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座

2023-05-03

第一篇: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座

学校血吸虫知识健康讲座总结

“血吸虫防治知识讲座”活动总结

一.活动名称:“血吸虫防治知识讲座” 二.活动目的:

1、提高同学们对血防相关知识的认识

2、让同学们从自我做起,注意防护,以至于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

3、让同学们将学到的血防知识向家长宣传,提高全民参与血防的积极性

三.活动地点:**中心小学会议室 四.活动时间:5月22日下午 13:00-13:40 五.活动内容:

1.前期宣传:通过在班主任老师及校园广播对此次讲座进行宣传。 2.联系老师:防保组人员**、**负责与学校联系,准备好活动事宜。

3.讲座地点的准备:学校老师准备多媒体教学所需材料。 4.讲座进行过程:主要由**医生进行讲座,课堂中间穿插看钉螺标本、相关图片,组织学生代表模拟查一次钉螺,最后安排的是血吸虫防治知识测试。

5.讲座结束:班主任老师负责收集学生作文,并进行评比。

六、活动总结:

讲座一开始**医生运用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诗——《送瘟神》进行了引入,在场所有的同学们充满了兴趣,纷纷猜测到诗句中的小虫就是血吸虫,使得整个讲座始终维持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医生将上网查找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中讲给学生听,将收集的图片、钉螺的标本拿给学生看,让同学们更能深刻、形象地了解血吸虫、血吸虫病和钉螺。

讲座最后邀请了4名学生参与模拟查了一次钉螺。

整个讲座过程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积极参与了互动,认真做了笔记。讲座是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的,通过这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对血吸虫防治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白了血吸虫感染的主要方式:人们在捕鱼捞虾、游泳戏水、在水中抢收抢割、在有钉螺河沟洗衣服等都有可能被感染。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的生长、生育、生命、生活、生产的疾病,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同学们表示再不到疫水中游泳、嬉水、洗手、洗脚、洗衣物、捕鱼捞虾了,有效地防止感染血吸虫病。

防保组要求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宣传血防知识,并把血吸虫病的传播及危害知识装入文化橱窗,让全体学生观看,教育学生做好防护工作。

所有学生都主动上交了《血防知识 从我做起》的作文,医院从征文中选出5篇优秀文章进行奖励,从而大大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血吸虫病预防的积极性,使同学们牢牢掌握了血吸虫病预防知识。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家长、发动社会齐抓共管,确保我辖区无一例血吸虫病感染者。

第二篇: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叫血吸虫?

答:凡是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脊椎动物指哺乳类如人类及哺乳动物(牛、羊、马、猪、犬、猫及鼠等)。血吸虫种类繁多,已为人类认识的86种,有19种与人类致病有关。其中有5种血吸虫(即日本、埃及、湄公、间插、曼氏血吸虫)致使人畜患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致病严重,分布很广,包括日本、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根据发掘出土的西汉古尸解剖分析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日本血吸虫寄生在我国人体内了。

二、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答:人、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尾蚴就会很快钻进人、畜体内,经过37天左右发育成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肠系膜血管里,以吸血维持生命。

雌虫在肠系膜静脉的内管里产卵。卵内含有毛蚴,每条雌虫每天产卵1000个左右,卵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卵要放出毒素,影响健康;卵随血流到肠壁,能使肠壁破溃而进入肠腔内,随大便排除。

含有血吸虫卵的大便污染了水源,在水温大约25℃情况下,经4小时左右虫卵内毛蚴破壳而出,在水中快速游动,遇到钉螺,很快就会钻入钉螺内,在钉螺体内不断繁殖,形成大量尾蚴。含有尾蚴的钉螺遇水,尾蚴就不断逸入水中,人、畜下水接触到尾蚴而受感染,这样就得了血吸虫病。

血吸虫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生存,不断地危害着人民生命与健康。

三、血吸虫生活史

血吸虫的发育和繁殖包括成虫、虫卵、毛蚴、尾蚴和童虫五个阶段。 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后钻入螺体,发育成尾蚴。尾蚴遇人或哺乳动物,侵入其皮肤后形成童虫,再移至肠系膜静脉寄生,发育为成虫。

四、人被感染上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感染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产性感染。如在田间从事农活、育秧、栽秧、收割、放水灌田、防洪排涝、捕鱼、捉虾、割草等。二是生活性感染。如在有血吸虫的疫水中洗衣服、洗蔬菜、游泳、洗手、洗脚等。

五、什么是疫水?

