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实验研究报告

2023-02-28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题研究实验研究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课题研究实验研究报告

《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 课题的来源

该课题由湖南省新邵县一中杨初春教师首创,经过八年的艰苦实验,取得了丰硕成果。1993年后,杨初春老师先后应邀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讲学100多次,上观摩示范课300多节,听众达10多万人;全国26个省、市、区办起杨氏快速作文实验班5500多个,投入教师10万多人。数十万名学生接受了快速作文训练,贵州、海南及我省将快速作文作为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引进,并在全省推广。

二、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统的作文指导方法、作文讲评方法和松散拖沓的写作习惯已无法适应祖国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而快速作文既是时代的需要,又符合《全日制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能开发学生写作潜能,提高学生写作素质。因此积极进行快速作文实验,努力完成作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提高作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快速写作能力,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和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语文学科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且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写作速度”,因此快速写作是时代的需要。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改变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和效果不佳的现状,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找到一个新产突

破口。

三、 课题的理论依据

快速作文训练是开发学生写作潜能、提高学生写作素质的强化训练。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未被开发的无法估量的潜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我们目前只运用了脑力和体力的一小部分。”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佛斯坦也认为,不同能力水平的青少年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未被开发的潜能,他们多数人具有可变性优势,通过强化训练,可以把未被开发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开掘出来。快速作文训练正是依据这一理论,采取强化训练措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使学生变得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并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 课题研究假设

通过强化快速作文训练,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从而使作文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要求。参加训练的学生将变得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将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将不但提高写作能力和整体语文水平,而且对其它各学科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 课题研究内容

(一) 实施教育的主要内容

1、 基础训练: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积累写作材料;丰富写作语言,训练书写能力。

2、 思维训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加强抽象、形象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 技巧训练:快速审题、立意、布局、写作、修改等技巧;

三种基本文体的快速写作技巧;分专题指导、练习,克服快速作文中出现的走题、空洞、松散、结构混乱、词不达意等毛病的方法。

4、 速度训练:快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成文、修改的方法,完成40分钟600字的速度目标。

5、 综合训练:综合运用前二年掌握的快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

学生通过系统的快速作文训练熟练掌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在40分钟内完成600字的作文,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字迹工整、有新意。

(二) 实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重视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双管齐下,以阅读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

2、 重视第二课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规定必读书目,全期不少于10本,具体书目另定,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会。

3、 重视社会实践。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认识生活,积累写作材料,提高分析能力。

4、 重视信息反馈。在快速作文的训练过程中,要及时收集来自学生的家长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和训练方法。

5、 重视训练计划。快速作文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强化训练,因此必须分步骤制定具体计划,克服作文教学中无目的无计划的盲目现象。

6、 重视方法指导。要研究写作方法和思维方法,要把基本的快速写作技巧和方法教给学生,并具体指导他们用于写

作实践,以提高写作速度。

7、

8、 重视教师素质。“师高弟子强”,快速写作训练尤其如此。 重视组织领导。成立快速作文实验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快速作文实验,及时解决实验中的有关具体问题。

六、 实验研究的方法

1、 验证性实验研究法。鉴于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而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已被公认为先进的教育经验,有较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很好的代表性;有新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因而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研究中的验证性实验研究法。

2、

3、 行动研究法。 经验总结研究法。

此两法按照与杨初春老师相同的方法重复进行,力争积累较为丰富和成熟的经验,从而取得更深刻的规律性的认识。

七、 完成实验研究的条件及保证措施。

1、 学校重视该课题的研究,每年特批一定数量的研究经费,经费能得到保证。

2、 课题组成员年轻,工作热情高,学历达标,有两人已是区科研骨干,其中副组长孙丽敏已接受第三期市科研骨干培训。研究人员科研意识与科研素质、科研能力能得到保证。

3、 学校定期派课题组成员轮训,并能得到区教科所的技术支持,有课题实验研究的技术保证。

八、 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5.8——2005.10)

启动,组织人员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将任务落实到实验教师,选择被试。师资培训。

