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2022-05-0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少年儿童美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美术教育是提升人们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其美的意蕴浸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意识行为。本文主要在智力发展、感性认知(能力素养等)方面论美术教育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

少年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篇1:

美术教育对少年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性

摘 要:现代科技的发展,丰富了少年儿童的生活,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美术教育在开发儿童智力上有着独特的意义,一直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培养一个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儿童,是美术教育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美术教育;智力发展;儿童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先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了。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被社会和人们所重视,儿童美术教育在培养儿童的智力方面一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智力的开发不仅仅局限于儿童的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儿童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领悟能力、记忆能力等多种能力。

一、美术教育的概况

儿童时期是开发各种感知和各种能力的敏感时期和黄金时期,是一个对任何事物还没有开始定性的时期。美术教育通过教少年儿童绘画不仅能培养少年儿童对美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欣赏能力以及表现能力,还能够促进少年或者儿童思想情操的提高,从而帮助少年或者儿童全面协调发展。

古人理解美術,重点在于美术的技艺,其中的“技”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对事物的雕刻,这种美术技能是由社会底层人们担任的。而“艺”则常常表现在一些文人雅士展示的诗词歌赋中,一首好词或者一首好诗必然会配上一幅意境深远的绘画,这种艺,常常是那些文人骚客抒发自身情感或者提升自我修养的表达方式,能接触到“艺”的人群极其狭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艺”还代表了一种身份,作为读书人的身份。

当代的美术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每一个进行过素质教育的少年或者儿童都拥有可以接触美术教育的权利。传统的美术教育中通常会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随着实践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少年或者儿童的培育越来越重视,美术教育也从教授基本的绘画技能开始转向更多的人文技能教育,拓宽了美术教育的性质和内涵,将学生的各种才能进行充分挖掘。

二、美术教育对少年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认知能力

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感官能力,培养出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绘画时,需要绘画的人先对物体本身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想象,最后结合自己的想象以及事物本身,制作出一幅图像。很多事物的形象可以根据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东西进行想象,比如,月亮的形状是两头弯弯的,中间部位有点宽,在绘画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画出月亮的形象,我们可以让他们联想到镰刀,这样可以让儿童简单化复杂事物,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

2.有助于提升儿童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儿童时期,他们的眼睛是极其敏感的,也有超强的观察能力。一般来说,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眼睛来获取外界信息,所以,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从他们的观察力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通过美术来实现。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是通过眼睛观察事物所得到的,良好的观察力不仅能帮助学生学好美术这门课程,还能开发儿童的智力,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由于儿童还处于一种不定性的状态,因此他们的观察是一种带有情绪性的、没有目的的观察,自我选择能力较弱,对事物的观察和认知也常常停留在表面,美术教育刚好能弥补这一缺点,培养儿童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事物,让他们学会对各种事物进行归类,从而找出相似事物的规律和特征。

3.有助于儿童提高其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一直都是儿童开发智力的一项基本能力。儿童时期是双手动作发展的黄金时期,很多知识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学习,尤其是手指和手腕的运动,能直接促进儿童大脑皮层的发展,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打下生理基础。在美术教育中,除了绘画,还有折纸、泥塑、布工等多种方式,这些活动都需要儿童进行动手操作。比如折纸,一张简单干净的白纸,可以折出青蛙、玫瑰、爱心等多种图形;最简单的泥塑——橡皮泥,让儿童利用橡皮泥制作出简单的图形、数字或者动物。这些美术活动都能够帮助儿童培养其动手能力,开发大脑智力。

4.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

培养儿童思维能力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首先需要培养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然后是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儿童在长大以后,能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不仅仅指抽象思维,还包括灵感思维。儿童的绘画题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要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儿童思维能力的开发。

美术教育给儿童提供了一个表达情绪和想法的方式,儿童可以通过不同的事物形态表达出自己的创造性和潜在能力。美术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学术学科,它还承担着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形成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全面促进儿童的发展的重任。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孙跃民.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编辑 徐 婷

