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

2023-05-31

第一篇: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校园文化环境是融合教育与艺术的一种会说话的空间,校园文化则是以全校师生为主体,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性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校在创建校园文化活动中,依托当地的历史底蕴,精心谋划,着力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马文化”,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一、校园文化的理念引领

校园文化应是全校的精神家园,有足够的心理向心力,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因此,我校深入发掘本乡的历史底蕴,结合“走马”的来历故事中所蕴含的“勤劳、奉献、智慧、有为”的精神,提出了“一马当先,奋进有为”的办学思想,全力打造校园马文化。学校马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做孺子牛,当千里马”。做孺子牛是出发点,是根本,当千里马是归宿点,是目的。当千里马可以理解为:

学校当千里马。学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办学规划、办学特色,把学校创办成市、省较为知名的农村示范校,让走马学校成为农村教育的一张名片。

校长当千里马。校长具有一马当先的气魄,敢为天下先,勇于改革,锐意进取,在各方面都发挥引领和榜样作用。

教师当千里马。教师具备精深的知识,精湛的技能,精美的品行,成为教育事业的行家里手。 学生当千里马。指学生以马自喻,树立奋蹄追日月的远大理想,自立、自强、自信,成为有用之才。

二、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

校园文化不仅在精神上要作好师生的向导,更要通过一面面墙、一幅幅画、一个个字、一次次活动等具体形质来承载,让一字一画、一草一木都会“说话”。我校的文化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门文化。我校的校门顶部用铝塑条造型,外观酷似一个中国画的写意马头。下书老子的名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鞭策全校师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2、橱窗文化。学校开辟有“文馨苑”,内容包括“校赋”、“师德铭”、“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八骏图”、“祖国山水画”等,以此教育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以马自喻,奋发有为”。还布置了美文展示栏、团队宣传栏、公开栏、作品栏、卫生公布栏、安全宣传栏等,让师生全面了解学校的校容校貌、办学特色、教育管理,定期举办橱窗文化展示活动,以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

3、墙体文化。根据中小学生各自的年龄特点,小学走廊文化以认识各种形态的马图为主,给学生以感观上的熏陶,初步认识到马的精神。初中以马字、有关马的格言、成

语、俗语为主。这些图文并茂的条幅,给学生以理性的启迪,教育学生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千里马。学校在显眼的位置设置有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平面图,意在让学生天天看到“三幅图”,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教学楼每层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悬挂有珍稀保护动植物图片和南充历代名人肖像,使师生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4、班级文化。班主任根据所带班的特点,制定出了风格各异的班训,小学突出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特色。初中突出了立志以远、砺志以恒的特色。每个班级门前都有班主任的照片和联系电话,设置有赠言牌,每周一班主任都要写赠言,给学生以温馨的勉励或劝诫。班内前墙张贴有统一制作的一面小国旗,后墙设置有作品张贴栏,在重要的节日期间或有相关的创建活动期间,各班均要办专刊黑板报。

5、寝室文化。突出半军事化管理特色,强调内务整理的四句话:“床上被褥叠方块,床下鞋子排成排。毛巾边缘成直线,牙膏牙刷朝一边。”以培养学生守纪、独立的生活意识。

6、警语文化。花园、食堂、水池、厕所、活动场等处学校均设置有温馨提示牌,外观造型是二十六个英文大写字母。如“别踩我,我怕疼”、“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等。

这些提示语充满了人性化的语言风格,字句优美亲切,意思一目了然,直入人心,使人看了过目难忘。

7、活动文化。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体育节、大课间活动、游园活动、卡拉OK大家唱等,既突出比赛的竞技性,又彰显活动的趣味性,其宗旨是倡导师生同参与,共娱乐,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的情谊,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三、校园文化的互动性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校园文化环境里不仅仅是受教育者、体验者,而应是文化环境的创造者和管理者。学校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设置学生文化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我展示,亲身体验,真正实现物与人的对话交流。比如在操场开辟美术大课堂,让学生以粉笔作画;在花园里开辟劳动实践园地,让学生修剪花草树木;开放图书室和网络室,创办文学沙龙;征集温馨提示语等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来,这样才能让校园文化内容更丰富。

