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三农公务员考试

2022-11-14

第一篇:乡镇三农公务员考试

2012广东乡镇公务员资料(三农工作)

广东切实抓“三农”工作 扎实推进幸福农村建设

切实在六方面下功夫

● 大力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 加强水利建设,增强城乡抗灾减灾能力

●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昨日,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总结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和2011年全省“三农”工作任务。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用志、副省长刘昆、省政府党组成员李容根、省政协副主席周天鸿出席会议。

黄华华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统筹城乡力度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呈现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加强、民生改善、农村稳定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生产实现新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成效明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黄华华强调,“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攻坚时期。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突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个重点,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不断开创我省“三农”工作新局面。要切实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大力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切实抓好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抓好各类农业园区建设,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二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大力度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加强标准鱼塘和标准渔港建设、畜牧业集约化技术装备建设、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生态公益林发展等。

三要加强水利建设,增强城乡抗灾减灾能力。加强江河治理,大兴农田水利,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和气象服务。四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大力发展

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五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批名镇、名村和示范村,加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力度,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六要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珠三角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黄华华强调,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三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尤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农”;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农村社区建设,夯实农村发展的组织保障;加强各级农村工作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

朱小丹强调,必须坚持从省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幸福农村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基石;必须把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作为缓解通胀预期、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环节。要真抓实干,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重在五个方面狠下功夫:一要大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在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狠下功夫;二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在强化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上狠下功夫;三要大力推进幸福农村建设,在改善农村民生、推进扶贫工作、增进农民福祉上狠下功夫;四要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在理顺城乡关系、破除制度障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上狠下功夫;五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在加强领导、激发活力、固本强基上狠下功夫。

不出所料,前天刚刚公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是以“三农”工作为主题。值得高度关注的是,这份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提出了“五个把”的系统性论述,昭示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战略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结合广东的实际仔细领会“五个把”的内涵,不难引伸出一个结论:狠抓“三农”工作,理当成为广东正在大力推行的经济社会转型系统工程的重要突破口。

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转移: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

现阶段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经济社会的转型,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变人口资源环境的失衡发展为相对均衡的发展,在一定的时间内尽量缩小人均GDP增速与GDP增速两大指标之间的差距。

要实现这一目标,通过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双转移”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就是最根本的抓手。

2009年,广东人均GDP增长速比GDP增速仅低1.1个百分点,创下了改革开放31年以来两大增速指标的最小差距,正是得益于“双转移”的成效初显,特别是得益于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加快转移。

据统计,2009年,全省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82.4万人,转移就业128.5万人,分别增长40.9%和20.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加速转移,一方面对持续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支撑全省产业转移升级起到了基础性的保障作用。抓好“三农”工作成为推动广东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扩大农村需求:广东向内外需平衡发展转型的重要切入口

“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这是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总结去年全国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所得出的重要结论。这一结论,同样是广东2009年经济转型经验的结晶。对广东如何更好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现由内外需失衡的经济模式转向内外需平衡拉动经济增长的科学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省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数据表明:2009年,广东经济“外需不足内需补”的势头非常明显。在三大需求里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2%、67%和-26.2%,分别拉动广东经济增长5.6

24、6.36

5、-2.48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09年广东内需拉动了广东经济增长近12个百分点,明显高于2008年的内需拉力。

而在广东强劲的内需拉力里头,农村需求呈现出比城市需求更高的增长速度。从投资来看,由于农村安居、公路、沼气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一大批农村民生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2963亿元,增长24.5%,比城镇投资增速高6.3个百分点。从消费来看,在“家电下乡”等政策带动下,农村消费潜力逐步得到挖掘,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高于城市市场0.7个百分点。

广东2009年的实践生动地证明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三农”问题的“五个把”的战略论断的正确性,而深刻地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则有助于广东更清晰地找准“三农”问题这一广东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解决“三农”问题要跳出“三农”的局限视野,相应地,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所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影响也早就超越了“三农”的界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全局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砝码。

所谓“五个把”,即: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第二篇:乡镇公务员考试模拟题

乡镇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模拟题二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___________》上。

2、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作者是___________。

3、被称为 “组织理论之父”的是___________。

4、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___________。

5、1876年___________在《论译书》中提出 “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二种取向是___________,它产生于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公共行政脱离政治的批判。

7、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___________问题进行研究。

8、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___________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9、要正确地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___________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的水平。

10、政府为公众服务首先表现在其___________上。

11、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是___________国地方政府形式。

12、中国地方政府是以___________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13、新公共行政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有依附于效率原则的技术主义倾向,甚至把效率原则当作基本价值观。新公共行政提出许多替代与补充,其中___________是核心的概念。

