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中的弱势群体

2022-11-15

第一篇:运动员中的弱势群体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弱势群体

——论如何搞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

用一句流行语言来评论当代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可以说它是弱势群体。如果用一句不客气的俗语来说的话,那可就是“二姨夫——甩货”了。不是我对当代作家和教材编写者的不恭,当代文学作品在中学教材中确实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几乎清一色的都是自读课。面对有限的课时、繁重的工作量,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各位老师自然使尽浑身解数来保证重点篇目的教学。这些当代文学的经典著作也就被挤兑得不得不靠边站了。

而当代文学作品的尴尬处境还远远不在于此。虽然其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处于绝对的劣势,但在高考试卷上却又占据着绝对的“强权”。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部分三篇文章,无论是散文还是科技文,几乎都是当代文学作品,而且分值也是仅次于作文的另一个重头戏。这样就造成了平时教学与考试要求的一个失衡。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即教材),尽量的协调好教学与考试的需求,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在我看来,当代文学对于学生的影响主要涉及到考试中的作文和阅读两部分内容。因此,如何把握住当代文学作品对于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关联,就成为我们每位老师在当代文学作品教学中所应关注的重点了。

作文教学是穿插在整个教学环境中的。我们可以从作品的整体结构、写作技法、所用修辞、表达思想„„很多方面来给学生启发、渗透。不是一朝一夕、想起来就做想不起来就不做的事,而是应该贯穿到我们每位老师的教学理念中去的、随时要注意的事。在这里我不想多谈。

我主要想关注的还是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利用有限的当代作品,教会学生阅读当代作品的方法,提高其审美情趣。经过思考和探索,我开始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也就是引导学生遵循基本的阅读方法,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或深或浅、或多或寡的感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阅读主动性。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实现认知教学、智能训练和人格教育三位一体的阅读功能。“个性化阅读教学”大体采用“整体感知一互动感悟一重点突破一训练语言”的操作策略。作为教师,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主体的情趣、心理创设氛围,提供自主阅读和训练的机会和环境。我的这一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比如,《天山景物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诗情。我先用一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鉴赏品味、互动感悟,然后再用一课时教学生依文对“歌”(作对联、写诗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节课伊始,我就用饱含激情的语调说:“同学们,著名作家碧野同志用一支点染江山的彩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旖旎温柔、艳丽迷人的天山自然风光,前两个小标题下的景物更是美不胜收。祖国的名山胜水多佳联妙对,文人墨客的题诗歌咏更为之增色添辉。今天我们依据这两部分的内容学写对联,为天山增添一道文化景观,如何?”学生的眼睛亮亮的,一下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复习了对联的特点和写作要领后,我提出训练要求:可独立撰写,也可合作完成,并请写在投影片上准备“发表”。

十分钟后,思维敏捷、素有“才子”之称的张闻宇同学率先举手:“我拟了两联。一联是‘戈壁沙滩,赤日炎炎,暑气溽溽;天山雪峰,白云朵朵,溪流潺潺’。另一联是‘红鳞映清流诗情一片,蓝天衬雪峰画意无穷’。”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但也指出“无穷”与对应词“一片”结构不同,对仗不工,可以改为“几重”。女“诗人”季莉敏也不甘落后:“林海浩瀚,推出万重浪;雪峰矗立,插入千层云。”又是一阵掌声。一向腼腆的赵云同学站了起来:“青青蓝蓝,绿草毯上野花点点;重重叠叠,塔松伞下日影斑斑。”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赞同。徐亮说:“我仿赵云句式写了一联:‘隐隐约约,山石鼓上水声阵阵;蜿蜿蜒蜒,密林深处鸟鸣声声。”’我投以赞许的目光,并指出“蜿蜒”是连绵词,不可随便拆开随意增加音节,可以改为“清清幽幽”。

武侠小说迷郑枫递来他写的投影片:“巍峨天山入云霄峰擎玉臂,氤氲紫气绕太虚竹展翠枝。”“妙!妙!”同学们击节赞叹。原来联语巧妙嵌进了金庸《天龙八部》中的两个人名:萧峰与虚竹,的确很可玩味。得了鼓励的他又补充说,“我还有一句下联‘壮丽瀑布泻断崖水开白莲’,这与课文意境更相合些。”同学们点头称是。这时,钱虎斌同学念出他的上联:“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夕阳无限好。”并诚征下联。课代表瞿玲燕略作思考后说:“牧马奔腾野花绚烂草原风情浓。”钱虎斌同学巧妙点化古人诗句,不露痕迹,既显得典雅又与牧场黄昏的情境相合,真是不错。

同学们还兴致勃勃地交流了他们合作完成的对联,出现了诸如“牧羊似玉珠点缀草场,森林似青幔遮盖群峰”;“风临毡包弦音袅娜溢笑语,月洒牧场草色朦胧引遐思”等精彩联语。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离下课还有十多分钟,我因势利导进入第二个环节:学写诗歌。

