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需求调研报告

2023-04-04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社区服务需求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社区服务需求调研报告

社区服务需求报告

XX社区服务需求调查报告

一、社区概况

(一)基本概况

XX社区位于xx区西部,紧靠xxx,总面积为3.058平方公里,东起xxx,西靠xxx,南临xxx,北至xxx。内有A、B、C、D等18个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处26个。有幼儿园和小学各一所,国际学校2所,个体店铺76间,驻区企事业单位542家,住宅区28处共6003间套,在建工业区4个,住宅区2个,公寓1个,出租屋2578间套。

(二)人口概况

XX社区现有总户数6909户,总人口21033人,户籍人口10068人,流动人口10965人。其中社区内有47个国家和地区2103名外国人居住,占总人口的10%。社区内主要以中年人为主,约占总人口61%,儿童及青少年约占31%,老年人约占8%。其中残疾人及困难群体人数不多,有98人。

二、服务需求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结合调查需求报告,在老年人、青少年、妇女儿童、轻度残疾人等主体方面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突出服务重点人群和困难群体,打破户籍界线,提供均等化服务。

(一)老人服务需求

本社区现有老年人1700余人,俨然已成为急需关注的群体。在经过需求调查后,分析老年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老年社区服务策略,从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全方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1、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机制,设立老年硬件服务设施,根据实际情况需求可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项目。组织志愿者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温馨可靠的服务。建立居家紧急呼叫系统成为居家养老的重要工作之一。

2、完善社区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地开展老人服务需求工作,实施社区老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项目。为老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的指导,减少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积极倡导社会资源的加入,开展社区老年人医疗讲座、义务会诊等无偿服务。

3、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有益的消闲活动有助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个人生活方式,并保持愉悦的心情及较为广泛的人际关系。社区可组织各种活动丰富老年人的闲暇生活,例如体育锻炼、唱歌跳舞等。也可开设老年人学习班,教学电脑网络、手动制作、健康养生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社区应把健康教育融于闲暇活动中,帮助老年人树立自我保健意识。

4、社区老年人服务法务法律化。老年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根据社区老年人的特点,结合国家有关老年人的法律法规,为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健、照料服务、精神文化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法律咨询服务。

(二)家庭服务需求

家庭是社区的组成部分,服务家庭是社区工作站的重要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服务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做出相应的跟进与完善。本社区有近7000户家庭,为每个家庭提供优质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社区家庭交流平台。为日常到访中心的家庭成员提供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的场所,并为其提供所需政策咨询、资源链接和转介服务。

2、建立社区自主互助网络。构建妇女互助网络、儿童互助网络、邻里互助网络。充分调动社区家庭资源,促进社区融合,提高社区凝聚力。

3、建立社区-学校-家庭模式。利用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为家庭提供各类知识及既能培训,提高社区内家庭的整体素质。例如举行暑期学生技能培训班、家庭生活教育、亲职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提高社区品质。

4、完善家庭辅导工作。家庭或多或少会遭遇各类问题,在自身无法解决的情况下,社区应起到辅助协助的作用,在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婚姻家庭、教育健康、法律咨询等方面提供相关的辅导及咨询服务。由其是针对家庭危机,社区需及时处理,以快速、有效的服务帮住家庭摆脱危机的影响。

5、联络家政服务。为满足社区家庭的日常家务处理、护理及保洁的需求,社区工作站可联络相关家政服务资源,帮助家庭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做好家政服务的监管工作。

(三)青少年服务需求

青少年作为展现社区活力的重要力量之一,,以密切联系青少年、有效服务青少年、积极引导青少年为基本功能,以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社区青少年需求项目,是社区发展形势新需求。结合本社区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就社会教育、助学帮困、就业指导、志愿服务、维权服务等方面开展活动项目。

1、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校外活动场地,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社会教育活动,促进青少年树立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2、助学帮困。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助学活动信息查询、建立个人求助档案、组织开展有关助学帮扶活动等服务,保障青少年获得就学生活机会。

3、就业指导。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就业信息查询,建立个人就业信息档案、向有关企业推荐求职者、组织参加有关就业培训、见面活动等服务,以提高青少年群体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4、志愿服务。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志愿报名者报名服务,组织社区青少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青少年体验志愿者的快乐。

5、维权服务。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维权普法宣传教育、办理困难青少年救助、受理青少年心理咨询等服务,有效维护青少年的权益。

(四)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 为推动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深入开展,密切联系残疾人,切实为残疾人提供一系列需要的服务,为残疾人事业的奠定坚定的基础,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建立残疾人组织,为残疾人提供各项有效的服务,使残疾人康复得到保障、文体生活不断丰富,并把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无障碍环境逐步改善,使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实现 “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1、建立社区温馨服务站,实现有康复场所,有康复器材,健身器材等服务。落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残疾人的衣、食、住、行康复、文化、教育、就业、娱乐等提供服务,及时解决残疾人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2、为社区各位残疾人提供相关服务。为社区残疾人制订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训练计划;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服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提供必要的救治信息,跟进服务,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经济救助、法律援助等服务。

3、普及健康康复知识。定期为社区内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对老人进行养生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及健康咨询活动,发展残疾人康复科普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为康复后的残疾人提供就学、就业和自谋职业信息,使其回归社会主流。

4、丰富残疾人群体的生活乐趣。组织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帮扶服务,从而使扶残助残能制度化、长期化;活跃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关心、重视、帮扶残疾人参与社区群众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提高无障碍意识,建设社区无障碍设施;加强对现有无障碍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正常使用。

(五)外国人服务需求

初步统计有2103名外国人居住在此,打造国际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的国际化社区成为XX社区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提升外国人管理服务质量,探索社区外国人管理服务新模式

1、提供组织保障与后勤支持。为外国人提供租房、医疗服务、紧急意外协助救援、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咨询与帮助,协助外国人与公安局、物业管理、国际学校等单位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为外国人提供方便优质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动员社区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密切联系与沟通,定期召开外国人服务工作会议,采取多种方法,在社区内进行涉外法律法规宣传。帮助辖区居住的外国人提高防范意识和守法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外国人违法案件的发生,提高了基层外国人服务水平。

