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时空格局演变论文提纲

2022-08-23

论文题目:基于网络数据挖掘的乡村旅游流时空演变与影响机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摘要:乡村旅游是繁荣乡村经济,传承乡村文化,促进乡村转型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为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乡村旅游即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与机遇,也存在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乡村旅游流流向何处?冷热格局及网络关系如何?既是乡村旅游吸引力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乡村旅游发展质量与空间差异的重要表征。如何在充分认识乡村旅游流时空格局及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优化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引导乡村旅游流高效流动,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也是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科学命题。乡村旅游流研究有助于辨别乡村旅游者行为特征、认识乡村旅游流时空流动规律、识别乡村旅游流热点区域,揭示乡村旅游流影响机制,对乡村旅游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空间优化与交通疏导、规划建设与市场营销等具有重要意义。鉴此,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以2009-2018年为研究时段,网络数据挖掘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综合运用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以“流量测算-格局特征-演变过程-模式提炼-机制解析-路径优化”为主线,从流入地(目的地)、流出地(客源地)和流动通道(流动网络)3个空间视角,系统探究乡村旅游流时空演变格局、过程、机制、模式与路径,以期在理论层面实现乡村旅游流研究内容深化与视角创新,实践层面为乡村旅游区域空间组织优化与目的地建设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流在时间上表现为明显的年度变化特征、季节变化规律和周末效应,年度变化呈“S”型变化轨迹,大体可划分为缓慢发展、快速发展与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季节变化规律呈“四峰四谷”特征,淡旺季明显,旺季为4月、5月、8月和10月,淡季为1月、6月、9月和12月,气候条件和闲暇时间对乡村旅游者出游影响显著。另外,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景区受季节影响不同,反映了乡村旅游热度与乡村旅游景区的资源类型和客源主体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乡村旅游流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性特征,空间差异显著,基本保持“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布局态势。十年来,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呈现出“单核—双核—三核”的演变过程,现已形成以苏州、南京、盐城3地辐射核为框架的“C”字形空间结构,基本规定了江苏省乡村旅游流的整体脉络和格局。(2)乡村旅游客源地呈集聚性分布特征,客源分布与“胡焕庸线”高度吻合。十年来,乡村旅游客源地时空格局变化较大,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扩散与层级跃迁,但以上海、南京和苏锡常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仍是江苏省乡村旅游流的主要流出地,乡村旅游流的客源分布表现为明显的近域指向特征。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景区的客源分布特征差异显著,城郊型乡村旅游景区的客源吸引半径最小,客源高度集中于50km空间范围内,以近域市场为主。景郊型乡村旅游景区的客源分布范围较广,客流强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51-100km范围内,在100km范围外表现出明显的客源市场距离衰减规律。独立型乡村旅游景区的客源吸引半径最大,客流强度在各个空间范围的分布相对均衡。(3)乡村旅游者空间流动以单目的地、短线为主,平均到访目的地较少,流动频率基本符合“二八定律”,大部分客源集聚在少数几个受欢迎的旅游节点,乡村旅游网络表现为典型的“小世界”特性。从整体结构上看,乡村旅游流网络属于稀疏网,网络结构较为松散,网络发育程度低,地区间乡村旅游合作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组团特征上看,旅游节点之间更趋向于近域原则组团,而非近类型原则组团,节点之间借助距离优势形成相对联系紧密的“凝聚子群”。江苏省乡村旅游流网络演变经历了雏形初建、快速网络化和稳步优化三个阶段,现已形成以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盐城为中心“星形”网络结构。单目的地式是乡村旅游流网络中最突出的流动模式,营区基地式、区域环游式、完全环游式、往返式所占比重依次降低。(4)乡村旅游流影响系统是一个由吸引系统、需求系统和支持系统所组成的互动型动力系统,乡村旅游流时空格局的形成是各子系统、各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源自旅游者内部的动机、需求和偏好是决定旅游者时空选择的根本动力,是乡村旅游流时空演变的内驱力,而来自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和刺激则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外在影响因素,是乡村旅游流时空演变的外引力。此外,闲暇时间、可达性等支持条件也会对乡村旅游者时空选择行为产生影响。乡村旅游者在上述各因素的影响下,流向不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表现为乡村旅游流流量和流向的空间差异,形成了乡村旅游流的时空特征及演变格局。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流;时空演变;机制;江苏省

