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分析论文

2022-04-28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农田水利建设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农田水利建设在整个农村建设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农田水利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当地的经济,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田水利建设分析论文 篇1:

西吉县农田水利建设特点分析

摘 要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总结了西吉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四个转变”和“五个突破”的特点。

关键词 西吉县;农田水利;建设特点

多年来,在西吉县这样一个自然条件艰苦、干旱缺水、资源匮乏的人口大县,兴修农田水利,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根据《西吉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今年完善改革了小型水利工程443处,新改制28处,规范了水利工程管理,使全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呈现出较好的势头。群众反应强烈的灌排难、吃水难、行路难得到有效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吉县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灌排设施整治、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立足于大干、实干、快干,统筹规划,创新机制,讲求实效,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跨越,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西吉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呈现以下显著特点。

1 四个转变

1.1 群众筹资投劳的方式有了根本转变

农田建设筹资投劳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由以往的硬性筹资投劳转变为“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和个人自主选择,群众充分认识到想受益就必须筹资投劳,谁不投工、不投劳、不投资,就不能受益,这种“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使群众在农田建设中得到了实惠,受益群众由“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筹资投劳观念。

1.2 施工组织形式有了根本转变

对农田建设、人畜饮水、灌区节水改造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中积极推行农民参与式管理,使全县村村都有水利重点建设,组组都有水利项目,人人都有水利建设任务。继续完善“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制度,努力转变思维方式和组织方式,通过发挥基层组织的引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指导各村严格按照“一事一议”规定的程序,坚持以农民直接受益为出发点,从解决农民最迫切的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入手,让农民尝到甜头,逐渐习惯、接受“一事一议”政策,自我建设,自我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工程自己管”的良好局面。

1.3 施工高潮季節有了明显转变

冬季和早春是农闲季节,从利用劳力资源和耕地空闲上来说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大好时机。西吉县在号召全县干部群众,抢抓有利时机,掀起以渠道清淤整修、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为重点的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的同时,以人畜饮水、畦田平整、畜草种植、地力培肥等长年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在全县得到稳步推进。

1.4 工程管理方式有了根本转变

随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西吉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改革上实现“四个突破”,即从管理方式上突破,实行租赁承包;从资产所有权上突破,实行买断;从投资方式上突破,实行股份制;从资源配置上突破,实行资产内部转移。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转化为民营水利,逐步明确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管理主体、管理人员及管理形式,落实了维修养护费用,提高了管理水平,促进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2 五个突破

2.1 地方财政投入实现了历史突破

2009年西吉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地方财政投资达608.75万元,为历史之最。西吉县作为一个国家贫困级的农业大县,地方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从无到有,从少到今年大手笔的投入,充分证明了该县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高度重视,这将有力促进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快速发展。

2.2 群众投劳折资的形式有了突破

历年来,西吉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群众自筹主要以投劳折资的形式进行折算,造成部分重点工程建设中专业施工人员较少,工程进度和质量无法得到较好的保证。而今年,重点工程建设中的自筹基本实现了现金缴纳,建账立册,从而保证了“四制”管理的落实。

2.3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式和范围取得了突破

2009年,西吉县按照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结合近年来突出的干旱问题,坚持不懈地搞好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根本改变农业生产条件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在全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保生态建设、灌区节水改造等重点水利项目的同时,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设施农业、旱作节水农业、水毁工程修复、抗旱基础性工作以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坡面治理力度,提高水保生态治理综合效益,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入到各个角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4 效益带动作用取得了突破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工程量大。在全县不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和引导农民尽可能增加劳动积累,开展较集中的冬春农建大会战。充分依靠广大受益农民,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干部带动、“一事一议”,采取“工量挂钩,定额管理,公开公正”的投劳使用管理措施,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迭起。通过对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水利存量资产,实现水利工程滚动开发,坚持民营兴水利,吸纳社会资本用于水利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权责不明、管理不善、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等问题,使效益带动作用取得了历史性

突破。

2.5 水利水保工程的运行管理和规费收缴取得了新的突破

管理一直是制约农田水利工程健康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西吉县建立了基层水利发展平台,稳定基层水利的组织和技术服务队伍,建制完善、职责分明的水利基层组织,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建管长效机制,对农田水利工程通过改革水管体制、水价、产权制度,努力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同时,积极推进“四个落实”,即落实经营管理主体,落实工程安全责任、防汛抗旱责任和维修养护责任,落实管理标准,落实监管措施。对已竣工的基础设施项目,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明确产权主体,筹措管护资金,真正走上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确保农村和农民长期受益。

参考文献

[1]李畅.浅谈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20.