答:疫水是指在血吸虫病疫区沟渠、田、塘水中有感染人畜患病的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

六、什么是钉螺?

答: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它是雌雄异体,水陆两栖的螺狮。形状呈圆锥形,长度一般不超过1cm,宽度不超过4mm,螺壳表面有纵肋,螺旋一般为6~9个,人们俗称“七转半”,主要分布在沟渠(农毛小沟渠为主)水线上下1m的范围内。稻田中钉螺主要分布在进水口和田埂附近,我市除沟田外个别旧水塘及养鱼塘也都发现有钉螺。

七、什么钉螺才会在感染血吸虫病中起作用?

答:同样的钉螺有两种情况:一是未感染的钉螺。另一种是感染钉螺,又称阳性钉螺。后一种钉螺是指血吸虫尾蚴寄生在螺体随时可能逸入水中,进入人畜体内,使人畜感染上血吸虫病。

八、血吸虫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从西汉古尸发现的血吸虫感染者来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许多人惨遭血吸虫病的危害而丧生,有的村舍也因血吸虫病而被毁灭。患了血吸虫病的病人,早期可以不出现症状,或者可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乏力等症状,但是,一般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天长日久,重复感染,逐渐形成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小孩患了血吸虫病则影响生长发育,长不高,智力低下,看起来就象小老头一样;妇女患了血吸虫病则月经不调,影响生育,并缺乏生活乐趣;如果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则腹腔里就会长腹水,肝脾肿大,表现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有的还会大呕血,真是吃得做不得,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和生活,靠劳动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血吸虫病的危害性就是影响生命、生产、生活、生长、生育之“五生”。

九、怎样防治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防治,首先是防,其次是治。防就是想办法预防血吸虫感染,防止人和牲畜得血吸虫病;治,就是治疗已经患血吸虫病的人或畜。

1、避免与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接触。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人畜不要到有螺的河,堰,沟渠,池,塘等处洗衣物,中、小学生特别要注意不要到这些地方戏水、洗澡。如非得要到这些有螺环境去劳动生产,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穿胶靴、戴手套或在身上涂抹防蚴霜等等,避免皮肤与水接触。

2、积极消灭钉螺。消灭钉螺是预防血吸虫感染最根本的措施,没有钉螺,就不会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消灭钉螺,一是用药杀;二是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新沟,填有螺旧沟;三是人工捕捉。在具体应用时,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法。

3、积极检查治疗血吸虫病。要知道自己是否患血吸虫病,应积极接受血吸虫病检查。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检查,成人在住家所在地接受防疫人员上门检查。目前,检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皮内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环卵试验、粪便沉孵检查等。经过检查确诊有血吸虫病后,无论自己有无症状或体征,均要及时进行治疗。目前治疗用的药物叫吡喹酮,此药毒性低,疗效好,服用方便。

十、血吸虫病在我省哪些地方流行?

1924年Faust首次报告仁寿县存在血吸虫病例,其后相继查获病牛和钉螺,至1949年解放,已报告成都平原及其周围17个县流行血吸虫病。建国后,经大规模调查,证实钉螺分布于11个市(州)的 62个县(市、区),隶属岷江、沱江、涪江和安宁河流域。经40多年防治,至今,已有27个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0个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目前尚有15个县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而且,在20个传播控制县中有8个县近年来由于疫情反复,出现了本地感染的病人和急性血吸虫病。

相关信息:

小学阶段相关信息

(1)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2)血吸虫病的危害:人得了血吸虫病可引起发热、拉肚子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重者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

(3)了解血吸虫生活简史:通过标本或挂图了解血吸虫的一生,认识钉螺。 (4)感染血吸虫的途径:人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洗手,就可能得血吸虫病。牛、羊、猪等家畜也能得血吸虫病。

(5)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①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②劝告家长不要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洗衣、洗菜等。 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检查和治疗。 中学阶段相关信息

(1)血吸虫:凡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

(2)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3)血吸虫病的危害:人得了血吸虫病可引起发热、拉肚子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重者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

