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概念建筑设计论文提纲

2022-10-02

论文题目:基于长三角地区的低碳乡村空间设计策略与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低碳”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各领域研究学者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也深入到包括建筑界在内的各行各业。针对城市化发展中乡村社会与经济快速的变动、土地非集约利用和高碳行为的蔓延,如何面对我国国情,立足于乡村建设,协调好低碳与发展,城市与乡村等矛盾,建设乡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以综合多学科思路方法展开对于乡村人居环境低碳化营造的研究与实践。发达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快,城市化水平高,城市高碳化现象迅速向乡村渗透,由此引起乡村人居环境结构性变化,导致能耗增大,居住环境舒适度低下,社区活力缺失,整体处于无根的状态。本研究立足“长三角”地区的乡村空间演进背景,从“低碳乡村营建”概念切入,梳理乡村碳循环体系及构成要素,提出“低碳控制单元”、营建体系、明确空间设计策略以及量化、建立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进而实现乡村空间发展的低碳控制机制。本研究首先解析了国内外相关乡村人居环境与低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针对我国乡村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低碳乡村”营建的概念。其次,从碳循环理论出发,分析总结乡村营建碳循环体系的构成要素,以及对“固定碳源”的“调节”、对“移动碳源”的“控制”、对“过程碳源”的“优化”以及“自然碳汇”的“共生”等的内在机制与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碳乡村”营建体系的建立与“低碳控制单元”的策略。接下来,立足于“低碳控制单元”,在建筑形态、邻里单元、村落空间以及村域范围的不同层面上,从“节流”、“开源”、“增汇”三个方面,探讨包括空间结构、交通体系、建筑减碳、能源供给等各个领域的“低碳词汇”的空间设计策略及营建导则,并从乡村营建的背景出发,建立了以空间策略的定性引导为主,定量控制为辅的“低碳乡村”评价体系。最后,以浙江景坞村的整治规划为实证研究,在把握村庄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以及建筑设施等的基础上,完成了识别“低碳控制单元”与制定“低碳目标”,从“节流”、“开源”和“增汇”入手,建构了营建体系、明确了空间策略、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实现了设计优化和建设的目标,以期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有所裨益与启发。

关键词:“低碳乡村”;“低碳控制单元”;营建体系;设计策略;评价方法

学科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缘起

1.1.3 “长三角”地区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乡村空间体系的概念诠释

1.2.1 长江三角洲地区

1.2.2 乡村

1.2.3 “低碳”与“乡村”

1.2.4 “低碳乡村”的空间体系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篇章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篇章结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2 解读低碳

2.1 低碳的相关概念

2.1.1 全球的低碳动向以及相关概念

2.1.2 国内低碳研究动向及相关概念

2.1.3 “低碳”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辨析

2.2 低碳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

2.2.1 代谢理论及其相关研究

2.2.2 碳循环理论

2.3 低碳技术的相关研究

2.3.1 低碳空间结构及其相关研究

2.3.2 低碳建筑技术的相关研究

2.3.3 低碳能源系统的相关研究

2.3.4 环境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研究

2.4 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其相关研究

2.4.1 环境评价发展动态及辨析

2.4.2 社区环境评价体系

2.5 国内外乡村研究现状与趋势

2.5.1 国外人居环境的研究与实践

2.5.2 国内乡村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践研究

2.6 问题思考与研究定位

2.6.1 研究区域

2.6.2 研究的问题

2.6.3 研究的尺度

2.7 本章小结

3 “低碳乡村”的构成与机制

3.1 乡村碳循环体系的构成要素

3.1.1 “低碳乡村”的空间体系

3.1.2 碳循环视角下的低碳空间体系

3.1.3 空间设计与乡村低碳体系

3.2 空间设计对“固定碳源”的调节

3.2.1 “固定碳源”及其空间设计要素解析

3.2.2 空间设计在各个尺度上的调节作用

3.3 空间设计对“移动碳源”的控制

3.3.1 空间序列中“移动碳源”及其空间设计要素解析

3.3.2 空间结构与“移动碳源”的控制作用

3.4 空间设计与“过程碳源”的优化

3.5 空间形态与“自然碳汇”的共生

3.6 “低碳”乡村营建与各要素之间的总体关系

3.7 本章小结

4 乡村“低碳控制单元”概念的提出

4.1 传统聚落的单元形态及其低碳解读

4.1.1 传统聚落(住区)中潜在的“单元”意识及其朴素的“低碳观”

4.1.2 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聚落的单元形态及其低碳解读

4.2 “低碳控制单元”的研究基础

4.2.1 基本人居生态单元

4.2.2 乡村人居建设基本生活单元

4.3 乡村建设中的“低碳控制单元”

4.3.1 场所--乡村“低碳控制单元”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4.3.2 界面——乡村“控制单元”对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

4.3.3 “低碳控制单元”的通路和出入口

4.3.4 标志物和节点——乡村低碳控制的调节器

4.4 本章小结

5 低碳乡村营建体系与空间设计策略

5.1 “低碳乡村”营建体系

5.1.1 乡村营建体系

5.1.2 低碳空间设计的政策导向与主要内容

5.1.3 低碳与乡村空间设计的整合

5.2 “节流”

5.2.1 低碳结构和土地利用

5.2.2 乡村建筑的低碳策略

5.2.3 交通体系的低碳化

5.3 “开源”

5.3.1 区域能源系统概念及适宜技术

5.3.2 可再生能源与未利用能源的导入

5.4 “增汇”

5.4.1 乡村生态系统的保留

5.4.2 建筑空间与邻里单元中的碳汇

5.4.3 村落空间的“碳汇”体系

5.5 本章小结

6 “低碳乡村”评价方法

6.1 体系框架

6.1.1 相关研究基础

6.1.2 评价体系特点

6.1.3 框架构成

6.1.4 指标选择

6.2 评价方法

6.2.1 评价方法

6.2.2 评价体系的权重系数

6.2.3 结果表达

6.3 评价准则

6.3.1 “节流”

6.3.2 “开源”

6.3.3 “增汇”

6.3.4 政策引导与支撑

6.4 本章小结

7 “低碳乡村”示范—浙江景坞村的实证研究

7.1 研究对象的概况与目标

7.1.1 基本概况

7.1.2 上位规划解读

7.1.3 现状调查与分析

7.1.4 现状问题解析

7.1.5 低碳目标的设定

7.2 乡村空间与低碳策略

7.2.1 控制单元的识别

7.2.2 空间的重构与再生--“节流”

7.2.3 能源与基础设施规划--“开源”

7.2.4 景观与节点梳理—“增汇”

7.3 低碳效果评价

7.3.1 环境满意度的调查及评价

7.3.2 低碳空间策略自评

7.3.3 乡村碳汇体系整治效果及评价

7.4 本章小结

8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新农村住宅能耗调查表

附录2 低碳乡村评价体系

作者简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品牌经营企业竞争论文提纲下一篇: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