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式学习化课堂教学

2023-04-23

第一篇:学导式学习化课堂教学

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江苏省苏州市湘城中学

施建新

邮编:215138

本学期以来,我根据教改要求和高三学生的实际,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 我所尝试的课堂教学模式,可称之为“学导式”模式.

所谓“学导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学入手,以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我在学生自学辅导和教师适当启发的基础上形成的,下面就谈一点对此模式的浅见。

一、实行这一模式的要求

1、学生在导前,自学为主,把学习质疑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的“教”集中在“导”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 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发展,“教”要为“学”服务。

3、学、导结合,“教”“学”相长。教学中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 一,做到及时反馈,力求实效。

二、“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的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是确定的,每节课的45分钟也是固定的。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真正发挥“学导”功能,只有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合理安排课堂结构的各环节,尽可能做到规定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学导式”教学的课堂结构通常分四个环节,即:自学——质疑——精讲——演练,其中演练是“学导式”综合开发学生智能的主要环节。以上各环节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环环相加,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自学是基础,精讲是条件,演练是综合发展。

当然,在每一节课中四个环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内容及教材深度的不同,可以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以真正达到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任务的目的。

三、“学导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学导式”教学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学生和教材实际,因此,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优化组合课堂45分钟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我以往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l、“学导式”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它以自学、思考和讨论为主,学生自 己观察、辩认和分析,作出判断或结论。如我在讲“社会主义民主”这一节时,我把学习的自主权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把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特点、本质、

内容等与资本主义民主相比较,从而自己得出社会主义民主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的结论。“学”以后马上“导”,我从书本内容出发指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滥用职权、压制民主的现象,还存在官僚主义,民主生活中还有形式主义的东西存在,会不会影响到我们新型民主的本质?这样就又引出了民主的本质与民主的发展程度的关系问题,使学生更深一层了解到我们的民主尽管还不完善、还不成熟,但随着民主发展程度的提高,这种最高类型的民主终究会成为现实,这些不健康的现象,也终将会随民主制度的日趋完善而消失,而资本主义民主尽管已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但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的本质,它仍是资产阶级专政。

2、“学导式”的重点放在开发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上,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开发和普遍发展,实行教书育人统一,教学过程和教育过程有机渗透,使知识、能力、提高觉悟得到综合效应。《教学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有两类因素在起作用,一类是智力因素;一类是非智力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兴趣等个性心理品质,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情感这种非智力因素活动巨大影响的表现。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把一些基础理论灌输给学生,然后针对现实的政治生活,政治现象,自己领悟,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目的。

3、“学导式”是学在导前,因而能把教师从重复叙述的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把导的效能转化到学生能动地开发自己智能上去,从而使差的跟得上,好的吃得饱,获得大面积提高。

“学导式”教学是我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进行的一次教改尝试。由于实践时间短,且在摸索中进行,因此,还有待于完善。

第二篇:小学学导式教学

红莲小学 “学导式”教学法

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校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 “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提出的“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环节,培养学生体验感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在结合自身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学导式”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创新提出了“预习导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升——检测反馈——拓展延伸”六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使某些学科的平均分数提高了一倍。

学导式教学倡导师生学在导前、探索创新、先学后教、当堂演练;凡是学生能看、能写、能练的尽量让学生先学做;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的自学和互学---主动进行的"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活动;相应得到教师示范指导,师生相互启发、教学相长;有效地改变了教师垄断课堂、学生普遍不会自学、缺少创新活力的局面。

