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技术管理论文

2022-05-0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城市设计技术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总体城市设计应以新颁布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和《城市设计技术管理基本规定》为着眼点。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提供保障,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应延续现状空间特点,从系统导则、重点区域设计和控制管理等方面入手,构建具有特色的中心城区城市空间。

城市设计技术管理论文 篇1:

论图则式城市设计管理

摘 要:自1998年国家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确立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投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从传统城市设计的误区和不足谈起,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对于物质空间形态精细化管理手段的诉求,分析探讨了法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无法满足城市精细化管理诉求的原因,提出控规和城市设计导则结合的操作路径,探讨从意向性城市设计走向图则式城市设计的技术编制体系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城市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 图则管理 ;城市精细化管理

Key words:urban design; regulatory plan; plan management;urban refined management

1   引言

“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决定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成效。1991年《城市规划法》确立了控制性详细规划①的法定地位,控规作为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文件,直接指导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同时,城市设计项目的实践数量日渐增加,其中大多起着城市展望与宣传作用,其操作性和实践性一直深受垢病。近年来,一些发达地区的城市发展从外延式用地扩张为主转向城市内部更新和追求城市品质提升为主,给我国城乡规划管理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变革要求,为城市设计进入规划管理提供了契机。因此,如何将城市设计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结合在一起,将城市设计管理细致化和标准化,是本篇文章论述的重点。

2   城市设计的既往效用

2.1   传统城市设计的定义

城市设计自80年代引入我国后,90年代初开始起步,到90 年代末期,城市设计与我国城乡规划体系逐渐融合,并深入城乡规划各阶段和规划管理的过程中。2000年后业界开始对城市设计的反思。其间有很多学者提出过城市设计的概念,最早是吴良镛于 1983 年提出,“城市设计广泛地涉及到城市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生态环境、实施政策、经济决策等”;王建国认为“城市设计从广义看,就是指对城市生活的空间环境设计”;邹德慈认为“而城市设计是战术性的、微观的、三维的,以形体环境为主,设计性和指导性的”。郭恩章②、孟建民③、马武定④及中国大百科全书⑤等对城市设计亦有描述。本文取《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指确定一个城市的活动与目标的总体空间布局,使其具有吸引力并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空间及意象的处理,创造一种物 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因此,传统城市设计的定义大多是描述性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具体物质空间的设计而使人们生活环境品质得以提升并延伸到精神诉求。

2.2   传统城市设计的效用

2.2.1   以往城市设计的功效之一:解释与展望

目前,城市设计项目多为寻求城市局部或整体的视觉品质,起到对城市发展未来蓝图式的展望作用,其形成的空间效果为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之后。同时城市设计也起着给无相关专业背景又参与决策的政府行政领导和市民解释各个层面规划的实际建成效果的作用。其间效果图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各地的规划展示馆里经常见到类似的效果图和动画宣传片。一些城市设计根本不考虑实际操作性,经常出现尺度超级夸张的设计,力求“高标准”、“国际化”,以满足政府行政长官的 “好大喜功”。更为严重是掀起“炒作之风”,追求国际咨询⑥和名人效应,炒作设计理念,夸大设计成果。其缺乏实践操作性、缺乏项目实施的考虑导致城市设计最终沦为“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结局。

2.2.2   以往城市设计的功效之二:招商与宣传

大多数新区、滨水区开发、旧城改造的城市设计项目同时肩负着为城市招商和宣传的责任。各个城市的规划展览馆中放置最多的是为城市设计的模型、动画和效果图,以城市未来几十年后的终极蓝图作为招商宣传的基础。同时,经常有“乱提口号”和“盲目跟风”的现象,在各地的城市设计中“形象工程”泛滥、盲目追求“高”“大”“全”,大广场大马路营造气势,缺少使用功能,不解决实际问题;大拆大建、破坏旧城格局的“大变样”工程宣传领导政绩但最终破坏了城市风貌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

2.3   传统城市设计的误区原因探讨

上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在高速城市化的推动下,我国城市设计实践迅速增多,城市中心区设计、景观道路设计、文体博览中心规划设计、广场设计、滨水区设计、科技园区设计等类型众多的工程项目大量涌现,城市设计人员面对如此量大面广的设计任务,往往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重编制轻管理,导致城市设计出现若干极端化倾向。

