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互联网金融部

2022-08-12

第一篇:银行互联网金融部

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优势

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各有优势

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互联网只是工具。互联网金融颠覆的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运行方式,而不是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在于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各有优势。

乐乐金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服务半径更广。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很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为消费者大幅度节约时间成本,可以满足一直被忽视的“长尾”群体的金融需求,大大提高客户覆盖率; 二是服务成本更低;三是客户体验更优;四是信息处理能力更强,互联网将金融主体的金融行为变得更有逻辑和更容易识别。比如,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互联网金融是以非常民主化的方式来生产和处理信息。就一个企业而言,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会和其他主体发生联系的,互联网通过多侧面来搜集这个企业的信息,将每一个主体产生的有限的信息拼接起来,从而全面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阿里金融实际就是运用了这个原理。五是资源配置效率更高。互联网金融本质更类似于一种直接融资方式,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供需完全匹配,就可以直接联系和交易,形成

“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在无金融媒介参与的情况下高效解决企业融资和个人投资渠道等对接问题。同时,在这种资源配置下,双方或多方可以同时进行,定价完全竞争,大幅提升资金效率,并带来社会福利最大化。

第二篇:互联网金融创新亮点纷呈 智慧银行刷新银行服务

先进科技与银行融合的节奏正在加快。3月1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以互联网金融等为代表的业务创新正在助力银行更新渠道,智能化服务已经迎面而来。

人机交互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使得智能服务成为现实,而社区网点更是带热了“邻里金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电视银行等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渠道建设使得智慧银行近在咫尺。面对客户日益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需求,中国银行业创新运营模式,智慧服务可谓亮点纷呈。

智能服务、“邻里金融”重塑网点

随着近年来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众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金融消费、支付服务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以工行、建行、中行为代表的大型银行先后在全国多个城市尝试性推出了“智慧银行”。

智慧银行是传统银行、网络银行的进一步提升,是银行业以尖端科技手段和新的思维模式塑造新服务、新产品,重构运营、业务和管理方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达到完美的客户体验、高效的营销推广目的。

据了解,工行主打“智能向导、智能机具、全程智能办理”的新型智能化服务模式,通过使用智能设备进行人机互动,客户可办理个人账户开户、大额转账汇款、注册电子银行、挂失等各类非现金业务。建行智慧银行网点则以智能机器人代替传统的大堂经理,解答客户的各种业务问题。在金融超市,客户只要在货架上拿起感兴趣的产品卡片,放入指定区域,电脑屏幕就会自动播放该产品的动漫介绍。在移动金融场景运用区,客户可以通过二维码支付、闪付、刷卡支付,现场体验现代化支付方式的魅力。

此外,去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积极践行金融普惠社会责任,加快社区金融战略布局,为社区居民、小微企业等提供专业、便捷、贴身的金融服务。据《报告》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各金融机构设立社区网点8435个,其中小微网点937个。

其中,华夏银行社区银行推出社区专属金融产品,开发金融IC联名卡,将银行金融功能与社区物业卡、楼宇门禁卡、社区停车卡等进行整合,方便客户缴费、出行;推出错时营业服务,满足社区客户不同时段金融服务需求。此外,社区银行内还配备了大量自助金融设备,向客户提供产品演示和体验服务。

互联网金融刷新零售银行服务

《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为银行业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创新元素,呈现出新业态、新体验、新趋势的特点。凭借互联网的软硬件技术、大数据服务,传统银行已经构建了在线“金融生态圈”,基本实现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凭借电脑、Pad、手机等智能终端实现7×24小时的在线信息查询、交易、资产转让、并购重组、授信、托管、投融资、供应链管理等服务。

工行推出“融e购”电商平台、线上POS、创新投资银行交易平台、“工银e投资”客户交易终端等,其中,创新投资银行交易平台基于B2B电商平台为客户提供交易撮合、投融资安排及其他投行增值服务,支持客户线上发布和查询资产转让、并购重组、投融资等信息,改变了投行业务线下单向撮合模式。农行推出的“E商管家”,帮助企业实现对自身以及供应链上下游财务结算、采购销售、营销配送等全方位管理。中行推出“中银易商”,包括中银开放平台、虚拟支付平台、网络商务平台、大数据平台及基础服务平台。建行推出业内首个全流程个人网上自助贷款产品――“建行快贷”,实现了个人贷款的全流程线上快速申请、实时审批、签约和支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网上银行个人客户数达到9.09亿户,新增1.5亿户,同比增加19.71%;交易总额达1248.93万亿元,同比增加17.05%。

创新运营模式打造智慧服务

随着人机交互、数字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的不断创新应用,银行的运营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