一 学导式教学的精神实质是:学在导前、展示自我,突出培养肯创新的人才

学导式的精神实质是:学在导前、先学后教,把‘学’摆在先头,首先把自学和质疑、一题多解、标新立异、展示自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着力引导、诱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当堂理解、演练技能。学导式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充分扶植和积极利用学生自学和合作互学的积极性,是对注入式的彻底否定。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中,独立阅读探究教材,互相解疑评改,先在小组后在班级精讲-演练,展示自我开发智能,给自学-探索能力、表达表演能力,从而使学生精神振奋,发挥潜能,快速成长为肯创新的人才。学导式突出学生学、教师导的思想--即学导思想,突出‘学’的主动性和自主创新,完全符合当代教学改革的趋势。学导式既适用于小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原则与基本方法。因而,体现学导思想的各类教学法,正是学导法;体现学导思想的各类教学模式,即为学导式。

‚以学为主‛,即:教学的本质在学生的‚学‛而不在是教师的‚讲‛,以学为本,开放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个性发展,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学习内容‚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延伸内容,拓展知识点、展示过程,演绎、提升,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中运用和展现采集的多种信息甚至奇思妙想、各种感悟;快节奏: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导式学生主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 直接从教材获知,掌握学法、形成学力,教师只相机引导,让学生学做课堂的主人

学生自学凡读教材能理解领悟之处,可自己复述或练习解答;教师不需重复讲解,只检查验收,仅在学生力不胜任时,才提示、点拨、演示、精讲。这是学导式对教师满堂灌的彻底否定;学生学在导前,先学后教,学做小先生,多人异步,一题多解,提出的问题能超出教师备课的范围,师生能相互启发,这是对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

‚学导式‛课堂几乎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由学生主动进行的"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活动。

1、自学:包括预习、阅读、感知--无教材时可听报告或看演示,发现难点,明确目标、制订自学计划、尝试练习、检测;教师加工教材为学材,指导自学方法,研读、探究教材。

2、解疑:个人解疑与群体相结合,或前后座互相质疑、小组交流汇报,互学答疑、合作探讨。

3、 精讲(含展示提升):可先由各小组代表或优秀学生精讲所领悟的学习要领、解疑答题,后由教师精讲、总结。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每人不超过3分钟;互不重复。这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又锻炼了表达、表演及写作能力;教师适当指点。 教师精讲点评要少而精--加深加宽,重在引路--指导自学方法和技能技巧,理清重点、难点的思路。

4、演练(含展示、反馈):包括学生复习、完成基本练习,巩固双基、作业、实验操作、实际运用、实践、自测(可2-3人相互出题、批改)、改错、自结(反思、小结)、测验--用书面或口试、实践与娱乐活动看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让学生考出兴趣。教师侧重验收---检查、批改、评价(总结、评定);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因材施教、着重辅导学困生,掌握动态。

演练是学导式教学结构的重要部分,是多渠道、多样化、多层次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技能、开发智能--提升自学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优化品行的重要环节。

以上是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范式。在各科教学中当然可有灵活具体的变式。

第三篇:“学导式”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于构建“学导式学习化”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理念:

学为主体,先学后教,教学合一

二、要求:

1.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2.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

3.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 4.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 5.开放性(有可供学生思考拓展的“留白处”); 6.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三、备课:

基本操作流程:

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课堂组织实践——→ 课后反思补充。

四、上课:

基本环节(五环节) :

“明确目标—→尝试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

(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 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尝试自学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出示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 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尝试自学这一环节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三)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

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根据学习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

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

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 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

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尝试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

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

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

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 3

该是将“学路”和“教路” 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四)合作探究 学生依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

(五)达标拓展 围绕本课时学习目标,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流程,将“学路” “教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学路”是最基本的。这五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教学中应根据数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

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可持 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注意事项

(一)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备课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活动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 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 。 (2)五备:

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 点” (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和想法,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

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

④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详细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二)强化学导预设,提高课时效益

教师要在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 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

预设的内容包括:

(1)尝试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 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

(2)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

(3)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 的起点、内容。

(4)达标拓展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 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

(三)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机械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除了教学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1)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

