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职业化培训

2022-08-10

第一篇:员工的职业化培训

员工培训网_员工的职业化训练课程课纲

员工的职业化训练课程培训,内容涉及提升自己职业素质方法,如何保持职业化的心态,如何进行时间管理以提升效率,职业化沟通技巧,建立亲和力的具体方法和工具,职业化素养提升影响力等,旨在使学员掌握员工的职业化技能。 员工的职业化训练课程课程特色与背景 课程目的

1、使员工 从学生时代很快的转变为员工

2、掌握职业化 工作技能

3、使员工保持职业化的心态

4、学习职场中制胜的法宝

课程大纲:员工的职业化训练课程课纲简介 第一部分: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a.员工职业化训练

b.公司结构启示(向领导反馈任务、执行领导任务等) c.沟通技巧(认识身边的人、与同事、领导、跨部门沟通等) d.提升自己职业素质方法

第二部分:如何保持职业化的心态 a.职业化的心态有哪些 b.易经对于心态修炼的启示

第三部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以提升效率 a.社会上的学习方法 b.时间管理的案例 c.时间管理的法则

d.影响时间利用的例子(上司的要求、同事的干扰、外部事件的干扰、) 第四部分:职业化沟通技巧 a.沟通的重要性 b.沟通的要素

c.沟通在销售中的实际应用(倾听、问话、表达、回应、互动、距离的应用、肢体语言、目光等等)

第五部分:如何建立自己的亲和力 a.中国式思维的应用

b.建立亲和力的具体方法和工具 c.确定自己的特色

第六部分:赞美是职场中最有效的法宝 a.赞美的意义 b.赞美的六大技巧

第七部分:职业化工作技能 a.如何打造自己的工作实力 b.工作职责的重要性

c.如何确立自己的角色 d.确立自己的工作目标

e.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工作目标的步骤) 第八部分:职业化素养提升影响力

a.职业化形象有哪些(演练各种职业化素养的技巧) b.如何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第二篇:关于员工职业卫生培训的通知

各部门、车间: 为进一步提高我公司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落实职业卫生管理的相关制度,提高我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公司决定在XX年XX月XX日XX:XX—XX:XX在公司会议室由行管部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培训期间不得请假、迟到或早退。请大家注意按时参加会议,做好记录。培训结束后,行管部会就培训内容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会计入当月考核。

特此通知。

XX有限公司

XX年XX月XX日

第三篇:论企业培训与员工职业发展的关系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特征是形成了企业的人力资源观念,对于企业来讲,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与管理离不开培训体系的建立,企业所建立的培训体系实际上应该建立在投入产出模型上,培训体系的建立一定是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秀的员工才能建立出优秀的企业,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企业培训、员工职业规划其实是企业最好的投资,所增强的决不仅仅是点滴的提升,而是企业竞争能级的跃升。

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特征是形成了企业的人力资源观念,对人力资源充分挖掘的发展思想,完全可以与社会制度的变迁相提并论。这一划时代的管理思想被企业接受之后,我们从中看到企业发展的希望、也看到社会发展的希望。这种社会进步所传递给我们的信心和信息,使我们不再是面向过去生活,而更能面向未来生活,借贷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形成便是最好的例证。如果没有对职业发展的信心,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这与人力资源价值观也是分不开的。对于企业来讲,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与管理离不开培训体系的建立,为员工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才不致落入成为“学校”的命运。终身雇佣制虽然被抛弃了,但建立与员工双赢的培训体系、职业规划体系更多地被企业接受,也成为员工选择企业的重要条件。

培训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和增长更具有明显的效果,无论是美国、日本、欧洲的企业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基本上达到其工资总额的2~3%。

一、人力资源的发展观念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确经历过把人作为劳动工具的年代,奴隶主拥有包括奴隶的人身处置权。即便在工业经济时代,占有企业收益分配的因素也仅仅是资本,劳动者只是靠出卖劳动获得报酬。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个人智慧和知识终于从企业发展的资本意义上获得承认,个人开始意识到智慧和知识可以作为资本参与到企业创业和发展之中,而企业也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要素。