四、校园文化的生活性

故事缺乏曲折的情节变得枯燥,文化缺乏生活的内容显得冰冷。因此,校园文化不应远离学生的生活,更不应是人为的作秀,否则,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我校注重文化的生活性,力争每一幅画、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让学生觉得真实、可亲、可信。一是变名人名言为教师从教宣言和班级赠

言。学校在公示栏公布了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写出一句教育宣言,要求班主任每周在班级牌上写一句勉励的话。二是变名人名画为学生涂鸦,每学期在走廊上张贴学生的书画作品。三是变广播室为文化室,增设好歌大家听、美文大家读、好事大家议等节目,让学生觉得文化是可以品尝的佳肴,可以享受的乐趣。

我校在创建校园文化活动中,坚持以活动载体为助推,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美化环境为目标,突出校园文化的办学特色、管理特色、教育特色,群体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培植出别具一格的校园马文化,既有鲜活而深刻的内涵,又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高坪区走马中小学

2010年11月15日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是指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由师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形态的校园设施,活动形态的校园活动,以及由此作用于师生内心的心理形态积淀。校园文化涵盖于社会文化之中,它既受整个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对整个社会文化起促进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认真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课内到课外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有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摄取精神营养,增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学校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必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展其特长、志趣和爱好。这样就可以培养出多方面的有用人才。所以我们应充分肯定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学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1. 校园文化以其强烈的感染力而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既不同于讲课和作报告的直接灌输,亦不同于规章制度那样带有强制性的行为约束,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教育的目的。校园文化寓抽象的道理于形象的物质载体或各种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文化环境和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中,激发其思想感情。陶冶其道德情操,锤炼其意志品格,提高其审美能力。各种文艺和体育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增加竞争意识。高雅的艺术作品欣赏或优美的歌曲演唱,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校园文化就是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由被动转为主动,实现自我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2. 校园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活跃学生学习生活。

当今,人类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各种社会实践对现代人所掌握的知识面、知识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拓宽知识视野的有利条件。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图书、报刊,举办并参与各种知识竞赛,能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建设优雅的校园环境,创建园林式学校,学生可以在繁重和紧张的教学活

动之余,散步于花丛绿荫之下,陶醉于鸟语花香之中,既可领略大自然的美,又可呼吸新鲜空气,调节大脑机能,消除疲劳,焕发精神。总之,校园文化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不至于是单调、枯燥的“疲劳战”,而是丰富多变、妙趣横生的积极追求。 3. 校园文化建设为专门人才的成长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各种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基础教育一部分的中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管是大学新生还是直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都不应当是书本的奴隶,而应该使所学的书本知识在日后的工作或深造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多方面的配套工作。总的任务应该是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文化气氛。“硬件”建设应以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主体;“软件”建设应以建立校园文化小团体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主体。

第一.优化校园环境,实现“校园—公园—植物园”三位一体,造就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师生文化心理。在教学场所张贴无产阶级革命家,英模人物、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画像。在校园醒目处悬挂校风、校训等标牌,树立名人塑像,修建名家诗文碑(牌),设置其他足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德的熏陶的艺术品。

第二.配套并完善校园文化设施。修建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活动室、大礼堂,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建立学校广播站。健全图书室、阅览室和阅报栏,设立可供陈列书画、摄影作品的画廊或橱窗。

第三.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百科知识竞赛等。创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气氛。

第四.以建立师生文化活动组织为中心,如文化社团组织等。加强校园文化队伍建设。 学校是一个知识的、文化的、思想的场所,知识的交流、文化的沟通、思想的碰撞,都是它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这种文化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熏染,是一种陶冶。

第二篇: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构建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构建“三生教育”环境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学校的生活教育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入手,从教师和学生的走路、吃饭、说话、交往、感恩等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珍惜生活,珍爱生活的家庭和集体,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

营造文化氛围是开展好“三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学校开展“三生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校园文化可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三生教育”工作起到教育、监督、导向的作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达到师生教育愿境一致,相互促进、教学互相促进的教育目的。