(2)教会学生倾听:一方面,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

(3)教会学生评价:在合作小组或班级内能公允真诚的评价同学的观点,能质疑、批判、改正、补充、完善别人的意见。

(4)教会学生合作:在合作小组内,能以宽宏大量的心态主动借鉴他人的智慧优势为我所用,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贡献分享自己的智慧优势。不互相排斥、不互相嫉妒、不互相拆台、不互相封锁信息。

第四篇:学导式课堂学后反思

本学期,参加了由民生大街万青主任带头的名师工作室,恰逢民生大街小学请来江洪春老师指导教学,所以就跟随他们本校老师进行学习研究。

此次研究的主题是:学导式课堂研究。主要的理念就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会的不教”。主要的模式就是学生先自主完成导学单,然后课堂汇报导学单和课文教学。总课时数还是与以往教学一样,但是给予学生的空间更加广泛。说几点具体的体会:

一、教材分析:

昨天下午参加了江老师指导的教材分析。和大家再分享一下教材分析的方法。

1、教材位置。教材的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文专题的位置,一个是训练重点的位置。位置的分析讲究一个原则:明白它来自何方,然后走向何处。以《老人与海鸥》为例,它的人文专题是感受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在三四年级的教学中。有关动物的文章出现过多次,以往关注的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而本单元是走进动物的情感世界。理清小学六年里,人文主题的线索是什么样的,这样更能明确每一课的教学重点。

教材位置的第二个方面是训练重点的位置。训练重点的分析分为三步骤,一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什么;二是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训练重点;三是该训练重点在以往教学中是什么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又有什么发展。例如,《老人与海鸥》这一节课中,有一个训练点是让学生“快速阅读”,首先明确什么是快速阅读:不是逐字逐句的读,而是整行阅读文本,有跳跃性,阅读的视野较宽。其次,为什么有这样的训练点,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不是为了细细理解而是为了概括文章的大意。第三,该训练点在《彩色的翅膀》中出现过一次,在这里是对前面训练的一个巩固和发展。

2、教材内容: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来解读教材内容

(1)字的解读:字音和字形两个方面,读音易错的,书写易错的,如果生字中没有难写的或者易错的,可以指导一下字的结构、布局等。 (2)词语的解读:要找能体现语文规律的词语和句段,有特点的。 本课中找的是抑扬顿挫,四个字代表四个含义,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你还积累了哪些类似的词语,如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等。不一定是最难写的,但要求是最有特点的,能体现汉语特点的。

(3)句子解读:有三种句子,重点句子,有语言特点的句子,难懂的句子。

(4):段落的解读:重点段落和有特点的段落。先解读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解读这一段作者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表达方法是什么。最终解读要落脚到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上。

(5)篇的解读。一是解读思想内容,既中心思想是什么,主要讲什么事,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是把课文进行段落划分,课文一共分为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三是解读表达方法。表达方法的分析也要分为这几个步骤:一是先谈文本的结构,例如总分总或者是总分,然后再谈文章的写作顺序,如事情发展的顺序。 二是作者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例如是否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三是语言特色。是情感强烈,还是质朴、平实。

3、课后题。分为三步,第一层是这是哪一类的题目,是内容理解题还是朗读题;二是编者为什么要出这样的题;三是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

4、学情分析:

学情的分析要根据字词、快速阅读、内容理解、写作方法、人文专题的已知未知领域。

5、学习目标:

1、字

2、词

3、本节课的训练重点

4、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且要指出具体的学习方法,是抓住关键词,还是联系上下文,还是边读边想象画面。

5、领会表达方法。

6、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设计导学单,提高学习起点。

三年级的导学单一共可划分为这几个部分:

1、字音联线题。第一行为字音,第二行是生字。

2、写一写。本节课重要的生字,出示田字格。

3、查字典。我通过查字典知道了哪些词语的含义。

4、课文思考。有关课文的内容的思考,例如课文段落的划分,主要时间的概括等。

5、小练笔。主要是针对课文的一些练笔。

导学单在二三年级是放在课堂上做。教师指导如何做,需要注意的是什么。逐步到高年级后放在课下完成。

课上汇报:导学单汇报对学生进行了逐句的指导,第一句是:请大家看大屏幕。学生们集中精力,看到屏幕上的学习单。第二句是:读题目。 江老师特别指出,拼音联线要让孩子拼读,拼音拼读三遍,字读两遍。第三句:大家读的很正确,或者是你回答的很正确。第四句:大家还有补充吗?第五句:谢谢大家!在学生汇报期间,老师只在个别地方指导。学生充当小老师。汇报的顺序是:按小组编号进行,例如今天第一题是一组一号,第二题是一组二号,明天第一题就是二组一号,第二题是二组二号。汇报完学习单之后再进行课堂教学。

三、

训练学生,从课堂常规抓起。

目前,江老师备课已经到三年级。前期因为没有参加,所以就从三年级开始说起。课堂上,江老师主要是针对学生发言姿势和发言声音进行指导。发言时站直,捧书,头抬高。发言声音洪亮,大声。 学生发言常规化,主要指导学单的汇报。

朗读指导常规化。每节课都要有朗读的指导,哪怕是一句话。

四、

学生能做的,都交给学生做。例如,有些生字学生可以进行板书,就让学生板书。 教研员指导课:

一、

首先,是训练,就要有层次,就要有落实。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基础理解文本的训练,但是层次不清楚,导致学生的理解没有铺开。训练,应该是有梯度的,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比如,先找关键词,体会关键词的含义,感受句子背后的情感。只有经历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才会推进,才会发展。只有训练的目标明确了,层次清晰了,不同程度的学生才会都获得发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其中抓住关键词是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第一方法。

其次,这学期跟着王莹老师进行的是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理解从两方面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和理解表达方法;运用一方面指上课的口头表达,另一方面就是指写作。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推进学生的理解,既包含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包含表达的理解。而运用主要指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创造表达的机会。另外,王老师特别指出,单纯的技巧性的写作训练是不能出现在阅读教学之中的。理解的归结点还是理解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三,训练点的选择要推进学生的理解,推进内容或者表达上的理解,不能单纯为了训练而训练。训练的空间要广一些,要能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更重要的一点是,训练的设计要在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这样的训练才有抓手,有了基础,再加上训练,学生的理解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第五篇:德国“行为导向教学”与中国学导式

德国“行为导向教学”与中国学导式项目教学的对比

--学导式职业教育研究(1)

中国的学导式,是在启发式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的教学模式-即:自学并求得恰当指导、学在导前、学导结合的教与学、工作与管理及生活方式(也是人生的基本理念);学导式以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格五层次人才智能结构优化-人格和谐发展肯于创新、即:五元智能结构的优化为目标,把教学基点移到了"学"上;实行学导式创新的教学原则,有以下6条:自学为主、积极主动;学在导前、及时求导;借鉴模仿、能者为师;因材施导、以导利学;学可促导、相互启发;体验成功、创新超越;并实行学导式创新的教学课程、内容、组织、设计、过程、方法、管理、考核与评价;学导式博采众长、体系开放;适应性强、覆盖面广。用学导式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可为建设学导式各类学习型组织和学导式学习型社会=学导式社会做贡献。

一、来自德国职业教育的“行为导向教学”,这一概念不够准确:

1、

据称:“职业教育行为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导向(按:是何种行为或工作任务?)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按:其实,这应是以学习掌握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与指导思想,或者为培养具有某种行为能力--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与指导思想);

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按:其实,这正是学导式的基本特征与含义),如,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等。

2、职业教育 行为导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按:这里的关键能力--具体含义不明晰!)、 职业行为能力(按:这里的职业行为能力--具体含义不明晰!)。

据说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主流,也被各国职业教育界中有些人接受推崇。这就更必要将它搞准确。