3、加强业务培训,更好地提高基层外国人服务水平。为社区民警、户管员、物管人员提供业务培训,认真学习外管业务知识和涉外法律法规。通过培训,让工作人员都清楚地了解了各自在日常工作中的位置和责任,以及应如何正确开展外国人服务工作。

4、开展外国人娱乐活动。针对外国人的宗教风俗习惯,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联合物业管理部门、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志愿者组织等开展符合他国特色的联谊活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

(六)其他人群服务需求

需求调查报告显示社区内仍有少量特定群体需要社区和社会的关注与帮助。

1、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服务。整合资源,推动良好政策环境,促进社会关注社区矫正人员,通过宣传教育,平等对待特定人群,努力帮助社区矫正人员的再社会化进程。

2、对社区内优抚对象的服务。为新退役人员提供生活适应辅导和就业辅导等服务。关爱老军人、军烈属,为其提供物质及精神慰藉。

3、对特困人员的服务。为特困人员提供必要的救助服务,缓解困难。开展技能培训与辅导,提升特困人员的能力。同时整合社区资源,为特困人员提供物质、经济等援助,发挥社区的作用,提升贫困群体的生活水平。

第二篇:社区居民需求调查情况报告

为了了解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和对社区工作的态度,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开展工作,马街社区在社区范围内进行了“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围绕社区居民基本需求,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兴趣爱好、教育培训、提升学习、便民服务、问题咨询等方面需求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居民最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

一、调查步骤

(一)准备阶段(8月16日—8月17日):成立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问卷调查内容,修订完善调查问卷模板,充分整合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等力量,分片分区明确调查范围及对象,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精的骨干组建调查工作组,集中时间对调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调查的意义、熟悉调查内容、掌握工作方法,并依据各人专长明确分工,提出具体要求,同时为调查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条件,确保调查率达90%。

(二)调查阶段(8月17日—8月22日):

1、乡镇党委、社区:⑴组织调查人员深入实际协调、取得被调查对象所在社区、单位、物管等部门或个人的积极支持配合,顺利打开调查工作局面。⑵适时总结、交流调查工作的经验不断解决调查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调查工作按既定计

划进行。⑶全面掌握和收集资料,对已有资料进行汇总和初步整理,不足部分及时补充调查和收集,做好被调查居民和社区单位协调工作。

2、调查工作人员:⑴紧紧依靠被调查社区、单位、积极争取支持配合;⑵客观、真诚的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争取居民支持;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认真、详细、准确地做好各种调查记录;⑷及时对调查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三)研究分析阶段(8月22日——8月23日):

1、将调查收集到的资料汇总,进行筛选,甄别、归类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查找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明确下步工作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建议。

(四)总结上报阶段(8月23日——8月24日)。对调查结果认真进行汇总、分析、归类,同时形成专项调查情况报告(主要应包括调查步骤,调查方式,调查范围,对调查情况归类汇总分析结果等),连同问卷调查模板调查上报。

二、调查方式

由乡镇党委牵头,针对辖区社区居民(含外出务工人员和外来务工、经商、办企业等人员),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为主与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居民代表会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社区居民需求进行普遍调查(调查率原则上不低于90%)。

三、调查情况归类汇总分析结果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下:

1. 年龄:

样本中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93岁;12至18岁1460人,12至18岁1460人,19至35岁2095人,36至55岁2870人,56至70岁1790人,70岁以上987人。

2. 文化程度

调查对象文化程度的分布是:小学及小学以下3047人,占总样本的45.9%;初中1680人,占25.3%;高中、中专、技校共1570人,占23.7%;大专180人,占2.7%;大学195人,占2.9%。

以上对被调查者特征的描述固然不能代表该社区居民的总体情况,但对于社区管理者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意见、需求等,这个结果仍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过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地区居民的一些特点。例如:社区人口老龄化,直系家庭仍占相当的比例;居民受教育程度多为初中、高中;10%左右的家庭有失业或下岗人员;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平均值约为750元等,对于社区管理者制定规划、开展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社区服务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它能否满足社区成员的不同需求,能否排解居民生活中的困难。为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相关的问题。

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问卷中所列服务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而且在每类服务中都列出了需求率排在前五位的服务项目,可以更清楚、直观地体现出被调查者对各种社区服务需求的需求率及排序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被调查者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和偏好是不一样的。

1.服务需求的性别差异:男女居民在社区服务需求上有显著差异的项目有24项,涉及到了9个类别,其中有15个项目女性的需求率超过了男性,包括干洗水洗、家具修理、老年人保健、盲人按摩、活动中心、心理咨询、舞蹈培训、健身培训、插花培训、手工艺品制作、美容美发培训、回收旧衣物、老年餐桌、蛋糕房等;有9个项目男性的需求率高于女性,它们是矿泉水水站、药店、就业咨询、婚姻介绍、职业介绍、维修类培训、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等。由此可见,男女在社区需求上是有差异的,比如说男性更需

要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女性则更需要舞蹈培训、花艺培训等符合女性特点的服务。

被调查者解决需求的途径

社区居民需要各种服务,但当他们有了某项需求的时候,愿意通过什么途径得到服务呢?换句话说,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服务提供者”,居民在有需求的时候是否愿意到社区服务中心或居委会求助,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被调查者对现有社区服务的使用和评价

调查显示,接受过服务的居民对其服务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这也说明,与其他的服务机构相比,社区提供的服务质量是非常好的,只要社区服务中心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社区服务的内容,一定会吸纳更多的居民采用社区服务。

关于社区服务的思考

掌握和分析不同层次社区成员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是社区服务中开展活动的起点和基础。社区服务运营机构和管理机构必须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认识,要始终以居民是否满意为工作的目标。社区需要是因人而异的,居民的年龄、性别、

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社区需求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民族风俗习惯、家庭结构、居住条件等因素,总之,提供社区服务就要了解这些需求、差异,同时还要认识到这些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因此管理者还要将了解社区需求作为经常的工作来做。

