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财务工作总结

2022-10-23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一五财务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十一五财务工作总结

十一五总结

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工作规划

“十一五”期间,面对开发区扩区增容、南部城区建设所带来的机遇和有利因素,开发区管委会认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精心谋划,主动作为,全力推进开发区和南部城区建设,为郊区政府整体规划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稳步完成两区建设各项工作指标

(一)开发区建设

1、抓基础,全力完成各项经济指标。

2010年大桥开发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实现增加值5.87亿元,占区下达全年考核任务5.14亿元的114.2%,比上年增长26.5%;完成税收7500万元,占区下达全年考核任务的100%,比去年增长49.3%;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市外内资11亿元,占区下达全年考核任务9亿元的122.2%,比上年增长27.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占区下达全年考核任务10亿元的160%,比去年增长77.8%。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企业预计累计实现产值58.6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34.2%;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4.7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34.7%;累计实现增加值18.3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39.1%;累计完成固定资产33.9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86.7%。

2、抓服务,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坚持把优化服务环境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基础工作,不断增强行政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工作,为投资者提供 “一站式”全程跟踪代理服务,努力优化招商引资和项目投资环境。2010年以来,招商项目的跟踪、对接和洽谈工作得到加强,与福建客商谢承情等投资商就“安徽中之建钢材城”项目在第十一届青博会上进行了项目签约,目前项目正在进行规划报批,项目已开始前期招商,已完成30多个经营户的工商税务登记;与香港金联金属科技公司就“铜合金线材加工”项目进行了充分对接,项目在第十一届青博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成功签约;与合肥(香 1 港)大地公司就“铜都物流城”项目进行了专程对接;与浙江新大投资发展公司和合肥卓凡工贸公司就“铜陵鼎城商业广场”签订了正式投资协议,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过了市规划评审。在做好招商工作的同时,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成效,其中,盈德气体公司与铜化集团合作建设的大合成氨项目完成投资1.6亿元,精制磷酸项目完成投资1.15亿元,三佳变压器公司微电控变压器加工项目主体工程完工,金泰化工公司年产6万吨碳酸二甲酯、宏城新型建材公司商品混凝土等新型建材、朝日纸业公司激光防伪商标印刷等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家,分别是华海特种线缆有限公司和金泰化工有限公司;引进了500强企业:中建集团;引进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如:宏城新型建材项目、朝日纸业激光防伪商标印刷项目等12个;其中总投资超过1亿元项目如:铜化集团合成氨项目、六国化工精制磷酸项目、金泰化工碳酸二甲酯项目等6个。

3、抓机遇,加速推进大桥经济开发区扩容升级。

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充分考虑大桥经济开发区大规模、高质量地承接产业转移需要,结合我区和大桥经济开发区未来发展实际和发展要求,加强与市发改委等市有关部门的对接和沟通,谋划大桥经济开发区扩容升级,推进南拓和跨江发展,积极构建“一区两片,一片多园”,力争将现有5.8平方公里的园区拓展到40平方公里。

(二)南部城区建设

南部城区中心区规划占地面积336亩,总投资2.8亿元,建筑面积63561平方米,9个主体项目自今年3月1日起陆续开工建设,现在主体工程已全部结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1、实行时序倒推、倒计时管理。

各项目悬挂倒计时牌,形成你追我赶的大建设热潮。创意中心在同时开工的几个项目中率先封顶,有力地促进了工程进程。

2、加大现场技术,协调服务力量。

先后抽调两名副主任、聘用4名专业技术人员进驻现场, 2 为施工企业进度安排、技术服务、外部环境协调提供一条龙、全天候保障服务。公安分局内挡墙、综合档案馆基础处理、行政大楼超深基础及排水、各项目室内外地坪、土方等都及时处臵,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3、加强各方合作,促进配合谐调。

在桩基和基础开挖阶段,考虑到现场处臵的问题比较多,每周召开一次工程推进会,现场解决共性问题,会后解决个性问题,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达到共识,并立即出具设计变更图纸。在主体施工阶段,每两周召开一次推进会,重点督查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同时对每项主体工程分别督查,监督每项整改措施到位。

4、加强制度建设,杜绝不良风气。

就工程施工管理、工程签单、工程资金支付建立了十多项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控制程序,堵塞漏洞。由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截止9月8日会展馆封顶,按计划已提前一个月完成全部主体封顶目标。

5、根据项目进展,实施交叉作业。

到目前为止,科技孵化器工程项目墙体砌筑结束,屋面工程完成90%,粉刷完成90%,铝合金窗框正在安装,外装饰施工单位已进场,水、电安装正在进行,内装饰设计图纸已出图,招标已公告;会展馆工程项目墙体砌筑结束,屋面工程完成90%,粉刷完成85%,水、电安装正在进行,铝合金窗框正在进行;档案馆工程项目墙体砌筑结束,屋面工程完成90%,粉刷完成80%,铝合金窗框正在安装,水、电安装正在进行;青少年活动中心、创意产业中心、公安分局、检察院、人武部五个项目已完成内外墙保温和门窗制作,外装饰已进入施工阶段,水、电安装正在进行;法院项目内粉、外粉及外墙保温、屋顶基本结束,A区门窗安装结束,水、电安装正在进行;人武部、公安分局项目外装饰已发中标通知书。

