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发展汇报范文

2022-06-12

汇报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时密不可分的,关乎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企业的竞争力。想必很多朋友在汇报写作中,遇到很多难题,应该如何正确开启汇报写作的姿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组织发展汇报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组织发展汇报范文

永兴诗社组织发展汇报

永兴诗社发展汇报材料

永兴诗社自成立以来,本着宏扬诗词、扶植新人、进步素养、打造品牌的目的,着力健全社团组织,着眼培养骨干、培养新人,旨在提高社员的创作水平,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永兴诗社组织发展汇报如下:

永兴诗社成立于2012年,发起人为项城市第七中学教师杜成、杨秋丽、夏玲玲3位老师和学生韩帅杰等13人。

一,诗社成立的紧迫感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三百篇开始,到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为代表创作的楚辞,再到秦汉魏晋以来,中间人才辈出,诗星闪耀,创作了海量的四言古诗、五言诗、乐府诗、格律诗以及山水诗和民歌等等,可以说诗歌随着历史变迁,诗歌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了汪洋大海。到了唐朝,中国诗歌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创造了近5万首诗歌的流传,近百位独具风格的诗人的传奇,而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成就不仅仅是创作了诗歌,更是把诗歌灵魂传给了中华民族。无论牙牙学语的孩童,还是街头巷尾的翁妪,都能随性一句“床前明月光”的乡思,一幅“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意,一声“春风吹又生”的诗情,是诗歌增强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是诗歌增加了我们民族的自豪感,是诗歌提高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素质。

诗歌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学样式,本身蕴涵着综合的美,这种“综合的美”的存在必然决定诗歌创作对中学生的美育功能是其他任何文学样式都不可替代的,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中学阶段又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肯定。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0 修订稿)在教学目的里规定“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努力开拓视野,注重培养审美情趣,不断提高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在阅读方面也有明确,要“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诗歌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语文课程应更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时代在呼唤诗歌,我们需要来自身边生活的和年轻一代抒写的诗歌的熏陶。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突然发现诗歌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学生虽然依旧传唱着《青花瓷》,电视剧里虽然还播放着《临江仙》,语文课本上虽然还有诗歌那个单元,总觉得是不是少了些什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自己的诗歌呢,我们时代的风流呢,我们用诗歌讴歌的新时期新风尚呢?所以不需要多深的理论,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缺少什么,是的,缺乏创作,缺乏指导我们的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为了文明的传承,为了文化的兴盛,为了祖国的未来,那就让我们利用诗社成立的机遇,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歌吧。

二、强化诗社组织建设,壮大队伍。

诗社成立伊始,我们就把诗社组织建设摆在了首位,建立健全了诗社组织结构、严谨的诗社规章制度与相干职员的职责条款,并在实际运作中不断加以完善,为适应诗社发展的需要,前后及时调剂充实诗社组织成员13人次。同时,构建全方位的诗社信息交换平台,建立了诗社成员通讯名录、诗社成员诗作记录等资料,以便把握社员动态,在平常管理中,以诗社QQ群、诗社博客、诗社人人网为阵地,做好诗社活动信息与诗歌创作的宣传工作,利用校阳光直播室和校多媒体等屡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不断扩大诗社的知名度,几年来,永兴诗社在项城七中内得到广泛认可。几年来永兴诗社以韩帅杰社长王海洲副社长为核心共招收到103位成员,为诗社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三、项城七中作家进校园论坛广泛联谊,举行活动。

