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产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2022-04-2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产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教学实习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巩固专业知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学习模式、加强对学生教育和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增强实习效果,更好的提高林产化工专业的发展。

林产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篇1:

科研反哺教学在林业工程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科研与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工程类本科专业为例,从制度保障、科研融入教学、发挥科研平台作用、提升国际化视野、提供科研创新机会、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等方面对科研反哺教学促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科研反哺教学;林业工程;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两大主要任务,如何有效地促进科研反哺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为高素质的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基础和保障,是各高校需要長期探索与实践的现实问题[1]。

科研反哺教学是林业工程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林业工程人才的需要,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重点就科研反哺教学在林业工程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实践进行总结,以期为国内高校同类专业开展科研反哺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一、林业工程类本科专业特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工程学科隶属林学院,该学科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西北,探索森林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及相关支撑技术,根据学科基础和优势,设置有植物资源化学、生物质能源与化学品转化、木质材料功能性改良与利用和木质复合材料与利用等四个学术研究方向。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工程类本科生按照大类进行招生,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后按林产化工和木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进行分流,其中,木材科学与工程又分为木材加工与利用和家具与室内设计两个方向。

林产化工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森林植物资源化学加工、生物化学加工和精细化学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设计方法,具有从事生产工艺设计、设备选型、新产品研究开发以及生产过程技术改造等基本能力。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生产技术、人造板生产工艺、家具及相关木制品设计与加工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

二、林业工程类本科专业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

(一)建立科研反哺教学的保障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强化科学研究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学校出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关于做好科研促进本科教学的若干规定》的文件,该文件详细规定了科研促进教学的具体要求和途径,明确了学院应加强对科研促进本科教学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林产化工和木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这些文件为林业工程学科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外,学校还出台了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规定,鼓励他们为低年级本科生授课,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可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授课,积极投身本科教学研究。

(二)科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科研融入教学,可以及时弥补课程知识与最新科学研究之间的断层[2]。为了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学院鼓励林业工程学科教师以本科生的课堂教学、课程论文、实验教学、综合实践等为切入点,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引入相关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问题,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中,或者将科研成果编进本科教材,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积极扩展课堂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将科研方法转化成教学手段,把科研设计导入本科教学实验,不断地充实教学的内涵,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促进科研与教学的充分融合,增加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3]。

林产化工专业的“生物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微生物准备、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生物反应器及发酵工艺控制、生物物质分离和纯化等,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紧密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实践经验,始终以生物液体燃料如生物乙醇和生物丁醇的生产过程作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将生化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索意识,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生化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在“天然产物化学”课中讲到黄酮类化合物时,任课教师将自己从百合科植物玉竹中最新分离到的高异黄烷酮类化合物作为案例进行讲述,引导学生对各种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学生在知识的凝练和总结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很好地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

总之,林业工程学科在杜仲、元宝枫、生漆、花椒、核桃等林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秦岭特色林源药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纤维素酶解制备葡萄糖、木材热处理、木材真空干燥、秸秆人造板、栓皮栎软木的基础特性与应用、重组材制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进入10余门本科生课程教学,相关研究成果编写进教材,先后出版了《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设计与工程中的人因学》等优秀教材。

(三)依托科研平台,强化科研反哺教学

科研平台是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重要基地[4]。除了学校、学院公共科研平台外,依托林业工程学科建设的科研平台有陕西省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核桃、板栗等试验示范站,各级科研平台面向林业工程类本科生全面开放,积极承接本科实践教学任务,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本科实践教学质量。

依托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研发建设的植物油提取中试生产线、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备生物油装置以及生漆精制设备均转化成为本科教学资源,成为林产化工专业学生认知实习的课堂。各试验示范站一直秉承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宗旨,通过在服务产业中发现问题,结合本科教学工作去解决问题,再将研究结果或解决措施应用到生产中去检验,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除了校内科研平台外,学科教师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拓展校外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林产化工教研室与企业合作将生物质快速热解的基础研究成果中试放大,双方合作开发生物质热解过程的冷凝器设计技术、设备集成技术、风机配置技术、管路配置技术、炭返回技术、数据在线采集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并在企业推广应用,企业成为林产化工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木材科学系通过设立横向科研项目、共建实验室、设立企业奖学金、举办学科设计竞赛等多种形式与行业优秀企业开展多元化的深度合作,这些企业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训练、生产实习和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提供了良好条件,已成为本专业教师、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和实践创新平台。