在这样的理念和认识的基础之上,企业开始重视员工培训、职业发展等投入产出效应,也就是更深入地理解到人力资源开发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事实证明员工培训、职业发展方面的投入与企业持续发展、保持竞争力是正相关的。这种投入从简单的技能培训发展到规范标准执行方面的培训,也发展到管理方面的培训,甚至发展到帮助员工实现人生目标的职业发展培训。企业投入最终所形成的双赢局面,其效果已超出了在厂房、设备及其它硬件环境方面的投入。

二、 企业培训与员工职业规划

从人才流动的一些现象中,我们可以发现知识型的人才流动比例最高,猎头服务更是针对企业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培养这些人的投入大、周期长,外聘成本更低、更快捷。那么是不是企业在培训上的投入都会使企业扮演“学校”的角色呢?而且又不能收到任何培养费。

从一个企业人才流进流出的能力、素质高低比较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企业是在为自己培养人才,还是在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从分析对比企业在培训投入之后,队伍是更稳定了还是外流更快了,也可以看出问题的瓶颈所在。充分认识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企业,应该更能理解企业所要搭建的是事业平台,是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平台。我们清楚一点,那些寻工作找饭碗的人在残酷的竞争中是多么艰辛,那些只知道面试应聘者的企业是多么惶恐。而高举事业大旗的企业和个人都形成了最紧密的凝聚力,从来没有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企业培训、员工规划其实是企业最好的投资,所增强的决不仅仅是点滴的提升,而是企业竞争能级的跃升。

三、培训体系的建立

(一)培训的需求评估

即便在人力资源这个大前提下,企业也不是就要机械地安排培训,投入多大比例的资金或保证安排多少时间就是好的培训安排。在培训方面的投入产出模型,也很有必要遵从绩效理论和经济学理论的指引,通过详细分析培训需求来做好培训规划。

企业的培训需求需要考虑到岗位的技能和知识要求,也要对就职人员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估,从工作分析、技能要求、经验要求、知识要求等方面来进行。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为企业规划出培训所需要投入的资源,拟定出培训目标,培训效果指标等。

员工的工作流程的理解是保证工作效率的基础,因此一般企业都有入职培训,使新员工能融入到企业的执行体系中去。比较困难是处理知识型员工的培训,他们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而且很难评估知识积累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工作成效实际上更多与个人素质有关。

从企业不断修正管理瓶颈的过程中,来进行需求评估是最有效的方法,管理瓶颈的存在主要的原因正是来自于制度的建立,和来自于员工对工作的理解及胜任程度。

(二)培训体系的建立目标

企业所建立的培训体系实际上应该建立在投入产出模型上的,在对企业的需求评估的基础上,便可以更详细地进行培训体系的设计,包括培训目标、培训资源、培训对象、培训效果的KPI,受训后的能力检验,实践提升等等。

学习理论和绩效原则是建立培训体系的基础,绩效原则能够帮助把握好培训体系的方向,保证在培训上的投入符合企业和员工发展的根本利益;学习理论能为培训体系建立好具体的操作流程,设计出科学的培训方案。

企业的培训体系包括生产技能的培训、技术革新的培训、生产管理的培训、品质保证的培训。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各方面的培训都需要关注到,企业的运作所需要的要素包括厂房、生产设备、资金,也包括拥有劳动技能、创新能力的人。

培训体系的建立一定是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秀的员工才能建立出优秀的企业,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三)培训设置的理论指导

人力资源战略在企业得到广泛认可之后,企业便要考虑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而企业的一切投入最终是要取得收益回报。企业的培训设置的理论指导包括绩效理论、学习理论和投资收益理论(ROI)。

绩效理论则主要是发现培训需求,在工作管理中发现培训方面存在的瓶颈,做出培训选题。在培训标准方面绩效理论给出了有意义的指导,岗位设置时便需要充分考虑绩效因素,提出素质要求,来使企业各方面的价值链正常运转起来。学习理论主要是用于指导设计培训、评价培训效果、选择培训形式,比如就宣讲法、传递法、讨论法等培训形式的安排,培训学员的资格评定,教师的资格评定等。培训环境构造也需要有学习理论的指引。

