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伦理学论文

2022-05-0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医护人员伦理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时代发展和人类健康需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与患者的关系也越发紧张,如何通过伦理学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来提高护理质量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

医护人员伦理学论文 篇1:

生命伦理学核心思想探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命伦理学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一门热门科学,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问题、伦理问题以及生命问题,却阻碍了人健康思想的发展。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有必要探讨生命伦理学的“元问题”,即生命伦理学是如何产生?什么是生命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生命伦理学的产生

生命伦理学(Bioethics)是20世紀60年代首先在美国,随后在欧洲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生命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的三件大事有着紧密的关系。具体如下:

第一,原子弹爆炸事件。原子弹是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象征,也是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制造原子弹本来是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等科学家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他们的目的是想早日结束世界大战,给法西斯战犯以武力威胁,避免世界人民遭受战争的苦难。但是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却被非法组织为实现某种政治目的而使用,造成了很多人的死亡,并且相当多的受害人的后代因此而携带了突变基因(如白血病、哮喘病、骨痛病等),痛苦地生活着。这一事件使许多当年建议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改变了初衷的态度,开始思考自身的责任问题。

第二,纳粹战犯审判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德国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时,接受审判的战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科学家和医生,他们在没有取得受害者本人同意或者根本不可能取得同意的情况下,利用活人战俘进行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如在寒冷的冬天将活人的所有衣服剥光,让其完全裸露在零下几十度的冰冷天气下,观察活人因冷冻引起的生理变化,搞所谓的科学研究。日本731细菌部队为了达到自己的科研目的,用中国人民的血肉之躯做活体细菌实验,完全不顾人的尊严与生死。所有这些都成为了受害者心中永远的痛。

第三,《寂静的春天》出版事件。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立刻登上了美国畅销书的排行榜,美国生物学家卡森论述了杀虫剂对鸟类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向整个世界人类敲响了环境逐步恶化的警钟,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已经威胁人类和地球的生存与发展。

这三大事件的发生给世人以警示: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的发展与应用并不总是带来益处,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因此,在科学技术自由发展的前提下,必须有相应的科学规范去限制其负面影响。这些规范的问世由此推动了生命伦理学的产生。

生命伦理学的界定

生命伦理学,简要的说是研究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提出的伦理问题,并加以规范的科学。美国《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修订版主编Reich将生命伦理学定义为“运用伦理学方法,在跨学科的条件下,对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的伦理学,包括道德见解、决定、行为、政策,进行系统研究。”我国生命伦理学的著名学者邱仁宗教授认为,这个定义应增加“在跨文化的情况中”,“因为研究生命伦理学的人不可能脱离他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他所属的文化。”

伦理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和准则。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就说“圣者也,尽伦者也”(《荀子.解蔽》)。圣人是能够很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人伦之道的人。伦理学主要研究人们的道德思想、道德行为、道德规范,也称道德哲学。伦理与道德,通常情况下可以通用,但也有微妙的区别。伦理较多指学理,道德较多指行为。在汉语系统中,德字左旁为众人,右下是一个心字,上面为一直字的变形。意思非常清楚,人人都把心放直便是德。所谓道德就是要行之有道,心要正直。这与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见解不谋而合。康德认为:有两类不同的法则,一为自然法则;一为道德法则。相应的,也有两种不同的判断,即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他曾说过,有两种东西能激起我们心灵的震撼,这就是我们头顶美丽的星空和心中崇高的道德感。虽然这两者都能激起心灵的震撼,却分属不同的法则。自然科学研究自然法则,属事实判断,解决是还是不是的问题。道德哲学研究道德法则,属于价值判断,解决应当还是不应当的问题。显然,伦理学面对的是道德法则,规范人类行为的善恶好坏,属于价值问题。