(二)实施阶段(2005.11——2008.5)

实验周期为2年半,每次课题组成员都要制订各自的实施方案,扫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的实验序列,分五步实施。每学期一步(共计五个学期五步)。每完成一步,都进行交流、研讨,反馈改进,阶段小结、汇报。

(三)总结阶段(2008.6——2008.7)

全面总结,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四)结题验收阶段(2008.8)

宣传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九、 成果形式

1、

2、 实验研究报告 科研论文

十、 组织机构

(一)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李渐君杨林中学校长

副组长:马占发杨林中学副校长

孙丽敏杨林中学科研骨干教师

成员:孙淑芳语文教师

司海玲语文教师

朱贺语文教师

高巍语文教师

金良语文教师

实验班级:初一年级

一、二班

十一、参考资料

《快速作文法》杨初春

第二篇:实验六、喷泉实验研究

实验

六、喷泉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

1. 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

2. 掌握演示喷泉实验的技能和成败关键

3. 学会喷泉实验的教学方法

【实验指导】

1. 课前写出预备实验方案和演示的试讲片断;

2. 根据你的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装置及收集方法分别收集氯化氢气体和氨气进行喷泉实验;总结出最佳实验条件。

3. 喷泉实验的演示模拟教学。

【讨论与研究】

1. 实验室制取HCl及NH3各有哪些方法?

2. 是不是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气体不能做喷泉实验?为什么?

3. 另设计更有趣、更漂亮的喷泉实验,并画出装置图。

【实验小结】

1. 教师小结,布置新的实验教学内容。

2. 结合实验报告重点总结:这两种喷泉实验的成败关键与注意事项。

第三篇:生物研究性课题课题实验报告

《义务教育生物知识呈现顺序的探究》结题报告

候庄中学综合组

2012年9月,我校综合组的两位教师申报的《新课标下义务教育生物知识呈现顺序的探究》通过县教育局的评审立项成功,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的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不少学者提出,新基础教育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教育目标和新的培养模式,并对学生发展的潜能和多样性以及新基础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综合渗透性等进行了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新基础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基础,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开发早已呈现新的态势,一个好的教材应体现在知识呈现顺序先后性应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体现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目前,义务教育使用的生物教材主要有人教版、苏教版和浙教版等。侯庄中学自2005年以来一直使用人教版教材,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人教版教材知识呈现顺序进行了探究,主要观察分析各知识呈现顺序在使用中是否顺畅,学生是否利于接受,还存在那些问题等对于不同的章节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较为适合,进而总结如何安排教材中的知识呈现顺序才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成长的过程,有利于教材的改编等。这对于我县生物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提高教材的使用价值,为教材的改编提供宝贵的意见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2012年我们提出的《新课标下义务教育生物知识呈现顺序的探究》顺利通过县教育局的评审而立项成功。

二、研究基础

1、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在初中阶段认知水平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具体如下: (1)记忆的发展

初中生以有意识记忆为主,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一些无意义的材料,他们还能通过谐音、编顺口溜等方式赋予其意义进行识记,且在初中阶段,抽象记忆已开始占有优势。

(2)思维的发展

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有一定的程度,他们能够初步运用概念、判断等思维形式进行一定思维活动,并能按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高假设、验证假设的步骤去初步解决问题。

1、教材的使用

侯庄中学自2012年以来一直使用人教版的生物教材,我们生物组教师对该版教材已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并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陕西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及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等把握教学重、难点,梳理知识的呈现顺序的合理性。

三、研究目标

(1)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评价,了解我县初中生物教材使用的现状以及新教材实施以来教师在初中生物苏教版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根据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的构建义务教育生物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呈现的科学体系

(3)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论证知识呈现合理顺序和科学体系的适用性。

四、研究内容

(1)选择我县两种类型的初中(农村初中与县城初中)进行抽样调查与测试,以了解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现状(主要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呈现顺序、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

(2)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呈现顺序体系,总结新旧版本的教材的差别,人教版知识点与学生水平测试的联系。发现人教版教材的亮点及不足,为教材的进一步改变提供合理的依据,进而对我省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3)对实验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推断统计和分析比较,以检验相关策略的实用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五、研究方法