[2]蒋晓军.广西冬春水利建设的新实践与新思考[J].广西水利水电,2010,5:80-83.

作者:王素丽 王玉兰

农田水利建设分析论文 篇2:

农田水利建设在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在整个农村建设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农田水利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当地的经济,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问题;对策

一、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

所谓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就是指为了达到农田水利施工的目标,采取以人为中心进行协调管理的活动。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难度可想而知是非常大的。所以,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会经常发生,这样不但给国家以及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就需要我们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发现并找出影响工程顺利进行的内在原因,处理好各个方面的问题,从而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

二、农田水利建设在农村存在的问题

1、责任主体缺位现象严重

由于现阶段,我国各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指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应用,其变革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已有体制。进而使得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出现问题,比如没有将农田水利建设责任得以落实,主体缺位状况时有发生。另外,在农村水利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在农民以及相关的政府之间,对于责任主体的认知不够成熟。而且,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这使得工作过程中出现建设不恰当的现象。对于农村的居民来说,其在思想观念中觉得农田水利建设属于国家管理的范畴,因而其在水利建设方面没有过度地引起重视。同时,政府也并未采取相关的鼓励政策,来调动他们的热情,使得农村居民将重心放在了别的地方,而忽视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从某种角度上分析,现阶段农田水利建设中最为严峻的一个问题就是责任的落实情况了,它是所有问题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

2、缺乏有效的的投入保障机制

在农村进行税费制度的改革,并且完善有关的体系,能够有效地减少农民的压力,使得税收的管理、水利建设等问题更加符合标准。一般而言,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其投入的资金通常都是政府支付。

3、农业科技发展较为薄弱

现今,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生产力较为低下,而且农业技术的水平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这导致农村地区的灌输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农村地区在水利建设中使用的依然是原有的灌溉方式,而且水资源的利用率极低,不到0.5。一方面,这导致了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给农村地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农村的一些地区还未组建起一支高效的用水合作的机构,不太集中的家庭生产经营方式将会加大用水的压力,并且使得用水投入的成本增大。更为严重的情况下,部分居民未能认识到水利设施的作用,在渠道内随意开垦、挖沙,使得水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这对于水利设施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分析

1、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

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基础,就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结构。特别是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由现场的指挥部负责,正确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使得工程的进度得到可靠性的保障。全部工程的组织设计与施工技术措施则都是有技术部门来负责。

2、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因为施工状况比较复杂,其存在的风险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必须作出对应的处理措施,可以通过设置专业的监督机构,不断增强对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此外,在具体的施工现场,要始终将安全作为整个工作的重心,严格按照施工中规定的安全标准以及规范开展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在企业设置安全生产委员会,专门用来负责管理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全面开展生产安全的培训工作,从而不断增强相关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理念,确保施工的安全。在实际的施工中,在把握好关键环节的安全操作工作的同时,还要确保达到相关工序的施工需求;注重施工关键部位的安全,并还要保证确保全部施工对象的安全生产。

3、加强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

只有不断地改进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应满足有法可依的要求;对施工人员开展一定的培训,并且进行一定的教育,使得施工人员意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中来。进行施工时,需要参考一些标准以及规定;另外,必须明确工作建设的目标以及各项任务,找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并加以控制。在开展技术交底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不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以及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此过程中,有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规范;为了保证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还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认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实施。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奖励那些可以保证工程质量的个人和单位;而对导致施工事故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对应的处罚,并且責令其承担法律责任。

4、做好进度管理方面的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工程的施工进度。要想保证工程项目准时的竣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信誉和竞争能力,就必须对施工的进度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健全施工进度管理的责任制度,加强进度管理方面的工作,对施工的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加强各个工程参与单位的协调一致性。同时,将先进的设备配置到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施工的进度,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目标得以实现。

(2)重点关注工程开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做好施工前的测量定位、材料进场和设备调配等工作,以便工程的顺利实施。