2.3.1   相关法规中城市设计缺乏法定地位

1991年《城市规划法》颁布,提出“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这是从城市规划角度对城市设计作用最直接、最权威的一次表述。2006 版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 2008 年出台的《城乡规划法》甚至对城市设计基本未涉及,通篇未提。也就是说,城市设计的成果只能作为行政管理的“参考文件”,并不具有法律效力。2008 年的《城乡规划法》进一步强调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这意味着城乡规划将从一种技术手段逐渐转向一种政策性手段,城市设计应该考虑公共政策的诉求。

2.3.2   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编制“两张皮”

城市地段分别编制控规和城市设计的做法比较普遍,但其结果往往出现城市设计和控规“两张皮”的现象,无法在具体操作中将二者有效结合。规划管理部门在实际的管理操作过程中既感到控规对城市空间形体的控制过于粗放和空泛,控制不足,同时又认为城市设计成果过于直观具体,限制过多,且无技术规范和技术指导规划的引导和制约,成果往往是感性的,控制要求很难度量,使规划管理无从下手,缺乏实施操作可行性。城市规划和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永远没有“完工的一天”。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投资主体走向多元化,投资渠道复杂化,控规和城市设计“两张皮”的现象不利于城市精细化管理。

传统控规是土地市场经济的产物⑦,只解决基本的城市规划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在快速城市化时期,我国的城市建设主要依据控规进行管理,“一书两证”有效解决了城市建设的土地经济性和基本建设质量控制。而控规单纯的“指标管理”缺乏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探讨和研究,无法对具体城市空间和建筑组群形态进行控制。导致了城市空间的同质化发展,“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忽略了城市品质与地域个性的营造。尤其是旧城更新和对风貌有较高要求的新区建设,独特的空间形态需求无法通过传统控规进行控制。

很多县市为了达到较好的城市建设效果,专门成立了规划委员会,针对具体建设风貌一事一批,但是实际上这种制度设立正反映了传统控规对于城市精细化管理诉求的不足;此外,最后的效果取决于行政长官的个人审美与专业水平,而不是基于对城市风貌研究的科学性。

2.3.3   城市设计成果和规划管理体制的结合度弱

城市规划管理从根本上说是行政管理行为,由于城市设计在我国建设阶段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从编制到审批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所以编制的方法、内容、深度没有定论,有关部门也无法审批,城市设计的技术成果在规划管理上面临着“无法可依”的窘境。

最为关键的是,规划管理过程中城市设计的成果很难使用。目前大多数城市设计成果多为城市终极状态的蓝图,建筑形式直观具体,其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控制大多为美学的空间最优效果,主要关注城市空间的物质属性,对于其社会经济性、分期建设阶段及城市开发实施操作主体等未加实际考虑。例如,城市大多数区域将转换为具体出让地块由开发商进行建设,规划管理部门无权要求其具体的建筑和空间设计按照城市设计成果进行建设。因此,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的衔接不够,城市设计成果对于空间的控制意义需要重新审视。

2.4   国内外对于将城市设计作为空间管理手段的探索与尝试

国内经济发达区域的城市管理已经有城市形态精细化管理的尝试,已有将城市设计融入控规管理制度的实践。深圳市早在 1998 年出台的《深圳市规划管理条例》中,就将城市设计的内容、主管部门、审批程序和作用等内容作为单独一章进行了规定,并于 2001 年进行了修订,融入法定图则的内容。武汉市 2008 年出台的《武汉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规程》明确了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要点。《上海控规成果规范》(2011年8月)探讨了城市设计成果的法定化及控规中附加图则管理的思路和方法。2006年杭州编制的《杭州市色彩规划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多尺度研究城市色彩的控制和引导方法,并能够与规划体系相互适应、相互沟通,也是城市风貌精细化管理的探讨。

国外因为起步较早,城市设计相关制度、政策以及实践在欧美发达国家都比较成熟。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都有比较成熟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设计作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参与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的开发建设进行控制。