2012年6月,项城七中邀请1次作家进校园活动。永兴社团作为项城七中唯一被邀请的社团应邀出席。来自永兴诗社编辑部部长杜成、杨秋丽、夏玲玲三位老师与韩帅杰等十余同学代表永兴诗社前往参加。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周口日报社资深记者魏东,项城市讯编辑种松泉。除项城七中永兴诗社外,淮阳中学晨曦文学社社团代表也作为佳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大会首先由项城七中永兴诗社文学联合会会长杜成宣读了出席会议的导师,向魏东老师颁发聘书,标 志着作家与该校的联系向常态化迈进。接下来由魏东老师介绍了文学创作的经验。魏东老师主张多读书,学经典,读名作。项城市讯编辑种松泉,呼吁我们酷爱文学,并表示文学会比任何人都虔诚的陪伴你的一生,并向现场提问题目。项城七中杨秋丽老师则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讲述文学存在的必要性,并表示希望我们从文学少年走向文学青年,祝贺我们的小诗人大有作为。

接下来的永兴诗社代表自由提问环节将此次活动推向高潮。李英同学代表诗社有幸得到一次向魏东老师提问的机会,韩帅杰同学表示在当今一个物质文明进步的社会,文学理论没法辨认毒奶粉的成份,古典文献也阻挡不了地沟油的泛滥,怎样才能让文学更好的给这个社会降降温呢?夏玲玲老师从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灵魂角度做了出色的解答,引发在场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活动的最后,每位作家都用一句话祝愿所有的文学爱好者,然后与全体社团代表合影记念,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我们加强了与淮阳中学晨曦文学社的联系。

四、诗词风采展现大赛重视人才梯队配臵,新生代力量喜人。

每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或许人的年岁越成长越需要这样一种温暖,需要我们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从现实的纠葛中具有一种摆脱地心引力的气力。很多人都怀疑诗意走到了今天,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须品还是一种奢侈品。但是,假如我们真的能愿意相信诗意是中国人生命中的必须品,我们或许真的就可以够过得诗意盎然。

2016年年初,为了传承经典文化,激起同学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爱好之情,使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诗词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模仿央视《百家讲坛》方式成功举行了重温最美古诗词诗词意象讲坛风采展现大赛。

五、笔写苍天原创诗歌大赛

为了吸收原创诗歌,鼓励诗歌创新,扩大永兴社影响力.使同学们增加对诗歌创作的酷爱之情,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我们于2015年11月下旬举行了此次“笔写苍天原创诗歌”大赛,共收到作品60余份,取得良好反响。

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诗社成员存在着浮躁心态,热衷于参加诗歌活动的时间多,脚踏实地致力于诗歌创作的时间少;二是诗社成员对诗社活动的参与度存在着不均衡,个别诗社成员整体意识不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少关注诗社博客,参与QQ群讨论不活跃,这对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无疑是一种软肋。三是一些诗社成员之间还缺少有效沟通、联系与交换,彼其间还不能对作品进行坦诚批评,相互学习借鉴,还停留于个体的、封闭的、自我感觉的状态,这对进步诗歌创作水平,共同进步、提升作品质量也是不利的。

以上这些不足,值得我们在新的一年加以克服避免。

下一步永兴诗社的整体工作思路是:巩固阵地、拓展空间、培养新人,着力做好三篇文章,即以展开活动促发展,以培训创作练内功,以窗口建设聚人心。使诗社得到更好的发展。

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搭好台子唱大戏,尽最大努力激起诗社成员的诗歌创作热情。紧密和兄弟中学联系,相互沟通。以同题诗的情势,紧扣生活进行诗歌创作,以季度为单位,加强诗作点评环节,强化成员间的诗歌学术交换氛围。千方百计想办法,组织好社员采风活动,激起创作灵感,深化成员间的友谊。

二、固本强基练内功,进步诗社成员的诗歌素养与水平。在新的一年,诗社把进步诗社成员整体创作水平摆在首位,沉下心来,狠抓创作,力争在诗社创作的质与量上实现双突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展开实质性的横向交换,不摆花架子,只求见真效,苦练内功,广交诗歌编辑、名家与诗人朋友,拓展诗歌发表阵地与地域。

