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的畜牧业论文

2022-04-27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因子分析的畜牧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传统的畜牧业要想向现代畜牧业转变,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品种改良这一过程,伴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脚步,家畜改良的工作愈发显得重要,到底改良工作在实际的生产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关键字:现代畜牧业;品种;改良;探析畜牧养殖业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

因子分析的畜牧业论文 篇1:

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探究

摘   要:畜牧业经济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牧民增收和牧区发展的主要支撑。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2010-2020年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并构建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各指标因素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又存在差异。牧民人数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畜产品总产量,而牲畜出栏数和牲畜存栏数对畜牧业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小。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灰色关联分析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对畜牧产业做出重要指示,文件提及要“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牛羊产业。”为促进民族地区建设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壮大。民族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发挥着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必将为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的协同推进夯实基础。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甘肃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党中央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做出科学统筹规划和重要战略部署。发展畜牧业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成果,而且对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畜牧业经济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对畜牧业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关系,与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大多学者以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循环发展等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现代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AHP、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评价了某一区域的不同类型畜牧业及畜牧产业的发展水平,探索出通过构建种养循环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措施(王建连[1],(2019);张永强[2],(2019);韩满都拉[3],(2019);陈伟生[4],(2019);王国刚[5],(2018);邱静[6],(2017))。近年来,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工作地逐步完成,部分学者从产业扶贫视角对贫困地区的畜牧业进行研究,提出因地制宜,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观点(付雨鑫[7],(2020);刘芳[8],(2019))。从研究方法来看,学者们通过构建因子分析模型、ARMA模型、DEA模型、一元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模型和基于Shapley值的组合预测模型定量分析和预测了不同省市当前和未来的畜牧业发展水平与地位(林秀蔚[9],(2020);张家伊[10],(2020);邢书宝[11],(2020))。另有学者基于灰色关联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或通过构建主成分回归模型从不同方面针对不同省份或畜牧产区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各因素的权重进行比较,提出相关促进畜牧业总产值增加的建议(于世海[12],(2019);张一[13],(2019))。

对于畜牧业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及影响效率水平的因素研究,大多文献只是针对全国或某一省份进行分析,很少就这一问题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研究。本文以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为研究区域,运用DEA模型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法客观地分析影响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一、研究区域概况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包括甘南、临夏两个自治州的16个县(市)和肃北、肃南、阿克塞、天祝、张家川5个民族自治县,共21个民族自治县(市)[14]。截止2019年,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总人口377.3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5.8万人,占自治地方总人口的63.75%。农业和畜牧业是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主导产业[15],2019年甘肅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8875755万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占全省农林牧渔业的20.96%,达3955697万元,仅次于农业产值。同年,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173219万元,其中畜牧业增加值为60744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3.27%,占据首位。从畜牧业总产值来看,2010-2020年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总产值呈快速增长趋势。

二、研究方法、模型构建及变量选取

(一)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以有效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将每个被评价单元视为一个决策单元(DMU),对每个决策单元的生产效率进行评价,最终得到反映每个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结果。它分为投入导向型(BCC)和产出导向型(CCR),并可根据具体的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模型。畜牧业生产同农业生产一样,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波动性较大,投入要素容易改变,因此本文选择运用DEA模型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进行评价非常合理。

(二)模型构建

BCC模型是以投入为导向,旨在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投入。本研究将采用规模收益可变的BCC模型,对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评价,以探明不同年份生产效率有效性的差异与原因。具体模型表示如下:

s.tminθ -ε=(eTS-+ eTS+ )Y jλj + S+ =Y0λj≥0, S-, S+≥0

在该模型中,j=1,2,…,n 表示有n个决策单元DMU,其中X表示投入变量,Y表示产出变量。若θ=1,S+=S-=0,则决策单元DEA有效;若θ =1,S+≠0或S-≠0,则决策单元弱 DEA 有效;若θ <1,则决策单元非 DEA 有效。

