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模式建设的探讨

2022-10-23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 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而我国长期以来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此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和扶持政策, 从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2006]15号) , 指导各地做好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开始, 经过十多年建设, 虽然在技能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和课程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还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课题。

2015年5月, 中央发布《中国制造2025》, 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为加快建设步伐, 国家需要建设一批促进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 规范服务标准, 开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2017年11月, 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公共实训基地是指由政府主导建设、向城乡各类劳动者以及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等提供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创业孵化、师资培训、课程研发等服务的公共性、公益性、示范性、综合性职业技能实训场所。“鼓励各地整合优化政府、院校、企业与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

2018年11月, 中央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 (国办发[2018]117号) , 文件明确“对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省 (区、市) , 优先纳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 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重大项目中予以倾斜支持。”以上文件可以看见, 中央支持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 对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予以充分肯定。

一、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主导, 单独出资建设;二是政府与职业院校合作;三是政府与行业企业合作。这些与政府合作的职业院校、企业必须是长期以来在业界信誉好形象好的, 有专业的技能技术培训场所, 有优秀的师资和技能鉴定团队等条件。本文主要探讨第二种政府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模式。

二、职业院校申报公共实训基地条件

有意向参与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条件的职业院校, 需要先进行报送审批, 通过认定的政府将给予一定奖补资助。一般职业院校申报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 已有多年办学经验, 具有较强的

专业优势, 在本区域内被省、市、行业有关部门认可, 已经获得奖励和荣誉称号的。

(二) 有合适面积的实训场所与实训设备

按规定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应根据实际需要和有关技术标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省级大型公共实训基地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15000平方米, 可承担15个以上职业 (工种) 技能训练;地市级综合型公共实训基地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8000平方米, 可承担10个以上职业 (工种) 技能训练;县级地方产业特色型公共实训基地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3000平方米, 可承担8个以上职业 (工种) 技能训练。

(三) 有在政府部门组织下的职业技能

鉴定中心, 有长期从事技能鉴定的稳定的考评员队伍, 可以完成教学实训、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和课程开发等任务的教师队伍。

(四) 有校企合作基础、产教融合成果显著

申报院校应有稳定的校外企业合作基地, 校企之间在学生企业认知、顶岗实习、就业以及其他方面有良好合作基础。

(五) 近年有进行技术传承与创新、“互

联网+”、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稳步推广过程, 实训基地具有创新和孵化的成功案例。

三、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议

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项目的建设, 应切实按造“政府主导、院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办学新体制, 建成具备教学、培训、科研、技术交流、创业孵化、师资培训、成果转换、公共职业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性、公益性、示范性、综合性职业技能实训场所, 能在本区域相关专业群的教学和技能培训中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的公共实训基地。本人建议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建设:

(一) 引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设备, 成为职业教育教学、培训、科研基地

实训基地可在原有基础上引进先进的专业全自动流水线设备、数字3D打印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设备。经过项目建设, 可以继续更好地为院校学生提供先进的教学实习、生产实训、技能培训场地;可以面向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进行职工培训, 开发“多形式学历继续教育”。同时基地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 坚持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 参与互联网职业培训平台建设, 为社会急需的实训项目提供服务。基地应定期组织开展行业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鉴定活动, 以评促建, 以赛促教。

(二) 校企合作, 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中国2025》文件中明确指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础作用, 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 开展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加快成果转化。成功的校企合作是互惠双赢的, 为了更好地开发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培养方案, 基地可以聘请行企专家与专任教师联合授课, 参与技能培训、师资培训、校企合作课程和教材研发, 共同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这样才可以保证校企长期有效合作。同时建议校企通过产教融合项目建设, 从校外引进技能大师进行合作, 也可以进行校内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申报, 将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校内课程教学、校外企业实践基地三个教学平台最大程度的融为一体。

教师是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 也是课程建设与研发的前提。由于企业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教师不能与企业技术脱节, 因此基地要加强校内师资培训, 选派教师参加行业及教学指导委员会研讨, 鼓励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研讨交流, 定期聘请行业专家联合对外培训授课, 提升教师整体水平, 扩大基地的影响力。

(三) 探索多元化合作途径, 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实训基地应在政府引导下进行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 加强政策学习, 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 全面推广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通过项目建设, 基地可以开设以传统工艺和文化推广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特色文化工作室, 以个性化和自主品牌建设为核心的原创品牌工作室;以创新设计和智能制造水平为核心的数字化工作室的探索研究, 在条件成熟时面向行业技术交流, 进行成果转换,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基地可以逐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 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各环节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体系, 并逐步构建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

(四) 提高使用率, 成立公共职业体验基地

职业院校与政府合作建设公共实训基地, 通常是以利用院校原有的实训场所、基础设施与师资, 政府给予一定奖补经费进行设备更新的形式, 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院校学生有机会进入先进设备的场所进行实训, 加强了实践能力, 也提高了基地的使用率。

特别建议基地设立职业体验中心, 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设备, 面向社会、市民、在校学生和培训机构等普及专业知识和职业体验服务, 成为本地区特色项目之一, 吸引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方式, 尽早为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定位, 为我国建设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规模奠定基础。科学管理, 激活基地的公共性、公益性、开放性功能。

四、结语

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提高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模, 能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将探索和推动本区域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它还能够为社会可持续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保证。

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我们应结合本院校实际情况, 科学管理, 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和方法, 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新问题, 适时进行必要调整。经过实践, 向主管部门总结汇报经验, 提出建议, 为我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 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发挥作用。

摘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为完善制造业体系, 国家需要建设一批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 为此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和扶持政策, 其中一项是“鼓励各地整合优化政府、院校、企业与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 本文探讨其中一种, 即政府与职业院校合作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建议

参考文献

[1]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 (发改就业规〔2017〕1937号) .

[2] 许书烟.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 (2) :4-6.

[3] 张海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实训基地[J].职教论坛, 2009 (24) :38-4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河北省高阳县庞口镇农机配件产业园区优化升级发展规划下一篇:《EDA技术》课堂教学与软件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