(4)了解血吸虫生活史:通过实物标本或挂图,了解钉螺形态和血吸虫的一生。

(5)感染血吸虫病途径:人、畜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接触疫水10秒钟尾蚴即可侵入皮肤而感染。

(6)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方法和措施:

①不在有钉螺分布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②因生产生活不可避免接触疫水者,可在接触疫水前涂抹防护油膏,预防血吸虫感染。

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早期治疗。 (7)控制血吸虫病方法和措施: ①改造钉螺孳生环境,消灭钉螺。

②改水改厕,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保持饮用水卫生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第三篇:骑龙小学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稿

主讲:刘进明

第一章 血吸虫病流行概况

血吸虫病流行历史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久远,长沙马王堆和湖北江陵出土的西汉古尸,体内均发现大量血吸虫卵。由此推测,至少2100多年前血吸虫病在我国长江中游及洞庭湖一带流行蔓延。

血吸虫病地理分布 能感染人体的血吸虫有19种,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的血吸虫主要有5 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等。全球有74个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约31亿,受威胁人口达6亿。非洲有47个国家,拉丁美洲有9个国家,亚洲有18个国家流行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中国血吸虫病分布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重庆和上海13个省、市、自治区,400个县市区,5161个乡、镇、场。目前疫情较为严重的是长江中下游的湖区5省。

湖北省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汉江流域的江汉平原,流行范围涉及10个市、58个县市区、527个乡镇场。

血吸虫病的生活史 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及童虫等6个阶段。

感染血吸虫的人或其它哺乳动物从粪便中排出虫卵,若粪便污染水源,虫卵在水里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游动,并钻入钉螺体内,经过母胞蚴、子胞蚴两个阶段的无性繁殖后形成大量尾蚴,尾蚴离开钉螺在水中游动,人们因生产、生活等接触有尾蚴的疫水后,尾蚴便很快钻进人体皮肤,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即转变为童虫,最终在肝、肠附近的血管内定居寄生,并发育成为成虫。雌雄成虫结伴合抱,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每天约产卵1000-3500个),即行成了血吸虫周期生活史。

在血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宿主,一个是被成虫寄生的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称为终宿主;另一个是被幼虫寄生的钉螺,称为中间宿主,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第二章 血吸虫病的传播和危害

血吸虫病的传播

血吸虫病的流行因素 造成一个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因素有三个:

一是传染源:感染了血吸虫的人、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的粪便中有大量的虫卵,即是血吸虫病的传染源。二是传播媒介:中间宿主――钉螺,是血吸虫病传播的唯一媒介。有钉螺孳生的地方,就可能造成血吸虫病的流行;没有钉螺的地方,血吸虫病不会传播。三是接触疫水:人不分男女、老幼、职业、种族,动物不分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一旦接触疫水,都可感染血吸虫,一般无先天性免疫力。

感染的主要方式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接触疫水的方式很多,捕鱼捞虾、游泳戏水、在水中抢收抢割、开垦有螺湖荒、种水稻、打湖草、防汛抢险、在有螺江河湖滩放牧、在有螺河沟洗衣物等。接触疫水的次数愈多,时间愈长,面积愈大,感染的机会就越大,感染的程度就愈严重。

感染的主要途径 血吸虫尾蚴主要是经皮肤侵入人体,接触疫水的皮肤面积愈大,感染就愈重。尾蚴也可经眼结膜、口腔和鼻粘膜侵入人体。

感染血吸虫病的季节

一年四季,人体接触疫水都可以发生感染,而4-10月最易被感染,这个季节雨水多,气候温和,钉螺活跃,逸出大量的尾蚴漂浮在水面上,人们因生产繁忙,接触水的机会多,极易被感染。感染血吸虫受环境影响较大:水位上涨,降雨量多,感染性钉螺被水淹,尾蚴大量逸出,尤以“久旱逢水”,开春后的首次涨水及下大雨后,最易感染。在湖北急感发病的高峰季节往往与洪水上涨、降雨增多密切相关,集中在6-10月份。

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性

钉螺的分布决定了血吸虫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在没有钉螺的地区所发现的血吸虫病人,是在流行区里接触疫水所感染的,不会在当地造成血吸虫病流行。个别地方存在有钉螺而无血吸虫病人,主要是因为没有传染源散布虫卵污染水源。