在投资收益方面,侧重在建立培训的投入产出模型上,分析各种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所形成的产出效益,分析利用内外部培训资源所得到的让度价值。

(四)内外部培训资源的利用

培训无疑是提升生产技能、心理素质、职业观念的重要途径,我们做出了简单的划分,即技能型培训与思维开发型培训,在整理出培训目标后,培训资源的选择对培训效果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作流程、生产技能这方面的培训可以主要依靠内部的资源进行,以传帮带为主要方式,通过反复练习来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因为这些具体的作业,即便是行业专家,也并不很清楚。经验的积累、分析对培训效果影响甚巨。

对于需要行业比较,从行业发展角度形成理念、决策思路的培训项目,则需要借助外部的培训资源,比如咨询顾问公司,在新理论的掌握上,或行业情况的熟悉情况来讲,都更有优势。通过对不同企业的分析研究,他们在行业发展方面更有发言权。

在研究能力的提升上,正规的教育是不可少的,至少需要形成严谨的学风,才能有机会获得。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采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员工参与,而不是直接安排。

(五)利用虚拟组织

在企业内部或外部实际上都存在许多虚拟组织,这些组织的特点是成员有共同的爱好或倾向。在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上,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比如英语俱乐部、MBA同学会、技术改进小组等等,都能在一些方面起到很好的传递培训作用,他们一起讨论时便能彼此影响,起到培训的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对这些组织的赞助来达到获得培训资源的目的,比如英语俱乐部,企业赞助便可安排员工参加其学习活动,也可以获得这方面的人力资源,包括兼职者或直接聘用。对虚拟组织的投入比正式培训要低得多,一些思想层面的交流在企业的正规培训中还很难实现。

比如MBA同学会,聚会时所讨论的行业发展、职业发展、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在企业内部便没有足够的群体进行交流。这些活动对于了解社会动向,激荡思想的作用在企业培训中是很难实现的。

虚拟组织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迅速发展起来,企业不能消极地看待这些组织,虚拟组织中的人群往往具有很大的能量,犹如埋藏在地下的火山,哪个企业掌握了火山口,哪个企业就能从中获益。

四、培训的实践安排

(一)岗位技能型培训

企业的培训与职业教育不同的一点在于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理论的体系

研究便不是其追求的重点目标,即便是在企业的开发部门或其他知识密集型的部门,岗位培训也都是不可缺少的。对于高级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的岗位培训当然不是完成表格设计等内容,需要通过培训来帮助他们理解公司的决策过程、交流沟通的渠道和建立完善的人际关系。

在具体的操作环节,岗位技能培训就好理解的多。包括开动机床、焊接装配、电脑打字等工作,都需要进行技能型的培训,使之能在工作岗位上熟练工作,达到必要的效率、安全和质量指标。

我们发现与生产设备相关联的岗位,技能培训的效果可以比较快地表现出来,投入产出的效益指标也比较容易达到。在信息汇集的岗位上,却常常出现岗位滞塞的情况,因为信息汇集处理需要员工进行一些分析判断,在时间消耗上比较难于控制,处理工程中还可能涉及其他员工。

在管理人员的培训上,岗位技能培训需要围绕公司的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来展开,一些公司在判断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时,认为需要长达半年的磨合,培训方面的瓶颈就在于此。

(二)价值创造培训

白领人才在企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流程规划、组织管理方面,其工作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对这一群体所进行的培训与技能培训应该区分开来。在知识的学习方面,他们经历的大学教育或者更高的教育已经奠定了基础。

有许多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比如脑力激荡法、扩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都可以利用专门的培训课程来提高。当然并不只要有创新便能被企业接受,还需要有价值体现。

有价值含量才能被采纳,对企业内部管理做出贡献的便是减支增效,对于市场开拓来讲便是盈利机会。价值观的培养能使白领员工保持敏锐的感觉,获得和发展自身的成就感。

比技能型培训,对白领员工的培训的难度在于培训效果不能及时表现出来,也有更多的随机成分,这种培训其实不能在短期时间里实现。

(三)培训效果评估

在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了技能型培训和创造型培训,基本上他们涵盖了培训的两大层次。如何划分培训类型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要使培训具有成效,也就是要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把握培训的投入与产出对比。

