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医学论文范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信息医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及课程体系的构成进行了探讨,根据我校十年创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的经验,提出具有医学信息学特色的课程设置方案,并对该专业的发展及学生的培养方向提出新的构想。

第一篇:信息医学论文范文

医学信息检索在循证医学中的应用

摘 要:著名的流行病学家将循证医学的意义概括为谨慎、精准的运用数据和研究数据,也可称为“遵循依据的医学”。患者的治疗方案经过多方的合作完成,比如需要基于患者的观念与期待,同时还要配合医生的专业诊断。现阶段,医学的各个领域中已出现循证医学的身影,另外循证医学也已渗透到教育、文献信息检索以及经济等领域中,并为医学决策提供重要的证据。针对文献服务检索系统,EBM重点调研方向是发展文献信息检索的功能,以证据为主的研究发展。

关键词:医学;信息检索;循证医学

Application of Medic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XUE Meng

(Tianjin Nankai Hospital,Tianjin 300100,China)

1 醫学信息检索的分类

大部分的资源都来自于网络平台、数据库以及期刊专著,为EBM证据提供来源平台。EBM又称实证医学,其含义为“有目的、正确地运用现有最好的科学依据来指导对每位病人的治疗”。

它是一门通过正确利用及合理分析临床资料来制定医疗卫生决策,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从而提供经济高效医疗服务的科学。

1.1 数据库资源

为了确保医学证据的科学性,一般从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信息获取。从中不仅可以检索各种信息,而且可以进行整理、分析与统计。现阶段,数据库已包含各地著名的数据库系统,比如国际医学界公认最权威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NE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等,这些都是EBM证据的获取渠道。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是万方数据库和CNKI。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临床实践大多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即根据某一药物对某些临床指标(不包括预后指标),如血压、血流动力学、血液生化指标(血糖、血脂等)、室性期前收缩(早搏)或非持续性心动过速等的作用来推测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1.2 网络平台

目前,循证医学涵盖了多方面的服务,比如方法评价库、疗效评价文摘库以及系统评价资料库等。其服务宗旨是为患者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证据,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传播、更新医疗卫生信息,优化防治系统的设施条件,从而提高医疗卫生的工作效率等。

1992年底,英国牛津首先建立了以Cochrane名字命名的英国Cochrane Center。1993年秋,其它几个国家的80多名代表在英国牛津开会正式成立了国际性Cochrane 中心协作网(Cochrane collaboration,CC)。值得注意的是,循证医学在我国有潜在的发展空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于1997年在华西医科大学成立,后两年经过正式审批成为第十五个亚洲唯一的国际循证医学中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循证医学的发展。

1.3 专著以及EBM期刊

流行病学家与不同的临床医师对一些发表精准、阐述科学、实用性高以及研究方向正确的医学文章进行交流,从而整理出完整的综述以及点评的文章,发布在EBM期刊上。目前,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是最有代表性的EBM期刊,还有英国医学杂志与美国医学会共同合作的《Evidence-based medicine(循证医学)》。

2 循证医学在医学文献检索的实践操作步骤与方法

一般情况下,循证医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构思临床问题、获取证据、分析证据、将证据理论运用于实践和总结归纳实践现象等。首先通过检索医学文献进行证据的收集与整理,同时,可根据构思的临床问题进行分析,比如球后注射治疗对恶性突眼患者是否起效;其次,对于提出的问题,广泛收集文献检索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文献检索的专业知识的作用,并进行有效、精准、客观地证据判断与分析;再者,采取科学的研究方式来判断研究结果是否正确,将正确的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之中;最后将临床结果进行总结与归纳。综合而言,文献检索系统是循证医学的使用重要工具,循证医学的实践操作主要依赖医学文献检索系统。

循证医学有多种方法来考察文献资料的科学和精密程度,例如Meta-analysis的荟萃分析以及system analysis的系统分析法。这两种方式以综合分析为主来进行文献资料的研究,基于构思的临床问题,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证据进行全面、科学地分析。同时,文献的选择应遵循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与方法,采取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法筛选适当的文献资料,为结论的总结提供可靠的依据。文献评价经过循证医学的具体运用也得到一定的升华。研究工作有可靠的依据来源,增强了项目研究的创新效果,丰富了研究领域的文獻检索工作内容。