14、新公共行政主张参与行政。一是主张___________参与。二是主张在组织决策过程中下层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

15、考任制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现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16、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布莱克和莫顿于1964年提出了___________理论。

17、___________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18、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___________两个序列。

19、我国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四种。此外,调入行政机关的人员还必须进行___________。

20、在我国,实行地区回避的主要是在___________以下的地方人民政府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21、机关行政具有机关行政的事务性、机关行政的___________和机关行政的时效性等特征。

22、对于公文管理,周恩来总理曾指示说,第一要___________,第二要准确,第三要迅速。

23、行政机关档案的功能主要在于其具有___________和参考作用。

24、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事务处理层办公自动化系统、___________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决策支持层办公自动化系统三个功能层次构成。

25、对行政决策权的合法性的监督一般由___________进行。

26、专家咨询系统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27、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___________和总结阶段。

28、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一是法定监督主体;二是法律、政策的授权的行政监督主体;三是___________。

29、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___________调查处理;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0、我国审计机关设立了审计机关驻地方派出机构和驻部门派出机构。目前,审计署在地方___________个城市设立了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

31、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单式预算,从1992年起我国由以往的单式预算开始改按___________试编,即把全部预算收支按

其性质分别编制,分成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

32、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___________和地方各级预算,组成国家预算,具有法律效力。

33、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国家的___________。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___________年1月1日。

35、据考, “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___________最早提出的。

36、国务院对行政法规的审议,一般通过___________来进行。

37、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___________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38、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基本手段、___________ 和技术方法三个方面。

39、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行政计划准备、决定计划、执行计划、___________与考核奖惩等。

40、公共组织的高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是___________,又称决策效率。

41、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哈耶克、老弗里德曼夫妇、小弗里德曼、诺齐克、罗斯巴特、米塞斯以及公共选择学派的布坎南和图洛克。其中哈耶克、老弗里德曼和___________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42、___________是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

1、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A、政治性B、公共性C、民主性D、法制性

2、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A、泰勒B、韦伯C、威尔逊D、古德诺

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

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4、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 )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A、《行政学原理》B、《论译书》C、《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D、《行政学》

5、公共行政环境的(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A、约束性B、复杂性C、不稳定性D、特殊性

6、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A、高斯B、里格斯C、德鲁克D、古立克

7、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 )。A、里格斯B、古立克C、德鲁克D、高斯

8、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是里格斯的( )。A、《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B、《公共行政生态学》C、《比较公共行政模式》D、《政府生态学》

9、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 )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A、组织观念B、价值观C、道德感情

D、法律意识

10、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政府职能B、行政监督C、行政决策D、行政体制

11、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 )。A、30B、31C、28D、29

12、政府只是充当 “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 )。A、自由资本主义B、前资本主义C、当代资本主义D、垄断资本主义

13、政府由 “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 )。A、前资本主义B、自由资本主义C、垄断资本主义D、当代资本主义

14、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 )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A、英国B、美国C、日本D、加拿大

15、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 )体制。A、三权分立制地方政府B、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C、行政体地方政府D、自治体地方政府

16、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 )的行政区。A、特殊型B、发展型C、传统型D、现代型

17、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A、选任制

B、委任制C、考任制D、聘任制

18、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A、聘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选任制

19、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 )类型。A、部外制B、部内制C、折中制

D、党统一领导制20、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 )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A、美B、日本C、法D、英

21、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法国B、美国C、中国D、英国

22、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 )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A、法B、美C、中D、英

23、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 )。

A、明确评估目的B、选择评估标准C、培训工作人员D、确定评估对象

24、1987年颁布实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

条例和单行条例应于批准之日起的( )日内报送国务院各十五份。A、十五B、三十C、四十五D、六十

25、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制定和发布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应于批准之日起( )日内将其文本、起草说明、备案报告等有关材料一式二十五份报国务院备案。A、十五B、三十C、四十五D、六十

26、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 )给予党纪处分。A、检察机关B、行政监察机关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27、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中央预算B、县级预算C、省级预算D、市级预算

28、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税种B、税法C、纳税人D、税率

29、目标管理方法是( )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A、德鲁克B、西蒙C、伍德沃德D、菲德勒

30、从20世纪(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A、50B、60C、70D、80

1、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 )完成的。A、怀特B、魏劳毕C、泰勒D、韦伯E、费富纳

2、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 )。A、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D、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E、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3、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 )。A、法律制度B、意识形态C、道德伦理D、价值观念E、教育

4、组织文化包括( )。A、组织观念B、法律意识C、管理对象D、价值观E、道德感情

5、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 )。

A、执行国际经济政策

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C、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D、提高经济效率E、改善收入分配