技能型培训的评估比较方便,主要关心的是培训前后操作速度的提升、生产品质的稳定、错误数量的下降均可以方便地进行统计比较,量化方案的设计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把这些统计与人力资源成本结合起来分析系,培训效果的评估也就能得到了。

知识创造型的培训则需要通过包括受训者的内审和感知来评估,这些受训者对思想的接受和表达比较清楚,可以直接总结培训效果。当然从它们的作品和设计中,也能观察到培训效果,直接的量化目标就比较难于定义。

总之,培训的安排不能搞形式主义,培训后的考核、评估都是必要的配合手段。而且评估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相关联,为人力资源的含量分析提供量化依据。

(四)培训与实践安排

无论采用演示培训、传递培训或团队建设培训,在受训者获得技能、理念上的进步之后,巩固的效果需要来自于实践机会,通过实践使培训成果在生产、管

理、开发中得到体现。经过一段时间,行为习惯固定之后,培训才真正达到了目的。

培训与实践的关系,本身就体现在实践对培训的需求上,原始动机就是因为实际工作中存在瓶颈,需要通过培训加以改善。那些针对个体行为提升方面的培训,实践配合比较容易安排,其实际工作内容在培训前后的变动不大,实践是自然的事情。

一些进行团队建设、角色扮演的培训,往往需要在工作中调整工作后才有实践的机会,一些公司在轮换工作方面是有很好的安排的,可能为员工创造出各种表现和发展机会,经过数个岗位之后,员工才真正理解公司的整体运作,建立起多方面的人际关系。

培训有两个根本的意义,一是为企业培训出合格的生产、管理或开发人员,二是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使个人有所发展。只有将企业培训与员工的职业发展加以有效的结合,企业培训才能焕发出真正的活力,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利器。

第四篇: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员工培训与绩效管理

陈建武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目前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两大问题是缺乏对员工自身成长的关注,以及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之间缺少协同作用。本文提出的解决之道是实施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它是指组织围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人力资源获取、保留与发展的各项活动。培训与绩效管理是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两个重要环节。通过对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两个重要环节的阐述,本文系统分析了培训、绩效管理与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绩效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两种困局

经营活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组织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持续的整合,其中最为核心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明显的可变性和流动性,是组织中最难整合的一种资源。实践中,企业员工跳槽频仍,员工能力提升缓慢,职业发展停滞不前,常常严重影响组织正常的经营活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组织在了解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结构与分布、余缺状况的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的供求平衡计划、人才招聘计划及人员培训发展计划等。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经营目标。它为组织人力资源的获取、保留与发展提供依据,事实上,它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起点。组织在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规划时,通常会考虑到如此使其与组织的经营计划相吻合,却往往忽视了以下两个问题:

(1)很多组织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点放在组织身上,根据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余缺状况配置人员、根据组织对技能与知识的需要培训员工、根据组织工作的需要晋升或调任。上述活动是在假设员工可以无条件服从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实际上,任何一个员工,特别是组织中的核心员工,都会有自己对职业发展的需求,并且根据自己的规

1划选择职位和培训。如果组织提供的“人力资源产品”无法与员工的需要相契合的话,则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很可能会归于无效。

(2)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间缺少协同作用。例如,组织在招聘员工时只关注应征者目前所具有的知识与技能,而忽视其发展潜能;只关注目前岗位对应征者的要求,而没有考虑新进员工在组织中的发展空间。事实上,人力资源获取、保留与发展是无法分开的,组织无法将员工固定在一个岗位上,招聘、配置、发展与再配置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二、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显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组织的需求与员工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同时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可以协同作用。我们现在有一个解决之道,即实施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的全部历程,它包括一个人所有的工作、职业、职位的外在变更和对工作态度、体验的内在变更。这种变更可能在一个组织内发生,也可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中完成。对组织而言,它们关注的是员工在本组织内的职业方向与目标,以及该目标与公司战略规划的吻合程度。因此,我们认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有别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它是指组织与员工在了解组织经营战略与员工个人特质的基础上,确定适合员工个人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则是指围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人力资源获取、保留与发展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1)组织根据战略与经营活动的需要和员工的特长与兴趣协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计划,规划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

