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管理分析论文

2022-04-25

小编精心整理了《护理人员管理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即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由于精神科护士职业的特定性,决定了他们工作具有较高的应激危险性。持续的应激对心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有明显影响,因此了解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应激源,掌控应对应激的方法,能有效地增强护理人员的心身健康,提高工作质量。

护理人员管理分析论文 篇1:

护理人员培训考核管理手册对新护士培训的作用分析

新护士初到岗位存在紧张恐惧、迷茫消沉的心理,对新环境陌生、操作技术不够熟练、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灵活等特点[1],培训是解除新护士紧张心理和帮助新护士适应新岗位的一种方法。基于以上情况,我院应用护理人员培训考核管理手册对新护士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我院新招聘的115名护理人员,其中女113人(98.26%),男2人(1.7%);年龄19岁~24岁;大专100人(86.95%),本科15人(13.04%)。

1.2 培训内容

1.2.1 对所有115名新招聘护理人员进行分阶段理论及操作培训考核,根据《年轻护士封闭式集中培训与分散式階段培训效果观察与比较》和卫生部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要求,对新护理人员组织进行相关的培训,具体方法如下:

1.2.2 岗前集中培训阶段:由人事科、护理部组织进行为期2周的培训,培训包括医院基本情况介绍、法律法规、核心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以及护士服务礼仪、护理安全教育和常见护理技术操作等。

1.2.3 试用期分期培训阶段:采用院科两级、理论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护理部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考核管理手册》,根据手册内容进行培训。手册分为个人档案、规范化培训方案、培训考核记录等三部分。其中培训考核记录章节记录了一年内护士培训过关点、理论考试成绩登记表、操作技能考试成绩登记表、科室业务学习培训登记表、医院业务学习培训登记表、临床轮转科室出科考核表。护理部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对一年内护士培训过关点详细的分为医院一般情况、医院各部门功能、病房工作流程及制度、患者安全管理、常见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仪器检查与使用等护士需掌握的相关内容。

1.3 考核方法 科室根据《护理人员培训考核管理手册》中一年内护士培训过关的进行培训考核,护理部对科室培训考核内容进行督查。理论知识考核采用自行设计,自行命题的方法,护理部对我院的新分配护理人员统一进行岗前培训及转正定级前的理论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一年内护士培训过关点的内容。操作考核部分以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为必考项目,以一年内护士培训过关点的常见技术操作作为抽考项目。

1.4 考核标准 理论考核以60分为及格线。操作考核以福建省《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2012版》基本技能为蓝本,制定我院的护理技术流程及评分标准为考核标准,操作考核以85分为及格线。

2 结果

2.1 运用培训满意率调查问卷对115学员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15份,收回有效问卷113份,有效回收率为98.26%。

2.1.1 护理人员对培训质量的评价 调查表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很好(4分)、好(3分)、一般(2分)、差(1分),具体评分见表1.2

2.2 新护士岗前培训理论考核平均73.20分,转正定级理论考核平均79.60分,提高8.74%。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考核平均92.72分,护理部岗前培训操作考核平均92.55分,转正定级操作考核平均94.72分,提高2.34%。

3 讨论

新护士上岗前存在紧张恐惧、迷茫消沉等一些常见心理状态,通过进行岗前培训,《护理人员培训考核管理手册》为新护士指引方向,使新护士在试用期内逐步掌握各项常见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各种常用仪器检查与使用,熟悉病房工作流程及制度,了解医院情况及各部门功能,增强护理服务意识,很快适应了我院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温新兰.护士长对护理新人的心理指导.中外医疗,2012,(10).

[2]陈慧.年轻护士封闭式集中培训与分散式阶段培训效果观察与比较.齐鲁护理杂志,2011,(12).

[3]张芳.台湾地区医院对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1).

[4]胡建红.新护士培训和鉴定手册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2012,(07).

[5]孙亚萍.护理人员培训现状调查.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4).

作者:张海燕 陈玉蓓 林小珍

护理人员管理分析论文 篇2:

浅谈精神科护理人员人性化管理分析与对策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即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由于精神科护士职业的特定性,决定了他们工作具有较高的应激危险性。持续的应激对心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有明显影响,因此了解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应激源,掌控应对应激的方法,能有效地增强护理人员的心身健康,提高工作质量。

1 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健康因素

1.1特殊的工作环境与特定的服务对象 精神病医院地理位置大都较偏僻,现行的封闭、半封闭管理模式又使他们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加之服务对象的危险性,极易导致心理失衡。

因此,要求精神病患者的一切活动均不能脱离护士的服务视线,方能保证患者和自己的安全。使得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会出现对工作厌恶疲倦感,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绪低落、个人无工作成就感等。