通过此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社区居民的需求种类繁多,不同特征的人群又有不同的需求,那么面对这种局面,作为满足社区需求的社区服务应该如何运营又应该如何管理?我们认为首先要厘清社区服务的提供者以及提供哪些服务。目前街区级社区服务主要是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各社区社区服务分中心、各便民服务网点组成的,这里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区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内容质量不高、服务方式落后等。随着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在这一领域内的需求完全可以交由市场来解决,社区服务要突出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诸如公益性质的社区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文体设施和文体活动应该交由社区服务中心来解决。同时驻区单位和居民也是提供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诸如主副食供应、文体设施、洗浴设施等可以由街道出面协调解决,而居民中也可以开展自助互助服务活动,街道和社区服务中心关键是要做好协调的工作。

调查显示,有许多居民对社区服务这一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参与本社区的社区服务则是少之又少,许多受访者都希望能够了解社区服务中心的位置、电话、服务项目、收费方式等信息。所以,社区服务中心今后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比如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文体活动时进行宣传、设立居民需求意见箱等等。在发放宣传资料时最好将宣传资料做成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比如说台历,这样可以延长宣传的效果,不至于居民拿到之后就扔掉。同时也要注意媒体的作用,借助媒体来宣传自己。

当然,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也不能忽视社区中志愿者的资源,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开展互助服务。要对社区志愿活动进行制度化的组织管理,增强志愿活动的可持续性。比如说可以采取志愿活动记分制,在志愿者积累到一定的分数时就可以优惠或者优先享受到社区组织的一些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励志愿者的参与热情,还可以壮大志愿者服务的队伍,营造出良好的社区服务氛围。

第三篇:14-关于社区科普需求调研报告论文讲解

关于社区科普需求调研报告

北京市丰台区科技馆 田凤兰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全国“十一五”规划编制准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示精神,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的要求,根据丰台区“十一五”规划前期调研和编制工作的总体方案,针对确立的规划目录,区科委编制了《丰台区科技“十一五”规划总体方案》,针对“科普型社区发展方向研究”的课题,科技馆受科委的委托展开了编制前期的研究调查工作,现将丰台区社区科普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科普型社区创建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社会的变化趋向由“单位制”社会变成“社区制”社会,由“单位人”变为“社区人”。由此也就带来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同时,需要由社区来管理的事物也越来越多,最突出的就是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农村富裕劳动力和城市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即使是单位的在职职工,也有住地教育和管理的问题。这些人汇聚在社区,给城市建设带来许多新的课题。新形势下社区的管理和教育问题,显得日渐突出。创建科普型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科普型社区是通过营造整个社区地域内的科普氛围,整合区域内各类社会资源,以充分发挥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家庭及居民个人创造性思维能力,自觉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建立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新形式,建立科普工作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实现政府、社会、企事业组织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新型社区,加速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创建科普型社区就要了解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只有对社区科普需求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有针对性地满足其需求,注重科普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为丰台区城市建设和“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保证。

二、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表中设置了辖区人员组成结构的基本情况、学习科普知识的来源、最喜欢或最关心的科普话题,其中包括健康问题、环保问题,居民喜欢的科普宣传形式、宣传地点、活动时间及已创建的科普型社区对科普活动室的活动情况、满意程度进行广泛调查。4月14日,科技馆向已创建的4个“科普型社区”和其它街道随机抽取的两个社区发放调查表,每个社区50份,共计300份,由居委会负责下发到个人,要求尽量含盖不同类型的人员,一星期后收回294份。此次调查表的回收率为98%。通过对调查表的分析,使“十一五”规划中关于科普的发展方向和制定的工作目标,符合社区发展方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三、结果:需求很丰富,形式要创新

1、大部分人员没有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高学历的人有培训计划的所占比例较大,高收入的次之,学历低、经济状况又不好的所占比例最少。

2、主要通过新闻媒体获得科普知识。选择学习科普知识来源于电视的人为79.93%,选择报纸的人为67.35%,而选择图书的人仅为40.14%,选择广播的人为38.78%,选择网络的人为17.69%。选网络的年轻人居多。渴望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加强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的科普宣传力度是提高公民科普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3、健康知识最受关注。很多居民通过媒体了解食品与健康、污染与健康、气候与疾病等与健康有关的话题。尤其是社区辖区范围内的环保问题、生活用水污染、噪音治理问题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此次调查的对象中老年人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渴望了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等中老年人易发病的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肿瘤、心理、肥胖等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因此定期在社区中开展关于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宣传,不仅会有大批参与者,而且会对居民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

4、居民对科普宣传形式要求不高,常规的形式就可以满足其需求,对于把科普知识编成小品、相声、曲艺等符合居民特点的宣传形式将是科普宣传的新形式,应注意在社区中加以提倡,主要是由社区自发开展,由专业人员指导社区创作,然后进行社区间的比赛或展示,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

5、固定宣传栏最受欢迎。从调查结果来看,居民最喜欢到固定宣传栏看,其次是参加社区活动,组织到科技馆等地参加活动所占比例最少。一方面,宣传栏的内容在一定时期内不变,随时可以阅览,不受时间限制,因此喜欢的人多。另一方面,到科技馆参观受到距离的限制,近的社区来科技馆参观方便,远的社区就涉及找车,组织人员等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或街道办事处一方面要协助社区把宣传栏充分利用起来,加大对科普宣传栏的管理力度,使各社区的科普宣传栏内容达到每半年更换一次。另一方面将科普宣传单位的科普活动移到社区进行开展,把社区作为活动的中心和重要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向居民渗透科普知识。

6、科普活动时间有要求。居民普遍认为在社区开展活动较为合适的时间为每月一次,早9:00——11:00,原因是上午时间较为充裕,下午居民要午睡,晚上看电视。对于退休人员什么时间都可以,但对于在职人员平时参加社区活动的时间很少,只有节假日能够参加社区内的活动,因此,在开展科普活动时要注意针对不同的群体,选择不同的宣传时间。

7、从调查结果看,居民对社区的科普工作还是满意的。选择满意的人为44.9%,选择非常满意的人为15.31%,选择不满意的人只有3.74%的人。其中有59.86%的人愿意参加社区科普活动,从来不参加活动的人只有5.1%,可见,在社区活动中,选择宣传主题和形式成为社区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科普宣传单位必须掌握的技巧。