但生命伦理学又与自然法则和事实判断相关。这是因为,它所研究和规范的主要是现代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医疗实践提出的伦理道德问题。在伦理学上,通常把它列为应用规范伦理学(简称应用伦理学)的一种,如同经济伦理学、生态伦理学一样。因此,也可以把生命伦理学界定为应用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生命伦理学的四项基本原则

生命伦理学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步入理论构建阶段。它一方面拓展了解决伦理难题的疆域,把基因工程、基因治疗、卫生伦理、精神控制、遗传咨询等新问题纳入自身视野;另一方面,它尝试着从相应规范中进行总结提炼,提出了生命伦理学的四项基本原则,即自主、有利、不伤害、公正。这四项基本原则逐渐被业内专家学者所接受,并成为了生命伦理学的核心思想。

自主,是个人行为自由的一种方式,人们按其来确定符合自身计划的行为过程,不受他人影响和限制。尊重自主,就是尊重个人的自主和自由,其核心是尊重人权,包括知情同意权、保密权和隐私权等内容。在医学中,这些准则涉及到病人的用药和手续的自主选择,要充分体现就医者的自主权。尊重自主性原则就是尊重法定正常成年人个体所做的自主性选择,也就是承认该法定正常成年人个体自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以及自身的选择及行动的权利。换言之,就是有正常思维能力的医患者,应当享有对自身治疗方式的选择权,从而决定自身的医疗行为方式,医护人员在不威胁病人生命的前提下必须尊重病人的决定,而对于没有法定正常思维能力的医患者(如精神病患者、未成年儿童),也应当从态度上和行动上予以尊重,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因此,医护人员就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就医者保持自己的自主选择能力。反之,漠视或者按照自己的习惯思维去医治就医者的行为,就是不尊重自主的表现。所以,尊重自主应包括:说实话、保守病人隐私、征求病人同意、帮助病人作决定等内容,其核心思想是知情同意。医护人员有义务和责任告知病人如风险、利益、方法、方案等相关详细信息,根据病人实际推荐最佳方案,帮助病人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自主选择。

有利,主张当我们能够这样做,而对于自己没有风险时,我们有义务协助他人促进他人利益的实现。简单地说,就是指为了实现他人利益而行动的道德义务。众所周知,现实生活中很多有利行为却不是义务性,但有利原则要求我们要有帮助他人实现他人利益的义务。按效用分,有利原则分为确有助益原则和效用原则。确有助益原则只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应利益,不考虑其他效果;而效用原则在提供利益时,还要考虑利益与损害的关系,寻求平衡点以达到最佳结果。效用原则是确有助益原则的延伸和发展。效用原则与传统的实用主义原则不同,它不凌驾于其它原则之上,也不是伦理学的唯一原则。这个原则旨在通过权衡相应行为的可能利益、可能危害以及相应代价,寻求利益最大化。在现实的医疗中,患者行为当事人不仅对是否能够挽救生命,以及生命的时间长短感兴趣,而且还对生命的质量、生命的幸福指数以及生命的代价感兴趣。由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性,我们不可能满足全社会的所有需求,功利主义学派认为,有限的医疗资源应该优先救治那些更有质量的生命,保证资源利用的效能最大化。但是,这样的观点也招来相应的非议和质疑,道义学派认为所有生命都是公平、神圣的,生命的价值不能用简单的所谓质量的高低来衡量或者决定,应充分体现有利的原则。

不伤害,是强调行为当事人有义务不伤害他人,个人或集体的行为不应该对他人或集体的行为造成伤害。在医学上,伤害包括身体的伤害、精神的伤害和经济利益的损失。哲学家Willian Frankena将有利原则划分为不伤害的义务和有利的义务:“不应该造成恶或伤害,应该阻止恶和伤害,应该消除恶和伤害,应该尽力提升好”。 Willian Frankena的这一系列划分,无疑第四种是最优方案,将事情在有冲突的情况下显得公平,不伤害的义务比有利的义务更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不伤害的义务与帮助他人的义务是不同的。例如,医生通过移植犯人的器官去救活另外两个人,但却杀死了这个犯人,虽然这种结果能够获得最大的功利,但它是不道德的。但是如果征得犯人的同意,只是移植犯人身上的皮脂去救治其他的人,伤害的影响非常小,没有杀死犯人而获得相应的收益,我们则认为有利的义务优先于不伤害的义务。

