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八上第四课

2023-01-04

第一篇:道德与法治八上第四课

山东省济南市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八上第四单元网络世界考点全面演练

第四单元 网络世界 考点全面演练

一、选择题

1.(2018·娄底中考)自2017年10月1日起,网络跟帖评论须实名认证;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通过发布、转载、删除信息或者干预呈现结果等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该履行群组管理责任。这告诉我们( ) ①任何时候都不能隐瞒自己的真实信息 ②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③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 ④网络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2018·包头中考)近日,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案件。被告通过微信朋友圈辱骂原告,并公布原告的照片和电话,结果被判在微信朋友圈公开道歉三天。此案例说明( ) ①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规则 ②网络不是滥用自由的天堂 ③网络交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8·永州中考)《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数据显示:57.8%的青少年选择微信交友,41%的青少年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人加入朋友圈,59.4%的青少年会在朋友圈晒自己、家人、朋友的照片……下列网络行为合理的是( ) ①学习、查阅资料

②为家乡的农贸产品作宣传,扩大优点,掩盖缺点 ③献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④为朋友拉选票,求赞、强制转发信息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2018·济宁中考)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五项具体要求。为使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应教育引导中小学生( ) ①拒绝使用手机,远离网络

②提高自己的控制力,科学安排上网时间

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

1

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合理使用网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5.(2018·市中一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 利用网络技术的诈骗行为已成为损害民众切身利益和互联网新兴产业的毒瘤。面对互联网诈骗,我们应该( ) ①抵制诱惑,增强防范意识 ②完善制度,堵塞安全漏洞 ③增长见识,提高防骗能力 ④加强协作,打击违法犯罪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6.(2018·商河一模)针对下边两幅漫画反映的现象,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广泛浏览各种网站,丰富课余生活 B.牢记网络交往的道德和法律规则 C.自觉远离网络谣言,不信谣、不传谣 D.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

7.(2018·天桥二模)据调查显示,超过80%的95后在休息日选择宅在家里上网消磨时光;超过6成的网民相信或比较相信互联网上的信息。这警示我们应( ) A.增强猎奇心理,广泛结交网友 B.杜绝网络交住,谨防上当受骗 C.避免网络成瘾,提高辨别能力 D.抵制不良诱惑,拒绝网络信息

二、非选择题

8.(2018·海南中考)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的使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带来诸多问题和烦恼。

请你列举同学中不合理使用手机的两种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现象: 。 建议: 。 (2)现象: 。 建议: 。

2

1.(2019·改编题)2018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就达到了7.8亿,整体网民数量突破8亿大关,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生活空间 ②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不应上网 ③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

④网络规则应遵守,安全防范需加强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2.(2019·原创题)2018年7月,陈女士在抖音APP上认识了一位看起来有车有房的沈姓男子,家里一直在催婚,陈女士便答应了该男子的表白。后来一人在抖音上找到了陈女士,告知沈某是个骗子,而自己也是被沈某骗过的受害者。陈女士提出分手,但沈某不愿意,为了泄愤持利器将陈女士的宝马车划了个大花脸。对此,下列观点你认同的是( ) ①网络交往是虚拟的,但是上网也要遵守道德与法律

②与网友交流要真诚,要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网友 ③网络交往是虚拟的,我们可以肆无忌惮、无所顾忌 ④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遵守网络道德 A.①④

C.②③

B.②④ D.①③

3.(2019·改编题)2018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教育引导工作。认清沉迷网络带来的危害,作为中学生应该( ) A.提高自制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B.远离网络,注意保护个人的隐私 C.完善网络监管体系,加强网络监督 D.正确认识网络,用其所短,避其所长

4.(2019·改编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8年8月20日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人,普及率为57.7%;在8亿网民中,中国网民主要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中学生是网民数量最多的人群,占比为24.8%,占比排名第一,也就是说我国中学生上网人数将近2亿。

值得注意的是,无孔不入的网络造成了一部分中学生沉迷于游戏,学业荒废,行为失范,影响了

3

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1)为了更好地防止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你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共同努力? (至少列举四个方面)

(2)在生活中有的中学生通过读书、跑步等方式培养兴趣爱好,防止沉迷于网络游戏。除此之外,你还能列举出哪三种方式?

