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建设与路径研究

2022-09-14

随着各种多媒体传播技术平台的发展, 我国社会已进入“微时代”。以善于接受新事物著称的大学生群体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力军, 各种自媒体、APP以“井喷”的态势快速占据着大学生的手机。手机、电脑不仅是他们的信息接收渠道, 也是他们大学生活的见证者。基于此, “微时代”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时代背景,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及方法均受到强烈挑战, 各种“微元素”被思政教育工作者合理地引入利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由此, 思政教育“微课堂”应运而生, 它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拓展及补充。

一、“微课堂”的概念

据北京报记载, “微课堂”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创造出来的[1]。而什么是微课堂呢?在国内率先提出“微课堂”这一概念的胡铁生老师指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二、思政“微课堂”的特点及优势

首先, 教学时间短。通常来说, 学生高度的课堂注意力大多维持在10分钟左右, “微课程”根据学生这一认知特点, 每一“集”时长大约5到8钟左右, 最长不超过10分钟。其次, 教学内容少。“微课堂”主要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设计, 一般来说仅针对某些问题的一个片段来进行教学, 为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和下载, 一般其教学容量也不大。“微课堂”利用大学生“碎片化”的学习特点, 拓宽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渠道, 满足了大学生自主性的发展需求, 迎合了大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特征, 贴合了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接收、理解及处理方式。再次, 主题突出, 内容具体。“微课堂”内容具体, 针对性强, “时间短而任务重”, 为了最大限度调动师生的广泛注意, 它通常是通过一个疑问或悬念, 将画面快速切入到主题内容当中。它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 更好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动效果, 思政工作者一方面将有更多的时间对大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指导, 另一方面又能调动学生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来, 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 形成“人人参与、创意无限”的良好局面。最后, 效果形象生动。“微课堂”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它能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实现大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三、“微课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 众多思政教育工作者纷纷开始利用“微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并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诸如“微党课”等微视频作品, 为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的补充和支持。然而, 目前国内诸多思政视频资源的利用率却甚难提升。笔者认为, 这一尴尬局面的存在, 一方面是由于思政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和信息接收方式, 使得思政“微课堂”在形式上流于形式, 缺乏创新;另一方面, 在内容上, 思政教育工作者往往忽略了“微课堂”的核心价值即“短小精悍”, 如在选题上一味求大求全, 反而显得聚焦点模糊不清, 无法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具备内容上的可看性和吸引力, 从而丧失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014年, 胡铁生老师对参加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参赛教师展开了一项在线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微课制作过程中有84.63%的教师认为“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环节, 这一比例远高于选择“微课教学主题” (65.19%) 、“教师教学活动实施” (53.1%) 、“制作微教学课件” (44.97%) 、“视频拍摄或录制” (33.97%) 及“后期编辑优化” (32.83%) 等。同时, 调查也表明:有34%的教师认为在制作微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难是“没有掌握微课的设计方法”, 还有28.27%的教师认为微课的教学设计创意不够。[2] (胡铁生等, 2014)

我们知道, “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得出:传统的基于课堂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不适合“微课堂”的教学设计。而就目前来看, 多数高校在将“微课堂”引入到思政教育的过程中, 过于“重形式”而“轻内容”, 忽视课程设计环节, 而过分追求技术上的包装和呈现形式, 以至于“微课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微课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路径分析

基于此, 在思政微课堂的建设方面, 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

首先, 在内容建设上, 笔者认为应以“解决某个特定问题”为目的来展开“微课堂”设计, 以此方能激发大学生的参与与学习兴趣, “微课堂”虽小, 但却“五脏俱全”, 短短的几分钟却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 作为思政“微课堂”的使用者, 辅导员或思政课老师应在前期的教学设计活动方案中中, 深入思考如何将思政教育的工作对象——大学生吸引到“微课堂”的学生过程中来。首先, 微课堂的设计要以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 唯有让大学生愿意学、愿意用的作品主题, 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选题。其次, 微课堂的主题应聚焦明确, 不宜过大过宽过泛, 一味求大求全反而丧失了思政微课堂的价值, 而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到这点并非易事, 没有教师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作为基础, 这点很难做到;再次, “微课堂”的内容要与思政教育的知识点密切相关, 虽每期主题不应多, 但解决思路可不局限于一种, 这样可引起大学生的深入参与和讨论。其次, 在形式建设上, 笔者认为, 短视频是“微课堂”的主要载体, 但不应是唯一载体, 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其根本价值。针对当前大学生对信息的接收习惯, 要使思政教育达到实效性, “微课堂”的教学设计必须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解决某个关键性的问题, 而要将思政微课堂做“实”, 除了内容上要确有价值以外, 我们还应在形式上多做文章。要培育出有高专业水准的思政微课堂作品, 不仅是在媒体技术上有高标准, 更应将思政微课堂的教学特色和亮点, 用镜头语言一一展示出来。

五、结语

目前, 将“微课堂”运用到思政教育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但笔者认为, 在不久的将来, 微课堂”定会成为必不可少的思政教育载体。当然, 充分利用“微课堂”, 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进行全盘摒弃, 而是将传统与现代教育模式相结合, 将线上和线下交流平台互相融合、互相补充, 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合力, 全面着力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摘要:在“微时代”背景下, “微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已逐渐开始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文章对高校思政教育“微课堂”的特点、优势及建设现状进行了有关分析, 并试图探讨创建思政“微课堂”的路径, 以期将其更好地运用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关键词:微课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阮彩霞.王川:微课程的概念、特点和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 2014, 34 (11)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10) :61-65

[3] 刘小晶.张剑平.杜卫锋: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实践研究, 2015, 01-0082-0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的措施分析下一篇:海信集团战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