我说:“同学们,联语就是诗语,特别是律诗,要讲究平仄,中联两联要求„„”“对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对。刚才同学们以凝练的联语已经很好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下面能否再进一步,把有关”雪峰、溪流、森林、野花“的联语加以组织,串连成一首能概括这部分内容的律诗呢?除每句最后一字必须注意平仄外其余的可不计较。” 5分钟以后,一位男生大声念了他的“作品”:“天山脚下走,人在画中游。蓝天衬雪峰,红鳞映清流。蹄响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骏马行溪畔,野花过人头。”同学们报以更热烈的掌声。我十分欣喜,鼓励同学们:“依文写诗并不难,关键在于对语言的敏感和提炼。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迷人的夏季牧场’改写一首体式更为自由的‘新诗’。”同学们立即兴致盎然地进入了新的“创作”状态。

第二篇: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调查研究报告

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是指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市场活动主体。具体是指农民、工人、个体工商户等。

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是市场取向的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有竞争就有胜负,就有输赢。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对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争取“双赢”。

现就弱势群体中的农民、工人、个体工商户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近几年,农民逐步的被征服、被改造,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通过“民工潮”的形式把农村的能人扩张到城市,使得农村成为向城市输送人才、能人、强劳动力的基地,而老、弱、病、残、妇女和儿童仍然滞留于农村,广东省总工会2005年初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76.3%的进城务工人员月工资水平处于1000元以下,其中1000—1500元只占17.5%,500—1000元占了63.2%,500元以下占13.2%。而他们的生活成本却达到了每月500元左右,调查还表明,到2005年止的1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月工资只提高了将近70元,13.2%的进城务工人员入不敷出,63.2%的人并不能攒下多少钱,可以看出干活的众多农民工得不到回报,反而倒贴,截止2004年底,全国建筑领域历年拖欠农民工工资是3

32亿元,体现出农民被征服、被改造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两年,这些问题逐步得到改善,一般在大中型城市农民工的工资基本上达到了100元,这是进步、是飞跃,但还要逐步完善,以及建立新型社会关系的内在机制和外部条件。

工人是市场竞争中弱势群体占比例最大的团队,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现在又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所以说,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说,海尔集团以前属于集体所有制企业,并不存在“劳资矛盾”关系,自从海尔上市成为了公众企业后,“劳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随之企业内部成立了“职工持股会”,并处于支配地位,与海尔相类似的企业还有浙江横店集团,它所设立的制度是社团所有制,进入横店集团的社会成员都可以享有所有者的权利,集团的总裁对社团所有者负责。在私有制企业中,无论是大型私有制企业,还是中小型私有制企业,内部员工在“劳资矛盾”关系中一直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在国家所有制企业中,尤其是典型的国家所有制企业,如电力企业、石化企业等。它们企业内部的员工没有所有者所拥有的管理者任命权、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利益的分享权,可以看出国家所有制企业的内部的工人也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个体工商户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被社会遗忘的角落,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介绍,我国个体工商户1999年是3160户,从业人员是6240万人;2004年是2351万户,从业人员是4587万人,无论是6千多万,还是4千多万,如此庞大的数字在国际上已经相

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却没有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至少在学术理论界是如此。

机会均等、操作公开、分配公正是市场竞争中弱势群体的价值诉求,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占总人口80%以上如果说这80%以上人口的地位得到改变,并且能够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那么这个群体将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生产主力军,成为社会稳定的强大柱石。现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已经改变了他们的生态方式,由原来的分散、孤立地求生存谋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为在不改变独立性的前提下,按照各自的方式组合起来,以群体的方式,主要是指农户经济联合组织、工人作为劳动力参与条件的职工持股会和个体工商户组合来求生存谋发展。

第三篇: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警察谋略

当前,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问题不断增多。由此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问题。特别是一些突发性强、涉及面广、规模大、行为激烈、危害严重的群体性事件,甚至危及国家政局的稳定。针对实际情况,公安机关应当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充分认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性。把排查、调处矛盾和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任务,以发现得及时、控制得早、处置得好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置的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坚持原则,快速出击,依法处置,及时平息,另一方面又要针对不同成因,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表现类型的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用谋略,方法灵活,不拘一格,妥善处

一、快速出击、迅速布控

(一)不失时机,快速出动各种警力到达现场。群体性事件出现后,公安机关应根据上级下达的命令和自己的职权,组织身体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民警,配置便携式通讯器材,必要时经请示批准可以携带非杀伤性武器,立即赶至现场。

(二)维持秩序,控制局面,掌握信息。公安机关到达第一现场后,应立即维持现场秩序,并在第一时间控制现场局面、掌握信息,查清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性质、目的、动机,尤其是要正确的区分和判断事件的矛盾性质,这也是确定下一步处置方法的基础,并将现场情况立即报告上级公安机关。

(三)严密布控,根据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对于要求解决具体问题,并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与有关部门联系,同时教育宣传,引导群体性事件的群众以合法的渠道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具有违法犯罪性质的聚众冲击国家要害部门、部位,使用暴力和煽动使用暴力,趁机盗窃、抢劫和进行破坏等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根据事件的规模、范围,划定警戒区域,采取果断措施,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严重堵塞交通的情况要及时疏导,必要时,可以采取派遣警力强令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改道,阻隔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与无关人群的汇集,避免事态的扩大。此过程要做到”四防止”,即防止三种人合流(工人、农民、学生);防止敌对势力插手;防止简单问题复杂化,经济问题政治化;防止局部问题扩大化,内部矛盾社会化。

