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状论文提纲

2022-09-25

论文题目:《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框架研究

摘要:农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更是国家振兴的基石。公众心系农村教育,始终对此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媒体作为社会的传达者和瞭望者,实时反映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是其社会责任与义务。本文选取2012至2021年间关于农村教育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词频分析和主题建模方法得到《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主题及特征;并从叙事修辞视角分析得到《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的叙事表达形式。在此基础上,以甘姆森“诠释包裹”理论为分析路径,通过报道主题及叙事表达推演出《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的核心框架。最后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探究《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框架的形成原因,并从文本层面总结归纳出《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框架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主题集中于教育质量、教育制度、教育资源、教育条件、教育保障和教育机会,呈现出广泛性、亲民性和偏向性的报道主题特征。同时,《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采用了以小见大,凸显价值引领的叙事方式和寓情于理,加强框架效果的话语修辞策略。在经过主题分析及叙事表达分析后,发现《中国教育报》主要采用政策阐释框架、扶贫策略框架、情感传递框架和志智双扶框架。其中政策阐释框架紧跟时事政策,注重教育信息传达;扶贫策略框架聚焦具体举措,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情感传递框架体现社会责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志智双扶框架强调扶志和扶智,反映教育脱贫现状。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文本分析发现《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框架的形成原因由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媒体立场与方针所构成。同时具有将“背景”建构成“环境”“抽象”建构成“具象”“死板”建构成“活泼”和“事件”建构成“故事”的框架特征。《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真实记录,也是教育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生动缩影,为其他媒体建构农村教育报道框架提供了范本。在框架的应用中,《中国教育报》带来的启示与经验:一运用柔性框架,强调美感文学;二注重议题框架,列举功能故事;三强调公共责任框架,关注公共价值。与此同时,《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框架存在问题导向不够突出、论述元素尚待完善、传播合力有待增强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突出问题框架,加强正向舆论引导;深化现有框架,开拓多样报道形式;增强受众意识,提升报道传播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框架理论;LDA主题模型;新闻报道

学科专业:新闻与传播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框架理论研究

2.甘姆森“诠释包裹”理论研究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2.研究方法

3.样本选择及采集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研究思路

2.创新点

(五)理论基础

一、《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主题分析

(一)词频分析下的主题分布

1.高频词呈现:紧扣主题,深挖热点内容

2.词频可视化:紧贴主体,关注学校、教师和学生

(二)LDA主题模型下的主题分布

1.主题分布:主题细化,呈现多元化趋势

2.主题提炼:层次丰富,立体展现农村教育全貌

(三)《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主题结构

1.教育质量:聚焦农村教改的有效举措

2.教育制度:着眼农村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3.教育资源:凸显教育资源共享的事实

4.教育条件:关注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

5.教育保障:表明政策倾斜和援助的决心

6.教育机会:展示农村学生就学的变化

(四)《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主题特征

1.多样性:取材范围广泛,兼顾宏观和微观

2.亲民性:报道角度下沉,立足基层视角

3.偏向性:报道内容突出,聚焦社会热点

二、《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叙事表达分析

(一)叙事方式:以小见大,凸显价值引领

(二)话语修辞:寓情于理,加强框架效果

三、《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框架分析

(一)政策阐释框架:紧跟时事政策,注重教育信息传达

1.框架装置:严谨庄重,语言充沛有力

2.推理装置:观点鲜明,推理富有逻辑性

(二)扶贫策略框架:聚焦具体举措,宣传主流意识形态

1.框架装置:生动形象,措辞准确精炼

2.推理装置:总结经验,引领正确价值观

(三)情感传递框架:体现社会责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1.框架装置:流露关怀,文字极具感染力

2.推理装置:情感动员,强调责任与义务

(四)志智双扶框架:扶志和扶智,反映教育脱贫现状

1.框架装置:正面积极,表达充满正能量

2.推理装置:强化主题,寄托美好愿景

四、《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框架成因及特征分析

(一)《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框架的形成原因

1.宏观成因:社会环境的变化

2.微观成因:媒体立场与方针

(二)《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报道框架的特征

1.“背景”建构成“环境”

2.“抽象”建构成“具象”

3.“死板”建构成“活泼”

4.“事件”建构成“故事”

五、启示与反思

(一)启示与经验

1.运用柔性框架,强调美感文学

2.注重议题框架,列举功能故事

3.强调关怀框架,关注公共价值

(二)反思与不足

1.问题导向不够突出

2.论述元素尚待完善

3.传播合力有待增强

(三)总结与展望

1.突出问题框架,加强正向舆论引导

2.深化现有框架,开拓多样报道形式

3.增强受众意识,提升报道传播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审计论文提纲下一篇:国家审计反腐倡廉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