研究类文献的客观性与方法学的分析是传统医学文献检索忽视的地方,以前往往更侧重于述评文献与综述文献的收集。循证医学的文献检索系统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它主要向临床证据为主的系统评价与对照试验的研究结论等方向发展,体现了文献资料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传统医学文献为循证医学检索提供可靠、真实的研究方法,同时循证医学检索在传统文献检索中应用许多有价值的方法,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3 医学信息检索在循证医学中的应用

3.1 医学信息检索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上的应用

在医学信息检索中,需要以一种科学、客观的态度进行文献的检索,并给予评价。检索的文献在没有进行科学评价之前,所提供的信息都不能被认为是科学和可靠的,这样的医学信息是不能被用于科研的,也不能成为可靠的科学依据。在进行医学信息检索时,不但要考虑到外在的因素对文献质量是否有影响,还要判断文献中所提及的内容、研究方法、科研设计和研究结果是否具有科学性,这都是循证医学对医学信息检索的文献外在质量和内在真实性的科学性评价。因此,利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对医学信息检索的文献进行科学评价,使医学文献检索与循证医学相结合,能够使医学信息检索的文献更加可靠,更加科学。

3.2 医学信息检索评价的方法在循证医学中的应用

在进行医学信息检索时,利用循证医学进行的医学文献收集、筛选和评价的方法,能够有效为科学研究做出科学的分析,并根据不同检索人员的需求制定。医学信息检索来的文献需要考虑信息的安全性,通过循证医学得来的信息一般来源于全球权威的数据,相对具有可靠性,但也并不是绝对的。对医学信息检索信息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可以用循证医学加以验证,并对临床意义、研究证据、病因及危险因素、诊断性实验证据等进行评价,利用系统评价和Mata分析法进行综合性分析,以保证科研投资的有效性,最后发挥医学信息检索的文献在科研实践中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循证医学对医学信息检索的评价以及对整个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的科研具有很大的意义。

4 结 论

针对来源于医学文献检索系统中的医学证据,我们应该秉持科学、客观的态度进行分析,遵循辩证统一的标准来判断证据的可靠性。同时循证医学文献证据的科学性与真实性有利于避免“全面接受”主义,有选择地采用获取信息的种类,避免盲目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另外,医学文献检索的专业技能要求懂得精炼信息与提炼出实效性高的资源,从而锻炼我们的信息意识。

参考文献:

[1] 曹红院.循证医学和医学文献检索课相结合的信息素质教育研究 [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3):85-89.

[2] 黄英,黄豪.基于循证医学实践的医学信息工作 [J].现代预防医学,2008,18(35):3549-3550+3562.

[3] 张艳荣.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在医学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J].医学情报工作,2003,24(6):438-439.

作者简介:薛萌(1981-),女,汉族,天津人,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

作者:薛萌

第二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课程体系的设计

摘要:本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及课程体系的构成进行了探讨,根据我校十年创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的经验,提出具有医学信息学特色的课程设置方案,并对该专业的发展及学生的培养方向提出新的构想。

关键词:高等教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设计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1998年正式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设立了管理学学科门类,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下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根据同时颁发的新旧专业对照表,原来的信息学、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与这一新的专业对应,这是“科技信息,专业名称近二十年来的第一次变革史”。

随着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以及医院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1997年我校开办了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连续招生了4届专科层次学生。2001年,我校在国家教育部新本科专业目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下开始招收“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方向本科层次的学生。十年发展历程中,我们就如何办好有医学特色的新专业,在其课程建设特别是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由于医学院校开办这一专业普遍比较晚,如何借鉴原来5个专业的学科背景和特点,结合医学信息学发展的过程,系统地设置适合医院信息化建设人才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办好本专业的基础。这个基础的状况如何,既影响到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又影响到学科、专业的发展。

1 专业发展背景及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前身之一是科技信息专业,再往前是科技情报专业。这一专业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过程