钉螺的分布基本上与水系分布一致:由于居民点大多分散在水系附近,出门是水,水边有螺,居民因生产、生活接触疫水而感染。流行区的水系分布有的复杂,有的单一,面积有大有小,而钉螺在不同地区、水系中的分布又各有特点,因此,血吸虫病流行区可以成片,也可以成块状孤立分布。

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在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管里,在血管里吸血、产卵、排出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血吸虫的尾蚴、成虫、虫卵均可对人体产生危害,如尾蚴钻入皮肤引起皮疹;童虫随血液流经肺引起肺炎;还可引起身体的过敏反应如发热、荨麻疹等。成虫可引起贫血、脾肿大、静脉炎等。危害最严重的是虫卵引起的“肉芽肿反应”,大量的虫卵聚集在肝脏引起肝纤维化,并使肝门静脉受阻而压力升高,进而出现脾肿大、腹水和食道静脉曲张。如果曲张的血管破裂则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肝脾肿大和腹水,使病人腹大如鼓,群众称为“大肚子病”。发生在直肠和结肠的“虫卵肉芽肿”可使肠壁溃烂而出现便血,进而有可能癌变;发生在脑颅内的“虫卵肉芽肿”,压迫脑组织引起癫痫样症状,即形成脑型血吸虫病。如果在儿童时期感染血吸虫病又未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生长发育障碍。表现为身材矮小、面貌、体形与年龄不相符,十

六、七岁长得象个儿童,到

二、三十岁时,又常常面容苍老,象个“小老头”,称为“侏儒病”。妇女得了这种病,严重的影响生育。因此,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的生长、生育、生命、生活、生产的疾病。

第三章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及查治

一、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人们接触疫水40天左右,就会出现畏寒、高烧、出汗、腹胀、腹泻、肝脾肿大,大便带脓血,严重者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这就是急性血吸虫病。

2、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多次接触疫水或急性血吸虫病没有完全治愈,可转为慢性血吸虫病,所表现的症状轻微,常被忽视。严重的大便中带有红白冻子,时间一长,则有腹痛、腹泻、乏力、肝脾肿大等症状。慢性血吸虫病极易与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肠结核、慢性肝炎等疾病诊断相混淆。

3、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急、慢性血吸虫病没有及时彻底治疗,可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由肝纤维化导致肝硬化,出现腹水,就是人们常说的“大肚子”;有的脾脏肿大,成为巨脾;有的影响生长发育,成为侏儒;更为危险的是发生呕血、便血(解黑色大便)、肝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4、异位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血吸虫成虫通常寄生在门静脉系统,若血吸虫寄居或虫卵肉芽肿病变发生于门静脉系统以外,称为异位血吸虫病。血吸虫异位损害常见于急性和重度感染的患者。常见的异位血吸虫病主要损害肺与脑,其次为皮肤、肾、胃和阑尾等。肺部血管内可有成虫寄生并产卵,大量虫卵沉积,使患者有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大脑血管亦可产生虫卵沉积,致使组织软化、水肿,若虫卵阻塞脑动脉,则可引起周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急性期表现为脑膜炎症状,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癫痫。

二、血吸虫病的检查与治疗

血吸虫病的检查

凡是生活或到过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人,如果接触过疫水,都有可能感染血吸虫病。当出现皮疹、发热、腹痛、腹泻、乏力、肝脏不适等症状时,应该提高警惕。当你怀疑自己患血吸虫病时,就应该立即到当地血吸虫病防治专业机构去检查,或在血防医疗队下乡查病时,主动接受检查。

血吸虫病的检查方法 常用的有粪便检查、血液化验和直肠活组织检查等方法。目前,B超技术常与粪便检查和血液化验结合使用,判定病情。

为及早发现并治疗血吸虫病,不延误病情,凡在疫区生活的人群都应积极主动参加血吸虫病检查。

血吸虫病的治疗 急性血吸虫病人必须住院治疗,采取对症处理和口服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6日疗法,进行病源治疗。由于吡喹酮的毒副作用小,一般可较快恢复健康