1、分班教学对照分析法

(1)对教材前后章节内容进行联系归纳,使知识呈现前后有个合理的顺序,并能正确抓住重、难点。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3)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将知识呈现顺序进行相应的调整。 (4)根据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2、问卷调查法

(1)对不同年级的生物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① 教材中知识呈现顺序是否符合多数教师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 ②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知识的呈现顺序。 ③ 对所使用的教材总结其优点和存在哪些不足,并写出好的建议 (2)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呈现顺序是否与教材相同,哪一个更适合学生的接受。 ② 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还存在哪些问题。

③ 学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呈现顺序的安排有何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呈现合理性还比较满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一些内容的安排教师也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整。

3、案例分析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对每一章节进行分析,对一些好的调整会以总结方式记录下来,如教学案例等。如在讲细胞种类和结构时,教材是先安排讲解细胞的种类后分析细胞的结构,我们发现这样会使学生在接受该部分知识过程中有些吃力,不利于他们的理解,于是我们把该部分知识顺序进行了调整,先讲细胞的结构再讲细胞的类型,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接受。课后我们把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公案供大家参考。

六、研究的成果

我们认为,现行的义务教育生物教材几经修改完善,基本形成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覆盖生物科学各方面的知识体系,而且选取的基础知识很有科学性和代表性,和已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变化:

1、 选修为主要体现的“生物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生物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本身就与医学、农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的结合,转化为生产力,不仅已经体现在理论上,更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利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现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开辟了生物工程新领域。例如:转基因技术、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核移植技术等,促进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组织工程、胚胎工程等的诞生和发展,已经在工业、农业、医疗和卫生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2、 用“生物圈”知识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在,生态学的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它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生态学的范畴,而是扩展到对整个生物圈的研究。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爱护地球,关爱生物,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这些意识的树立,正是现行教材的目的和要求。

3、《生物(人教版)》以“积极思维”活动为主要的学习栏目,辅以“边做边学”、“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栏目.促使学生在更高水平上“改变学习方式”。《生物(人教版)》设置了“积极思维”、“边做边学”、“课题研究”、“放眼社会”、“评价指南”等数量有限而功能独特的栏目.希望学生通过栏目不仅获得知识,也获得能力和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就是现行教材力求达到的。

当然,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觉得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些,可能会影响上述目的的达到。我们在此提出,一方面是与大家交流与探讨,相互提高,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是总结我们的一些做法,并把此推荐介绍给大家。因此,很希望在这方面有研究和探讨的专家及同仁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这样我们将能更好的提高水平、改进工作。

下面介绍我们的总结。

1、 现行教材比较缺乏科学家生平事迹及成就方面的知识。科学家们的成就,虽然属于某一领域,但更是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不朽贡献,特别科学家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不仅应该被记住和传颂,更应是启迪和激励后人的力量源泉,所以应该“大书特书”;

2、 现行教材应加大科学素养教学的内容与力度。这不仅是生物的学科特点,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除了已有的基本技能等实验素养的培养外,科学素养方面的培养更应该加强,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和科学世界观,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3、 现行教材在知识的衔接上还有待改进与加强。我们认为,可补充的内容有:动物和人体解剖和生理的一些基本知识(运动、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神经、生殖的知识);植物形态、分类的知识(如花、果实的结构);生物分类的知识;进化的知识等等。这样,可以弥补有些知识的缺陷,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而补充这些知识,既作为教材的正文内容,也可安排为课外阅读的内容。

4、 对重要的知识的更多的诠释。由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的局限,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差异,使学生觉得一些知识深奥难懂,学起来很吃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应该增加对相关知识的解释,更可以通过增加图解、资料等多种形式,详细分解,化难为简,化抽象为直观。

5、 对有疑问的知识的准确处理。由于知识的发展与更新,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使得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疑问,给教学带来困难,所以,我们认为应对这方面进行修改。

