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

2022-09-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 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委组织系统的基本细胞, 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 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在当前高校改革和发展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 既是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也是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 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为此, 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把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作为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摆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1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践行科学发展的新要求

1.1 坚持创新

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其内容充满着具有时代特点的伟大创新。要以科学发展引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 找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合点;创新路径, 开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途径;创新方法, 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创新机制, 建立一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走科学发展之路。

1.2 坚持以师生为本

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党建工作理念, 尊重师生党员的主体地位, 推进高校党内民主建设, 积极营造“教育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环境。

1.3 坚持统筹协调

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就是要坚持统筹协调的党建工作方法, 统筹协调好党建工作与基层中心工作的关系, 统筹协调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的关系, 统筹协调好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2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践行科学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是部分高校党委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战略意义和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整体的工作规划和工作目标不够明确。一些高校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上缺乏对新情况的研究, 缺乏整体工作规划和目标, 工作停留在一般性工作布置上。面对办学规模扩大、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行学分制等诸多新情况, 不能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 使教育和管理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导致基层党组织工作难于有所创新和突破。

二是部分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形式、活动内容、工作方法与形势发展及任务要求不相适应。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不够科学, 作用发挥不够好, 工作方式单一, 党员教育形式缺乏创新和活力,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还有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不平衡, 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影响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基层组织工作的需要。部分高校基层党务干部的思想观念与当前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存在一定差距, 不能科学把握新时期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也不能体现时代特征, 不能主动深入到青年学生中开展有的放矢、细致耐心的教育引导工作。

3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2月18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必须着眼于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推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 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 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 不断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 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

3.1 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研究

首先, 要以研究促学习。要提高高校党委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战略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 需要在工作中思考、在工作中学习, 创造性地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其次, 要以研究促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用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实践, 把研究成果以规章制度、工作措施等形式巩固下来, 提高基层党组织围绕本单位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最后, 要以研究促创新。要以党务干部为主体, 组织党员、干部和有关方面专家学者, 依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源优势, 借鉴科研管理经验, 加强基层党组织理论研究, 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 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开创新的局面。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3.2 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设置形式

近年来, 随着高校学生党员的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的任务愈加繁重, 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可以通过组建学生党总支的形式,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学生党总支在院系分党委领导下, 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总支要着力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 将组织生活作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重要手段, 进一步规范制度、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提高质量, 增强吸引力和有效性。二是做好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加强预审环节, 规范发展程序, 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三是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党性锻炼, 突出政治性、思想性, 增强吸引力、感召力, 严格要求, 务求实效。四是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对各类学生组织的领导和协调, 依靠辅导员、党支部书记和学生骨干, 团结带领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全面成才。

3.3 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动内容

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 必须紧密围绕学校和本单位发展建设的关键问题、关键环节, 抓准切入点, 精心设计, 突出学校特色。要选好载体, 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使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入脑入心。要围绕培养合格人才, 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围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围绕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 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围绕体现党员无私奉献精神, 密切党群关系等等,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尽可能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面。

3.4 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

长效机制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保障, 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 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院系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 支持行政负责人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 保证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发挥应有的职能。明确院系行政、党组织和教授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范围, 规范议事原则、范围、程序等, 推动院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建设。党政之间既要明确职责, 又要协同合作;既要合理分工, 又要形成合力;有效形成院系党政相互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班子成员及党政领导之间应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 加强沟通, 互相理解, 互相支持, 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奋斗、和谐向上的良好环境。

3.5 创新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

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 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根本目的在于吸收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 因此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关怀发展的教育理念, 坚持“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 努力把党员教育和管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为主要途径, 结合专业和学生党员队伍特点,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 加强党员管理制度建设, 积极探索大学生入党启蒙、积极分子、拟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等各阶段教育、培训和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要注重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在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加强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扩大他们在班级、宿舍、社团、生活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达到发展一个党员, 带动一批学生的效果。

3.6 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文化着力点

当前,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文化着力点可在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方面, 要重塑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文化感召力:用科学的理论和精神文化凝聚师生;以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激励师生;以领导者的行为感召力聚合人心。另一方面, 要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事业吸引力:满足教职员工诉求, 以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激励人, 以学校和学科的优势以及帮助教职员工取得教学科研成果吸引人;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 为党员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多平台, 使党员在获得个人荣誉感的同时, 进一步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 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办实事, 高度重视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关心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关心师生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把师生员工牢牢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

3.7 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体队伍

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严谨踏实工作作风、能力水平过硬的专兼职工作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激活高校基层党建主体, 形成合力, 是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主体创新的根本途径。为了提高中心工作的参与度, 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者的权威性, 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可实行“三三制”配置, 即选派优秀党员班主任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 提高党支部书记与当前承担业务工作的契合度;选派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 加强学生党员自我管理的力度;选派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老同志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 做好“传帮带”工作。

摘要:高等学校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 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推进高校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层党组织,创新

参考文献

[1] 杨世国.党的先进性与科学发展观密切相关[J].学习月刊, 2006 (12) .

[2] 陈伟.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9) .

[3] 徐哲.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的创新与实践探索[J].延边教学学院学报, 2008 (12) .

[4] 李俊.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 (3) .

[5] 杨亮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创新发展[EB/OL].云南农业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网站, 2009, 5.

[6] 刘世金, 等.试论新形势下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J].管理观察, 2010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下一篇:中学生如何学会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