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业务发展论文

2022-05-01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额贷款业务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快速发展,为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小额贷款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户、中小微型企业,为其提供必要的创业和服务资金,进而促进农户及中小微型企业的自我发展,有效的解决了农户及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是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延伸,并为银行的商业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业务模式。

小额贷款业务发展论文 篇1: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 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金融中心,为响应中国人民银行信贷扶持“三农”的政策要求,于2000年在各省市农村地区全面试行和推广了小额信贷活动。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金融变革中推广小额贷款的主力军,在推进小额贷款业务过程当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连串在诸如贷款风险大、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统等阻碍小额信贷发展的问题。本文以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作为选题,探讨我国小额信贷如今发展的现况及目前阻碍农村信用社发展小额贷款的因素,并提出了加强小额信贷宣传、完善征信体系建设等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小额贷款;农村信用社;农村发展

一、研究背景

我国城市乡村经济结构分化突出,是造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不足的根本原因。为了促进农业结构修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恶略的信用环境,我国出台了很多支农扶农政策。农村信用社根据中央人民银行发布利用小额信用贷款促进“三农”发展的政策指示,在全国各地区大面积试行和推广了小额信贷活动。农村小额贷款业务以其便利的服务制度和独特的技术改革,能够使低收入人群也拥有利用自身信用进入贷款市场的平等机会,在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和改善低收入群体福利及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从当前发展情况看,虽然我国农信社小额贷款业务已逐步形成框架,但是国内农户小额信贷发展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存在诸如资金来源不足、信贷制度设置不合理、不良贷款扩大加大经营风险、贷款额度供给与人民实际需求有出入、审核难度大、人手不足等问题。

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特点与现状

我国开展的小额信贷活动起步晚与其它国家的小额贷款相比较明显存在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社区内的农户是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主要贷款对象;第二我国的小额信贷是一种无需任何抵押及担保的信用贷款,因此贷款手续较为简单方便;第三贷款利率低,与其它贷款种类相比利率更为优惠。自2000全面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以来,小额信贷已走过数十载。其为促进低收入人群再就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农信社发放的是小额度贷款,不能满足农户生产需求的多样化。目前,小额信贷贷款额度较低,即使是特级信用农户的贷款额度最高也只有5万。无法满足农民种植花卉、果树等经济作物,甚至开展特色养殖或建设农家乐等特色旅游区的贷款需求也随之增加。

(二)农信社设置的贷款期限与农作物的收成期限不匹配。由于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不一样,且开展现代化设备养殖业或者是进行农产品加工业,需要期限较长的资金支持。中央银行的支农再贷款最长不得超过一年的期限设置(且规定不能展期)明显不能满足多样化的生产需要。

(三)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由于其贷款利率低且无需任何抵押担保,往往被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一些信贷审批职员把贷款发放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而从中获利。其次,由于贷款利率低,导致滥用资金的情况屡屡发生。另外,一些信贷客户故意拖延还贷时间,使农信社发放的贷款资金难以回笼,造成信贷资金流失、资金链断裂。这导致农信社在开展业务时有所顾虑,大大降低了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抑制了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村信用社小额资金来源不足,主要资金来源包括用户存款、资本金、金融市场筹资和央行拨放的支农再贷款等四个部分。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中央银行的支农再贷款。然而由于支农再贷款的拨放量会受到种种政策的出台的影响,且农户的贷款需求逐渐扩大,当前农信社的资金来源渠道已经难以匹配农民日益增长的贷款需求。

(五)农民信用观念差,贷款风险大。由于多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农民的信用观念差,还款意愿意识不足。导致了农村信用社坏账、死账累积不断,贷款流动性减低,只能“回笼多少贷款,贷出多少贷款”资金难以回笼再循环。使得农户们的贷款难问题再出现,也使得农信社贷款风险加大,不良贷款率上升。

(六)农村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统。小额贷款是无抵押、无担保的简易信用贷款,准确评定贷款需求方的信用等级是农村信用社发放多少贷款资金的先决条件。然而在乡村及一些贫困的偏远地区征信体系落后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统,农户的信用等级难以确定,使得信用评级时缺乏科学依据,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质量,不良贷款增加。

四、破解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困境之策略

事实证明,小额农贷在引导农户发家致富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我国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剂良好催化剂。针对农信社在开展小额信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将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以推进我国小额信贷健康地、稳定地持续性发展。

(一)提高信贷发放额度,满足多样化的生产需求

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使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貌,农户的经营产业范围也不局限于原始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多元化。因而在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发放贷款时,应该科学评估产业的经济价值及发展前景,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适当放宽信贷的发放额度为农户提供贷款资金。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农户的生产规模,满足多元化的生产需求,真正使农民发家致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

