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审计学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目标就是要把一个专业建设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

第一篇:审计学专业论文范文

会计审计学专业信息系统审计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我国审计信息化事业的发展,为了加快培养适应社会和审计行业需要的信息系统审计应用型专业人才,高校会计学、审计学等专业陆续开设了信息系统审计课程。本文结合我校信息系统审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体会,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对信息系统审计教学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以期为相关高校开展信息系统审计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系统审计; 课程建设; 教学探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19. 050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随着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信息系统审计作为新兴的职业和学科体系近年来逐渐升温,信息系统审计业务越来越受到审计职业界的重视。为了能培养出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审计专业人才,许多高校的会计学、审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都开设了信息系统审计课程。然而,信息系统审计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的、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如何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信息系统审计高级人才,是在课程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校是国内最早开设信息系统审计课程的高校之一。自课程开设以来,课程组围绕课程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结合我校建设信息系统审计省级精品课程的经验和体会,对信息系统审计教学中的有关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以及教材与教辅资料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搞好信息系统审计课程教学,必须合理进行课程定位,明确教学目标。首先,清晰的课程定位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该课程是一门集审计学、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知识于一体的交叉性、综合性课程,与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相比,它的综合分析性、判断推理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我们依据该课程的学科特点,从社会及审计行业的人才需求出发,结合我校“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我校以审计为特色的办学定位,对课程教学进行了合理定位。我们将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定位为:使学生系统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审计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审计学、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专业特色,进行针对性、差异化的教学,从而使学生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审计工作和审计人才所需信息系统审计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其次,在课程定位基础上,必须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的安排、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课程教学工作都有赖于教学目标。基于课程目标的重要作用,我们明确了以下课程教学目标: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理解并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程序步骤;了解和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及其技术与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环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掌握分析、解决信息系统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掌握审计软件等审计工具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学团队是搞好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和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从课程对师资专业知识结构要求看,信息系统审计课程涵盖技术、管理等专业领域,要求课程主讲教师既懂审计又懂信息技术,具有审计学、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等专业背景。而从现实状况看,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课程师资缺乏、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我们采取课程师资优化配置,教师在职读博或进修、出国深造,组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与定期听课指导,以及观摩教学、教学研讨等措施,着力解决师资结构不合理、力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还积极鼓励和组织课程教师参与有关学术研究,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以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的良好环境。信息系统审计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纯理论课教学解决不了动手能力问题。为了提高课程教师的实务水平和能力,我们依托审计行业的背景优势,通过让教师进行挂职锻炼,积极参与审计署、审计厅、特派办等审计机构的信息系统审计项目,参与审计暑组织的联合国审计项目,以及与事务所开展信息系统审计项目合作等,有效地提高了课程教师信息系统审计的实务水平和能力。通过以上措施,打造了一支知识结构全面、能适应理论和实践教学需要的课程教学师资队伍。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要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课程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离不开与课程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方式方法,通过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模拟实训等手段,通过课程考试环节强化实践环节的考核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多侧面地考核学生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等,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课程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满意度高,成效突出。

(1) 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将课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与自学、导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除讲好教材的基本内容外,对学生通过自学基本能掌握的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列出参考书,让他们根据自学提纲自学有关教材内容,教师则抓住重点、难点进行精讲,选择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学的对象变成学习的主人,也培养了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因为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大量采用案例方式,通过对精心编制的信息系统审计案例的剖析,通过课程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使知识点更加突出,问题也更容易理解,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具有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效果,加大课堂的信息传输量等优点,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全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了逻辑缜密、重点突出、体系完整的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取得了省时增效等效果。学生上课时可以专心听讲和参与讨论,不用忙于记笔记,课件可以从老师处拷贝,或从网络课程中下载,便于其课后复习。课程组成员对课件进行了精心设计,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内容精练,易于理解,获得学生好评。

(3) 在课程作业布置环节,彻底改变了书面作业的单一方式,一切从学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实际掌握和运用出发。我们采取了书面作业、课堂测验、小论文、课堂回答问题、分组讨论等多种作业形式,加大了案例分析题、理论联系实际题等的比重,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在课程考试考核环节,改革和完善考试考核体系,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全面性。在考核内容上,首先,根据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又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其次,减少了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加强了对学生理解性、综合性、创造性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在考试成绩评定上,改变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状况,加大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并将平时出勤、学习态度、完成作业、课堂测验、小论文、课堂回答问题等内容纳入考核的范畴。在考试手段上,积极探索了现代考试手段和方式的运用,我们尝试建立了网上考试系统。通过考试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既全面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全面考核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实践教学与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信息系统审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要真正实现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目标,纯理论教学解决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我们建立了“实验与实训相结合,侧重于实训”的实践教学新体系。通过采取课堂上机实验、课程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对于上机实验环节,我们采用了直接在机房上课,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做的方式,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与审计机构、企业、软件公司等共建审计模拟实验室,增强了学生的信息系统审计技术、方法与工具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我们还通过与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等共建“信息系统审计”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工作中信息系统审计问题的能力。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了解常用审计工具的基本功能,并掌握其操作方法;熟悉和掌握运用各种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及工具解决实际信息系统审计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课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搞好实践环节的教学,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作支撑,为此,我们建立了信息系统审计课程实验室,建立了“审计信息工程实验室”、“信息管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有关合作单位共建了“信息系统审计”模拟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构建了高水平、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环境,从而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教学实践环境。从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看,取得了预期成效。

