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创新范文

2022-06-26

第一篇:校本教研的创新范文

创新教研形式,激活校本教研

创新教研形式,激活校本教研 夏邑县实验中学

摘要: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夏邑县实验中学依托现有资源,创造性地把原来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教研三大块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展了“备—研—听—评”的“三合一”的新型教研活动形式。整个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紧扣的,都是扎实的,使我们的教研活动根植于教师中间,围绕课堂教学,围绕课标解决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接“地气”。这种形式使各个版块不再割裂开,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一个整体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样的校本教研才真正有意义,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这样的活动形式最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师备课要认真准备,说课要积极参与,讲课要认真听,总结要踏实写。围绕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活动:“名师评选”之“说课大赛”和“优质课大赛”;课标学习及测试;学生“评教”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着我校教师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引领着我校教师逐渐成长为“名师”。

正文:

我们先来看一份教研组活动记录——

八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说“屏”》

活动时间:周一上午

活动地点:三楼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八年级语文组全体成员

责任领导:徐伟利

活动过程:

备课组长说明本次活动内容及程序,开始活动。

第一阶段:说课。

全体老师把各自准备好的《说“屏”》一课的教案交由备课组长检查并签字,然后在徐主任的监督下,抽出两位老师说课。结果高志伟、李朵两位老师幸运当选。

高志伟老师说课(课件展示)。(略)

李朵老师说课(课件展示)。(略)

第二阶段:磨课。

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全体成员就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展开研讨:

胡芝侠:我想重点说一下本课的导入。两位老师分别采用诗歌导入法和欣赏图片激趣导入法都能有效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对我的启发很大,尤其是高老师的欣赏图片既直观又有趣,我想加以借用。

刘青:我认为本课已有了前面几课说明文的学习,不必把说明文的几个方面都在本文中加以展现,可以加以取舍。我在设计本课时便是重点抓了语言,尤其是第一段的语言,很能体现科学小品文的特征,我把这个作为了一个教学重点。

张志明: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这样安排,但如果基础不太好的话,还是应该点一点的,像文中的分类别,做引用都很典型。同时,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所以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应作为一个教学重点,高老师这一点设计的比较好!

胡艳秋:文中引用的这几句古诗词是一个重点吧,课后练习设计中有这个内容。但对于它们的意思,学生不大能懂的,要讲一讲吧,像李老师课件中设计的那样,做一个小的知识点的补充,我认为很有必要。

…………

研讨后,各位老师对备课进行修改和补充。然后在徐主任的监督下,进行第二次的抽签以确定接下来讲课的老师。刘青老师光荣当选。

第三阶段:听课。

根据磨课所达成的共识,刘青老师在八(14)班做课。八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参与听课以检验磨课成果的具体落实情况和发现尚存在的问题。

刘青老师讲课。(略)

第四阶段:评课。

听课结束后,全体老师进行了简短的评课:

高志伟:较好地落实了本课预设的重难点,教材处理得当,特别是对本文语言的赏析比较细腻,较好的做到了“一课一得”。如果对《桥之美》的拓展能进行完就更好了。

徐伟利:如果选取《桥之美》中的一段进行拓展阅读,这样就比较容易操作了。 胡芝侠:学生活动比较积极,小组合作运用的很成功。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备课组长进行小结,并撰写活动记录上交。活动结束。

这份记录所展现的就是我校正在进行的“备—研—听—评”一体化创新教研形式。它是我校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提出的一种新型教研形式,是我校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成立于2010年7月,教师大多来自农村,整体学历水平并不高,教师之间水平差异也较大,可以说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提出“打造名师队伍,创办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求真、务实、创新”的教研作风。力争通过校本教研减小教师之间差距,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培养一批市县级名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在教研活动中有机整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教研三大块,创造性地开展了“备—研—听—评”的“三合一”的新型教研活动形式。关注教师的发展和成长,以立体多元的教学实践场景和多彩平台,让校本教研文化无声地流动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滋润着教师的教学心灵和智慧。下面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创新教研形式 着眼教师发展

校本教研的生命在于它的实效性。因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取得长足进步,这是教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良好的运作形式,健全的管理能够很好地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师教学方式,使教研活动扎实有效。我们“备—研—听—评”的教研活动如下:

1.备: 教研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各学科组长提前一周布置集体备课的内容,各位教师在课外精心准备自己的教案。

教案通常又叫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的一种具体设计。但是过去写教案往往成了很多教师不堪承受的重负,写教案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有些教案还是上完课之后补写,根本没有实用性,更谈不上备出精品教案。杜威说“在人类所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最重要的人物的欲望最为强烈”,老师也同样希望得到领导的重视和同事的认可。因此我校规定在教研活动时组长要检查教案并签字,再抽签确定说课教师。为了能使自己在教研活动时能有好的表现,教师都是认真准备教案,甚至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备课。教案形成过程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把握课标、了解学生,不仅仅要求解决“教什么”还要解决“为什么教”和“怎样教”的问题,这就逼着教师做更深的思考。这样的教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背课”,代表着教师最高的水平,这一过程本身对教师就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2.研: 各学科组每周集中教研活动时,第一二节课进行集体备课,本组全体教师都要把准备好的教案带到活动办公室,组长和分包领导签字确认。组长先领着学习本部分课程标准,然后再抽签确定2—3名教师进行说课,说课后其他教师进行补充、点评、提建议,即“磨课”。