慢性血吸虫病可住院治疗,用口服吡喹酮2日疗法,对一般轻、中度感染者的治愈率可达80%以上,重度感染者可达70%。对轻度感染病人也可以送药上门,采取一次顿服疗法。

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可采取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的办法。待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后,即可进行病源治疗。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或中止病理变化,消除症状,恢复患者的健康。腹水型病人应卧床休息,限制食盐摄入,用中西药物护肝、利尿;对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巨脾、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结肠增厚形成肠梗阻,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第四章 调查钉螺与灭螺

钉螺是血吸虫病流行的唯一中间环节(中间宿主),消灭钉螺对防治血吸虫病至关重要,疫区人们应把查灭钉螺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

钉螺的形态

钉螺外形呈圆锥,就像一个小的螺丝钉,因此得名“钉螺”。钉螺由螺壳和软体两部分组成。软体部分的前部为头、颈、足和外套膜,后部是内脏。螺壳有6-8个螺旋。钉螺壳口有一个小盖,叫做厣,它起着保护壳内软体组织的作用。表面有纵肋者称肋壳钉螺(图2),壳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生存于湖沼或水网地区;壳面光滑者(为光壳钉螺(图3),比肋壳钉螺稍小,长、宽分别约6毫米和3毫米,在山丘地区多见。钉螺壳口呈卵圆形,周围完整,略向外翻。

钉螺的生活习性

钉螺为水陆两栖动物,有雌、雄之分,钉螺主要吃藻类植物,其生存需要适当的水分,适宜于在气温15-25℃时活动,多分布在水线上30厘米的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如湖河岸边、水田、江湖洲滩、芦苇、堤套、沟渠等地是查螺的重点地带。根据气温的变化,查螺时间以3-5月和9-11月为宜。

钉螺本身的活动范围并不大,但钉螺可随水流漂到很远的地方,也可附着在杂草或其它漂浮物上而扩散到远处。人们穿的草鞋、牛蹄间隙、打水草或移种水生植物(如芦苇、茭白等)、运送鱼苗等也能使钉螺扩散,还有船只附着钉螺扩散更为严重。钉螺扩散后,遇到适宜的环境便“安家落户”、孳生繁殖,形成新的钉螺孳生地。

疫区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发现钉螺,有义务向血防部门报告。

灭螺 灭螺是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阻断其流行的根本性措施之一。常用的方法是环境改造和药物灭螺相结合。

1 、土埋灭螺:将有钉螺的旧沟或洼地用无螺土覆盖,厚度要求30厘米以上,并打紧夯实,防止裂缝,土埋1年内不要翻动。

2 、水淹灭螺:修筑堤坝拦水,将有螺区淹于水下,每年连续水淹8个月以上,可以消灭钉螺。

3 、养殖灭螺:在有螺地带结合水产开发建精养鱼池,水淹钉螺。 4 、水改旱轮作灭螺:水田需要经常引水灌溉,为钉螺在沟渠内孳生提供了条件,旱地则不需经常引水灌溉,地面保持干燥,从而消除了钉螺生存的条件。采取水旱轮作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每3年轮换一次,灭螺效果明显。

5、沟渠硬化灭螺:将沟渠的边坡和底部,用混凝土、浆砌石覆盖,或将有螺地带结合城镇建设,使之无泥无草,改变钉螺生存环境,达到彻底灭螺的目的。 6 、药物灭螺:目前常用的灭螺药物是氯硝柳胺。药物灭螺必须在气温高于20℃时进行,气温低于20℃时灭螺效果不佳。在5-7天内,对水位稳定的有螺沟、渠、田、塘等地,用浸杀法;水位不稳定的环境,用喷洒法。药物灭螺前必须先进行清障,铲草除杂,平整洼地。灭螺药物大多对鱼类等水生动物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7 、防制钉螺扩散:在有钉螺孳生的地方兴修水利工程,如开挖沟渠、运河等,应同时采取消灭钉螺措施和增设防止钉螺扩散的工程设施,如沉螺池等。灭螺、防螺应与水利工程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

第五章 血吸虫病的预防

避免接触疫水:不到疫水中游泳、嬉水、洗手、洗脚、洗衣物、打湖草、捕鱼捞虾等,以防止感染血吸虫。

开展健康教育:对流行区的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应采用多种形式宣传血防知识,使群众掌握防治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自觉防治血吸虫病。在钉螺孳生的易感地带,要设置警示标志牌,告知人们不要接触疫水,做好预防工作。