6、主体项目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进行。

在抓好主体项目建设的同时,实施了通湖路中心区段和中心区内施工道路的建设工作;针对中心区城市规划设计,按照拉开框架的要求,将南部城区投资3亿元的8条主干道路纳入 3 中建股份市政建设BT项目,通湖路、龙山路已纳入市第一批BT投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正在做初步设计;委托水、电、气等相关单位对中心区的水、电、气、管网和配套设施进行了规划设计。局景观设计第一轮调整修改后已报市规划局等待专家评审;亮化工程、室外工程正在设计中。此外,还对弱电项目、局域空调、内、外装饰方案、铜浮雕、外墙保温材料和钢窗等相关配套工程进行了招标和采购。

从整体推进的进度看,除行政大楼和会展中心外的其它项目年底基本可以完成内外装饰,开始广场施工,预计明年6月底前完成基建任务。

二、精心谋划“十二·五”和明年的工作

1、认真谋划,明确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力争开发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57%;实现增加值18亿元,年均增长27%;完成税收3亿元,年均增长32%;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33亿元,年均增长3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年均增长27%;规模工业企业达到30家。

2、统筹兼顾,突出工作重点。

一是全力推进开发区扩区升级,实现跨江发展。全面推进大桥经济开发区的扩容升级,实现跨江发展,构建“一区两片,一片多园”,即江南片和江北片,将现有5.8平方公里的园区拓展到40平方公里,重点承接发展物流拆解、加工制造、精细化工业,形成物流拆解、加工制造、循环工业三大主题产业集中区。在江南片,依托私营工业园,推进大通工贸园、横港物流园、横港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重点加快铜拆解园和精细化工项目建设,延伸铜产业和化工产业链,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桥头堡、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在江北片,规划建设江北产业园,构建以国家级配煤中心、铜拆解加工园、精细化工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等为重点的“一片多园”。

二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以总投资5亿元的“中之建钢材城”和总投资9.54亿元的“铜金属再生产业园”等现有重点物流拆解项目为依托,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和完善的综合交通资源,吸引更多的物流拆解项目特别是大型项 4 目落户大桥开发区,促进物流企业集聚发展。以总投资1.26亿元的香港金联金属科技有限公司“铜合金线材加工项目”为引线,努力推进香港盛华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盛华铜合金工业园”项目的洽谈进程,适时启动“盛华铜合金工业园”规划建设,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铜材及铜工艺品加工、矿山机械设备加工、运输机械加工、装备制造及其零配件加工等加工制造业落户大通工贸园。依托南部城区起步区项目建设,发挥梅龙国家级集中区毗邻优势,加大南部城区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商力度,重点做好商业服务、特色餐饮、旅游休闲、会展会务等产业的招商引资和产业承接,大幅度扩大南部城区现代服务业规模。充分利用辖区等大型化工企业产业优势,以铜化集团大合成氨等在建项目为基础,积极吸纳发达地区转移的精细化工产业入驻横港循环工业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

三是全力推进开发区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以中之建钢材城、铜都物流城、豪翊金属再生金属仓储加工中心、品牌汽车4S店集群等项目为基础,推进铜都大道以西至铜陵港的横港物流园建设步伐,建成横港物流园;以国家级配煤中心、煤化工、铜拆解、码头、江北物流大市场等为重点,加快灰河乡太阳村、灰河村、东风村区域的江北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步伐,实现跨江发展。以富鑫钢铁、铜化集团大合成氨、精致磷酸和硫酸盐等项目为抓手,推进横港循环工业园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等循环工业,打造循环工业集中区。以铜合金线材加工等铜加工项目为重点,加快大通工贸园建设步伐,全面建成大通工贸园,建成布局集中、产业聚集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第二篇:十一五总结

一、土地储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效果

土地储备制度是城市土地市场运作模式的重大改革。

(一)落实市政府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要求,盘活了存量,保护了耕地

严格保护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是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根本目标。土地储备中心在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将银川市大量的闲置、空闲和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优先纳入储备,并加以整合和开发利用,使土地供应实现由“增量为主”向“存量为主”的转变,土地征收工作稳步推进。共计征(收)购土地11.554万亩,其中征购国有土地2.9078万亩,征收集体土地8.6462万亩。

(二)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确保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 结合土地储备,承担市政府涉及旧城改造建设等交办的任务和政府确定的廉租住房项目建设。保证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通过市场运作机制进行土地整治,提供“熟地”交由政府拍卖,为政府积累资金。确定了“计划主导,择地收购,净地招商,着眼开发”的地块收购原则。

(三)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规范土地市场

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可以集中城市各种闲置、分散的土地,由土地储备机构统一管理,这有利于政府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从而确保在城市每一块用地都得到最合理、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此外,通过对城市存量土地进行统一收购和垄断供应,还可以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抑制中间商的土地炒作,能够规范土地市场行为,创造平等竞争的公平市场环境,可以有效地消除土地灰色市场。