3、其实,职业行为能力(按:职业能力即指专业能力,加上跨专业能力即指关键能力),在这里指的是完善的职业能力。

1)职业能力(按:即-专业能力)--仅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已远远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1 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同时,

-2 还要具有关键能力,即跨专业的能力--多功能、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

它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这样,才是完善的职业能力。

4、因此,培养关键能力(按:即-跨专业能力),成为近20年来德国职教界的最高目标。

这需要在集体的职业活动中。通过解决职业工作任务来实现。

因此,主张引入行为导向式学习,通过行为导向型教育或培训--“行为导向教学”才可获得职业行为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关键能力)。

其实,这不过是通过解决职业工作任务来实现的职业行为能力的开发培养过程;是以学习掌握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指导思想或者为培养具有某种职业行为能力(专业能力和跨专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指导思想,--而这也正是学导式的用武之地。

5、上述问题产生的背景:

1)生产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随着科技发展、知识陈旧律加快、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的周期缩短、工艺水平不断更新,必须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按:这正是学导式的用武之地--它以开发自学-探索能力为人才培养的突破口),能根据生产的需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2)同时,生产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由于技术与企业组织的变化、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导致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小组工作的方式成为了工作过程的主要方式,必须具有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按:这也正是学导式的用武之地--自学-解疑、小组互学,开发培养社交-管理能力)

二、通过解决职业工作任务实现职业综合能力与行为培养的学导式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的教与学基本特点:

1、职业教育要培养的能力及其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通常以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教学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它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对教学内容重新加以整合、围绕项目或单元教学任务,设计出一个个学习环境及其活动、一个个具体项目、技术及其方法。这不仅涉及专业知识,还必然涉及跨专业知识。

学习内容的综合性,要求教师与学生具有运用跨专业的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当然同时也有利于这种职业行为综合能力的培养。

2、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到评价成果,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做活动的主人--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个具体环节的细节;创造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学生的学习较多采用工作小组方式进行,同时创造条件、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教学,使学生臵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这便于学生发挥特长,有助于形成每个学生的责任感与协作精神、及时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3、学习成果--提高多样化的职业能力与行为:学生学习的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职业能力行为提高--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形成这种多样性的能力,主要不是靠教师教,而更重要的是在职业实践中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追求的不是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性,因为评价解决问题的学习成果标准并不是对与错;而是“好”与“更好”。

4、职业教育与学习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方式:不仅用笔试、口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强调运用完成项目的方式,考核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灵活运用绝对评价,是否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进步程度,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价解决问题的学习成果标准并不是对与错。

评价主体: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独立探究的自学-探索能力、小组合作的社交-管理能力、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进行主动、客观地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体验;

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与此同时,教师给与恰当指导;着重帮助学生对教学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 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对学习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既关注学生已达到的程度与水平,更要关注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生成与变化。

三、通过解决职业工作任务实现职业综合能力与行为培养的学导式职业教育项目教学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

1、通常,看待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主要代表性的观点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这一观点是从“教学过程是人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这一前提出发,在特殊的认识关系中分析、把握教育教学的主体与客体。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问题及结果的先知者,教师作为知识的载体被学生所认知,成为学生认知的客体。

2、职业教育学导式项目教学同传统教学相比,显著特征是:问题的情景性、教学任务的实践性。

它的教学、学习内容主要来自企业的生产实践;常常远远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

教学重在培养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不是仅仅掌握系统知识;

3、职业教育学导式项目教学的教师,对项目教学,事先也没有明确的答案;面对问题情景,教师和学生同样是解决问题的探究者、学习者,地位是平等的,同为主体 ;同学生平等交流、商讨协作的伙伴关系,显然,教师失去了“知识权威”的至尊地位。

4、职业教育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和生产实际来共同设计教学项目--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往往超出了教师已有的专业知识范畴,教师失去了以往对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尝试、探索,并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吸纳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了,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的知识来源;师与生谁先获得知识、谁先发现与解决问题,谁就先获得发言的主动权。教师失去了以往的优越感,教学由“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学导式的一起讨论、共同探索。