居民希望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场所、举办科普知识图片展览、科技小制作比赛、建立科普图书阅览室、介绍公共安全知识、科学的健身方法及生活科普常识、青春期教育问题、环保知识等内容。可见社区居民已经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科普,已开始向主动需求科普转变,他们对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自己的需要,因此,如果选择居民喜欢的科普活动,有针对性地供给,不仅易于被居民接受,而且还会提高科普宣传效果。

科普活动室开展活动,向居民收取成本费,大多数居民认为是合理的,有少一部分人认为不合理,因此,要收费必须向居民讲清楚收费的原因和去向,增加透明度,使居民能够心甘情愿地参加活动。

8、科普活动需要创新。原计划对“科普型社区”科普活动室设备配备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以此在总结去年创建的基础上,引导和带动其它社区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但是大多数居民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了其它内容,为此,我们通过到已创建的科普型社区实地走访,了解到科普图书、光盘、迷你机床、陶艺、编织项目最受居民欢迎。因此,在今后创建科普型社区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形式多样、注重时效,增加居民的参与互动内容,贴近居民生活,使科普活动成为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

四、问题:管理有欠缺,推广有困难 近几年,丰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社区科普教育方面也取得突出成绩,尤其是基层科协的建立,形成了科普宣传的组织网络,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居民对社区的科普活动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也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 缺乏管理办法和必要的考察评估机制

科普型社区创建工作已经开展3年了,今年又要创建三家,以后还会陆续创建,但对于创建工作缺乏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办法,对于已经创建的科普型社区又没有任何考评机制,使各社区的重视程度和开展活动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2、 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还不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59.86%的人愿意参加社区科普活动,25.51%的人不经常参加活动,还有5.1%的人从来不参加社区活动,可见,居民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积极性还不高。

3、 辖区资源利用率不高

虽然辖区各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协助社区开展科普活动,但因为没有硬性指标,有的单位有钱出钱,没钱出力,热心社区建设,而有的单位怕麻烦,敬而远之,对社区建设漠不关心。因此,社会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科普资源的利用率也不高。因此,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是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4、社区科普工作缺乏长效机制

社区科普教育工作属社会公益性事业,目前社区科普宣传还是依靠政府拿出经费来支持活动,有些全区性的大型活动可以顺利开展,但小规模的活动就缺乏资金的保证,在全区的科普整体规划中,缺乏长效机制,影响和制约了活动的开展。

5、社区科普工作者的队伍素质有差距

虽然各社区有专兼职的科普工作者,有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但是由于他们的能力、水平不一样,在社区活动中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因此,开展活动的结果也存在很大差距,难以满足推广科普型社区的需求。

6、各社区科普活动设施不完备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社区科普还存在着诸如人力、财力相对短缺,社区科普活动场地少、设施不完善等情况,严重制约了科普在社区工作中的顺利开展,也影响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

7、领导重视程度不一样

各街道社区领导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样,重视程度高的社区,开展活动多,重视程度低的社区相对来说就少。

五、建议:管理应到位,建设要加强

1、 制定科普型社区管理办法和考评机制

由于以往创建科普型社区都是从申报表中了解情况后,对符合基本条件的饿社区进行考察、认定,但对于其他社区来说,认为透明度不高,他们不了解创建的程序。因此,为了规范科普型社区创建工作,应制定《丰台区创建科普型社区工作管理办法》,做到严格程序、明确工作标准、确定工作内容,形成网络体系、联动机制,使科普型社区的创建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制度更加完备,内容更加科学合理,符合社区发展方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到目前为止,丰台区已经创建四家科普型社区,开展活动的情况不一样,有的社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科普活动室的利用率非常高,而有的社区科普活动室的饿利用率非常低。因此,建议制定考评机制,由区科普联席会议办公室考核,在两年内不能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活动,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社区,将取消创建资格,并收回科普活动室设备。

2、 建立、健全科普型社区领导责任制

对于已创建的科普型社区,由于街道社区重视程度不同,其示范作用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建议要求各街道把科普型社区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实施“科教兴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工作日程,明确科普工作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区科普联席会议的作用,在全区上下普遍推行“一把手”工程,即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对科普遇到的关键问题要亲自部署,及时督办,对涉及全区经济发展的科普工作,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强化落实,切实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为社区科普工作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科普型社区工作的开展。

3、 重视加强对社区科普工作者的业务培训

目前,各街道都有科协组织,街道科协秘书长大多由宣传部部长兼任,因为不是专业人员,工作又很忙,对科普工作关注较少,只有在科技周、科普之夏这些时间开展活动稍微多些。社区科普工作者的能力、业务水平更是不一样,要求他们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有一定难度。因此,建议各街道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者的队伍建设,结合各自工作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负责人和科普工作者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提高工作水平,做到培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正规划,并列入街道工作日程。

建议街道的科普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由政府拨出经费对科普工作者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或组织参观学习,加强他们对科普活动的能力。

4、 加大对科普宣传经费的投入 目前,已经创建的科普型社区科普活动室要收成本费,以收回的钱再购置新的材料,形成较好的循环态势,但是社区之间的活动就需要政府拨付经费,通过社区间的活动,不仅加强经验的交流、学习,而且促进社区发展。因此,为实现丰台区科普工作的目标,政府要加大科普型社区建设和开展大型科普活动的经费投入,尤其是对科普型社区建设要给予长期持续性的支持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科普工作的短期行为,保障科普型社区的良好运行。

5、 完善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各社区都有一支科普志愿者队伍,街道应采取措施鼓励科普志愿者发挥一技之长的作用,发挥其主体意识,利用志愿者的资源优势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工作服务。如与每位科普志愿者签定服务协议,明确工作内容,定期开展科普活动的同时,组织他们参观、学习,一方面是扩大视野,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是对志愿行为的鼓励。社区还要不断吸收热爱公益事业的人加入进来,扩大和完善科普志愿者队伍,使科普志愿者队伍能够为社区居民起到带头和推动作用。

5、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普活动室的作用 在卢沟桥街道创建科普型社区时,要求有100平方米的专用房间,街道腾出3间房,摆放展示物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显现出来,因活动室建在五层,平时活动人员少,大多数时间房间是闲置的,街道感觉建科普型社区是个负担,如果租出去还可以有房租,现在却无可奈何。因此,建议创建科普型社区要求有50平方米以上的固定专用科普活动场所,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现有场地、设备和设施,提高科普活动室利用率,做到一室多用,一物多用,加强社区科普功能的建设,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实现资源共享。