(三)变量选取

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投入和产出变量的选取不仅要坚持科学、客观、合理的原则,更应准确反映国家及社会对民族地区畜牧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本文根据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投入产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4个投入指标和3个产出指标进行分析。外生环境变量是一种不受主观因素控制,但又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变量。牧民人均纯收入是畜牧业作为民族地区支柱性产业和牧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直观反映。基于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数据可量化的原则,本文选取牧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外生环境变量。由于有些自然环境因素无法用具体的指标衡量(如:天气因素),因而剔除了不宜衡量的自然环境因素。具体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三、效率测算及内部差异分析

(一)效率测算

本文运用DEA-SOLVER 5.0软件分别测算了2010年、2015年及2020年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值。根据DEA模型的原理,BCC模型计算出的效率值为综合效率值(CCR),其计算公式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最终得到规模效率[16]。结果见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2010、2015、2020年甘肃省7个主要少数民族自治县(州)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变化情况。整体上看,各县(州)畜牧业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但内部存在差异,除天祝县以外的其余各县(州)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值均处于有效状态,说明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其畜牧业发展水平均维持着较高状态且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就效率均值而言,2010-2020年各效率值的平均值均处在较高水平且呈上升趋势,说明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

从个体来看,2010年天祝县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为弱DEA有效,虽然这一年该县规模效率值达到了1,但纯技术效率值低于1,表明天祝县对生产经营规模方面的投入过于重视,而对技术效率方面的投入关注度较低,导致其在2010年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为弱DEA有效。2015-2020年天祝县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呈非DEA有效,主要原因是该县在技术层面和规模层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虽然使其畜牧业经济发展综合效率有所提升,但天祝县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仍有提升到效率最优的上升空间。通过测算发现2010—2020年天祝县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每一个要素均有不同层次的冗余状况。就2020年来看,牧民人数冗余率最大,冗余率达到了-20.79%,存在劳动力投入过度的问题,研究发现有0.83万劳动力未得到合理分配。从产出来看,天祝县畜牧业生产的产出冗余在2020年达到最大,冗余率为295.78%,少产出了103521.3万元,产出冗余的均值为2.64%,表明其产出不足,存在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二)内部差异分析

根据2010、2015、2020年三个时间节点的畜牧业经济发展综合效率值(表2)将甘肃省7个主要少数民族县(州)分为Ⅰ类和Ⅱ类,效率值为1归为Ⅰ类,效率值在0.7-1归为Ⅱ类。Ⅰ类地区包括肃南县、张家川县、肃北县、阿克塞县、临夏州和甘南州6个县(州),Ⅱ类地区包括天祝县。Ⅰ类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状况最优,其发展效率均表现为有效,且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稳定状态。这些地区的畜牧业发展需要继续保持原有的投入水平,进一步优化生产技术,适时调整经营规模,使得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更进一步。Ⅱ类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良好。天祝县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较高,但尚未达到最优状态,最终导致整体效率未达到最优状态。说明畜牧业经济发展需要在注重提高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同时,继续加大技术投入,扩大经营规模,以此提升畜牧业经济发展现有水平。

四、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数据的时效性,本文通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对2020年7个主要少数民族自治县(州)的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各指标因素对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以期得出影响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

(一)指标选取

在研究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方面前人选取了较多指标进行了分析。于世海(2020)、张一(2019)、敏曉花[17](2018)、何玲[18](2017)等几位学者基于灰色关联、回归模型与通径分析等不同分析方法选取了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草原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牲畜存栏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畜产品价格指数等指标对影响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评价分析。

在依照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确定了8个具体指标,并建立如下影响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因素的指标体系,结果如表3所示。

(二)模型构建

灰色关联分析是对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分析、描述和比较的方法。它通过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之间的相似度来确定关联度,在数据信息较少的情况下可以揭示事物的发展趋势。它描述了两个因素之间变化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如果在系统发展过程中,两个因素的相对变化基本一致,则认为这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很高,反之相关性很低。灰色关联分析通常包括以下计算和步骤:

选定数据序列。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设X0={X0(t),t=1,2…,n}为数据行为参考序列,Xi={Xi(t),t=1,2…,n}(i=1,2…,n)为比较序列。

数据的无量钢化处理。由于系统中每个因素的单位不一定相同,因此有必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并将其转换为可比较的数据序列。本文采用初值化处理,即用序列中的各数除去本序列中第一个数。