(2)帮助员工提升个人的知识与技能;

(3)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以修正职业方向。

这样,组织就把员工的需求融入组织的战略与经营活动,并且把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与组织中存在的人力资源职能整合在一起。而将职业生涯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其它计划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在人力资源的所有方面之间产生协同的强化作用。图1说明了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如何运作的。

三、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培训

从广义上讲,培训是组织与员工为提高员工知识、技能和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的过程。有人将其称为教育训练,它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培训和组织所实施的人员开发活动。传统意义上的培训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组织根据当前工作对员工技能的需求为员工提供培训;(2)员工被动地接受组织为其提供的培训。这种培训通常针对并注重员工的短期工作表现,它是一种基于现在的培训。泰罗(F.Taylor)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把它描述为“按标准作业培训工人”。在知识更迭迅速、组织形态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如何使员工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对组织来说更为重要。因此现在的培训不再仅仅是为了提高员工的技能、改进员工当前的绩效,还要从组织的目标出发,帮助员工提高其向其未来职位进行流动的能力,即实施人员开发活动。人员开发是一种基于未来的培训,它侧重于帮助员工为组织的其它职位作准备,以及更好地适应由于组织变革、流程再造或新的技术带来的变化。

正如以上所述,人员开发是组织与员工为后者今后的发展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对员工而言,如果他无法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话,那么组织的人员开发活动对他而言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对组织来说,如果员工今后的发展对组织战略的实施来说毫无帮助的话,那么组织的人员开发活动也将是无效的。因此,组织在实施人员开发活动时至少应该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员工是否都明白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2)组织的人员开发活动是否有助于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

(3)组织的人员开发活动是否能与战略规划相对接?

这三个问题涉及组织战略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人员开发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员工职业生涯开发计划正是解决之道,它是组织为促进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而开展的各类有计划的、系统的教育训练计划。员工职业生涯开发计划把组织人员开发计划与战略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联系,是组织人员开发活动具体化与系统化的过程。参见图2。

图2:员工职业生涯开发计划的产生过程

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绩效管理

评价员工过去的业绩,并把它作为发放奖金和决定其它各种激励措施的依据,这是许多组织进行绩效考核最主要的目的,我们将之称为面向过去的绩效管理。它基于这样的假设,即员工个人的素质决定员工的行为,员工的行为产生相应的工作业绩。上述假设并不必然成立,员工的工作业绩是员工与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员工的工作业绩不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受到组织环境的影响。此外,面向过去的绩效管理强调的是结果导向,在这种模式下,组织通常把绩效考核作为管理的终点,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对其或奖或惩,考核过程缺乏沟通,对绩效问题没有深入剖析,几乎没有绩效改进方案,员工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根据工作业绩对员工进行排序的作法备受诟病。面向未来的绩效管理已经受到重视。这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它是管理者与员工就如何设定工作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包括计划/目标、辅导/教练、考核/检查、回报/反馈四个循环。在这个过程中,组织不仅关注于绩效结果,更强调目标、辅导、评价与反馈。管理者不再是终裁者,而是要与员工不断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影响绩效的障碍并提前排除或寻求排除的办法。我们不难发现,面向未来的绩效管理更强调未来绩效的提升,而这组织而言显得更有意义。

基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绩效管理是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一环,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绩效管理。在这种模式下,组织的某一时期(如