6、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 )。A、原始社会的行政体制B、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C、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

D、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

E、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7、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 )。A、墨西哥B、德国C、新加坡D、埃及E、丹麦

8、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 )。A、传统型B、现代型C、特殊型D、发展型E、经验型

9、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 )。

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B、监督市场C、监督政府D、中介作用

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10、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 )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A、利克特B、斯多基尔C、莫顿D、沙特尔E、布莱克

11、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 )。

A、公开考试、择优录用B、严格考核、功绩晋升C、政治中立、职务常任D、人事分类、依法管理E、政务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12、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 )。A、美国B、法国C、中国D、英国E、日本

13、我国国家公务员调配的基本形式是( )。A、调任B、转任C、轮换D、挂职锻炼E、借用

14、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 )。A、计划控制B、标准控制C、程序控制D、成本控制E、质量控制

15、行政组织中的沟通存在的障碍主要有( )。

A、心理与语言障碍B、组织结构障碍C、信道障碍

D、职位与专业障碍

E、接受障碍来源:考试大-公务员考试站A、对监督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查询权B、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C、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的处置权D、行政处分权E、建议权

17、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 )。A、工作监督B、侵权犯罪监督C、法律监督D、政治监督E、渎职犯罪监督

18、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 )。A、经济建设费B、社会文教费C、国防费

D、行政管理费E、其他支出

19、按照行政计划的主体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 )。A、地方计划B、中央计划C、国防计划D、基层计划E、资源计划20、下列属于行政费用测量法的方法有( )。A、单位费用测量法

B、计件费用测量法C、行政职能测量法D、标准比较法E、人均费用测量法

21、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 )。

A、经济指标B、效率指标C、公平指标D、效能指标E、政治指标

22、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 )。A、市场政府模式B、参与政府模式C、解制式政府模式D、弹性化政府模式E、科层政府模式

四、问答题(含简答题和论述题)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3、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4、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5、试述行政体制的作用。

6、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

7、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8、试述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9、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10、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1、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2、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

13、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14、社会监督有效性具有的两个前提是什么?

15、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

16、简述行政改革的阻力。

17、简述行政改革的动力。

五、重要名词

组织文化 行政区划体制 公共组织结构 管理层次 管理幅度 委任制 行政领导责任 人事行政 行政决策 个人决策 科学决策 选择性招标采购 行政立法 行政法规 标杆管理 电子政府 来

第三篇:2008山东乡镇公务员考试资料

我是乡镇机关的事业编制干部,在乡镇工作了10年,根据我的理解,答复如下:

乡镇工作的特点一乡镇机关是最基层的政府机关,直接面对广大群众,是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落实者.二乡镇机关最需要的是务实,要扎实的为群众做实事,造福群众.在当今社会急剧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矛盾问题随之而来,群众上访与集体上访事件增多,如何协调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调解群众之间的矛盾是乡镇干部必须具备的本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三当前在农村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土地承包方面.因为新的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耕种的土地经营权30年不变,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这导致有些农民新增人口却不能及时增加耕地,矛盾突出.这是我在农民矛盾纠纷调解中遇到的比较普遍的案例.以上答复,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还有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的问题。

新农村的可能性不会很大,因为去年这个选题已经被其他省份考了,山东一般不会考别人考过的。乡镇工作,以我的理解,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待遇和工作不成比例、基层农村干群关系僵化、乡镇干部对农村建设裨益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同样可以归结的、拔高到新农村建设中,但是更加贴近实际工作。

要求有政策性,简单的五个字就可以概括“为人民服务”。这个应该更加贴近于中央对农村工作的思路。

既然乡镇招考明确提出单独命题,这就有一个机会和一个陷阱在里面。机会是,如此一来范围大大缩小,准备起来相应充分一些。但是单独命题后,阅卷相应要严格一些,分数更不好拿。

个人见解,抛砖引玉了。

浅谈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得如何,事关行政效率,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税费改革直至取消农业税,为乡镇政府按现代行政管理模式转变职能提出了客观要求,提供了有利条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辛探索,做扎实的工作。这里,就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明确转变职能方向

《国务院关于做好2004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温家宝总理强调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这就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指明了方向。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政府有三个明显特点。一个是行政职能不全。由于设在乡镇的站所基本上“三权在上”,经济调节的功能小。另一个是自主权小。乡镇政府的决策受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约较大,基本是按上面部署抓落实,上级部署啥抓啥。再一个是手段少。乡镇政府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很小,抓工作难以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政府的特点决定,其职能总的应是在落实国家经济调节相关政策措施,协助上级行政执法部门搞好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应循转变职能方向,认真解决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吉林省一些地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点在“两还”、“一剥离”、“四加强”上下了功夫。即:从催种催收退出来,还农民经营自主权;从直接管理村级事务退出来,还村民自治权;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工作中剥离出来,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帮助农民拓宽生财之道;加强公共事业基础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扶持弱势群体;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农村稳定。在改革实践中坚持这样探索下去,必将收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效应。

