小学生对国画学习的兴趣上。在国画课堂上促使学生爱上国画,可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体验水墨效果的过程中,对国画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将小学生对学习国画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出来。期间教师要注意向学生讲述国画的发展史,让学生在了解中国画的基础上,知道它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感受水墨的真实韵味。

2.借助“讲故事”激起学生国画学习兴趣

喜欢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故事穿插在课堂上,借助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观察能力。教学中一些内容趣味性不高,枯燥的教学内容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将与国画有关的小故事穿插在枯燥的教学内容中,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将原本单调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3.借助“玩技法”激起学生国画学习兴趣

国画创作中包含很多的特殊技法。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技法来引发学生对国画的学习兴趣。如揉纸法,揉纸法适合创作树干上的皱纹和怪异嶙峋的岩石。小学生可以揉搓一张纸,然后再将这张纸展平,会发现原本平滑的纸张上会有许多小细纹,在绘画时因为小细纹的存在,导致画出的线条不均匀,这样的线条用来表示岩石和树干更为逼真。此外,还有画前扎染,小学生可以运用水墨根据自己的感觉,构造出夸张的图像,创作出妙趣横生的国画作品。

4.借助“编儿歌”激起学生国画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涉及很多关于造型规律和绘画技巧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编制成儿歌,小学生借助儿歌便于记忆所学内容,并加深理解。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画青蛙时,就可以编制以下儿歌:“白云毛笔淡绿色,中间两笔画身体,左右各填两条腿,肚皮眼睛淡墨色,再用深墨画花衣。”这样类型的儿歌带有较强的趣味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不仅能激发学生绘画青蛙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5.借助“绘本”激起学生国画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挑选包含国画内容的一些绘本,然后带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中。在正式教学前,引导小学生阅读绘本,了解绘本中包含的丰富的图画内容。如绘本《小蝌蚪找妈妈》,绘本采用了水墨的形式呈现了不同的动植物,每一幅画面栩栩如生,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教师随机提问道:“大家知道水墨画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畫出小蝌蚪和青蛙妈妈呢?”利用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推动国画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小学生在“韵味”中解读国画作品思想意蕴

1.在诗词中学习国画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诗词常常与绘画联系在一起,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是这个道理。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古诗词中学习国画,从最简单的内容入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让学生为骆宾王的《咏鹅》来配画,让学生思考在该首古诗中可以体会到一幅什么样的情境?学生们在想象的过程中可以将诗与画联系在一起,再一次印证了诗与画不分离。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象出来的意境,为《咏鹅》配上插图,在创作中促使学生感受国画的魅力。

2.跟随大师学习国画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国画作家之一,一生创作的国画作品数不胜数,为后世留下了很多佳作。齐白石笔下的景物,色彩明丽、构图单纯、简洁拙朴,可以带给人亲切感。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国画大师的作品练习绘画。如在小学五年级国画教学中《鸟语花香》《彩墨家园》以及《彩墨脸谱》教学中,可以让小学生跟着齐白石的作品练习国画。学生在临摹齐白石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感受他用笔用墨的技巧,促使学生品味笔墨中的韵味。此外,在《鸟语花香》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齐白石的作品导入给学生,并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为学生构建出国画学习的浓厚氛围。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促使学生很快融入其中,为新知识的传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国画的文化底蕴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水墨画动画片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创设唯美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这一环境中,感受水墨画所呈现出的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为学生分享一些优秀的国画作品,学生能够将其与情景联系在一起,体会国画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韵味。如教师选择《荷塘》这一动画片为学生播放创设情境,运用水墨的形式展现生机勃勃的荷塘环境,一些动态的水墨场景,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随后教师提问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感受到动画片想要传递什么思想情感吗?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回答,然后带领学生分析这一作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小学生在“滋味”中体会国画写生的有滋有味

1.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步骤”,自然与艺术创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自然是艺术创造的基础,艺术的创作源于生活。同样,国画的创作也遵循其规律。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体会国画写生的乐趣。选择的国画写生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写生对象。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让他们走到校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片树叶,对树叶仔细观察,看看它的造型、纹理和颜色等,将其描绘在自己的绘画纸张上。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树叶,获取不同的灵感。

2.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国画教学中,一些小学生认为这是比较难的创作过程,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为学生呈现生活场景,拉近学生和美术课堂之间的距离,才能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在情境中体验创作的“滋味”。首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以及自己最爱的物品或动物。然后,教师再次询问道:大家想不想用国畫画出自己的朋友、喜爱的物品。引导小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创作,体会国画创作学习的乐趣,积极配合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提高国画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生活化的学习理念,在实际生活中挖掘国画元素,进行国画创作。

综上所述,国画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可提升学生各方面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出充满趣味、韵味以及滋味性课堂,提高国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赖素珍.趣味韵味滋味——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之“三味”[J].速读(下旬),2019,(10).

[2]周佳音.趣味韵味滋味——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之“三味”[J].华夏教师,2017,(12).

[3]宣梦婷.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课国画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

[4]刘宪敬.试谈小学美术课中国画欣赏教学策略[J].辽宁教育,2020,(01).

[5]刘林佩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国画的技法落实[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 (03).

(责任编辑 史玉英)

作者:周莉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冗余环网轨道交通论文下一篇:中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