第三篇:“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工作总结 (2006——2010)

“十一五”以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第五届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强乡、农业稳乡、三产活乡、生态绿乡、科教兴乡”的发展定位和主攻煤焦工业、做强烤烟产业、突破常规农业、搞活第三产业、狠抓生态农业、强化科教兴业的发展思路,按照“追求卓越、勇创一流、重点突破、全面夺标”的总体要求,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乡域经济社会的跨域发展,创造出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一、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通过全乡上下的不懈努力,2009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9845.9万元,比2005年增长112.2%,年均递增1353.99万元;完成工业经济增加值3457万元,比2005年增长164%,年均递增537.85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789万元,比2005年增长138.4%,年均递增259.7万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93.9万元、比2005年增长72.6%,年均递增83.5万元,连续四年超任务完成县下达任务;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776吨,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793元,比2005年增长65.3%、年均递增374.5元。2009年全乡居民各项存款余额达2175万元、比2005年增长216.1%,各项贷款余额达1334万元、比2005年增长50%。较好地完成了五届乡党委、政府提出的预定目标,确保了机构的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的投入,有力地支持了乡域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目标,牢固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换个方式搞农业”和“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把农业种到市场上去”的思想,突出农业产业化建设这个重点,按照培育壮大畜牧、生态林业,积极发展蔬菜、魔芋、中药材、经果林等特色经济的工作思路,完成农业总产值4821.5万元,比2005年增长26.54%。一是农技推广取得新发展。共计投入资金50余万元,着力抓好“四线三区”示范带建设,加大良种良法普及推广力度,以点扩面,促进结构调整,培育后续产业,实现了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776吨以上,人均占有粮500公斤,全乡农业良种覆盖率、复种指数、规范化种植水平明显提高。二是烤烟产业持续发展。五年来,按照“稳定规模、优化布局、确保总量、主攻质量”的总体要求和“依靠科技内抓烟叶质量、超前主动外树生产形象”的工作思路,把牢生产每一环节,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加大督导力度。2009年收购烟叶300.06389担,比2005年增长11.1%;总产值达2200.4401万元,比2005年增长73%;创税440.1万元,比2005年增长60%;担均价达733元,农民来自烤烟人均收入1400多元、户均5200多元,成为惠及全乡广大群众的致富性产业支柱。三是畜牧、果蔬产业发展加快。畜牧品种改良、种草养畜、生态养殖有序推进,春秋两防、养殖小区建设、防疫网络建设等工作得到有效落实,2009年完成畜牧渔业总产值1638万元,比2005年增长70.6%,农民人均来自于畜牧养殖收入约1000元。朝门、底水优质经果和大坡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壮大,规模示范效应凸显。四是林业工作得到加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2140.3亩,配套荒山补植补造562亩,造竹4648亩,低残林续改1000亩,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185起。林权制度改革圆满结束,共计完成4058户8131宗林地勘界确权及2657本林权发放工作,调处矛盾纠纷45起。五是农村税改成果进一步巩固。五年来,共计兑现能繁母猪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粮食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家电下乡补贴达600余万元,确保了农民负担不反弹。六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探索深化农村改革的路子,帮助和引导群众到外地打工、创业或从事季节性劳务输出,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稳定解决贫困群众温饱。五年来,我乡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后续产业、新兴产业为主的梯次推进的格局。曾获县2008年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评二等奖。

