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学论文

2022-05-06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国土资源科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国土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未来15年~20年全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全方位、宽视野的顶层设计。

国土资源科学论文 篇1:

宁乡:张弛有度 科学管理国土资源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字是毛泽东于1937年4月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题写的校训。近年来,宁乡县国土资源局全体干职工秉承“八字方针”,在深入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和推进“四比四抓”服务发展活动中,通过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和不断实践,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效。

“既要严肃紧张,又要团结活泼;既要严谨认真,又要轻松愉快。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人文氛围与良好环境,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宁乡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肖庆喜这么说:“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字,是一种科学与人文融汇、个体与群体统一、理性和感性结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风范,应当始终贯穿于我们的领导方式、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之中。”

团结一心、整合资源

一个单位,干群之间如果不能团结,心就不会往一处想,力就不会往一处使,就会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无论大事小事,宁乡县国土资源局都秉承集体议集体定的原则。

今年四至五月,该局积极服务县政府“双三十”工程和“两帮两促”项目,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服务活动,由局长、书记带队,班子成员联片负责,相关业务科室分项目包干,采取上门调研、现场办公、跟踪督促、协调推进等方式,为乡镇、园区等载体单位解决了一批用地、出让、发证及融资等影响、制约项目推进的困难和问题,有力促进了全县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提速。

2013年上半年,该局致力于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积极为县内重大项目报批用地,保证了金玉工业园、滨江新城城市综合体等重大工业项目和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争取省、市及先导区预审建设用地4批次;快速启动经开区、金玉工业园、沩东新城及4个乡镇小城市、中心镇和特色镇的规划修改;完成了对三一重工等4个项目的规划调整。

在防治结合抗地灾方面,宁乡县局对全县422个村和社区进行了2次实地排查,排查出新的地灾点和地灾隐患点50多处,发送预警信息30条1650人次,临时搬迁避让2350余人次,确保了人员因灾零伤亡;完成土地登记6000余宗,抵押登记108宗;去年启动的16个计6.6万多亩的土地整治项目顺利竣工,是全市项目规模最大、进度最快、效果最好的县;申报和争取省级新项目8个规模5.7万亩,投资逾亿元。

上半年,宁乡县局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采矿行为,开展动态巡查1288人次,关闭整顿11处非法采矿点;以卫片案件及集镇开发为重点,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60宗、矿产违法案件8宗,结案22宗,移送公安机关2宗非法开采石煤涉嫌犯罪案件,配合公安羁押留置4名当事人。

紧张有序、讲究效率

“形成快节奏、紧张有序、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不但能够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更是通向高效率、高效益的必由之路。”这是宁乡县局领导集体的共同心声:“办事情、抓效率,就要立说立行,说了就干,一定干好,定了就办,立即办好。”

今年清明节期间连降暴雨,该局把地质灾害防治放在第一位,加强防控地灾隐患点,深入实地落实安全措施,局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队全体成员随时待命,成功避免了多起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4月4日这天,从上午开始,全县大部分地区强降雨,该局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24小时值班人员立即向各乡镇人民政府、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发布了预警信息。下午4时38分,大成桥镇国土资源所报告,镇老街沉陷区治理项目区内地下管道堵塞,水位上升,威胁8户人家及房屋财产安全。险情就是命令,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并派出干职工协同镇政府现场处理险情。经过一轮又一轮苦口婆心劝说,至晚上12时,受威胁的住户全部转移并妥善安置至安全地带。

5日,强降雨继续。下午1时,该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负责人组成动态巡查小分队,至大成桥、横市和黄材等地质灾害相对严重的地区进行实地巡查。在大成桥镇老街巡查时,发现一村民家楼房有新的裂缝,房基下有异声,局巡查队员当即上前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发放明白卡,劝离在附近活动的村民,并在楼房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和围栏。下午4时,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楼房倒塌沉入地下片瓦无存。由于巡查到位,及时撤离了受威胁村民,地面塌陷未造成人员伤亡。

虽然这仅仅是该局所有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短片段,但也让人不难看出,该局干职工养成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勇于挑战的态度,积极主动营造“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氛围。