)的绩效目标不仅需要以战略规划以基础,还要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相适应,也就是说,只有员工的行为符合自己的预期,才能产生高的工作绩效,而这正是组织绩效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在绩效目标确定之后,接下来便是绩效辅导阶段,其目的在于帮助员工达成期初设定的目标,协调相关资源,给予员工必要的支持,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组织而言,它意味着绩效目标的实现得到保证;对员工而言,他们可以获得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在每一个绩效周期的终点,检讨绩效目标是否达成有赖于组织对员工工作业绩的考核;在这个时点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应该得到全面的评估,以判断员工职业生涯的达成情况。由于职业生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绩效管理来说,考核结果的反馈与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绩效改善的措施通常有三类,即以员工个人发展为目标的职业生涯开划计划、以员工职位异动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措施和以组织制度建设和人际协调为主的软环境改善。这些改善措施都是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相联系的。参见图3。

图3: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绩效管理过程

五、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活动,管理者需要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如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进行整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大部分学者同意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经营战略为基础,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如何使组织的经营战略落地?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因此,有些学者提出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以员工的能力为基础,基于员工行为能力提高组织的核心能

力。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样的能力才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所需要的?什么样的能力才是员工个人所希望得以提升的?两者缺一不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正是连系组织经营战略与员工能力的桥梁,组织与员工基于经营战略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以经营战略与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确定组织与员工所需要的能力,然后通过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以形成与提升这些能力,只有这样,组织的战略目标才能得以落实与实现,见图4。综上所述,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代表着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导向,它可以帮助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

图4:经营战略、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32、〔美〕拉姆•查安,斯蒂芬•德罗特尔,詹姆斯•诺埃尔.卓越领导之路.刘华初等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

23、石锐.人力资源与生涯实践.台湾:风和出版有限公司,1996

4、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

35、〔美〕亚瑟•W.小舍曼,乔治•W.勃兰德,斯科特•A.斯耐尔.人力资源管理(第十一版).张文贤主译.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

16、〔美〕爱德华•戴明.戴明的新经济观.戴久永译.台湾: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

7、〔美〕雷蒙德•A•诺伊.雇员培训与开发.徐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18、〔美〕托马斯•G.格特里奇、赞迪•B.莱博维茨、简•E.肖尔著.有组织的职业生涯开发.李元明、吕峰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五篇:员工职业化培训提纲

职业化培训前:

5%的人破坏性地工作、10%的人不想工作、15%的人肯做却做不到位、20%的人在“蛮做”“盲做”“糊做”、30%的人想做而不会做、40%的人在低效工作!

职业化培训后:

员工“更专业、更敬业、更爱业、更乐业”,自动自发地为企业增值;企业得到的不只是基本合格的人“才”,更是优秀卓越的人“财”,用100%的人“财”创造1000%的利润!

方法/步骤

一、职业选手与业余选手的四大区别!

1、行为上

2、专业上

3、商业上

4、敬业上

二、职业化的六大死敌

1、江湖文化

2、小家文化

3、权谋文化

4、功利文化

5、浪费文化

6、攀比文化

三、职业化的三个标准

1、专业

2、精业

3、敬业

四、专业的三个内涵

1、专业是知识

2、专业是技能

3、专业是态度

五、职业化训练的七大方法

1、首因效应法

2、意志控制法

3、简单重复法

4、环境营造法

5、机制保障法

6、细节纠正法

7、外部教育法

六、敬业的三个境界

1、认真对待

2、努力做好

3、敬天爱人

七、职业化训练的九阳神功

1、职业态度

2、职业意识

3、职业道德

4、职业规划

5、职业要求

6、职业能力

7、职业素养

8、职业保健

9、职业心理

八、6个“两回事”训练法

1、别人和自己是两回事

2、功劳与苦劳是两回事

3、批评与表扬是两回事

4、过去与现在是两回事

5、感情与原则是两回事

6、公事和私事是两回事

九、职业化人士必备八大技能

1、科学工作方法

2、人际关系艺术

3、有效沟通技巧

4、缓解工作压力

5、时间管理技巧

6、高效会议管理

7、商务演讲技巧

8、公文写作技巧

十、职业化必备的15种职业心态

1、积极心态

2、主动心态

3、空杯心态

4、学习心态

5、包容心态

6、自信心态

7、行动心态

8、老板心态

9、反省心态

10、服务心态

11、服从心态

12、奉献心态

13、竞争心态

14、专注心态

15、感恩心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员工购房补贴协议下一篇:员工操作培训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