农行推出的“超级柜台”,通过硬件设备的集成和软件系统的整合,采取“大堂经理现场引导、客户自主办理、后台专业审核”的新型业务处理模式,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处理流程。客户可自主发起业务申请,即可完成多项业务办理,处理速度提高4~7倍。

建行开发的“客户驱动型交易流程”,全行所有网点柜面窗口配备了柜外交互终端,使客户参与到业务流程中,更具互动性;将主要交易信息显示在柜外交互终端,达到了柜内柜外的信息对称,交易过程更加透明,充分尊重客户的知情权和执行权。目前,客户驱动型交易的范围己基本覆盖柜面常用对私交易。

据了解,2014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运营模式,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切实改进服务“短板”,提高服务效率,主要商业银行已基本实现了前、中、后台的分离。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优化业务流程1038个,是2013年的8倍。

第三篇:互联网金融银行电子商务培训老师

【互联网金融培训课程】

By@唐兴通

与传统的金融模式截然不同,线上金融所有的支付、营销流程都必须实时在线完成,这些都对银行的产品服务、支付流程、营销流程、业务流程再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线上和线下客户的特征有很大差异,银行要服务这部分客户,就需重新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

二是因为线上交易的特殊性,也需要银行再造支付、营销流程。金融产品的变化不仅涉及银行线下营销观念的改变,还涉及银行业务流程的再造;

三是在以往的电子商务模式中,银行主要承担支付结算的角色,处于整个服务链条的末端,比较被动。而现在银行更希望从客户源头切入,通过微信金融平台将银行服务贯穿于电子商务的整个过程中,并打通融资、结算、理财等一系列金融服务链条,以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利润。

银行还要积极介入本地重点行业和客户群,针对百货、餐饮、商旅、物流、电力、通讯、高新技术等传统优势行业及新兴领域,构建战略联盟,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开发各类区域性服务,加载增值服务内涵,锁定客户资金流,共同维护客户。在降低自身运营成本的同时有效推广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应用,并以此布局抢滩消费金融市场。

第四篇:邮储银行:互联网拓宽百年“普惠金融”路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2006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并于2007年3月依法成立。2012年2月27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1月21日依法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邮储银行”)。此间,邮储银行经历了“蛹化蝴蝶”的华丽转身。

“邮储银行第一个5年实现了从储蓄到零售银行角色的转变,下一个5年,它将从零售银行向全能型商业银行转型,做好中国的普惠金融,走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表示。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能银行”饱受诟病,大而不强的金融机构不堪一击——“全能”不再是实力的象征。对此,吕家进特别解释说,邮储银行要发展的“全能”绝不是简单的大而全,而是在突出零售业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多业务支持核心业务发展的框架。而对于未来邮储银行的上市进程,吕家进直言,“我们要认真准备,择机上市”。银行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要继续扩大资产规模都需要资本金的支撑,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募集资金是必然选择。

在业内人士看来,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在“甩开膀子”进行改革,并用明确的发展步骤回应了外界的质疑。

普惠金融之路

从2007 年组建至今,邮储银行传承了百年前“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16 字精神,找准了邮储银行在市场的定位: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走出了“普惠金融”的发展道路。吕家进认为,邮政储蓄的历史沉淀为当下的人们提供了思路。

虽然2007年才成立,但邮政储蓄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18 年。当年,国民政府颁布了由冯农等留学生起草的、经法制局审核修改的《邮政储金条例》。次年7 月,邮政储金局成立,在北京、天津、太原、开封等11 个城市开办邮政储金业务。

那时候,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邮政储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储户多为平民百姓。当时,中华邮政提出了“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经营方针,满1元即可开户。

近百年之后,吕家进对此经营方针的理解更为深刻,“那时去银行存钱的都是富人,而从银行汇钱也需要有账户,穷人没有银行账户,寄钱不方便,所以邮政就来帮穷人寄钱,后来发现,老百姓手里有点零钱也想要存款,银行不为他们服务,那么邮政就来做这个事。世界各国的邮政储蓄基本上都是针对平民的。”

吕家进说:“这就是一种对市场的细分。”邮政储蓄基于网点遍布全国的优势和在百姓心中的良好信誉,有针对性地细分出了适合自己特色的市场。

截至2013年9月底,邮储银行3.9万个营业网点覆盖全国,城乡客户4.2亿人;资产总额为5.42万亿元,居中国银行业第七位;个人本外币存款余额达4.46万亿元,居中国银行业第四位;邮政金融业务收入1200多亿元,上年底的净利润是284亿元。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认为,当前邮储银行有大量可用

