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2022-04-3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在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局势之下,民办高校如何基于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局势的把握来为学生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就业指导路径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对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析,从建立职业指导机制、完善就业跟踪服务、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路径。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1: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措施的研究

摘要: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关键环节,所以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也将成为民办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方向。

关键词:就业能力;培养;民办高校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目前我国很多民办高校逐渐把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工作放到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当中。就业能力的培养就是指导大学生获得一种就业能力和面向社会的生存能力,既要为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更要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提供切实的指导与服务。

一、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现状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当中,有自学的,有被动学习的,但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职业能力不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没能做到一专多能等方面。所以在当前社会因素造成的就业难的情况下,学生自身也为自己的择业能力水平打了折扣。[1]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迫切性

民办高校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对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已成为检验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试金石,所以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也将成为民办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方向。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1.调整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1)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避免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如:学会全面考虑问题,把工作区域、期望值、待遇、交通、住房等问题作为参考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2)加强自我信心的培养,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价,能够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主动参与就业竞争。

(3)加强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避免因虚荣心和侥幸心理的存在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

(4)加强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能够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所学内容对自己进行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实力、个人特点、能力、兴趣和学习、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并依此做出决定和计划。

(5)避免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存在,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独立性不高,盲从和依赖心理等。

2.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

面对就业压力,民办高校毕业生要充满自信,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因行业的不同而各有不同,因此做为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能力素质:[2]适应社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适应本岗位工作的特殊能力。

3.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第三产业越来越热,民办高校毕业生也越来越热衷于自主创业,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所以加强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势在必行。[3]而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同时创业教育比较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在此过程中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在此基础之上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创业指导中心给那些拥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和创业指导,有力地推动毕业生成功创业。

4.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大学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缺陷,应该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来进行改革。另外民办高校一般属于地方高校,要围绕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首先,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合。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4]其次,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在校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最后,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使其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同时在民办高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增强实践能力培养

民办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偏低已引起了社会对民办教育质量的质疑,进而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因此,民办高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重点在于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5]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学习”的培养模式,了解社会,了解用人单位,学会如何做事做人,如何与人共处,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的情况,将就业能力培养扩展到整个大学学习阶段。

(1)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一是社团活动。参加学生社团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管理能力、优势特长,可以了解社会、行业、企业情况,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本领。二是勤工助学。可以体验到工作的艰辛,会更加珍惜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和家人的无私付出;能够了解社会的用人要求和管理标准,加快与社会的融合。三是职业体验。通过社会调查、访问学习、模拟工作、假期实践等方法,去了解社会文化,体验职业要求,感受企业氛围,合理定位自己。四是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实习作业,是一门必修课。毕业实习可以了解行业、单位的业务内容和工作方法,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

(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自我管理:一是实践活动时机的选择。正确认识自我有哪些优势特长、缺点不足,明白自己的真正需要,结合自己的课程学习、生活和就业,选择合适的社会实践形式。二是拟定实践活动的计划。大一应以接触社会为主,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可选择在快餐店、销售、家教等接触人多的工作;大二应以素质储备为主,根据自己所缺乏的能力适当安排计划,如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可选择客户服务、前台接待等职位,并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如果实习能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和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就更为完美了;大三以技能储备为主,如在公司实习则应有意识地了解公司面试流程和技巧,向同事学习职场生存技能;大四要找好目标,在实践中争取担任主要工作,充分展示自己。三是实践活动过程的控制。目标要明确,心态要积极,沟通要主动,准备要充分,实践要勤奋。四是实践活动过程的总结。一方面是书面总结材料包括综合总结和专题总结。综合总结包括实践内容、实践效果及评价、收获、体会和建议等;专题总结要求把实践过程中体会最深、收获最大、最有成效、最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总结出来,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有情况、有例证、有分析、有归纳、有理论。另一方面是实践证明。实践结束时,用人单位考察鉴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完善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可提高就业竞争力。

(3)社会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按照一名正式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用企业的要求和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业务素质;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加强沟通,良好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使人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善观察提建议,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提合理化的建议;不要急于求成,要踏踏实实地多做事情;要提高警惕,避免中介诈骗、乱收押金、直销、传销、克扣工资、安全隐患、兜售假货等陷阱;选择正规用人单位,要签署劳动协议,维护自身权益。

