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学习理念范文

2022-06-27

第一篇:新课程学习理念范文

新课程新理念学习心得

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的全新教育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采用各种教学方式,让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活起来,使学生易于接受。让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方向转变,从而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实施地理新课程中,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及终身学习打下必要的技能和基础。

一、充分了解学生。古往今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新教材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方法,强调探究、发现式教学,鼓励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因而教师要做到熟练地驾驭教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辅助手段。恰当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教师创造性与灵活性表现的主要形式。根据内容、目的、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疑点、重点、难点、关键性知识点,

要多练精讲,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加以辅助,调动多种感官,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从而达到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的学习目的。

三、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自身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渐渐提高。相反,如果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自信心受到挫伤。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宜。也就是使好的感到课大有学头,差的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积极性不高的,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捕捉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

下,学习掌握知识。

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运用课程标准贯彻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一切为了学生”的目标也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第二篇:学习新理念 走进新课程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勤于动手,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新课程的改革强调: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是前提,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作为一名长期处于农村的英语教师,反思过去的自己,我觉得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为切入点,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运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求,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讲”转变为“学生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前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体发展”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但在课堂上还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没有完全转换。因此,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必须要真正理解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我们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就是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课堂的民主性,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尤其是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开放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学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发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恐惧心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英语课,这样,才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来说弱一些,特别是在口语、听力方面。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一旦遇到一点困难,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信心不足或放弃学习英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我们应对所教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如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等,以便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的起点、难点、深度和广度,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别差异来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语言、表情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产生一种感染力、吸引力;学生都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就是希望多获得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许,通过表扬和赞许产生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感。因此教学中的激励机制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不仅对于课堂中的个体积极分子予以夸奖,更应多采用集体性奖励方式,也可排除竞争气氛,带给他们的压力,而更加退缩的现象,进一步树立起集体合作意识,认识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要适时、恰当,抓住每一个闪光点,捕捉每一点小进步,哪怕一个简单的“Good” 、“Well done” 、“You are very clever”都能让他们心里兴奋,从而达到课堂上参与问答活动的兴奋。再一方面,我们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奋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步步引导,步步深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不再对学习英语感到恐惧,而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有趣而轻松的活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参与能力

新课程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班额普遍较大,无法兼顾全体,大部分学生因此而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而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因此,能否采用先进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活动模式,是英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英语知识的把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各种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个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强练习密度和广度。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坏,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这样课堂教学模式将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成为新课改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内容。教师应当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一旦出现“同学互励、教学相长”的局面,便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爱好和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

四 充分运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1、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有人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使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时,我事先精心准备了一些有“Christmas”的挂图、圣诞树及一个装满礼物的大袋子等物品。然后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圣诞老人,给每位同学发放礼品,这样一个比较陌生的西方“圣诞节”真实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2、把学生带进实地去演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Unit 1. Topic 1.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时,把课堂搬到操场,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high jump(跳高),long jump(跳远),running(跑步),play football(踢足球),play basketball(打篮球)„„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很容易就掌握了课本知识,连一向不爱开口的同学,也情不自禁地用英语交谈,抽象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在这样的生活化课堂教学环境中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

3、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也走进了英语课堂。它能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模拟各种各样比较真实的情景。比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unit 7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关于pigsheepcowchickencatmonkeyird等动物的图片,并配有各种动物的声音,图文并茂,同时还给小鸟加上了动画效果,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再现性的特点,拉近了时空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上述几点外,还有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新思维等许多方面。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和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只要我们教师大胆实践、积极思考、虚心学习,不断总结、积累和反思,我相信英语教学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能实现。

第三篇:课程、新理念、新课堂

——简介学校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的情况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一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行,今后几年,将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此次课改,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2001年9月,全国有38个国家级实验区率先进行新课程的实验。到2003年9月,我省有50个实验区,全面启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教材。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统一步骤,我县从今年秋季开始,也将在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使用新课程。老师们,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直接关系到能否赋予基础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应有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所以新课程的实施,将赋予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校更多更高的权力和责任,这就意味着新课程的实施将为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具有雄厚的师资水平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更是保障一所学校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内动力所在。于是,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成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每一所学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要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站稳脚跟,加强师资培训可以说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能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密切联系学校的实际,紧紧围绕“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的培训思路,扎扎实实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并将培训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过程。现摄取几个主要方面跟大家作一交流与探讨。