资金,在资金批发市场和同业业务上大有可为。中国有很多需要贷款的小微企业,随着邮储银行不断发展,将有更多新机遇。

邮储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取得的成绩,获得了政府和监管机构、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9月26日,在邮储银行承办的“第十六届世界储蓄与零售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论坛”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对邮储银行成立6年来取得的各项成就表示高度肯定,并指出,在中国银行业中,邮储银行具有两个系统的重要性,即金融稳定当中的系统重要性以及促进包容性增长方面的服务重要性。

绿色信贷正当时

邮储银行成立6年来,适逢国家抑制产能过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我们密切跟进国家政策导向,始终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原则,严格产能过剩行业的授信准入标准和授信条件,实行行业授信限额管理,从源头上防控产能过剩信贷风险。”吕家进说。

邮储银行在找准定位的同时,也在积极践行绿色信贷理念,制定差异化的绿色信贷政策,大力支持企业节能减排和技术升级,支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

在战略层面,邮储银行高度重视推行绿色信贷。“邮储银行建立了绿色信贷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董事会统一领导、高管层积极支持、前中后台分工协作的绿色信贷合力。在零售信贷方面,重点支持符合绿色信贷理念的‘三农’、消费和小微企业领域,零售信贷占比不断扩大;在批发信贷方面,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工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吕家进介绍。

邮储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不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工业转型升级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仅2013年三季度,邮储银行就授信审批绿色信贷项目18个,金额达到228亿元。邮储银行投放资金1300多亿元,支持国家电网公司、中广核集团及华能集团等五大发电企业集团,用于国家智能电网改造和水电、核电、太阳能等清洁与新能源项目建设;审批授信100多亿元,支持比亚迪股份、宇通客车集团等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邮储银行还加快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在广东、浙江和安徽等10多家分行创新推广了小水电专项贷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邮储银行还不断强化信贷管理机制,提升信贷管理能力。近年来,邮储银行加强全流程管理,严格贷款“三查”;严禁准入被列入环保“黑名单”的客户与产能过剩项目;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对环保不过关的企业与项目实行“零容忍”政策;建立从支行到总行的“四级联动”的行业监测与预警机制,加强区域与客户的风险监测,做到早发展、早预警、早处置。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发展绿色信贷和化解产能过剩信贷风险,战略定位是关键,组织管理是核心,转型升级是方向,授信政策是抓手,流程管理是保障,只要坚定信心、统一认识、加强管理、措施得当,就一定能够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推动绿色信贷发展。”吕家进说。

吕家进还对化解产能过剩、实现绿色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改善开展绿色信贷的社会环境;二是完善宏观调控手段,更加注重以市场化手段化解产能过剩;三是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建立绿色信贷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借鉴推广

国内外绿色信贷发展的成功经验。

布局互联网金融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这一崭新的模式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给包括邮储银行在内的传统银行业务带来了巨大挑战。一场从桌面到掌上的金融业务模式变革已拉开序幕。

“这个机遇必须抓住。”吕家进坦言,“在整个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我们从总行到省市分行,自上而下加快研究,提前布局。而那些领先的银行同业,既是我们学习和追赶的榜样,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吕家进认为,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的今天,邮储银行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加快自身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加快推广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视银行、网上银行,拓宽智能化、便捷化、立体化渠道服务;二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银行业,必须要融入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做好银行的互联网化。

“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化和银行互联网化是相向而行的列车,有的银行在实现银行互联网化的同时,也试水互联网金融,但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格局基本已经形成,没有更多的客户流量。我觉得,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与互联网企业形成资本和业务上的长期战略合作,互联网企业在金融人才、产品创新、专业管理上毕竟不如商业银行。”吕家进说。

吕家进表示,“邮储银行的管理层目前也在考虑与互联网协会、电子商务公司等进行合作,扩大客户的范围,以及和一些移动支付公司一起共同做好客户端的优化,从而真正为客户带来便利。”

业务流程再造 加速银行转型

当前,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给银行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对此,邮储银行加强流程再造,力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银行转型。

在“第十六届世界储蓄与零售银行协会邮政储蓄银行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曹凤岐表示,“业务流程再造是对原有的已经固化的流程、制度、模式进行改造,推进银行转型首先必须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实施流程再造。”

对于邮储银行如此庞大的规模,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所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会非常可观。比如,邮储银行依托全国统一开发的、数据集中处理的会计稽核系统,进行了流程优化改革,使得后督条线的人员大幅精减,同时风控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

“在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IT系统建设必须跟上。”吕家进表示,“我们面对的是4亿多的客户,客户的要求和期望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不断地适应客户要求。改造流程必然需要IT系统随之调整,这是业务流程再造的重要前提。”