(二)设置合理的贷款期限

目前我国农信社小贷贷款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但是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受很多因素影响,全国各地种植的经济作物种类繁多、特点不一样,贷款期限严重与农户生产种植周期不匹配。各地农信社应该首先根据自己辖区内的作物的生长特点,设置与该片区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相适应的贷款期限;其次应该根据农户的实际生产需求,考察其生产与盈利间的持续期限科学合理的设置中长期贷款期限,使农户们能专注于自己的产品生产活动,满足其长远发展需求使其扩大经营范围增收、增利。

(三)科学设置小额信贷利率

我国长期以来严格把控存存贷款利率的上浮与下沉区间,在存贷利率被限制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的收益小无力填补其高昂的经营成本。在我国小额信贷具有“利率低,成本高”的特点,可是事实证明实行低利率有一定的弊端,它大大降低了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积极性,而且助长了低收入人群和农户拖欠贷款的歪风以及增加了他们对贷款资金的超额需求。因此,我国在发展小额贷款业务时不能一味实行低利率的扶持政策。中央银行应该在满足农村信用社可持续经营的情况下,适当放松利率管制,使农信社可以科学设置小额信贷的贷款利率,降低其经营成本。

(四)完善资金供给机制,为农信社提供充足的资金

我国农村信用社已改革为独立法人机构,各自自主经营并自负盈亏。作为直接服务农村市场的金融机构,充足的资金来源是保证农信社是否可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短缺的问题,农信社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资金来源不足问题。一方面是各地政府应该增加对农业扶持的财政支出,加大发展农村经济的资金投入;增设更多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用优惠政策引导资金雄厚的投资机构将部分资本投向农村地区。其次农信社要加强自身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工作力度,优化自身存贷比例。最后中央银行应继续安排支农专项再贷款弥补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资金不足的缺失,特别加大我国偏远地区如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支农力度。

(五)加强小额信贷的宣传,增强农户的法律意识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小额信贷知识的宣传力度,可以定时定期与社区委员会或村委会举办小额贷款的宣传活动,从而纠正农户对小额贷款性质的认识错误也可以使小额信贷传达到未覆盖的区域。农信社工作人员应认真向叙述农户小额信贷的性质和明确农户还贷的责任,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之所以久居不下很大原因是因为农村信用环境差,农户法律意识低。因此政府应该大力宣传法律知识,增强农户的法律意识加强其思想上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使法律成为农户守信用的自我约束力,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

(六)加强农村信贷信用风险防范,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农户个人资料信息库改进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管理方式。农信社应与当地政府及其他金融机构建立电子化信息系统,统一标准实行地区信息资料共享机制,一方面加强信息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降低农户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从而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

(七)完善小额信贷的审查监督制度

建立贷前双层审核制度,防范个人道德风险。完善信贷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使信贷员的工资不仅与小额信贷拨放量有关,更与贷款收回量挂钩,打击“关系户”、忽视信用等级等违规操作行为,增加优质贷款客户的比率。实行贷后审查制度。农村信用社应配置贷后审查小组,对贷款用户的实际资金用途进行考察,防止农户把小额信贷用到不良的用途上,减少不良贷款的投放量。

参考文献:

[1]王亚琴.论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现状[J].当代经济,2010,(7).

[2]李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6).

[3]鲍丽源.浅谈农村信用社中的财务管理[J].新财经,2013,(12)

[4]杜晓山.对当前小额信贷及相关热点问题的思辨[J].科学决策,2013,(11).

[5]杜欣琳.浅析如何防范和加强新疆小额农户贷款风险管理[J].新疆农业科技,2011,(5).

[6]王锋娟,杨立峰.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9,(10).

作者:杨嬿

小额贷款业务发展论文 篇2:

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探讨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快速发展,为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小额贷款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户、中小微型企业,为其提供必要的创业和服务资金,进而促进农户及中小微型企业的自我发展,有效的解决了农户及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是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延伸,并为银行的商业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业务模式。基于此,本文从银行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重要性为主要出发点,论述了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现状;路径选择

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商业化特征,是我国银行业务的丰富和发展,将盈利化发展作为自身运作模式的根本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究其业务发展水平和质量还存在部分不足,难以应对市场发展中的多方压力和竞争,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小额贷款业务选择何种路径成为银行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银行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重要性