1.2客观形势使护士产生压力 医院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求生存和发展,管理者就必须抓好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超期望值的服务。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模式,加之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纠纷的增多,迫使护士在进行任何操作时,都必须各尽职守,精心细致。研究表明,工作难度越大,应激强度越高,越易引发心理问题[2]。尤其是刚参加工作及专业素质偏低的护士,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使工作中常常受挫,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1]。

1.3轮流工作制的心身反应 患者连续的治疗,护士实行轮流工作制,不分昼夜,不管花费多长时间,消耗多大体力,都要格守职责,导致生活规律的改变,引起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的变化,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心理压力。特别是午班和夜班的护士,由于精神病患者的危险行为常在工作人员较少,或夜间实施,护士既要完成日常治疗和护理,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杜绝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护士在工作期间心理高度紧张,心身疲劳,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有研究报道[2],巨大的工作压力易使护士群体中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增高,出现习惯性便秘、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甚至产生疾病等。

2 管理对策

2.1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各级卫生管理者要为护士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工资、夜班待遇,以解除护士的后顾之忧。还要尽可能地解决护理人员的数量结构不合理等情况,缓解护士的身心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此外,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优秀护士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定期选派一定人员培训、进修。医院的各项决策中要注重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加护士的主人翁意识。

2.2适时的心理疏导 护士长要充分认识护士可能形成的一些紧张因素的影响,积极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充分发挥护士的聪明才智,关心护士冷暖,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奋进,还要通过各种沟通途径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情况下护士的心态,给予及时疏导,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

2.3引導护士正确对待压力源 (1)要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正视自身价值,精神科护理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睦幸福,患者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摆脱精神疾病的折磨,从而恢复身心健康,回归社会,这就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意义所在。护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达到毫不利己的医德境界,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2)要注重培养护士对挫折及困难的承受和应对能力,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修养,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减少消极心理防御。(3)引导护士保持平和心境,运用各种方式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4)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旺盛的精力。(5)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文体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增加生活情趣,疏导、松弛精神紧张状态,维护其身心健康。

2.4尽力满足护士生理及心理需求 实行固定班次,护士长根据科室具体情况随时增加班次人员力量。合理安排护士休假、进修、学习、工作等,以确保人力的合理使用,同时根据护士的能力、性格特点及特长,用人之长。并经常征求护士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设,满足护士的合理需求[3]。

2.5运用价值激励法 激励的过程就是满足需求的过程,护士长要在工作中运用价值激励法帮助护士相信自我,挑战自我和成就自我,敢于面对现实,正视现实,遇到特殊情况的患者和家属,关键时刻护士长要敢于承担责任,维护护士的尊严。护士除了需要同伴、朋友、家属、对自己工作的赞扬与鼓励外,她们更注重的是来自领导的信任和鼓励。因此,护士长要学会称赞护士,对表现突出的骨干护士运用人性化的激励理论,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对有潜力的护士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优质服务、高效率工作、有创见性建议的护士给予奖励、表扬,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即:努力干,得到表扬;再努力干,又赢得新的赞美。使护士劳动价值得到更多认可,满足他们成长与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激发护士人性化服务的自觉性。对于护士的缺点和错误,护士长要态度诚恳,耐心教育批评,促之改进,总之,护士长要注意工作作风,做到对下属态度公正,赏罚分明,才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士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从细节入手,与护士建立起理解、支持、和谐、友爱的关系,在护士中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护士长事事从"假如我是护士"的角度考虑,最大限度地理解护士心情,并为其解决问题,积极与护士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受到护士们的拥戴。

作者:单美芹

护理人员管理分析论文 篇3:

激励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护理人员的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是从事特殊职业、责任重大的特殊群体。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受护理人员的心理、技能、工作积极性等因素的影响。而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工资待遇低、自身发展机会少、夜班和节假日值班、不参与决策、工作环境差等。护理管理就是要在分析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各种原因的基础上,坚持人本管理,采取恰当的激励方法,包括强化激励、感情激励、机会激励、参与激励、环境激励、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充分发挥护理管理效能,使患者满意、医院满意。

【关键词】 激励方法; 护理管理; 应用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48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即调动人的积极性,焕发人的内在动力,努力使其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前进[1]。激励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就是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实际、工作环境、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运用恰当的方法,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发挥护理工作的最佳效能。

1 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1.1 工资待遇低 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发挥的主要物质原因包括工资和奖金。护理人员的工资、奖金在各类医院中处于较低水平,而从事护理工作本身又很辛苦,他们的付出与得到的报酬并不成比例,这是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发挥的主要原因。

