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教育目标谈学校体育教育改革

2022-10-16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要标准的不断变迁与提升, 学校教育改革也紧紧围绕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不断的深化与发展, 高中学生体育素质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由此对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已历经多年。体育教育工作者从宏观上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结果评价等方面给予高度的关注,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对于实现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的关注度不够。教学方法还是比较传统, 评价手段与体育教育目标相背离;宏观上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整体目标与细节上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何科学定义学校体育教育目标,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成为我们体育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1 问题的提出

1.1 体育教育改革的内涵

所谓体育改革并不是对传统进行颠覆, 搞的“面目全非”, 而是对“传统”进行理性的分解、重构, 对“现代”体育教育元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吸纳、融入。我认为体育教育改革是一个将传统教学内容解构;将教育观念更新;将现有教育资源重组、将现代元素融入的一个综合的扩展过程。

1.2 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

目标决定行动导向。简单说, 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应该沿着首先明确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其次确定体育教学目标;最后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先后顺序进行。体育教育目标、体育教学目标、体育课程是不同的三个概念。体育教育目标包含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又决定了体育课程设置、模式、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以及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法。体育教学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改革的结果一定要符合现代学校教育教学规律, 体育教育目标决定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评价方法, 反过来体育教学服务于体育教育目标, 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1.3 学校体育教育目标

高中阶段体育教育目标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 该阶段所学习的多数内容在初中阶段已基本完成, 因此这个阶段的体育课堂更主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有教师指导的活动身体的空间, 在体育课上更多的是实践以前掌握的技能, 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 为终身体育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可以定义为: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身体锻炼方法,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

客观的说, 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符合时代和中学生自身要求的, 是符合学校教育教学规律的, 问题是目前的体育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评价方法与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脱离学校体育教育总体目标的体育教学改革, 是盲目和片面的, 最终的结果是理论和实践两层皮。

2 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体育教师大多为本科毕业, 实践技能水平较高, 理论研究水平有限;具备较高理论素质和学科研究能力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较短缺;同时体育教师进修深造和交流的机会少, 客观上造成体育教师学科最新信息接受少, 缺乏对学科发展的前瞻性。观念陈旧, 对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接受慢。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2.2 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概念模糊

不少教师对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概念认识模糊。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广义的, 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目标包含于学校整体体育教育目标中, 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整体目标的途径之一。体育教学目标又是通过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的。可见, 课堂体育教学任务对于实现学校体育教育整体目标的意义非常大。

2.3 教育目标过于笼统单一, 忽略了不同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体育教育目标是一个动态和变化的过程,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随着不同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变化。不同时期教育目标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例如小学、中学、高中、大学4个不同阶段, 简单得以“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学生体质”而一语概之。显然是错误的。

2.4 考核评价与体育教学目标和宗旨相背离

现代学校体育教学宗旨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 指导学生通过体育项目的练习 (学习) 来提高身体素质, 掌握练习方法, 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从教育目标看,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更注重学生参与过程的表现和对运动练习方法掌握程度的评价, 而我们对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评价, 一直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 以技评、达标为目的, 忽视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学习, 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 解决办法

通过以上我们对学校体育教育目标、教学目标、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分析, 我们看到了目前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根结, 找到了问题原因, 自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1 更新教学理念, 统一思想, 明确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路

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路:首先明确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对体育教学目标的指导意义和体育教学对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性。这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跟上学科发展的脚步, 掌握最新的学科信息。教师要明确“为什么”教?和“怎么”教?然后进行与“目标”相适应的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树立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思想, 围绕时代的要求, 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进行体育课程设置。

3.2 进行体育考核评价改革

从根本上打破技能考核的权威性, 构建科学公正, 有力于激励学生锻炼积极性和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教学评价模式。

这个评价模式, 将学生自我评价列入体育成绩;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身体机能发展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 传统学校体育教育理念, 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评价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以及高中学生不断提高的自身要求, 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制约改革的因素有多种, 体育教学理念的陈旧是制约体育教学改革的瓶颈。观念转变了, 体育的教育目标, 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才能改变, 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4.2 建议

固有模式陈旧是体育教师进行教育理念转变的最大障碍, 因此在主观上体育教师要加强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 丰富知识结构。教学上大胆创新。客观上希望所在学校给与体育教师更多的进修深造和外出交流就会, 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更好的为教学改革服务。

摘要: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育目标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改变。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正是在这样的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不断的变化和深化。本文通过分析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对体育教学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以及当前体育教学和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体育目标、教学、考核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2] 曲宗湖, 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3] 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互联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分析下一篇:高职院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