银行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中共十八大精神在银行业务扩展中进行深入落实。我国银行小额贷款业务起步较晚,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前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推动下,银行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能够有效的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进而促进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大力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和农户的发展,重视社会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银行发展小额贷款业务有利于银行客户范围的拓展,开辟新的市场,不断加深市场开辟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以农户和中小微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融资困难和农户贷款不变的问题,业务范围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现状

1.贷款组织机构日趋完善

银行小额贷款的组织机构日趋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银行小额信贷业务逐步发展完善,企业内部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合理配置,成立专门还的贷款组织部门和机构,并聘请专门化的人员进行相关操作,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操作流程逐渐朝着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邮政储蓄银行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提高资源和部门的整合能力,完善金融服务功能,逐渐向商业银行转型,银行内部成立了专门化的小额贷款审批中心,下设不同职能的组织机构,实现了小额贷款业务的分级化管理,形成了储贷相对分离的管理模式。

2.小额贷款业务形式多元化

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形式具有多元化特征,不断为银行产品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其创新能力,对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致力于为中小微型企业和农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小额贷款服务。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典范,业务形式不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有农户小额贷款、惠民信用卡和小企业贷款三种形式,不断扩大小额贷款业务的范围,解决小企业和农户融资与用资困难的问题,从各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业银行小额贷款模式,提高了自身经营和发展的竞争力。

三、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能力较弱

我国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起步较晚,风险管理能力较为薄弱,风险管理机制与预警系统尚未完善,与小额贷款有关的业务制度有待丰富,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往往采用传统化的方式,小额贷款业务的审计与贷款程序尚未有效分离,对风险的控制和应对能力不足,加大程度上了增加了小额贷款的风险性。银行内部管理机制的作用和效果不明显,审计部门的职能的落实性不强,特别是对小额贷款者的综合能力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和审计,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片面性和果断性,同时,审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经营部门的联动性和衔接性不足,难以对风险进行集中性的管理,不利于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小额贷款业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质量和效率低下。银行的小额信贷业务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从事前台操作业务,主要涉及银行储蓄和其他业务,对小额信贷业务的内容和流程掌握程度较浅,缺乏专门化和严格化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有所欠缺。银行在招录贷款人员的过程中,对人员的经验年限要求一般是一到两年,部分人员在贷款的审查、抵押、担保等程序的操作上的经验相对不足。银行小额贷款的业务量较大,业务员数量与业务量难以形成正比,影响贷款业务的效率。

3.小额贷款产品市场定位不足

银行小额贷款产品市场定位不足,没有从市场和客户的实际情况出发,缺乏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同时产品缺乏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小额贷款具有时间短、数量小和成本高的多重特点,金额数量为一千元到二十万元不等,还款期不超过一年,但是这与资本回收周期长、综合能力较弱的小额贷款者的实际需求难以形成有效的契合,融合程度有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流失了部分客户资源。同时,小额贷款产品缺乏创新,没有从地区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产品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服务制度和程序过于繁琐化。

4.银行小额贷款制度不完善

银行小额贷款制度不完善,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偿还保障机制。目前,大部分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采用担保和抵押的形式将风险降低到最低,但是在实际的调查和执行过程中,没有与担保人建立畅通性的沟通交流机制,担保人对于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不明确且认识不到位,担保制度的贯彻性和实效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同时,银行在实行小额贷款制度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倾向性,偏向于数额较大且利息较高的贷款业务,缩小了银行小额贷款的业务覆盖面,极大程度上制约了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

四、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路径选择

1.强化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要不断强化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将小额贷款的风险性缩减到最低。银行小额贷款的风险性较高,因此,银行要设立风险管理机制并成立预警系统,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丰富与小额贷款有关的业务制度,提高银行小额贷款的风险管理技术,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形成高技术的小额贷款风险管理模式,成立小额贷款风险评估部门,对风险进行综合性和系统的分析,有效的预测风险的发展、运动规律,提高防范风险的综合能力。同时,强化审计部门的职能落实力度,对贷款者的总额和能力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审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性,促进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全面提高小额贷款业务人员综合素质

全面提高小额贷款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质量和效率。银行内部要加强对贷款业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系统和机制,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充分发掘业务人员的潜能,提高小额贷款人员的市场认知能力、营销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设立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充分调动贷款人员内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定期评选优秀业务人员,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在人才的引进和招聘过程中,要重视人才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聘请专业贷款人员和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不断增加业务人员数量,提高小额贷款业务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3.对银行小额贷款产品进行精准化的市场定位