参考答案

【考点全面演练】 夯基过关

1.A 2.C 3.D 4.C 5.C 6.A 7.C 8.(1)上课时玩手机。 把手机交给父母或老师保管。

(2)沉迷于网络游戏。 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如运动、阅读、听音乐等。 热点加练 1.C 2.A 3.A 4.(1)国家(或答政府或者是国家机关等都可)、社会组织、学校、网络游戏的运营商、家长、中学生

4

等。

(2)旅游、参观博物馆、欣赏音乐会、参加义工活动、下棋、帮父母做家务等。

第二篇:八上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 承担社会责任

第九课 维护公共秩序(P92)

第一站 生活需要秩序(P93)

1、秩序和规则有何关系?(P93) (1)生活离不开秩序。 (2)秩序离不开规则。

(3)规则离不开人们的自觉遵守。

2、规则有哪些类别?(P93--94)

社会规则既包括完备的法律法规,也包括道德规范。法律是最严格的规则。 第二站 自觉维护秩序(P96)

1、我们应如何维护社会秩序?(P96) (1)维护社会秩序是文明的表现。 (2)维护社会秩序,要从自己做起。 (3)维护社会秩序,也要做一个监督员。

(4)维护社会秩序,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习惯。

2、《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98)

第十课 勇于承担责任(P101)

第一站 我们的责任(P102)

1、树立责任意识有何重要意义?(P103)

负责任的人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尊敬和赞赏,不负责任,就会受到人们的鄙视和谴责。。

2、责任的本质是什么?(P103)

责任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约定。

3、不同的社会角色各有何不同的社会责任?(P105)

4、我们未成年人有哪些责任?(P105)

作为子女,我们有责任为父母分忧;作为学生,我们有责任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公民,我们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第二站 做负责任的人(P106)

1、我们应怎样做个负责任的人(P106)

(1)我们要对自己负责。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还要预先考虑行为的后果,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三思而后行。

(2)我们要对他人负责。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考虑他人的利益;还要守约践诺。

(3)我们要对社会和国家负责。我们应以饱满的热情关注社会、服务人民、奉献国家。

第三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第一框

和朋友在一起

教学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学会梳理朋友圈

2、明白青少年交朋友有什么意义? 重难点:青少年交朋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

老师、父母、同伴、其他人

上述这些人都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在下面的情景中,你的选择会是谁? 快乐的事,你最愿意与谁分享? 心里的秘密,你最愿意向谁倾诉? 遇到了困难,你最愿意向谁求助? 你最愿意与谁一起外出游玩?

二、进行新课

1、我的朋友圈

长大,意味着什么?向小鸟羽翼日渐丰满,有了振翅高飞的渴望;外面的世界如此广阔,外面渴望有人相伴一起飞翔。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探究与分享】

甲:小学时的朋友分开了。在这个新的、陌生的环境里,我能跟谁做朋友呢? 乙:没有朋友我感到孤单,有了朋友时又觉得增添了不少麻烦。

随着年龄的增长,寻找友谊更难了吗? 你会因为怕麻烦而拒绝友谊吗?为什么?、

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相互靠近。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经常对自己的朋友关系做些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友谊的力量 【探究与分享】

朋友对你有哪些影响?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朋友的名字、朋友对你的影响及影响力的大小。

姓名:李光

对我的影响:爱上打乒乓球;会开玩笑...... 姓名:____ 对我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 对我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 对我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 对我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完了上面的空,你有什么发现?

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会关注;朋友觉得有趣的事情,我们会去尝试。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探究与分享】

场景一:午餐的时候,他把从家里带来的美食分给我一半。 场景二:上课老师提问,我回答不出问题,她在下面悄悄提醒我。 场景三:她常常损我,但是不允许别人说我不好。 场景四:我做错了事,他一边批评我一边帮我。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说说你和朋友的故事,并谈谈感受。

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有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拓展空间】

有人说:“能结交到亲密的朋友是一种幸福,而拥有一个对自己有深刻而良好影响的朋友则是人生的幸运。”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啊?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谈谈感受。

三、课堂小结

知道学会梳理朋友圈及交友的意义 板书设计

1、为什么要学会梳理朋友圈?

