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职称论文提纲

2022-09-27

论文题目:镇江市中学“教体结合”运动队的研究

摘要:以镇江市中学“教体结合”运动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镇江市12所中学“教体结合”运动队为调查对象,通过运动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和学校体育分管领导的访谈,就镇江市目前存在的中学“教体结合”运动队模式,不同运动队模式教练员、运动员、相关政策、训练过程、管理、经费设施保障等要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镇江市中学“教体结合”运动队的发展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以更好的实现“教体结合”的初设目标。研究结果显示:(1)镇江市中学“教体结合”运动队主要是“市队校办”、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市级体育特色学校三种模式。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不同运动队模式的运动员升学的政策,有利于运动队的建设。不同运动队有不同的政策支持,“市队校办”模式升学政策最优惠,基本解决了运动员升学难题。(2)由于建队目标和管理方式不同,镇江市“市队校办”模式的运动队数量最少,教练员专业性强,取得的竞赛成绩最高;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模式的运动队数量最多,在镇江市级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市级体育特色学校模式的运动队在镇江市数量居中,运动竞赛明显不如其他两种。(3)教练员主要是组织安排和上级指派两种渠道,年龄结构合理。大多数教练员执教动机是评职称和提高个人收入,教练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来源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运动员经历,多数教练员都没有参加过教练员的培训,这样的教练员队伍不利于运动队的发展。“市队校办”教练员运动技术等级高,但是学历低,基本上具有教练员职称,这些教练员为上一级培养后备人才为主要执教训练动机。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市级体育特色学校运动队的教练员存在技术等级较低,没有教练员等级,以评职称为主要执教动机,专业培训少等不利因素。(4)镇江市目前教练员主要以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测试为主;训练计划的制定以课时训练计划和周训练计划为主,缺少长远的训练计划,不利于运动员的培养;训练内容还是以专项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训练为主,有过早的专业化训练倾向;运动队训练时间普遍在2小时左右,训练时间较长,训练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和放学之后。运动队训练的场地、器材能得到保障。(5)三种“教体结合”的运动队模式均存在学训矛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运动员主观意识偏差和运动员本身文化成绩差;其次是教练员对运动员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运动员的学习进一步恶化。采用多种文化学习组织形式,以运动员薄弱科目分班,有利于运动队文化课学习。“市队校办”模式运动员多数以成为专业运动员为主要训练动机,文化成绩差;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市级体育特色学校运动员以考取重点高中为主要训练动机。(6)镇江市校领导比较重视学校运动队的开展,运动员家长比较支持运动员运动训练,“市队校办”运动队经费来源是体育局拨款,市级体育传统项目运动队经费部分来自教育局拨款,部分来自学校拨款,市级体育特色学校运动队经费都是来自学校拨款,学校没有很好利用社会资源,导致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学校运动队的医务监督落后,需要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体育局和教育局的深度合作,建立领导机构小组;(2)通过体育俱乐部的开展,拓展运动训练的路径(3)加强教练员专业能力学习,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4)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完善训练体系(5)建立机制,解决学习与训练矛盾(6)提高领导、家长认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关键词:教体结合;模式;中学运动队;镇江市;市队校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

学科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相关概念界定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中学“教体结合”运动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镇江市“教体结合”运动队组织管理

3.1.1 镇江市“教体结合”运动队组织管理体系

3.1.2 运动队相关政策

3.1.3 镇江市“教体结合”运动队竞赛成绩分析

3.1.4 2017年度各校运动队运动员满意度

3.2 镇江市“教体结合”运动队基本组织形式

3.3 “教体结合”运动队的教练员现状分析

3.3.1 教练员来源

3.3.2 教练员年龄结构

3.3.3 教练员的执教年限

3.3.4 教练员运动技术等级

3.3.5 教练员学历和职称

3.3.6 教练员执教动机

3.3.7 教练员专业知识技能获得渠道

3.4 镇江市中学“教体结合”运动队训练分析

3.4.1 教练员选材途径

3.4.2 训练计划的制定

3.4.3 训练内容分析

3.4.4 训练安排分析

3.4.5 场地器材的保证

3.5 运动员学训分析

3.5.1 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组织形式

3.5.2 运动员训练动机分析

3.5.3 运动员训练态度

3.5.4 运动员学训关系认知

3.5.5 运动员文化成绩分析

3.6 运动队的社会支持和保障

3.6.1 经费投入情况

3.6.2 领导重视程度

3.6.3 运动员家长态度

3.6.4 后勤保障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6 参考文献

7 附件

8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学院校英语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师范素质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