对银行小额贷款产品进行精准化的市场定位,从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增加小额贷款产品的创新性,提高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小额贷款业务要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主,根据不同需求的客户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充分挖掘潜在客户,逐步扩大农户和中小微型企业的客户范围,通过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服务优质的小额贷款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高产品与小额贷款者需求的契合度。同时,增强产品创新能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对小额贷款产品的价格、服务制度和程度等内容进行创新,简化高信用客户的贷款程序。

4.完善银行小额贷款制度

逐步完善银行小额贷款制度,建立与之相对性的偿还保证机制。首先,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银行要逐步建立专门化和独立化的小额贷款经营部门,扩大小额贷款的业务范围和内容,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扩展市场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提高银行小额贷款的市场占有率。其次,加大银行小额贷款的宣传力度,树立银行良好的企业和品牌形成,形成潜在品牌效应,使广大农户和中小微企业加深对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理解。最后,与担保人建立畅通性的沟通交流机制,使担保人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保证制度的贯彻性和实效性,扩大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覆盖面,促进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全面化和高效化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银行小额贷款业务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门,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加强对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实现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为广大农户和中小微型企业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为银行的商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面对银行小额贷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则要从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市场定位和制度完善等方面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此来促进小额贷款业务的高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鹏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论坛,2013,04:78-80.

[2]宋洁.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J].西南金融,2013,10:63-65.

[3]宋燕辉.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拓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路径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13,11:14-19+24.

[4]徐伟博.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业务开发银行模式及业务规划[J].辽宁经济,2014,06:34-37.

[5]林国轩.国有商业银行开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对策建议[J].黑龙江金融,2015,06:40-41.

[6]孟祥林.小额贷款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转轨村镇银行的对策选择[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52-56.

作者:徐靖

小额贷款业务发展论文 篇3:

对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思考

摘要: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是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经济的重要载体。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展加大了农业银行三农信贷投入,正在成为支持三农的新兴工具,对发展三农经济具有现实意义。但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正确对待。

关键词: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思考

2008年4月,农业银行首发特色金融产品——惠农卡,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2009年,是惠农卡贷款全面落实推进年。为了解2009年农业银行海南省分行惠农卡农户小额农户贷款“下乡资金”发展状况,我们选择万宁市开展调研。调查显示,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发展迅速,加大了农业银行三农信贷投入,正在成为支持三农的新兴工具,对发展三农经济具有现实意义。但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正确对待。

一、业务开办情况

惠农卡是农业银行在金穗卡功能基础上衍生出来、专门为县域及农村客户量身定做的特色金融产品,具有特色服务优势。

(一)主要服务特色

一是有特定贷款对象,贷款用途广。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是对农户户主或户主书面指定的本家庭其他成员发放的贷款,主要用于农户发展生产所必需的融资需求,包括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商业、交通运输业、加工业等,用途十分广泛。二是借贷灵活。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业务以惠农卡为载体,授信额度为3 000元至5万元(其中,多户联保的上限为3万元,抵押担保的上限为5万元),授信期限为3年。持卡农户在核定的授信额度和期限内,可以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还、到期归还。调查显示,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最吸引农户的地方是贷款利息按照实际贷款金额和使用天数计算,当农户有剩余资金时,可以随时还款,减少了农户的利息负担。三是以农户联保为保障。为确保农户小额贷款资金安全,产品设计要求有三至五名农户按照自愿组合、信用共守、风险共担的原则组成联保户,小组成员均为农户小额贷款借款申请人,并签订“联合保证担保承诺书”,为小组内任一成员借款额度在3万元(含)内的本息承担连带偿还责任[1]。

(二)业务开展情况

2008年8月,农业银行万宁市支行依托网点资源,开始实施惠农卡发卡工作,截至年底发卡数量达到2.9万多户。2009年,转向主动营销农户小额贷款,在试点龙滚镇推行“文明村+农户”模式,发展以惠农卡为载体的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截至2009年末,全市共累计发放惠农卡33 246张,约占全市农户数的36%;授信农户小额贷款1 636户,授信额度3 586万元,授信金额1 419万元。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展,加大了农业银行三农信贷投入,扩大了农村市场消费需求,对发展三农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一)覆盖面扩大,资源跟进不足的问题

随着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不断推进发展,农业银行在县域和农村领域中资源跟进不足的问题逐步凸现。其中,一是人力资源跟不上。目前,农业银行现有农村网点基本按照岗位设置最低要求配备6—7个人,且过半网点没有客户经理,加之基层网点其他业务考核任务较重,难以集中精力发展惠农卡业务。随着覆盖面的扩大、贷款规模的提升,分散的农户会使得工作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金融机具布放难以到位。惠农卡规模发行以后,从卡的激活、存取款到小额贷款的发放和归还,都需要在银行网点或自助设备上操作。在目前网点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的情况下,基层网点的自助设施安装和布放数量较少,将不利于惠农卡批量发放后的使用。