作者:赵伊萍

少年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篇2:

浅谈美术教育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促进

摘要:美术教育是提升人们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其美的意蕴浸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意识行为。本文主要在智力发展、感性认知(能力素养等)方面论美术教育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美育 少年儿童 健康成长

如今少年儿童如何才能健康成长已成为人们关注和探讨的焦点,其意义和重要性日益突出,意蕴深远。然而在促进少儿健康成长的诸多教育体系中,人们往往忽略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劳动创造是人本质的确证和升华。美育源于生活,美育是传播社会知识,表现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提升美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睿智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美是建立在实践的物质基础上的人类精神境界最高价值追求和自我意识的实现,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必然反映,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美育的实际教育教学中看,对于少年儿童而言,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达之以情的情感性,动之以能的技能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这种在感性中寓理性的概括思维特性,在审美中塑造人美好心灵的机制,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这种特性既是方法又是手段,既是理念又是目的,既是潜心思考又是动手实践。美育依赖生活,易于理解凝练,又可再度创造,所以科学合理的美育教育就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中不可逾越,不可替代的重要资质教育。

一、美术教育在智力发展上对少儿健康成长的促进

智力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各种能力的综合产物。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并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核心。美育过程,实质就是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能力,形成完整智力结构的过程。美育把智力开发作为美术学习活动的核心, 对少儿智力的开发功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价值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美术教育在感受力和视觉观察力中对少儿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感受力,心理学上称为感知觉能力。人的智力开发与感受能力高低密切相关。假如缺乏足够的感性材料,抽象思维活动就不能进行,也就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更难以进行科学的发明与创造。而美育则有助于人的感知能力的提高,进而扩大和深化少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少年儿童认知与思维规律来讲,认识客观世界,获取文化知识 ,提高品味修养,不仅依赖各门理性学科,更需借助于感性的形象,将具体事物通过艺术表象生动积极地揭示出来,由具象引领走进真实的生活,再概括反映出现实社会生活的本质,实现理性思维达到升华自我。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积极思维的高级形式的视知觉过程。观察与观察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感觉和知觉,使自己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认识客观事物的带有个性特点的能力。少儿正是通过良好的观察力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而美育又正是培养、发展和提高少儿观察力的最佳重要途径。比如,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描绘,使少儿较全面、准确、迅速地了解其状态、结构、色彩质感等特征,掌握其比例、明暗梯阶、空间等关系,使感性和理性在三维向度上再现,描绘事物的纵深和各个侧面,造成视觉上的时空构建和逼真效果,这就使少年儿童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得到了深入的提高,为抽象和逻辑思维奠定坚实基础,并为创造力开辟了道路。通过美育发展少儿的观察力,这本身不仅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还使少儿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受益,这种感性认知思维同理性逻辑抽象是人类智力由“成长”到“成熟”的必经过程,它直接而又关键性地促进了少儿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二)发展和提高少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美育过程中,无论是让少儿领略自然美,还是欣赏艺术美,抑或理解社会美,都能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诱导和激发他们的丰富想象力,焕发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灵感,进而全面开发和提高他们的智力。

创造的过程需要整合激活人所有的内在能力,这不仅需要人们具有创造性,还要具有社会价值性,将创造者艺术素质与科学素质相统一,将审美追求与科学追求相结合,才能使得美育成为人们独创精神的“契机”。比如达·芬奇,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巨人,对绘画艺术、人体解剖、透 视学、光影色和科技制作等方面均有精湛的研究和成果,同时他还是一位大数学家、力学家、工程师。再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酷爱艺术,拉得好一手小提琴,“相对论”是伴随着美妙的琴声从心灵中飞出震撼了世界。我国世界级大数学家苏步青墨香飘逸文坛,其几何学精华同样充盈着中华书法的神韵……对于少儿来说,美育更是平衡他们智慧与情感所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帮助他们构建具有适应客观世界和创造世界能力的平台。历史至今,无数次证明人类教育中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学科体系具有如此全面深化、启迪发掘人们全面发展的功能。由此可见,美育既开启人的智慧创造力,又铸造人的创造灵魂。