计算关联系数。按下述公式计算在时,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系数

式中:|X0(j)-Xi(j)|为X0与Xi的绝对误差;

miniminj | X0(j)-Xi(j)|为两级最小差,amaxiamaxj| X0(j)-Xi(j) |为两级最大差;a仅是分辨系数。一般在0~1之间,通常取0.5。

计算关联度。

式中: ri即所求的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

(三)结果分析

1.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灰色关联分析

(1)选定数据序列。以2020年各县(州)畜牧业经济发展数据为基础,选取牧民人数(萬人)X1、牧民人均纯收入(元)X2、饲草料种植面积(万亩)X3、草原面积(万亩)X4、牲畜出栏数(万头/万只)X5、牲畜存栏数(万头/万只)X6、畜产品总产量(万吨)X7为比较数列 Xi={Xi(t), t=1,2…,11}(i=1,2…,7),选取畜牧业总产值X0={X0(t), t=1,2…,11}为参考数列 。

(2)无量纲化处理。为了消除量纲,便于计算,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见表4。

(3)求对应差序列。计算|X0(j)-Xi(j)|,即用上表中X1,X2,X3,X4,X5,X6,X7,中各行数值分别减去X0中各行数值,求得绝对值。通过计算可知:最大值绝对差为568.489,最小值绝对差为0。

(4)计算关联系数,取分辨率为0.5,计算各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的关联系数:

ζ1 (1)=(0+0.5*568.489)/(0+0.5*568.489)=1

ζ2 (1)=(0+0.5*568.489)/(4.312+0.5*568.489)=0.985

同理可求出下列各关联系数,如表5:

(5)计算灰色关联度。根据上表中灰色关联系数的计算结果,可以计算出牧民人数与畜牧业总产值的关联度:

同理得出牧民人均纯收入(元)、饲草料种植面积(万亩)、草原面积(万亩)、牲畜出栏数(万头/万只)、牲畜存栏数(万头/万只)、畜产品总产量(万吨)与畜牧业总产值的关联度(结果如表7所示)。

2. 灰色关联结果分析

从以上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生产条件与畜牧业总产值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畜牧业总产值与畜牧业生产条件的关联度如下:牧民人数> 畜产品总产量 > 饲草料种植面积 >牧民人均纯收入 > 草原面积 > 牲畜出栏数>牲畜存栏数。对照表6可知,大部分指标的灰色关联度等级都为优,其余也都处在一般水平,表明各指标对畜牧业经济的影响都比较显著。

就不同影响因素来看:人力要素方面,牧民人数与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总产值的关联度最大,达到了0.992,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由此可见,不管是农业还是畜牧业,劳动力的投入对其经济效益都有显著影响,适当增加畜牧业生产人数对提升畜牧业总产值具有重要作用。

产品产出方面,畜产品总产量是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第二影响因子,关联度为0.991,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需求日益增大,加之少数民族地区的肉制品品质更优、更加绿色健康,因而已成为更多人地选择。提升畜产品产量,一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总产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可实现当地牧民增收,是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重视畜产品产量的提升。牲畜出栏数和存栏数对畜牧业总产值的影响最小,关联度分别为0.709和0.677,但它们对畜牧业产值的作用也不能被忽视。

自然资源方面,饲草料种植面积在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也比较显著,关联度为0.984,表明饲草料是发展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一方面,扩大牧草种植面积可以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草场,推进传统畜牧业养殖方式向舍饲半舍饲等现代养殖方式转变。此外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水平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有草原面积,关联度为0.980,显然,合理利用草原面积是牧区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收入水平方面,牧民人均纯收入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也比较大,关联度为0.982,牧民收入的增加程度、生活水平改善与否是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是否高效的直观反映。通过计算发现,对牧民人均纯收入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草原面积,关联度为0.998,其次是饲草料种植面积,关联度为0.995,对牧民人均纯收入影响最小的则是牲畜饲养量。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畜牧业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的高低是畜牧业有无进步空间的直接表现。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2010-2020年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测算发现,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较好,表明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生产在技术和经营规模方面的投入是有效的,如需进一步提升其畜牧业发展水平,可从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做出努力。