吕家进表示,邮储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规模化流水线作业模式,提升营运效率,并降低成本;二是通过专业化的业务流程加强风险控制;三是减少和剥离网点操作性事务,促进网点转型,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度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在此背景下,邮储银行加快业务转型升级以及流程再造,正是为了适应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满足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吕家进表示,邮储银行将继续发挥自身网络优势,立足服

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致力于在中国打造一家有特色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五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汤瑞欣

发布时间:2014-07-2

3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银行传统的经营服务模式面临改革。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改革创新,缓解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已成为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浅略分析其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以供大家探讨。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影响,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特征

随着金融技术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词汇之一,在2013年发展尤其突出。顾名思义,互联网金融是数据处理技术与金融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信息时代大数据平台而构建的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除了具有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支付、交易中介等多种功能外,互联网金融服务还包括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网络搜索五种形式。与传统的金融服务相比,互联网金融信用数据更丰富、信息更透明、交易更便捷、用户参与更深入、资源配置效率更高。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是冲击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域。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如第三方支付平台和P2P平台,冲击了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和中间业务。一方面,仅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交易笔数在2013年“双十一”就为1.7亿笔,总金额超过350亿元,大大分流了银行支付结算客户;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更可提供增值金融服务、信用支付等综合金融服务,由于具有门槛低、赎回快、风险收益稳定等特点,吸引了不少客户和资金的投入。从余额宝的相关数据来看,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其累计的用户数达到251.56万,上线仅18天就已经转入了66.01亿元的资金,并产生了12.04亿元的消费量。另一方面,根据相关统计,国内目前有300多家以P2P为平台的网络借贷公司,一是以有利网为代表的有担保的网络金融交易平台,二是以拍拍贷为代表的纯信用无担保网络借贷平台;此外,还有以点名时间为代表的众筹模式,不到两年的时间上线项目

就达到了近700个,项目成功率接近50%。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的应用,拓宽了客户贷款途径,对银行冲击甚大。

二是削弱商业银行的服务角色。与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相比,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客户的需求和体验更受到尊重,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客户追求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要求和快捷、方便、互动的体验诉求得到显现;互联网金融强调服务产品的灵活性,主张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对称,对银行的传统服务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互联网金融中发生的交易一般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客户没有跟银行发生接触,从而疏离了客户跟银行的关系,使得客户的忠诚度下降。在金融业务日益推进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没有针对客户多样化需求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价值创造和体现方式被彻底颠覆。

三是减少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互联网金融发展最直接的结果是减少银行的营业收入来源。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企业已具有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银行具有的业务功能。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非银行机构凭借其掌握的大规模客户入口、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使得商业银行在结算业务收入上分少一杯羹。随着互联网贷款平台的逐步优化完善,小微企业可在互联网上实现融资需求,因此银行流失了很大一部分的中小型企业贷款客户,利息收入进一步收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更多的公司会依赖互联网金融,这都将严重影响到银行的利差收入来源。如今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渠道正在一步步被互联网金融所挤占。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推动大数据应用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成功,归功于他们在数据的深度挖掘应用方面。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将现有数据体系进行整合,通过对信息系统数据架构的改造和数据资产的规范治理,加快手机银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业务环节的应用,提升信息综合处理、技术应用、增值服务、市场拓展等能力。

(二)重视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为客户提供了简便和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避免客户在办理业务时遇到的诸多麻烦。商业银行应要以此为鉴,以立足客户体验提升为根本,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专业化需求。一是重新梳理业务流程,利用数据信息平台的优势,减少不必要的业务环节,高效配置资源。二是大力发展移动金融业务,创新移动理财、近场支付、网络贷款等手段,打破业务办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约束。

(三)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

商业银行在新员工招聘时既要引进熟悉金融业务以及新技术运用的复合型人才,也要注重在工作中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培养集金融业务知识、市场营销技能、网络信息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逐步改善人力资源结构,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四)合作中寻求共赢

商业银行可以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多方面、多渠道寻求合作机会,充分利用商户资源和客户信息。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联合小额贷款、担保、租赁等金融服务商,形成金融服务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交叉销售;另一方面,大力开发第三方支付方式或者与相关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提高自身移动支付渗透率,扩大商业银行的电子商务方面的业务。

参考文献

[1]卓尚进.互联网金融:在创新中蓬勃发展[N].金融时报,2013(06).[2]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04).

[3]李麟、冯军政、徐宝林.互联网金融: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鲶鱼效应”[J].上海证券报,2013(01).

[4]任曙明、张静、赵立强.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内涵、特征与分类[J].商业研究,2013(03).[5]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时代金融》2014年第14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用心服务感动你我下一篇:优秀经理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