要把握好方向,积极稳妥地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主要应把握好四点。一是积极主动。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关键在于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者的积极主动性。应引导乡镇干部自觉转变观念,打破“全能政府”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观念,改变“全面控制”的做法,主动从不应该管的事务中退出来;破除“政府至上”的观念,树立服务的观念,从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走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上;矫正片面对上负责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到建设服务型政府上来。二是循序渐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不能一蹴而就,应尊重客观规律,根据客观可能逐步进行。三是从本地实际出发。乡镇间参差不齐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在客观条件上有高有低,在步伐要求上也应有快有慢。四是在改革中推进。应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

改革统一起来,根据必须行使的职能“量体制做”,设机构,定岗定员,使转变职能与机构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

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基本途径是放权于社会。乡镇要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去,需要社会组织以足够的能量承接下来。因而应按“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管理目标模式,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社会组织,以其自治、自律等特点,处于政府与农民、政府与市场、农民与市场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市场经济中,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下放一些资源控制权。但在一些公共领域,市场机制会出现失灵,政府又无力包揽下来,就需要一种介于政府与市场、公共与利益个体之间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这些职能。行业协会以其在会员间的公正、公平,社会中介以其在市场主体间的公正、公平,可依法发挥相应的管理、监督、公证等职能作用,促进有序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社会组织通过承担政府不该管的事或管不了的事,为政府和市场提供多种服务,成为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转变职能不可替代的社会力量。

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应从乡镇政府和农村两个实际出发,上下配合,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第一,政府主动“瘦身”,放权于社会。政府把可剥离的管理权下放给社会,社会服务组织才能有发展的空间。政府瘦身放权,是一场行政管理的重大变革。一方面要把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根据可能,逐步交给社会组织去办。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撤掉不该设的机构,精简不该设的岗位,从根本上克服人浮于事、没事找事做、挤占社会组织发展空间等倾向。政府放权于社会,乡镇政府需要作出努力,但主要在于县以上政府的相关部门。这些部门的原有职能,基本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按政府配置资源的模式形成的。应在行政体制改革中,下决心简政放权,为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宽松空间和有利条件。

第二,拆除“官办”门槛,坚持以民间组织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类型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得到长足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一大“先天不足”是“官办”色彩浓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多数是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的,人员来自机关或下属事业单位,往往按政府部门的意愿开展业务活动,不注意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市场效应。对于官办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机构,应纳入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中,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将需要政府办的服务机构全面规范,净化职能,脱掉行政色彩,完全依据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运作。对于适合民间办的,应借鉴国企改革经验,全面进行体制转换,逐步实现民办化。同时,应在人才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扶持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从而以政府小的付出,实现社会化的大服务。

第三,由小而大,在发展中整合。乡镇政府面向农村培育社会服务组织,应根据相关资源条件,由小抓起,由不规范的雏形抓起。农村中以能人带动型、专业户集聚型的专业协会、研究会,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供销等服务,并减轻了乡镇政府工作负担。应以此为基础,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服务组织。

第四,以城带乡,统筹推进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设在大中城市的服务、培训、监督、公正、认证等社会服务机构,应面向周围农村张开服务网。这样,既可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创造宽松环境,又可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设在城市的社会服务机构向农村张网,是要有投入的。政府应通过一定的扶持,支持社会化服务业下乡。

三、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并弥补市场机制失灵的国家财政。为确保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弥补市场的失灵,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特别是要强化缺位明显的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增加公共财投入。国家确立的农村综合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和财政制度,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但除发达地方外,县乡两级财政较困难,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很低。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必须由上而下,统筹考虑,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应加大上级财政面向农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为实现以公共财政支持公共服务,县级以上财政应设专项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用于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业,重点应该用于扶持五个领域的公共服务。即:农业、牧业等技术推广;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建设和农民培训;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面向农村增加公共服务的专项投入,既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又可解决乡镇功能不全在转变职能上遇到的困惑。

其次,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县乡财政收入。面向农村建立公共财政制度,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县乡财政收入。在产业政策上,应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合理空间。农业产后部门,尤其农副产品加工部门,今后上项目,应布局在县(市)城区及小城镇。这样,不仅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第三,建立节约型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开元与节流并重。有些地方乡镇财政拮据,但并没有抑制住开支的

膨胀,其节省开支的潜力远远大于精简人员。在解决“食之者众”的同时,还应解决食之者“奢”的问题。建立节约型政府,应以治奢作为突出口,将思想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统一起来,努力集约开支,调整支出机构,增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