二、果断处置,控制势态

(一)当劝则劝,开展现场政治攻势,形成强大的震慑声威。在采取强制措施前,应把果断处置与防止矛盾激化统筹考虑,分化瓦解和打击极少数,争取团结大多数,做到先礼后兵。现场公安民警、值勤人员要运用现场警车和民警手中的扩音器材,反复宣传法制,讲明事件的违法性质,表明党和政府坚决制止的态度,要求现场参与人员明辨是非,以大局为重,有序地选出代表或写出书面意见,向政府或有关部门反映;对影响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常工作秩序的,应迅速自觉撤离现场,否则行为人要负责一切后果。同时严正警告为首的组织者和极少数活跃分子,如果一意孤行,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通过宣传教育为平息事件打下思想舆论基础。

(二)当断则断,果断实施强制措施。对冲击党政机关、金融机构等重点要害部门、阻塞交通、使用暴力、煽动使用暴力的,在取得确凿证据后可以强制带离现场或拘留;对于个别正在进行打、砸、抢、烧等犯罪行为人员,应当立即拘留。遇有采用服毒、上吊、自焚等自杀形式相威胁并借此扩大事态的,要先行送医院抢救,并严格监控,待生命无危险后依法处理。

(三)当取则取,依法及时取证和保留证据,为处理违法犯罪提供证据。对于在群体性事件活动中,张贴反动标语,散发反动传单,呼喊反党、反社会主义口号,进行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反革命演讲,冲击要害部门,煽动或实施打、砸、抢、烧、绑架人质,以及进行流氓、盗窃、杀人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人员,公安机关必须随时加强秘密控制工作,及时搜集确凿证据,及时予以处置。特别要注意使用照相、录像、录音等技术手段,不失时机地把一些现行活动搜集起来,收缴反动传单和宣传工具。必须注意,收集证据的活动要贯穿于处置群体性事件活动的全过程。证据越多越好,越广泛越好,越直接越好。手段机动灵活,公秘结合,及时周密,重点应注意的是群体性事件策划者、组织者、幕后指挥者、各种非法组织的头目、骨干分子,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的行动和言论的证据收集。

三、把握时机,把处置工作的负面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慎之又慎,这既是党的工作原则也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所决定的。公安机关是专政机关,从政治上讲决不可以把矛头对准人民群众,从法律上讲必须维护法律尊严,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政治原则,又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法律原则。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对人民内部矛盾要坚持党委、政府正面处置的原则,不轻易出面,不乱参与,乱插手,以防矛盾激化,引发群众的对立情绪。但对已出现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需要依法采取硬性处置措施的,也要区分轻重缓急,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快速处置,减少影响。防止在公开处置过程中对着干,造成“火上浇油”,或是拖拖拉拉,纠缠不休,引发更大的群体事件,扩大社会影响。

例如,某市上午三轮车夫群体示威事件,经市政府现场办公后已满足了他们的请求,下午仍有 30余名车夫担心请求不能兑现,继续停车政府广场妨碍交通,施加压力,无理纠缠。按常规完全可依法出动警力进行驱散处置,但考虑到三轮车方便市民,极易获得社会同情,如公开处置容易引起围观群众反感。为减少社会影响,公安机关采取了交通管理的作法,先由交警做交通法制宣传,在下班高峰期三轮车严重妨碍交通时,调集交警以,维护交通秩序为由,将其强制带离现场,逐一驱散,使许多下班过往群众认为这是一次交警管理活动,未造成社会影响。

四、因势利导,灵活施策

群体性事件突发性强,变异性大,表现形式多样,公安机关在参与处置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群体性事件的性质,是政治性的,还是社会性的,是事先预谋策划的,还是随时突发的,摸清事件引发的症结和主体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做工作。根据不同性质、不同形式和场所,实施不同对策加以处置。如群体性事件的群体在公路大街上处于行进状态,处置队伍应分成前拦、后跟和两翼压缩等若干部分,超前或随后从不同方向进入现场,正面拦截,侧翼攻击,随“彼”动而动,在运动中逐步压缩现场。如群体性事件在党政和机关等要害单位附近,处置队伍应以要害单位为核心,扇面形式向前推进。对于已冲进党政机关的,处置队伍以反扇面形式从两侧进入现场,以口袋形进行包围拦截,将事件参与者与重点要害单位隔开,并且把事件参与者封闭在相对小的范围内,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在调查取证上,对愿意提供情况又不便正面接触的人,可记下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在现场外进行取证,以弄清情况获取证据,必要时经批准可以以新闻记者等身份,对闹事现场进行采访、拍照、录音、录像,以及对嫌疑人进行跟踪或使用侦查手段进行侦查,搜集各种证据,以备日后处理违法犯罪人员所用。

五、沉着冷静,掌握“火候”

从群体性事件矛盾双方看,党委、政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矛盾的主动权也在党委、政府手里。为此,公安机关无论何种情况下都要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正面处置的原则,决不能“越俎代庖”或随意“动手动脚”。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做到“三超三不超”即:超前发现事件“苗头”,公开出面不超前;超前做好处置准备,现场接触不超前;超前掌握现场信息,抓人查处不超前。对于个别有预谋、有组织者精心策划的群体性事件,不法分子会在此过程中推波助澜,有时还公开制造冲突,有意使公安机关过早参与处置,拖公安机关“下水”,形成现场对抗,转移和激化矛盾,扩大事态,把“水”搅混,以便“得理不饶人”。为此,公安机关要密切注视事件的发展,不仅要有政治洞察力,还要沉着冷静,激而不火,避免那种头脑发热,过早派出警力公开处置,现场抓人,授人以柄,引起不明真相群体的对立情绪,造成激烈的现场冲突。为防止公开参与而引起反感,进而转化或激化矛盾,可采取秘密处置方法,便装接近,在外围形成一个秘密的包围圈,围而不露,及时将闹事群体与围观群众隔离开。一是防止围观群众混入群体增大规模;二是观察和阻挡居心不良的人进人群体拨弄事非;三是控制阵地,选择最佳时机依法处置。