(四)通过科研合作,提升本科生国际化视野

近年来,林业工程学科教师积极与国外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也为本科生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与出国学习交流创造了机会。木材保护与改性教学团队和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相应团队开展了以该课程内容为基础的本科生暑期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在选修“木材保护与改性”课程的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暑期前往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参加相关科研课题研究[5]。从2016年开始,学院连续组织本科生前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开展为期3周的暑期访学,组织参观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木质包装测试、生物技术、室内设计等相关实验和实习基地,了解美国现代木材加工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林业工程类本科生参与积极性很高。

此外,通过各类科研项目及学校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的资助邀请国外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为学科师生做学术报告、开展全英文授课,极大地提升了本科生的国际化视野。截至目前,已先后为学科英语水平较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开设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环境工程”“生物质能源工程与技术”等课程。

(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

针对大类招生改革,为林业工程类本科生在一年级开设新生研讨课,由木材科学与工程和林产化工两个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团队上课,帮助新生熟悉两个专业内涵,树立学术旨趣,学会发现和质疑,完成适应性和学术性转变;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技能;校院、校企合作举办数学建模竞赛、家具设计大赛、工业设计与模型制作大赛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创造机会,提高其创新能力;设立各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支持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申报,团队可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题,也可结合指导教师科研项目选题,项目的执行过程包括了申请书撰写、项目答辩、获批執行、中期汇报、结题验收等不同阶段;学院鼓励有条件的科教人员积极吸纳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优先与教师科研项目结合起来,注重提升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六)鼓励教师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高校教师具有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教师应把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6]。为此学院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讲好学科发展的立志故事,引导教师把追求科学的真理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投身本科教学工作;大力支持科研实力突出的教师邀请行业知名专家给学生做报告,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求学资源和机会;推动学科教师与企业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优势,在课程安排上,最大限度确保教师承担的本科教学任务与其研究方向一致,有助于教师把所讲授的专业知识和与本人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向学生分享科研活动的切身经历和科研成果,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和双向交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学生求知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成长,学校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成立教学发展中心,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导向,为教师开展教学法研究与交流活动提供基本保障,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三、科研反哺教学在林业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效果

(一)学生参与科研积极性明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科研反哺教学不仅促进了林业工程类本科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极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近三年来(2016—2018年),林业工程类本科生作为项目申请人获批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4项,省级11项,校级创新训练项目10项;在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方面,2016年林业工程类本科生平均有45%的本科毕业论文参与到指导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中,2018年平均有52%的本科毕业论文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密切相关。

近三年来(2016—2018年),林产化工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约为95%,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均就业率达96%,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工程类本科毕业生充分发扬了“诚朴勇毅”的校训,专业知识扎实、工作适应能力强,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工程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感到满意。

(二)科研与教学相互支撑,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科研与教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践表明科学研究促进了林业工程学科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本科教学也能促进教师发现科学问题。林产化工专业青年教师在讲授“植物纤维化学”课程时,发现教材中关于植物半纤维素提取的方法都是采用碱性试剂,该方法不仅造成高分子的降解,同时还会造成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在广泛查阅资料和深入思考后,他以植物半纤维素的清洁提取作为选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并最终获得资助,该教师又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最新知识,真正做到了教学与科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该教师连续两次获得学校“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多次在学院的讲课比赛中获奖[7]。

近三年来(2016—2018年),林业工程学科教师在研和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有10项,这些教师的教学业绩都比较突出,他们的快速成长为林业工程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林业工程学科“以研促教、教研结合”,形成了“科教融合,助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特色。今后,在林业工程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还继续加强科研反哺教学实施效果的细化评估,建立教学与科研有效评价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提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工程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创建一流学科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施林淼,刘贵松.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融合的方式、    问题及对策——以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发布的本科教学    质量报告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5,(3).

[2]李昌祖,冯雯.大学“科研反哺教学”及其实施[J].教育发展    研究,2009,(19).

[3]吴正平,周清萍,王向义.高校科研反哺教学的途径[J].    宜春学院学报,2011,(4).

[4]王君,胡冬梅,程武,等.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促进林业    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    (13).

[5]闫丽,段海燕,张利.推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双语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7).