影响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如何改进和提升畜牧业的重要依据。通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条件中各指标因素对畜牧业总产值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源对畜牧业总产值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收入水平和自然资源,最后是产品产出。

(二)建议

基于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的评价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明确了牧民人数、畜产品总产量、饲草料种植面积、牧民人均纯收入在促进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中的地位,结合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大对牧区畜牧业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升其综合素质。畜牧业劳动力数量是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进畜牧业机械化的重要前提还在于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一项新技术是否有益于产业进步不仅体现在它自身的效用和价值,更多地是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将其效用最大化,这就需要依靠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因此,地方政府应鼓励和吸引更多青壮年投入到畜牧业生产中,加强对当地牧民的培训,积极培育新型职业牧民;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在互联网建设方面增加投入,实现牧区网络全覆盖,让人人能上网、会上网,引导农牧民关注畜牧业发展信息的同时开阔其眼界,助力地区畜牧业更好更快发展。

其次,加快推进畜牧业机械化,提升畜产品产量。畜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现阶段各畜牧产区的重点目标任务,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发展经济又是重点,因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以上计算结果表明,畜产品总产量是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产值的第二大影響因子,可见提升畜产品产量作为推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作用尤为突出。因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在电子商务方面给予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拓展畜产品销售渠道。在利用畜牧业机械化提高畜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提高畜产品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质量的提升,打造民族特色品牌,促进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最后,大力推进饲草料栽培技术,加快畜牧养殖方式转变。现如今,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生产大多仍以散养为主,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草地退化现象严重,仅依靠现有草地资源并以散养作为主要养殖方式来实现畜牧业生产效益最大化已经不切实际,因而由小而散的养殖方式转变为规模集中养殖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路径选择。饲草料是畜牧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是畜牧业产值提升的重要源泉,饲草料的充足供应不仅能够满足牲畜成长所需,促进其生长发育,以此提升畜产品品质,而且能够为实现畜牧业从散养走向集中养殖等现代化转型方式奠定良好基础,在保证草畜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牧民增收。因此,地方政府及各民族县(州)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饲料行业监管,做好监督检查和质量安全监测,确保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结合优质饲料产业发展项目,如“粮改饲”,大力推进青贮玉米和苜蓿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稳步推进民族地区饲草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连,张邦林,贺春贵.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生态循环发展措施[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0):201-207.

[2] 张永强,王珧,彭有幸,王荣.黑龙江省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基于AHP-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 J ].家畜生态学报,2019,40(08):53-59.

[3] 韩满都拉.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01):190-194.

[4] 陈伟生,关龙,黄瑞林,张淼洁,刘红南,胡永灵,印遇龙.论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02):135-144.

[5] 王国刚,杨春,王明利.中国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地域分异特征[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7-13+150-151.

[6] 邱静,何述辉,刘莉.渝北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J ].中国畜牧业,2017(21):68-69.

[7] 付雨鑫,陈东.民族地区畜牧业支撑精准扶贫研究[ 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8(02):145-150.

[8] 刘芳.技术进步与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探究[ J ].柴达木开发研究,2018(04):47-52.

[9] 林秀蔚,万轩辰,毕凯,韦春波.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16):21-24.

[10] 张佳伊,杨丽莎,伍国勇.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山东省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分析[ 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04):24-28.

[11] 邢书宝,延秀娟.陕西省畜牧业总产值组合预测模型研究基于Shapley值[ 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50(16):34-42.

[12] 于世海,赵玉崟.西南畜牧产区畜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04):26-29.

[13] 张一,郑煜.基于主成分回归对东北三省畜牧业总产值与其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9,35(05):19-25.

[14] 钱力,韩燕.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绩效分析[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04):103-106.

[15] 何晋武.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01):58-63.

[16] 鲁庆尧,孟祥海.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江苏省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J ].东北农业科学,2021,46(01):94-99.

[17] 敏晓花.青海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析[ J ].新农业,2018(03):52-53.

[18] 何玲,吕晓燃,徐文科,等.黑龙江省畜牧业产值与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回归模型与通径分析[ 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2):1-5.

[19] 雷玲,苏夏琼,王礼力.陕西省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05):585-587+591.