一、解读新课改,走近新课程

从2001年9月起,全国已有38个国家级实验区率先进入了新课程实验,报刊、杂志等媒体纷纷报道新课改的情况。我们的老师虽然有所获悉,但并没感到太多的压力与紧迫,因为毕竟离我们的教育还有一段距离。惟独这一次,得知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也将进入新课程实验,许多教师特别是我们的中老年教师一下子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常听他们叹息:新课程、新理念,我们都教了几十年了,早已成定势,还能新到哪里去,还是早退休算了。这是事实。这一切,学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几经研究,确定了培训的首要任务是:指导教师解读新课改,让新课程走进每位教师的心里,以解除老师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谋求共同发展之路。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有人说:一个校长,一所学校。我说:一个班子,也是一所学校。所以,我们认为师资培训能否取得显著成效,首先是学校班子成员能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此,早在上学期,我们班子成员就新课改培训问题多次展开讨论,并分析了学校师资状况,最后一致认为:关于师资培训,我们要早作准备,找准切入点。于是,在上学期,我们就利用各种集会向教师宣传新课改,奏响了师资培训工作的序曲。本学期,在开学第一天的教师大会上,我们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就在气氛热烈的新课程实验教师动员大会上拉开了帷幕。在会上,校长、教导主任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通过动员会,使老师们对新课程实验满怀热情,充满信心。这可以从以后的培训中参训率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认真做笔记,积极讨论交流等方面得以证明。

2、学习到位,层层落实。

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是师资培训的主要形式。虽说学习很枯燥,但我们能坚持“学习到位,层层落实”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已构建了多层次的学习网络,就培训层次来讲有校长参加的国家级学习培训、校长和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参加的省级培训、中层领导和学科教师参加的县级培训、有全体教师参加的镇级培训、学科组成员参加的组内学习、各室成员参加的室内培训,还有教师的个体学习;就学习组织形式来讲有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就培训专题来讲,有课题研究、班队工作、学科教学等。在培训工作中如何来体现学习到位,层层落实呢?那就是坚持几个制度:考勤制、主讲制、汇报制、互动制、检查制。例:校长前不久参加了由局组织的义务考察活动,回来后他就整理了考察笔记,撰写了考察体会,并利用教师大会向全镇教师进行汇报,还要求老师们谈体会。(举例略)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学习活动,现在说起新课程,从领导到教师,从年轻教师到年老教师,已达成了共识:国家实施基础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新课程的实施。

二、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

如果说通过学习培训是帮助教师从理性的角度了解了新课程,那么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则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帮助教师感受新课程,从而有意识地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为此,我们在培训工作中着重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活动。

1、加强调研,剖析现状。

要让教师将学到的新课程理论化为教师的教育新理念,还需有一个内化的心理过程。如何来促进教师的内化过程,我们认为:当教师意识到现有的教育观念将阻碍自身的发展必须由新观念替代旧观念时,是实现内化的好时机。所以,我们就从教学调研开始,帮助教师剖析各种教学现象,对照新课程理念,激发其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的迫切感。当然,这中间,我们也能依据不同对象,做到区别对待。在调研中,对于新教师、年轻教师,我们就要求其找一找自身的哪些教学行为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该怎样改进;对于老教师,我们则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对照新理念提出探讨的地方。调研的形式有:随堂听课、检查备课笔记、参加各级教研活动、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总之作为领导能加强调研意识,深入到教师、学生中间。通过调研,我们掌握了反映教学现状有关资料,提出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并把各种调研信息作为培训的案例拿出来让大家讨论,使教师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感到旧观念非改不可,否则就要落伍。

2、以点带面,营造氛围。

树立新理念也需要一定的氛围。所以,我们也注重营造氛围,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让一部分教师先行。这部分教师包括教研组长、课题组长、学科教学骨干、新教师、教导处成员等。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上课、说课、评课、做讲座、写论文、做课题等形式来带领其他教师一起参与新课程的学习与研究。

3、展开竞赛,促使转变。

激烈的竞争更能激发人的进取心。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35周岁青年教师的新课标学习竞赛活动、全镇教师的学习新课程心得体会交流评比、镇教坛新秀的评比等活动。通过竞赛,使大家进一步转变了旧观念,树立了新理念。