经常对自己的朋友关系做些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青少年交朋友有什么意义?

(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或多或少地收到朋友的影响。

(2)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3)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第二框

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学目标:

1、了解友谊的特质

2、学会澄清对友谊的误解 重难点:知道如何澄清对培养的误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 在友谊中,什么特质是重要的呢?请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并将选中的部分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理解

信任

忠诚

陪伴

帮助

友善

平等

诚信

支持

趣味相投

相互喜欢

亲密无间...... 与同学们分享后,你发现哪些特质赢得的支持率较高?

二、进行新课

1、友谊的特质

有朋友的陪伴,再远的路也不觉得漫长,再曲折的路也不觉得艰难。友谊为什么能如此打动我们?

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探究与分享】

开学不久,上美术课的时候李鸣忘记带颜料,我看他急得满头大汗,就把自己的分了一半给他,他向我表示感谢。画画的时候少了一些颜料很不方便,但我还是很高兴。后来,我俩成为要好的朋友。一天,我和李鸣在图书馆复习迎考。一道数学题难倒了我。李鸣是数学高手,我向他求教,他却不耐烦地说:“明天就要考试了,哪有时间给你讲?自己看参考书吧。”我悻悻地回到座位上,心里很不是滋味...... 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心里的滋味。 帮助朋友,是否意味着自己会受到损失?

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探究与分享】

甲:你为什么找我做朋友?

乙:因为你的成绩好,可以帮助我。 甲:无语......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有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2、友谊的澄清 【探究与分享】

我和小美形影不离,有说不完的话。小美常常有意无意地与我比:比衣服、比文具、比成绩,我都没在意。上次学校推荐一名同学到市里参加歌咏比赛,我俩都报名了,结果我被选上了,她落选了。现在小美看我总是淡淡的,也不再主动与我说话。

文中的“我”对友谊的期待是什么? 为什么“我”和小美的友谊变淡了? 淡了的友谊还有必要维持吗?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探究与分享】

甲:竞争会激励我们共同进步,对手让我们变得更强大。友谊,在竞争中得到升华、深化。 乙:当你是个失败者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朋友离你远去了。

丙:真正的朋友,那是打也打不散的,他们会为对方着想,彼此体谅。 ...... 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如果朋友赢,是否就意味着自己输?

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古人云:“仁者如射:射者正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探究与分享】 小川带给我的烦恼

场景一:考试的时候,小川让我给他递纸条。

场景二:小川认为我是“他”的好朋友,不允许我与其他朋友交往。 场景三:放学后小川去网吧打游戏,邀请我一起去,还说费用他包了。 场景四:小川和别人闹矛盾,约我一起去教训那人。 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应该怎么做? 答应小川的要求才算是他的好朋友吗? 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吗?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这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其实,当朋友误入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友谊可以带来快乐,让人向往;有时也会带来困扰,增添烦恼。在友谊的长河里,我们深深浅浅地跋涉着,经历着不同的体验,累积着各自的感受。梳理对友谊的感受,澄清对友谊的认识,是我们成长必经的历程。

三、课堂小结

学会怎样理解友谊的特质及怎样澄清对友谊的误解 板书设计

1、怎样理解友谊的特质?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和朋友在一起,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能让我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2、怎样澄清对友谊的误解?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这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第四篇:初三道德与法制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石

知识目标

1.知道法治的作用及要求。

2.了解我国重视法治建设的标志。 3.知道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能提高对法治作用的认识水平。

2.热爱中国共产党,增强对党在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中国中作用的认识。

3.通过对建设法治中国的学习和认识,能从不同角度、领域为法治中国建设献计献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

2.增强对我国法治建设和要求的认识,支持我国的法治建设事业。 3.树立法治观念和意识,做一名尊法守法护法用法的中国人。

重点

1.法治的作用及要求。 2.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难点

1.法治的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2.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教师准备:

1.精心制作教材上相关情景幻灯片。 2.认真备课,设置上课提问。

学生准备:

1.预习新课中的探究问题。

2.准备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提问探讨。

一、图片导入,场景激趣

教师幻灯片展示两个词语:法治和人治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法治?什么是人治?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小结。 教师总结:法治与人治是根本相对立的,是不同的治国理念。人治强调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与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没有法治。但要强调,国家依靠法治并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为再好的法律与制度都需要人来实现与执行。但是,不可以将“人的作用”与“人治”相等同,两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法治的面纱,学习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今天我们学习第一框《夯筑法治基石》。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选择法治道路

1.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4页“运用你的经验”,思考回答问题:

(1)认真观察这些图片,找一找: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2)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教师请学生回答后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交通警察、政府行政工作人员、工商质监管理人员、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等;(2)法治或者说是法律治理。

【过渡语】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呢?

教师总结:(1)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小的方面),法治的作用就是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从社会或国家的角度来讲(大的方面),法治的作用就是: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过渡语】既然法治对个人、对国家都有重大作用,该如何施行法治(用法律治理)呢?或者说法治的要求有哪些呢?

2.法治的要求

(1)实行良法之治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良法的判断标准”,或何谓“良法”?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判断标准:

①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②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③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知识拓展】修改宪法是时代之需、民心所向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重大举措,是依宪执政、依宪治国的重要成果。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是一部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好宪法。现行宪法诞生三十六年来,充分发挥了根本法的法律权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现行宪法实施以来,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作了四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特色和要求。

自2004年修改宪法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宪法再次作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使得宪法能够及时和有效地反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保持宪法自身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适应性。因此,此次修改宪法是时代之需。

在新时代对现行宪法进行第五次修改,也是民心所向。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既要适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要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现行宪法的每一次宪法修改都广泛听取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及时归纳和总结社会各界对宪法修正案提出的好的看法和建议,有效地汇聚了民意,使得宪法修改活动符合人民利益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的意愿,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此次宪法修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对宪法修改提出的各项意见和基础之上慎重决策的,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等共同意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充分的人民性。 (2)实行善治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地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知识拓展】公民享有参与权

所谓“参与权”,主要是指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这里的“各种途径和形式”,包括选举、投票、协商、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批评、建议、通过平面媒体和网络讨论国家政务等。参与权首先使公民感受到自己是国家主人、社会主人、本人所在共同体(本人所在的单位和所参与的社会组织)的主人,感受到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所在共同体、对他人的责任,从而积极与政府和单位、组织的管理者合作,推动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同时,公民对国家政务(如立法、决策、执法等)和社会事务的参与,有利于防止社会公共政策和公权力行为的偏差和失误,平衡和协调各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人们的利益冲突。

3.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依法治国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教师总结: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事业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描绘法治蓝图

【过渡语】法治对个人、对国家都有重大作用,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我国非常重视法治建设。

1.重视法治建设表现:

(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教师展示幻灯片或请学生阅读教材48页、49页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

1997年 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 2002年

2007年 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012年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十八大提出“全国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

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建设法治中国要求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夯筑法治基石》,重点要掌握法治的作用和要求,以及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在中国法治建设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功不可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带领中国人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21世纪,她又带领中国人民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法治的作用实行良法之治

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要求实行善治夯筑法治基石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依法治国

重视法治建设表现描绘法治蓝图

建设法治中国要求

第二框 凝聚法治共识

知识目标

1.了解政府的作用、宗旨和工作原则。 2.理解法治政府的含义。

3.知道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明确依法行政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和对公民的要求。

4.知道厉行法治的具体要求。

5.知道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政府作用的学习和认识,能准确判断政府的作用或职责。 2.通过对依法行政的认识和了解,能自觉监督政府是否依法行政。 3.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支持法治政府建设,支持政府依法行政。

2.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精神,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树立“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观念。

重点

1.政府的作用、宗旨和工作原则。 2.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3.如何厉行法治。

难点

1.对依法行政的理解及如何依法行政的认识。 2.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教师准备:

1.准备教学情景幻灯片。 2.精心备课。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

一、课前导入,场景激趣

在八年级下册我们学习了《国家行政机关》这一内容。行政机关指的就是政府部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部门打交道。遇到下列这些情况,应该找哪个政府部门?