六、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法制宜传教育,分化瓦解,控制局面

群体性事件活动的参与者往往具有共同愿望,但大多数是属于“随帮唱影”,而那些组织策划者是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活动中,只要及时掌握控制了那些重点人员,就容易控制整个局势。重点人员主要包括以下8种对象:1.曾串联、煽动、组织、策划过群体性事件的骨干人员;2.不稳定群体中视为能代表其利益的带头人员;3.在曾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书写传单、张贴标语、悬挂条幅、散布谣言的人员;4.带头冲击党政机关,堵塞铁路、公路、桥梁的人员;5.极力插手群众性事件别有用心的人员;6.扬言报复企业和报复社会的人员;7.组织建立或参与所谓代表不稳定群体非法组织的人员;8.有可能参与策划、幕后指挥、插手群体性事件制造事端的危险人员。对于重点人员要实施重点管理。通过对大多数参与者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政府“对话”、“谈判”,及时向这些人讲明哪些是合法的,哪些属于违法的,严肃指出其事件的违法性,讲明其危害性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应说明其对可能造成的后果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督促参加人员尽快觉醒,立即消除影响,停止违法行为,使其一切行为尽快恢复到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重点人”的家属(包括有影响力的亲属)做好重点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工作,起到对“重点人”教育与约束的作用。控制住重点人,整个事件、事态也就得到了控制。

第四篇:青年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范文模版)

青年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深化改革向前发展的主力军。国家对青年群体的合理利用,与国家建设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青年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民族文化建设中起着开风气之先的作用,是实施民族文化价值观的过程中最活跃的力量。当前,青年人信仰的缺失和弱化现象不容忽视,有一定比例的青年人不信仰共产主义,这说明我们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方法与手段需要进一步改进,也说明青年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党员、团员经常性教育任重而道远。如何通过开展有效的工作,抓好青年群体的教育,实现社会对青年群体的合理利用,是当前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的青年工作,必须认真分析当代青年的思想特点,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创造性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针对南疆三地州更要主动适应新时期

一、当代青年群体的特点

当前,社会中的青年群体的思想与以前的青年群体相差甚多,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调查显示,有以下几大突出的特点:

(一)教育普及率增高。从2013年秋季开始,南疆三地州普通高中学生开始享受免费教育。

这也意味着,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南疆三地州的各族学生,从2013年秋季开始实现了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4年免费教育。这个目标的实现,先于新疆其他地区。

(二)综合素质提升。大部分青年高度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前景,有接受再教育的意愿,成才欲求很强,注重素质提升,向往个人成功。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这种渴望实现个人价值的迫切性以及对其实现途径的认识,如果引导得当,必将成为引领青年岗位成才,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潜力。

(三)思想上呈现出多元化。当前,青年每天都在经受着改革开放的洗礼,感受着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的影响,在认同基础价值观的同时,其思想日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于多数青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尚处在未定型时期,所以同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内往往可以兼容多种观念,取其有用者,为我所有。同时,他们并不强烈排斥其他思想,这成为了当前青年思想中一个鲜明的特点。

(四)时代特征明显。受多元文化影响,当代青年思想较为活跃,业余爱好广泛,青年员工对工作经验和学历有新的认识,他们均能认识到工作经验对个人的成长起着更关键的作用,不再单纯的追求学历学位的提高。另外,他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更加地趋于理性,在工作方面,多数青年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关系,也能够从主观方面找原因,对自身的评价比较客观。

(五)就业观念发生改变。当前,青年们普遍认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有很多条,既可以到党政机关工作,也可以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创业,既可以在现企业中长期发展,等待机遇,也可以采取跳槽等手段在不同的企业间不停变动。这说明其就业观念大有改变,价值取向已不在局限于传统的约束和羁绊,正所谓“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当代青年更善于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自身价值这个重要的目标。

(六)社会责任感较强。多数青年并非只关注自身,也关注国家、关注社会,从玉树地震、雅安地震、支援西南抗旱救灾、郭明义爱心活动、志愿献血等历次活动中,均反映出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扶弱助困的意愿,并能积极参与到志愿行动中去。近几年来,笔者目睹了青年志愿者们为宜宾骨癌患者捐款、为困难职工献爱心、为贫困学子捐资捐物、开展义务劳动等,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七)对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35岁以下,25岁以上的青年,已经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他们有更为现实的想法和需要,年轻是他们的资本。他们关心着事业舞台、收入待遇、生活硬件条件等等,这些都是在近阶段他们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迫切需要和解决的。