严谨求实、严肃纪律

宁乡县局党组书记罗亿清说:“严肃,对管理者来说,意味着决策的科学、缜密;对员工来说,意味着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高度的责任心。我们要求全体干职工对待工作必须严肃,那就是做到令行禁止,必须严肃认真地看待各项工作,严谨求实地完成各项任务,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明地实行奖惩制度,严密地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近3年,该局参与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暨政风行风测评,2010年进入前十名,2011年夺得第一名,去年以现场测评第二、平时考核第一的好成绩再获行政执法类综合评分第二名。不断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这3年政风行风测评取得的成绩,真实体现了该局在“严肃”二字上做好了文章。

今年初以来,该局便围绕积极主动保需求、创新方法活市场、全力以赴抓拆迁、强化责任抓监管、勤抓细管防地灾、创新方法促整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出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思路,采取走出去学习、请进来开党课讲座、完善网上办公系统、举办知识竞赛、召开廉政建设工作大会等多种方式,坚持教育养廉、制度保廉、评议促廉,对党员干部和职工进行廉政教育,做到了时刻不放松廉政风险防控、政风行风建设。

至目前,该局已举办两期“贯彻十八大、学习促实干”系列培训班,开设了十八大精神、作风建设以及财务、执法监察、GPS使用等课程,共计培训1800余人次,循序渐进地对系统干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操作水平进行有效的更新和提高。

严谨,严格,严明,严密,就是在这种“严”与“肃”之中,该局干职工感受到领导集体的明智和真实,感受到自身所肩负使命的尊严和伟大,从而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把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做得更好,自觉地反对和杜绝虚假和浮夸风,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集体和谐、活力充盈

一个祥和宽松、整洁优美的工作环境和充满人性化的人际氛围,能让干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工作、生活的轻松、舒畅与幸福,会让每一位干职工都乐于融入这充满活力和乐趣的氛围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6月29日,该局举办了2013年“优服务、强素质”第一届国土杯羽毛球比赛。赛事由局工会、团委、妇联牵头主办,局长、书记带头参加,局班子成员一个不缺,即使患有脊椎类疾病而不能亲自参与活动的班子成员也当了领队。

该局为活跃干职工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已先后成立了羽毛球、篮球、书法、象棋等协会。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文艺活动,既起到了增强干职工体质的作用,也达到了陶冶情操、促进团结的效果。

活泼气氛的营造,促使该局班子成员之间、管理者与干职工之间、干职工相互之间逐渐走向坦率忠诚,通过各种有益的活动,沟通多了,交往多了,从而形成了一种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和谐局面,也慢慢塑造出了全局的“人和”形象。

(作者单位:宁乡县国土资源局)

作者:黎运泉

国土资源科学论文 篇2:

以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科学发展

国土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未来15年~20年全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全方位、宽视野的顶层设计。

《纲要》编制背景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资源约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约束。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超过以往城镇用地总面积的60%以上;多数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5%增加到30%左右;单位GDP能耗、原材料消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费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势头,预计我国资源需求高峰将在2025年~2030年出现。从国际上看,近年来发达国家矿产资源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的矿产资源需求尚未出现大幅增长势头,未来5年~10年仍将是我国利用国外资源的有利时期。面对国内外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问题,要重新把握国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从战略层面明确并规划我国国土资源工作的发展方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为坚实的资源保障。

为此,经国务院同意,2009年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土资源部,联合组织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李克强副总理在国土资源战略研究专家座谈会上提出,国土资源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极端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要集中各方面专家开展国土资源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在本次座谈会上成立了包括中农办、发改委等31个部委办组成的指导小组,组建了由包括13位院士在内的34名专家组成的国土资源战略研究专家委员会,共有资源、经济、产业、法律等方面的数百名专家参与了相关研究工作,形成了六大课题、47项专题,共计800万字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又组织专家,进一步凝练战略思想,明确重点目标,细化战略措施,形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纲要》,并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了完善提升,于2012年12月21日正式印发。