五、教材与教辅资料建设

教材建设是保障课程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目前,鉴于国内缺乏本课程所需优秀教材和精品教材,本课程组组织教师在参考国内外各种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了适应课程教学目标需要的、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的教材,如《信息系统审计》(清华大学出版社)、《信息系统审计实验指导书》(自编教材)、《信息系统审计案例集》(讲义)、《信息系统审计习题集》(讲义)。为了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便于学生的课外自学,结合课程的特点与课程体系的统一性,我们组织编写并推荐了一批颇具特色的教辅参考资料,向学生推荐了一些相关数据库及网站资源等,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扩充知识面以及相关主题的研学探讨。在实践教学中,对课程实验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组织教师研究制定了实验教学大纲,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并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旨在通过实验教学,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经过多年建设,目前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授课进度计划、实验大纲、教科书、实验指导书、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习题集、案例集、课程教学网站都已设计制作完成,投入教学使用,并日趋完善,一套完整的教学和管理体系已经形成。

总之,搞好信息系统审计课程教学,必须依据信息系统审计课程的特点及目标定位,针对信息系统审计课程教学涉及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与教辅资料建设,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强化实践环节教学。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措施,并积极探索搞好课程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措施,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凤霞. 高等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96-98.

[2] 李立成,刘宏. 会计学专业开展信息审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 商业会计,2009(21):55-56.

[3] 饶艳超,陈建勇,等. 计算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问题研究[J]. 会计研究,2008(10):84-87.

[4] 曾晖,王娜. 浅谈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 会计之友,2008(13):77-78.

作者:吕新民 张金城

第二篇: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优化与实践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目标就是要把一个专业建设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本文结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建设审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实践,全面介绍了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的优化及实践过程,包括总体目标的确定、建设思路的凝练与实践、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计划的调整完善、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实践措施。

关键词:审计学 特色专业 质量工程 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推出的一项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专项工作。具体项目包括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国家级教学团队、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9个项目。其中,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指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则表明该高校的此专业在国内具有特色,在全国具有优越性。

一、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概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审计学专业于1986年设置并开始招生,后因国家专业目录调整与会计学专业合并按照会计学专业招生,从2003年开始又恢复独立招生,是全国第二家恢复开设审计学专业的高校(第一家为南京审计学院)。同时,也是河南省恢复设置审计学专业并且招生最早的高校,已经为国家培养了1 200多名审计优秀人才,目前在校生400人左右。

我校审计学专业于2009年7月被批准成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7月又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这是河南省内唯一的省级及国家级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点。

二、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基于我校的办学历史及学校背景,将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确定为:依托学校“管、工、经结合”的办学特色,构建审计学专业的“管理和生产并行”的知识体系,完善并强化“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利用和挖掘教学资源,将审计学专业建设成为省内特色鲜明、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和航空工业发展的审计学应用人才培养基地,进入全国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先进行列。

三、审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与实践

为了实现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依据审计学专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需求现状,以科学发展观及人的全面综合发展为主导思想,我校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为:围绕一个中心,彰显两大特色,协调发展三个专业方向,重点培养四种能力的“1234”发展模式及建设思路。

(一)围绕一个中心

“围绕一个中心”是指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教学有关的其他活动都应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通过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培养方式、社会实践实训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改善办学条件等措施来促进审计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彰显两大特色

“彰显两大特色”是指构建审计学专业“管理和生产并行”的知识体系和强化“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审计学专业“管理和生产并行”的知识体系,包括面向企业的管理过程以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内部审计为主体的知识体系,以及面向企业生产过程以生产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审计学专业“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利用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有步骤分阶段开展审计专业的金工实习、会计综合业务实习、审计业务手工及信息化实习、参与审计项目作业、参观生产与基建现场流程、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三)协调发展三个专业领域