6.加强就业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庞杂、信息多样、技术难度不断加大,要面向市场,又要面对学校的办学实际,同时还要兼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深入到学生的意识形态。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新时期,无疑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知识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职业化、专业化、专门化、信息化”的符合“四化”标准的就业指导队伍,才能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就业指导队伍。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校长亲自抓就业工作,同时成立院级的就业工作小组,构建学校“一把手”与学院“一把手”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组织机构。高校要坚持走就业指导队伍“全员化”的建设道路,组建成立由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组成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同时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发挥他们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积极创造条件,邀聘专家学者组建和扩充学校就业指导的兼职队伍。就业指导队伍人力资源的不足和指导水平的欠缺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极为普遍的现象,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大力度,创造条件,积极邀聘各个领域的人才市场管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知名企业管理人、成功创业家、教育界著名人士及成功就业的校友组成学校强大的兼职就业指导队伍,切实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水平。

(3)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如定期开展就业指导人员研讨和培训班;分批选派人员参加全国的就业指导研讨班;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心理学、语言文字能力、社会交际协调能力、招聘会展的组织能力等的培训;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集体备课;开展就业指导课教学的考评和督导工作等等。同时,在信息化时代,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力培养就业指导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有关数据库分析与管理的技术和能力,以适应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4)深入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调研。通过座谈、问卷、走访等形式,就业指导人员应经常开展对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就业期望、就业需求等专项调研活动,跟踪调查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表现、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以及新形势下对学校专业学科设置的建议,为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新形势下,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民办高校学生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关键环节。新形势下,笔者将继续加强探索研究,在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为有利的自我完善的培养机会。

参考文献:

[1]肖文泉.大学生就业状况及观念研究[J].高等教育,2009,(18):

112-113.

[2]郭磊.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

2010.

[3]王娟.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

[4]范风华,李波,李勤.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6):75-76.

[5]郄艳丽,白海琦.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6):106-107.

(责任编辑:王意琴)

作者:王艳杰?朱含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2: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的新探索

摘 要:在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局势之下,民办高校如何基于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局势的把握来为学生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就业指导路径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对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析,从建立职业指导机制、完善就业跟踪服务、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绪论

在就业形势逐日趋于严峻的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正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对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职业素质提高产生了深刻影响[1]。面对当下新的发展势态,民办高校应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路径,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为高校学生提供更科学的就业指导服务。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过于落后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与各种新兴职业陆续诞生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并对民办高等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2]。然而,就现实的情况来看,当前民办高校在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容上依旧欠缺合理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教育经费投入过少,在就业饱和的情况下,没有从不同的专业特点、专业潜在的能力考虑,为学生所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往往仅局限于就业合同办理、就业技艺培训、就业政策推广等基础性服务,形式老旧、内容简单、功利性较强。在国家大力支持高校学生就业创业的情况下,不能根据政府和经济快速发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式,为每一位大学生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方案,无法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资深的职业教育,缺乏有条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观培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造成了无法充分施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效用,无法有效地为学生的就业发展和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支持与帮助。

(二)学校就业指导管理机制不健全

学生就业指导管理机制对于增强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提升民办院校的就业指导水平以及深化校企合作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民办院校学生就业指导管理机制不能令人满意,主要由于大多数民办院校在学生就业指导途径方面思路不够开阔、理念相对落后。强调学生的服从性和组织性,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没能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弹性的指导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自我接收的积极性不足。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所有行政管理工作人员都应该为学生服务,为提升就业水平、就业质量而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遵循这一原则的民办院校少之又少。相当一部分民办院校的管理者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师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展工作,而是高高在上的“指挥”[3]。这样的管理机制不仅不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开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路径的探索。

(三)注重传统的课程教学,缺乏科技创新方式的运用

在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方面,民办高校教师作为学生的就业指导者,所讲的就业指导内容都是一些传统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就业内容的灌输和介绍,没有真正将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进行讲授,没有足够的重视,通常更侧重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规划的理论知识及常见的就业方式,简单地讲述现阶段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势态、国家针对高校毕业生推出的就业举措、个人如何编制简历等,欠缺新形势下采取创新方式达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目的,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创新性的开发,因此需要更多地了解国家新的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趋势,结合就业信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4]。

另外,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受到原有媒介宣传成本高、宣传范围窄、经费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尚未认识到新一代大学生作为新科技的享用者,向学生传递更科学的信息数据,运用科技创新手段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与困难的能力。