公正是解决资源分配的原则,它强调所有的利益与负担、产品与服务,要按照公正的标准去分配。美国政治哲学家、论理学家罗尔斯认为:“社会公正的原则主要的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一种合作体系中的主要社会制度安排。我们知道,这些原则要在制度中掌管权利与义务的分派,决定社会生活中利益和负担的恰当分配。”所以,公正原则是指对社会中的收益与风险、权利与责任进行公正的分配,主要强调分配的公正。但在实际的医疗中,往往存在着不同的个体以不同的准则加以分配和处理,导致了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为了防止分配的不公平,生命伦理学中引入了公正原則,试图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中的不公现象。从个人需求和社会贡献两方面来制定公正原则,根据情况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分配原则,为合理、公正分配相应的医疗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四原则学说虽然遭到了一定的批评,但它还是获得了广泛专家学者的认同。各国学者纷纷将其作为生命伦理学的核心思想和评价标准,广泛运用于分析、解决如转基因研究、干细胞研究、克隆技术研究、再生医疗研究、艾滋病防治等领域中的伦理问题。随着生命伦理学的不断发展进步,生命伦理学还发展了其他原则,如知情同意、个人权利、家长主义等。但“四原则”学说仍然是生命伦理学思想的核心,它是生命伦理评价的四项基本标准,贯穿于生命学的始终。贯穿四原则的更终极的价值、更高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尊重生命的原则。生命伦理学所有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在论证、倡导、贯彻、推行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念。尊重生命是生命伦理学的根本宗旨或主旨。

(编辑:宋威)

作者简介:肖述剑(1981- ),男,湖北汉川人,博士,湖北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研究。

作者:肖述剑

医护人员伦理学论文 篇2:

从伦理学的角度优化护患关系

【摘 要】在时代发展和人类健康需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与患者的关系也越发紧张,如何通过伦理学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来提高护理质量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

【关键词】伦理学;护患关系

1 护理伦理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1護理伦理学的概念

是研究护理道德的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护理科学发展的实际,研究与探讨当代护理道德的科学。它是护理学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社会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1.2伦理学在护患关系中的重要性

南丁格尔在《护士札记》中写道:护士的工作对象不是冰冷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就要求护理工作者通过专业知识,技能及与专业相符的价值观、伦理道德来护理病人。护士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

2 护患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患者就医要求的盲目

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及其家属会有一些这样的要求:要最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最好的药物,最快的速度,花最少的钱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这样的要求有时任何一个医务工作者都不会信心满满的给出承诺。当患者的需求和情感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双方矛盾就会激化。

2.2护士沟通缺陷及言行不当

由于患者多,动作量大,忙碌状态下对患者失去耐心,对患者解释不到位,让患者及其家属引起误解。在对患者的服务过程中动作粗鲁,对患者不尊重,讨论患者隐私,在治疗中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使患者对护士工作不满。

3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3.1在护患关系中,护士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其实质为尊重关爱患者。护士在工作中应理解、同情患者,站在患者角度去思考问题,把患者作为一个有自尊、有各种需要的整体的人去关心。护患双方在护理过程中具有同等的主动性和权利,护士的每一个护理行为都要得到患者主动地参与和支持,理解患者的心情同时应该让患者理解支持护理人员的工作。理解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之一,患者需要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样,医护人员也需要理解患者的需要与问题,只有在互相理解下才能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3.2保持良好的情绪,不把生活中不好的情绪带到工作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护士的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要学会自我调节,带给患者健康的情绪,让患者拥有轻松舒适的情绪氛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护士的仪表、姿态在护患沟通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护士端庄的仪表可以影响患者的心情,缩短护患距离。因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自己的仪表,把美好形象留给患者。微笑、倾听也是沟通的重要技巧,倾听可以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