(责任编辑:李韵婷)

Eval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iciency

——Taking Minority Areas in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AN Na,LV Jian-ping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

Key words: Gansu Minority Areas;Animal Husbandry;Economic Development Efficiency;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作者:兰娜 吕剑平

因子分析的畜牧业论文 篇2:

家畜改良工作在建设现代畜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

摘要:传统的畜牧业要想向现代畜牧业转变,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品种改良这一过程,伴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脚步,家畜改良的工作愈发显得重要,到底改良工作在实际的生产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字:现代畜牧业;品种;改良;探析

畜牧养殖业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大力繁殖具有高质量、高性能的畜禽数量,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家禽改良工作可以促进良种进化的速度,十分有利于提高畜禽的整体质量,并不断增加养殖效益。

1 关于改良工作的概念

繁殖这一过程是生物通过有性繁殖方式或无性繁殖方式产生后代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生物能够产生与自身相似的新个体,这种现象叫做繁殖或生殖。改良工作可以促进良种进化的速度,通过改良繁殖可以使动物个体的数量上升,畜群的整体规模增加,以此促进种群的延续和演化。畜禽改良主要应用遗传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从遗传的角度出发改良动物,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使畜禽向着更有利于人类所需的方向科学发展,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2 改良工作在建设现代畜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

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家畜改良工作顯得十分重要,做好改良工作也是现代畜牧发展的重要环节,值得思考和探究。

第一,家畜改良的职能作用需放在首要位置,必须做好常规任务。其常规任务一般分为种畜的鉴定与调剂、良种的登记工作、改良与配种工作,3项常规任务的执行为家畜改良工作打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改良工作的核心部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种源的重要性关系着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此3项工作。

这么多年的养殖经验能够总结出这样的结论,畜禽的先天性遗传很重要,这与获取的畜产品数量、畜产品的品质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所以,如果种源不够好,即使外界因素,如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方面再做得多么精心安排部署,也无法弥补遗传上的缺陷带来的损失,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由此可知,遗传因素在畜牧业养殖中的重要位置,并不可替代。

第二,改良工作的首要步骤就是种畜的鉴定与调剂,一般情况下,是适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种畜,再进行鉴定;但良种的登记工作是属于记录体系,要求完整完善的记录,这样做起来能够确保家畜改良工作有具体的数据标准可对比,能够透过相关记录数据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从而更有利于改良工作的要求,使各项指标更具有针对性,争取获得大的技术突破。从很大程度来说,良种登记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良配种是改良工作的重要步骤,这项工作既需要精心的组织安排,又需要良好的技术和服务来保驾护航。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奶牛改良,配种选择人工授精很重要,但是为了保证人工授精的顺利进行,相应的组织与技术就会成为关系人工授精工作的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第三,大力开展育种工作,有利于促进畜禽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与增长。对于现已取得的成绩,我们不应该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因为家畜的改良育种是一项工程,且漫长而艰巨,不仅依靠先进的理论和长远的眼光,更需要结合现有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更加完善现有品种、开发专门化品系。

第四,通常情况下,要根据市场需求培育新品种,还要进一步推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大幅度提高养殖户家畜养殖的综合水平。因为,科学的饲养与管理更加有利于家畜改良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成绩,不能出现违背实际的养殖情况,养殖人员应积极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多积累经验,以专业、实用的人才标准来要求自己,确保畜禽改良工作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

3 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家畜改良工作对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这一途径,不单纯地可以优化品种,进一步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十分有利于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经济和社会两种重要的价值。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家畜改良工作属于一项系统而且漫长的工作,需要先进的理念做支撑,还不可缺少的是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因此,该项工作很艰巨,对于建设现代畜牧业具有无法取代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和配合,做好畜牧改良工作,推动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雪峰.家畜改良工作在建设现代畜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9(8):14-15.

[2]瞿帮军.加强牲畜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盘县畜牧业发展[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6(6):28-29.

[3]汤洋,李翠霞.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模型构建与数量[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43(12):92-99.