“协调发展三个专业领域”是指在审计学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协调处理好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三个专业领域。审计学专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个专业领域,而在培养目标确定及实施过程中,受到学制及教学计划等多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兼顾,面面俱到,而只能统筹协调,有所偏重,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的现状,我校审计学专业建设着重以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两个专业领域为发展重点。

(四)重点培养四种能力

“重点培养四种能力”是指按照“四种能力”建设的需要,调整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思想素质过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较高的开拓创新和创造能力、较好的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

四、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措施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育模式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兼顾学校“管、工、经结合”的办学特色,围绕审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1234”发展模式及建设思路,不断创新完善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审计学专业原有的培养目标,因此,我校将审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管理学、工学、经济学、审计学等知识与能力,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掌握现代审计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审计组织中从事审计实务及相关管理工作。

该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并实行3—7年的弹性学制。学生在规定的学制时间内至少应修166+8.5(第二课堂)学分才可以毕业。其中各类课程应修的最低学分下限如表1所示。

(二)健全师资培养及使用机制

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定期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作访问学者,选送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进修学习,寒暑假选送教师到企业学习交流,到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实践。还以重点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核心,依托与中航工业企业的渊源关系及科技创新优势,加大人才交流力度,提高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的建设水平。继续执行和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及专业主干课程导师制,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使师资队伍形成合理梯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三)科学规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由于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的完善与修订步伐较快,该校确定了教学计划每4年大调整、每2年小调整的要求,因此,该校也与时俱进地调整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基于这些考虑,将审计学专业的基本课程体系设置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拓展选修和公共选修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等6大部分。

1.公共基础课程。按照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的相关要求,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各校差异并不大,并且全部为必修课,此处不再赘述。依据该校审计学专业培养方案,学生需要完成55个学分。

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设置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对于管理学科相关课程开设的统一规定,并结合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更高要求并做了细微调整,如表2所示。调整内容为基础会计学课程增加了16个课时的课程实验,即会计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感性认识。该类课程全部为必修课,学生需要完成21个学分。

3.专业主干课程。基于审计学专业与会计学专业的密切关系、专业发展领域以及专业培养方案确定的总学时容量,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经过2—3年的实践,为了进一步突出内部审计的重点发展方向,后来又对这个体系做了微调,将内部审计和绩效审计两门课程的开设学期进行了对调。该类课程全部为必修课,学生需要完成18.5个学分。

4.专业选修课。以前的专业选修课不进行分组,根据先导和后导关系分学期依次开设,这样设置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学生选课急功近利,到第6学期末基本上修完了专业选修课所要求的学分,多数学生第7学期没有学习任务或者仅剩下1—2门必修课程,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另外,学生选修课程主要以获取学分为主要目的,选课较为随意。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将专业选修课进行了分组,如下页表4所示。第Ⅰ组为限定选修课,学生至少应修满20.5个学分。第Ⅱ组为任意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学分累积情况及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数自行选择,即至少选修14个学分即可达到毕业要求。

5.拓展选修与公共选修课程。此类课程的设置是为了着重体现该校“管、工、经结合”的办学特色,以及航空工业管理背景,同时,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拓展选修课中学校特色课程包括机械制造工程、航空概论及机械制图,必须修满4个学分;艺术类课程包括美术欣赏及音乐欣赏,必须修满2个学分。公共选修课程门类较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完成6个学分即可。

6.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按照“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四种能力”培养的要求,共计开设了8个实践教学环节,如下页表5所示。表中的总学时表示实践教学周数,共计25周,总计25个学分,全部为必修。其中,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在校外实习及实训基地进行,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全部在校内实验教学中心集中进行。

另外,第二课堂教学的8.5个学分虽然不计入总学分,但也是达到毕业条件的要求之一。其中,四大讲座全部为必修,总学分7.5个,包括形势与政策、国防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河南省省情农情专题。创新学分1个,通过社会调查和公益劳动获得,由学生所在的会计学院随机组织实施。

(四)深入改革实践教学和实验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审计学专业逐渐形成了“金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内容,涉及8个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时间总量已经达到25周。目前,结合学生规模扩张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校还在不断地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以及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

(五)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截至目前,我校已经建成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3门省级精品课程,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6门校级精品课程。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会计学系列精品教材共计21部,同时,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审计精品教材《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这些成果都为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六)继续强化审计教育教学及学术研究

我校审计学科研创新团队最早于1986年已经组建,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目前团队骨干力量雄厚,研究方向稳定,团队科研优势明显。已获得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这些项目的研究不仅提升了科研层次和水平,也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设立了科研奖励制度和学术交流资助办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的积极性。还将继续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学术水平,扩大专业建设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七)不断改进教学管理和服务体系