三、窗口建设不放松,做好诗社的对外宣传和着手预备对2016级新生纳新工作,强化诗社QQ群、诗社博客、诗社博客圈的管理,进步诗社成员的参与意识,建立永兴诗社的知名度。相信永兴诗社的发展在上级领导的关注下在诗社成员的努力下会越来越兴盛。

第二篇: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汇报

一、近年工作总结

针对随着我市“两新组织”数量不断增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的实际,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三年来共发展“两新组织”党员402名,占全市发展党员总数的27.1%,大大夯实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基础,进一步扩大了党在“两新”组织中的覆盖面,增强了党在“两新组织”中的影响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两新”组织发展党员把握正确方向

1、抓机构组建,明确工作职责。市委专门成立了非公经济党组织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各镇、有关部门党委也专门成立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办公室,负责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具体指导、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同时,建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明确了联系会议和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通过自上而下地建立领导机构,横向交叉地构建协调机制,充实了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形成了专人分管、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2、抓宏观指导,落实工作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和计划调控是确保发展党员工作健康开展的重要手段。在全市《2006-2010年发展党员工作规划》中,对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提出具体要求,并列入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明晰了“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管理主体和隶属关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保证了我市总体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坚持“季度有分析、半年有通报、年终有检查”的工作指导模式,及时掌握“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严格规范各项工作程序,促进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序进行。

3、抓教育宣传,强化工作氛围。我市在推进“两新”组织发展党员过程中,既注重加强外部氛围的营造,又注重内部环境的创造。在外部氛围营造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在《XX日报》开办“两新”党建专栏,开通XX党员管理中心网站等,加大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在内部环境创造上,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加深政策理解;围绕经营开展活动,明确基本原则;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展示工作活力,引导业主正确认识党建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充分理解、主动支持和积极参与党建工作。

二、夯实组织基础,为“两新”组织发展党员搭建工作平台

我们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努力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网络,为发展党员搭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面广的工作平台。

1、创新组建模式,扎实抓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2007年11月,我们开展了“非公党建推进月”活动,重点抓好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单独组建党组织工作。通过建立领导挂钩、派驻指导员、分片包干、逐一过堂、每周例会等制度,强力推进组建工作。加强分类指导,总结了分拆组建式、直接派入式、推荐输送式、临时划转式等四种组建模式。目前,全市532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已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同时,认真执行“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对在登记中发现未单独建立党组织的规模以上企业,由组织部门明确组建措施、组建时间和工作责任人,加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步伐。

2、加强联系培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两新”组织用人机制比较灵活,职工流动比较频繁。这种人员的相对不稳定性,制约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建党对象的培养。针对“两新”组织的特点,我们把培养对象的重点放在企业技术人员和中层以上干部,广泛开展了“把企业骨干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企业骨干”的双向培养活动。这部分人员是非公企业的骨干力量,相对普通员工队伍而言,不易流动,比较稳定,从而达到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目标。为落实发展工作任务奠定基础。在培养方式上,一是加强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职工党的基本知识普及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去年10月份,我们专门举办了一期“两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训班,培训学员145名。二是建立“结对联系”制度。所有发展对象都要明确镇、部门党政负责人联系,所有入党积极分子都要明确机关中层干部、站所、村党组织负责人联系,所有拟作入党的积极分子都要明确党员联系,负责加强教育和培养。三是加强实践锻炼。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有计划地分配给入党积极分子一定的社会工作,吸收他们参加党的活动,组织他们进行科技攻关、开展劳动竞赛、承担和完成一些“急、难、险、重”任务,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

3、创新活动载体,增强“两新”党组织凝心聚力的能力。“两新”党组织由于受自身地位、条件的局限,开展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加之从事党务工作者大多都是兼职,党建工作业务能力较弱,不能主动有效地开展党建活动,党组织在职工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缺乏,职工加入党组织的愿望有所减弱。为此,我们不断创新“企业需要、业主理解、群众欢迎”的活动载体,在非公企业中积极推行“一书、两会、三卡”(党员先锋卡,党组织创建和谐企业文化责任书、党员岗位增效承诺书,职工权益协调会、企业发展恳谈会、党组织履职评议会)制度,融洽企业党组织与业主、党员、职工的关系。在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中开展“我为诚信献一策”活动,增强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在部分企业试行优秀党员津贴制度,党员“示范岗”岗位津贴制度,进一步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党组织对员工的吸引力。