一、将“三生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体系

校园文化主要包含三大体系:(1)文化体系;(2)环境体系;(3)管理体系。

文化体系:文化体系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通过文化体系的作用,使校园文化发挥主体作用,文化体系主要包含:“三生教育”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教育和基础理论教育。思想道德的中心是世界观的教育,包括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体,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观,从根本上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基础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则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体,尊重生命、掌握生存的智慧、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具有创设美好生活的理想和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生存能力和一定的事业发展能力。

环境体系:环境体系是指通过创造耳濡目染的文化环境;优美整洁的卫生环境;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谦恭有序的生活环境;尊师爱校的情感环境;稳定和繁荣的社会环境来实现目标的一个体系。

管理体系:指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的管理方法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完成文化体系和环境体系的构建,起到督促实施的目的。

二、让“三生教育”渗透校园文化建设

创建校园文化要紧紧围绕三个体系,形成有规划、能实施、有步骤、易检查的格局。

文化体系是一个长远规划,应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相结合,以时代精神为主体,通过分析在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制订相应的教育规划,其内容包含: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要素,技术、文化素质、基本技能及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在校园内开展 “三生教育”

活动,作为一项贯穿高职教育阶段全过程的教育工作,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得到班级认同,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校园中“三生教育”工作要与其它活动相互联系、补充和促进,要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学生的生 ...活动,作为一项贯穿高职教育阶段全过程的教育工作,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得到班级认同,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校园中“三生教育”工作要与其它活动相互联系、补充和促进,要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学生的生命个体、基本生存能力、生活技能有着充分的了解和尊重,让他们在各自的自我发展中,找到成长的空间,通过管理育人的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载体,使“三生教育”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变刻板教育为形象教育。

文化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学校通过构建校园文化,开展“三生教育”的重要体系,要找到体现学校精神的文化载体,提炼出简洁的口号来体现目标,提出适时,实际的文化标识,来体现教育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三生教育”以来,我们在校园中提出“尊重生命、珍惜拥有”;“掌握生存技能、付诸社会实践”;“热爱美好生活,创造健康人生”;“勤奋学习,成就一生

辉煌事业;脚踏实地,迈向人生新的起点”。这些标语口号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充分说明了文化体系要具体细致,具有实效性、简洁性和广泛性,要直截了当,一目了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整个的管理体系要深入,易于接受,有针对性。文化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形成要配以相适应的规章制度,配合活动的制定,帮助目标的实现。

文化体系还应与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相一致。例如: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技术的合格高技能人才。在这一宗旨下,只有提出学校实现的教育目标,才能使校园文化的创建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步骤。

环境体系的构建,应着重抓好环境的优化。环境体系包含:文化标识、环境卫生、语言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优美整洁的卫生环境,道德规范的教育氛围;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创造了“三生教育”的良好教育氛围。美好有序的生活环境创造了集体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营造了奋发进取的人际氛围;爱师爱生的教育环境,创造了教育的情感环境;校园文化的影响,创造了“三生教育”的人文环境。

从实践来看,三大体系的构建可以为“三生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可以使他们轮流承担构建者和监督者、实施者的责任,在实际中陶冶情操,在构建中相互促进,相互了解,相互鼓励,完备自己的人格及其精神境界的升华。

二、通过校园文化开展好学生的“三生教育”

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在精神和实质上都更具个性和特点,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将“三生教育”与创建校园文化相结合,应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紧扣时代精神。校园文化首先要具有时代精神,才会具有感召力和鼓舞精神。我们今天提出的“三生教育”,就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带给我们的启示和灵感。如果要校园文化建设和“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单纯强调一种口号,而没有行动的载体,就会空;如果提出的目标过高,难于实现,就是大;又空又大,提出的目标实现不了,就会假。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和“三生教育”的开展要科学,要坚持根据实际、确定目标、选好载体、逐步充实、逐步实现的原则,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把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作为主要内容,把环境卫生、文明礼貌用语、文明行为规范列入环境育人的范畴,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将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报告、时事宣传等列入管理育人的范畴,与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为载体,提高学生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生命感悟、生存能力、生活质量。

