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2022-12-3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职业教育担当着重要的责任。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 对学习兴趣也不浓, 为了教育好这些学生, 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尤其重要。作为基础学科的化学, 在中职教育中, 侧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人文教育等的培养。教学手段更突出趣味性、直观性, 更能够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更加适合在职业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现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对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1 精心设计问题

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 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 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 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 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 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和硫化氢时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 而不能应用稀硝酸?在讲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时, 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 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氮的方法。在进行硫化氢还原性教学时, 启发学生思考:硫化氢是酸性物质, 为什么不用浓硫酸干燥?硫化氢和浓硫酸会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硫化氢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 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体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 一环扣一环, 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 形成不间断的连续思索, 形成学习的持久内驱力, 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这样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2 选择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要把握学习目标与教学要求, 精选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密切联系的内容, 增加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如:讲到硫酸, 增加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原料, 引导学生写出以铁矿为原料的主要化学方程式。进一步了解工业上用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的原因, 以及选择硫酸厂厂址应考虑哪些因素等, 在科学内容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启迪和熏陶。如:在化学绪论中, 列举一些20世纪对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了解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发展趋势等, 都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要注意删改繁、难、偏、旧的学习内容, 不能在教学内容上只做加法, 不做减法。

3 突出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达到全面提高化学质量的目的。例如,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实验中, 依照课本上的实验很难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于是, 我提出问题:怎么办呢?学生议论纷纷, 甲同学说:“能不能用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呢?”乙同学说:“能不能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盛有石灰水的集气瓶呢?”丙同学说:“将蜡烛放入集气瓶里, 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导管导入石灰水中, 行不行?”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分别作了实验, 各自找到了成功的方法。脸上露出了笑容, 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体会到对待实验要科学、严谨、勇于探索, 得出结论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我想, 这比教师直接演示改进后的实验要好得多。因此教学中, 要给学生创造机会, 善于引导, 学生的智慧就能随处闪光。

4 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化课程的优势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众所周知, 化学的理论教学一直是困绕许多化学教师的难题。例如:在物质结构部分的教学中, 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 使多数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如果利用信息技术 (如:多媒体课件) 进行教学, 学生通过观摩一些模拟动画, 就能够得到直观、感性的认识和体会, 进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如果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能够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使学生对事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 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会自觉融入到问题中, 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

5 训练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 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掌握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并实际运用于认识和实践, 就能使主体思维能力发生层次的飞跃。

5.1 分析、比较思维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 新概念不断地引入, 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 都是容量仪器, 都能量出一定体积的液体, 所以学生使用时容易混淆。只有引导他们从容量范围、刻度规格等方面进行比较, 找出各自的特点, 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 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 用哪一种仪器。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 进行比较, 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 将原因加以分析, 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 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始, 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 而且思路正确, 并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5.2 推理能力训练

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 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 即从个别的特殊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例如, 在讲到导体时, 从铜、铁、铝、金、银等金属导电, 推出一切金属都导电, 这就是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 即从一般原理到个别特殊事例的推理。如以“碱金属元素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活动性”和“钠是碱金属元素”这两个判断推出“钠具有较强的金属活动性”的结论。在学习元素及化合物时, 在学习了某一族元素的代表元素后经常可推理出同族其它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这就是演绎推理。在化学教学中要经常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演绎推理,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总之, 中职化学教师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利用现有条件, 想方设法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有效性教学探索, 不断摸索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培养出面向社会、贴近市场,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摘要:中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 因此,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 更要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本文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实验探究、运用信息技术、训练思维能力等五种课堂教学手段, 对中职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马冬冬.在化学教学中培养中职生的终生学习能力[J].大众科技, 2008 (10) .

[2] 莫玉珍.抓好化学教学实现教学效果[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5)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事业激励使教师更加爱岗敬业——谈激励在教师队伍管理中的重要性下一篇:试论音乐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