三、资源开发力度逐步加大,以煤炭为主的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五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按照工业强乡的发展定位和主攻煤焦工业的发展思路,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挖潜技改、扶优扶强、确保安全”的原则,在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关闭非法小煤窑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煤炭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入股、转上、兼并、重组,整合现有小矿井资源,将全乡原有8间煤矿整合为4间、新建矿井1间,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益和企业管理水平,健全完善了企业管理制度。二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着力夯实以煤炭安全为主的安全基础管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强化过程监督,安全生产“三项建设”、“三项行动”得到有效落实,深入开展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促进了安发展,和谐发展,2009年实现了零事故、零死亡目标,获县安全生产一等奖。三是加大国土资源巡查力度,严格落实打非工作“两天一巡查、半月一调度”制度,坚决依法关闭、炸封非法煤窑,杜绝私挖滥采,2006年以来,全乡累计炸封非法无证煤窑168间,其间无一反弹,确保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是搞好协调服务,帮助企业协调矛盾纠纷,强化企业周边环境整治,给煤炭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经营环境。五是认真落实环保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工业污染排放量不超标。六是强化税费征收,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使我乡煤炭量大幅增加,2009年完成原煤产量达17万吨,煤焦税费达987.19万元,比2005年增长21.7%。七是农村经济活跃,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到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6711.9万元,比2005年增长243.6%。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乡容乡貌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实施凝聚力工程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交通、通信、教育、供电、水利和办公阵地建设,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2412.2万元。一是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按照打造纵横通达的交通茅石的要求,主动对接、抢抓机遇,全县第一条工程全长12.2公里、总投资314万元(其中项目资金126万元、乡级财政出资20万元、煤矿出资125万元)的茅石至中关公路、投资52万元的高垭通组扶贫公路、投资42万元的茅坝三旺扶贫通组公路已完工并通过验收;投资74.8万元全长13.5公里茅坝经山茶至新桥公路建设即将完工,冬修通组公路24.1公里,完成烟基公路规划14.6公里,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状况,通达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建成龙会、中关、高垭、镇龙移动机站、联通机站2座、小灵通机站1座,开通了互联网,建成了茅石门户网站,扩大了信息网络,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三是积极向上争取,多方协调,使茅坝、镇龙、中关、山茶、龙会、新桥、团结村烤房用电高压电网和团结村平桥、河坝、关口、花坪及高垭村农网改造得到落实,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四是完善了9间中小学校附属设施,改善和美化了学校环境。五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共计投入支农资金1029.2万元,建成茅坝、镇龙、中关、高垭、山茶、龙会烟水配套工程16164亩、烤房290间、沼气池906口、防雹点1个,实施了2210户改炉改灶及龙会、团结村“三小”工程建设,维修改造了集镇人畜饮用水工程,解决了茅石中学、新桥中学、希望小学1300余名学生的生活饮用水难题,修建了中关村大湾、龙会村罗朝窝、团结村关口人畜饮水工程,维修沟堰1条、新建了高垭村排洪沟1条500米,促进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面貌的较大改善,有效提高了耕地保灌和抗灾能力。六是集镇建设有序推进。出资30.5万元,完成了乡党务政务服务中心、信访综治维稳中心建设,完成了茅石烟站大楼、派出所办公大楼新建工程及卫生院扩建工程;完善了计生服务站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出资80万元,完成了政府办公大楼、机关食堂、政府广场改造;集镇主干道已形成,出资6万元完成了集镇整体规划设计,完成了茅坝大桥建设,集镇路灯、垃圾箱等集镇公共设施改造,改善了办公及集镇环境,提升了对外形象;实施了龙会罗朝窝及茅坝朝门移民工程,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95户,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七是按时完成了天门河水库库区拆迁安臵工作及新桥水库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完成了天门河水库库区3.7公里环湖公路征地补偿,龙会村米元坝大桥、偏岩子大桥及出资80万元的龙会底水悬天观人行便桥建设即将完工,成功实现了天门河水库蓄水。八是“四在农家”示范效应彰显。五年来,实施了龙会底水、水井湾、米元坝、罗朝窝、大坡、上溪沟和茅坝朝门、茅龙以及镇龙冯家坝以“五通三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硬化通组公路12387米、硬化联户路24304.8米、院坝14500平方米,直接受益人数达2359户9200人;共建黔北民居70余幢、发展乡村旅馆50余家,接待重庆客人204000人次,创收510万元;成功承办了全县第三届乡村旅游节暨茅石野钓活动和西南地区摩托车越野赛以及《科学发展观论坛》节目录制,进一步提升了茅石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五、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重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乡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教育科技事业迅速发展。五年来,在乡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07.5万元,新建了茅石中学寄宿制工程、扩建了山茶小学,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编撰了《西城故里》,完善了小学毕业考试奖、初中教学奖、高中生奖、大学生奖等教育教学奖励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严格执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强化控辍保学措施,保持了小学入学率99.7%、中学入学率 98%,教育“两基”和普实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二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三心”服务理念,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责任,保障必要投入,抓牢主体指标,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率,加强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和村民自治工作,抓好性别比治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全面落实利益导向政策,率先在全县开展玛丽斯特普服务理念试点工作,成功实现了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活动;全乡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0.8%、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57%,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自然增长率为7‰,人口控制在15500人以内。三是文化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等工作,自2007年来,全乡参合人数51174人、参合率达92.7%,共计住院人数达2632人次、门诊人数39836人次,兑现参合补助金250.94万元,群众初步体会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感受到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城镇居民医保工作有序开展,切实解决了农村群众和城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进一步强化了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传染病监测、妇幼保健工作,深入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快速处臵了水痘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手足口病以及W病等传染疫情,完成了中关、山茶、新桥、镇龙村卫生室改建和乡卫生院扩建工作并通过验收。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物调查工作有序开展,政府出资1.6万元完成了全乡2000个广播电视地面接收器调视转星工作,从而更好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深入开展了“整脏治乱”,建立健全了集镇卫生管理机制,促进了农村脏、乱、差环境的明显改善。四是平安茅石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五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按照坚持和完善综治目标管理、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全面排查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管理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共计投入资金25万元,维修改建了信访综治维稳中心,在集镇及政府办公区域安装了16个视频监控系统,深入开展了“平安五官”工程和强建活动以及严打整治活动,“五五”普法顺利进行,成功处臵了桐道线米元坝群械事件,及时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妥善解决了天门河水库封堵导流洞给群众出行不便带来的系列矛盾及龙会底水组群体阻栏建桥施工事件,确保了全乡重大节日期间社会稳定,基本做到了重大矛盾不出乡镇,实现了发案少、治安好、人民满意的目标。荣获县2009年政法综治维稳一等奖。五是民政救济工作得到深入开展。民政优抚、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户救助政策得到落实。五年来,共计发放救济粮76吨,救济款56万元,救济衣物405件,帮助了4625户困难群众度过生活难关,完善了乡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了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六是以组织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桐梓解放60周年“颂歌给党”红歌大赛、娄山艺术节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功开展,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七是其它各项工作也取得新成绩。第二次土地调整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及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荣获国家级表彰,统计、国土、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事业、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曾荣获县2007年综合目标考核三等奖,县2006年、2008年、2009年综合目标考核二等奖。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我乡以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忧患意识,更加注重观念更新,更加注重作风转变,更加注重责任落实,常怀优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对全体干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通过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教育以及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使广大干部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明显好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切实做到了实现好、维护好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二是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完成了村党支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选好配强了村级领导班子,解决了“有人干事”的问题、为我乡“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展了以“四民一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建立了乡党务政务综治服务中心、8个村级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及4个组级党员便民服务点平台和电子网络服务及监管平台,实行代办制、限时办结制,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增强了基础组织的凝聚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更加健全,使党员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完善了党代表常任制,建立了党委、党支部受理党代表、党员反映情况和社情民意机制,党内决策更加民主;深入开展了“温馨组织”创建活动,不断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得以落实,有效解决了党员发展准、学校及非公有机制经济党建难的问题,增强了组织活力;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加强知识分子党员培养和发展,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增强了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落实了村干部生活补助机制,即争取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标准和报酬与工作年限、工作绩效挂钩的方式,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了村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干好本职工作;“三级联创” 、“三创三强”活动扎实开展,党员服务承诺和设岗定责、党员公示机制、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党建责任等机制及“双培双带”工程得到有效落实;深入开展了“三优一满意”创建活动,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文明型“五型”机关,使乡基层站所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村级集体经济及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壮大;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加强对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各种培训,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2007年被市命名为“五好”乡镇, 2010年获省抗早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奖。三是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警示诫勉工作、“廉政健心房建设”和“廉政阳光行”活动得以落实;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厂务、事务“五公开”和基层站所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制度,从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得以落实。