6、 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以往开展活动,都是有什么展板就用什么展板,讲座一般比较有针对性,但对内容的需求和形式,活动时间考虑比较少。因此,建议在社区开展科普活动时,不仅要针对居民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而且还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活动时间,除在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扩大宣传效果外,还要掌握科普宣传的技巧,要积极争取居民的广泛参与,鼓励居民自觉地接受科普教育,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推动科普事业快速发展,达到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

7、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科普工作新格局

目前科普社会化运作机制还不健全,各单位对科普工作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因此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在有条件的社区和街道,逐步完善科普宣传设施。要加强与大众媒体合作,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现代传播方式开展科普工作,开辟社会化、多元化、市场化、产业化的科普工作新格局。

8、及时总结经验,扩大创建效果

由于创建科普型社区工作是一个长效机制,因此建议要加强对科普型社区创建工作的督导,定期召开以社区科普为主要内容的创建科普型社区联席会和经验交流会,组织各单位共同研究在创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总结推广创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大力培育典型、树立典型、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使科普工作在创建的科普型社区中取得明显成效。

2005.5.24 作者姓名:田凤兰

工作单位:北京市丰台区科技馆

详细通讯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正阳北里5号楼1501号 邮编:100071 电话:63858167 13671209137 E—mail地址:tian6666285@yahooo.Com.cn 附件:

社区居民科普需求调查统计结果:

(一)被调查社区人员组成结构

此次调查表中年龄最大的为77岁,最小的为8岁(仅一人),其次为16岁,男:女为113:181。其中固定人口275人,流动人口19人。

◆在职业选项中统计结果为:教师16人,工人46人,退休人员79人,失业人员59人,职员24人,学生13人,个体户10人,工程师7人,干部32人。

◆在学历选项中统计结果为:研究生4人,大学学历27人,大专39人,中专44人,高中74人,初中72人,小学21人。

◆您家的经济状况为一般的(包括低收入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占242人,选良好的为30人,选很好的为14人。

◆有培训计划为93人,没有培训计划为199人。

(二)、调查居民学习科普知识的来源 ◆ 报纸:198人占67.35% ◆ ◆ ◆ ◆ ◆ 电视:235人79.93% 广播:114人38.78% 网络:52人17.69% 图书:118人40.14% 其它途径主要有从亲朋好友出听来的、有听讲座得来的、有参加社区活动学来的、还有从广告资料中知道的。

(三)、居民最关心或最喜欢的科普话题是: ◆健康问题:277人94.22% ◆食品与健康256人87.07% ◆污染与健康212人72.11%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202人68.71% ◆产生疾病的原因170人57.82% ◆气候与疾病170人57.82% ◆科技与生活169人57.48% ◆时事政治:161人54.76% ◆社会老龄化问题157人53.4% ◆农药、食物与健康142人48.3% ◆交通问题117人39.8% ◆科学探索100人34.01% ◆生物、能源的再利用95人32.31% ◆科学育儿90人30.61%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89人30.27% ◆工作中所学到的科学知识89人30.27% ◆军事知识69人23.47% ◆宠物知识62人21.09% ◆伪气功与伪科学42人14.29% ◆ 居民还关心的其它问题是安全知识、节水、信息科学技术、法律知识、妇女健康知识及世界高科技在中国的引进等内容。 (四)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是: ◆ 心血管病预防与治疗:210人占71.43% ◆ 糖尿病预防与治疗:155人52.72% ◆ 更年期综合症预防与治疗:147人50.0% ◆ 肿瘤病预防与治疗:142人48.3% ◆ 老年痴呆症预防与治疗:142人48.3% ◆ 心理咨询:141人47.96% ◆肥胖症预防与治疗:128人43.54% ◆儿童健康保健:100人34.01% ◆肝病预防与治疗:95人32.31% ◆地方病预防与治疗:55人18.71% ◆性病预防与治疗:49人16.67% ◆ 您还关心的其他健康问题是:亚健康问题、口腔疾病的预防、消化系统知识、胆结石病的预防与治疗、科学的健身方法、怎样能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关节炎、青春期教育、睡眠不好的治疗、城市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老年人脚病的治疗及骨质疏松问题。

(五)最关心的环保问题是:

◆ 生活用水污染来源:228人77.55% ◆ 环保与人类发展:203人69.05% ◆噪音与健康:192人65.31% ◆大气污染与治理:182人61.9% ◆ 室内装修与人体健康:173人58.84% ◆ 居民还渴望了解的其他问题是:室内空气污染、汽车与环保、社区辖区范围内的环保问题、生活用水污染、南苑机场的噪音治理问题。

(六)、您希望的科普宣传形式是:

◆图片展览型(如展板、展览):202人68.71% ◆影视宣传型(如光盘放映、放科普电影、主题片等):168人57.14% ◆ 组织到科普场馆参观:164人55.78% ◆ 咨询讲座型:134人45.58% ◆ 知识竞赛:121人41.16% ◆亲子游戏:90人30.61% ◆ ◆ ◆ 科技制作比赛:80人27.21% 专题报告型(如大型报告会):77人26.19% 辩论会型:46人15.65% ◆ 居民还希望的其他宣传形式是:制作光盘,按需发放,发放健康小册子,现场操作演示或将科普知识编成小品、相声、曲艺等居民易于接受的宣传形式。

(七)、居民希望的宣传地点是:

◆固定型(在社区固定宣传栏或是宣传橱窗,内容定期更换):179人 60.88% ◆流动型(到社区搞巡回展或其他流动宣传,形式、场所、内容不固定):127人43.2% ◆ 阵地型(观众到科技馆参加各种科普宣传活动):118人 40.14% ◆ 您建议的其他地点是:公交车、大型公共场所或人群聚集的地方、健身场所。

(八)、希望开展的活动时间是:

◆ 早:9:00—11:00 169人 57.48% ◆ 下午:2:00—4:00 66人 22.45% ◆ 晚:7:30—8:30 57人19.39% ◆ 每月一次:146人 49.66% ◆ 每周一次:70人 23.81% ◆ 每月两次:32人10.88% ◆ 每周两次:29人9.86% ◆ 您认为合适的时间为:假日休息日的9人,认为合适的时间为7:00——9:00的14人