饮用安全水:管理水源、饮用安全水的主要措施有:在疫区人口密集的村镇,建设集中式供水(自来水)设施;在人口居住分散的地方,可使用压把井抽取地下水;在有螺洲滩、水域作业时,应喝开水。用水和处理办法:是将水加热到60℃以上或在水中加入漂白粉(1克/50公斤水),均能快速杀灭尾蚴。

搞好粪便管理 :主要办法是修建粪池、厕所和猪牛圈养,适合农村居民家庭粪便处理的有三格化粪池和三联式沼气池等,使粪便在池中密封发酵,让粪中的尿素和含氮物质分解产生氨气,杀死粪中的虫卵。也可用敌百虫、尿素等药物杀灭虫卵。还要养成文明卫生习惯,不随地解大便。在湖洲野外或船上作业要用马桶,定期处理和收集粪便,未经处理的粪便不应施到水田中。不到有钉螺地带放牧,避免病牛粪便接触水源。

做好个人防护:易感季节从事抗洪抢险、水中作业、捕鱼、放牧等必须接触疫水时,要做好个体防护。常用的方法有:⑴使用防护用具,如穿长统胶靴、尼龙防护裤,戴胶皮手套等;⑵涂擦防护药物,防蚴灵、防蚴皂;⑶口服预防药,接触疫水后15天以内,口服蒿甲醚或青蒿琥酯一次(6毫克/公斤体重),在汛期连续数月接触疫水,应每隔15天服药一次。下疫水后如未及时服用预防药,则应在末次接触疫水后的第22-28天,即血吸虫刚发育为成虫,尚未大量产卵之际,口服吡喹酮一次(40毫克/公斤体重),杀灭成虫,保护肝脏不受虫卵损害。

在易感季节,因生产、生活、抗洪抢险等需要下水作业时,应在作业水域投放药物,杀灭水中尾蚴,紧急情况时应在水面上喷洒氯硝柳胺等药物。

扩大化疗:经常在疫水中活动的渔民、船民、牧民、鸭民、樵民、护林员、护堤员,是人群中血吸虫的主要感染者,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至少要让他们口服一次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流行区其他人群也要定期查治。

凡在钉螺分布地点放牧的家畜(牛),每年11月前后,必须普遍治疗一次,采用兽用吡喹酮(30毫克/公斤体重),一次灌服,以杀灭家畜(牛)体内的血吸虫。

第四篇:血吸虫病防治成效分析

总结分析青白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成效和经验。 方法收集青白江区1956-2010年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资料档案,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情况。结果青白江区共环境改造灭螺220余万m2,占历史钉螺面积的49.00 %;近5年来反复灭螺1347万m2;累计查病382893人次,化疗12153人次;30万人次参加了血防健康教育活动,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100%。2009年以来连续2年未查到钉螺;自2006年以来连续5年来未发现血吸虫病患者和病牛。结论青白江区通过综合治理,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关键词】血吸虫病防治;传播阻断;成效;经验

成都市青白江区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患者,经科学和系统调查证实青白江区是四川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防治血吸虫病,血防工作取得巨大的进展和成绩。1988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国家标准。2010-11通过四川省人民政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的考核评估,青白江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国家标准。现将青白江区1956-2010年的血防工作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查阅青白江区于血吸虫病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资料,包含国土、气象、人口、农业、水利、林业、卫生和社发等部门的资料。收集整理青白江区1956-2010年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资料档案,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和报告,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文件和方案等。 收集青白江区1956-2010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情况,包含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的卫生、农业、水利、林业、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发展等各项工作情况。

1.2 分析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青白江区各个时期血防工作情况。

2 结果

2.1青白江区基本情况 青白江区地处成都平原和龙泉山系地区,面积378.56km2(上标),辖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5个社区,96个行政自然村,现有人口40.68万人。东南与金堂县、龙泉驿区,西与新都区、北与广汉市相邻,东西长约25km,南北约50km,海拨最高为964m,最低为462m。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主要灌渠是东风渠,毗河和青白江贯穿全区,水系复杂,毗河以北为平原,毗河以南为浅丘。青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6.60C,年总降水1080.8mm。农业种植以大米、小麦为主情况。青白江区是成都市最早的工业区和西南地区最大的化工工业基地。