作者:乌英才其克

因子分析的畜牧业论文 篇3:

基于比较优势的山东省肉羊产业发展形势与竞争力分析

摘 要:山东是我国畜牧业养殖大省,肉羊产业是畜牧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东省肉羊产业发展较快,但与肉羊发展强省相比差距仍较大。该文利用比较优势指数对山东省17个市的肉羊产业发展形势与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山东省肉羊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山东省;肉羊产业;竞争力;比较优势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肉羊养殖生产大省,肉羊产业对于全省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山东省肉羊产业发展迅猛,但相较于内蒙古、新疆这些传统牧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国内外畜牧产品贸易的竞争愈发激烈,客观分析山东省及各市的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对于促进山东省肉羊产业发展、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采取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山东省17个市2010—2018年的肉羊产量、出栏数量等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对肉羊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以期为山东省肉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分为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2个方面。其中,质性研究主要包括钻石模型、五力模型、PEST分析与SWOT等分析法。而量性研究方法主要有比较优势指數、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而目前关于畜牧业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多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且大多数的研究视角集中于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而具体到肉羊产业的研究则较少。本研究从区域视角出发,聚焦于肉羊产业,采取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山东省肉羊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1.1.1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是分析某一地区某一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该地区所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全省比例水平的对比关系,其反映的是该地区的该产业在所属区域的规模和专业化程度。由于本文研究的是肉羊产业,因此选择肉羊的出栏数来描述其规模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AIij]表示i市的肉羊产业规模优势指数,其中[GSij]表示i市肉羊的出栏数,[GSj]表示i市猪牛羊总的出栏数,[GSi]表示全省肉羊总的出栏数,而[GS]表示全省猪牛羊总出栏数。[SAIij>1],表明i市肉羊产业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具有规模优势;[SAIij<1],表明i市的肉羊产业不具有规模优势。[SAIij]的值越大,说明规模优势越明显;反之规模劣势就更明显。

1.1.2 效率比较优势(EAI) 效率比较优势(EAI)是表示某一地区某产业的产出效率与其所属区域平均产出效率的对比关系,衡量某一地区某产业生产效率的相对优势。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AIij]表示i市肉羊产业生产效率优势指数,其中[APij]表示i市人均羊肉产量,[APj]表示全市人均肉类产量,[APj]表示全省人均羊肉产量,表示全省人均肉类产量。[EAIij>1],说明相较于其所属区域i市的肉羊产业具有效率比较优势;[EAIij<1],则表明该i市的肉羊产业不具有效率比较优势。[EAIij]的值越大,生产效率优势越大,反之劣势越大。

1.1.3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RCCA)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RCCA)是表示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率优势指数的综合结果,全面衡量某产业在该地区的综合比较优势。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CCAij]表示i市的肉羊产业的综合比较优势。[RCCAij>1],说明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i市的肉羊产业具有综合比较优势;[RCCAij>1]时,则说明其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RCCAij ]值越大,说明综合比较优势越明显,反之,则其劣势越明显。

1.2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均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9年)、《山东省统计年鉴》(2001—2019年)、《中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山东省17个市统计年鉴》(2011—2019年)。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由图1可知,2000—2019年,山东省与全国的羊肉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山东省的羊肉产量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趋势:2000—2005年持续上升,2006—2013年缓慢上升,2014—2019年波动小幅上升。虽然山东省的羊肉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山东省肉羊产量占全国肉羊产量的比例从2006年开始持续下降,2019年下降到7.56%(见图2),表明山东省肉羊产业的生产规模在全国的地位持续下降。

2.2 区域间的肉羊产业竞争力分析

2.2.1 规模优势指数 由表1可知,2010—2018年鲁东5市的SAI值均小于1,鲁南地区只有菏泽和枣庄全部年份SAI大于1,其余2市部分年份或全部年份SAI值小于1;鲁西地区除聊城部分年份SAI值大于1,其余全小于1;鲁北地区东营全部年份SAI值大于1,而滨州只有部分年份SAI大于1;鲁中地区,除泰安全部年份SAI值大于1,其余各市部分年份SAI大于1。结果表明:鲁南、鲁北、鲁中地区的肉羊产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规模优势,而鲁东、鲁西地区肉羊生产专业化程度比较低,缺乏规模优势。从各市上看:菏泽、枣庄、东营、泰安4市全部年份的SAI值均大于1,其中菏泽市的SAI值最大,说明菏泽市的肉羊生产专业化程度最高,规模优势最大。