三、实践新课标,体验新课堂

学习新课程、树立新观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而教育行为的转变需在不断的实践与改进中得以实现。所以,让教师实践新课标,体验新课堂是我们培训的最终目的。

1、欣赏优秀课例,感受新课堂。 新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老师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于是,我们就千方百计寻找资源,努力为教师提供新课堂的优秀案例,让老师们能真切感受新课堂的新氛围、新理念。例本学期,我们在四年级段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老师们感到很为难,于是教导处就组织教师观看了优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实录,并展开讨论,通过观看讨论,使教师初步感受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操作过程,同时我们又鼓励教师从模仿开始大胆实践。又如县、市组织的听课活动,尽管学校的教育经费紧张,但我们总尽量派教师积极参与,并要求每次外出听课的教师回来后需向教导处提供听课资料,汇报听课的新感受,以便教导处把有关新课堂的信息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与大家交流。另外,教导处还发动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各种优秀课例,放在校园网上,供教师学习讨论。

2、实践体验,探索新课堂。

有了感受还不行,还得让每位教师勇于实践体验,积极参与新课堂的探索,这样才能让教师在探索中求得驾驭新课堂的能力,这是关键。因此,本学期我们紧紧围绕“实践体验,探索新课堂”的主旋律开展教研、科研活动。让老师们树立老教材新理念的课堂教学观,这样为下半年新课程的实施奠定良好的课堂基础。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讨周活动。(2)新理念下的队课展示周活动。(3)新理念下的优秀课例设计评比活动。希望能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交流活动,让大家都来参与新课堂的实践,共同体验新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并能从中得到启发,从而牢固树立新课程实验的信心。

3、加强反思,创造新课堂。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反思是取得进步的动力,是创造成功的关键。因此,创造新课堂同样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为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为了教师能在反思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新课堂,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反思活动。写反思型的教案、教后感、学习心得体会,上反思型的课,开展反思型的教研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同时也涌现出一定的优秀课。

老师们,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必将会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我们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就让我们从抓好师资培训工作开始,引领我们的教师以积极的姿态、全面的素质勇敢地投身于新课程改革!

第四篇:新课程 新理念 新感受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感受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已滞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也严重制约了教育的有效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感受。

一、教学理念——与《数学课程标准》相适应

任何改革必需先进行观念革新,只有观念的更新,才能有行为的转变。没有观念的变革,即使是行为转变,也只能是机械的模仿。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

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

最后,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介方式多样化。评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多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教学目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个人、10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第五篇:新课程、新理念、新感受

崇义县城关小学

钟芳锋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已滞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也严重制约了教育的有效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字】新课程

新理念

新感受

数学课程

一、教学理念--与《数学课程标准》相适应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任何改革必需先进行观念革新,只有观念的更新,才能有行为的转变。没有观念的变革,即使是行为转变,也只能是机械的模仿。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

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介方式多样化。评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多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教学目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我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个人、10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l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l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三、课程内容--加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

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l和3,先算9加l得10,再算l0加3得l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l3,即9+4-13,或者直接用l0加4得l4,再用l4减去l得l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课程资源--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加上教材编写过程中受篇幅的限制,教材编写人员与学生所处地域不同。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集形、声、色于一体等特点,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一开始出示小明起床的画面,并伴有闹钟的铃声,让学生说说“小明什么时候、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明起床的时间的?”学生一下子被这一画面及声音吸引住了,个个认真观察抢着回答,从而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不过,新课的导人方式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总之,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学、想学、乐学。

如教学"分类"时,我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扩大取材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玩具、书、衣物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有大堆零乱物品"的场景,使学生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从而引出课题,渗透分类思想。然后以评选"最佳小管家"作为奖励机制,让学生共同把教室里的杂物,按品种进行分类。每组选取一样后,让每组学生把小组内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再一次进行分类,让物品摆放得有序、整齐和美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分类,明白学习分类的必要性,使学生对学习分类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再通过大家齐动手整理教室,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使学生非常容易地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也养成了整洁爱美的良好习惯。学生真『F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2004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师》(K) 2005年4月-2005年6月 上海教育出版社

3、《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K)2005年3月-2005年6月山西教育报刊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项目部制度体系范文下一篇:心理课教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