[6]武荔涵.教学与科研相融合:高校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书    育人,2012,(24).

[7]付文婷.彭湃:愿将学生培养成“高附加值”的人才[EB/OL].    (2018-03-22)[2019-01-10].http://news.nwsuaf.edu.cn/    rwfc/81158.htm.

作者:宋孝周 张远群 汪爱兰

林产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篇2:

增强教学实习效果的对策

摘要:教学实习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巩固专业知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学习模式、加强对学生教育和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增强实习效果,更好的提高林产化工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林产化工;增强;实习;对策

教学实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高教学实习质量,必须加强教学实习师资队伍、实习基地、教学实习资源、学风、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共同建设,才能确保教学实习质量,达到教学实习预期目标。针对目前林产化工专业学生在教学实习方面还存在的不足,为了进一步增强林产化工学生的教学实习效果,结合笔者教学经验,现提出以下对策。

1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对知识、能力的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对教学实习课程进行重新修订,充实基础性课程,规并重复性课程,增加前沿性和综合性课程,新设素质提升性课程,构建起专业特色鲜明,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符合新时期对人才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需要的教学实习课程体系。组织专业相关专家及相关带课教师对实习课程的开设学期进行充分地论证,合理设置课程的开设学期和具体的开设时间,使实习课程既符合专业特点、课程性质、气候季节实际,又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结合,便于实习的具体组织与实施,确保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先进的实习技术手段引入教学实习课堂,确保教学实习的内容,仪器设备以及技术手段的先进性。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综合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知识面宽、掌握一些与专业相关或相近的拓展知识,还要掌握经济、历史、文学、管理等通识性知识。目前,林产化工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体系设置与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偏离,课程体系强调学科逻辑发展的专业理论课程,缺少跨学科相关性课程、人文类与实践类课程;二是课程门类不够完整,科学核心类、人文类等课程门类过于单一,学科视野狭窄;三是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在林产化工专业课程中引入的现代化工实例较少,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因此,为了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化工过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林产化工专业应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林产化工专业课程体系。

2 改革学习模式

归并零散的教学学习为综合性大学习,并将综合学习与学年论文相衔接,将实验、学习时间与内容化零为整,然后让学生在企事業单位以“工作”的形式系统地参与生产过程,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学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这种学习模式既避免了教学学习给企业正常生产带来的影响,又可让学生实际参与生产过程,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学校明确学习大纲、学习的具体内容和任务、学习要求、最终的考核方式,学习前对学生进行纪律安全教育,有必要时与学生签定学习纪律及安全承诺书,为学生出具介绍信,然后由学生自主联系或利用家长的社会关系联系学校并分散到相关单位进行学习。学生学习期间,教师对学生进行远程式跟踪与指导。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的社会资源,又避免了学生大量集中学习给学校带来的不便和影响。对于综合性的,时间较长的学习,将学生按可承担此学习任务教师能力的大小,将学生分成若干人数不等的学习小组,并分配至每位教师名下。教师为所负责的小组学生联系学校并负责组织学生到各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完成后,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学习模式既有利于充分利用每位教师的社会资源,又解决了学习学生人数太多,一个学校无法全部容纳所有学生的矛盾。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极大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素质拓展训练是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教育、形成正确的人际、情感和社会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3 加强对学生教育和管理

加强专业教育,让学生对专业前景充满信心。将专业教育贯穿和溶于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分层次、分时间段由各系任、专业内知名专家、优秀毕业生给学生作专业思想教育,详细介绍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特点、发展前景、学习方法、就业方向、成功校友的事迹等,使学生对专业具有全面、清楚、正确的认识,对专业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实习活动。不断建立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考核机制。加强学校与实习单位人沟通和联系,建立起注重过程考核的,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考核的教学实习考核机制。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表现签定在实习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防止学生对教学实习的应付,不尊重实习单位技术人员、不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或各类投机取巧、蒙混过关行为。加强实习动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学实习的重要性。教学实习前,学院主管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系主任、相关专家、带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强调实习的目标、意义、内容、任务、具体要求及应该遵守的纪律,提高学生对教学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纪律自我约束力,带着对知识的渴望、明确的目标、具体的任务、严谨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以及创新的精神去实习。