英国的城市设计在规划管理中与开发控制是一体化的。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开发控制和城市设计控制的具体要求制定地块规划要点,而法定规划只是作为控制的策略依据之一。英国城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城市规划的管理,直接作为依据对城市开发建设进行控制。

美国的城市设计在规划管理中以城市设计导则(Urban Design Guidelines)为依据,以区划法为依托,通过设计审查制度对城市的开发建设进行控制。美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综合规划、区划、土地细分、场地规划、设计审查等。城市设计必须与综合规划保持一致,主要以城市设计政策(Policies)、方案(Plans)和导则(Guidelines)的形式出现,并且借助区划这一载体以设计审查的方式实施。因此,城市设计在美国规划体系中是作为必要的辅助性手段对城市开发建设进行控制和引导。

欧美国家城市设计制度对我国的有效借鉴:(1)城市设计虽然没有法定地位,但是可以借助法定规划的平台进行实施;(2)应当重视城市设计的公共政策属性,在编制中对城市设计导则的制定尤为重要;(3)城市设计面向管理,需要健全配套制度,对自由裁量权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

3   现实的解决途径:“控规+城市设计导则”的技术管理体系

综上分析,传统控规无法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区域城市形态精细化管理的需求,而以展望、解释与宣传为特质的意向性城市设计又无法与规划的实际管理过程相结合,本章节探讨如何通过“控规+图则式城市设计”共同引导地区发展的技术体系来完善城市形态精细化管理。

3.1   实施城市形态精细化规划管理的目标和主要思路

城市形态精细化管理重点在于明确的编制目标和对象、规范和管理体制相衔接的规划成果形式、以及注重运作机制中的城市设计成果参与。作为城市规划管理核心的控规,将控规与城市设计导则结合是对规划管理的深化和细化,其意义在于通过与管理层的结合与反馈,将其逻辑判断和感性创作的结果形成有效的管理语言——城市设计导则,从而实施对城市形态环境的有效控制,使其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最有效手段。通过法定的图则控制和城市设计导则引导来完善精细化管理的技术体系。图则式城市设计定义:“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项目的核心内容,是以控规为管理平台,将城市设计的内容根据不同控制区域细化研究后的图则化成果,便于一张图管理。”导则是城市设计与城市建设管理的指南,是城市设计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途径。

3.1.1   实施精细化规划管理的目标:明确以“控规+城市设计导则”共同引导地区空间建设的技术体系。

控规编制除了按照《城乡规划法》及各地规范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外,还在成果中增加了城市设计导则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地块控制图则中增加了城市设计控制要素,并将地块所有的控制要求转译成规划设计条件,以便于城市设计内容的操作执行。

具体来说,“控规+城市设计导则”是指地块控制图则在传统控规图则的基础上,增加城市设计导则控制要素,将用地与建筑布局、公共空间(景观视廊、街道界面、节点、空间分割等)、地块内外交通组织、市政公用设施布局、三维空间效果等全部专项在地块的同一套图纸上表达出来,并通过条文形式描述对建筑色彩、材料、屋顶形式、立面细部等的控制要求及实施管理的相关政策等内容,将城市设计的技术成果转化成具体的规划设计条件,提高城市设计在规划管理中的可操作性。

3.1.2   实施精细化规划管理的思路:编制与管理结合量化、城市设计图则编制专业化

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结合量化:在编制中对城市设计导则的制定尤为重要,翻译为管理语言便于量化进行管理。力求城市地块“一张图管理”,完善规划技术标准,从“控规指标”管理向“控规+城市设计导则”管理转变。

城市设计图则编制的专业化:明确不同区域对于城市设计编制重点的不同要求;强调城市设计的核心本质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控制;区分不同开发对象对于地块控制的深度区别。