我国科技情报教育始于1958年。当时,中国科技情报所创办了科技情报大学,1959年并入中国科技大学后,改称情报学系。1978年,武汉大学创办了科技情报专业,之后吉林工业大学、北京大学、西安电讯工程学院、南京大学等一批院校相继建立了不同特色的情报专业。1984年,武汉大学成立图书情报学院,设立情报科学系,并开始招收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到1992年,全国共有30多个本科教学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90年代初,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提出与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将依赖于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各有关院校及时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1992年9月,国家科委的一次会议作出决定,把“科技情报”更名为“科技信息”,这在全国引起广泛的反响。1993年,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科技情报”调整为“科技信息”。我国情报学教育以改名为契机,向以信息管理为轴心的方向延伸和发展,开始了新的变革。

教育部于1998年7月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将原来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五个专业合而为一,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90年代初那次改革不同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置不仅明确了情报学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而且根据信息管理内涵广泛的特点,与其他学科和专业进行了大范围的整合,目前这种整合与重构仍在继续。趋势表明,这种整合应体现专业内在的规律性与本质特征,高效地配置专业资源,顺应社会对复合型信息人才的需求,从而使情报学专业教育在一个全新的视野和起点上重新塑造自身,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信息组织与管理人才。

1,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发展概况

自1985年白求恩医科大学率先成立医学情报系(本科)以来,我国的医学专业信息教育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开办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多,截至2004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设立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情况是:2000年以前批准的院校有4个,分别是吉林大学(原白求恩医科大学)(1985)、中国医科大学(1986)、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1986)、中南大学(原湖南医科大学)(1987);2000年至2004年底,教育部批准的院校有29个。由上述可见,仅仅4年时间,开办医学信息专业的院校从2000年以前的4所迅速增加到2004年的29所,加上其他相关专业,实际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已经超过40所。可见医学信息学教育发展态势十分迅猛。

1,3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能够适应的行业领域以及能够胜任的专业工作,是一种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的培养目标,反映了专业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作用,适应了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总体需求。在这一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结合我校的性质、专业特点、师资状况和毕业生的就业状态,我校确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系统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能,熟练运用中外文工具和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管理和医学知识以及较强的适应性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能够在各类医学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医学信息处理、分析、咨询、开发的医学信息管理与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2 课程体系的架构思路

课程体系是一个随着社会与学科的变迁而需要不断进行研究的复杂系统,其核心是专业的具体课程设计。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教什么”和“学什么”这一永恒的主题,对于一个面向医学信息管理的新办专业,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1课程设计的基本观点分析

(1)学科及专业取向的观点。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相对应的研究领域,本科阶段的课程设计应该反映本学科及专业的基本知识取向。但由于学科的分类及界定方法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分类会带来不同的体系,而且学科下知识的门类在不断增加,能纳入课程体系的课程又十分有限,因而如何适当地选择课程及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一个需要慎重研究的问题。

(2)学生取向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学生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主张实行综合化教育,反对知识分科,以学科间综合的方法来传授各科知识,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考虑学习的内容,在课程选择与时间的安排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但这在实际操作中较难执行。

(3)社会取向的观点。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最终应为社会服务,因而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必须经过对社会的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这种

观点主张按照社会存在的需要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塑造,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

综上所述,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既要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尽可能满足本科生较宽范围就业与继续深造的需要。

2,2课程体系的构成

根据以上设想,参考其他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同时吸收十年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医学特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分为数学知识模块、计算机知识模块、医学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等5个部分,教学环节可分为4个阶段(图1)。

第一阶段,理工科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技能,包括数理基础、外语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工科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等5个方面。

第二阶段,管理类和医学类基础课。主要以管理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习为主,包括管理学基础、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学、正常人体学、疾病学基础、药理学、诊断学、临床医学概论等。

第三阶段,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课。这是体现专业特点、培养专业素质所必需的课程。

第四阶段,专业方向选修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同时也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考虑学生今后各方面的发展,设立几组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

2,3具体课程模块的设置

根据前面提出的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上应当具有自身的特征。

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数学和外语基础,具有熟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开发知识,具有系统的信息管理专业知识,具有管理学科的背景知识和较宽的人文知识。

能力结构:对医学信息的快速准确采集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医学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维护和评价的能力;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汉语的写作表达能力;组织管理协调、公共关系、社会调查及医学信息产品的营销能力。

素质结构: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系统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科研和创造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责任感。