三、开发人才资源,为“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提供人力支持

我们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建立一支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精通企业管理、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能够被业主接受,能够受到员工欢迎的“两新”党务工作者队伍,使得“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有人管事,管得好事。

1、培育一支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采取从企业中培养一批、机关退休干部中聘用一批、农村基层干部中选拔一批、转业退伍军人中录用一批的办法,建立了180多名人员组成的“两新”党务人才储备库,实行统一建档管理、统一集中培训、统一调配上岗。同时,加大对党务工作者的职业培训。去年7月份,我们举办了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全市200多名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参加培训。大力推行非公党务工作者岗位津贴制度和解聘事前报告制度,切实维护好党务工作者自身权益。今年“七一”,我们还组织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进行健康体检,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培养一支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队伍。我们坚持向职工人数在30人以上、没有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由各基层党委政治素质较高、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机关中层干部兼任,实行“一岗双职”,并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等内容纳入岗位目标考核。目前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已达580名。

3、组建一支党建工作志愿者队伍。结合全市开展的党员义工活动,组织一批机关、行政村干部,学校退休教师,社区居委会干部义务到规模较小、党建工作开展困难的“两新”组织义务开展活动,通过开设党课大讲堂,与职工交流谈心等形式,讲授党的基本知识,宣传党的主张,全面提升入职工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提高职工的入党积极性。今年以来,共有60多名志愿者义务到28家“两新”组织上党课65节次,参训人数达620人次,有120名职工递交了入党申请。

四、健全发展机制,为“两新”组织发展党员提供质量保证 我们始终坚持把“保证质量”放在首位,严格入党标准,严格履行程序,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实现了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同步上升。

1、抓好考察预审制度。主要是对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入党动机审查,思想觉悟审查,作风品质审查。党支部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坚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客观地考察,形成综合性的考察材料,报上级党组织同意后,才能列为发展对象。尤其是对于非公企业业主,在确定发展对象时,要注意考察他们的入党动机、个人历史、政治表现,特别是在重大问题上的表现。

2、落实发展公示制度。“两新”组织的积极分子入党、预备党员转正都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企业广大员工和群众的监督。对经公示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党组织要认真负责地进行调查处理,情况属实的,要暂缓发展或不予发展。试行了“双公示”,即除单位公示外,在其居住地也进行公示。

3、健全跟踪培养制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之后,采取相应措施实施跟踪培养,做到环环紧扣,不能因为措施的不到位而使好苗子流失。“两新”党组织每季度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基层党委每半年进行一次专题分析,对跟踪培养一年以上条件成熟的,及时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填写发展对象考察表;对暂时不成熟的,调整出积极分子队伍。

二、主要存在问题

1.发展“两新”员工入党的组织基础相对薄弱。目前,全市“两新”组织中,规模小、员工少、经济效益不很高的小型企业仍是大多数,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还存在很大空白。部分“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自身的政策水平、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非公党建工作需要,一时无法针对新的工作对象开展有效的工作。

2、“两新”组织员工要求入党的积极性还不高。在我市的私营企业中,大部分员工存在“雇佣”思想,认为企业是老板的,自己只要把本职工作干好就行,入党对自己没有多少用处。很多私营企业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非公企业主要任务是抓生产,抓经营,发展党员工作可有可无;甚至有的业主对发展党员持有偏见,认为发展党员与企业目标不同向,会影响企业发展。