3.2   从意向性城市设计走向图则式城市设计的实践

3.2.1   旧区更新类实践

(1)对于地块信息的综合管理和控制

由于历史的演变,旧城中地块产权情况十分复杂,规划中需要考虑产权情况及拆迁安置的政策差异带来的不同改造方式和不同的改造开发的时序,因此,需要对地块的现状和规划情况进行综合的地块信息管理和控制。以项目组在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旧城更新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控规+城市设计导则”采取了同一地块四张图的规划管理文件方式(地籍现状图、地块控制图则建筑设计控制图、平面布局引导图),分别从控规指标、土地产权、设计导则和景观风貌几个方面进行控制,依据图则指导每个地块的开发建设,保证规划内容有很强的可实施性和良好的风貌控制力。

(2)基于产权联建的渐进式改造的图则控制

国内的旧城区在很长时间内大多是整个城市的中心城区,承担着地区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职能,其中的建筑、道路和空间一直在进行自我更新和演变,尤其是中西部的中小城市,政府对于居民密集区域无力进行大片的搬迁和改造,可采取业界一直探讨的以居民自建和联建为主的渐进式改造更新方式。但是,该模式对于规划的控制管理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对于当地的建造方式、居民居住习惯、家庭组成方式等社会问题有深刻的认知,需要对建筑的样式、界面的控制、开放空间等建筑风貌有经济造价可行性、居民易于理解性和实践操作性强的控制。以项目组在贵州兴仁县所作的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规划中创新性的提出居民联建的模式,对于地块的现状模式和规划的开发模式、平面组合方式、空间组合方式规划成果作出规划管理手册,将每个地块的指标和控制体系对应地块编成手册,这样管理者只要对号入座,就能够很好地针对每个地块提出控制体系,为规划局在管理上解决很大的难题。

(3)基于建筑风格和界面空间的重点控制

旧城区见证了整个城市的发展脉络,其建筑风格和街巷空间仍旧有传统的历史价值,规划需要进行统一考虑。因此,对于旧城区精细化管理需要在控规法定化控制的基础上,要考虑其建筑风格和传统空间等城市风貌的塑造。以项目组在浙江安吉递铺芜园以北旧城改造城市设计为例,在图则设计中,建筑控制引导要素包括了屋顶形式、立面开窗形式、建筑元素与构件、建筑材料、建筑组合方式、建筑绿化等,采取“红、绿、蓝”卡⑨管理体系进行控制。在建筑色彩中也进行了颜色基调控制和特殊控制要求的规定。在《兴义市旧城更新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中,由于黔西南州是苗族和布依族自治州,对于建筑风格有特殊要求,因此,图则控制中将屋顶、正墙面、山墙面、门窗、廊、雨蓬、栏杆、广告牌都做出了建筑细部深化控制的建议和规定,以指导下一步的建筑设计。对于有商业界面的建筑,特别将广告标识在建筑的顶部、中部、基座、底部的不同要求和形式以及独立设置的规定在图则中明确,便于规划管理在实施建设中明确提出地块的引导条件。

(4)关于经济测算实施操作的综合图则指引

在“控规+城市设计导则”的操作过程中,为增加规划的实践操作性,精细化规划编制并非只是对空间形态的控制,而是在深入现状调查和土地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对开发方式、开发强度、商业模式、用地布局、形态控制手段等综合的图则控制。以项目组在江苏南通海安县旧城区更新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规划从土地综合盘整和地块市场开发的角度入手,综合考虑现状容量、拆迁安置政策和保证开发商成本利润率可行的情况下,结合地方土地一级整理和二级开发的政策和条件,给出地块的土地出让价格供政府参考决策。同时,根据土地经济测算来计算可行的规划容积率,为指标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升地块价值,地块的开发时序策划非常关键,这对于政府的资金筹划和盘整至关重要。规划制定了控规图则、国土的拆迁测算办法、地块招商指标手册⑩,从地块拆迁整理、地块国土招商出让、地块开发条件、城市设计导引等一系列工作促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3.2.2   新城开发类实践

(1)功能区管理单元控制导则

很多新城都是有主题设计意向,但是如果没有细分图则,其设计工作根本无法完成。对一个城市整体风貌的控制需要对中观层次的分区控制进行落实。功能区管理单元控制导则的重点在于城市风貌的主题、公共界面的控制和枢纽交通节点的处理在单元板块进行落实。以项目组在象山东陈区块沿海南线城市设计为例,导则对沿街建筑连续界面、非连续界面、绿化界面、城市连接线、地面和空中人行通道等进行明确控制,对视线通廊和天际线给出指引和建议,并对建筑风格和景观塑造提出区域发展目标。