要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依靠在学生四年的修读时间里,通过不同课程的教学来培养他们。下面对几个课程模块的设置作出说明。

(1)数学知识模块。人的素质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认识所具有的悟性潜能,数学教育恰能起到启发人的悟性、挖掘人的潜能的作用。

开设数学课程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二是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三是为今后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提供一些数学方法。具体来说,包括基础数学课和与专业相关的数学课。

其中,基础数学课的设置可以包括:高等数学(150H)、线性代数(30H)、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0H)。与专业相关的数学课包括:离散数学(70H)。

(2)计算机知识模块。人们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准计算机专业”,同样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也是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及应用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参照《工科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南》的有关内容,设置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大类。

计算机必修类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导论(36H)、PASCAL语言(72H)、c语言程序设计(72H)、微机原理(含汇编)(80H)、高级软件设计(70H)、操作系统(70H)、数据结构与算法(70H)、数据库原理与应用(70H)、计算机网络与通信(70H)、软件工程(50H)。计算机选修类课程包括:计算机工程与技术(36H)、网页与多媒体技术(36H)、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36H)。

(3)医学知识模块。医学知识模块是医学院校开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课程,该模块知识设置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医学信息处理的能力。医学知识模块类课程包括:正常人体学(70H)、疾病学基础(70H)、药理学(30H)、诊断学(50H)、临床医学概论(120H)。

(4)专业知识(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是开展专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必须设置的最低限度的主干课。这些课程及其相关课程承担着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专业的特点。它们与学科的联系最紧密,专业知识含量大,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原则是:依托专业特点,服务培养目标,紧跟学科发展。根据新专业目录的有关规定,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演变过程的实际情况,采取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方法是稳妥之举。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50H)、医院管理学(90H)、病案管理学(40H)、医学信息学(50H)、医学统计学(70H)、医学图像处理(40H)、医院信息系统(70H)。

(5)实践教学模块。根据专业的理论教学模块,把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验(539H)、医院实习(16周)、现场实训(8周)和毕业设计(8周)四个环节,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体系。

学生在学校实验室内接受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实验课是实践教学第一环;到医院进行医院信息管理实习,了解熟悉医院信息化环境和要求,掌握医院管理运作流程和医院信息管理具体实施是实践教学第二环;而现场实训,在产学研教学基地,随工程技术人员到各医院承担医院信息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的具体任务,这样的现场训练是实践教学第三环;第四环就是毕业设计,学生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设计,程序能正常运行并通过论文答辩,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这四个不同环节的实践教学形成相互渗透、循环上升的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专业核心课程及其相关课程的构成如图2所示。

3 结论

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个从本科生专业、硕士以及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办学体系,正进入快速、健康、全面发展的阶段。

医学院校开办医学信息学教育基本上在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下设置不同的课程以体现不同的专业方向,其课程设置大致上可归纳为3类:一类以图书情报学为主,开办的学校为原来已开设“医学情报”专业的重点医学院校;另一类以计算机和医院信息管理为主;还有一类则介于两者之间。

因特网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信息环境,给知识和信息的组织与利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因此,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核心能力是熟练地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去获取、分析、组织、评价、开发、管理和提供知识与信息。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力度,不断改革和完善,使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加合理,以培养出适合医学信息学发展和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作者:冯天亮 周克元 尚文刚 吴应江

第三篇:中欧医学信息学教学对比研究

摘要: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研究方向3个方面对中国和欧洲医学信息学教育的现状和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国和欧洲医学信息教育存在的差异。吸取欧洲国家医学信息学的教学经验,对我国医学信息学进行教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推动我国医学信息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医学信息学;教育;对比研究;中国;欧洲

在我国,医学信息学起步较晚,属于新兴专业,对于医学信息学的定义不是十分准确,发展尚不完善。而欧洲国家医学信息学起步早于中国,发展较快,涉及领域较广,在教学方面已具有一定模式,在课程等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特色、师资力量等方面对比中欧医学信息学教学现状,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促进我国教学模式、体制、内容等的创新和改革,推动我国医学信息学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医学信息学人才。