教研活动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更不是为了走形式,教研活动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使其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研活动就是为课堂教学服务,而改革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师自身的教法能符合当前教学的实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已经成为当前改革课堂教学,开展教研活动的主题;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行落实课标的有益探索,进行有助于教师整体水平提升的“磨课”活动。可能有的人会看不上眼说这样做太过于肤浅,不够深入。但作为刚刚起步的我们学校来说,落实好每一节课,把每一节课都备成精品课,这一件事做好做细做实就已经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围绕这一条主线磨课时会有课标的解读,会有课堂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等更高层次教研的落实。由于事先每位教师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抽到讲课的签,在活动的时候都很认真,参与也很积极。在活动时遇到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有助于问题的明朗,促进了每位教师水平的提高。很多时候教师的争论也是各不相让,谁来仲裁呢?我们就搬出“课程标准”这位法官来评判。直到每位教师对这一节课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如何去落实学习目标都了然于胸。当然可能也有一部分教师心存疑虑,如果有时间就接着讨论,没有时间就当作下一次活动要重点讨论的问题留下思考。可能有的人认为你们讨论的太没有价值了,都是一些小问题,我们认为在还不能解决大问题的时候解决小问题,日积月累也是一种进步。

3.听: 说课结束后,在分包领导的监督下进行第二次抽签确定一名讲课教师讲课,其他教师第三节听课。

陈大伟先生把“听课”称之为“观课”,他强调以观课议课的方式来讨论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以观课议课的角度来分析研究讨论,解决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问题,目的在于促进一线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他指出观课要对教师“教”的行为进行观察。要认真观察课堂行为和课堂现象。在听课的时候,由于每位教师都参与了本节课的设计,他们想看到的是自己的设想在课堂上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还能不能进行更好的改进;我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看别人是怎样处理的对我有什么启发;我的课堂还能进行哪些改进等等。每位教师都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听课,并且各人的问题可能并不相同,看课堂的观察点并不同,难道不是很好地落实了陈大伟先生的“观课”了吗?

4.评: 听课结束后,各组先由讲课教师谈谈教学反思,其他教师进行评课,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总结本次活动成果,并提出今后改进的意见措施,形成一份书面材料上交教务处。

有人开出了教师成长的方法就是写教育随笔。成为专家固然是我们的追求,但专家毕竟只是少数,我们强调的是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在公开课后要求老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教学反思也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主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强调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即“学会教学”,鼓励教师要多问“为什么”。各位教师根据听课情况多提问题,多提看法,重点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学科组长根据大家的发言及时总结并提出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留给大家思考。活动结束,组长要把本次活动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写入“活动总结”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再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分发到各个组进行校本课题研究。

这种活动形式,时间上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一周至少四节课,甚至还要把活动的时间拓展到课外、休息日;内容上紧紧围绕课堂做文章,大到课标的研究,课堂学习目标的落实,小到课堂微观问题的呈现、分析研究,可以说包罗很多,没有假、大、空,都是真实的具体的问题;从参与度上,这样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备课要认真准备,说课要积极参与,讲课要认真听,总结要踏实写。整个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紧扣的,都是扎实的,使我们的教研活动根植于教师中间,围绕课堂教学,解决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接“地气”。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很好地整合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教研”三大块,使各个版块不再割裂开,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一个整体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样的校本教研才真正有意义,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这项活动的优点可以概括为“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研讨改进教学方法、课堂实践检验效果、反思总结提高水平、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二、完善规章制度 护航教育教研

领导的重视是活动开展好的保障,我校除领导组成员分包学科组并全程参与活动外,还针对学校实际,实施校长室、教务处、年级组和学科组的网络化管理。管理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校长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负总责,学科组负责以校为本的课题研究活动,教务处指导并管理教研组的常规教研活动,分管年级领导组织并全程参与管理。

学校制定有《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和《教研活动考评细则》等相关制度,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保驾护航。制度确立了活动的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指出了教师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主体,强化了教师活动的责任意识;指出了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制度对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一提前”,学科组长务必提前安排好备课讲课的内容。

2.“两抽签”:说课顺序要抽签;讲课人员要抽签。并有领导组成员监督落实。

3、“三不准”:不准走过场或唱独角戏;不准迟到早退无故缺席;不准无教案参加活动。

4、“四统一”:统一思想、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内容。

三、立足校本教研 推动纵深发展

随着教研活动的深入进行,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的主动参与是活动成败的关键。为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为巩固教研活动的成果,我们开展了“首届名师”评选一系列的活动:第一学期召开了全体教师参与的“说课大赛”;第二学期举行了“优质课大赛”。两次活动都对获奖教师进行了隆重的表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引导更多的教师钻研课标,使我们的教研活动有高度,少走弯路,我们开展了“课标知识大赛”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课标的学习。为了让教师在活动时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体现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全体学生中间进行了“评教活动”和“我最尊敬的教师”的评选。许多教师都是流着泪到前台接受自己学生的颁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校本教研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立足学校实际,以追求实效为目标,坚持在实践中探求,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让我们的特色教研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

夏邑县实验中学

2013年12月

第二篇:创新校本教研培训  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内容提要:

本文阐述玉州区教研室以 “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为动力,实践广西精神,运用有效教育(MS—EEPO)理念,整合工作职能,创建了把教学、研究、培训结合起来的教研训一体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探索教师继续教育校本教研培训方式方法,进行系统、梯级、综合、专题、学科的培训,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并创新运用运用“网络互动式”管理、“集群共进式”推进、“螺旋向上式”发展的“三式”管理法,强化校本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主题词:

创新 教育 校本培训 教师专业

2011年以来,玉州区教研室以 “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为楔机,努力实践广西精神,增强改革与服务意识,以推进有效教育(MS—EEPO)教育科研项目实验为抓手,不断探索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创建了把教学、研究、培训结合起来的教研训一体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有效地提高全区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一 、加强组织领导,发挥主导作用。

1.整合工作职能。我区把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领导重视,由陈健萍副主任分管领导专人负责。区教研室承担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调研、教研、科研、指导和培训的职能,坚持面向全体教师,按需施教,着眼提高,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指导教师进行新课型、新评价、新备课、新学习方式的探索研究,举办各种形式比赛课、研讨课、展示课的观摩活动。教研室根据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内容来确定培训活动的重点和形式,把教学、研究、培训融为一体,克服了传统教师教育重复培训、分割培训的弊端,提高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组织业务学习。我室定期召开各研究室负责人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会议,进行常规学习和工作交流,建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组织了骨干教研员参加玉林市“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学习班、玉林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教材培训等,认真学习《课堂观察》、《有效教育探究丛书》等,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教研员的继续教育整体水平。去年,我室共有6位教研员被聘为玉林市继续教师培训团讲师,他们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研训一体化工作经验,形成了比较雄厚的教师继续教育力量。