结语:林产化工专业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的途径:加强新生工程意识引导教育、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林产化工专业工程实践基地建设、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强化毕业设计提升工程意识、加强林产化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林产化工专业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的实践教学设计:林产化工专业工程意识入门引导教育系列活动设计、素质拓展训练教学设计、渗透工程意识教育的化工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提升工程意识的林产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优化,更好的提高林产化工专业的发展。教学实习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巩固专业知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实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高教学实习质量,必须加强教学实习师资队伍、实习基地、教学实习资源、学风、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共同建设,才能确保教学实习质量,达到教学实习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海朝,刘守新,李淑君,张丽君.林产化工实践教学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 10:92-93

[2]李翠芬,苏瑞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梧州学院为例.梧州学院学报[J].2013,23

基金项目: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wyjg2014A005),梧州学院重点科研项目(2016B015)。

作者:刘振华 谢玮

林产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篇3:

基于“大国工匠”背景下林业工程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索

摘要 在“大国工匠”和“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联合行业知名企业,积极开展产教融合的“大国工匠”育人模式,在培养方案修订、产教融合实体平台、企业教师进课堂、“四维度”实践育人模式、资源与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改革,在产教融合建设新工科的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 新工科;林业工程;产教融合;大国工匠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24.07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ing the Education Model in Forestry Engineering Based on ‘Great Country Craftsman’

WU Xizhi,LI Xianjun,DENG Minya et al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0)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Forestry Engineering;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Great Country Craftsman

近40年改革开放使我国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Made in China”标签在全世界产品中广泛存在,中国制造为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制造大国是以“人口红利”“环境破坏”“资源消耗”等为前提发展起来的。随着经济形势和国际环境的改变,中国迫切需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个转变需要更多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專注技术的“工匠”人才。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中央电视台连播了《大国工匠》记录篇进行广泛宣传,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在大力推动“大国工匠”的建设。木材工业制品也是典型的“中国制造”,作为林业知名高等院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有义务和责任为国家培养林业工程的“大国工匠”人才。高等院校的“大国工匠”是兼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的人才。

培养“工匠”人才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解决的问题,“产教融合”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其目的是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形成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结构性矛盾,显著增强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行业升级的贡献度[1-2]。在林业教育方面,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3〕9号)和《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函〔2013〕14号),要求深化农林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索高等农林院校与大型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途径,培养社会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应用型林业产业高级人才。因此,开展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既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大国工匠”人才紧缺的有效途径。鉴于此,笔者介绍了产教融合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了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林科大实践。

1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意义

1.1 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是指在工程教育过程中,通过企业和高校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企业可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内容开发与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让企业为高校人才培养注入活力,让高校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支撑作用,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

美国工科院校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且通过产学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所以美国工程教育体系建设位于世界前列[3]。Balaji等[4]以桥梁工程专业为例,运用机器人和仿真工程实践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研究人员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企互动的项目式教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企业实践学习、科技服务企业及展赛促学等产教研融合的实践教育,在培养创新性应用型工程人才和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5-7]。可见,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共识,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

1.2 产教融合的意义

产教融合是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统一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培育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能力的“工匠”人才,是实现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有力保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需要[8-10]。产教融合育人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1)产教融合是高校供给侧改革与国家产业结构性改革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遇到空前挑战,钢铁、水泥、煤炭等基础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家电、服装等低端制造业产品供过于求,而芯片、软件、飞机等高端制造业的核心部件严重依赖进口,某超级大国掌握着卡脖子技术,将我国经济命脉牢牢地握在手心,严重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高校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传统工程人才严重过剩,卓越新工科人才严重不足,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把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生产中,为高校培养创新型新工科人才提供新路径,为国家产业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动能。

(2)产教融合是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的重要原因,就是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面对行业紧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我们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非基本公共教育资源作用,强化就业市场对人才供给的有效调节,引入企业全过程参与本科生培养,把市场供求比例、就业质量作为学校设置调整学科专业、确定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按照产业发展的素质与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能力培养和课程体系之间的有效衔接,为行业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新工科”人才。

(3)产教融合有利于促进优质资源共享。通过产教融合协同培养的教育模式,学校利用实验资源和科技人才优势对企业提供新科技技术支持,企业利用产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实习基地,将人才、技术、设备、产业等创新要素聚集起来,实现高校、企业、学生的“三赢”。在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实践中,企业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是产教研融合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才培养的最大受益者。