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开展“三生教育”的过程中,为扭转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愿望为目的、以个人利益为主体的思想,学校提出了,为别人想一想,为父母想一想,为学校想一想的大讨论,希望通过讨论 ...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开展“三生教育”的过程中,为扭转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愿望为目的、以个人利益为主体的思想,学校提出了,为别人想一想,为父母想一想,为学校想一想的大讨论,希望通过讨论改善个人意识,建立群体观念,接纳文明习惯,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没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辅助载体。后来,我们总结经验,在一些情况较好的班级里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开展了主题班会,一方是学生,一方是学生的家长,有意识让一些文化素质较好的家长参与到其中来,主题是“源于生命之初,终于生命之美”。此次大规模的主题班会是我校近期最有成效的一次活动。因此,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目标符合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就能达到理想的郊果。第三,开辟园地,重视环境。是开展“三生教育”的基本保障。建立宣传教育阵地,在校园中增强黑板报、广播的作用。没有宣传教育阵地,宣传内容就无法深入人心,校园文化就失去依托,就会减小效应。只有加强宣传教育阵地,将目标、措施和制度让大家了解掌握,自觉实施,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第四、将“三生教育”纳入正常教学内容,建立课堂、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考评体系,是保证“三生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

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好“三生教育”要着重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培养“三生教育”的主体力量。校园文化的形成,构建者是主体因素。构建者和实施者是教师,显效者是学生,他们都是关键的因素,处于关键的环节。要让教师充分意识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建立一支师德过硬、作风过硬、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的,能够很好地完成“三生教育”任务的教师队伍,以教师的言行起到无形的教育作用。因此,制订教师的行为规范,完善教师队伍的管理,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是开展好“三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

(二)抓好“三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是“三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加强班级管理工作,要实现从点到面的管理,要善于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将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管理的工作经验及时推广。要重视“三生教育”工作在班级文化中的影响,要从班级抓起,并要抓好、抓实,要利用好校园文化对班级文化的影响力,通过班级的交流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三生”意识。比如:一个班搞了辩论会,另一个班会马上接着开。学生之间的影响力是无形的。所以要抓典型引路,树立新的风尚,让“三生教育”的风气在校园中传播。

(三)“三生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来开展,要把着眼点放在“小、实、新”上,“小”就是从小事做起,培养脚踏实地的作风。“实”就是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培养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能力。新,就是文化建设要有新意,不要老一套、旧调子,让人一听就生厌。

(四) “三生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要相互适应、相互渗透。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区域文化、企业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他们相互影响和制约,因此,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建设都将给校园文化直接的影响,但校园因其特殊的环境,又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与它们有所区别,因而也就具有独特的存在和发展。“三生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对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形成影响和作用,这就是“三生教育”与校园文化相互促进的教育作用。抓好“三生教育”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又可以促进“三生教育”的工作,大力抓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好“三生教育”的开展和研讨,可以使整个校园形成一个“尊重生命、学会生存、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氛围。

“三生教育”研究旨在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案例,联系前沿的德育新理念,对现阶段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反思,跳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各自单一理念,对三者加以必要的整合,对学校 ...“三生教育”研究旨在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案例,联系前沿的德育新理念,对现阶段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反思,跳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各自单一理念,对三者加以必要的整合,对学校德育的观念更新搭建一座新的思考平台,努力建构生命、生活、生态教育合而为一的德育理念,制订出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并对其终生有益的切切实实的德育操作样式,为提高基层学校德育实效,同时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服务.如今,许多孩子的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不少人往往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弃生命,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悲剧与不幸。“三生教育 ” ,有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 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只有通过“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才算是实现了现代教育的目的。9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以知识守护生命”中,桑枣中学的校长带领同学们,把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全校2300多名师生仅仅用了