3.深入听课调研。区教研室全体领导和教研员深入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听课、调研、座谈和指导,了解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实际情况,找出存在问题、落实改进措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贯彻课改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别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指导,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均衡发展。深入仁东、南江、名山等农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听课。并发挥“毓秀班”骨干教师的作用,着力提高城乡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城乡师资力量均衡发展。

二、科学分类培训,增强培训实效。

1.系统培训。首先是邀请孟照彬教授及有效教育总部的咨询培训专家对区级实验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其次是以区教研员为主,对实验骨干教师、镇(街道)辅导员进行二级培训。三是各实验校以骨干教师为主,对教师进行全员校本培训。强调被培训者的参与和体验,培训班既有针对校长、教务主任等行政领导的;也有专门培训骨干教师的“毓秀”班、“求实”班、学科骨干培训班等;对地方咨询专家培养对象的培养,也由实验之初的38人发展到现在的144人。其中30多人获教育厅聘任为省级专家,受委派到全区12个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改革试点县区协助孟教授开展咨询培训工作。2012年3月,广西基础教育科对我区中小学校的领导及部分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韦科长详细陈述了义务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孟教授对我区中小学学校的领导进行管理的培训,对我区部分骨干教师进行五轮考核,并于6月份考核合格后发放有效教育地方咨询培训专家证书。

2.梯级培训。我区按照教、研、训一体化的思路,采取“骨干先行,全员参与,梯队跟进”的方法培养有效教育实验队伍。 我区对5个 “毓秀班”定期进行有教育教训,提高有效教育实验能力。其次以“毓秀班”成员为滚轴,在全区开展第二级有效教育培训活动。再次由“毓秀班”成员培养的骨干,在学校单元组、学校团队中开展第三级培训活动,带动全区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实践,使教师队伍得到均衡发展。

3.专题培训。我区采用专题讲座、头脑风暴、课例分析、个案研究、沙龙研究、体验模拟等形式进行有效教育培训,方式多样,精彩纷呈。我区以课例分析为基本形式,以有效教育课例为载体,教研员与教师进行听课研讨,研训结合,共同提高。培训形式的多样化,使有效教育研讨活动都成为智慧交流的平台,让教师们有所进步、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增强了有效教育培训的效果。2012年3月23日~3月31日,玉州区举行了小学习作教学培训暨比赛研讨活动,全区各个小学四、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历时一个多星期。这种培训方法突破了以往作文教学难,学生写文章无从下笔的困境,让教师轻松教学,学生愉快学习,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4.综合培训。我区把专题内容培训和综合内容培训结合起来,把有效教育培训与课改培训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在每次专项培训前,先培植有效教育课例,共同探讨培训的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如在推进课型方式时,教研员先到各校听课,选择有代表性的课型,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课,改进完善后,再在全区教师培训活动上展示。在选择培训内容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是对教师进行有效教育培训时,首先对让教师掌握学习方式的操作方法,其次将学习方式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再次将学习方式与课型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推进,最后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师掌握有效教育基本操作方法,能将课型方式、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使教师从有形的境界进入形神兼备的境界。

5.学科培训。我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的举办的学科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我区规定中学校本教研活动时间,让学校每周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及各项教育法规,还可以集中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2012年春,我区分别举办了物理、化学、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等学科平台互动课型及要素组合等课型的培训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教师对平台互动方式课型的理解与运用,掌握平台互动课型方式操作理念与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我区举办了2012年初中毕业班复习培训暨讲课比赛研讨活动,我区教师充分利用有效教育的理念和操作要领,探讨和交流毕业班复习的教育教学智慧和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复习效率。

三、运用“三式”办法,加强培训管理。

我区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运用“网络互动式”管理、“集群共进式”推进、“螺旋向上式”发展的“三式”管理法,加强教师管理工作,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

1.“网络互动式”管理。该区构建教育科研实验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全区成立总课题领导小组、实验组;校际团队以子课题参与研究,各成员学校以二级子课题参与研究;各校教师以三级子课题参与研究。区教研室负统领总课题研究,每位教研员分别承担不同校际团队的联络员角色,指导子课题组开展教研活动。各个校际团队、各成员校、各校教师参与相应级别课题的研究活动,从而组成上下互通、各方互动的教研网络。各级研究团队总结科研经验,每年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实现资源共享。

2.“集群共进式”推进。在推进教研训一体化工作中,构建“上下互动,内外结合;研训一体,校际联动”的工作格局,主要通过“以校为本、校际联动、专业引领、全面推进”四个环节推进教研训活动。各位教研员深入相应的校际团队,不断总结教研训活动情况,举办经验交流会,提高全区教研训工作水平。该区坚持以强弱结合、城乡结合为主要原则,全区共组建了11个小学校际团队和6个中学校际团队,其中有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城乡联合等多种形式。该区许多教研训一体化活动均由校际团队组织举办,每个团队的成员学校轮流承担活动组织者的角色。各个校际团队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研训活动的重点和方向,发挥各校优势,开展相应的教研训一体化活动,互相听课调研,取长补短,互相帮扶,共同提高科研水平。

3.“螺旋向上式”发展。该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课题研究与平时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自学反思”、“群体互动”、“实践验证”三个环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自我反思主要根据自己在教研训一化活动中的收获进行总结和思考,撰写教后记、教学日记、随笔、教育叙事、反思案例或论文等。群体互动主要是教师们形成不同级别的主题研究报告,在学校单元组、校际团队或玉州级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同伴互助或专家引领等形式,提高教研训工作水平。实践验证主要是通过教师互听互评、集体研讨等形式反思教学效果,及时解剖教学中的问题,并重构教学设计,进行二次排序,再次实践验证培训效果。