第四篇:“十一五”林业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突出科技推动,外向带动,规模发展,形成特色。积极引进和发展优良速生品种和栽培技术,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并通过加大星火计划及各类科技计划的集成,提升高科技木材加工产品的比重,推动全县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一品带动一业,一业推动一县经济的发展,到“十一五”期末,将涟水县建成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意杨种植及深加工利用的重要基地。

二、总体目标

重点推广林木良种,突出杨树主栽品种优势,发展速生杨和经济林,大力提高木材加工工艺装备水平,加强木材干燥、一次成型、定向结构、高密度复合和枝桠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到2010年全县建成成片林35万亩,优质速生杨占95%以上,活立木蓄积量3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6%,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98%,木材加工产值达10亿元,利税1.4亿元,年产各类板材50万立方米,开发新产品15个,发明专利5项,挂靠大专院校、科研院所5家,技术合作16项,争取国家、省级 1 立项15项,解决技术难题10项。建设超亿元产值的木材加工龙头企业4个。

三、重点建设任务

“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任务是加强资源培育和资源开发。资源培育上重点地抓成片林和农田林网建设,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通过引进林木良种,增加林木种质资源,加强树木管理,提高林业质量。资源利用上主要是通过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档次,增加经济效益。

(一)速生杨树资源培育

1、引进杨树新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

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引进南林9

5、895等优良品种。以县林业中心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为中心,建设500亩县级良种繁育基地,以各乡镇林业站为依托,全县建立1000亩乡级杨树良种繁育基地,繁育良种壮苗,在全县推广。推广杨树新品种,对废黄河沿线老树种进行更新,发展速生丰产林。并突出杨树主体品种优势,引进泡桐、果树等优良树种,多品种搭配种植,确保林业的良性发展。

2、定向培育。

(1)废黄河沿线12万亩宜林地,目前已建成6万亩成片林,计划2006年建成1.5万亩,2007年建成3万亩,2008年建成1.5万亩,按照杨树人工定向培育技术体系,把涟水 2 县境内废黄河滩地建成杨树资源培育示范基地。

(2)建成古盐河堆、张河堆、唐响河堆和甸响河堆成片林1.8万亩,计划2006年建成3000亩,2007年建成3000亩,2008年建成3000亩,2009年建成4500亩,2010年建成4500亩。

3、加强农田林网建设。

从2006年开始,全县年均拓植杨树400万株,每年新建农田林网8万亩(含迹地更新),完善农田林网10万亩,彻底消灭秃头沟、渠、路、堤,到“十一五”末,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98%。

4、加强村庄绿化。

村庄绿化潜力很大,目前村庄现有树木很多,但成材的所占比例极小,只占30%,主要是密度过大,平均每亩地占80株,我们以中心村绿化为突破口,搞3个示范模式,在全县推广,通过去密,提高经济效益。