1956年,青白江区首次在大同公社一心村查见钉螺;1958年,大同公社确诊首例血吸虫病病例。经历年调查,全区共计血吸虫病流行乡镇11个,流行村96个,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4493849㎡,历史累计病人48784人,历史晚血病人189人,现存活36人,历史累计病牛1265头。

2.2青白江区血吸虫病防治历程 青白江区从20世纪50年代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患者以来,防治历程分为以下4个阶段。

2.2.1 调查摸底,制定规划阶段(1956-1962年) 青白江区建立了血吸虫病防治专业机构,掀起了查灭螺高潮,发现和治愈了大部分血吸虫病患者和病畜,基本摸清了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2.2.2 全民动员,群防群控阶段(1963-1979年) 青白江区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积极

开展查灭螺、查治病,以药物灭螺为主消灭复杂环境的钉螺。,为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3 巩固成效,传播控制达标阶段(1980-1988年) 青白江区提出了“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防治策略,全区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查灭螺、查治病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我区螺情和病情,1988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2.2.4 科学防治、传播阻断达标阶段(1989-2010年) 20世纪90年代青白江区执行了世行贷款控制血吸虫病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血防管理技术和理念。2006年来围绕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1,2],强化综合措施,2010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国家标准。

2.3 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2.3.1 部门协调,综合治理 青白江区整合部门资源,2006年全区共投入资金4885.16万元开展综合治理。水务局在钉螺孳生环境整治沟渠404.42km,掏修农毛渠道99.57km,建设人饮工程11处,解决了11.405万人的饮水安全。园林局在有螺环境,植树造林220hm2。农发局建沼气池8272口,大中型沼气池63座(约9200m2),下湿田改造253.33hm2,以机代牛推广微耕机221台。区交通局结合钉螺孳生环境清理边沟885000m,清除杂草25850m2,清掏淤泥1000m3。2006年以来,青白江区以“生态立区”为首要发展战略,将血防工作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先后实施了“环保五年行动计划”、“成都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和“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建设工程”等专项行动,植树造林8500566.67hm2,生态绿地建设419hm2。青白江区是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区,建立四川化工厂和成都钢铁厂等大型企业,征用大量土地133.33hm2,消灭98103m2钉螺;建立西部物流中心等征用土地173.33hm2, 消灭钉螺128443m2。

通过综合治理,青白江区的有螺面积逐年减少,全区共环境改造灭螺220 hm2,占历史钉螺面积的49.00 %,有力地推动了我区血吸虫病阻断达标工作。

2.3.2 因地制宜,科学防治

2006年以来各乡镇(街道)每年反复查螺800 hm2以上,每年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泥敷、稻田浸杀等多种方法反复巩固灭螺500 hm2以上;每年监测查病6万人以上;每年畜牧部门检查全部的耕牛。近5年来累计查螺3051 hm2,解剖钉螺9381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反复灭螺1347 hm2;累计查病382893人次,血阳12153人次,粪检15674人次,未发现血吸虫病人,血清学阳性者全部规范化治疗;开展耕牛监测查病,血清学阳性全部治疗并做病原学检查;畜牧部门累计检查耕牛血清学检查4775头次,血清学阳性35头,全部粪检,未发现血吸虫病牛,扩大治疗35头。加强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建立起不明原因发热排查制度,排查2万余人。开展晚期血吸虫病人救助,共救助34人。利用广播电视等开展血防知识宣传,近30万人次参加了血防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全民参与血防工作。

从青白江区血防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血防科研工作。①开展耕牛市场的血吸虫病调查和监测,制定市场交易耕牛血吸虫防治管理策略和措施,有效控制通过耕牛交易输入血吸虫病传染源。②稻田灭螺试验:2006年以来稻田灭螺2355180m2。③血防信息管理系统研发:血防信息资料的管理是血防工作的重要组成,从血防工作的需要出发,组织血防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开发了基层血防信息管理软件,促进血防信息化工作进程,同时也在其他血防县推广应用。

2.4血吸虫病防治成效 青白江区血防与经济发展结合,钉螺面积逐年下降。2009年以来青白江区连续两年未查到钉螺;自2006年以来连续5年来未发现血吸虫病患者和病牛3,4,5];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达100%;收集和整理了历年原始资料,建立了全区11个乡镇96个行政村(社区)的血吸虫病情、螺情变化及监测巩固的完善系统资料,全部实现微机化管