6、 建议增加与教材相关的教辅用品。现行的教材几经修改,内容已有很大修改,而与之配套的教学挂图、模型、音像制品等大多不能使用。另外,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虽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但也是参差不齐,各有所长,不能随心所用。因此,我们很希望能有与教材完全配套的、全面、科学、系统的相关的教辅用品,更好的指导教学。

课题主持人:刘文奇 报告执笔人:刘文奇

课题组成员:王亚磊

第四篇:“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小编推荐)

“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快速作文实验研究”是哈尔滨市教学研究“十五”规划一般课题。该课题主要是针对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作文指导方法陈旧,作文讲评方法松散拖沓,作文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佳等现状进行的作文教学改革,历时3年实践证明:实施快速作文调动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潜能,而且写作教学着眼于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文章中抒发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

一、 快速作文实施的理论基础:

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提高作文课堂效益,是时代的需要。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人们交往频繁,竞争激烈,快速写作对于信息交换意义重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快速写作能力,是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和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的形势的必然要求,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根求。快速写作是时代的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佛斯坦认为,不同能力水平的青少年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未被开发的潜能,他们具有可变性的优势,通过强化训练,可以殷未被开发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开掘出来。快速作文训练的基本做法,就在于采取强化训练措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从而使作文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要求。通过快速作文训练,学生将变得思想蹩、思维敏捷,将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机制性和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改变作文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佳的现状,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找到突破口。 该课题由湖南省新邵县一中杨初春老师首创,经过八年的艰苦实验,取年丰硕成果。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特点,借鉴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法,形成了我校《快速作文实验研究》的基础。

二、 课题实施过程简述:

本课题筹备于2002年初,于2002年7月完成课题方案申报立项并经哈尔滨市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审定,哈尔滨市教育科学了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确立为哈尔滨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一般课题。

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而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已被公认为先进的教育经验(有较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有较普遍的意义;有很好的代表性,有新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因而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中的验证式研究。(同时辅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按照与杨初春老师相同的方法重复进行,通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在实施阶段对两个实验班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修订、补充、完善,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熟的经验。对课题实施过程的记录,对学生作文水平的评测,都为课题报告提供了翔实的客观材料。

本课题历时三年,分三个阶段,试验班按教材规定的作文训练内容,制定出了相应的训练步骤,试验班从2002年11月起开始启动:每位课题组成员都制订各自的实施方案,按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的实验序列,分五步实施,每完成一步均为方案适时修订,课题组教师均进行交流、研讨、反馈改进,有阶段小结、有汇报。经过三年的研究,课题组积累了许多资料,课题组成员相继写出了反思、总结及相关论文,完成了实验方案中制定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三、 实验的方法与操作:

(一)、基础训练: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作文产年了浓厚的兴趣时,快速作文训练才会有成效。实验班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作文入门的兴趣教育,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积累写作材料,丰富写作语言,训练书写能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方面产年原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对写作产年了良好兴趣,不必为作文搜肠刮肚无话可说了,写起作文来,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捡钱包”、“让座”之类的雷同文了。作文命题上也贴进了学生生活实际。

(二)、在思维训练方面,让学生多思多辩,虚实结合。

训练内容:加强抽象思维训练,进行形象思维训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在写议论文时,我们老师组织了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课堂讨论更允许学生和老师唱“对台戏”鼓励学生在课外争论问题。这部分内容与初三第一学期教材对应。

(三)、技巧训练方面,采用专题指导、讲红结合。

训练内容:快速审题、快速立意、快速布局谋篇、快速修改技巧,分专题进行归纳和指导,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和各种应用文的快速写作技巧,分专题指导,分专项练习;克服了快速作文中出现的走题、空调、松散、结构混乱、词不达意等毛病的方法,这部分是这两个班学生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的辛勤努力,从作文成绩比照中,我们发现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作文成绩已有明显区别,从下表可看出(抽样)

“嫉妒之心说起”开头引用孙膑与庞绢的故事,“小老师”在旁批中不失时机地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引用贴切,体现孙膑的善良,庞绢的心狠手辣,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批语,本身不就说明学生的阅读而和作文水平已经在不断提高了吗?这无疑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自己的作文,不知胜过老师批改的多少倍。