四、强化校本培训,扩大培训效果。

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教研与培训主要以教育教学课例为载体,研教结合,富有特色。我区各中小学利用校本教研活动为创设教师间交流切磋、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科研平台。有的学校校长亲自主持,并对校本教研培训活动的方案进行研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各校都根据自身实际制订校本校教研活动方案,议程安排科学合理,合乎校情,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并且落实到位,顺利实施。如九中采用了“讨论→互评→补充→拓展”的形式,把主动权交给了现场的教师。城西二中通过采取“听课→评课→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研讨,有的学校通过“教师上课——自我反思——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流程,有的学校采取了“沙龙式”的研讨方式,选择学校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研讨,引发了教师们的深度思考,出现了一个思维碰撞、智慧交流的精彩场面。我区各校校本教研培训活动主题鲜明,教师参与积极广泛,各校校本主题鲜明,研讨主题的生成来自教师的教育教学内容,对于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各校组织协调能力强,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教学科研氛围浓厚。教师评价要点部分比较中肯到位,对于优秀的地方,给予充分的肯定,以科学诚恳的态度,对研讨项目进行充分的讨论,以求解决问题。教师能紧紧围绕各校确定的校本教研主题展开学习、研究、讨论,参与面极为广泛,发言积极踊跃而有深度。

五、培训成效显著,教育质量提高。

我区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我区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把有效教育培训同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强化科学管理,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开创培训新特色。据初步统计,2011年教师参加讲课(录像课)比赛获市级以上奖励27人次。自治区级以上奖励12人次:其中讲课比赛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1人次;录像课获一等奖4人次,三等奖1人次。2011年,我区“实施有效教育,打造毓秀工程---有效教育(MS—EEPO)方式在玉州教育改革中的创新实践”获2011年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优秀奖。《有效教育实践探究》于2011年2月由广西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我区搭建区内外交流平台,一批教研员和学校骨干教师到南宁、防城港、象州等十二个县进行有效教育培训。2011年11月,“全国有效教育广西改革试点经验成果展示汇报会”在玉州区召开,有效教育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等领导、专家600多人高度评价。2012年1月,《人民教育》第1期以《期待以久的变革》为主题,全面报道了玉州区有效教育的做法与成效,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2012年3月,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修基地、MS-EEPO咨询培训玉州分部落户玉州,玉州有效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今后,我们将扩大“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成果,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发挥玉州区作为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修基地、MS-EEPO咨询培训玉州分部的作用,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水平,为提高玉州教育质量做出新贡献。

第三篇: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必须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因此,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确定之前必须对教师队伍、学生队伍状况作调查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在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研究课题,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本教研成效。

1、专题讲座促观念更新

校本教研在带给学校机遇的同时,还带给学校及教师一个个挑战。新理念的接受与实施会遇到很多阻力,因为它使许多教师必须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这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为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适时适机地举办各种专题报告,如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更好地开展教改科研。

2、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案例分析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

校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可以聘专家或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4、学术沙龙促交流沟通

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邵主任在全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暨重大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

( 校本教研会议邵主任讲话ppt.ppt )

来源:课题办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

在全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暨“以省级校本教研实验校建设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邵水潮

各位专家、各位校长及学科负责人:

大家好!今年5月初,省教研室召开了校本教研实验校工作的启动会议,时隔半年之后,我们再次相聚郑州,又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见到了许多老朋友,我心里非常高兴。这次会议主要有三项议程。一是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的开题报告和专家讲评;二是分组交流,每个参会的实验校都将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经验;三是典型学校的经验介绍以及专家的点评。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我们将围绕校本教研这一专题,交流经验、澄清问题、启发思想、明确方向、谋划未来。按照我们的工作计划,未来半年内,每个实验学校都将参与申报和实施子课题的研究,每个学科共同体都要组织一次区域性的校本教研交流会;从而形成以点带面,区域联动的教研格局。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将举行一次全省性的经验交流会。因此,希望每位参会的同志都能认真开会,积极参与,畅所欲言,贡献智慧,通过对开题报告的分析、对兄弟学校经验的学习,梳理出本学校、本区域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来。

为了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并为本次会议作准备,从上个月开始,省教研室各个学科的教研员陆续到实验学校做了调研。在调研中,我们既收集到了许多典型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很多学校对于什么是校本教研弄不清楚,汇报的内容和提交的材料与学校的工作总结没有什么区别——“校本教研成了筐,什么都能往里装”。鉴于这种情况,以下我从课题开题和研究实施的角度讲四个问题:(PPT第2页)

1. 为什么要申报省厅的重大课题 2. 校本教研是什么 3. 校本教研有哪些形式

4. 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预期成果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也欢迎专家和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

一、我们为什么要把校本教研作为重要工作并申报省厅的重大课题? (PPT第3页)

这主要是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在其“课程实施与评价”部分明确提出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同年12月,教育部在上海启动了“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并在全国确立了80余个校本教研建设基地。自此,校本教研迅速成为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话题和课改推进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器。2012年8月,国务院在其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再次强调“校本研修”是教师学习培训的一条重要路径。用原基础教育司姜沛民司长的话说,校本教研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创举,由此可见其在我国基础教育政策顶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二)开展课题研究是提升教研工作品质和效能的需要

近几年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一直把校本教研作为全室的工作重点之一。2010年出台了《关于申报河南省中小学校本教研实验学校的通知》(豫基教研字[2010]20号);2012年2月公布了61所“河南省校本教研实验学校”并出台了《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校本教研实验学校建设管理办法》(豫基教研字【2012】3号);2012年5月召开了全省校本教研实验校工作启动会议。