《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通过实行节约优先的资源科学保障战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土安全和谐、资源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相协调。

《纲要》的核心思想、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纲要》核心思想是通过实行节约优先的资源科学保障战略,按照“充分挖潜、合理保障、协调开发、高效利用”的总体方针,构建“两个体系、一个格局和一个机制”的战略目标体系,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土安全和谐、资源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

以“节约优先的资源科学保障战略”作为国家资源战略的总体方略。要通过供需双向调节,促进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缓解资源约束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节约优先,大幅度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二是科学保障,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合理需求。落实节约优先的科学保障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高效的资源保障,使国土资源管理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抓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

以节约优先、安全供应、双向调节、协调开发、管理创新为战略重点,促进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实现战略转变。一是节约优先战略,把节约资源作为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促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二是安全供应战略,统筹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资源保障能力。三是双向调节战略,统筹资源供应和需求,促进资源配置方式从“以需定供”向“供需调节”转变。四是协调开发战略,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构建高效和谐的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五是管理创新战略,坚持服务民生优先,构建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促进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以“国土安全和谐,资源持续利用”作为国家资源战略的总体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土安全和谐,资源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构建“两个体系、一个格局和一个机制”的战略目标体系。即,建立科学、多元、安全的资源供应及保护体系,建立节约、高效、绿色的资源利用体系,形成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机制,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洋、测绘和地质等工作进入世界强国之列,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纲要》重点任务和具体目标

《纲要》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国土空间、测绘和地质调查五方面分别提出了重点任务,作为推进国土资源战略实施的抓手和平台。

一是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按照“数量质量生态兼顾、增量存量流量并举、资源资产资本并重、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原则,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体管控,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协调。

二是全面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按照“找矿增储、高效利用、战略接替、境外补充”的原则,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开源节流并重,全面实施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降低矿产资源消耗强度,实现高效利用。发展新兴资源产业,实现战略接替,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鼓励企业在境外开展勘查,参与国际矿业竞争。

三是积极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按照“全球视野、陆海统筹、远近并举、有序有度”的原则,统筹协调建设用海、基本用海和保护用海需求,合理开发利用各种海域资源,在确保海洋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和可再生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四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梯次推进、合理组织、协调发展、开拓空间”的原则,合理组织国土空间,调整生产空间,优化生活空间,改善生态空间,加强国土空间管制,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

五是提高基础测绘和地质调查能力。按照“陆海覆盖、三维调查、综合评价、实时监测”的原则,建设“智慧国土”,推进测绘现代化,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开展地质和资源综合调查评价,强化基础测绘和地质调查的基础支撑地位,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纲要》提出的措施

《纲要》提出了“构建一个新格局,建立三项创新性制度,健全四个体系,推进八大工程”的战略措施体系。

“一个新格局”是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工作格局。不断改革完善现有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开创国土资源工作新局面。通过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建立资源管理评估考核制度和任期资源利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使资源保护和节约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意识和自觉行动。

“三项创新性制度”分别是总量与区域相结合的资源管控制度、资源供需双向调节制度和差别化的资源供应制度。这三项制度互相支撑,共同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总量与区域相结合的资源管控制度,坚持宏观调控下的市场配置,实施总量和结构双控制,“红线”和“特殊区域”保护相结合,将资源保护落实到空间布局。比如,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城乡边界扩张管理,完善矿产资源储量平衡管理制度,对稀缺煤种、稀土、钨、锑等我国优势矿产实行开采和出口总量控制等。二是资源供需双向调节制度,以资源利用影响评价为抓手,以资源利用效率标准为核心,实施供需双向调节,确保民生资源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比如,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评价,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风险评估,实行建设项目用地准入标准,修订和实施限制禁止用地目录,设置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标准。三是差别化的资源供应制度,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承载能力、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利用绩效,在坚持统一、规范、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基础上,以供应结构调整推动要素投入结构调整。比如,细化规定不同产业和不同功能区的用地标准,区分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用地,优先满足国家确定的各地区重点产业用地需求,根据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和开发利用条件对不同矿种采取差别化的限批政策,合理配置矿业权。