5、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建设。

针对严重威胁杨树的重大病虫害,采用无公害、低毒化的综合管理途径与方法,借助新型林用高射程、低漂移、强穿透的实用喷雾技术装备,实施高效、低污染防治技术,形成一套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以对环境和生物治理维持害虫种群低密度的无公害、低毒化治理技术,维护林业生态环境和 3 杨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木材加工

1、稳定传统产业,提升企业竞争力。

目前我县木材工业产品主要是纤维板和胶合板,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年产值可达3亿元。十一五期间,对于这些老企业,主要是加大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引进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的“高效木片预处理法环保中(高)密度纤维板制造技术”,开发具有环保特点的绿色产品,产品可增值10%。另外与北京永港海天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家合作,开发研制低游醛的脲醛树脂及EO、E1中(高)密度板产品项目。采用低毒脲醛树脂生产中高密度纤维板,车间内部基本无甲醛气味,可以改善生产环境和工人劳动条件。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EO级E1级中(高)密度纤维板,可以使室内装璜和新家具使用时,释放在室内的甲醛含量下降到欧美国家室内空气甲醛浓度3PPM以下的质量标准,从而改善生活环境,消除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大力发展杨木复合材料工程,加强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随着世界地下能源逐渐减少,充分利用生物能源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县主要发展功能性复 4 合材料、装饰功能复合材料和复合结构材。

四、主要措施和保障条件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县成立意杨种植及深加工支柱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科技局、计委、经贸委、林牧渔业局、国土局、工商局、税务局、供电局、邮电局、技监局、环保局、财政局、人民银行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订立杨树栽植发展规划,加强木材加工企业管理,培植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做优做强木材加工产业。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各乡镇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要求必须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林业各种规划任务,县政府并将杨树产业实施纳入考核,年终考核不达标的,不得评为先进单位。

2、增加投入,建立星火发展基金。

在资金投入上,实行多成份、多渠道引进开发。杨树新品种繁育及资源培育方面,凡申请立项的课题,县政府对上级财政投入的资金除了不截留以外,还按要求足额配套;“十一五”期间每年县政府还要拿出100万元支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木材加工新上项目,全县各类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优先安排。县财政划拨经费以及各有关部门科技开发经费组成,县设立星火基金管理办公室(在县科技局),对基金实行单独建帐,专项管理,保证全部用在杨树产业发展上。

3、依托科技,提升林业产业化水平。

在技术开发上,重点依托南京林业大学,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聘请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学院和木材工业学院等专家教授为涟水县林业发展技术顾问,同时,定期选派基层干部、林业技术人员、木材加工企业负责人及工厂职工到南京林业大学培训。并积极引进林业专业人才,开发新产品,加速现有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林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

4、优化政策,加强综合配套服务。

实行宽松的税费政策,全县新办各类木材加工企业,给予一定的税费优惠,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增值税的地方部分,前五年全部返还,后五年减半;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后,地方财政部分前五年返还,后五年减半,耕地占用税也实行返还。对进入工业新区的木材加工企业,1—5年免征企业及个人所得税,第6年往后减半征收企业和个人所得税。除税务、财政、林业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得进厂收费。税务登记上门服务,费用优惠50%;电力部门免费架设低压主干线;使用土地统一按照临时用地办法处理,费用指标按所占土地农业生产经营年纯收入为基数作价收取。在技改、科技等各类项目的申报立项方面,凡与支柱产为相关的项目优先立项,并在投入时予以倾斜,对 6 由支柱产业派生出的新产品按有关政策享受新产品减免税,对承包经营林木培育的大户提供治安、种苗、信息、技术服务。针对木材加工的市场、技术、资金等需要,县成立专门的服务组织,县科技局成立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同时开通了科技信息网,县经委成立资金引进办公室,县计划委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县组织人事部门对木材加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给予优先安排。使木材加工业的产前产后和产中各环节都能得到保障。

5、加强宣传,营造杨树产业化发展氛围。

将杨树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项主导产业,在全县广泛宣传。号召全县人民积极参与林木资源的培育和木材加工综合利用,使绿化造林、育林、护林、用林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加大《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让人们懂得依法护林意识,坚决打击各类毁林行为,巩固绿化成果;另外,加强对木材加工企业的管理,要求木材加工企业必须持证合法经营,对证照不齐的木材加工企业进行整顿,规模达不到要求的实行关停并转,提高产品档次,杜绝资源浪费,使林木产业化全面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五篇:“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一五”以来,我局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海口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部署,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合理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海口”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推进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着力增强环卫发展活力,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赋予我局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十一五”期间及2010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党章教育活动

“十一五”以来,我局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和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省委《关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意见》、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的相关内容;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贯彻新党章。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在全局上下营造了“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一步健全“三位一体”预防监督体系

“十一五”以来,我局认真组织开展了《关于开展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专题教育活动,精心制定了《海口市环境卫生管理局200