(四)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团队

现阶段,民办高校中所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通常都是校内政治思想工作相关人员来负责与开展[5],真正负责一线学生就业指导与教育工作的大部分是主要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这些老师尽管具备较高的学历水平与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日常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经验,没有专业的知识,没有定期的培训。并且,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过程中,这些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很少去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往往倾向于向学生讲授课本中一些固定的内容,讲述几年前的理论知识或是单纯为学生讲解一些经典就业案例,这种做法明显缺乏专业系统的工作经验,很难从学生入校后就提供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跟踪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创新工作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路径

(一)建立科學严谨的职业指导机制

科学严谨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机制是确保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稳步开展的基础。民办高校应及时更新过时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念,建立科学严谨的职业指导机制,自学生大一入学起即开展就业指导,让学生认识到就业前景以及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就业目标和职业规划,使学生可以接受覆盖面更广泛的就业指导教育。对于大学三年级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学校要加强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广泛宣传,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技能辅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做好随时就业的准备,如此一来,就能让学生在长期的课程教育工作中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主动对自身的个人职业发展做好规划,并能在此过程中使高校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思想,明确后续的发展走向。此外,高校学生提前学习与毕业后就业有关的知识内容,通过对就业形势、社会发展的分析,使其摆正位置、调整心态,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将对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增强自身的核心实力,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根基与能力基础。

(二)完善就业跟踪服务,适时调整就业指导设计

健全和完善就业跟踪体制是推动民办高校大学生科学择业、有效就业、积极创业的良好路径,应适当采取“互联网+就业”的创新方式,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势态,对大学毕业生薪酬状况、就业(择业)满意度状况、就业岗位变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应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利用社会资源,开通个案咨询热线,快速全面地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借助如微信、QQ、微博、抖音等各类社交软件和社交平台随时随地查询企业招聘信息、学习掌握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内容,逐渐将传统的媒体演变成多个微媒体,从而让民办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与创业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撑[5]。此外,创新“互联网+”就业实践方式,搭建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园等,充分掌握在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难题,将“高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相互融合,可以聘请相关专业的成功人士、政府官员、校友、国际化大公司经理等做顾问,为学生开设相关的就业讲座,提供求职咨询服务,使学生了解各个职业特点,发现自己的弊端,确定自己的目标,增强自己求职自信心,提高就业素质,实现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相接轨,在具体实践环节中增强大学生就业技能,有效规避民办高校学生在就业上面临的风险[7]。

(三)完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立专业的师资团队

为了让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工作水准有所提升,民办高校应具体联系本校教学的现实情形,积极引入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构建一支复合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应做到:第一,积极引入与吸纳拥有专业素养的就业指导教师,给予高校学生最科学、最严谨的就业指导服务,以科学适宜的就业指导教学手段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二,加強对本校在岗老师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力度,让其掌握当前的就业形势、社会需求、专业分层、资源信息,学习国家就业方面的政策法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能充分意识到为学生确凿的就业指导建议与服务是其作为任课教师的本职要务之一,在高校中塑造浓厚的就业教育气氛。第三,转变过时的就业指导与教育观点,将更丰富的教学素材融入到就业指导教育环节,赋予就业指导教师一定的教学自主权,激发民办高校老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事务的热情。

四、结论

总之,随着就业势态的日趋严峻,高校非常有必要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开展力度。民办高校在讲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时,需具体结合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和专业就读状况实施有针对性和有目的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够根据就业跟踪档案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并提供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方案,辅助大学生完成科学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为高校学生今后步入就业领域打下扎实的职业根基。

参考文献:

[1]吴志渊.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智库时代,2020(11):71-72.

[2]殷玉玲.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分析[J].营销界,2019(48):134.

[3]蔡志清.“基于就业指导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6):48-51.

[4]牛泽民.创新与创业[M].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8:227-239.

[5]亚森·艾力.充分发挥高校学生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7(8):12-13.

[6]黄少强.“加强与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例思考-以莆田学院环生系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08(3):176-177.

[7]刘解答.“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改革探索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09):119-120.

作者:李萌萌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3: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为608.2万人,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2012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今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由此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成为社会的焦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从学校角度来讲,不仅是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更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的具体体现,是社会认同程度的反映,关系学校的前途与命运,特别是作为后起之秀的民办高等教育。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民办高校毕业生规模也越来越大,全国每10名大学生中就有1名是民办高校学生。因此,如何根据当前的毕业生就业形势,结合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就业指导服务措施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民办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囧况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大。首先,高额的学费使民办高校毕业生背负更多家庭期望和就业回报,就业预期过高是他们中间更加明显、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民办”二字总让民办高校毕业生多少有些自卑感,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心理承受更多压力。