(2)对于公共空间的控制和引导,塑造高品质的城市环境

新城建设精细化规划编制重点体现为公共空间统筹和公共设施设计的精细化。土地一旦出让,开发主体多元化必将造成开发在公共地带难以协调,例如地铁、地下空间的连接、绿化连接的处理、公共交通或者共享设施的设计等等,必须依据城市设计图则,把这些要素绑定在控规中落实。徐家汇的地下空间改造了30次以上,上海五角场区域地下空间也在不停修改,这都是没有相关职能部门或者开发主体协调的原因!以项目组在泉港区行政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除了明确整体空间形态外,对交通枢纽空间、滨水空间、主要街道空间、步行系统、开敞空间通道和视线通廊等公共空间提出详细的城市设计指引;并对建筑高度、体量和布局提出控制要求,以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提升土地开发的价值。地块城市设计导则规定了组团公共空间界面、步行路径、城市广场连接线、公共人行通道,提供良好的步行环境和营造热闹的商业氛围。

(3)对于街道家具的控制,细化

公共空间的控制包括对环境艺术和街道布局等公共设施的控制,城市设计导则应该强化对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环境设施的详细设计,如公交车站、通道、休息场所、坡道、街桥、公共厕所、公用电话亭、垃圾桶、座椅、灯具及其他服务设施等,以体现地方文化,塑造独特的公共感知空间。项目组根据地方文化特质,进行街道家具的设计,以期在下一步的建设中体现城市风貌。

4   结语

在新一轮城市化的演进过程中,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对于规划建设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日益加强,且对精细化管理下的规划编制有不同的诉求和管理路径。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大工程,本文提出“控规+城市设计导则”的图则式城市设计,意在摈弃传统城市设计的误区,探讨从意向性城市设计走向图则式城市设计的精细化规划管理的路经。

注释:

①    以下简称控规。

②  郭恩章等人在《美国现代城市设计考察》中谈到“现代城市设计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城市环境设计”,“城市设计也是一种社会干预手段,政策性较强,其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体现为公共性的行政管理过程,如制订公共政策,进行建设管理等”。

③   孟建民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以满足城市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城市生活的环境质量为最高目的,对城市的营造巨细皆兼的整体性创造活动。

④   马武定认为:从规划管理的角度而言, 我们之所以需要有城市设计, 并不是城市设计代表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或理念, 而是因为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它既是设计城市、创造更高的城市质量和处理城市问题的思想方法, 又是使城市规划得以深化和具体化, 更便于操作管理的表达方法和手段。

⑤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而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

⑥   典型的光环效应,也作晕轮效应,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总体印象常常以偏概全,也作“光环作用”。

⑦  《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八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⑧    此处地区指县域、市域范围。

⑨   红色为禁止采用形式、绿色为要求采用形式、蓝色为建议采用的形式。

⑩   本手册共收录入2012 年海安县经营性用地供应计划的土地25 宗2549.4 亩; 其中7 宗为安置房地块,18 宗为上市地块。

参考文献:

[1]   马武定. 走向与管理接轨的城市设计 [J].城市规划,2002,(9).

[2]    刘宛. 设计管理制度 [J].城市规划,2003,(5).

[3]   姚燕华,等. 精细化管理背景下的广州市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实践[J].规划师,2010,(11).