我校建有图书资料借阅管理系统、学术期刊检索系统、教师科研管理系统等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经过资源整合和升级优化,又开发了OA自动化办公系统,集信息检索、成果登记、任务管理、制度查询、信息共享等功能为一体,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审计学专业的全面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后还将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综合信息管理、网络服务等支撑服务体系,为审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充足的软硬件支持。X

作者简介:

姚爱科,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审计、税务。

作者:姚爱科

第三篇:审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摘要:本文对我国高校审计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考察,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根据社会需求、高校的自身的定位和条件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审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审计专业;培养目标,特色定位

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也就是说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社会需求、高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所处的相对位置、高校自身的条件等。

一、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概况

从目前我国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情况看,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应有相通及相异之处,我们对部分院校审计专业或注册会计师方向的培养目标进行考察:

第一类是综合类重点大学,如中山大学在会计学下设审计学和注册会计师方向,审计学方向以计算机审计和国家审计为重点,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会计及其他与审计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审计准则与规范,系统掌握审计的理论、方法与技能,了解国内外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发展动态,有较强的调查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与开发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胜任国家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或企事业单位的财会及其他经营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注册会计师方向应用会计学和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注册会计师审计和管理咨询方面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经济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有较强的调查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胜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与咨询服务工作或金融证券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的专门人才。厦门大学在会计学专业设注册会计师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管理能力强、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高,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企业理财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和计算机审计的基本原理,能在企业、事业、政府和教育等相关部门从事实际工作、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并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会计专门人才。

第二类是财经类院校,如东北财大会计学专业下设注册会计师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能够在会计、审计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分别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会计管理、审计实务及财务管理或金融管理等实际工作及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山西财经大学审计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管理、法律、经济和审计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政府机关、会计中介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审计鉴证、资产评估、工程预算、管理咨询、会计服务、税务筹划等工作以及相邻专业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

第三类是一般本科院校,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审计专业以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为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较坚实的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基础,具备审计和会计、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及科研机构从事审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二、目前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方向比较单一,侧重于注册会计师审计

二十二所院校设立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其他独立设立审计专业的多数未明确的方向,或偏向于注册会计师方向,因此缺乏包括对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所有审计主体人才的培养功能;更加缺乏包括行政事业审計、财政税务审计、金融保险审计、工程投资审计等所有审计门类人才的培养功能。

2.各类院校的审计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不清

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追求同一质量标准,按同一要求培养人才。从上述表格中列举了部分综合性大学、财经类大学、其他专业性大学的审计人才培养目标、审计课程设置情况。从培养目标看,这三类院校差别不大,基本都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审计人才,兼顾会计实务、教学、科研三方面需要的“通用型”人才。

3.同类院校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特色

在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高校中,培养目标缺乏特色,没有反映出不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没有明确自己的服务面向定位、层次定位,没有同当地经济建设紧密联系,结果同一层次、同一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多数院校审计专业的审计类课程以审计学、管理咨询、资产评估、计算机审计为主,这主要是为注册会计师专门化设置的课程;其他也有部分高校在上述三门课以外,设有计算机审计、审计案例、审计专题等课程;只有很少院校开设了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等审计课程,针对内部审计开设的课程明显不足。

三、根据社会需要明确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设置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从2006年以来,全国不少高校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恢复或新增了审计专业,如何实现有效的专业定位,尽快树立品牌,避免人才培养定位雷同,个性不足的弱点,是审计专业立足社会,为我国审计行业培养有用人才的关键。

1.根据审计人才需求前景,前瞻性地定位

根据调研和相关媒体调查,我国5-10年中大约需500万名审计学专业人才,目前审计人才市场需求缺口达318万。其中:国家审计人才需求缺口12万,内部审计人员需求缺口290万人,注册会计师人才需求缺口16万人。我们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如根据内部审计人员需求量大,其中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缺口又最大的情况,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侧重培养“应用型”本科专门人才,相应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内部审计的相关课程,同时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2.根据开办专业院校类型的不同,差别性地定位

目前我国各类高校约有40多家开设了审计专业或注计师专门化方向,包括了部分综合性大学、财经类大学和其他专业大学等几个层次的院校,层次不同的院校在审计学本科人才的培养上目标上应有差别性的定位,综合性大学、老牌财经院校注册会计师方向的毕业生去向主要是国际会计公司、大企业等,这些机构最重视的是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定位于复合型人才较合适;一般专业类大学的审计专业毕业生去向主要是中小会计事务所、中小企业等,这些机构更看重的是动手能力,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应用型人才。

3.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特色性地定位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可以立足区域,以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服务方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可以根据地方经济的需要侧重于某一方向的定位发展,如包括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基建审计、计算机审计等特色方向,加强产学研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拓宽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渠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作者:覃易寒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商品与质量论文范文下一篇: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