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2022-09-10

究竟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根据国外的解释, 探究性学习 (inquiry learning) :亦称发现学习, 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 发现问题, 搜集数据, 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简明扼要说, 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在我国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将数学探究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明确提出:“数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内容”。

1 探究性学习所具有的特点

首先, 探究性学习具有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 探究性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学生是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的主体, 应立足于学生的自学,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开展教学的过程。老师在这个活动中应该以指引者、组织者的身份来参与。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来独立的人格品质。其次, 探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 运用多种感官, 通过主体活动,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交融, 理论与实践统一, 改变学生从前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转变成为探究学习知识的探究者。再次, 探究性学习还具有互动性和创新性。互动性是一个双向和多向的过程, 一方面学习主体通过和学习客体间的交互作用来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另一方面非常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在探究过程中, 可以不断超越现实, 通过大胆创新, 大胆怀疑, 提出问题;大胆猜测, 进行假设;大胆尝试, 来积极的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案, 从而让学生在交互学习中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

2 数学课堂内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 谈一下自己与学生一起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尝试。

(1) 概念、法则学习中的探究。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到抽象的过程, 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 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

案例分析:在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学习中,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 (1) 计算:255÷255, C4÷C4 (C≠0) , 95÷97, b5÷b3 (b≠0) ; (2) 让学生考虑用同底数幂除法法则计算出现的情况; (3) 先独立思考, 后讨论a0 (a≠0) , a-p (a≠0, p为正整数) 的幂的法则; (4) 通过分组讨论, 各小组派代表提出解决的方案 (可以大胆争论) ; (5) 通过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选择较合理的解决办法 (即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的法则) ; (6) 讨论, 验证上述法则的正确性、合理性, 底数的适合范围; (7) 总结, 零指数与负整数幂的法则, 即:a°=1 (a≠0) , (a≠0, p是正整数)

在概念法则学习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概念, 法则形成的过程, 从而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 变形性探究。结合教材内容把一些数学问题的探究运用到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 比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行实验、归纳探究, 一般要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 “由数变形”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还可以“由形思数”, 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

案例分析:例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有三个顶点在坐标轴上, 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2, 0) 、 (0, 3) , 且AD=4。求C、D两点的坐标。

探究一:如图1, C、D的坐标分别为 (-4, 3) 、 (-6, 0) 。

探究二:如图2, C、D的坐标分别为 (4, 3) 、 (2, 0) 。

探究三:如图3, C、D的坐标分别为 (0, -1) 、 (-2, -4) 。

探究四:如图4, C、D的坐标分别为 (0, 7) 、 (-2, 4) 。

(3) 应用性探究。应用性探究主要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 同学的合作下, 或者自己独立设计课题。增加学生将课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 并在知识的应用中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研究能力, 切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统计图时, 就有学生就设计了诸如“重庆每年的经济发展变化趋势”, “从统计图中看重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等课题, 不但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还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并得到了深层次学习的锻炼。应用性探究可以开展数学知识在数学发展中的应用探究, 但当前更需要加强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应用的探究, 以便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应用性探究还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或具有开放性的课题, 让学生分成小组, 形成团队, 共同研究某一课题, 可以配合开展数学课外活动, 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开阔思路,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行积极评价

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评价重点应是学习过程的评价, 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协作精神、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允许学生大胆猜想, 取得不同的成果, 得出不同的结论, 即使没有得出正确结论, 也应给予成功的评价, 对在探究性学习中有独创性的学生, 大力进行表扬鼓励, 把他们的成果在班级、学校进行展示。

总之,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性学习, 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基本原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原则, 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大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树立全面发展的学习观。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的学习方式。实践告诉我们, 任何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都需经历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基本阶段, 探究是发现数学问题, 提出数学问题, 分析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强化学生独立的或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 能提高认知效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数学素养。然而, 当前在探究性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普及, 探究性学习已经逐渐成为21世纪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合作交流、反思结果等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的过来获得知识。

关键词: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华, 李雁冰.研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志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工作实际应用下一篇:试论加强院级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