3.3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处理护患关系及日常的工作中,必须将患者作为中心,以患者的康复为目的,以患者的利益为第一利益。而伦理学在现在以人为本的要求下更加要求护士对于患者健康的关注。在护患沟通中,护士要掌握沟通的主动权,引导患者传递自身真实的感受,在沟通中要尊重患者,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避免使用命令式或刺激性的语言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3.4提升专业理论,技能水平。护士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水平,不仅能在护理中做到精准高效,还能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取得患者的尊重及信任。

4 小结

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为了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就要更好的运用伦理学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平时的点点滴滴,从微小的地方注意伦理学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陈倩冬.护理伦理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177.

[2]金晓艳,刘晓玲,岳丽.护理伦理观念下以人为本的护患关系的建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3):323-325

[3]王淑靖.伦理学在和谐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7c)129.

作者:陶丹丹

医护人员伦理学论文 篇3:

护理伦理的教育思考

摘要:护理伦理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应该不断尝试,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护理人员解决实际伦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减少护理人员的伦理困惑,提高护理质量。当然,为推动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伦理的相关研究也应该广泛开展。

关键词:护理;伦理;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护理工作能否为个人、家庭及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除了护士自身的知识储备、技术水平以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护士的伦理道德素养。但目前护理伦理的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医学领域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问题,也带来了很多紧迫的护理伦理道德问题,使护理工作者在观念和思想上处于困境。因此,新形势下的护理伦理教育正在接受着巨大的考验。

1 护理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英国的Thomas Percival在1803年出版了《医学伦理学》一书,并首次提出“医学伦理学”这一名词。他认为:“职业伦理学是‘人性的知识’与‘广泛的道德责任’之间的综合”,“医学伦理学的一般体系是使无论是官方正式的行为还是医学领域之间相互的交往都受文雅和正直原则所指导”。医学伦理学的四个原则是:不伤害,行善,尊重自主及公正。

护理伦理学是随着医学伦理学的发展而形成的,是研究护理道德的学科,它用伦理学原则、理论和规范等来指导实践,协调护理领域人际关系,对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护理伦理道德,是护理人员在履职责的过程中,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要求护理人员尊重病人的生命和权利,维护和履行护理职业的荣誉和责任,兢兢业业,不卑不亢,为维护人民的健康作出贡献。护理道德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道德,是构成整个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在各种条件下完成护理任务的保证,是推动护理学科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

目前,对护理伦理学的研究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落后于医学伦理学。而与从生理或是心理角度上说,病人都是处在其最脆弱的状态,甚至可能是昏迷不醒的,护士与医生同样拥有滥用其脆弱情绪的可能。因此护理伦理学的关注和研究应该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

2 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问题

2.1 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问题

2.1.1 人际关系 医生与护士作为人类健康的卫士,会同时出现在挽救病人的战场上,与病魔或是死亡搏斗,他們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特殊的人群—病人。护理工作虽然与医疗工作密不可分,但也有其自身特点:如与患者的频繁接触,病人对护士职业认知的较小距离感,是医生和病人联系的中介等等。因此建立良好的医护和护患关系意义重大。

随着护理工作在卫生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和护理教育层次的日益增强和提高,护士的角色、与医生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转变。护士不再只是被动地执行遗嘱,机械地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充当医生助手的角色。护士已经有能力在关怀照顾病人的问题上做出决策,成为医生的协作者。在这种新形态的关系下,护士自身更应该不断地提高知识储备,操作水平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与医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信任,最大程度的发挥团队的组织效能,为病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规定:“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已经全面推行。评判优秀护理质量的标准是是否能够为病人提供专业化的照护和关怀,使其在对抗疾病阶段感到安适、有尊严、受尊重,同时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治疗与康复活动之中。护患间的这种“服务”关系对护理工作者的伦理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应认清职业角色,树立奉献精神。

