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在我国刑事诉讼庭审各环节中的应用

2022-09-14

我国刑事证据立法体系还不完备, 受历史现实国情影响, 偏向职权主义, 审判过程中赋予法官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 围绕证据的收集诉讼, 审查, 核准和采纳, 存在许多影响审判质量和效率的问题。笔者在这里, 立足于审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对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做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力求找出这些现象的客观和主观原因, 提供一些思路来解决此类问题。

一、取证环节

取证要解决的就是要确定什么样的证据可以通过识别确认后进入取证、质证环节。在这部分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 一) 非法证据的审查问题, 这在司法实践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办案过程中非法取证也或少存在, 从而产生一些冤假错案, 对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证据的非法取得, 是一种违反法定程序, 以法律禁止的非法方式收集证据。在另一方面, 对于侦查机关审核不严。对证据主体的取证活动, 现行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明确提出了不少具体的规定导致一些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未能被排除。非法证据的取舍问题我国现阶段缺乏立法支持, 再加上证据法的没有严格要求程序, 导致判断是否为非法证据标准不明, 成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困难, 侦查机关权限过大。

( 二) 有充足的证据。有的证据虽然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典的形式要求或实质性要求, 但并不存在证据的违法违规问题, 举例而言: 证人证言不是事实的陈述等, 并提出一些投机性的, 推理的意见, 专家提出一些推测超出了分析, 舆论的导向, 甚至一些非职权机关, 其他机构和部门分析案情并确定书面意见并发给法院, 在某些情况下, 这些书面意见时常被当做证据适用。而之所以称之为“诉讼”, 前提是原被告双方进行诉讼争议, 在庭审过程中平等对抗。

二、举证环节

举证就是指由诉讼当事人向法庭提供证据以达到支持自己诉讼主张目的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证据在举证环节的突出问题是:

( 一) 法庭按法律规定调查所获得的证据, 举证责任的负担

法院应该公正审理、居中公正裁判, 法院不能成为收集证据的主体, 那样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不符合公平正义观念的基本要求: 因为这将很难要求裁判者对他们自己的劳动结果进行客观认定和评价。

( 二) 控辩双方对对方证据掌握的相关问题

刑事诉讼活动的各个环节实际上是围绕证据进行的。各种证据的形成, 包括有利和不利于被告证明犯罪事实的两个方面的证据。寻求法律救济的目的, 是认定犯罪事实的存在, 并且客观寻求适当的法律对该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 维护人权与社会秩序。只有在侦查机关和检察官证实了被告的犯罪事实的前提下, 才能将案件移送到法院。我国长期的司法实践中, 被告处于弱势地位,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有效落实在审判诉讼可以积极有效地抗衡公诉机关, 制度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了法院庭审辩护的意义和辩护人存在的法律价值。

另一方面, 对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缺乏确切严格的举证时限的规定, 规范双方证据交换的刑事诉讼条文欠缺, 司法实践中辩护人往往愿意把一些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 留到审判的现场“突然袭击”, 迫使公诉人由于对庭上的突发状况缺乏准备而申请中断庭审, 延期庭审, 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和审判效率的低下。

三、质证环节

我国刑事诉讼中质证环节的突出问题有:

( 一) 质证形式化严重

在庭审过程中, 普遍的情况是是, 当事人提供证据, 对方仅表示口头异议, 法庭质证的这一环节即宣告结束, 双方的碰撞不足, 这与立法者设计质证环节的意图相去甚远。

( 二) 对证人出庭质证的忽视

我国庭审中一般使用书面证据, 而证人出庭率极低, 一些法官对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这一思想观念的认识也很弱。导致询问证人规则变得空泛无法落实, 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 一个是缺乏立法, 法律只规定证人作证义务的原则, 即应当出庭作证, 但是对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不出庭没有明确的规则。第二个是实际困难, 证人经济安全、人身安全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 第三个问题是证人自己的思想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传统社会, 一些目击者与客户是亲戚、邻居、朋友和复杂的关系, 一些人担心冒犯他人, 也可能会受到一些外界不良干扰因素,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证人不愿出庭作证。

综上所述, 我国的证据制度, 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 法律对于刑事举证标准没有作出明文规定, 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 从而导致法官认定的随意性。依据正确的证据定罪量刑, 准确的事实是刑事诉讼的首要环节! 如何增强诉讼裁判的效率和质量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摘要:由于中国刑事证据立法体系尚未形成, 职权主义的偏见纠问式诉讼模式的过程中, 诉讼审判实践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非常大的, 笔者在这里, 立足于审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对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做法进行了一定思考, 努力找到该现象的客观和主观原因, 提供了一些想法解决此类问题。

关键词:非法证据,庭审环节,司法实践

参考文献

[1] 龙宗智.刑事诉讼的两重结构辨析[J].现代法学, 1991 (3) .

[2] 胡庆锡.略论我国刑事诉讼主体[J].法学研究, 1976 (1) .

[3] 孙长永著.刑事庭审方式改革出现的问题评析[A].刑事诉讼法论文选萃[C].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56例临床分析下一篇:浅谈亚健康人群的自我保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