6、2007年纪检监察工作方案》和《海口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此外,我们还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环卫意识。一是以建设部新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为重点,大力宣传环卫法规政策,组织干部职工走上街头,宣传讲解环卫法规和常识,现场发放环卫宣传资料4万多份,对乱吐、乱丢和乱倒的“三乱”行为进行劝导。二是开展以“营造优美环境,共创和谐海口”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环卫法规专题咨询解答。三是抓好专题宣传报道,结合环卫工作各阶段的重点,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等媒体适时进行专题报道。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环卫法规意识,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创文明卫生城市的良好社会风尚,取得了全社会关注环卫、理解环卫、支持环卫的良好效果。

(三)积极组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五五”普法活动和依法行政活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决定》通知,我局党组高度重视,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及时成立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制定《机关效能建设的实施方案》,深入动员,扎实开展教育活动,广泛征求意见,积极查摆问题,认真制定并落实《机关效能建设十项制度》。

按照市政府普法办“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要求,对五年来我局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清理和自查,认真准备备检材料,顺利通过检查验收;按照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工作要求,认真清理近年来我局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完成了备检材料准备及自查工作报告,并通过了省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督导检查小组的检查。

(四)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局实际情况,把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十一五”学习的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精读文件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通过专题辅导、上党课、看录像等方式组织学习。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期间,撰写了多篇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出宣传栏的形式进行了交流,2009年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完成了6个调研课题,形成6篇调研报告,向市委学习办上报了31期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简报,其中7篇简报被市委学习办综合采用。组织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群众满意度测评大会,参加测评的共计55人,共发出测评表55份,收回有效测评表55份,对所提出测评内容,总体评价满意率为92.7%,基本满意率为7.3%。

(五)以“椰城环卫杯”评比竞赛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五大工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深入开展“椰城环卫杯”竞赛评比活动。一是各级领导对“椰城环卫杯”评比竞赛活动高度重视,始终把“椰城环卫杯”创建工作摆在局党组、局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市区环卫部门成立了评比竞赛领导小组和健全了《检查评比方案》,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并按照《方案》的评分标准和要求,制定本单位对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检查评比实施细则。同时,在人、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检查评比机制,使之更加科学规范。三是为了做好“环卫110”应急系统和“12345服务热线”,我局对群众投诉的每一宗案件都及时处理和反馈,五年来共处理了23000多件群众举报投诉关于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

在“五大工程”的清洁工程整治工作中,各级环卫部门共组织投入近20万人次,动员社会力量30多万人次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较大规模的卫生大扫除活动达到300多次,清理卫生死角4000多处,清理生活垃圾30多万吨,建筑垃圾200多万吨,与责任单位新签订“门前卫生三包”责任书40多万份,向店铺、居民和排档发放垃圾容器共计20000多个;环卫干部职工及义务监督员上街巡查、纠正、劝阻各种违章行为,共处罚违章人员4200多人次,做义工人数共计1000多人次。

(六)实现颜春岭垃圾处理场污水渗透液达标排放

为了彻底解决垃圾渗透液处理达标排放问题,市委、市政府投入1359万元资金对垃圾渗透液出水改造工程进行全面改造。经过3个月的调试运行,渗透液日处理能力达到设计要求,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以上。通过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环保验收。“十一五”以来,污水厂每日处理污水约300吨,共处理污水53万吨。完成了250吨COD的减排指标。

(七)深化改革,创新机制,锐意进取,环卫作业社会化、企业化、产业化改革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环卫改革加快了步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一是完成了三批(2006年、2008年、2010年)252条1365多万平方米市政道路清扫保洁向社会公开招标工作,新建的1365多万平方米市政道路已全部由企业承包管理。二是为实现小街小巷的长效管理,解决我市小街小巷缺少管理经费、脏乱差现象的突出问题,2009年,经市政府批准,我局又完成全市2677条294万平方米小街小巷清扫保洁向社会公开招标由企业承包管理。三是搞好水域垃圾的管理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的水体保洁工作一直以来都

是多头管理,各部门均没有专业打捞队伍及设备设施,没有形成统一体制,职责不清。我局于2006年底对水域垃圾的管理进行全面调研,向市政府提出了管理方案并得到市政府的同意。并于2006年对城区水域环卫保洁作业实行公开招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企业化、市场化管理,我市水上环卫工作赢得了市民、环卫工人和政府的“三满意”。四是采用BOT模式向社会融资,由企业投资4.66亿元,日处理量12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08年在全国范围公开招标,2009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

(八)积极开展征收垃圾处理费前期工作

2006年8月我市组织市环卫局与市物价局、水务局赴中山市学习其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做法经验,了解到中山市采取的“水消费系数法”,具有规范、公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同时解决了收缴率低和收费成本高的难题。为此,委托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从2006年底开始了“水消费系数法”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前期调研、论证工作。经一年多的紧张工作,在我市有关职能部门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努力下,完成了“水消费系数法”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可行性调研、原始数字采集、垃圾处理成本的评审、收费标准的制定等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于2008年8月通过了垃圾处理费征收价听证会。2009年10月,市环卫局起草了《海口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办法(草案)》,市物价局起草了《海口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后,我局与市物价局对收费办法和标准进行修改完善,2010年9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目前我局正与水务部门进行收费软件升级改造工作,计划2011年2月正式实行。