(四)、速度训练:

我们采用的基本做法是严格要求,限时作文,当堂定卷。一切立足于“快”。40分钟的时间分配大致是这样的:审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和布局谋篇(编写写作题纲)不超过5分钟,写作30分钟,修改5分钟。

具体训练内容是:快速审题立意的方法;快速布局谋篇的方法;快速成文的方法,快速修改的方法。在这部分训练过程中,全学期学生作文达到了25篇。且都是在课内当堂成文。学生在意别人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又从老师当堂选读的优秀作文中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这样的作文课学生乐此不彼。

(五)、综合训练:综合前二年掌握的快速写作方法和技巧学生具备了快速写作的基础。

为了全面提高快速作文能力,必须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强化训练。

1、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快速综合运用。

2、 审题、立意、构思、成文、修改的快速写作技巧的综合运用。

3、 记叙述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的快速作文综合训练。

4、 话题作文的创新思维快速综合训练。

快速作文训练的方法与操作,在两个实验班进行,完全是有步骤、循序渐进进行的,学生作文基础夯得实,由于大量的课外读写训练作为后盾,学生对快速作文兴趣空前高涨,尤其实验班教师还创造性地将话题作文的创新训练,引入快速作文机制,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效。实验班的学生在作文课的师生问好中,用“我们生活在21世纪,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生活节奏快,知识更新快,我们作文速度也要快!快!快!”口号来激励鞭策自己,这样的教学氛围怎能不提高学生作文成绩呢!

四、实验的措施和保障。

为了保证快速作文实验方案的顺利实施,在具体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采取如下的措施进行训练:

1、重视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双管齐下,以阅读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

2、重视第二课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每学期初教者都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规定出必读书目,每学年不少于10本,如《安徒生童话》、《朝花夕拾》、《童年》等,通过名著赏析、读书报告会、向你推荐1本好书等课外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读书多了,记得多了,作文就会越来越通顺,语言也有了文采,诸多

的优秀学生习作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3、重视社会实践。本课题历时三年,教者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积累了写作材料,提高了分析能力。

4、重视信息反馈。在快速作文过程中,教师及时收集来自学生家长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和训练方法。

5、重视训练计划。快速作文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强化训练,每个学期教材对写作内容规定的侧重点不同,对学生作文快速训练的侧重点也就不同,这些修订的内容在修改方案中均有体现。这就克服了作文教学中,无目的无计划的盲目现象。

6、重视方法指导。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在写作技巧和思维训练方面,教者已把基本的快速作文技巧和方法教给学生,并具体指导学生用于协作实践。在这方面实验教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7、重视教师素质。“师高弟子强”,快速作文训练尤其如此。教师教学能力强,掌握的知识丰富,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有效地保证了快速作文的实施。

8、重视组织领导。在快速作文启动伊始,学校由校长具体领导负责快速作文实验,及时解决了快速作文实验中出现的如图书管理、资金来源等有关联的具体问题。

为确保实验成功,在实验前,实验班教师首先摸清学生作文现状,向学生广泛宣传,介绍快速作文的神奇魅力,让学生对快速作文感兴趣,调动学生快速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有一股动力推动自己进行快速作文写作。

五、课题的成果介绍。

快速作文的实施,为我校作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机制,受到学生的喜爱,家长也转变了起初的怀疑态度,赞许快速作文带来的益处。三年来,学生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习作,其中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获奖学生作文已达到30余篇,教师也写出了若干优秀论文,并协助课题组对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写出了反思,这些都为最终完成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供外校教师参考。

呼兰区杨林中学课题组

2005年5月16日

“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杨林中学孙淑芳

第五篇:小班化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小班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九台市兴华小学 二0一四年三月

《小班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一、课题实验的目标

1.探索“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指导策略,培养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 适应“小班化教学”的教师队伍。

2.构建切合实际的 “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研究思路,并在管理和教学等方面总结出具有实效的具体操作方法与经验。