1 中欧医学信息学教学发展现状

1.1 中国医学信息学教学发展现状

在我国,医学信息学教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4-1986年,教育部批准了第一批具有医学信息学教学资格的4所高等院校,分别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中国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0年之前,院校频繁合并,本科专业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但并没有高校开设医学信息学专业。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信息化需求的不断提升,2000年以后,众多高校掀起了医学信息学的办学高潮,并在2001-2003年达到高峰。截止到2014年,对开设医学信息学专业高校的地域分布进行调查发现,设置该专业的高等院校有39所,分布于22个省及直辖市,其中山东省5所,其他省或直辖市多为1~2所(见表1)

医学信息学的蓬勃发展可以归结到以下两个原因。第一,计算机技术带动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使医院和相关医疗机构对医学信息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冷门专业的就业率往往比较乐观,各高校在追求就业率的前提下,致使医学信息学专业开设出现比较繁荣的现象。

1.2 欧洲医学信息学教学发展现状

在欧洲,一些国家或组织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医学信息学教学体制。欧盟为解决现代医疗保健问题,保证卫生健康系统成功运作,制定了医学信息学教学机制,该机制包括特定的医学信息学教育组织、教育计划、师资力量、EuroMISE课程等;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新的知识体系结构也逐步增长,带动了科技的提高,该国的医学(卫生)信息学在现代医学中占据中心位置,在实际工作中,其教育、科研、电脑技术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法国,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增高,对医学信息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医药信息学专业的学制为4年,该大学的奋斗目标是在荷兰同行中取得并保持优势地位,在欧洲优秀大学中力争一席之地,积极参与本市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活动,建立一个富有活力的行政管理组织,努力发展医药信息学,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医学信息学教学在这些国家的发展现状是国家对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的真实反映。可见,为提高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水平,进行高效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2 中欧医学信息学教学分析

2.1 中国医学信息学教学情况

2.1.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课程设置是教育体系中最重要、最具体和最直接的环节。医学信息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领域涵盖了信息学、图书情报学、卫生科学、基础临床等,如何合理安排不同领域的课程,对该专业的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选择4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列举其课程设置情况。这4所高校代表了当前医学信息学专业比较典型的几种教育模式,其课程设置情况如表2所示。

通过对课程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医学信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医学基础的学习比较系统,而在专业课方面,则主要以图书情报课程为主。而济宁医学院和温州医学院,是在2000年以后才开设的医学信息学专业,所以基本上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将课程重点转向计算机和医院信息系统,而仅以概论的形式学习医学基础知识。

2.1.2 师资力量在开设医学信息学专业的39所高校中随机选择10所高校(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皖南医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对123名教师的学历及专业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具有博士、硕士、本科学历的教师分别为30、72、21人;计算机、情报、医学专业的教师分别为41、50、25人,7人为其他专业。

由此可以看出,在目前高校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师资结构中,博士所占比例较低(24.4%),相对于医学院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热门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比例,还存在一定差距,而且高学历人才主要在计算机或医学领域,说明医学信息学专业目前高学历人才的严重缺乏,医学信息学高学历人才培养层次比较低。

2.1.3 研究方向 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将39所高校名称作为论文作者单位进行检索,在检索结果中,以该高校医学信息学专业(或类似专业)作为检索条件进行二次检索(见表3),有7所高校没有检索到与信息专业有关的论文。数据库回溯期为1979年至今。

通过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对所有高等院校医学信息学方向论文的关键词字段进行提取,共获取到2279个主要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信息检索”。然后对院校高频关键词用聚类分析软件gCLUTO进行聚类分析,研究高频关键词和来源文献之间以及高频词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目前我国医学信息学研究的热点,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1)医药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与医院信息化的研究;(2)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在数据仓库中的应用;(3)中美医学信息学的比较研究;(4)共词聚类分析应用研究;(5)文献检索教学研究;(6)图书馆应用网络技术改善信息服务的研究;(7)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与检索研究。