民办院校毕业生社会认可度低。民办高校录取分数线不高,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社会上用人单位对其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存在疑虑,对民办高校毕业生认可度处于弱势,有的用人单位甚至声明不聘用民办学院毕业生。

民办院校毕业生缺少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民办高校作为刚兴起的新的社会力量的办学形式,没有历史积淀,缺乏长期合作的就业实习单位,政府支持、指导和监督的力度相对公办要弱。民办高校在观念指导、制度保障、措施实施及工作经验等方面都和公办学院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领导层普遍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许多民办高校只能认识到办学经费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收益与招生规模的密切相关,没有足够的眼光意识到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民办高校发展前景,以致忽视、淡化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教育者思想上仍然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就业”的现象。民办高校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教学、科研及其管理工作,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社会大环境,是政府、国家、社会的责任,甚至把就业指导工作归咎到只是就业指导中心应做的工作,与其他工作人员和教师没有关系。

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很难让大学生在毕业时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前景。民办高校将市场机制引入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想准备不充分,在密切关注市场,研究市场需求,根据掌握市场需求行情,设置调整专业结构,进行课程改造创新上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存在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民办高校如何更有效的指导毕业生就业,以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任重道远。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决策层要高度重视。把就业工作放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和高校本身的生存与发展。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发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指导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就业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而且会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上。毕业生就业工作还发挥对社会的窗口作用、连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纽带及桥梁作用、社会对人才评价的反馈作用,这些作用将积极地促进学院招生、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培养民办高校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民办高校理应从提高办学水平、办学效益,提升学校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长远出发,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提高办学效益,形成学校品牌,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指导、高质量的就业服务,为毕业生扫清就业过程中的技术障碍和心理障碍,需要培养建立一支既熟悉毕业生就业政策,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捕捉应用信息的能力,又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较强的创新精神的稳定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这将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民办高校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多身兼数职,因此,民办院校在考虑办学效益的同时应特别关注职业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一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强化业务培训,开展专题研讨等方法促进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的提升。二要尊重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承认就业工作的劳动价值、享受应有的地位以及相应的待遇,增强就业队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创新指导工作模式、明确就业工作服务目标、强化服务措施。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可以分为确立职业理想———提高素质———强化角色意识几个相互补充的阶段,需要全程指导、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兼有侧重。

第一,确立职业理想阶段,解决“我想干什么”的问题。在新生入学起,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后的就业方向、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专业教育,专业思想的建立、专业发展的认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对前途的迷茫感,找到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奋斗方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学习和实践,能激起对所学专业的学习欲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创造条件。第二,提高职业素质阶段,解决“我该怎么办”和将来“我能干什么”的问题。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应该结合现代职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引导学生努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主要是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硬件”和“软件”,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职业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实践运用、转变角色阶段,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此阶段的就业指导服务主要任务是训练职业礼仪、职业道德等素养的培养教育,引导教育毕业生怎样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怎样完成好第一项任务,怎样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同行的关系;教育他们面对困难要充满信心,面对挫折要意志坚强,面对批评要正确对待,面对赞扬要化作激励,从而更快地适应社会,尽快地实现角色转换。

营造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化氛围。(1)为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业指导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渗透到日常思想教育中,以就业指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培养毕业生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勤奋务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2)坚持就业指导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在知识经济时代,娴熟的专业技能,合理科学的知识结构,是适应社会需要,顺利就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就业的基础。一个学生能否就业,与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密切相关;民办高校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设置专业,调整培养目标,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要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出能够适应社会变革的人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就业指导应该结合现代职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以促进学生成才为主线,避免毕业生在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后,出现所学专业技能与岗位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引导学生努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3)就业指导服务与激励评价体系相结合,形成了就业压力反馈机制。就业压力不只是局限于就业指导一个部门,要建立起一个把就业压力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动力的直接信息通道,给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推动。建立用人单位需求反馈机制,使教学部门密切关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各种需要及变化情况,使社会需求直接传导给人才培养者,增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受社会欢迎的人才。形成了责任驱动机制,有利于民办高校主动、有目的、系统全面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保障就业质量。

总之,民办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增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措施方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申永东,刘冰.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黄昌建,等.高校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韦琨.辅导员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河南教育,2009(10).

[4]刘旭,张海亮.浅谈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J].科技信息,2009(29).

[5]金国雄,于娜娜.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

[6]秦茂森,冯磊,张庆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7]卢晓中.高等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李洪雄,朱廷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

作者:梁绍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员工下职业技能论文下一篇:组织结构扁平化特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