(4)产教融合有利于培育具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工匠”人才。传统人才培养方式的学生两耳不闻“校外事”,对企业现状、行业发展知之甚少,实践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毕业就业时适应时间较长。通过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学生可以去企业进行专业生产实习,还可以引进企业高级人才来学校讲学,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文化,提高工作后的适应能力。

2 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林科大實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索高等院校与大型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途径,培养社会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提出产教融合育人的“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大国工匠”设立于2016年,一届入选学生共计90名,包括3个“大国工匠”班,涵盖了木材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林产化工(天然产物加工工程)、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本科专业,合作企业包括行业知名企业圣象集团有限公司、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自成立以来,“大国工匠”产教融合育人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2.1

建设产教融合的实体平台 产教融合实体平台的构建,就是要促进多主体知识、技术、管理,甚至资本参与新工科人才培养,通过平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的结合,促进工程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相吻合,确保高等学校培养人才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的发展需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与企业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秉承“诚实守信、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原则,通过加强校企产学合作,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建立“大国工匠”班的产教融合实体平台。具体实施上,企业每年分批接待大二至大四不同年级学生,开展对应年级的项目教学、工程实践等,切实深化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建立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基础平台。

2.2 校企联合修改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与学科建设的核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课程体系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学院针对本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高校与企业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推进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实习实训等方面的衔接,形成衔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适应学生深造、就业与创新创业的需求。

2.3 深化“企业教师进课堂”改革,实现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 传统高校授课完全由高校教师承担,缺乏与企业和社会的紧密联系。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在学生培养环节的参与力度,引进企业高级管理者或工程师走上讲台,全院所有本科的专业课要求聘请本行业、本领域具有影响力、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管理者或工程师授课2~4节,讲授丰富的企业管理、行业动态、产品开发、设计经验、等方面的知识。

2.4 推进“四维度”实践育人模式 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融合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推进“四维度”实际育人模式:第1类实践育人为全院的课程试验,学院拥有木竹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林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木质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木竹资源高效利用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生物质材料及其绿色转化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10余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第2类实践育人为生产实习,学生利用大二、大三暑假时间,集中去企业开展为期15 d左右的生产实习,每个班分成3~5个组,每组配备1名校内导师和1名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企业课程学习、生产现场实践、企业项目研究等。第3类实践育人为毕业实习,每位学生的毕业课题紧密结合企业需求,由1名校内教师和企业管理者或工程师担任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第4类实践育人为素质拓展。学校与

企业联合组织“大国工匠”班进行素质拓展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和抗压力。

2.5 建立资源与利益共享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建立如下资源与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设备共享机制,企业可以使用学院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先进试验设备,学院可以使用企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成熟生产设备;建立师资共享机制,学院的知名教师发挥自身长处去企业讲学,提高企业员工的理论水平,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和工程师来学校讲课、担任生产实习指导老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等;共同申报政府类项目,学校与企业共同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种平台的项目,合作成果共享共用。

3 结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指导意见,大力开展产教融合的“大国工匠”育人模式,在培养方案修订、产教融合实体平台、企业教师进课堂、“四维度”实践育人模式、资源与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改革,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次获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的一致好评和赞赏,为国家培养林业工程学科的创新型人才,助力新工科产教融合的快速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A/OL].(2017-12-19)[2020-03-0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EB/OL].(2019-03-28)[2020-03-0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904/t20190404_376681.html.

[3] 胡美麗,黄慧,睢琳琳.美国工科院校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经验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5(15):51-53.

[4] BALAJI M,BALAJI V,CHANDRASEKARAN M,et al.Robotic training to bridge school students with engineering[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5,76:27-33.

[5] 陈明艳,潘赛瑶,谢子静.“新工科”理念的服装工科类产教研融合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0):144-147,151.

[6] 胡进波,刘元,苌姗姗,等.基于“大国工匠”背景下林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化精准培养的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7(3):27-30.

[7] 胡敏强.产教融合新工科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9(6):7-11

[8] 李玉倩,蔡瑞林,陈万明.面向新工科的集成化产教融合平台构建: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8(3):38-43.

[9] 王桂林,林金朝,胡学刚.产教融合下新工科ICT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9(5):41-45.

[10] 周珂,赵志毅,李虹.“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33-39.

作者:伍希志 李贤军 邓旻涯 李科军 李泽 刘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药制药专业项目教学论文下一篇: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