(二)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难度增大的问题

选择以“文明村+农户”的模式推动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目的是保证发放的贷款农户基本是“优中选优”,风险相对可控。随着业务的继续推进,管理半径伸长,优质客户资源梯次减少,优选客户的成本增加,信息不对称更易产生。目前在实际运作中,贷前和贷后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埋下风险隐患。一是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问题。在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推进工作中,某种意义层面上理解,村委会实际上扮演着农业银行信息采集的代理人角色,存在产生道德风险的可能。在信息采集过程中,有的村委会出于本村经济发展的目的,或顾及邻里情面,加上法律和信用意识淡薄,出现了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把关不严,使得部分信息鱼目混珠。而农业银行在信息汇总过程中,难以作到对农户的信息逐一核实审查,产生了少部分漏网之鱼。二是贷后跟踪管理难度上有问题。由于难以形成一条有效的贷后监督链条,使得贷款真实用途难控。调查中,农业银行人员流露出最为担心的是,贷款并未落实到三农生产经营上,而是假借其名,用于其他不合法、不合规的途径,比如赌博、买私彩,这不仅会连累联保小组其他借款人,更给银行带来资金风险隐患。

(三)模式比较单一,贷款风险控制能力弱化的问题

目前所发放的农户小额贷款92%是采用农户联保方式,原则上不要求提供担保财产,制度设计上,无论是联保户内部之间的相互监督,还是银行对联保户的外部监督,更多的是建立在农户自身的信用意识基础上。而且,多户联保比例过高且联保农户多为产业同质客户,容易产生风险。一方面是在目前信用大环境仍不是很理想的状况下,个别贷款的违约可能产生风险传染效应,形成保户间集体违约;另一方面,由于属于同质生产,一旦遭受到自然灾害,易产生系统性风险[2]。

三、对策建议

(一)多措并举,改善惠农卡用卡环境

一方面,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电子化建设力度,对于银行网点暂时无法覆盖的地区,农业银行除增加自助设备、POS机具、电话转账工具等投入外,还应推广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业务,以弥补网点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在使用好农业银行固有网点的同时,还应该与邮储银行、供销合作社签署合作协议,使惠农卡可以在邮储银行的所有网点办理支现业务。在供销社、生产资料、种子公司、符合条件的各类日用消费品经营店等布放POS机、转账电话等机具,为农户提供交易、结算、消费等服务。

(二)掌控节奏,稳步推进业务发展

一方面,考量辖区内不同片区经济发展差异性、信用环境参差不齐等问题,稳步推进惠农卡及農户小额贷款业务,争取做一笔,活一笔,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避免出现大量休眠卡和沉淀卡。另一方面,要根据农业银行现有和未来发展的资源配置情况,科学、有节奏地把握好业务推进速度,切忌急于求成。

(三)广开渠道,探索有效防范贷款风险

一是拓宽发展模式。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其他经济主体参与到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业务中来,拓宽发展模式,分散风险。比如,研究发展“村委会+担保公司+农户”模式、“农业合作化组织+担保公司+农户”模式。另一方面,探索“信用共同体”模式。可以考虑由银行、种养植农户(成员)、掌控人(如:村委会、专业合作组织等)三方共同组建,该联合体基于共同“特征”,在农户信息流、物流、人流、资金流等多方面,通过制定共同遵守的制度,来激励和约束各参与方对其他参与方的信用行为,以此促进各方利益的增长。“信用共同体”是产业集群的“利益共同体”,尤其在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全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诚实守信尚未成为农户或企业基本准则的前提下,利用“信用共同体”改变现存模式下相对松散的参与主体间的关系,改善农村信用生态环境,实现资金供求双方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产品担保方式多样化。除了目前主要运行的多户联保方式外,还应根据农户经营环境、资产状况,加大拓展抵押担保贷款、质押贷款,担保方式的多样化能够有效地起到防范和分担风险的功能。三是探索农业保险参与。农业是个弱质产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产生系统性风险,应积极研究让农业保险产品参与到惠农卡小额农户贷款运作中来。

参考文献:

[1] 胡晓农,袁德华,康毅.惠农卡发展中的隐忧[J].金融博览,2009,(11).

[2] 潘佳雄,等.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现实难题[J].中国金融,2009,(21).

作者:陈 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民间借贷分析论文下一篇:石油企业审计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