1分36秒,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的奇迹进行了生活的情景再现,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怎样“以知识守护生命”。 “生、老、病、死”乃自然之法则。生生不息使自然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各种物种搭建了展示自己生命多姿多彩、顽强拼搏的平台,使得自然界生机勃勃、绚丽多姿、丰富多彩。人类的出现,文明的产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使我们更加的敬畏生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神圣。孤身智救双亲的七岁小救星袁媛,是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成为全国人民热议的焦点人物,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学校的骄傲和自豪,真正诠释了怎样“以知识守护生命,使生命更加顽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即教育是成长、成人、成才和服务社会的有效的载体。国之根本在于人,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人才兴旺,教育先行;教育成功,“三生”为重。

通过对三生教育的学习与教学,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以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根本,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础,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为核心,以加强实践环节、促进知行统一为关键,不断创新具体教学方法。要彻底改变单一灌输式、简单说服式、被动接受式、整齐划一式的方法,提倡启发式、互动式、因材施教式、主动发现式、渗透教育式、分类分层式的方法。要大力推行主体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说理教育法、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疏导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具体方法。

其次要根据学段特点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别是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确定“三生教育”的具体目标,建立多元的“三生教育”评价体系。对“三生教育”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方法,更要重视过程;既要强调终结性评价,又要强调诊断性评价,更要重视形成性评价;既要突出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又要突出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更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作为一名教师,育人的根本就是要使学生有健康的心智,有实践能力(包括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富有爱心和责任感。我们认为,对学生来说物质贫困固然可怕,但精神贫困更为可怕。物质贫困孩子上不了学, ...作为一名教师,育人的根本就是要使学生有健康的心智,有实践能力(包括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富有爱心和责任感。我们认为,对学生来说物质贫困固然可怕,但精神贫困更为可怕。物质贫困孩子上不了学,政府都在资助,但精神贫困却是资助不了的。我们要通过“三生教育”,使我们的教育精神不流失,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提高他们的能力,健全他们的心智。

第三篇: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营造校园读书氛围

——记09电子2班《弟子规》诵读比赛及读后感征文活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优秀文化遗产。它的精华不仅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在当代也日益受到世界范围内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因此,传承中华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为了让学生在读书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我班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传承中华文化读书节活动。通过班级同学的集体讨论,我们选择了《弟子规》作为此次活动的推荐书籍,组织大家集体学习。

在两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每周全体同学共同学习其中一篇。通过朗读、抄写原文及翻译、联系自身实际写学习感想、班会课交流学习心得等方式,让学生首先理解文章含义,再对照文章检讨自身行为思想,从而认识到自身不足,找到差距,纠正不良行为思想,真正把对《弟子规》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几千年以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再次深深植入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去。

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和活动的开展,同学们普遍意识到自身存在诸多方面不足,既有待人接物,也有行为习惯、品质修养。在认识到不足后,同学们都表达出了愿意改正、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并从生活细节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思想。有几位同学还在班会课的交流中做了自我检讨,为自己过去的行为给周围同学造成的伤害道歉,并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改正缺点,重新赢回了大家的友谊。

学习结束后,为了巩固学习成果,班级中又依次开展了《弟子规》诵读比赛和《弟子规》读后感征文活动,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参加,同学们也积极响应。古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和通假字,为了能够准确地

读准每一个字,同学们找来了字典仔细推敲。每天早自习,班干部自发带领全班同学朗读《弟子规》,力求达到熟读成诵。经过精心地准备,比赛中同学们的朗诵都比较熟练准确,但大部分同学因为过去很少在讲台上发言,表现较为紧张,这就说明这类活动需要多多开展,以加强学生们的表达能力。

征文比赛中,同学们的表现也很踊跃,都通过文字认真表达了自己学习后的切身体会。虽然有些同学因为基础薄弱,文章缺乏文采,但朴实的语言反而更能表达出真情实感。认真阅读后,我给每一篇文章都写了评语,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希望。

活动结束后,全班同学又集体投票选举出学习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三位同学,对她们发放奖品进行表彰,为期两个多月的学习至此圆满结束。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深远且博大精深的,因此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使之源远流长。