“四个体系”就是大力推进国土资源法制体系、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国土资源财税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健全完善,有效提升资源管理水平。一是加快完善国土资源法律体系建设。制定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土资源基本法,修订《土地管理法》和《矿产资源法》,构建土地、矿产资源法律体系。修订《测绘法》,健全海洋、测绘地理信息、地质调查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二是建立集中、高效、统一的资源管理体系。按照国土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分类、分步稳妥推进资源管理综合改革,推进城乡土地和矿产资源统一管理,加快土地和矿产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国家资源性资产管理,改进执法和土地督察方式,加强综合监管力度。三是制定完善鼓励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财税政策体系。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行促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型的资源价格政策,建立健全鼓励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建设性补偿、区域性补偿、激励性补偿等多种方式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四是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资源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资源利用重大关键技术,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八大工程”是指要重点实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国土综合整治工程、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测绘地理信息现代化工程、陆海观测卫星工程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工程。以八项工程为抓手,着力突破瓶颈制约,提高资源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改善民生的关键领域下功夫。

如何做好《纲要》的实施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纲要》在研究起草过程中着力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因此,《纲要》实施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思想的一项重要措施。

《纲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对未来15年~20年全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的全方位、宽视野的顶层设计,强调国土资源工作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定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纲要》的原因。

《纲要》强调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要加强国土规划工作,合理组织国土空间,调整生产空间,优化生活空间,改善生态空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加大国土综合整治力度,构筑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积极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实现陆海统筹。

《纲要》提出将实行资源节约优先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要通过实施节约优先战略,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要改变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物质消耗的局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建立高效、协调、低耗、低碳的集约型发展模式,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纲要》的实施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需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把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深化落实,形成具体的制度供给,确保取得实效,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作出贡献。(本刊记者/林凤鸣 整理)

作者:韩海青

国土资源科学论文 篇3:

白盾厅长在全区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指出践行科学发展观 为内蒙古发展做好资源支撑

2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在呼市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白盾在讲话中指出,2012年全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践行科学发展,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和资源支撑。

白盾厅长指出,2011年全区国土部门在土地服务管理、地质勘查、测绘地理信息等五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第一,土地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为自治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土地计划指标方面,通过积极协调国土资源部追加下达我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制度进行探索创新,制定了具有自治区特色的工矿废弃地调整、临时用地、区位调整、提前预下达下年度计划指标、统筹盟市城乡发展、加大批而未征和征而未供及供而未用土地使用、分类分年度解决卫片执法中发现的违法用地等土地利用政策,全年用地指标达到5.12万公顷,同比增长58%;土地供应方面,全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2.48万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1.2万公顷,占供应总量的50%。土地出让面积中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土地1.4万公顷,占出让总面积的87%;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全区通过开展城镇土地整理、废弃建设用地复垦、清理整顿与盘活闲置建设用地,以及实施村庄整治和废弃建设用地复垦置换、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和投资强度、变外延扩展为内涵挖潜等管理措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地籍工作方面,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试点任务,建立了7个地区集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土地登记、基本农田等数据及地籍档案与一体管理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第二,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成果显现,为全区经济建设和资源转换战略的顺利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质勘查工作,全区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入58.46亿元。完成各类区域地质调查、重力测量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新发现各类矿化点230余处,新增矿产地71处。截止目前,全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面积62.1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52.6%,区域重力测量79.79万平方公里,占67.6%;化探扫面面积79.1万平方公里,占66.9%(占可扫面积的97%);扣除区调、矿调区重叠因素1∶5万地面调面积42.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35.9%,(占可调查面积的49.8%),安排1∶5万航飞面积64.3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54.4%(占可调查面积的91.9%)。新增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73.61亿吨,其中提高级别资源储量7.85亿吨,使煤炭资源储量达到7703亿吨;新增钼金属量42.24万吨,增加37%;金金属量52.41吨、增加14%;银金属量999吨、增加2.3%,铅锌金属量191万吨、增加6%,铜金属量168.6万吨、增加25%;铁矿石量3.2亿吨、增加7%。地下水勘查成果显著,为地方成井66眼,解决了严重缺水地区2.64万人、3.28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矿产资源开发。年内通过市场交易平台挂牌出让28个探矿权、成交价款1.5亿元;成功组织实施了东胜煤田转龙湾井田采矿权公开拍卖,成交价款78亿元,显示了矿产资源的财产属性,创造了全国首例采矿权拍卖最高价;经自治区同意配置和置换煤炭资源47亿吨,为实施煤炭转化项目提供了资源保障;矿山采矿权抵押贷款50多亿元,支持了矿山建设。全部完成了我区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和26个矿种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5个矿种被国土资源部评为优秀;基本完成了两权许可证换证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稀土资源整合工作,启动了北方三省区稀土联合监管行动。鼓励支持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争取国家支持资金8.8亿元,设立了白云鄂博稀土、铁及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准格尔煤炭、高岭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及示范工程支持资金2.3亿元,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并逐步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矿业基地。