二、青年思想的矛盾与困惑

(一)对党团组织的态度上呈现出既有向心力又有离心力的复杂心态。

1、他们对党团组织有一种向心力。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党团组织为祖国的解放、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人民群众谋取了根本利益。作为要求进步、追求崇高的一代青年,他们在内心中向往成为党团组织中的一员。同时,当前青年在成长和发展中遇到了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有的在理想信念上有迷惘,有的在学习、生活、就业方面有困难,有的心理上有解不开的疙瘩,有的在自身权益上受到侵害,他们都需要有一个组织,做他们的指南针,做他们的及时雨,做他们的贴心人,做他们的保护神。

2、他们对党团组织还有一种离心力。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思潮的冲击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使部分青年动摇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近些年党内出现的一些腐败分子,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让青年们感到疑惑,从而产生了理想信念和信仰弱化缺失的矛盾,甚至对组织失去信心。另外,紧张严肃的党团组织气氛和纪律也令青年们感到无法适应,传统的工作模式和落伍的技术手段也不便于与他们沟通,简单地说,当前青年不喜欢被人明显地“管”着,包括党团组织。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求助于党政领导和团干部的相对教少,更多的是首先求助于家人(如父母、爱人)和同学、朋友。

(二)“与祖国共奋进,与企业同发展”的美好愿望与不断膨胀的个人自我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最愿意追求的人生目标选项中,46%人选择家庭温暖;有54%的人对公司没有归属感;20%的青工有跳槽的想法,40%的青工跳槽的想法时有时无;70%的青工选择跳槽的最主要原因是收入低;80%的人认为工作上成功的最主要标志是高薪收入。这些反映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生活,尤其是在面对生存的压力,特别是结婚、购房等基本物质需求的压力时,大部分青年已经把收入的多少作为自我价值是否实现的主要标准,或者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指标之一,大部分青年认为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个人价值,对企业信心和忠诚度有所降低。但是目前企业缺少让青年人成长成才的机制,这中间的原因很多,有国家、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国有企业体制机制的因素,有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问题和处境的因素,但更多的是青年个人如何做好人、如何定好位、如何做好事,解决心态浮躁的问题,正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查显示,有27%的青年认为公司没有让年青人脱颖而出的机制。这一方面说明广大团员青年对职业的预期要求很高、有理想化的成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企业生存发展艰难,青年难以实现自我价值。

(三)共青团工作方法、手段和内容需要不断创新与广大团员青年和企业日益增长的内在需求的矛盾。青年对团组织的期望较高,对团活动的兴趣呈多样化。对公司共青团组织作用的发挥情况,25.3%的青年认为发挥很好,50%认为发挥一般,“发挥不好”的占21.3%,“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的占3.3%;不参加团的活动,30.7%选择工作累没精力,23.3%选择工作忙没时间,25.3%选择活动没有意义;有30%的青工认为企业对青年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有22%的青工认为企业缺少青年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青年最希望团组织开展的活动,选择人数由多至少依次为文体活动、参观访问、青年社团活动、业务知识培训等。这从些方面可以折射出党团组织这一形象在青工心目中的弱化,“有困难找组织”这句话已经逐渐成为一句带有时代烙印的历史口号。

三、做好青年工作建议采取的几个措施

(一)以加强思政工作为先导,夯实教育点,促进理想信念提升。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实际,部分青年甚至把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作谋生的手段,奉献精神和工作成就感逐渐在他们思想观念中淡薄。因此,我们要在青年中大力开展企业发展前景教育,通过深入宣传企业各项发展思路,让青年了解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前景,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成才。当前,“80”、“90”后的青年们逐渐成为企业主体,这些独生子女从小就成长在很自我的环境中,感受到的是家人长辈的“众星捧月”,对工作中融洽人际关系在个人成长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都导致了这个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工作中感情脆弱,遇到挫折承受力不强,进而容易态度消极,意气用事。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大力加强团队精神教育,把建立融洽舒畅的同事关系、积极健康的工作形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使青年群体成为推动企业发展、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的积极因素。可以采用“三会一课”,每月一期的理论政治学习,邀请党委书记上党课,组织集中培训等方式,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不断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司形势任务教育。

(二)以强化服务能力为重点,夯实中心点,促进青年成长成才。不可否认,现在青年是更实际,但是他们富有理想,甚至可以说“清高”的本性与实际的想法和要求同存,在工作中,他们往往更看重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与否,他们也认识到承担重要工作、成果得到利用,以及得到他人尊重同样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评价依据。团的各项工作要做到党政领导支持,团员青年满意,就必须顺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符合青年成长成才的实际,找准工作的中心点,从生产经营中最需要解决的环节入手,通过“四围绕”来服务企业大局。一是围绕提高青年员工素质,加强青年人才发展培训,依靠超前的培训规划和良好的培训机制。通过强有力的培训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用机制来保证青年员工岗位成才规范化;二是围绕提高效益,认真开展岗位创优和“管理提升,青年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团员青年减亏增盈意识。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创新创效、“五小”竞赛等活动,积极搭建青年成长成才的舞台,为公司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三是围绕“急、难、险、重”任务,急生产所急,想生产所想,深入开展青年“岗”“号”“手”创建以及青年突击队活动,让优秀青年有渠道展现,有渠道发展;四是围绕企业管理,深入开展献计献策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开展以完善企业管理,促进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金点子”建议征集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团员青年在岗位成才。