(九)做好重大活动期间环境卫生整治和保障工作

“十一五”期间,积极配合官兵做好“两湖四沟”清淤期间道路的防污控污工作,先后圆满地完成了蒙牛城市之间、中国铁人三项赛、建省20周年庆典、博鳌亚洲论坛年会、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海口游艇经济主题论坛、奥运火炬传递和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慰问演出等多次大型活动期间的环境卫生整治任务,使城市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十)做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在2006年6月国家建设部开展对全国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等级评定工作中,我市垃圾处理场被评为“一级无害化垃圾卫生填埋场”,受到参评专家的一致肯定和表扬。“十一五”期间,严格按照设计工艺及规范作业要求,对全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由2006年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垃圾量1000吨增加到现在的1350吨。五年来,我市垃圾处理场共处理约194.5万吨生活垃圾,进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其中日均转运车次由65增至78,全部做到日产日清。

(十一)建筑垃圾规范管理

为做好建筑垃圾规范管理,一是突出整治泥头车污染城区道路和在城区内乱倒建筑垃圾等难点问题。几年来,我们多次会同市城管执法部门、交通和交警部门对在城区内超装、超载、车辆带泥上路以及在城区内乱倒建筑垃圾等违规行为实施专项整治,共计处理各类违章行为16478宗(其中扣车3425台次,扣牌5367件次,教育放行7686人次)取得了明显的整治效果;二是借大型会议、赛事、节日庆典等活动开展大规模的卫生死角和建筑垃圾清理工作。几年来,共计集中整治各类卫生死角1268处,清理整治城区内乱倒建筑垃圾的重点、难点部位500多处,共计清理和处置各类垃圾(主要是无主建筑垃圾)约25万多立方米,确保了各类会议、赛事和节庆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确保进场处置的建筑垃圾无再次污染,为保证进场建筑垃圾能够得到及时处置,我们垃圾

处置场的工作人员几年来一直坚持垃圾随到随推,定期对进场垃圾进行洒水除尘等作业,不留任何污染隐患,几年来市渣土管理所利用建筑渣土回填城区周边的废旧石坑、砖坑和低畦地,为政府恢复可供建设、生产用地约500亩,为海口市城市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十二)按时完成为民办实事建设项目

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实行民生工程的重要举措,我局对“十一五”期间的为民办实事任务十分重视,认真研究,统筹安排,出色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1、落实公厕的建设任务

根据《海南省公共厕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海口市目前公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海口市公共厕所建设实施方案》。为了解决我市城市公厕数量少,市民和游客上厕难的问题,2010年我市建成公厕59座,改造公厕22座,设置了52座移动环保公厕,美兰机场、海口火车站、东线高速路海口段的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等已完成了配套卫生间的升级改造,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市民和游客。

2、中小型垃圾转运站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了海口市生活垃圾收集及转运工程项目,至2010年底,已按计划投入资金1.4亿元,完成了大型垃圾中转站、江东中型垃圾中转站和50座小型垃圾转运站,配套了一大批垃圾收运设备和车辆,这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市垃圾收运能力和水平。

3、城乡环卫设施的建设

市财政第一批安排26万元购买500多个果皮箱,为加大“五大工程”整治力度,第二批安排经费326万购买了6300个,现6800个果皮箱已全部安装到位。市、区政府和环卫部门在资金等方面也尽量向乡镇倾斜,为23个镇环卫站购买手扶拖拉机50辆、手推车500辆、垃圾收集车9辆。2010年年底400座农村密闭式垃圾屋全部完工,与这400座垃圾屋相配套的2000个标准垃圾桶、500辆手推车、50辆简易垃圾收运车和4辆后装垃圾运输车也采购到位,方便了乡镇垃圾的收集运输。

4、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

为推进我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2009年以来相继完成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焚烧线、主机设备、建筑工程的招标及项目核准、接入系统、初步设计评审工作,并经取得土地、环评、地质灾害、压覆矿资源等支持性文件。并与建行海口住房城建支行签订融资协议,完成场地勘查、场地平整等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现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2011年2月1号机组开始发电,6月完成性能试验验收竣工。

(十三)完成人大、政协交办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五年来共收到人大、政协交办的建议、提案101件,已全部完成答复,满意率达100%。

(十四)完成人事管理、计划生育和妇女儿童工作

“十一五”期间,抓好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和各种培训工作;办理全局干部职工的工资、社保等缴费工作;搞好人事档案室的管理制度;抓好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学习培训及考试工作。

我局对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为顺利开展计生工作,每年制作四期计划生育宣传栏,共发放宣传册1200多本,为广大群众营造实行计划生育的良好氛围。积极实施《海口市妇女发展规划》和《海口市儿童发展规划》,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努力探索全面实施“两规划”工作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推动了我市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政府党组工作要点下一篇:实验室安全知识介绍

热门文章

十一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