[4]   陶文铸.面向规划管理的城市设计体系建构——以武汉市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5]   王世福. 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张吉明

作者:宋莉

城市设计技术管理论文 篇2:

城市总体城市设计探讨

摘要:总体城市设计应以新颁布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和《城市设计技术管理基本规定》为着眼点。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提供保障,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应延续现状空间特点,从系统导则、重点区域设计和控制管理等方面入手,构建具有特色的中心城区城市空间。

关键词:总体城市设计;中心城区;系统导则;重点区域;控制管理

近年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城市设计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城市设计管理,多次对城市设计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与此同时,住建部全力推行城市设计管理制度,颁布《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住建部令第35号、《城市设计技术管理基本规定》(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文件。要求“通过城市设计,统筹城市建设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要加强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主要建筑物的设计,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

同时,为了进一步落实和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2015年10月,庄河市政府启动了《庄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修编工作,同步编制《庄河总体城市设计》。本作者有幸负责了《庄河总体城市设计》工作。庄河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类型属于总体城市设计,要求整体地保护自然山水空间架构,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市整体空间意象,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明确城市风貌与特色定位,确定城市总体形态格局、城市景观框架、公共空间系统,划定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并提出实施措施与建议等。同时,庄河总体城市设计旨在按照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对庄河市中心城区,城市风貌特色、总体形态、公共空间、城市景观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并要求把庄河总体城市设计将作为庄河总规中心城区空间规划的重要支撑,有效引导庄河中心城区城市建设。

一、现状空间特点

本次总体城市设计范围为庄河总体规划修编中确定的庄河市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约193平方公里。庄河市现状中心城区具有山水、海滨、港口、小城的特质、独特自然环境特征和突出的文化特色,周边的观驾山、九顶梅花山、老金山等山体呈环绕相连之势,形成群山环抱的“山连山”空间格局;小寺河、庄河、鲍码河三条主要河流汇集在市区南部的庄河湾,形成河海交融“水汇水”特色空间,并在南部三河入海口形成了“一湾四岸”的湾“聚”岸城市空间特征;自然的山体、河流将中心城区有机相隔,形成“城隔城”的组团式现状城市空间格局;同时,蛤蜊岛、石城岛与城区“近在咫尺”,使得庄河中心城区具有“岛链岛”的岛屿城市特色;“舒适宜人”的路网形态和路网密度,初步展现出步行宜居城市的街道空间特色;并在庄河西侧的“上下老街”浓缩了庄河的历史,使得具有代表性的“庄河老街”被考古专家称为“一幅活着的辽南版清明上河图”,形象的展示了庄河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对庄河现状特色城市空间的总结可以看出,庄河具有“山水特色”城市架构,庄河总体城市设计应充分保护庄河自然山水空间格局,突出山、海、河、湖、湾等原生自然要素,构建“山、水、城”和谐共生,打造具有鲜明生态特色的城市架构。

二、城市设计内容

总体城市设计应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职能为基础,通过对自身生态、文化、城市空间等特色资源的挖掘,提出要符合城市空间发展的城市设计目标。并希望总体城市设计以此为目标,制定总体系统导则及重点区域实施措施,以实现历史文脉、自然资源与城市空间架构、空间体系的有机融合,同时对下一层级的控规及专项城市设计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一)城市设计策略

本次总体城市设计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综合考虑现状自然环境特征和文化特色,确定庄河总体城市设计以“山水绿城,和谐共生”为整体城市设计意向,提出以“山水之城”为基底,“文化之城”为底蕴,“现代之城”为根本的发展目标,并围绕城市设计意向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发展策略。即打造山海城相融结构,强调“山、海、城、田”的有机渗透的策略;预留老金山、观驾山、九顶梅花山、小寺河、庄河、鲍码河等七大生态通廊的策略;引入“EOD”建设模式,实现“山、水、城”的“共生、共融、共促”的策略;通过“吸水、蓄水、滲水、净水”的海绵城市理念,实现了“引水聚湖”“三河汇湖”“拥海成湖”的策略;采用不同发展模式,促进老城区与新城区的空间融合,有机互动的策略;依托延安路、世纪大街、庄打路,打造“h型”核心生活活力轴线的策略。打造庄河、小寺河、和鲍码河滨河旅游休闲轴、金港湾、将军湖、老街三个特色街区;形成具有现代风尚的核心生活区的策略;发掘庄河历史文化,打造庄河老街,复原“辽南清明上河图”的策略。构建环城绿色慢行通道,建设宜居城区的策略;打造“山、海、河、城”相融一体的天际线的策略。利用城市设计元素,构筑具有记忆感的认知系统的策略;采用近、中、远三期时序,控制建设区域的策略。通过城市设计策略,从边界、节点、轴带、区域四个方面搭建庄河城市空间构架,最终实现总体城市设计的意向和发展目标。