(三)以推进团建工作创新为基石,夯实基础点,促进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团建工作创新为基石,在延伸团青工作手臂,强化团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团组织日常工作制度上下功夫,不断夯实基础点,进一步促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组织建设要创新。通过党建带团建,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青年事务的领导,延伸团的工作臂膀。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要坚持在建立和调整党支部的同时,组建团组织,不断拓展团的活动空间,将团的工作从8小时之内延伸到8小时之外,牢牢地将团员青年凝聚在共青团的旗帜下,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内在活力。二是活动开展要创新。要根据团员青年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要从实际出发创新工作项目和工作品牌,深入挖掘活动开展的意义和影响。要把纪念建党、“五四”、国庆等系列活动与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学习宣传集团公司先进青年事迹与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等等。通过组织团员青年参加“青春红歌会”、演讲比赛、局史局情知识竞赛、摄影比赛;组织开展“读书、励志、成才”活动、征文活动;赴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等。通过这些既有创新又有继承的工作方法,展示团员青年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调动团员青年的工作热情,全面活跃团组织的生活,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四)依托立体化网络阵地,拓宽共青团的工作渠道。针对团员青年们思想独立性强、生活压力较大、信息接触面广、社会接触面窄等特点,积极探索实践“网罗”青年新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发挥互联网的特征优势,兴利除弊,用直观生动的影像教育引导青年,使网络成为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新课堂,拓宽共青团的工作渠道,丰富共青团的工作手段。建立公司团青QQ群、飞信群,开通团委官方微博,随时随地凝聚团青思想。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载体,设立团青工作信息,开办青年成才论坛,广泛宣传企业先进青年集体和青年榜样,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营造人人学习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使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用优秀的青年典型和典型事迹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教育青年,不断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管理,就是为员工营建一种对员工具有感染力和内聚力的文化氛围,要依托网络阵地,把员工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信仰、道德和价值观念,使企业和员工焕发生机充满活力。

(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保持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当前,青年的变化集中体现为选择、群体结构、需求的多样化。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共青团作用,就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青年的时代特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青年的自主选择,转变以往单一靠灌输说教、行政命令的手段。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共青团作用,必须改进共青团传统的、单一的组织体系,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对不同青年群体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必须更好地反映和兼顾不同青年群体的利益需求,多做说服教育、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工作,多做维护青年权益的工作,始终保持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把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调动青年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凝聚青年的一切积极力量,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六)分清不同层次青年的情况,做好有针对性的工作。目前,企业青年员工大致分三类,大中专学生、企业内部合同制工人、民技工。我们要针对不同类别青年在职业背景、社会阅历、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和具体的思想实际,确定不同层次、不同侧重、不同形式的引导内容和引导方法,因时、因人制宜,做好有针对性的、细致的工作,将思想引导的目标要求具体化地落实到不同青年群体身上。对于大中专学生,要着重引导他们了解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理性认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要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和青年成长发展中的“小事”,帮助青年职工解决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在方法上,要注重探索系统的、有理论说服力的、有实践支持的结合方式,注重运用历史的、现实的、学术的逻辑开展思想引导,注重将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将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相融合;对于企业内部合同制青年员工,要着重引导他们充分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成就,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把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目标更好地统一起来。在方法上,要特别注重结合企业实际和岗位特点,把党团组织的“大道理”转化为青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表达上注重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青年民技工,要着重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党和政府以及企业对他们的人性化关怀,把生活质量的变化与党的领导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让他们正确理解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些不可逾越的阶段性特征,增强自信心、进取心。在方法上,要注重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和摆事实的逻辑,要结合青年民技工不甘于现状、渴望致富成才的愿望,注重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此外,还有一些情况,如针对部分青年认为“工作越多越具挑战性越好”,可以建立一个轮岗制度,保持他们对工作的新鲜感,让青年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据调研,参加工作三到四年的青年经过几年的锻炼,对业务基本熟悉,对企业的情况也有所了解,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新鲜感已经过去,部分青年已经开始厌倦现在的岗位,如果有合适的诱因,很有可能会流失,所以,要抓紧细致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

(七)切实服务青年,改善青年成长环境。企业领导和部门要始终把青年的冷暖放在心上,要经常深入青年当中,针对“青年在想些什么、在干些什么”,掌握一定的真实情况,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团组织必须按照“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工作核心,在青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多为青年办实事、办好事,反映青年的意见和呼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那些收入偏低、遇到经济困难的青年员工要重点给予关心。对于青年员工的住房困难、交友面窄、工作环境差等问题要尽公司及组织能力适当解决。对才能没能得到发挥、学非所用的青年员工,要给予反映和帮助解决的渠道。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薪酬总额的激励作用,通过完善内部分配制度,在薪酬分配上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让优秀青年员工在企业分配体系中感受到公平感和受尊重感。要在公司内部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的有机结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工作结果,提高青年员工企业认同感。在工作环境方面,要对不同岗位的青年提出明确目标,保证青年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人际关系环境方面,要营造健康和谐的氛围。和谐的同事关系对工作中青年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业余生活方面,要建设和完善文体活动设施,保证文体活动的开展和锻炼身体的需要。通过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满足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青年身心健康。

从大的方面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具体到点上,青年更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要发展经济,实现再次辉煌,青年是当仁不让的决定因素。因此,青年工作形势紧迫,任务艰巨,并且任重道远,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紧紧把握团员青年的思想脉搏,不断增强团青组织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支有企业特色的青年队伍,为服务企业中心工作、融入企业管理贡献青春力量