(九)、居民对科普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1、 您对社区现在的科普工作满意吗? ◆ 满意132人44.9% ◆ 一般85人28.91% ◆ 非常满意45人15.31% ◆ 不满意11人3.74%

2、 您愿意参加社区的科普活动吗? ◆参加176人59.86% ◆不经常参加72人25.51% ◆ 不参加15人5.1%

3、 您希望社区开展哪些方面的科普活动? 与第八项的第4小题合并,以下为各种选项的综合。

希望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场所、举办科普知识图片展览、科技小制作比赛、建立科普图书阅览室、接公共安全知识、科学的健身方法及生活科普常识、青春期教育问题、介绍环保知识等内容。

(十)对已创建“科普型社区”科普设备配备的满意程度(带*科普型社区必答)

原计划对“科普型社区”科普活动室设备配备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以此在总结去年创建的基础上,结合居民结构特点及社区科普需求,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将创建各有特色的科普型社区,引导和带动其它社区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但是大多数居民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了其它内容,我们除对本题的第一选项没有统计外,对其它选项进行了统计,其结果为:

1、 您最喜欢哪些活动项目?为什么?

居民最喜欢的项目有科普知识讲座、光盘放映、手工编织、环保知识讲座、放映科普录像或电影、科技小制作、健身及组织外出参观等项目。

2、您认为这些活动收成本费合理吗? ◆合理126人42.86% ◆ 不合理 77人26.19%

第四篇:上海市老年服务需求专题调研报告(摘要)

上海市民政局

目前,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0.78万人,占总人口的19.28%;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0.70万人,占总人口3.01%,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61%;百岁以上老人已有548位。根据经济发展新形势、人口发展新特征,科学规划老年服务事业、提升老年服务质量,成为当务之急。为掌握上海老年服务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上海市民政局对2005年上海市老年服务需求展开专项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部分。问卷调查从上海19个区共抽取样本1096个;深度访谈老人100名。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与思考如下:

一、上海老年服务需求现状评析

(一)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服务需求主要模式,亟待完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

调查显示:有八成老人希望居家养老。高年龄、低收入、低学历、城郊结合部、与子女同住的老人更希望居家养老。在选择了居家养老的被访者中有41.7%的老人认为自己之所以选择居家养老就是根本不愿意离开家人。隔代家庭的家政服务需求最为强烈、高龄老人对家政服务则认知不深。

(二)社区医疗服务成为需求核心,亟待强化老年卫生服务举措

数据表明:为老服务的重心是老年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核心需求。有72.6%的老人认为医疗服务的就近与便利及其重要。同时,对重病及费用的担忧普遍存在,有22.1%的老人对患重病可能导致的经济困难表示忧虑。

(三)不同群体文体活动需求各异,亟待提升老年活动满意度

调研发现:老人的日常生活仍以家庭内部活动为主。经常光顾社区老年活动室老人仅占受访老人的15.2%,而54.5%的受访老年人表示没有去过社区的老年活动室。

(四)法律服务需求量小,亟待专业服务介入

数据显示:94.7%的问卷受访老人认为自己的权益没有受到侵害。在老年权益受到侵害的19位受访者中,通过街道居委会解决的相对较多,占36.8%,依靠亲属解决的达到36.9%,选择忍气吞声、不了了之的占26.3%。

(五)老年教育服务偏重养生保健,亟待提高老年教育的整体水平

研究表明:部分老人接受再教育的意愿不强,仅有22.3%的受访者愿意参加学习活动。在愿意参加学习活动的受访者中,“养生”仍是提及率最多的学习项目,为54.9%。

(六)精神慰籍需求强烈,亟待营造亲情环境

数据显示:多数老人家庭和睦、与家人交流频繁、对外界敬老环境较满意。受访老人与家人的交流属非常频繁与比较频繁的合计比率为52.1%。部分高收入高学历老人和纯老家庭精神慰籍需求旺盛。同时,依靠宗教排遣内心孤独和寻求沟通机会的老人增多。

(七)其它服务需求日渐旺盛,亟待满足多样化需求

调查表明:不少老人社会参与感强烈。22.7%的受访者愿意参加慈善公益活动,20.5%的受访者愿意参加社区志愿服务,4.6%的受访者有再就业兼职需求。中心城区多数受访者表示社区的公益活动和团体性活动匮乏。

二、上海老年服务需求存在问题

(一)养老机构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充分并存

从需求上看,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导致“人比床多”,但受传统观念、经济条件等限制,对养老机构的有效需求不足。根据调查,42.7%的受访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原因之一就是养老机构收费太高,有61%的老人希望每月养老机构收费低于800元,能够接受1600以上费用的老人不到2%;有9.7%的老人表示愿意到机构养老,但在

未来五年中能够将这种意愿转变成现实的老人仅占其中22%,也就是说受访老年人中仅有2.1%(9.7×22%)的老人是真正有明确意愿进入机构养老的。从供给上看,目前上海养老床位40136张,空间布局不合理导致养老机构供给不充分。

(二)助老服务人员热情较高与专业化水平较低并存

管理人员有热情、有干劲,但缺乏工作经验和管理手段;服务人员肯吃苦、不怕累,但文化水平低、专业服务知识匮乏。精神慰籍、医疗护理等深层次助老服务提供数量和提供力度不够。同时,助老服务队伍不稳定现象严重。

(三)居家养老服务补贴需求巨大与筹资渠道单一并存

2000年上海市民政局用于全市居家养老经费补贴仅36万元,2004年增加到1800万,主要源于社会福利彩票所筹款项,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全市260万老人的巨大需求。福利彩票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各区、县民政局、街道(乡镇)按1:1:1的配备的不完全性,影响居家养老服务的良性循环。

(四)返城知青医保问题与农村老人医疗问题并存

不少返沪知青反映,退休地和居住地的分离导致医保报销极为不便,有时最基本的医疗需求都不能被满足。比返沪知青医保更严重的是农村老人医疗问题,部分农村老人处于无保障状态。