3.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设计多元化,积极开发学习者的潜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和心理品质方面有明显进步,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4.认真落实教育局《小班化教学的策略研究》工作实施方案的各项工作。

二、课题实验的主要内容

开展各学科“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三、实验的主要方法

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的实践方法。

研讨交流法:通过公开课,观摩课,案例研究课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探究小班化高效课堂模式的一般步骤,组织形式,师生关系、学习评价等。

经验总结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适用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

案例研究法:对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惑,通过指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尝试解决方案。邀请专家指点,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专题研讨,探索符合小班化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

四、课题实验的实施过程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研究氛围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实施小班化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集体学习:一是组织教师网上、书本学习小班化教学理论;二是实地考察,走出去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了解小班教学情况;三是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为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结合学校要求,从师德教育、新课程 、教育技术能力、中小学学生管理与教育专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题六个方面,制定个人学期发展计划。每月研读一本名师专著;学习“小班化教学策略”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跟踪学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每周至少上网登录学习一次,到教师阅览室借阅一次并有记录。

(2)面向家长,创设氛围

定期召开教学开放活动,请家长到各个班级听课写出感受,提出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氛围。

2.立足校本,课题牵动,提高教师素质

(1)抓学习,为开展小班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我们将组织教师紧紧围绕“高效课堂”、“课桌的摆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等内容学习,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学习他人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 我们将采取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校长每月亲自检查学习笔记,并及时反馈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同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通过学习,为开展小班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抓设计,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行为。实践证明,将理论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绝大多数教师是做不到的。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必须解决“桥梁”问题。“操作设计”便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我们认为“操作设计”最重要的是要设计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因为师生的行为方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根本的因素,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不仅教师不能真正发展,而且学校“小班化教学”也不可能落到实处。为保证“操作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对这项工作我们将本着“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各个教研组自选一个方面进行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机、合作前要求、小组长培训),然后学校召开研讨会进行修改,最后请专家指导,形成较为完善的操作办法。

(3)抓实践,将“操作设计”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操作设计”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所以,“操作设计”完成之后,必须引导和组织教师将它付诸实践。为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实践环节采取三步走:第一步,优秀教师上引路课,课前说意图,课后自我反思,群体评课。第二步,骨干教师上展示课,优秀教师给予点评。第三步,潜力教师上模仿课,优秀教师诊评。

(4)抓反思,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行为。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根据“操作设计”的要求,对教学行为进行审视的过程。这对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任何人的教学行为都不可能是完全科学的,它只能是一个逐步逼近的过程。反思就是不断认识和矫正教学行为的过程。抓反思,要求每周写一篇课后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遗憾(年轻教师),每学期写两篇教学案例,每写一篇专题论文。

为使教学反思具有实效性,进行这项活动时,我们将遵循四项原则:常态进行、群体参与、就事论理和重在改进。

3.采取措施,创设载体,推动教学有效实施

(1)学情分析。小班化教学是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学情分析是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关键。

(2)有效教研。加强三级教研,提高教研的实效性。即校专题研究、教研组集研、年级组集备。

(3)有效备课。备课要做到立足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差异,落实“全纳性、个别化”的理念。要求做到“四坚持,一超前”。“四坚持”即坚持课前独立改案,坚持集体备课,坚持集研后的修改完善备课,坚持上课后的备课;“一超前”即每个人超前备好一周的课。各年级组要提高备课质量,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人员、提前准备发言内容。

备课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体现与“每一个”学生的零距离,让学困生名字走进教案。二要研究前15分钟学生如何学,后20分钟学生到底练什么、练多少、怎样练更高效。三要考虑分层,包括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四要考虑桌椅摆放形式和小组划分。五要修改好教案。六要设计好板书及课件。 (4)有效课堂。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情感、自主、探究、合作等方面,与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小班化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精当,教学方法合理,分层施教有效,学习方式多元,教学效果显著。载体是“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班级采取灵活的授课模式,挤掉多余和无效的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先学后教,关注每一个”;做到“四个百分百”,即关注百分百、互动百分百、达标百分百、开心百分百。希望看到:“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帮助;每个小组成功合作;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每个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5)有效听、评课。为使听、评课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成立看课领导小组,开展听评课活动。听课要求:主任每周听课五节,听课应坐在前面,依据标准看六人即可。看六个学生每个环节干什么,怎么学,教师怎么引导,一节课后学生有什么收获。