地勘单位改革。三个集团公司以保增长、保发展、保稳定为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勘查开发市场,地勘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总收入110.8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利税18.09亿元,同比增长15%; 新增经营性净资产10.02亿元,净资产增值率达到124%;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6.5万元,同比增长14%。争取中央境外地勘基金补贴5600万元,为地勘单位走出去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改革,地勘单位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实力、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明显增强。

第三,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持续推进,为宏观管理及信息化建设、国防建设和工程建设提供了保障。

自治区安排基础测绘项目经费9000万元,其中:基础测绘1∶1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生产项目5830万元,其他测绘项目2270万元,“数字城市”省级匹配经费900万元。完成1∶1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外业2003幅、内业测图1841幅,更新测绘外业202幅、内业256幅;自治区1∶1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覆盖率达到39.1%,覆盖面积为46.3万平方公里。购置了无人机航空摄影系统、移动三维扫描系统和像素工厂,以及航空数码相机和便携式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基本满足了测绘应急保障和信息化测绘的需要。开展了红色旅游地图编制、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回头看”、“问题地图”专项治理和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进一步加强了对地图市场的监督管理、测绘资质管理和生产质量管理。编制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测绘规划(2011-2020)》和《内蒙古自治区测绘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填补了我区测绘规划的空白,为我区测绘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九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新农村(新牧区)测绘保障服务示范项目进展顺利。

第四,土地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卓有成效,国土资源收益大幅增长,推进了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有力支持了自治区经济建设。

土地整治。组织实施了农村土地整治国家重大工程和自治区重点工程,投入资金20.42亿元,建设规模166万亩,新增耕地16.5万亩,新增耕地率9.9%。有力推动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自治区粮食增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矿山地质环境。作为自治区政府2011年十项民生工程之一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实效,投入3.88亿元,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50个,恢复治理面积30平方公里,超计划完成治理面积10平方公里。经过治理,有效遏制和解决了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治理区域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因采矿引发的矿区地质灾害得到了有效治理,地质环境整治直接受益群众约8.2万人,实实在在地改善了民生。全区90%以上的矿山己缴存了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保证金达14亿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本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到位,全年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大幅下降。全区地质公园接待游客522.44万人次,旅游收入33.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5%、29.3%。由于地质公园建设,成功地将地质旅游、科普旅游与草原和人文景观旅游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旅游,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保障性住房。采取召开推进会、对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指标单列使用、建立“绿色快速审批通道”、挖掘用地潜力、加强监管等措施,合理确定了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和结构,实际供地1256.39公顷,确保了我区44.64万套、2752万平方米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居者有其屋目标提供了土地供应。

国土资源收益。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收费政策,认真落实国土资源有偿使用规定。国土资源收益实现722亿元,同比增长36%。土地、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促进了各地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和地区总体实力的大幅提升,为自治区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财力支持。