(3)对工程竣工阶段的结算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工程顺利有序的开展。

5、加强施工成本管理方面的工作

(1)在施工过程中,为有效地节约成本,应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材料采购计划。这就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材料的类型、规格、性能等等。另外,在实际的采购工作中,必须参照具体的材料需求,使用分批进行采购的方式来完成工作。特殊情况下,若必须采用一次性的采购方式,为了确保工作的准确度,防止资金浪费,有必要进一步核实材料的需求状况以及工程计划。

(2)作为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施工材料的使用的控制,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因材料浪费导致施工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所以,在管理方面,企业必须合理分配工作中的施工设备以及材料,确保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在符合施工标准的基础上,企业应注意对施工进度的把握,尽量使得工程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四、结语

总之,农田水利建设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注重施工管理理念的创新以及管理制度的改革,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少华著.农业发展中的政策、制度和技术因素[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1-12

[2]曹鹏宇.农村改革新时期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探讨——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09):112-113

[3]赵军,张乃军.新时期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01):56-57

作者:何佳耘 吴宇

农田水利建设分析论文 篇3: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情况考察分析

摘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才能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1年5月份,全国遭受严重旱情,有17个省市,作物受旱面积达1.55亿亩,所以农田水利的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

近年来,从重庆、成都大旱到2009年的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大旱,到2010年的西南五省区大旱,其频率似乎越来越快。频繁大范围干旱暴露出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大问题。华北、黄淮等地降雨持续偏少,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省出现不同程度旱情。

1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逐渐达到了小康水平,过上了幸福、富裕、和谐的生活。近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土地深化改革和“三农”政策推行,积极的利民、保民、惠农政策走进农村,农村发展展现良好势头,农村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健康指数稳步上升。

但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因此,此次调查研究将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问题,选取安阳市周边乡镇为调查对象,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查找问题根源,尝试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1 农田水利建设的内容

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1.2 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农田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意义深远。

2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2.1 基础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国家每年的水利投入都给了大工程、大项目,对给予农民帮助最大的“小工程、小项目”投入明显不足。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主管部门都是更偏重经济效益的考虑,主要关注点都在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然而对于农业用水投入却是少之又少。而地方政府则更不愿意把钱花在这方面,而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招商引资,建工厂、建商品房。

另一方面,农民自己没有能力也不愿意独自去投入,粮食是靠天吃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共同行动。目前为止,很多农村的沟、塘、渠、堰都是在三四十年前建起来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有的“两工”(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使得原本依靠“两工”体系提供和维护的原有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被荒废。农田水利设施运行和维护相应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农村水利公共投入缺失。

2.2 基础水利设施薄弱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半数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排设施,产量低而不稳,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再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都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近40%的灌溉设施已经损坏,近80%的灌溉耕地只能抗御一般性干旱灾害。

2.3 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基本建设投资的减少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反差加大,部分地方乡镇政府脱离农村客观现实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超前建设和达标活动等,逐渐加大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基层政府不能够有效地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当地民众和当地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或政府官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进行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格局扭曲甚至主体缺位,影响了农村水利建设工程的实施。

同时,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打工对促使劳动力市场化,提高农民现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不愿意在低效益的农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修建水利设施,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持续下降。

2.4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

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特征差别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不同。缺乏在组织与制度上与当地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规划安排,农民和政府之间缺乏一个可以表达农民真实意愿和心声的“桥梁”。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参与项目的管理,农民的声音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反映不出农民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田水利“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大部分水利工程运行时限长,管护机制不健全,加之自然灾害破坏等因素影响,许多设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且得不到及时修复。

2.5 农村饮水安全形势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多地河湖水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且治理不易,目前我国农村有近3亿人的饮水已经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有1/3基本上没有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

2.6 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缺失

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以来,农村的农田水利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的缺失使得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缺少有效的保护,导致水利设施遭破坏和偷盗情况严重,而人民群众对于水利设施保护的意识淡薄,水利设施管理资金的缺乏,更是大大减少了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

作者简介:王来军(1971-),男,中专,就职于公主岭市环岭街道水利管理站,从事农村水利管理工作。

作者:王来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项目管理通信工程论文下一篇:无响应误差统计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