四、围绕依法行政目标加强法制建设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需要理论上的探讨,也需要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法律问题。应以十年基本建成法制政府的目标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实现政府职责法制化,行政行为法制化。

第一,依法规范国家公权力。随着法制建设工作的深入,国家公权力在制衡关系上得到加强,公权力受到一定约束。但按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还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国家公权力。首先,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县级政府权限。乡级作为基层政府,基本是按上级政府的部署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上而下压下来的任务。往往出现上边越位它越位,上边错位它错位。应进一步规范上级特别是县级政府职责,防止不问基层实际,一刀切式的往下压任务。其次,规范县级及其以上行政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有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凭借具有在农村兴办事业的财力、物力及掌握的人权,向乡镇政府下达工作任务。部门下达任务,很少考虑农村工作全局和基层实际,往往影响农村工作统筹安排,影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规范这种“条块”关系,应考虑五点。其一,对乡镇政府工作部署,由县级政府“一个漏斗向下”,有关部门不能面向乡镇政府部署工作。其二,对乡镇工作考核,应由县级政府按国家的相应规定,统一确定考核内容,设定考核指标。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对乡镇政府工作进行考核、设奖。其三,部门在农村兴办事业,应与乡镇政府各负其责,防止部门以督查者对乡镇政府指手划脚。其四,用于农村的财力、物力,尽可能由县级政府统一掌握。在财力、物力分配使用上,应当公开透明。其五,设在乡镇的事业站所,应强化当地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由乡镇政府定期组织服务对象评议事业站所工作,并作为对事业站所业绩考核的基础。从而使事业站所的服务工作既能突出行业特点,又能符合当地需要。

第二,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政权建设上相继清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但在一些地方以行政手段在基层搞形式、摆花架子之类的做法,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解决,乡镇政府难以分神于公共服务。在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应加强“四个控制”。一是控制会议数量和质量,防止将“落实”演绎为繁衍会议。二是控制文件的数量和质量,特别应防止“政出多门”,使基层无所适从的问题。三是控制检查评比。依法精选有实效的评比活动,取消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四是控制奖励。奖励是广泛使用的激励手段。但一部分乡镇,财政拮据,甚至举债维持运转,而先进乡镇的奖牌、奖状挂满“会议室”的墙壁。应依法规范,提高奖励效应,减轻基层政府压力。

第三,依法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的权益。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权益,是建立有限政府、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应制定农民权益保障法,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法,加强执法监督,防止乡镇及其以上政府职能越位、错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几热点:

1:新农村建设问题

2:合作医疗问题

3:占地问题

4、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

5、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乡风文明)

6、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乡镇干部的作用(政府诚信)

农业科技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以自主创新为大背景,结合发展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作文章.

几点看法:

一是基层政府的欠债不还问题.原因是近几年来,部分乡镇财政紧张,一些如吃喝招待工程建设等费用,不能按时归还,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降低了在群众中的威信,政府成了抗帐大户,甚至为此走上了被告席.二个题目可能是政府做好事如何取得群众理解支持的问题.如今在乡镇机关,想做一件好事实事,必然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造成群众的不信任不理解,发生许多现实的棘手的矛盾,如何解决已成为乡镇干部的必备的本领.我的分析,不知大家认为是否有道理.

文章一

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得如何,事关行政效率,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税费改革直至取消农业税,为乡镇政府按现代行政管理模式转变职能提出了客观要求,提供了有利条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辛探索,做扎实的工作。

这里,就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明确转变职能方向

《国务院关于做好2004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温家宝总理强调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这就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指明了方向。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政府有三个明显特点。一个是行政职能不全。由于设在乡镇的站所基本上“三权在上”,经济调节的功能小。另一个是自主权小。乡镇政府的决策受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约较大,基本是按上面部署抓落实,上级部署啥抓啥。再一个是手段少。乡镇政府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很小,抓工作难以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政府的特点决定,其职能总的应是在落实国家经济调节相关政策措施,协助上级行政执法部门搞好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应循转变职能方向,认真解决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吉林省一些地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点在“两还”、“一剥离”、“四加强”上下了功夫。即:从催种催收退出来,还农民经营自主权;从直接管理村级事务退出来,还村民自治权;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工作中剥离出来,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帮助农民拓宽生财之道;加强公共事业基础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扶持弱势群体;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农村稳定。在改革实践中坚持这样探索下去,必将收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效应。