二、美术教育在感性认知(能力素养)上对少儿健康成长的促进

感性是人的本能、欲望情感的一种需求和表现,是人格的重要构成。感性认知改变着人对事物情理的感受辨认分析角度。因此,感性教育、感性意识是促进少儿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手段。

(一)释放压力,唤醒欲望和本能

审美教育首先是针对人的“感性”进行的教育。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是以少儿为对象,直接感知为基础的。美育恰恰为人的感官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感知天地以开启心扉,它能将少儿自身积蓄的压力释放,唤醒那些在无意识之中沉睡多年、积聚多年的欲望与本能,挥洒情感思潮,凝炼积淀感知,创造展示自我意向。在这片天地里,美育以最美妙、最鲜活、最生动、最形象的动态直接进入儿童的心灵,为少儿敞开了一扇充满美好与快乐的大门,打开了一只充满神奇的“宝盒”。此时,少儿带着意愿憧憬,主动探寻着愉悦地走进美育提供给他们的广阔、自由的空间中,充分抒发表现自我。

(二)辨别善与恶,提升能力素养

善与恶是在人们心中以信念的方式建立的行为规范和评价准则。真善美与假恶丑就是这种信念的美育内涵的表达,即人的价值观念,值得强调重视。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在抽象思维、理性方面的概括判断,只能通过具象的感性认知实现。美作为意识的高级形态,对人有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而德育的善恶理性观念必须由美育教育(德育本身也是美)完成。所以美育作为德育内涵的升华,在少儿接受道德教育的同时,在儿童心中建立起美育的感受,即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来启蒙、构建,并以此更加形象、具体、生动地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表象、属性深深地介入少儿脑中,增强他们是非判断能力。美育与德育的相辅相成,更具象和强化了少儿积极向上的意识,促进了少儿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对少儿教育的诸多模式中,美术教育成了促进少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不可替代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美育对少儿的德育、智育、情育等发展全面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融洽、促进作用。这不仅仅是美育教师的职责,更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基础性育人者的职责,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责编 张宇)

作者:谢苗英

少年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篇3:

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一等奖和三等奖作品点评

本期名师:陈发奎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美协会少儿艺委会上海工作站主任、华东地区校外教育美术课题组组长、上海市艺术教育中心书画分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书画表演团业务团长、上海市少年宫系统美术中心教研组副组长和长宁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新世纪少年儿童美术教育丛书》常务主编。长期从事少儿美术教育教学与理论研究。获市级以上论文和科研奖十五项,近年来分获“全国十大少儿美术教育家”、“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优秀理论工作者”、“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名师”、“华东地区创新教育活动家”称号。

点将台

作品:《老师》(一等奖)

作者:陈范俊(深圳)

指导老师:龙爱科

这幅题为《老师》的版画作品,生动地反映了十一岁作者已展露的专业眼光,他以刀代笔,用不同变幻的刀法所刻意制作的肌理,统一而又有微细变化地衬托出对象的形态,既有儿童画的造型特点,又兼备写实初期的明暗效果。无疑老师深邃的目光,和即将讲课的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着力去表现。

作 品:《乒乓球赛》(三等奖)

作 者:陆汝秋(广西)

指导老师:钟 燕

反映体育题材一直是儿童们的钟爱,被誉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是最普及的球类活动。此画记录了同学们在课间摆擂台的场景,尽管构图比较平板,但主体的形象还是很突出,人物表现出各个不同的表情动作,在同一色底上,松动的笔调使画面更增添了灵动的生气,达到了勤能补拙的绘画效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绩效考核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管理制度公路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