(二)城市设计系统导则

根据庄河的现状条件、空间格局、公共空间、沿街界面和重要节点等方面进行系统优化布局,形成带、片、面、块相结合的结构模式,可总结为“两带、一片、五面、多块”的空间结构。本次城市设计系统导则结合空间结构从建筑风貌分区、开放空间系统、滨水空间系统、城市特色节点、城市特色道路、高度与天际线、街道设施系统、夜景灯光系统、城市色彩系统以及海绵城市指引方面进行总体系统控制引导,加强对下层次规划的切实指导。

(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

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应能够展示城市的空间特色,本次选择“三河入海,一湾四岸” 最能体现庄河自然空间特色的区域作为庄河总体城市设计重点打造区。本区将作为城市形象的展示区、城市滨海公共功能核心、城市品质的提升平台,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准,极具活力、魅力、吸引力的城市综合湾区。庄河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将以庄河湾为中心,以九顶梅花山、老金山生态走廊为两翼,以小寺河、庄河、鲍码河为滨水景观带,打造金港湾、小寺河西侧、小寺河庄河、庄河鲍码河、鲍码河东侧5个组团,形成“一心、两翼、三带、五组团”的空间结构。并从总平面设计、重点区域的空间展示、各组团的道路交通、开放空间、空间景观、建设意向等方面,对重点区域进行详细控制和指导。

(四)城市设计控制管理

总体城市设计的控制管理应贯彻宏观、中观和微观多个设计层面,对建设管理控制和开发模式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规划设计管理在编制规划设计条件、制定规划方案、审批、实施和监督管理时,都应进行控制管理。特别是在重要节点区域必须考虑城市设计的相关内容,深化城市设计方案的基本要求,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方针、原则、规定以及城市总体空间环境设计,作为编制城市设计方案、详细规划和设计方案的依据。

三、结语:

本次总体城市设计以新颁布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和《城市设计技术管理基本规定》为设计依据,旨在为庄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规划提供保障,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构建具有“山、水、城”生态特色的中心城区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庄河总体城市设计》

[2]《城市设计技术管理基本规定》

[3]《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作者: 白鹏飞

城市设计技术管理论文 篇3:

基于城市设计下的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策略初探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不仅关系到各个区域的功能能否得到合理划分,更关系到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否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城市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在城市规划中,要融入城市设计的视角,对城市规划开展精细化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各项要素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城市规划的合理性,还能进一步发挥出城市设计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

引言: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不仅可以发挥出相关部门的职能,还能明确城市管理的目标,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保证城市规划更加合理。

一、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城市设计控制要素

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规划人员通常会对城市用地进行合理布局,但却缺乏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在规划中并未充分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导致城市空间缺乏精细化分析,使得部分精细化要素并不能得到进一步控制。在详细规划中,规划人员会突出对用地功能的具体描述,并对基础设施配套和开发的强度进行明确规定,但却并没有进一步对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进行合理规划。目前,城市设计控制要素更多体现在城市建筑之上,其内容不够完整,也无法对城市建设进行全面的指导。

2、缺乏明确的城市形态量化控制标准

最初,我国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增量规划, 这是一种典型的二维式管理形式。这种规划目标虽然能够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 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其所呈现出的弊端日益凸显。比如,城市的滨水空间和公共空间等空间形态正面临无法控制的问题。尽管在城市设计中会将空间形态设计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之上, 但在具体的编制过程中却没有对其进行定量控制, 定性控制居多, 导致城市设计无法得到进一步执行。

3、部分管理要素的可操作性不强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要严格按照相应的约定对城市规划进行合理编制。比如,要明确土地与建筑规划的技术规定,日照分析规定等。由于这一类型的普适性约定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比较频繁,而且具备一定的执行性,因此,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比较常见。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部分要素的可操作性较低。比如,在城市设计中若强行融入占线率等指标,就会导致城市的街道界面比较单调,建筑形式比较单一。在对这一要素进行控制时,若控制不当,就会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