3、“两新”组织人员流动频繁,不利于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建立。发展一名较为成熟的新党员,需要经过本人申请、党组织培养、集中教育培训和列入重点考察对象培养等必经过程,这一过程约1-2年左右的时间。但是,由于“两新”组织用人机制比较活,职工流动比较频繁。这种人员的相对不稳定性,制约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建党对象的培养。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形成在“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正确导向。利用专题党课、集中宣讲、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政治引导,把“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意义讲透,政策讲清。同时,加强“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进一步明确“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标准和程序,把“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纳入科学化、健康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扩大组织覆盖,增强“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组织推力。把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组建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努力扩大“两新”党组织的覆盖面,提高组建率。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蹲点挂钩、党建工作指导员派驻联系、职工定期谈话谈心等制度,切实解决“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力量不够强、组织无依托的问题。

三是创新活动载体,搭建“两新”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实践平台。积极探索“两新”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平台,通过推行党员先锋卡、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书等制度,彰显党员先进性,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吸引力和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赢得企业员工的信任和拥护,形成党组织的“磁石效应”。

第三篇:区委组织部发展党员工作汇报材料

把好“四关”,筑牢党员发展“入口”

区委组织部发展党员工作汇报材料

2013年以来,荷塘区委严格按照上级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十六字方针,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共发展党员308名,其中女性155名,大专以上文化的203名,35岁以下的201人,农村党员79名,非公党组织党员55名,有效地壮大了党员队伍,改善了党员结构,提高了党员队伍素质。

一、拓宽发展源头,把好“培养关”。一是加强社会引导。近两年来,荷塘区先后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我是党员我带头”等活动,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了周围的群众。注重加强思想引导,通过“微讲坛”、“小广播”等形式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将区委、区政府新举措送到基层,增进群众对党的认识。同时,突出抓好对“两新”组织员工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与私营业主的沟通,为入党积极分子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二是拓宽视野。重点解决农村、企业、社区青年入党积极分子选择面不宽的问题,探索在新社会阶层和流动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的有效途径。农村党组织从经济能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退军人、高中以上毕业生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两新”党组织注重在生产、经营、管理骨干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同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做好推优工作。建立起了一支数量足、质量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三是强化培养。荷塘区完善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培训、联系培养、考察考核、实践锻炼等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培养。从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入党积极分子的特点出发,设置具体的教育内容,实施分类施教和管理,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区委和各党委定期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老青干部牵手”活动,一对一的帮扶机关入党积极分子;运用身边的典型激励、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工作重点,把好“结构关”。一是向“两新组织”一线职工、农村致富能手倾斜。注重在“两新组织”党组织中考察培养发展对象,区委年初组织各党(工)委召开“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发展计划会,定下了“广泛培养、择优选拨、严把质量”的党员发展政策,确保党组织输入新鲜高质的“血液”。农村发展党员注重从致富能手、带富领头人中培养选拔,组织农业协会带头人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活动,提高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二是向青年骨干倾斜。发展党员向青年骨干倾斜,着力改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是我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荷塘区把发展35岁以下青年入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做到优先教育、优先培养、优先发展。在农村,克服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现象,以“传、帮、带”等方式加大对年轻同志培养发展力度,2013年以来共吸收35岁以下同志入党201名,占总数的65%。三是向文化程度高的同志倾斜。在确定发展对象时,我们要求基层党组织适当提高“门槛”,突出抓好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同志入党,鼓励大学毕业生加入党组织,2013年以来共发展203名大专以上文化的同志,占总数的66%。四是努力做好发展女党员工作。注重把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妇女中的先进分子,特别是工作、生产一线的女工程师、女技术人员、女企业家、女致富能手、女教师等优秀人才,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2013年以来共发展155名女性党员,占到新发展党员总人数的一半。