在两年的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1)对校本教研的概念理解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都做了,什么都没做好;(2)缺乏有效的校本教研的交流机制,闭门造车,经验的再生能力差;(3)校本教研流于形式,论文、课题做了不少,但是课堂中的真正问题却没有解决;(4)部分学校工作不力,重点培育学科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基础薄弱;(5)校本教研的本土化不强,没有基于本校的资源展开;(6)缺乏专业引领,萝卜炒萝卜,研究的品质很难提升等。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升校本教研工作的理论品质和实践效能,2012年6月,我室申报了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省级校本教研实验校建设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9月份,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立项课题的通知[河南省教育厅教教科(2012)844号],该课题被批准为重大课题。这更坚定了我们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实验学校为“支点”,借助重点培育、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等策略构建全省校本教研网络,提升全省基础教育教研水平的决心和信心。相信本课题的顺利展开,对探索校本教研的省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校本教研是什么? (PPT第4页)

按照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对校本教研的定义,它是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它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研究,并在专家的引领与指导下,解决实践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

具体而言,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校本教研是扎根于学校的。它不是发生在学术研究机构中的书斋式研究,而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研究,是扎根于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生成性的研究,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而进行的实践性、参与式研究。其研究的问题在学校、研究的主体在学校、研究的重心也在学校。

第二,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虽然大学教师和各级教研机构的人员也会介入其中,甚至起到重要的帮助和引领的作用,但是,他们只能是辅助的作用,而一线教师和校长自始至终都应该是校本教研的主角。以学校的社团活动为例,如果我们仅仅介绍学校里有哪些社团,开展了哪些活动,还算不上校本教研;只有把着力点放在教师是如何指导社团活动的,在指导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才称得上是校本教研。

第三,校本教研的对象应是教师在教学中感知发现的、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正如在座的刘良华教授所说:“校本教研的基本精神在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校本教研属于应用性研究,它关注的不是宏观的原理性问题,而是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教学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琐碎,却和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三、校本教研有哪些形式?(PPT第5页)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校本教研的实践形式分为三个层面。

(一)个体层面的校本教研实践形式

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主要的实践形式。而在我们看来,个人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地展开。可以说,名师无不是在反思中成长起来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师德楷模于漪老师就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她教《春》这篇课文,连续3年用了三种不同的设计,每次都在教学之后记录下授课的得与失,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她的教学技艺就是这样“炼”成的。叶澜教授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反思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校本教研又是一种合作性的参与式研究,强调研究的民主性、平等性和协作性。但在大多数学校,教师之间往往壁垒分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并不少见,可以说,缺乏密切的同伴互助和有效的专业引领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掣肘因素。研究证明,一项职业成为一种专业有七个标志,其中之一就是拥有强有力的、联系紧密的专业组织。医学专业有会诊制度,法学专业有合议制度,我们教师当然也不应该只做“孤独的舞者”。

(二)学校层面的校本教研实践形式

从学校层面来看,校本教研可以分为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和学习型教研等三种形式。

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以课例为载体,其实践形式包括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研究型教研以研为着眼点,以课题为载体,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包括界定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开展行动研究、总结研究成果;学习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以阅读为载体,其内容包括读书、读图、读人。而在我们看来,这三种形式其实就像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一样,是密不可分的。其中,课例研究是一个核心抓手,课题研究和阅读都是为课堂教学的改进服务的。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们本来打算在这次会议上安排一次听评课活动,考虑时间和场地所限,最后决定在课题启动后组织专门的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活动。希望大家在这一献计献策。

(三)区域层面的校本教研实践形式

在区域层面推进校本教研方面,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领衔的教育部重大项目——“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取得了许多经验,他们在四个区建立了一批校本教研的实验性示范性扎根学校,根据教研任务的需要探讨了校本教研的多种组织形式。应该说,这些经验已经触及到了校本教研的核心问题,其经验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可惜的是,尽管这些成果在多家学术期刊上发表,却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甚至全国各地的项目单位也没有真正认真彻底地消化和吸收这些成果。之后召开的几次全国性的项目研讨会,其议题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游移,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项目成果的影响力。

而除了上海之外,由省级平台推动校本教研实施的经验极为少见,省级教研部门大多将自己的功能定位于管理和驱动,还没有充分发挥专业引领和资源整合的功能,教研员的研究能量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就此而言,我们在座的各位所进行的这项工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课题研究和工作推进的思路、方法和预期成果

(一)推进思路(PPT第6页)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有力地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我们在整体的研究思路需要把握好一个抓手、处理好两种关系、遵循两条研究路线、利用三种研究方法。

“把握一个抓手”指的是组织好子课题的研究。为了扩大课题研究的参与度和受益面,我们确定在总课题下设立若干子课题,本次会议提供的子课题研究题目的指南仅仅是一个提示和参考,正如我们所强调的,校本教研不是别人让我做什么研究,而是我们在教学遇到了问题,需要提供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鼓励大家结合本校、本学科的实际自主确定研究的专题。子课题被批准立项之后,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研究任务,省教研室将会颁发结题证书。明天上午,我们会就这个问题做具体的安排。希望各个学科教研员和实验学校认真研究开题报告和课题指南,结合本校、本学科的实际,积极申报子课题。 “处理好两个关系”指的是要在研究的过程中平衡兼顾好重点培育学科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校内研究和校际交流的关系。为了便于指导和联络,在过去两年的校本教研工作中,我们实施了重点培育、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的策略。每个学校确定了一个重点培育学科,这次参会的就是校长和重点学科的负责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验校的所有工作就是仅仅围绕这个学科而已,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其他学科置于校本教研之外,那样必然会造成重点培育的孤立,“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实施重点培育的目的在于以点带面,用重点学科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让重点学科成为整个实验校校本教研的急先锋和领头雁。请在座的校长、学科负责人和省教研员务必理解这一点,在立足本学科研究的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的发展。