4、对学生发展--开发五元智能结构的价值:

-1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

-2 在职业教育学导式项目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共在主体,学生主动地探索尝试解决问题,有助于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在师生一起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实的态度、严谨的作风等品质,都会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品质。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通过解决职业工作任务实现职业综合能力与行为培养的学导式职业教育项目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职业教育学导式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及投入,师生双向互动,学在导前,学生从知识的接纳者转变为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

1、解决职业工作任务实现职业能力与行为培养的学导式项目教学的准备阶段:根据总的教学目标,师生共同确定教学项目--共同收集信息、制定与论证计划;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结合生产实际和学校的条件,率先为学生开发、设计师和学生完成的教学项目;同时,提出可供学生讨论研究的相关建议,以及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在学生形成具体的实施计划、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具体指导;

2、解决职业工作任务实现职业能力与行为培养的学导式项目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师要着力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然也要传授知识,但更多的是在学生中间,当学生碰到困难力不胜任时,教师要给于具体帮助。“小组工作”是实施阶段的基本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与能力,把学生 合理划分为“工作小组”,指导学生明确目标和职责,实现有效的分工与合作。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心理、方法和价值的引导上:

心理层面: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尝试,同时,对学生进行勇于创新、善于合作、抗挫折的意志-调节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社交-管理能力的教育、培养;

方法层面:要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微调:不断完善方案、更新手段、拓展思路,

价值层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和完善品行结构(探索精神、社会责任感、质量意识;关注对这些方面的感悟和体验;而不仅仅追求所谓的成功、成果)。

3、解决职业工作任务实现职业能力与行为培养的学导式项目教学的评价阶段:前面已经点到,此处不再重复。

4、职业教育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和生产实际来共同设计教学项目--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往往超出了教师已有的专业知识范畴,教师失去了以往对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尝试、探索,并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吸纳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了,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的知识来源;师与生谁先获得知识、谁先发现与解决问题,谁就先获得发言的主动权。教师失去了以往的优越感,教学由“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学导式的一起讨论、共同探索。这使教师容易发现自己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不足,体验到对生产实际、工作过程的何等不熟悉,从而愿意继续学习、完善自我。

教师失去了以往的优越感,教学由“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学导式的一起讨论、共同探索。这使教师容易发现自己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不足,体验到对生产实际、工作过程的何等不熟悉,从而愿意继续学习、完善自我。

同时,教师是项目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理应高于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他们的认识、探究,理应得到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借以引导学生探究、尝试,要发挥启发、引导的积极作用。

5、职业教育教师的工作方式从个人教学的狭小领域走向集体合作。围绕项目教学,教师指导的内容不仅涉及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还会涉及相邻学科、相关学科、乃至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项目教学的学习内容主要来自企业的生产实践、来源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常常远远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大多数教师很难独自一人就可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需要同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才能胜任指导项目教学、要求各科教师之间的合作,由学科化的教学转变为综合化的教学。

-1 职业教育教师必须与同事密切联系,关注其他专业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首先自己要学会合作。这种工作方式的变革,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2 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的学习内容主要来自企业的生产实践、来源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这就把教师推到了“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面前,促使教师从学校走向生产实际,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师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熟悉工作过程,通过各种方式,跟踪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水平与变革[否则,就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这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形成。

-3 职业教育项目教学为教师综合运用知识、拓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

近年来,职教教师的知识“老化”、“窄化”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但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是综合的教学任务,实质上是对教师知识的丰富性、价值性的检验。教师从中自然会反省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而不断学习、充实、更新乃至重构自己包括知识结构在内的五元智能结构。

参考文献:

[1]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

[2]李晓玲.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3]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2,(1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大航海时代世纪之战下一篇:学代会欢迎仪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