◆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

◆初中生玲玲被父亲要求辍学打工。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 ◆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 教师请学生回答后,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应找的政府部门分别是交通警察、工商局、教育局、林业局、民政局。 除了这些部门外,政府还有哪些部门呢?政府这些部门主要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和学习的内容。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法治政府

【过渡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职权范围包括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方面。这些部门的作用或职责是什么呢?

1.政府的作用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第一段,请学生概括政府的作用有哪些?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政府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一是管理;二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知识拓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有许多是统一设置、上下对口的,如发展和改革、教育、科技、民族事务、公安、行政监察、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水利、农业、审计、环境保护、工业和信息化等机构,有的没有要求上下统一,或是因地制宜设置,或分开设置。这些部门要么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要么对社会进行管理或治理。

2.政府的工作宗旨和原则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人民政府如何为人民服务? 教师总结: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工作原则。

3.建设法治政府

(1)什么是法治政府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 如何依法行政是一个学习重点。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把握:

从政府自身来讲,一是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二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从公民来讲,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教师总结: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知识拓展】理解依法行政

中国要建设全面的小康,就必须依法行政,同时依法行政也是当今社会解决基层建设问题特别是农村各类问题的关键。依法行政的目的是保护干部本身,更重要的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依法行政6点要求: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

(二)厉行法治

【过渡语】依法治国作为中国基本治国方略,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执法是关键。国家的法律法规都需要各级政府来监督实施或执行,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的决策与执法活动是否合法、是否适当,不仅关系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也关系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能否落实。因此,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如果能够紧紧抓住这个关键,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防止权力滥用,并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产生重大作用。从公民来讲,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教师提出问题: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就要厉行法治。如何厉行法治呢? 1.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知识拓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意义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全社会对法律至上地位的普遍认同和坚决支持,有利于形成忠实崇尚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坚定捍卫法律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社会成员养成自觉运用法律手段、通过法定程序解决矛盾的习惯和意识,有利于法律法规由规范的民主程序产生和制定出来,有利于执法和司法活动受到全社会严格的监督。因此,必须组织动员全体社会成员真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治,积极主动履行法治建设责任,坚定不移沿着法治道路前进,为法治建设提供充分思想条件和坚实群众基础,齐心协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2.对公民的要求

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因此,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文化环境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5.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教师总结: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行则将至,让我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三、课堂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和把握法治政府建设和厉行法治这两个知识点,深刻理解我们国家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这样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政府的作用

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法治政府含义建设法治政府要求

对公民的要求

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厉行法治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

文化环境

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凝聚法治共识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考点汇总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核心考点

1 长大,意味着什么?

(1)外面的世界如此广阔,我们渴望有人相伴一起飞翔。 (2)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友的范围、与朋友活动的内容有什么变化? (1)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 (2)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

密切。

3.我们的交友现状是什么?了解、反思自己的交友现状有什么意义? (1)交友现状:

①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相互靠近。

②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 (2)意义:

①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

②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朋友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

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2)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会关注;朋友觉得有趣的事情,我们会去

尝试。

(3)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

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5.朋友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①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

②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

③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2)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

美好。

6.真挚友谊的特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①每个人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

②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能让我们在精神上得到

满足。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①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 、 ②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①友谊的美好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 ②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 洗礼。

7.对于友谊,我们需要澄清的认识有哪些?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①原因:自己变了、对方变了、环境变了„„

②要求: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差别对待竞争的态度。

①如果我们能够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

痛苦. ②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①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这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②当朋友误人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

友谊。 易错易混

为朋友两肋插刀,做事“够朋友”才是真正的友谊。

点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江湖义气”的表现,不是真正的友谊,其结果只能是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方标准申报填表说明下一篇:第二单元四下语文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