三、狠抓薄弱环节,把好“监管关”。一是坚持民主公开。不断扩大群众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将群众满意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标准。将发展党员的情况作为党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开党员标准、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和联名推荐的结果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转正进行表决前,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听取群众的反映,以此作为支部党员大会表决的重要参考。二是完善公示制度。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做到全程公示,即: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公示,将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情况、申请入党时间、支部讨论意见进行公示;接收为预备党员情况公示,将发展对象,培养、培训、政审、考察进行公示;预备党员转正情况公示,将预备党员在预备期表现进行公示。对拟发展党员一律由区委组织部严格审查,并在发展单位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期为7天。对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来信来访,区委组织部及时责成有关基层党委或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查,一经查实严肃处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将结果通报全区。三是加强日常管理。把入党积极分子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汇报制度,使党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培养联系人按时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对发展党员试行全程纪实制度,由支部全程登记、党委全程参与、联系介绍人全程签字,从培养考察到预备党员接收、预备党员考察转正等情况实行全程纪实,客观真实地记录发展党员全过程,记实内容无异议后由党支部永久保存。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考核,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及时把不合格者调整出去。

四、严格发展标准,把好“质量关”。一是规范管理。荷塘区将发展党员工作纳入了党建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规定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把发展党员工作摆上重要议程,纳入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制定和完善了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思想汇报、谈话、发展党员公示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量化考核,用制度规范发展党员工作,坚持做到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党员,防止和避免了突击发展、长期不发展、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不正常现象。二是坚持标准。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是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荷塘区各级党组织坚持党员标准,不仅看他的工作能力、工作实绩,更看他的政治态度和入党动机。在具体操作中,既做到防止求全责备,抬高门槛,又杜绝了降低标准,放宽程序。坚决防止用“能人”、“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的情况。三是严格程序。认真履行入党手续,坚持做到培养时间不够不发展,培训或政审不合格不发展,使发展党员工作做到严谨、规范。以规范的制度保证新党员质量。坚持发展党员预审、审批、谈话等制度,落实好培养教育、跟踪考察、实践锻炼等制度。

第四篇:**县妇女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汇报

一、我县妇女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本情况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起步于1998年。近些年来,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得到壮大,妇女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程度也不断提高,妇女已日渐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有“公司+协会+会员”或“协会+会员”的形式,共有合作组织360余个,其中以女性会员为主体(女性会员占总会员数50%以上)的有161个,女性会员达4.48万人,占总会员的43.9%,带动贫困妇女1100人,年经营服务收入总额3.6亿元,创利税0.52亿元,为会员增收达1.12亿元,会员妇女年人均纯收入比当地普通妇女多400元左右。全县20个镇,每个镇均有5-20个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从生产流通看,涉及到农工贸、产供销各个环节,经营范围覆盖了全县水果、生猪、养鱼六大全县性农产品基地和八大区域性农产品基地,绝大多数合作组织都围绕当地农村主导产业从事经营活动,经营范围小至几个村大至全县各地。

二、妇联推动妇女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做法

(一)争取领导重视,出台优惠政策。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后,县妇联充分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增加女性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多次向县委、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妇女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对妇女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取得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要大力发展女性会员、对以女性为主的组织在登记注册、信贷、引进人才、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经营税收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政策。并对妇女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县委、县政府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开展专门培训,提高会员素质。为了进一步发挥妇女在合作社发展中的作用,县妇联不断为妇女创造学习锻炼的机会。专门举办了合作社女社员培训班,不仅强化了合作社管理治理知识,而且重点进行了社会性别知识的普及,让女社员从更深层次认识妇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每年我们以镇为单位举办了合作社女社员培训班,并讨论了如何发挥妇女在合作社中的作用、“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共享合作社经济资源和成果”、妇女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参与合作社的治理管理决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起带头带动作用,促进合作社全面发展等问题。目前,我县各合作社妇女社员正以强烈的责任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为妇女儿童服务工作之中。