第四篇:一、阅读濡染:营造校园责任文化氛围

1.编写责任教育校本课程。阅读是帮助一个人成长的有效方式。在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学校尝试以阅读这种师生最常见的方式来推进责任教育。学校首先确立了校本阅读的课程目标:

(1)在阅读中品味责任、感悟责任、理解责任,让责任的内涵在学生的心灵中显影、定格,让责任教育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美丽的痕迹。

(2)在阅读中感受汉语言的美丽与神奇,让学生受到语言的滋养、情感的濡染、智慧的启迪和文化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通过开展责任主题阅读活动,深化责任教育,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团队教师搭建起责任教育主题阅读校本教材的框架,力求使所选的文本形成一定的体系。根据责任教育的几个维度,在“对人(自己、他人)负责、对自然负责、对社会(家庭、集体、国家)负责”几个层面上,确定以下几个主题:环保主题:呵护绿色(自然);感恩主题:亲情爱心(家庭);诚信主题:一诺千金(他人);勤奋主题:成功之路(自己);爱国主题:赤子之心(祖国)。

教材的编排呈阶梯状上升:低年级以童话类的短篇文章为主,中高年级则以主题性整本书阅读为主。各种体裁的经典读物都纳入到校本教材的体系中,形成有内在关联的、各年段有机衔接和融合的阶梯阅读内容。经过集体钻研,几易其稿,责任教育阅读校本教材《幸福的种子》正式推出了。

2.完善校本文化阅读机制。学校利用晨诵、午读、社团兴趣小组开展主题阅读活动。除了每周一个课时外,还尝试从其它相关课程中抽出课时,以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而每个学期的“阅读节”则成了学生全方位展示自我的平台。全校各年级都有阅读实验班,通过举办晨诵、阅读观摩活动,以点带面进行研究,切实推动活动的开展。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责任、感悟责任,心灵得到洗涤、净化、升华,神圣的责任感就像一颗幸福的种子,悄悄地在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花朵。

第五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郭天鹏

古贤镇第一初级中学始建于1969年,文化传统深蕴,学习氛围浓厚。实行“中小学一体化”管理模式以来,我校以“树德正心、励学敦行、博采众长、精韧不怠”为工作思路,重师德、扬正气、促学风、转作风,提升学校凝聚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打造令人民满意的新古贤一中。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为提升办学水平,学校不断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先后新建教学楼1栋,学生宿舍楼2栋,并相继建起了可容纳1200余人的新餐厅。同时为美化校园环境,学校还花大力气硬化了7000平米的地面,整修所有教室、办公室墙壁,油漆楼道栏杆,寝室安装防护网,新建标准化篮球场,绿化校园2000平方米,投资3万余元种植了体质树种、花卉、竹林等。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合理,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非常注重制度文化建设,以制度约束人,以责任要求人,以艺术说服人。

学校制度的建立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政策、法规,实行民主决策,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学校制度要细致,实行精细化管理,各项制度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

3、制度严明,重在落实。制度纪律要有贯彻落实,赏罚分明。

三、学校的德育文化建设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我校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古贤一中班级常规量化管理办法,每学期评出文明班级、德育标兵;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2、坚持“国旗下讲话”制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庄严、肃穆。旗手简介、颁发流动红旗、学生演讲、领导讲话等形式多样,周一升旗仪式是我校德育教育主阵地。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具有良好道德感染力的课堂氛围。任课教师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环节,同时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风的教育,承担相应的课堂管理责任。

4、加强共青团、学生会管理工作,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每周一上午第四节,政教处都会召开学生会干部例会,对学生会干部加强培训,注重自身形象,在学生中能起到表率作用,认真做好优秀青年入团工作,加强学生团校建设。

四、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

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等,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通过校会、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班级例会、兴趣小组等活动形式,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充分发挥教职工特长,因人而宜,量才而用,人尽其才,让广大教职工在施展才干中得到提高。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开展教学评比、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录像课等多种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科研,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推动教师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深信,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必将极大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古贤一中的全体教师将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朝目标迈进,在前进的汤阴教育中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早安问候语简短一句话下一篇:珍爱生命关注心理健康

热门文章

营造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