学科专业:人文地理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休闲时代来临,旅游产业进入休闲度假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1.1.2 现代网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旅游产业变革和空间格局的重构

1.1.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被赋予了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

1.1.4 乡村旅游发展持续升温,乡村旅游流研究成为重要的科学命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科学问题的提出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方法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辨析与界定

2.1.1 乡村旅游

2.1.2 乡村旅游景区与乡村旅游目的地

2.1.3 旅游流与乡村旅游流

2.1.4 大数据与旅游大数据

2.2 乡村旅游研究进展

2.2.1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

2.2.2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

2.2.3 乡村旅游研究评析

2.3 旅游流研究进展

2.3.1 国外旅游流研究进展

2.3.2 国内旅游流研究现状

2.3.3 旅游流研究评析

2.4 旅游大数据研究进展

2.4.1 旅游大数据研究进展

2.4.2 旅游数字足迹研究进展

2.5 理论基础

2.5.1 增长极与核心边缘理论

2.5.2 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2.5.3 社会网络理论

2.5.4 推—拉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来源与处理

3.1 研究区与典型案例选择

3.1.1 研究尺度与研究单元说明

3.1.2 研究区概况

3.1.3 典型案例选择

3.2 数据来源与说明

3.2.1 景区基础数据

3.2.2 网络数据

3.2.3 统计数据

3.2.4 矢量数据

3.2.5 调研数据

3.3 数据采集与处理

3.3.1 数据采集

3.3.2 数据处理

3.4 数据可靠性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乡村旅游流冷热格局与时空演变

4.1 乡村旅游热度测评与热点识别方法

4.1.1 热度测评模型

4.1.2 空间分析方法

4.1.3 热点识别方法

4.2 乡村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4.2.1 乡村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4.2.2 不同类型景区的空间分布格局

4.3 乡村旅游热度的时空演变特征

4.3.1 乡村旅游热度的时间演变

4.3.2 乡村旅游热度的空间演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乡村旅游流客源分布与空间扩散

5.1 客流强度测算与客源分析方法

5.1.1 客流强度测算

5.1.2 客源集聚性判断

5.1.3 客源层级划分

5.1.4 客源吸引力分析

5.2 客源分布格局与时空演变特征

5.2.1 客源地空间分布格局

5.2.2 客源分布的集聚性特征

5.2.3 客源分布的空间指向性特征

5.2.4 客源地层级划分与演变特征

5.3 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景区的客源扩散差异

5.3.1 集聚特征差异

5.3.2 客源市场差异

5.3.3 客源吸引力差异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乡村旅游流网络结构与流动模式

6.1 旅游流网络构建与指标选择

6.1.1 旅游流网络构建

6.1.2 网络评价指标选择

6.2 乡村旅游流网络结构与时空演变

6.2.1 旅游流流向分析

6.2.2 网络节点评价

6.2.3 网络结构评价

6.3 乡村旅游流流动模式与空间结构

6.3.1 乡村旅游流流动模式

6.3.2 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乡村旅游流影响机制与优化对策

7.1 区域宏观视角的乡村旅游流影响因素

7.1.1 影响因素探测方法

7.1.2 影响因素指标选择

7.1.3 影响因素探测结果

7.2 个体微观视角的乡村旅游流影响因素

7.2.1 问卷设计与分析方法

7.2.2 问卷收集与样本构成

7.2.3 信度与效度分析

7.2.4 推拉指标的因子分析

7.3 乡村旅游流影响机制

7.3.1 乡村旅游流影响机制构建

7.3.2 乡村旅游流影响机制解析

7.4 乡村旅游流优化对策

7.4.1 区域空间组织优化

7.4.2 乡村旅游线路优化

7.4.3 目的地节点优化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附录1 乡村旅游景区基本信息表

附录2 乡村旅游影响因素指标类别量

附录3 乡村旅游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刑事证人出庭作证法律论文提纲下一篇:农业发展现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