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解题技巧例说

2022-11-29

纵观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 科技文的命题相对稳定和成熟, 它主要是以单项选择的命题形式来考查学生的理解、推断和想象能力, 看学生能否根据文意正确辨识以达到考查的目的, 因此试题只能以干扰项的形式来设置陷阱。现结合2009年高考试题的实例来进行分析。

1 无中生有

即选项中的信息, 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 也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例如北京卷第14题D项:“昆曲人物舞台站位互相对称, 因其舞台布景讲究对称性。”此项因果关系文中没有依据, 昆曲人物舞台站位互相对称是为了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效果。再如全国卷Ⅰ第6题B项:“始终可以被置放在军事首领和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中”在原文中没有涉及, 属于无中生有。又如2009年湖北卷第7题A项:“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其错误在于“借助能源技术”, 这点内容在原文没有相关信息, 属无中生有。

2 以偏概全

即以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来概括整体。例如北京卷第14题C项“注重手脚之间的协调”以偏概全, 应是还包括“眼睛”等的动作姿态。再如四川卷第7题C项:“检测牲畜排泄物中有无耐药基因即可断定其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其错误在于“牲畜排泄物”不是耐药基因的唯一来源。又如湖南卷第8题D项“新科学反对旧科学”错误, 应是反对旧科学中错误的东西;“否定过去的研究成果”也错误, 应是“研究成果中的有危害的内容”。

3 偷换概念

即选项中将原文词语用似是而非的非等值概念替换, 常见的情况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例如湖北卷第6题A项:“数字海洋运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持续地观测海洋, 从而采集到的有关海洋世界的各种数据。”这是原文第一段第2句的内容, 说的是建设数字海洋的方法, 而不是数字海洋的含义。安徽卷第3题B项“已经成为”错误, 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里是“几乎成为”而非“已经成为”。

4 弄错时态、模态

时态即“已经如此”或“将来如此”。模态是逻辑学上的一个概念, 从这个角度设置选项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例如湖北卷第8题C项“通过实现……完成了海洋管理任务”这一说法错误。原文是“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但并不意味着在实践上就“完成了海洋管理任务”。宁夏卷第一题D项:“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 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 唐朝诗人之多, 于此可见一斑。”原文第一段有这样的信息“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 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 所以D项删除了原文语句中表示推测的两个词语“可能”和“大概”, 把作者猜测的内容绝对化了。

5 答非所问

即尽管选项内容出自文章, 但与题干毫不相干。例如江苏卷第15题B项:“作者以天空中水汽凝结成雨滴的事实说明, 灰尘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从第二段来看, 此项举例, 只是在证明“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这一观点。再如天津卷第15题D项:“在昆虫采集花粉的过程中, 昆虫得到食物, 花得以授粉, 这一事实证明了‘间断平衡论’的正确。”从原文第三段信息“在这一过程中, 昆虫得到食物, 花得以授粉, 动物与植物彼此受益, 相得益彰。”而D项这个例子证明的是“协同发展”。又如安徽卷第一题A项:“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这一项不是题干中“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 而是“通俗历史”这一对象, 属文不对题。

6 因果颠倒

即选项在因果关系上, 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 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全国卷Ⅱ第7题C项, 根据原文第3段末尾内容分析, 《论语》“袖珍本”采用了八寸的竹简, 是为适合人们“拿在手中或坐或卧, 甚至箕踞也可以看”, 让人不累, 从而体现了“人性化”。选项属于因果倒置。再如广东卷第13题D项:“第二种‘外在的自由’是实现合理分工和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原文倒数第二段末句:“如果合理的分工问题得到解决, 技术的进步就会提供这种自由的可能性。”表明第二种“外在的自由”是实现合理分工和技术的结果, 属于因果颠倒。

7 转化失误

即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 误将肯定变否定, 否定变肯定, 已然变未然, 未然变已然, 或然变必然, 必然变或然。例如四川卷第7题B项:“土壤中的耐药基因经过多次转移, 传播给人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而原文说“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危重病人的旅途中, 经过了多次转移”, 说明多次转移之后耐药性增加了, 而不是逐步下降。再如湖北卷第9题B项:“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并不存在矛盾, 因为数字海洋可提供科学地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最佳方案。”根据文章结尾部分可知, 在“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上, 数字海洋能“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 并不包括为“保护海洋”提供最佳方案。

8 曲解原文

即利用文中某一词语原有的多义性或某一短语的歧义, 故意曲解原文的意思。例如湖南卷第7题A项:“文章中称科学为一种新的‘偶像’, 这是对在欢呼声中登上神坛的科学的批判。”从原文第一段末句“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 科学作为一种新的‘偶像’登上神坛”来看, 并非是对登上神坛的科学批判, 这是曲解文意。再如这道题C项:“杰出的科学家主动停止了自己的科学研究, 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文中第五段第二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推进, 基因重组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关注”, 可推知其错误。

摘要:高考科技文的阅读不是考科技知识, 而是以介绍科技知识的文字为媒介, 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题型较稳定, 因而有一定的解题规律。本文拟从高考的能力要求, 命题陷阱及复习对策方面对高考科技文阅读作个初步探讨, 以排除同学们答题时所受的干扰。

关键词:科技文,解题技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造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文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民办学院网络舆情分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