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2022-09-13

高龄患者本身由于合并疾病多, 体质弱, 代偿能力差, 一旦病情需要做手术, 对临床上麻醉的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共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51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科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到手术室行下肢手术的103例老年性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 其中男32例, 女19例;年龄在60~83岁不等, 平均71.3岁;体重在44.3~79.5kg不等, 平均61.7kg;胫腓骨手术27例, 踝关节及足部手术9例, 股骨干手术7例, 股骨头手术4例, 髋关节手术4例;伴糖尿病17例, 高血压19例, 肺气肿、肺心病15例。对照组52例, 其中男30例, 女22例;年龄在61~81岁不等, 平均72.1岁;体重在43.6~81.4kg不等, 平均63.2kg;胫腓骨手术23例, 踝关节及足部手术11例, 股骨干手术9例, 股骨头手术5例, 髋关节手术4例;伴糖尿病21例, 高血压22例, 肺气肿、肺心病9例。所有患者经查均达到允许手术范围, 无明显椎管内麻醉禁忌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伴随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2组患者均不用术前药, 术前遵医嘱禁食、禁水6~8h。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 输入复方乳酸钠, 常规吸氧, 密切观察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作为麻醉前基础值。治疗组采取腰一硬联合麻醉, 即经L2~3或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然后将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 待脑脊液回流通畅后用20~30S注入0.5%的布比卡因1.2~2mL, 推完药后退出腰麻针, 硬膜外留置导管3cm, 固定导管后嘱咐患者平卧, 然后针刺法测定麻醉阻滞平面, 控制平面在T8一下, 10~15min后测腰麻平面不足时, 经硬膜外导管注入1.6%利多卡因3mL试验量后酌情追加。对照组实施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

1.3 观察指标

测定感觉阻滞起效时间, 阻滞完善时间, 镇痛效果, 血压和心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感觉阻滞情况和麻醉疗效对比, 见表1。

3 讨论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常并存心血管疾病, 循环储备功能较差, 不易耐受血压波动, 故不适合腰麻, 下肢手术多采用既能满足手术需要又对机体生理影响轻微, 又安全有保障的麻醉方法[2]。本研究采取腰硬联合麻醉, 该麻醉对机体代谢影响小, 作用发挥快, 效果确切, 治疗中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轻微, 可避免全身麻醉的过度抑制, 能够明显改善术后负氮平衡及内分泌代谢的应激反应, 有利于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 提高临床手术的质量,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麻醉医师负担。本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入低浓度的布比卡因, 减少用药剂量, 使阻滞平面不致过高, 同时给予合理补液, 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3], 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确切、肌松满意、用药量小及血流动力学平稳的优点, 比单纯硬膜外麻醉更适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

注:2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进行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无显著差异

摘要:目的 讨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择期老年下肢手术患者103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 对照组实施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 治疗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具有阻滞起效快, 麻醉效果良好, 平面调控简单, 临床不良反应小, 是一种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老年,下肢手术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 等.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358.

[2] 张向东, 李和珍.老年人麻醉75例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1 (1) :84~86.

[3] 周静.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下腹部手术的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 2007, 20 (5) :74~7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AdviceontheApplicationofEnglishCLT下一篇: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