1.2 夜班、节假日值班辛苦 夜班、节假日上班,是医院的需要,每个护理人员都必须面对。但由于上夜班和节假日值班给护理人员的生活、家庭带来许多不便,有的护理人员还因为上夜班,使身体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夜班和节假日值班就成了护理人员严重的心理负担。工作的特殊性使护理人员面临着工作和生活、家庭之间的冲突。

1.3 自身发展机会少 由于工作需要, 医院中临床护理人员较多,提升和外出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一定程度地限制了部分积极要求进步的护理人员自身的发展。

1.4 不参与决策 在日常护理管理中,一般护理人员难以参与决策与管理,处于被动应对、执行,也是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1.5 工作环境差 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对其身心健康有着极为严重的职业危害。例如噪音危害—患者的呻吟、探视陪护人员的对话、各种治疗仪器的声音;化学药物和消毒剂的侵蚀、患者体液接触等,可能会造成护理人员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病毒感染等。

1.6 缺乏长远目标引导 很多护理人员没有真正意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长远人生规划,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缺乏进取心,导致工作消极。

1.7 缺乏竞争机制 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各类医院中竞争气氛还不浓郁,没有完全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也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 在护理管理中有针对性地采用激励方法

2.1 强化激励 在护理管理中,充分给予按要求高质量完成任务的护理人员以经济和物质奖励,提高其工资和奖金,安排其休假,张榜公布其事迹,使其得到实惠,解决他们对物质待遇的起码要求的同时,感到自己被尊重;同时对因责任心差、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护理人员,按制度实施必要的惩罚。

2.2 感情、尊重激励 护理管理运用感情、尊重激励法,可以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平衡,保持他们持续的工作热情。尤其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护士长一定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工作、生活,像家人一样关心帮助他们,多鼓励他们,和他们建立感情,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尽可能帮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叮嘱他们在上夜班时要好好休息;节假日值班时多和家人沟通,尽量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夜班。

2.3 机会激励 医院护理部要尽量向医院争取更多的经费,轮流让各科室大多数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进修,不断更新知识,提升业务水平。

2.4 参与激励 一般护理人员适当参与决策与管理,既能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护理部又能从中获取日常工作的反馈意见,使护理工作朝着预期目标稳步推进;另外,护理人员从参与决策过程中感受到了自身价值的实现,感到自己是医院大家庭的一员,尤其是他们的意见被采纳时,心里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得到了极大提高;还有医院的民主气氛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强,护理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大提高。

2.5 环境激励 努力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噪音;建立科学合理的探视制度,严格遵守探视时间;在各种临床护理操作中,要戴好防护用具,规范操作,尽量减少各种职业危害。为护理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安心工作、愉快工作。

2.6 目标激励 目标,是人们通过努力所要达到的满足需要的预期结果。人的心理活动通常遵循一种规律:发现需要—产生动机—引起行为—设定目标—满足需要。通过设置一定的目标作“诱因”,刺激人们未满足的需要,激发起实现目标的欲望,这是激励的基本过程[2]。因此,在护理管理中,通过设置目标激励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引导护理人员的行为方向。在运用目标激励时,要注意设定的目标要具体明确且要有一定的价值,难度适中。合适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方向。因此,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的实际,反复论证,制定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基础及专科护理质量和以提高护理科研水平等作为护理工作中的总目标。在总目标的前提下,提出争当优秀护士、争当文明科室的个人和单位的奋斗目标,推动护理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

2.7 竞争激励 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竞争,有竞争,才能有改进和提高。竞争,就意味着能者上,庸者下。在护理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能打破庸者长期占据领导岗位而影响工作的不利局面,能有效地调动护理人员的进取心,能把真正优秀人才提拔到管理岗位,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医院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护理管理中,要正确引入竞争机制,公平竞争、择优选用。通过竞聘,一批工作责任心强、业务娴熟的业务骨干,走上了管理岗位;部分责任心不强,又不加强学习的护士长下来了,成为一般护理人员;少数表现差的护理人员,被调离出护理队伍。这样“上上下下”,盘活了护理队伍,激发了护理人员积极进取的朝气。

总之,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是有不同层次的,有各种需要,从物质到精神,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种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3]。当人们处于不同的需求层次时,激励措施所发挥的有效性是有明显不同的[4]。因此对护理人员要根据其年龄、个人经历、工作年限、工作的具体环境、家庭情况、职称情况、心理承受能力,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需求,因人而异,运用有效的激励方法,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充分体现护理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 王春利,李达伟.管理学基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260—275.

[2] 刘美英.护理管理中全方位激励法应用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2):101.

[3] 李秀云,徐蓉.专科护士激励需求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1):30—31.

[4] 王群.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93—594.

(收稿日期:2012—05—22) (本文编辑:李静)

作者:罗望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门诊分诊优质护理论文下一篇:鉴赏创新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