如上所述,校本教研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研究。因此,实验校内部自身的发展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时候,我们学校内部遇到的问题,可能自己解决不了,需要与兄弟学校联合攻关、形成合力。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彼此鼓励,这样在跋涉的路上才不会觉得孤独。这就是组织学科共同体的价值所在。但我们不能把组织学科共同体作为研究的目的,它只能是促进实验校建设的一种手段。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梳理出两条研究思路来,其一是实验校内部的问题解决路线,其大致思路如下:(PPT第7页)

其二是学科共同体的研究路线,(PPT第8页)

其大致思路如下:

(二)研究方法(PPT第9页)

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已有的校本教研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深入探讨校本教研的本质并确定推进的策略;用行动研究法进入学校现场、深度参与到研究中;用多案例研究法实施并验证我们的研究假设。

(三)研究的预期成果(PPT第10页)

1. 开发出一套从省教研室到实验学校的一系列有效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2. 利用各级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和资源整合作用,培育一批优秀的校本教研实验校和区域性的校本教研共同体。

3. 建立全省范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合作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平台。 4. 形成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在有一定影响力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篇论文。

5. 形成若干套优秀的校本教研课例集和论文集。

五、课题研究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安排(PPT第11页) 1. 前期调研

这一内容我们已经按计划完成。

2. 第一次全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暨开题报告会

任务描述:组织第一次全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暨课题的开题报告会。议程包括:课题开题报告会;校本教研典型经验展示;以学科组或地域为单位分组讨论研究计划;发布子课题。

预期成果:课题开题报告书;课例光盘;论文集;修订各个学科研究共同体的研究计划。

负责人:李海龙

截止日期:2012年11月30日 3.各学科共同体的第一次交流研讨

任务描述:各个学科分别组织校本教研的交流研讨会,原则上至少本学科的实验校都应参与,汇报交流校本教研的经验或子课题推进的。研讨会可邀请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到场观摩。

预期成果:会议报告、课例、论文 负责人:赵阳

截止日期:2013年5月

4.第二次全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

任务描述:组织第二次全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内容包括:典型经验展示;分片区的交流研讨,展示子课题成果、发现问题,明确研究推进的思路和方向。

预期成果:中期研究报告、课例、论文 负责人:杨伟东

截止日期:2013年10月20日 5.各学科共同体的第二次交流研讨

任务描述:各个学科分别组织校本教研的交流研讨会,本学科的实验校都应参与,汇报交流课题的研究进展或子课题成果。研讨会可邀请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到场观摩。

预期成果:会议报告、课例 负责人:李海龙

截止日期:2013年12月31日 6. 第三次全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

任务描述:组织各学科校本教研共同体第三次集体交流,内容包括:典型经验展示;分片区的交流研讨,总结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各个学科校本教研共同体的研究报告、课例集、论文 负责人:邵水潮

截止日期:2014年3月31日 7.接受结题鉴定

任务描述:讨论并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 预期成果:课题结题报告 负责人:申宣成

截止日期:2014年4月30日

同志们,以上我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着重介绍了校本教研的理论观点、发展现状及实践成果,同时也介绍了我们的研究思路和工作安排。在两年多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以工作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工作”的必要性,希望同志们在会议之后,根据工作要求和课题研究步骤,科学规划,周密安排,积极行动,深入研究,加强交流,使我省的校本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使课题研究取得预期成果,实现工作和研究的双丰收。

谢谢大家!(PPT第12页)

学校教研工作浅谈

(2009-10-02 11:28:11) 转载▼

教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成败。教研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研究课标,把握教学方向的重要活动。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吃透了课标,读懂了学生,正确的理解了新课改理念,学生才能得到全里面的发展,学生的成绩也会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可见,教研工作非常重要。它服务于教学,在教学中得以生存,得以发展,并能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依赖与教研而提升,没有好的教研,也就没有好的教学成绩。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所以学校应把教研工作摆在重要的地位,与教学共同发展。而当前学校的教研工作还存在两个“认识”问题。

一、学校认识不足,发展不平衡

各校对教研工作认识不同,以至于各校教研工作开展情况不同。有的对教研工作认识十分充分,深知它的重要性,开展得有声有色,形成了特色,大大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对教研工作认识不足的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已,没有一个长期教研计划,教研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这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将是一团死水。

二、教师认识不足,是开展的关键

教师是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直接的受益者。教师对教研工作的认识,直接影响教研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大部分教师对于教研活动的认识不足,恩师只是听听课而已,有的连这也不愿意参加。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啃啃课本,抄抄题学生做做,其他的就没有。要讲一堂公开课,得费很大的劲。我们若不去好好学习,又怎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讲课非常精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只有一位学生低头看自己的东西。课后,老师问那位学生为什么不听讲。那位学生说:“我爸爸是你的学生,你讲的内容和所举的事例,他都做了笔记,我看他的笔记就行了。”老师哑然。这位教师尽管课讲得精彩,但他的知识已经老化,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因而算不是一个好老师。老师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变化,顺应社会的潮流,及时充电,怎么能教育好学生,怎么能培养新一代?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以教研为新的突破口,开展好教研活动,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开展好教研活动,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激发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要想一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有完善的知道来督促二胺彩虹。各校可以根据新课改,“岗位大练兵,优化课堂,提高课效”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确立本校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来保证它的完成。首先要确定适合本校的校本研训的内容和课题研究的课题,能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学生成绩的提高。其次,学校应改变评价教师的标准,通过评价,来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不能单一的以教学成绩,来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这样不利于教师的成长。教学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教育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教学成绩短期难见成效,关键是否能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作为新型的教师,不仅教学成绩要好,更要看他的教研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上是否有新的突破,形成的教学理念。教研能力更是一位教师内在综合素质的体现。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知道来保证教研工作的开展,服务于教学,把教研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开展好教研工作,打造学校工作的新亮点,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的提升。