(五)老年活动场所的低使用率和强需求愿望并存

对老年人需求了解不够、对老年活动宣传力度不够、对老年人关怀持续性不够导致一方面不少老年人强烈参与社区活动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一方面不少社区资源不得不闲置的。部分老人不了解社区到底有哪些活动场所,并对社区活动收费持保留意见。

三、上海老年服务需求的发展思考

如何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是全社会的共同事情,要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实现。但是,这项工作又带有极大的“公共性”,因而政府的力量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这里主要探讨的就是政府在满足老年服务需求上的作用。

(一)加快发展老年服务市场

按照现代营销理念,需求是指具有一定购买力的欲望。这里的欲望是指想得到基本需要的具体满足物的欲望,而没有得到某些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则称为人类的需要。人们为了生存,就必然会产生对食物、衣服、住所、安全、归属、服务、受人尊重等各种需要;而不同的人,包括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为了生存会产生不同的基本需要。老年人的基本需要,就是通过服务来维持他的生存质量,并由此产生对各种服务的愿望,只要具有一定的购买力,就会形成相应的需求。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指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人们的生存质量主要决定于基本需要的满足。老年人追求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必然选择。因此,老年服务需求将构成老年需求的主要部分。据2005中国老龄产业国际论坛消息,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年需求为6000亿元,而国内市场每年能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使老年市场这块蛋糕显得更加诱人,其市场潜力无疑是巨大的。这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极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老年市场,特别是老年服务市场,提供更多、更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来满足日益增大的老年服务需求。

(二)积极引导老年服务需求

从经济学角度看,卡托纳的短期变动理论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卡托纳认为:对消费支出问题,不能单从收入或财产(即购买能力)上去分析,而要进行消费者的心理分析,即所谓的购买意愿分析。该理论对购买意愿的关注对中国老年市场是有一定的解释力。

我们中国的老年人,尤其是广大普通的劳动群众,由于和外来文化的接触、交流比较少,因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深深地融化在他们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中。节俭而不奢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消费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念,这无论在儒家思想中,还是在道家思想中都有非常突出的体现。就消费观而言,孔子及儒

家主张等级消费,即政治地位决定经济利益和消费状况;同时提倡宁俭、节用,强调对消费行为进行道德约束。老子及道家主张无为消费,即否定消费的享乐性,提倡清心寡欲,俭朴自持和知足常乐。两者都普遍认同去奢从俭的消费观念,并构成中国传统消费思想的基本特点,成为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的一份遗产,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尤其是中国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极大地抑制了他们的消费欲望。

老年需求的抑制性在服务业方面表现得更突出、更明显。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对物质消费的需求可能会有所减少,但对服务方面的需求则会大大增多,而这又恰恰正好是需求弹性更大的方面。服务业的需求弹性本身就大,再加上老年人的特点,就更为突出和明显。目前,引导和组织工作的不力,大大抑制了老年人在这方面的消费欲望,对供求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如果我们能加强引导和组织工作,这很可能成为推动老年服务市场发展的突破口。

(三)充分重视政府在老年服务市场建设中的作用

由于老年服务市场所兼具的“公共性”与“私人性”,将老年服务市场细化分类从而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显然是非常必要和具有科学性以及实践意义的。这样,我们可以把服务市场分为两大类,即非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和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这一区分的标准,是看老年服务能否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得到充分的经济补偿和完全的价值实现,从而满足再生产的需要。非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主要指老年社会保障、老年公益服务设施、特困老年救助等,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所提供的老年服务不能在市场上得到完全的价值实现,从而无法满足其再生产的需要。因而它偏重于社会利益,具有较多的正外部性,主要由政府提供供给;同时,在不改变对老年服务市场基本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政府还应在“如何将政策效应向产业化、社会化扩展和延伸”上做文章,通过引进市场运作机制,以满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老年服务的有效供给。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主要指老年日常生活用品、老年家政服务、老年娱乐活动、老年保健服务等,它是以盈利为目的,所提供的老年服务能在市场上得到完全的价值实现,从而满足其再生产的需要。因而它偏重于经济利益,受经济规律和市场导向的支配,主要由市场提供供给;同时,也

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尤其在市场启动阶段,更要重视政府的作用,以满足在良性循环下老年服务的有效供给。

我们认为,从当前情况看,政府对非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的直接干预程度已经相当深入,理论与实践经验积累也相当丰富;而通过政府间接引导从而推动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发展方面,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还远不成熟。因此,在总结政府多年来发展老年市场丰富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如何完善政府对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间接引导的机制和政策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竞争性老年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的完善为基础”的前提思路,以及“政府直接的市场干预政策有碍公平和效率原则”的基本理念,我们认为:政府在该领域的总对策应该是——间接引导,即通过采取非直接干预措施,顺应市场经济规则要求,利用合理的政策引导,在“市场”这个关键点上做文章,以此推动老年服务业的发展。所谓合理的政策引导应该是,国家为了促进老年服务市场机制的发育,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及其失败,对老年服务业相关活动以干预和引导的方式施加影响。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努力将现有措施的效应追求目标和运行模式从过去以单纯提高老年福利总水平为目标的“终端支持”模式转移到以提高老年市场活力为目标的“中间支持”模式上来,也就是说,借助政府的间接干预,促进老年市场的自我完善和繁荣,最终由市场(而不是政府)来直接完成老年福利总水平提高的任务。

第五篇:计生技术服务群众需求信息分析报告

××年采集的群众需求信息共条,其中,群众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需求信息条,占整个需求信息的(见表一)。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其中,避孕节育需求信息条,占技术服务需求信息的,生殖保健需求信息条,占。优生优育需求信息条,占(见表二)。避孕节育的主要需求是希望得到一种既安全有效,又不会给身体带来不适

的避孕方法。生殖保健的需求主要是对保健知识的渴求及优质的生殖健康查体服务需求。优生优育需求主要是对优生优育优教知识的需求(见表三)。现对××年群众对计生技术服务需求信息进行分析,为××年制定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需求信息资料与分析

从表一可以看出,群众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需求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年占一半以上。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通过近几年的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开展,尤其是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及多层次、宽领域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育龄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普遍提高,对自身生殖健康状况及对下一代的早期教育关注程度进一步增强,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对技术服务的投入,加快以科技进步带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步伐,以优质规范的技术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的需求,提高群众满意率。好范文版权所有!表