2.2.2 效率优势指数 由表2可知,从五大地区上来看,2010—2018鲁东5市的效率优势指数基本全小于1,鲁南除临沂外其他3市的效率优势指数均大于1;鲁西两市效率优势指数基本全小于1;鲁北地区的东营效率优势指数较高均大于1;而鲁中地区除淄博外其他3市的效率指数均大于1。因此,从五大地区来看,鲁东地区和鲁西地区肉羊生产效率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鲁南、鲁北、鲁中地区肉羊产业生产效率较高,具有竞争优势。从各市看,菏泽、济宁、枣庄、东营、济南、莱芜、泰安7市的EAI指数均大于1,其中菏泽EAI指数最高,说明菏泽市的肉羊生产效率在全省中是最高的,具有竞争优势。

2.2.3 综合比较优势 由表3可知:2010—2018年,鲁东地区5市的AAI值均小于1;鲁南地区除临沂全部年份和济宁部分年份的AAI值小于1,其余全部大于1;鲁西地区除聊城部分年份AAI值大于1,其余全部小于1;鲁北地区除滨州部分年份AAI值小于1,其余全部大于1;鲁中地区除淄博部分年份AAI值小于1,其余全部大于1。结果表明,鲁东地区的肉羊生产综合能力最弱,鲁西和鲁北地区具有一定的综合比较优势,而鲁南和鲁中地区具有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从各市看,菏泽、枣庄、东营、济南、莱芜、泰安4市的AAI值所有年份大于1,其中菏泽的AAI值在3~6,说明菏泽具有最强的肉羊生产综合比较优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2000—2019年山东省肉羊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20年间仅增长12.06万t,产量增速远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同时,山东省羊肉产量在全国的波动下降,从2000年的9.39下降到2019年的7.56%,说明山东省肉羊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下降。在全省五大区17个市中,鲁南、鲁北、鲁中3个地区的肉羊生产的规模比较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与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较高,说明这3个地区的肉羊产业发展较好、竞争力较强,而在鲁东、鲁西肉羊产业发展较差的地区,大多市的效率比较优势低于其规模比较优势,表明其肉羊发展主要依靠规模效应,生产规模、专业化和标准化在全省的水平都较低。其中,菏泽、东营、莱芜、泰安4市的肉羊产业竞争力最强,肉羊生产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与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较高。

3.2 建议

3.2.1 利用好比较优势合理布局,提升区域生产能力 对于肉羊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鲁南、鲁北和鲁中地区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对于这些成熟地区,要继续推动其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提倡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本地区肉羊产业不断发展,以合作的形式辐射邻近城市,推动其发展。对于鲁西这种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地区,加强其规模化发展水平,鼓励支持肉羊养殖基地建設,培育大规模、有影响力的羊肉加工龙头企业。对于鲁东地区肉羊产业发展优势欠缺的地区,其工业和服务业较为发达,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可以借助工业和第三产业辅助本地农业或其他相邻城市农业和肉羊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3.2.2 加大扶持力度,推进肉羊产业全产业链建设 根据山东省肉羊产业的发展现状,要想实现肉羊产业大省向肉羊产业强省的转变,必须紧紧把握提高肉羊产业的产量、质量、深加工水平的研发和生产等环节。首先,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鼓励养殖散户由分散型向群体规模性转变,实现饲养全程科学化、机械化。其次,在技术、资金、配套、防疫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再次,将肉羊产业的发展与种养一体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粮改饲”等项目结合,加快肉羊产业全产业链建设。

3.2.3 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实施品牌战略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原则,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积极引进知名畜牧企业,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带动本地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资源、市场优势,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加强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深度合作,建设好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积极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特色肉羊品牌,实施区域品牌共建共享,加强市场推广,提升市场知名度。

(责编:张宏民)

作者简介:蒲子雯(1997—),女,四川南充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收稿日期:2020-11-11

作者:蒲子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面工程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农业气象粮食生产论文

热门文章

因子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