第五篇:信息化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彰显教师群体智慧

摘 要:时代的变化给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主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倡的终身教育、教育为本,人才为先的理念,以及如今随时随地的信息化学习、个性化自主学习等现代化学习特征为依据,简要阐述了微课程的含义,特征及其创建过程,并选择相关具体实践课例(“折现统计图的画法”、“年、月、日”)说明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并用绿色质量指标证明微课程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同时现代教育信息化也凝聚了教师的群体智慧。

关键词:信息化;微课程;凝聚;群体智慧

一、信息化激发教师的群体智慧

(一)“微课程”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为学科教学提供契机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蓬勃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全新的Web2.0时代,人们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变得越来越快捷和高效,各种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载体,推动着各种冠以“微”字标签的事物不断迅速蔓延,一切可以被利用的时间碎片被不断发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信息传播等方式经历着一场全新的“微革命”。

同样在教育领域“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一新型的名词也从中应运而生。 “微课程”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当时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微课程以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情景真实、短小精悍等特征迅速发展起来,它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对教学模式和学习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微课程的应用带动了教育领域一场教学和学习的革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在教育领域中微课程的运用效果研究自然逐步得到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基于2013可谓令人瞩目的新名词“翻转课堂”对国内外教学结构改革的不断研究,微课程同样在其改革过程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微课程”这一新型教学资源激起了我校改革的群体智慧

基于微课程这一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对教学模式和学习形态的改变在教育领域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应用这一大背景下,微课程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效果研究便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其必将对学校学科教育有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乃至教育观念等产生极大的变革和影响。

1 介于以上各方面的思考,我校数学组教师旨为推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建立了和谐团队,希望通过凝聚教师的群体智慧,就如何运用微课程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创设新型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力图从过去传输式、被动式的教学结构向新型的教学结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可持续化发展,为实现此目标群策群力。

二、微课程创新教师的群体智慧

(一)“微课程”创作的基本过程解析

1.依据微课程概念,确定信息化微视频

信息化“微视频”一般较为大众接受的概念是:在一个短时间内,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内容相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新型教学资源。因此我校数学组就针对“微课程”概念归纳出了微视频创作的三大基本特征:

(1)时间适宜短小

依据脑科学原理,人类注意力一般可以保持仅10分钟左右,超过10分钟,注意力就相对下降,因此在10分钟内,注意力处于一个相对的高效期,微视频的创作时间必须控制在10分钟内。结合我校学习对象相对而言年龄层次较低的特点,一般微视频的创作时间在3~5分钟内较为适宜。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让孩子的注意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状态,从而可以充分提升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精炼

由于微视频的创作时间较为短暂,如果要在3~5分钟内说明一个复杂的问题显然是有难度的。因为时间短小,微视频的教学内容必须短小,即在短暂的时间内只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讲清楚一个知识点,这里我们仅仅是指知识内容量的少而精而非知识内容深度上的减。因此数学组教师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经过深思熟虑,力求将知识内容的呈现在短小的时间内具有绝对的深度,全方位的将知识点合理地、适度地分解和选取,充分把握好质和量之间的最佳尺度,从而让我校的微视频能够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发展,从而有助于学生自身知识的迁移和提升,做到精益求精,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3)以学科定向性为依据

由于我们制作的微视频主要用于教学,因此其设计和创作必须依托学科特性,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定向性,需充分考虑学科的定位、学科既定培养目标等综合因素。因此我校数学组确立了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以学科内涵为依托,以学科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学科实际教学内容为依据,秉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设计开发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具有学科教育价值的优质微视频。

此外我校还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提出了另外两个微视频创作的基本要求:

2 (1)微视频创作具有创新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今不断提倡持续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必须为其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基础,因此微视频的创作也必须落实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为依据,要充分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让传统的教学资源重新有机组合,创作具有教育意义的新型教学资源,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认识水平和学习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更好的通过微视频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这无疑对我校初学微视频制作的老师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2)微视频创作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实际需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的选取时间和地点、自主的选取学习内容与他人协作或自主学习,从而巩固提高学习效率。为了保障微视频的设计研究能够有效的开展,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专门相应设备,让学生能够在课外之余,根据自己所需,辅助及促进自身知识内容的学习。

2.选题确定

根据以上五条微视频特征分析,我校选择三年级数学教学重、难点、易错点等知识内容进行严密的筛选,并且从数与运算、数量关系、图形与几何、解题策略等方面进行模块化的划分,让知识点的呈现清晰明确,将每一个微视频拟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前置知识等都进行了严密的分析,因此我校数学组第一次拟定了如下17个微课程内容,见表2-1

3 表2-1 预设微课程名称及主要知识点划分

3.微视频的几种类型

两个月暑假紧张的忙碌,从每一个视频的前期作用分析,教学设计的重新建构,到后期微视频的脚本设计、编辑、剪辑、美工、合成,再到微视频的教学目标检测、反馈修正等一系列严密的过程, 17个微视频已经全部制作完成。根据微视频的成果,主要分成以下类型:

4 (1) PPT软件制作

5

三、爱研究展示教师的群体智慧

为了能充分验证微课程——信息化微视频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我校数学组对每一个微课程都进行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重新建构,并对每一堂运用微视频教学的课程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后期的反思再修改。