(三)发挥自身优势,搞好协调服务。一是引导女能人领办合作社。我们充分发挥“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中涌现出的女企业家、各类女能手、女科技示范户、三八红旗手的带动辐射作用,引导她们带头创办农村妇女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全县有以女性为主要负责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7个。为充分发挥女能人在合作组织中的作用,2004年3月,县妇联牵头成立了各届妇女联谊会,会员有女经理、女老板、女企业主等,联谊会注重提高会员致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不仅为女能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搭建了平台,成为女能人发展的支持网络,而且通过联谊会,女能人互相学习,互为样板,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氛围,带动了农村妇女的发展进步,已经成为我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指导女社员推动合作社发展。我们依托龙头企业,全县共启动了60万亩中高档优质稻、10万亩高产油茶、100万头无公害生猪和10万亩优质水果等四大主导产业基地和3万亩高档优质生态稻米示范基地、3万亩木材、2万亩楠竹基地建设,并制订了一系列标准化种养技术操作规程在产业基地推广应用。通过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和无公害蔬菜监测中心,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引导企业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的加工转换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目前,全县通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地认定的面积已达到87万亩,产品认证达到41个。同时,帮助她们制订各项管理制度、协会章程,从快办理审核、登记等手续,帮助协会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推广品种,落实种植计划,签订订单合同,调运种苗;深入田间地头搞好生产技术指导;及时做好农产品收购、资金结算、红利分配等工作。三是积极为女社员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服务。我们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帮助她们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种植规模和品种,组织订单生产,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妇女合作组织对订单产品全部实行优质优价,价格保底收购,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保证了种植效益。并通过合作组织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免费服务,在种植技术、信息、启动资金、生产配套物资,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等方面全方位服务,使农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产出率和优质率,让农民自愿扩大种植规模,保证农户和企业利益双赢。

三、妇女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妇女的经济收入增加了。通过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程度不断提高,她们的经济收入也不断增加,总的来说,会员妇女年人均纯收入比普通妇女多400元左右。如***镇的***,她原来整天种田种地忙个不停,家里还是一无所有,2003年她加入了大米加工协会后,仅三年时间就盖了新房,而且还送女儿上了大学,儿子上了高中。

(二)、妇女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妇女加入合作组织后,不断参加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成为了知识型女性,为了解市场信息

,与外界接触也更增多,她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合作组织使她们抛弃了传统的偏见,不再自卑自弱,不再狭窄保守,使她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生长力量、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而且参加合作社以后,社员们在一起聚会的机会多了,在一起学习讨论,共同提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努力干,一起干的合作理念深入人心。她们让家庭更加和睦,让家园更加美好,在合作组织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

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高,发展动力欠缺。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满足于现状,小富即安思想严重。二是政府引导不够,扶持措施欠缺。由于财政资金困难,政府在人才培训科技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不够,银信部门的贷款支持力度不大,用地、投资、办证、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没有具体明确,各种名目的收费较多等等,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妇女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三是发展不平衡,差距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协会营销队伍发展较快,但股份合作经营、劳务输出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镇发展也不平衡,从全县来看,***、***、***、***、***等镇的覆盖面已达到50%,但部分镇的覆盖面不到10%。四是队伍素质低,科技含量不高。女会员综合素质不高,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相对落后,文化层次低,创新能力弱,高科技成果开发与应用少,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加工层次低,产品链条差,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发展合力。我们不但要提高女会员的思想认识,让她们认识到与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是降低农业投入和风险,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增加农业收入的可靠途径。而且要提高各级各部门的认识,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二是争取扶持措施,提供发展保障。争取政府出台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具体实施办法,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的优惠政策。争取财政支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资金。争取信贷支持,适当放松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贷条件限制,下放贷款权项,提高贷款额度,用足用好用活信贷政策。延伸服务链条,增强发展活力。帮助女会员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加强高科技成果引进、开发和应用。延伸产品加工层次和链条,开发新产品,增加附加值。同时不断强化合作组织和农户的联结纽带,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方面服务。积极引导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开展生产、避免生产盲目性,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产出率和优质率。