(6)有效作业布臵及批改。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本精致的作业本。除了在作业设计、批改等方面提出要求外,我们重点关注学生的书写。作业做到面批,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

改变评价方式,作业采取“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开学初各学科制定作业书写评价标准(作业评价表),每周通过自评、组评、家长评的形式,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将小组合作学习延续到作业评价中,每次作业上交采取小组整体上交;作业采取辐射性批改,即教师批组长作业,组长批组员作业;作业评价采取捆绑式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互相约束、互相督促、互相帮助,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7)有效辅导。关注每一个孩子,尤其关注每一个农民工子女,树立“转变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的思想。一是采取“六优先一提前” 包教保学措施:①座位优先②提问优先③板演优先④批改优先⑤鼓励优先⑥家访优先⑦提前进行预习指导。二是建立“学困生导师制”。要求每一位党员负责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定期找学生了解学习情况,并与任课教师、学生本人一起找问题,分析原因,一起制定目标和提高措施。

(8)有效检测。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没有质量,学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每个教师要对分数有足够的重视,要理直气壮抓分数,不屈不挠求质量。

五、课题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14年3月—2013年8月)准备阶段。 1.做好小班化研究的实验方案,制订系统的操作流程和相关制度;确定实验班级。

2.对实验教师进行小班化教学理念和教育形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培训。学习有关小班化教育资料。

3.筹集经费,科学规划,进行符合小班化的人文化、个性化、生活化的课堂装饰和设备添臵,为开展小班化教学做好硬件建设。

第二阶段(2014年8月—2015年8月)实验进行与实施攻坚阶段。

1.根据实验年级发展情况全面实施小班化研究。 2.开展课题有关研究内容的教研活动。

3.形成研究成果论文,实验教师争取每年都要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文章。

4.探索“小班化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5.及时做好小班化教学的中期小结,并适当推广应用。 第三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总结经验推广阶段。 1.进行实验研究总结,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实验结题报告。 2.总结课题实验成果,再次编辑“小班化教学”成果专辑,终端验收和成果推广。

3.评选优秀研究成果、优秀个人。

六、课题实验的成果及表现形式 ㈠预期取得的成果 1.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每一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成功者,生生间合作化互动得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教师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观念行为,教师的学习意识、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撰写出有价值的实验论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科研骨干。

3.学校方面

(1)汇编成功课例,汇总优秀课件,并推广使用。 (2)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办学满意度得到提升。 ㈡成果表现形式 (1)交流研讨会(2)经验集(3)教育教学案例集

七、课题实验的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 负责人:范国良 副组长:王伟平

成员:景艳梅 李红 张艳娟及实验班班主任

2.加强监督指导:指导小组要经常组织检查、反馈,及时掌握小班化教育动态,定期组织指导及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实验研究顺利进行。

3.注重队伍建设: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学习、探索、研究和展示的平台,提升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策略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4.加大资源配臵:学校要加大对校园环境、教室文化、教学设施、师资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小班化教学的优质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实验的策略保障 (1)制度保障

学校必须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如期开展工作,并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奖励制度。

(2)活动促进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要根据课题研究进程需要,及时开展各种活 动,通过交流、研讨、论坛、观摩等形式的活动促进课题研究不断走向完善,成果不断丰富。

(3)典型引领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要选好典型的学科、班级、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培树典型,通过典型的引领,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

⑸成果提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要通过实践-收集-归纳-梳理等过程,及时将研究中的经验、策略规律化、系统化,促进研究成果的形成、完善,提升研究成果的层次。

九台市兴华小学 2014年3月24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跨文化交流与英语教学下一篇: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