要把握好方向,积极稳妥地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主要应把握好四点。一是积极主动。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关键在于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者的积极主动性。应引导乡镇干部自觉转变观念,打破“全能政府”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观念,改变“全面控制”的做法,主动从不应该管的事务中退出来;破除“政府至上”的观念,树立服务的观念,从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走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上;矫正片面对上负责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到建设服务型政府上来。二是循序渐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不能一蹴而就,应尊重客观规律,根据客观可能逐步进行。三是从本地实际出发。乡镇间参差不齐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在客观条件上有高有低,在步伐要求上也应有快有慢。四是在改革中推进。应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统一起来,根据必须行使的职能“量体制做”,设机构,定岗定员,使转变职能与机构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

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基本途径是放权于社会。乡镇要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去,需要社会组织以足够的能量承接下来。因而应按“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管理目标模式,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社会组织,以其自治、自律等特点,处于政府与农民、政府与市场、农民与市场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市场经济中,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下放一些资源控制权。但在一些公共领域,市场机制会出现失灵,政府又无力包揽下来,就需要一种介于政府与市场、公共与利益个体之间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这些职能。行业协会以其在会员间的公正、公平,社会中介以其在市场主体间的公正、公平,可依法发挥相应的管理、监督、公证等职能作用,促进有序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社会组织通过承担政府不该管的事或管不了的事,为政府和市场提供多种服务,成为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转变职能不可替代的社会力量。

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应从乡镇政府和农村两个实际出发,上下配合,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第一,政府主动“瘦身”,放权于社会。政府把可剥离的管理权下放给社会,社会服务组织才能有发展的空间。政府瘦身放权,是一场行政管理的重大变革。一方面要把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根据可能,逐步交给社会组织去办。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撤掉不该设的机构,精简不该设的岗位,从根本上克服人浮于事、没事找事做、挤占社会组织发展空间等倾向。政府放权于社会,乡镇政府需要作出努力,但主要在于县以上政府的相关部门。这些部门的原有职能,基本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按政府配置资源的模式形成的。应在行政体制改革中,下决心简政放权,为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宽松空间和有利条件。

第二,拆除“官办”门槛,坚持以民间组织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类型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得到长足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一大“先天不足”是“官办”色彩浓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多数是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的,人员来自机关或下属事业单位,往往按政府部门的意愿开展业务活动,不注意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市场效应。对于官办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机构,应纳入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中,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将需要政府办的服务机构全面规范,净化职能,脱掉行政色彩,完全依据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运作。对于适合民间办的,应借鉴国企改革经验,全面进行体制转换,逐步实现民办化。同时,应在人才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

给予适当优惠,扶持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从而以政府小的付出,实现社会化的大服务。

第三,由小而大,在发展中整合。乡镇政府面向农村培育社会服务组织,应根据相关资源条件,由小抓起,由不规范的雏形抓起。农村中以能人带动型、专业户集聚型的专业协会、研究会,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供销等服务,并减轻了乡镇政府工作负担。应以此为基础,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服务组织。

第四,以城带乡,统筹推进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设在大中城市的服务、培训、监督、公正、认证等社会服务机构,应面向周围农村张开服务网。这样,既可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创造宽松环境,又可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设在城市的社会服务机构向农村张网,是要有投入的。政府应通过一定的扶持,支持社会化服务业下乡。

三、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并弥补市场机制失灵的国家财政。为确保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弥补市场的失灵,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特别是要强化缺位明显的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增加公共财投入。国家确立的农村综合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和财政制度,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但除发达地方外,县乡两级财政较困难,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很低。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必须由上而下,统筹考虑,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应加大上级财政面向农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为实现以公共财政支持公共服务,县级以上财政应设专项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用于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业,重点应该用于扶持五个领域的公共服务。即:农业、牧业等技术推广;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建设和农民培训;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面向农村增加公共服务的专项投入,既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又可解决乡镇功能不全在转变职能上遇到的困惑。

其次,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县乡财政收入。面向农村建立公共财政制度,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县乡财政收入。在产业政策上,应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合理空间。农业产后部门,尤其农副产品加工部门,今后上项目,应布局在县(市)城区及小城镇。这样,不仅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第三,建立节约型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开元与节流并重。有些地方乡镇财政拮据,但并没有抑制住开支的膨胀,其节省开支的潜力远远大于精简人员。在解决“食之者众”的同时,还应解决食之者“奢”的问题。建立节约型政府,应以治奢作为突出口,将思想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统一起来,努力集约开支,调整支出机构,增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

四、围绕依法行政目标加强法制建设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需要理论上的探讨,也需要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法律问题。应以十年基本建成法制政府的目标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实现政府职责法制化,行政行为法制化。