第五,国土资源市场秩序持续好转,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重点落实了部门联合执法、公开曝光、问责制、动态巡查、联席会议等制度,制定了防范违法用地警示约谈和违法违规案件公开通报挂牌督办等办法,发挥了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的作用,在包头白云鄂博矿区开展视频监控试点,积极推进 “双保工程”,建立了预防、查处、监管和部门联动等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了加强矿业生产管理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专项行动,组成督查组对各盟市进行了督导。按照自治区政府统一部署,利用16天时间,经过动员、摸底、排查、分析评估,对锡盟44个煤矿企业和在建项目、56个金属矿山,逐矿提出了处理意见,对呼伦贝尔市、赤峰市进行了督查,为两市一盟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等奠定了基础。同时,开展了和谐矿区建设,对矿山所在地农牧民矛盾纠纷进行了全面排查,建立了政府、企业与农民们的对话协商机制,搭建了矛盾化解平台,使100多起矿群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化解,既落实了农牧民的合理诉求,又维护了矿山企业的合法权益。全区共排查矿业开发及勘查项目9181个,排查矿业开发企业及项目5368个,现场取缔违法违规项目467个,责令停产整顿矿山887个,立案查处733宗,关闭矿山73个。

白盾厅长要求,2012年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与规范管理并举,统筹部署地质勘查、地质环境治理、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工作,着力转变资源管理方式,健全完善国土资源市场体系,加强基础工作,严格执法监察,稳步推进地勘单位内部企业化改革,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综合管理水平和支撑能力,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要抓好七个方面:

一是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要健全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将耕地保护等目标纳入自治区对各盟市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进行定期考核。要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特别是对矿业用地加强监管,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要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在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基础上,选择不同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旗县开展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试点,对保护耕地的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给予补贴,充分调动群众特别是农牧民保护耕地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拟投入4亿元,启动自治区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建设工作,建设4-6个示范项目,建立适合我区的高标准工程定额标准体系,扭转自治区农村土地整治点多面广、标准低的局面。推动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加大盟市旗县配套资金的支持力度,在资金上、政策上、技术上为盟市旗县完成重大工程建设任务提供保障;支持做优做强工业园区。支持现有各类国家级、自治区级开发园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扩区调位。依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支持有条件的自治区级开发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园区,引导和吸纳国内外、区内外企业向园区集聚;严格执行和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推广基础设施节地措施,健全和严格执行行业用地控制标准。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机制、土地利用情况跟踪制度和建设用地综合评价制度,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二是保障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用地,促进未利用地合理开发使用。

通过采取争取国家立项占用国家土地计划指标、加大增减挂钩试点规模、开展临时用地试点、转变废弃工矿用地调整利用方式、支持未利用地调整使用、充分利用先行用地等政策,缓解我区计划指标不足的难题,力争可使用计划指标达到6.8万公顷,比上年有大幅增加。

三是创新用地管理制度,实施差别化的土地政策。

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按照试点先行、保障发展、规范有序的原则,积极推进盟市政府所在地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工作。在总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区旗县、市区推行;开展地表浅层等采矿用地试点;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开展重点地区土地制度改草试点。鼓励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满洲里开发开放试验区等重点地区组织有关部门在规划计划、土地审批、征地制度、占补平衡、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改革。

四是统筹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地勘单位改革。

2012年,根据国家确定的“358”战略目标,结合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产勘查规划,组织编制我区地质找矿战略行动实施方案,努力夯实基础,实现良好开局。今年全区计划投入非油气地质勘查资金60亿元,实现地质勘查投入高位运行。在自治区项目安排方面,基础地质项目安排1∶5万矿调面积6万平方公里、完成1∶5航飞工作剩余可测区的部署,同时加强重要成矿区带基础地质工作的综合研究;矿产勘查项目中非煤固体矿产项目,安排自治区紧缺的铁有色金属、贵金属以及有望成为大中型矿产地的矿产集中项目,提出新的国家级整装勘查区2-3处;煤炭项目以自治区近期拟配置资源区提高程度为重点,兼顾稀缺煤种、缺煤地区找煤工作。地下水勘查项目安排基础水文地质、缺水地区找水和地下热水勘查。