理。2010年11月经过四川省人民政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卫生、畜牧、农业、林业和水利等部门的专家对青白江区的钉螺情况、人群病情、家畜病情、血防资料和综合治理等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估,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3 讨论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青白江区委和区政府就把血防作为当地重要公共卫生工作。通过分析青白江区血防经验,提取出当地较有特色的经验。

3.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青白江区成立了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领导小组,下发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血防达标入目标管理。建立了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血防达标工作例会,通报问题,限期整改;建立部门定点联系乡镇制度,区级61个部门定点联系96个流行村。

3.2 健全体系,强化管理 青白江区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区血吸虫病防治院为指导、乡镇公共卫生所为枢纽、村公共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血吸虫病防控体系。在成都市实现3个率先:一是率先在各乡镇(街道)成立公共卫生所;二是在各公共卫生所率先建立血防专室,确定一名血防专管员和资料员专职从事血防工作;三是率先由政府在每个村聘任村公共卫生信息员从事血吸虫病防控工作。青白江区的三级血吸虫病防控体系和“三各率先”保障了血防阻断达标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血防科研与现场防治相结合

耕牛是血吸虫病的重要传染源[6],青白江区唐家寺耕牛市场是西南最大的耕牛交易场所,为有效控制耕牛血吸虫病传染源的输入,开展耕牛市场的血吸虫病调查和监测,制定市场交易耕牛血吸虫防治管理策略和措施。免耕等农业耕作新技术促进农业的发展,也造成稻田钉螺增加,传播隐患加剧[7,8],青白江区开展稻田灭螺方法探索研究,通过多种方法比较试验,总结出稻田浸杀灭螺技术,该法效果好,并在全区推广。

3.3 今后的思路与展望 青白江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血防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为了巩固青白江区的血防成果,应进一步加强以下工作。

3.2.1 依法防治,长抓不懈 血吸虫病阻断达标仅仅是青白江区防控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离血吸虫病的彻底消灭还有一个艰巨而漫长的历程,要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贯彻《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继续保证血防经费,保留一只与血防任务相适应的专业队伍。

3.2.2 科学防治,广泛宣传 血吸虫病流行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并未改变,青白江区仍有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和条件,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的隐患依然存在。加强流动人口和家畜交易管理,做好血吸虫病传染源监测[9,10]。相关部门继续引进项目彻底改造钉螺孳生环境。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血防治宣传,强化健康防病意识,提高社会参与意识,有效推进血防工作。

第五篇:防治血吸虫病常识范文

防治血吸虫病常识》教案

执教者:朱德珍

目标要求:

1、掌握一些简单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2、懂得自我保护,如何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教时:两教时

教程:第一教时

一、引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在中支河、汉北河两周围, 天天与水亲密接触,

水里面却繁衍着一种对我们健康十分不利的

血吸虫,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知识。

板书:防治血吸虫病常识

二、具体学习血防小常识

1、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是在人本血管内,

每天要产生很多虫卵子和排出很多

毒素,因而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们 就把这种病叫做血吸虫病。

2、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分雌虫和雄虫,

寄生在人或牲畜等动物体内,

交配后

产生大量的虫卵。这些虫卵,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如 遇到适合的温度再孵化出毛蚴,毛蚴碰上钉螺就钻入钉螺体内, 经过一段时间发育系列成尾蚴,

钉螺在有水环境中,

释放出成千

上万条尾蚴到水表面,这种水叫疫水。

三、小结:

这节课,

我们了解了血吸虫病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可以在课

后的时间里,互相提问,互相讨论,看看掌握得怎样,下节课, 我们将学习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1、晚期血吸虫病是怎样形成的?临床分为几型?

2、血吸虫病的危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防治血吸虫病的综合措施?哪些是重点措施?综合措施:治病、灭螺、粪管、水管和个人防护。

其中重点是治病和灭螺。

三、自由说一说:

为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远离血吸虫病,

我们小学生应该怎

样做?

四、小结:

同学样都谈得很好,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远

离疫朋,无离血吸虫,向不懂的人多宣传血防知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息采编系统操作手册下一篇:学校春季运动会开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