二、××年群众对技术服务需求信息

主要内容

条数

比例

避孕节育

药具服务

避孕节育效果与知情选择

查访服务

其他

生殖保健

知识需求

健康查体服务

其他

优生优育

知识需求

孕期保健

产后访视

合计

从表二可以看出:在技术服务需求方面占第一位的是避孕节育需求,第二位是生殖保健需求,此两类需求所占比例之和高达,这充分说明了群众对技术服务的需求重点是自身的生殖健康状况,要求技术人员为她们提供系统、全面、规范的生殖健康尤其是避孕节育服务,避孕节育服务仍然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基础和重点。采取哪些方法和措施深化我们的技术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新形势下育龄群众对技术服务工作需求,是××年我们要完成的重点工作之一。

三、技术服务信息详细分类

分类

项目

信息内容

条数

比例()

避孕节育

⒈药具服务

数量种类满足需求不必送药具到门

⒉避孕节育效果与知情选择

放环后副作用的治疗、有效又不损害身体的避孕方法、紧急避孕知识、避免意外妊娠

⒊查访服务

已落实措施及无月经的妇女不用参加查访

⒋其他

生殖保健

⒈知识需求

希望得到更多的保健知识

⒉健康查体服务

提高查体的质量、水平、直接查病治病、专家下乡查体、免费服务

⒊其他

优生优育

⒈知识需求

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婴儿保健知识、孕期保健知识、优生咨询及指南

⒉孕期保健

要求提供上门服务

⒊产后访视

镇服务站技术人员上门服务

合计

表三所显示的数据与内容提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⒈育龄群众对避孕节育的需求主要是避孕安全性有效性的需求。药具避孕方面,群众从习惯性地被动地接受药具员送药具到门到主动要求自己去取,一方面显示了隐私权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显示了避孕节育意识的提高与主动参与。⒉以往大多数妇女采取的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方法正面临着急需解决的两个问题—副作用的有效治疗及避免带器妊娠的发生。群众对人工流产的危害及所遭受的痛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与体验,她们希望能有种新的避孕方法,“既能避孕又对身体好、长久有效而有不损害本人健康”,并要求技术人员多为她们提供紧急避孕的知识。从人工流产原因分析的情况看,带器妊娠占有相当的比例,远远高于理论上预测的失败率。这要求我们加强对避孕有效的研究,通过各种措施降低带器妊娠的发生率。⒊群众对生殖保健及优生优育服务的需求中,知识需求占了很大的比例,二者之和为,这说明群众的生殖健康意识正在逐

步提高,希望对生殖健康的详细内容与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便于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保健、自我教育的能力,共同参与计划生育工作。这一点要求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尽可能多的健康知识传授给群众。⒋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使得她们对健康查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此一项需求信息就达到条,占整个技术服务需求的。主要需求是在查体的同时查病治病

,要求增加设备,专家参加,技术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查体质量。这说明群众已不满足于单纯的查环查孕,也不满足于简单的健康查体,她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要求,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档次。要求我们在进行此项工作时,从人员设备到质量水平,全面予以保证,及时发现疾病,及时给予治疗。⒌优生优育需求中,知识的需求与方便的高质量咨询需求占了主要的比例,群众对下一代的重视,使得他们希望从怀孕开始就能做一些对胎婴儿有益的事情,并希望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方便快捷的咨询服务。孕期保健中,群众喜欢为行动不便的中晚期妊娠妇女提供上门服务。分娩后希望镇服务站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提供产后访视服务,她们更信任知识全面医疗专业毕业的医生,要求提高产后访视的质量。

二、方法与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下列工作措施

⒈深入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防治、出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一是通过宣传、培训、咨询、随访工作的进一步规范,提升技术服务人员和育龄群众的“双知情”率,组织好普查登记,掌握育龄妇女放置的年限、种类,指导育龄妇女按期更换宫内节育器,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妊娠。二是创新生殖保健服务机制,进一步规范生殖健康查体服务,进一步完善阳性病人随访服务制度,在健康查体的同时查病治病,重视治疗情况,对不能治疗的疾病及时转诊。提倡并协助基层聘请妇科专家参与健康查体工作。积极争取政策增加投入,提高查体质量。三是建立和完善优生与孕情监测的咨询服务程序,进一步规范市、镇、村三级优生咨询及病残儿母亲的再生育监护,加大优生优育宣传及健康教育力度,满足群众对优生优育优教知识的需求。

⒉建立市计生服务中心科室下乡包村制度,充分发挥市计生服务中心的技术龙头作用,由中心领导带领有关技术人员深入村庄,为育龄妇女进行咨询、孕期保健、产后访视、术后随访等服好范文版权所有!务,同时指导镇、村二级技术人员的业务,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既满足群众希望上门服务的需求,又能促进与提高最基层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水平。

⒊设立市计生服务中心乡镇分站,安排中心妇科专家定期到分站坐诊、指导,协助分站做好技术服务,为群众治病。聘请医学专家到镇计生服务站定期坐诊,尽可能满足群众的避孕节育、查体及看病、治病的需求。建立中心镇计生服务站,从人员、设备到技术指导上给予重点倾斜,并利用中心站的辐射效应,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镇级计生服务站的服务水平与质量。

⒋加大对基层计生服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对镇级技术人员进行优生咨询、避孕节育与生殖保健技术的系统理论培训,对其避孕节育技能操作进行强化培训,重点是放置操作技术。以镇为单位,深入基层,小班教学,对村访视员普遍轮训一遍,提高他们的咨询、随访、访视能力,掌握村级技术服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选取比较优秀的访视员进行教学随访培训,培养骨干力量,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完善市、镇二级咨询热线电话服务,满足群众的咨询服务需求。

⒌设计、制作各种形式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宣传品,有针对性地发放给群众,加强紧急避孕、孕期保健与教育、避孕措施及其副作用的防治、常见妇科病预防诊治等方面知识的宣传及健康教育,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

⒍积极学习推广避孕节育新技术,对放置引起的副作用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治疗。进一步规范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程序,尤其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对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健康宣传与教育,提倡夫妻共同参与。在双知情的基础上,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服务。

《计生技术服务群众需求信息分析报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区家庭纠纷调解案例下一篇:暑期个人社会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