2.1.2 护理伦理困境 护士在护理实践中,往往会面临这样的难题:在遵循护理理论或伦理原则的前提下,却不能成功实现目标。当维护一些人的权益时,就会损害另一部分人的权益;当做一件符合某项伦理原则的事时,可能就会违背其他的伦理理论或违背护士自身的价值观,这常常使护士陷入道德上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即护理伦理困境。它的类型可分为:道德上正确的行为,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的,或是道德上错误的行为,却产生了良好或者说至少更好的结果;失职不做某事,结果犯了“委任”的错误;失职去做事情的结果是犯了不作为的错误。这些都能使护士陷入道德困境,从而使其产生强烈的无力感,影响其正常的工作。

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面对护理伦理困境。张新宇等人认为:保护性医疗与知情权之间存在的角色伦理冲突,过多的职业暴露与防护的冲突会使护士陷入困境。此外,安乐死、堕胎、器官移植、医疗资源匮乏情况下救助的优先等级都会使护士在伦理道德上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

3 护理伦理的教育现状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道德的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它需要用伦理学的原则、理论规范指导护理实践,协调护理领域中的人际关系。

3.1 护生的伦理教育

《护理伦理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很强,枯燥,不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而国内大多数护理院校在专业课教育中都包括了伦理学的的教学内容,但多数都是主要介绍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范体系,而忽略了护生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伦理决策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2 护士的伦理教育

鉴于护理伦理的相关研究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很多医疗机构在护士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的内容上很少涉猎护理伦理范畴,而更多的只是关注护理新技术的学习。这也是造成当前护理人员道德意识不强,护理满意度低、护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护理伦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当专业伦理与专业要求相冲突时,很多时候是没有既定的规范可以遵循,这是护理人员不得不面对伦理困境的原因。存在于护患、医护及护理人员之间日益增多的伦理矛盾和伦理困惑,要求医护人员不仅应掌握医学伦理相关理论,更应具备较高的针对具体护理实践的伦理辨析能力。

经由理性的思考而做出伦理上决定的过程,涉及判断和选择两个过程,在这些推理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决定,如个人的价值观、专业的价值观、社会的价值观、伦理理论、组织的政策及法律的规定等。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护理伦理理论、接受过系统的伦理决策训练、具有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才能妥善解决在护理工作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因此,护理伦理教育应以培养伦理决策能力为原则,更重视的是一种伦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5 护理伦理教育的方法

5.1 护生教育

在护理伦理教学中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启发学生对他人行为、信念、价值观的感知,有利于学生同理心的培养,为建立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础。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相应的护理情境,提炼出可能的冲突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其主动思考、设计表演,发现和解决在情境中的伦理问题,从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陈长香等人通过对“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认为通过学生讲课等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充分理解,拓展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高钰琳在“基于PBL的护理伦理学教改试验效果分析”中,通过对2005级护理本科生131人采用PBL教学法,期末成绩与正常教学的2004级学生比较,试验班的期末案例分析题成绩(28.89分)高于传统教学的04级学生成绩(24.34分)。可见PBL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利的,比传统教学法更好地达到了学生应用层次的教学目标。

5.2 护士教育

可酌情聘请专家讲座,或以病案讨论、小品演示教育等方式进行护理伦理教育。为了提高广大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参加学习人员可获得学分,培训也可分几个层次:护士岗前培训、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培训。

张雅丽在护理伦理教学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强化护士执业道德教育后,对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关注患者的权力与需求,以仁爱之心关爱患者,以精湛技术服务患者方面,均赢得了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亚丽.护理伦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1.

[2] 王宝莲.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伦理和道德[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5).

[3] 张新宇,周洁,樊民胜.护理伦理困境浅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6,22(3):109.

作者简介:宫玲(1981-),女,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护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作者:宫 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数字化德育论文下一篇: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