第五篇: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充分运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传统、封闭、分散、小规模的状态。这种状态造成了农业生产与现代、开放、规模化的市场相互分割。大量农产品需要在市场上销售,但农民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分散生产,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知之甚少,对市场规模化要求无所适从,因此非常需要有一个中间人将他们的产品和市场需求衔接起来。在这种强烈的需要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他们掌握信息,了解市场,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将农产品有效地组织起来,成为农业生产和市场之间的桥梁,都江堰市天马镇的食用菌协会就是其中的一员。

天马镇的食用菌协会采取协会+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协会和农户之间签订收购合同,协会为农户提供菌种和技术服务,农户负责种植,协会负责回收鲜菇,这和中国自古就有的“春粜秋粮”的运作思想非常相似。在协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协会没有进行工商登记,不具备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在商标注册、产品认证、税收折扣等方面遇到了很多难题,曾一度陷入了困境,我所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和协会进行联系,鼓励协会的会员进行工商登记,在我所的努力下,协会的会长赵之元及其合伙人向我所申办了营业执照,在办照过程中,我所派人提供上门服

务,帮助他们解决在登记注册中遇到的问题,在最快的时间内为他们办好了名为都江堰市天元绿色菌业合作社的《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并及时将执照送到了赵之元的手中。天元绿色菌业合作社成立后,却一直迟迟未开展最基本的建章立制工作,我所领导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赶忙派人来到合作社,一连工作了几天,帮助合作社建立了会员章程,把会员加入协会的条件、会员与协会的关系、合作方式、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形成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进一步健全了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使合作社的初步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天元绿色菌业合作社与农民之间的合作模式属于“订单农业”,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引导农民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生产。但“订单农业”在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风险,由于农副产品的生产周期长达半年甚至一年,在定购、生产中可能会遇到气候突变、土地征用、国家政策的调整等情况,如果“订单农业”的合同过于粗糙,没有作出提前的合法的预测和解决原则,在“订单农业”的 实施出现问题、矛盾和纠纷时 ,就极易使合同的一方处于不利和被动的局面。于是,我所把合同行政指导作为规范“订单农业”,促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的切入点,在订单签订前就主动介入,跟踪服务,认真审查订单双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和订单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规范订单的签订及履行,并对已签定的“订单合同”进行

鉴证,为及时对合同中出现的纠纷进行调解,我所设立了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小组,随时为合同当事人提供服务。我所多次深入到合作社和农户,在他们中间广泛宣传合同法律知识,努力提高他们的合同法律意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在征求过合作社和农民方双方的意见后,为他们提供了农副产品购销合同示范文本,指导他们在权利义务均等的基础上完善订单内容、履行订单义务,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搞好种植和回收,走“合同—信用—效益” 的双赢之路。

在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好服务的同时,我所党支部积极引导天马镇食用菌协会实行“支部加协会”的管理模式,把农村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切实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作用。我所支部的党员们多次来到天马镇食用菌协会,帮助他们从制度、机构、人员等方面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动员协会把党员干部推向协会的关键岗位,充分发挥出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指导协会中的党员在农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把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到千家万户,引导协会在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通过致富带头人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

我所积极在合作社和农户中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品牌意识,引导他们实行品牌战略,为产品注册商标,打造自己的优势产品、拳头产品,从而全面提高农产品的

整体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

到目前为止,天元菌业合作社已发展种植户2000余人,种植基地3500亩,年产双孢菇菌种80万瓶,年收购加工蘑菇8500吨,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合作社的产品飘洋过海,远销到了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在天元菌业合作社的影响下,都江堰市谦谦蘑菇加工厂、都江堰市天马菌业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并且在我所的努力下,这两家企业和天元菌业合作社结成了联盟,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一股合力,增强了企业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的竞争力。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渠道,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措施,更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我所将进一步立足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密切关注辖区内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做到事前介入、上门服务、跟踪服务,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实现政府税收、企业效益、农民腰包的“三丰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怎样制作标书范文下一篇:住院病历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