二、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全员积极参与

学校要为每位教师创造良好的教研环境、教研氛围,在学校工作中认真落实好学校的教研计划,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作为这项工作的一员—教师要积极投身到学校教研活动中。这并不是为了学校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更好的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特别我们正处于课改之中,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必须认真的学习、研究我们的教学,不然就会被这场革命淘汰。我们的教师不能只教死书,这样不会有什么效果,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所以我们每位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认真的研究。教研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校本研训,听课评课,听课反思,教学反思,读后感,课题研究,网络交流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投入到这些活动中,在活动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把自己培养成教研型教师,从而推进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促进教学工作提升。 学校教研活动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大家齐心努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落实好。学校要高度的重视,突出这项工作,这是开创现代学校工作的新突破点,新的亮点,是打造学校品牌的着力点,确实提升教师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

第四篇:校本教研的形式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研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区域性研究活动、送教下乡、大型竞赛、校本教研等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越来越多,而校本教研无疑是各

种形式中与广大教师联系最紧密,对教师的教研水平提升作用最大的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它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在校本教研体制里,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校本教研正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如何让校本教研扎实有效地开展而不流于形式呢?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最有效呢?

(一)长年坚持的教学能力提高活动。

为了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学校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

⑴议教:集思广益

由全体或部分教师在一起议教,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群策群立,集思广益。议教的范围可以是全校的和年级的,也可以是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以备课组议教最为常见,效果也最好,因为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致,话题共同,而且这种议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搞好了备课组的议教,就可以为其他范围的议教提供范例。

备课组议教要根据学期教学内容和任务划分议教的次数和每次议教的内容,将每次议教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教师,以平均任务、轮流进行方式为最好。每次议教时,由牵头教师先做课程说明和教材分析,包括该内容的课程目标是什么,在教材中的地位如何,同前后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本此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拟采取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分析。其他教师再发表意见,可以赞同,可以提出异议,可以补充材料,可以完善教学方式。也可以进行同课异构,“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议教要将“议教材”和“议学生”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才容易理解和接受,才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造精神。比如说导入怎么做,情景如何创设,活动如何开展,探究的层次和深度把握,提问的角度和策略,课堂气氛的调控,内化情感的时机等等都应该是议教的重点和核心。总之,要通过议教“激活”教材、“激活”学生,“激活”课堂,要重视教师的“教”,更要重视学生的“学”。

⑵磨课:渐入佳境

议教毕竟还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议教的效果如何,教学设计符合

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能不能到达预期效果,还要靠课堂教学来检验。实践出真知,

实践也长技能。磨课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磨课,是以一定的教师群体为单

位,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主题,通过反复上课,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

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教学活动。磨课的参与范围可大可小,可以是全校的和年级

的,也可以是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以教研组为单位举行效果最好。磨课一般分三

个程序:第一步,上课教师进行准备,初步说课,根据其他成员的意见,可以对

教学设计进行初步修改,并进行试教;第二步,根据施教情况,开展评课活动,

重点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办法,然后根据评课的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

再施教,这可能有几个反复,当然第二次或者第三次上课的教师可以是原教师,

也可以是其他教师,但教学内容不变(当然班级有变化);直到到达比较理想的

效果和境界为止;第三步,进行总结评议,总结得失,从而到达“一人上课,整

体受益”。这比起过去泛泛开展的应付差事、例行公事式的公开课,效果不可同

日而语,“磨课”的作用在此,“磨课”的魅力也在于此。

磨课应该重在强调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发现教学运作中的偏差,有效地纠

正教学与目标的偏差。教研评课要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反馈渠道,让教师在自我实

践与反思,同伴互助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纠正背离目标的倾向。磨课应该强调

研究和解决问题,找到问题后,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充分认识教

学问题的性质、内容、结构及外部影响,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确定解决问

题的办法和策略,让参与教师对教学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

分析能力,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教学能手和专家。

⑶竞赛:能力提升

在磨课中发现的有些问题可以马上解决,如个别环节的设置,材料的取舍

等等。有些问题的解决却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如处理教材的能力,随机应变

的能力,教学基本功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校

本教研同样可以大显身手。以校为单元开展各种形式的旨在提高教师素质的竞赛

活动具有这方面的优势,是其他级别的活动(如县级、省市级等)所不能比拟的,

它既可全员参与,人人行动,又不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在竞赛活动中,人人既是参与者,人人又是评委,大家既当运动员,又当

裁判员。这种以全员参与为形式的校本教研,能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种

发扬重在参与精神的校本教研又能使每位参与教师有所收获。竞赛的形式可以多

种多样,如普通话竞赛、电脑操作大赛、演讲比赛、说课比赛、命题大赛、个人

才艺展示、优质课竞赛、教学论文评比、辅导学生大赛、青年教师竞赛、中年教

师比赛等等;竞赛的内容可以千差万别,如语文、数学等等,但每次最好只有一

个合适的主题,而且尽量要扩大参与面。例如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可请中

老年教师当评委,举办说课比赛,在年级组或者教研组内先初赛,再推荐优秀者

到学校参加比赛,比赛评委可设专家评委和群众评委,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总之,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提高。

⑷听、评课活动

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上课、听课、评课

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通过上课、听课、评课

活动,一方面,能使学校领导直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便于领导发现教师

教学优点,并进行总结推广,对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直接给予指导;另一方面,

通过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听课、评课,使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

同提高。现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具体要求: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我们设计了“每周观摩课”活

动。全校11个教研组,学期初制定每周观摩计划,定时、定人,每周到固定时

间老师直接到班听课,之后进行集体评课:①反思性评课:由上课的老师根据自

己的教学设计,结合上课的实践,进行反思性自评,并提:出个人的疑惑,供大

家讨论;②对比性评课:研究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与上课教师作对比性

评课,从不同的教法中取长补短,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③总结式点课:活动

主持人(通常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或研究小组组长)作总结性发言,并布置本

次教研活动的书面作业。这样每周就有11位老师上公开课,每人每学期平均上

2—3次公开课,听并且参与评几十节同科老师的课,一年下来老师们的教学能

力快速提升,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互动体验式地主持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