坚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和产业化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增强活力,充分发挥地勘单位地质找矿主力军作用,推进地勘单位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大力培育以地质勘查为先导、以矿业开发为基础、以延伸产业服务为补充的多元化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地勘单位适应市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能力;支持、鼓励地勘单位走出去承担区外、国外业务,开展项目合作,建立内蒙古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专项资金。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经营行为,逐步完善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2012年三个集团公司争取完成经营性收入10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资产增值率110%以上。

五是加大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力度,构建和谐矿区。

拟安排3亿元,对乌海市、鄂尔多斯市棋盘井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包头石拐区、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呼伦贝尔大雁和宝日希勒矿区、通辽霍林河矿区等8大资源枯竭地区13个矿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采石和采砂坑、无治理责任主体的42个废弃区和33处治理区域范围内的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治理面积20平方公里。对重要采矿集中区域开展地质环境详查,编制区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建立区域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实施矿山地质环境遥感信息动态监测。开展山区丘陵地区地质灾害详查,加快自治区级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速度。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研究和探索,加强对矿山企业执行保证金制度的动态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企业责任,确保矿山地质环境不欠新账。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大力推进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

要以鄂尔多斯市为试点,积极构建和谐矿区,全面落实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最低开采规模制度和准入条件,实施矿产开发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和听证制度,探索提高矿山所在地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建立矿地矛盾协谓化解机制、对农牧民环境污染补偿机制,强化矿山企业的社会责任,依法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切实维护矿山企业合法权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地关系和谐型新矿区,实现矿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实现矿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统一、实现矿业发展与社会和谐相统一。

六是加强基础工作,完善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

拟安排基础测绘经费1亿元,实施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通辽、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等侧区的1∶1万地形图测绘和巴彦淖尔地区1.8万平方公里1∶1万地形图更新,增加1∶1万地形图覆盖面积4.8万平方公里,增加覆盖率4%。建立5个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及时复测一、二等水准网和提高似大地水准面精度。开展1∶1万地形图和城市大比例尺成图绘制所急需的航空摄影工作。购置边界地区1∶1万地形图测制所需的卫星影像资料。加强数字城市建设、天地图平台建设和地理国情监测,为城市管理、社会和公众以及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以地籍售理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为动力,以基本完成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为目标,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全面应用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地籍管理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管理。年底前基本完成把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的任务,同时完成25%的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开展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集遥感影像、城乡土地利用、基本农田、土地登记、地籍档案等于一体的自治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夯实国土资源管理基础。

七是严厉查处违规违法行为,营造和谐国土资源环境。

坚持“疏堵结合”工作方针,积极推进执法监察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加大对区域性、典型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推进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动态巡查责任制,推进整体工作上台阶,见实效。努力在执法监察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推动执法监察机构和队伍力量的有效整合,形成 “体制顺畅,工作协调”的执法监察新格局。进一步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纪检监察机关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发挥共同责任部门的职能作用,增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威慑力。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进一步提高各级执法监察机构的装备水平,切实增强履职能力。推动乡(镇)国土资源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巡查能力,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发挥基层国土所“前沿哨所”作用。继续保持严厉查处土地、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重点查处 “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等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用地行为以及房地产项目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违法勘查、开采稀土等矿产行为。不定期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违法案件,对重点、典型案件由自治区层面直接督办,采取“个案突破、整体推进”的方法,推动国土资源秩序的持续好转。发挥12336方便快捷、跟踪研判功能,落实动态巡查逐级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干部下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三项制度的落实。健全完善信访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实行重大信访问题 “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加强矿业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以打击矿山特别是煤矿违法违规建设生产项目为重点,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全面查处各类违法勘查开采行为。将整改查处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做为一季度全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2010年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未查处整改到位和2011年新发生的土地矿产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要列出项目清单,确定整改责任人,限定整改时间,按照“六个该”要求,严肃查处整改。对违法违规问题严重和查处整改不力的地区,开展警示约谈;对查处整改不到位的,将暂停该地区用地和矿业权报件审核。从2012年开始,凡大宗土地组件报批前,由当地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用地业主进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组件报批程序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基层政府和土地使用者合法用地、管地意识。

作者:张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手机交互设计论文下一篇:工民建筑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