第一,依法规范国家公权力。随着法制建设工作的深入,国家公权力在制衡关系上得到加强,公权力受到一定约束。但按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还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国家公权力。首先,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县级政府权限。乡级作为基层政府,基本是按上级政府的部署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上而下压下来的任务。往往出现上边越位它越位,上边错位它错位。应进一步规范上级特别是县级政府职责,防止不问基层实际,一刀切式的往下压任务。其次,规范县级及其以上行政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有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凭借具有在农村兴办事业的财力、物力及掌握的人权,向乡镇政府下达工作任务。部门下达任务,很少考虑农村工作全局和基层实际,往往影响农村工作统筹安排,影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规范这种“条块”关系,应考虑五点。其一,对乡镇政府工作部署,由县级政府“一个漏斗向下”,有关部门不能面向乡镇政府部署工作。其二,对乡镇工作考核,应由县级政府按国家的相应规定,统一确定考核内容,设定考核指标。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对乡镇政府工作进行考核、设奖。其三,部门在农村兴办事业,应与乡镇政府各负其责,防止部门以督查者对乡镇政府指手划脚。其四,用于农村的财力、物力,尽可能由县级政府统一掌握。在财力、物力分配使用上,应当公开透明。其五,设在乡镇的事业站所,应强化当地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由乡镇政府定期组织服务对象评议事业站所工作,并作为对事业站所业绩考核的基础。从而使事业站所的服务工作既能突出行业特点,又能符合当地需要。

第二,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政权建设上相继清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但在一些地方以行政手段在基层搞形式、摆花架子之类的做法,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解决,乡镇政府难以分神于公共服务。在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应加强“四个控制”。一是控制会议数量和质量,防止将“落实”演绎为繁衍会议。二是控制文件的数量和质量,特别应防止“政出多门”,使基层无所适从的问题。三是控制检查评比。依法精选有实效的评比活动,取消形式主义

的检查评比。四是控制奖励。奖励是广泛使用的激励手段。但一部分乡镇,财政拮据,甚至举债维持运转,而先进乡镇的奖牌、奖状挂满“会议室”的墙壁。应依法规范,提高奖励效应,减轻基层政府压力。

第三,依法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的权益。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权益,是建立有限政府、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应制定农民权益保障法,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法,加强执法监督,防止乡镇及其以上政府职能越位、错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乡镇企业的变迁

上世纪80年代初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度国民经济三分有其一。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95%以上的乡镇企业通过改制实现了民营化,但乡镇企业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的社会责任没有变,吸纳农民向

二、三产业进军的本质特征没有变。乡镇企业的内涵也比以前更为丰富,从过去的以乡村集体企业为主转变为办在乡镇区域内、以农村劳动力创业和就业为主的企业。也就是说,如今的乡镇企业不仅包括了乡村两级集体企业,还包括乡镇范围内其他所有以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企业,如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合作制或合伙制企业等。

2006年某市乡镇基层工作人员面试题目

1.现在农村为什么“养儿防老”的观念盛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2.你作为管区的一名负责人,一天正在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给下属分配任务,有几个下属提出不能执行 ,你怎么处理?

我的答案:

第一题:

1,受到我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在农村普遍流行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 ”,在农村流传着养女儿不能养老,养儿子才能防老的习俗。因此“养儿防老”的观念盛行。

2,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人在老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子女养活。 那些没有子女的农村人老年的生活更是艰难。因此出现“养儿防老”的思想。

第二题"(大意) -,

首先:分析任务的可行性.

其次:弄清不能执行的理由!如果理由不当,强行执行.如果理由充分向上级领导报告,请领导作出批示。

第二题!

1.我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要保持冷静,不能以硬碰硬,激化矛盾.

2.我回请下属说明不能执行的理由,并做详细记录.我会告知下属,他们提出的方案我会去调研,但是在此 期间,请他们按原计划执行任务,不能影响正常工作.否则会受到相关处理.

3.我回去以后仔细研究上级的指示,并根据下属的理由做实地调研,倘若我认为他们的方案可行,我会请示 领导,根据领导的指示做好下一步工作;如果方案不可行,或者领导没有批准的话,我会告知下属按原计划 执行

4.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注意多倾听下属的意见,多向领导请示汇报

面试

1,听力题,几位乡镇领导的谈话,要求归纳一下

2.镇里规划建一农贸市场,请拟出建设农贸市场的方案。

3.如果有群众来集体上访,而此时分管领导正在开会,你作为秘书会怎么做?

4.作为一名大学生会有许多就业岗位,为什么会选择到农村工作呢?

5.“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作为一名乡镇领导干部,你会怎样展开招商引资工作?