(一)案例一:人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1.微课程介绍

(1)学习内容: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及基本画法步骤 (2)微视频时间:6分11秒

(3)教学目标:能够根据简单的数据特征进行正确描点并绘制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画法的五个基本步骤。

(4)微视频的作用:能够将操作性技能学习前置,从而使课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层次的教学互动

(5)表现方式:简笔画的剪纸动画设计,将复杂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结合教师的实际动手绘制,使整个知识过程更加清晰、易懂。

(6)视频例图:

图3-1 折现统计图的画法微课程截图1 图3-2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微课程截图2 2.教学案例分析:

(1)案例来源:人教版小学义务教育数学四年级下册

(2)教学目标:

 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 在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会根据给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3)教学片断:教学第一环节:谈话引入

①出示视频(定格在微视频未出现部分)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画折现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7 确定横轴、确定纵轴 、根据数据描点、用线段依次连线、填写标题 学生操作:根据视频中的学习内容亲手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

(4)视频应用成效:教学环节中,学生由于在课前已经学习并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画法的基本步骤,因此在操作技能等绘制方面,课堂上节约了大量时间,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更深入。

(5)学生学习资源反馈

图3-3 学生折线统计图学习单1 图3-3 学生折线统计图学习单2 图3-3 学生折线统计图学习单3

(6)反思

选择小而精的学习内容,设计制作画面结构布局简洁明了的信息化微视频,说明了“折线统计图画法”的基本步骤,完全达到了微课程在教学设计中的预设目标。但是由于课前观看视频的时间较少,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有一遍没法全部吸收,还可以将微视频让学生提前在家预习观看,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吸收程度选择重复观看,还要添加相应的知识检测,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在观察视频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更好了。

(二)案例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年、月、日” 1.微课程介绍

(1)学习内容:介绍了“四年一闰”的基本原理

(2)微视频时间:1分20秒

(3)教学目标:能够通过简洁的动画设计一目了然的了解“四年一闰”的复杂原理

(4)微视频的作用:将复杂的文字转化成简单易懂的动画,让学生更清楚明白知识的原理,用于课中复杂知识的解释

(5)表现方式:简单的PPT动画配以直白简洁的语言

8 (6)视频例图:

图3-3 闰年的产生微课程截图1 图3-4 闰年的产生微课程截图2 2.教学案例分析:

(1)案例来源:人教版小学义务教育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年、月、日》

(2)教学目标:

 认识并掌握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在观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知道大月、小月、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探究闰 年、平年产生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判断及推理能力

 在实际场景中感受年月日的生活价值,在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获得较长的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 教学难点:探究闰年、平年之间的规律,初步学会判断方法 (3)教学片断:教学第五环节:自主探究,完善新知

①学生根据要求操作:以小组为单位,一人负责报2001年到2008年2月份的天数,一人根据所报天数填写表格。

反馈交流:核对表格内容

②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探究闰年和平年的规律

反馈交流:四年一闰

③学生根据微课程内容自主学习“四年一闰”的规律

④学生根据规律运用:判断下一次或前一次闰年为几几年

(4)视频应用成效:学生看完微课程以后明显听到学生小声的感叹“原来如此”,对于微课程呈现的知识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5)反思

微课程在内容的设计和画面的结构布局上简洁明了,说明了“四年一闰”的基本概念,完全达到了微课程在教学设计中的预设目标。但是在动画形式上还缺少“趣”,显得有些呆 9 板,今后对此会进一步改进;另一方面,微课程只是简单的阐述了“四年一闰”的原理,对于“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这一完整的知识体系视频中并未提及,今后会将这部分的内容呈现完整,做到知识的完整性,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学习。

四、信息化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

由于微课程是如今教育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不论是其概念还是其设计模型等都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并没有比较系统化的分析和实验结果。我校数学组通过教师的群体智慧,从理论、数据、实例等多方面开发了众多创新性的微课程案例,并且通过实际教学和后期检测,论证了这些微课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我校教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是对微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应用研究,对创设创新课堂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过去灌输式、强调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如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动态情景的微课程学习中体验成功,快乐成长,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微课程进行学习,不论是课前预习学习、课间探究学习还是课后延伸学习都让学生在知识上达到了多次体验,多次体验知识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达成度,提高了学习成绩,也不断提升学生的高层思维能力。

更多的是课堂的转型:微课程进课堂,教师的教学更轻松,学生的学习更有趣,深受师生们的喜爱。同样从《濮阳市中小学学生质量绿色指标评价》中也可以看出,微课程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学生的学习动力更高了。真正体现了我校“真人、真事、真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下是绿色指标调查问卷中相应内容的统计图:

图4-1 三年级学生对自信心有关问题的看法 图4-2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及负担

以下是有关学生学习动力指数相关统计图:

图4-3 学生自信心指数

图4-4 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指数 图4-5 学生学习压力指数

以下是有关本校及本区各相关指标的汇总统计图:

图4-6 本校及本区各指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吴玉莲.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濮阳师范大学,2013 .6. [3]濮阳市教育委员会《濮阳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M].濮阳教育出版社,2004. [4] 董峰.解读文本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J].现代教学,2013.1-2. 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下一篇:阅读与写作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