4、缺乏有效的实施手段

尽管城市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品质,但却由于缺乏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参考依据。进行城市设计和实施时,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导致城市设计手段比较缺乏。由于现有的审查机制不合理,即使进行城市设计的编制,也不能将其转化为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基于城市设计的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思路

1、明确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条件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不仅能够确保管理效率稳步提升,还能实现城市健康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明确相应的制度和要求,确保各项操作得到进一步量化。要制定完善的实施机制,在开展精细化管理之前,明确相应的控制要素和执行程序,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操作。要加强各类信息的管理,合理进行城市规划的编制,保证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实施,明确规划设计目标和具体内容,就能进一步发挥出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2、设置量化指标

我国部分城市在开展规划与管理时,会对城市设计的环境与空间形态等内容进行有效引导,并严格参照相关技术管理的要求。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在进行规划管理时,要明确重点与节点以及量化指标,实现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比如,在城市的核心区域和滨水区域等地带,就要对其指标进行量化处理,这样就能打造立体化管理模式,提高城市设计的精准性。

3、城市设计成果制度化处理

为保证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实现有效连接,就要对城市设计的成果进行制度化处理,使其具备必要的法律支持。可充分吸取大国家的经验,比如,新加坡在法定管理平台中融入城市设计的相关内容,日本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与城市设计有关的内容。通过对城市设计成果进行制度化处理,就能有效提高城市設计的质量,并对影响质量的各类要素进行有效控制。

三、基于城市设计下的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实施对策

1、明确城市设计的内容

要明确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对每一项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和精细化处理。首先,在专项设计中,要明确城市的地形、地貌、空间和空间景观,并对各项要素进行精细化处理。第二,进行重点区域设计时,要明确其主要内容。需做好城市空间形态、建筑控制和街道空间形态等方面的设计,打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环境。要对各类控制要素进行分层次划分,既要考虑到空间形态要素,又要确保每个阶段的要素得到合理划分。政府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保证各项控制要素彼此互为联系,互为补充,为核心设计内容提供有效的服务,这样就能保证城市的形态得到有效控制。对城市规划进行设计时,要将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要素相结合,凸显出城市的地域文化。

2、将刚性与弹性有机结合

在开展城市设计时,要将刚性和弹性相结合。若不能保证城市设计具备一定的刚性,就会导致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影响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的提升。若刚性要求过大, 就会影响项目的建设效果。要对刚性进行合理的把控, 明确其主要的组成要素。除了刚性要求之外, 还要考虑到城市设计的弹性要求。弹性要素主要是由不可度量和提升要素组成。相关部门在对两大要素进行控制时, 既要保证刚性要素具有一定的量化内容, 又要在具体管理的过程中预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合理把控刚性与弹性之间的关系。在规划中若能留出一定的空间,就能激发开发商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对公共空间地块进行合理建设,为城市的景观增添更多资源。

3、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化

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时,要设置完善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有效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比如,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管理时,要明确其界限。为了进一步明确地块出让条件,保证条件的合理性,使城市公共空间形态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实施,就要融入合力的城市设计控制要素。对开敞空间进行设计时,要加强对设计的审查与评价,比如公园和广场。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保证城市设计的合理性,又能凸显出景观的优势。对实体建筑进行管理时,要仔细审查其上层设计方案,并保证方案的内容得到逐一落实。

设置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可以进一步发挥出城市设计成果的优势,更能进一步发挥出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保证城市的空间形态彼此统一,有主有次,使城市空间与实体建筑之间的融合更加紧密。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仔细权衡,保证城市的每一个环节能够彼此互相衔接,互为促进,确保城市设计成果得到真正落实。

结语: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比较创新的管理方式,由于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出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因此,要仔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合理的对策,才能使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到实处,使城市设计的成果尽快落实,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保证城市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雅玲.城市规划建设精细化管理的方法研究[J].福建建筑,2020(12):17-19.

[2]谢水双.城市设计视角下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思路与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1):159-160.

[3]任瑛.基于城市设计视角下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思路与策略探讨[J].居舍,2019(25):135.

作者:官学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环境监测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汽车营销模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