7.某县领导要治理荒山,题了四个字,光这四个字就耗费了农民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你怎么看? 华乡镇2006年4月1日上午面试题目

1、公务员考试,报考凭勇气,考上凭才气,。。。,再考算豪气。 谈想法。中间忘了一句了。

2、一漫画, 意思是小地方的人才都往大城市挤,乡镇之类的都看不上。

3、3点到别单位开会,而我的领导不见了,我是随从人员,怎么办?

4、温洲浙商给我们的启示。

第四篇:2012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分析

笔试科目介绍中关于申论的内容不多,三百余字,但涉及了申论考试的形式和内容等多方面内容。考生必须仔细阅读,斟酌其中深意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复习备考。

以下是广东公务员考试网(http:///)专家对笔试科目进行梳理,摘录部分内容进行解读。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问题、材料三部分组成。主要测查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问题、材料三部分组成。一方面要求考生要注意阅读注意事项,另一方面也这体现出申论“答案从材料中来”这一原则,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毕竟准确把握材料内容是作答申论题目的基础。申论主观性试题的特点就是试题形式很灵活。所谓灵活并非指毫无规律,万变不离其宗依旧会有他命题的规律性。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复习备考中,切不可过于关注试题本身,要把握这种内在的规律,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其次,广东公务员申论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比国考和其他地方省考的考试时间少30分钟。考生一定要注意控制好阅读材料的时间,避免出现答不完题的情况。

再次,能力考查很全面。从公告中的能力要求来看,申论考试的能力要求与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的表述一致,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如此全面的能力考查,其实在题目设计中不一定都会涉及到,但是对于考生备考而言,却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项。所以考生要全面备考,综合准备,复习可参考广东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

第五篇:2014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常识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导语】每一位考生如同行军作战的勇士,如何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就从制定一个完美的备考计划开始吧。我们需要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体魄、有耐心有恒心,相信每一位考生都会拥有光明的未来!

(一)增强体质 保持充沛精力

备考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消耗一定的精力和能量,没有健壮的体魄作为后盾,备考者便无法顺利地度过这一段艰苦的跋涉。为了增强自己在考场上的实战能力,每一个备考者都应该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增强自己的体质。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制定备考计划

报考公务员的应试者选择和购买辅导资料是备考首要的基础工作。现阶段必备的辅导资料主要有:

1、考试大纲。

2、有权威性的、与大纲同步的教材及模拟试卷,比如中公教育出版的图书音像制品。

备考有无计划和计划本身是否周密科学,对复习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开始复习之前,备考者应周密思考,精心设计,编制符合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复习计划。在编制备考计划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1、明确备考内容和目标,分科列出细目表,根据各科备考内容的特点,确立阶段目标和整体目标,同时还要列出检验复习成效的方法和补救措施。

2、要对自己的智力水平、基础知识、条件环境、学习特点进行客观分析和把握,合理安排各科备考时间,既要实现备考的总体目标,又要注意劳逸结合,不打疲劳战。

(三)树立坚定信念

对于备考公务员的应试者来说,其目标就是通过备考赢得应试的胜利。在备考过程中,严格遵循自己制定的备考计划,就是对自己意志力的一种培养和锻炼。培养意志力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把备考过程作为提高自身素质,

增知长才的过程,以此消除备考过程中的枯燥和焦虑,就会苦中有乐,从而在客观上培养自己坚定的信念。

(四)善于借助外力

备考一方面要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另一方面还要善于求得一些外界的指引和点拔,学习和吸取别人的长处,有意识地凭借外力,为己所用。如果自我封闭,不思借鉴,就认识不到自身的缺陷和薄弱环节,甚至使得一些错误的做法日益得到强化。

1、谦虚谨慎。要谦虚地向他人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分享别人的精神成果,合理地吸收别人的知识、见解和长处。

2、意识敏锐。借助外力,不但要求备考者去借鉴,而且要求备考者首先明确借鉴什么,有了敏锐的借鉴意识后,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真知。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学习的人和事物,应该善于发现,善于获取。

3、明辨优劣。备考者在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经验的时候,不能盲目照搬,要分辨哪些适合自己,要善于明辨优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领会其要旨。

4、相互交流。备考者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因为每个人在学习中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都有相互没有注意到的优势。因此在备考时要走出狭隘和封闭的圈子,开阔视野,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共同提高。

(五)关注时事热点

申论考试的资料涉及面虽然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但万变不离其宗。申论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考察考生的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和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备考者从考试的目的着手,有的放矢,那么在考前的准备过程中,就不会摸不着头脑,耗费过多精力。申论考试的试题资料,一般都源于社会生活中的时事热点,这些时事热点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通过媒体可以接触到的,考前关注这些热点以及社会各界的看法,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尽量拿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久而久之,自己观察、分析、理解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最后送大家一句励志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政人事的工作职责下一篇:乡镇社保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