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以教学的理论、过程、素材等为载体进行的

教师研讨活动,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管理,注重新型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提高教

研活动质量与效益的现实需要。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学校教研活动工作

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思考,去解决。

我校围绕学校工作中心工作要点,坚持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学校教育

教学水平的基石,将课题专题研究和基于课堂教学常态问题的研究相结合,在提

高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开展工作。摈弃了一般学校教研组长领学理

论的传统做法,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每个老师自主选择主题轮流主持本组

活动。学期初,每位老师根据“实效、趣味”的原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内

容和活动形式,制定好教研计划,每周各组在固定时间开展教研活动,形式多样,

如谈话式、观摩式、辩论式等,要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一年来,互动体验式

地主持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老师的教研积极性,促进了老师的专业成长。

(三)扎实有效的班主任培训。

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的主要管理者,是班级工作的

核心组织者和直接领导者,肩负着培养和教育学生的重要职责。班级工作是学校

的基础工作,班级工作的好坏与学校的

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然而,班级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完成

的。因此,认清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加强对班主任工

作的领导便是学校的一项基本工作,对班主任工作的领导,首先是建立和完善班

主任工作制度,使班主任有章可循,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为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培养一支爱岗敬业的班主任队伍,学校实行

班主任周培训、总结制度,每周固定时间进行班主任分组学习,讨论、总结班级

管理经验;每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班主任每周工作概要》

下发给每个班主任,指导班主任具体工作;定期召开班级管理工作现场观摩活动;

学期末举行学校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交流,快速提

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提高了班主任幸福指数,也促进了学校规范管理、持

续和谐发展。

(四)骨干教师辐射培训。

校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

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我们聘专家或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

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

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我校目前有2名省级教师教育专家,5名省级名师,7名市级名师,30名省市级骨干教师。学校让骨干教师定期举行讲座、示范课等活动;凡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学习的老师,回来必须培训全校教师,如今年刘公社、何慧丽、田训、李明国等多名老师外出培训后都进行了学习汇报,实现了“一人学习,全校受益”的目标,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提高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使团体的智商大于个人的智商,使学习力转化为创造力。

针对教师当前科研能力薄弱,我们在学科建设中融入团体学习精神,学科由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主干课主讲教师、科研骨干教师及青年骨干教师组成一支教研组,这些教师各有所长,知识、技能、性格、气质互补,他们有学科建设的共同愿景,互相分享合作,给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分享计划和资料产生新的想法,努力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在团队合作学习中,为了消除习惯性防卫,要鼓励每个成员说出心中的设想,进入真正交流思考的境地,以发现远比个人更深入的见解。在每次教研活动中,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构建起一支较为严密而又富有活力的教研队伍,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例分析、课题研究、实践探索等多种活动方式,对学校有效教研活动进行引领和指导,利用这些骨干教师队伍的引领与辐射作用,把全校教研力量整合起来,提高了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了我校教研队伍的活力。所以,鼓励教师说真话,适当增强具有正面效应的团队内部交锋,消解具有负面效应的团队冲突,创造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坦诚和谐气氛,整合了每位教师的力量和贡献,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带动全校老师的共同成长。

(五)扎实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加强互动研讨。

互动研讨是一种合作性的教研形式。通过互动研讨可以加强教师间的交往、沟通与合作,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和教师素质的共同提高。为此,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互动研讨活动,指引教师参与集体性听课活动,在集体讨论中把自己听课的收获、感悟和困惑都提出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与其他教师一起探求解决的方案;要求教师在研讨中听取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分享别人的经验,分析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以取长补短;鼓励教师互相进行交流、对话,共同分析教学研究中的重点、焦点问题,接受别人的先进思想和正确建议,以获得专业引领。结合我校年轻老师众多、骨干教师也多的特点,学校发起了鼓励年轻老师主动拜师的倡议,并针对拜师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已经有20位老师结成了对子,形成了浓厚的互帮互助的教研氛围。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六)注重反思教学实践。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

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案例分析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要为行动而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到科学理论的依据,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要在行动中研究,反思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在实际行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善实践行为;要对行动进行研究,每次行动之后对整个行动进行反思,增强新课程改革的体验,总结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提炼和升华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典型案例和教育故事。

新学期开始时,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一个课后反思笔记本,要求老师在上完一节课后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已经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教师的生活,成为了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新型教研关注教师自己的主动建构,鼓励教师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经验;重新认识自己的经验,增强自信;主动贡献自己的智慧。我认为,只有教师参与,才能使教师建立起自信,遇到问题"向内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向外求",寄希望于"专家",形成"造血"机制。实践证明,好的教研形式可以充实教研的内容,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积极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引导教师通过在自我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在同伴互助中提升教育理念,在专业引领中感悟教育真谛。

第五篇: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的比较

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完全相同的地方,需要进行比较。

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相同的地方:一是研究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实践问题、改进工作,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二是研究人员相同,都是教师为主的研究,都希望得到专家的引领,但是都不依赖专家。

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不完全相同的地方:一是研究形式不完全相同。校本教研包括学校的课题研究、教研活动、学术交流、撰写教研文章、推广教研成果等多种形式,教研活动仅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二是研究内容不完全相同。校本教研包括教育研究、教学研究、教育管理研究等多方面的内容,教研活动研究的内容通常是教学这一方面的内容。三是研究级别不完全相同。教研活动包括学校内部的教研活动,学校之间的教研活动等多个级别,校本教研中的教研活动仅仅是学校内部的教研活动,是教研活动多个级别中的一个级别。

明确了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的概念,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有助于对教研活动和校本教研加深认识,优化操作,落实过程,提高效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石油行业演讲稿范文下一篇:随缘是什么意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