2.2 欧洲医学信息学教学情况

欧洲的医学信息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很多高校开设了医学信息学专业。20世纪60年代,德国、法国、荷兰以及比利时等国家在一些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医学信息学的培训课程,如法国雷恩大学在1988年开设了医学信息学培训课程,旨在提高在校学生的医学信息素养水平。英国政府非常关注和重视医疗健康和知识转移,并且着力于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德国更加注重医学信息学的发展,1955年,德国的医学信息学、生物测量和流行病协会(GMDS)成立,总部设在波恩市,是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MIA)和欧洲医学信息学联盟(EFMI)的主要官方国家成员;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为在校学生提供4年的医学信息学课程,鹿特丹大学则有医学信息学的医学博士课程和哲学博士课程。

2.2.1 课程设置在欧洲,根据EFMI对医学信息学课程设置的建议,其课程所涵盖的学科主要涉及到临床与卫生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统计学、生物测定学、商务管理和组织、数学等。课程一般分为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下面选取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波黑的萨拉热窝大学及德国海德堡大学,列举其主要课程设置情况,见表4。

虽然不同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来说,可以归为以下5个领域:(1)生物医学知识;(2)生物医学信息学;(3)计算机科学;(4)概率、统计和决策科学;(5)伦理、社会政策和组织行为学。

2.2.2 师资力量 欧洲国家教育结构对师资力量的要求非常高,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拥有博士学位,其中大部分教师具有双学位和多学位。师资资源往往分布在不同的机构和部门,共享机制比较完善,这样有利于高校得到广泛的师资来源,更进一步充分融合交叉学科。

2.2.3 研究方向从PubMed数据库中,选择4种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Methods ofInformation In Medicine、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MedicalInformatics and the Internet in Medicine, 检索德国的波恩大学、海德堡大学、莱比锡大学,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鹿特丹大学,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波黑的萨拉热窝大学从1990年以后发表的论文,下载并抽取其中的MeSH主题词和副主题词,进行频次统计,选择频次>60的30个主题词或副主题词作为目前研究方向的热点词汇。

根据主题词或副主题词来源文献情况,构建文献来源矩阵,并用gCLUTO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目前欧洲医学信息学研究的热点,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1)以知识库为基础的临床辅助诊断和决策支持;(2)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计算机病案系统中的海量数据;(3)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网络通讯;(4)医学信息学中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5)医学文本中的自然语言处理;(6)信息检索和数据的存储。

3 中欧医学信息学教学比较

2000年以后,我国医学信息学专业集中发展,相对欧洲国家起步较晚,在教学层次、课程、师资和研究方向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推动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3.1 课程设置对比

国情与经济水平的不同,导致医学信息学教学的模式与内容不同。在中国,医学信息学是医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综合交叉学科。我国的医学信息学的课程内容模式为以医学知识(包含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为基础,配合信息技术知识;开设的计算机信息科学课程多样化,包括数据库系统类、医院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类等,虽然每个学校具体科目有所区别,但主题是计算机信息科学的系统学习。交叉学科的内涵是两个领域的双向学习,而医学信息学则具备医学与信息学两个领域的双向学习。

欧洲国家的医学信息学教学开设的课程具备各国独特的课程特色,每个课程体系都有一套完整课程与学时安排。欧洲国家的课程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医学课程为辅,针对当前社会医疗领域的需求进行综合性培养,课程设置也根据社会需要、实践需要进行理论培训,以更好地实现医学信息学教学体制的高效化。

在课程设置方面,政治类课程必须根据本国的需要开设;医学类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学习基本的医学知识,但我国医学课程的课时与科目过多,需要改进。医学信息学的本身是医学情报学,基于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医学分析,医学课程需精简并具备有效性,以应对社会需求。计算机信息科学的课程类中欧国家的主题相近,中国的课程需要具体化,实用类与实践类需要合理安排,让学生真正领悟医学信息学的内涵,更好地适应医学信息学的教学模式,推进医学信息学的发展。

3.2 师资力量对比

在中国,医学信息学专业主要的师资力量来源于计算机学科、医学、图书情报学等,从事教学的教师学历比较集中,硕士研究生占绝大多数。欧洲的人才结构设置相比中国来说要更为合理,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较高。最值得学习的就是人才资源的共享,不同的人才可以供职于不同的机构,这样更有利于交叉领域学科的发展。

3.3 研究方向对比

欧洲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医学信息学的内涵,以及统计方法和具体算法,注重创新,例如欧洲的图书馆学和文献计量学经常使用聚类分析法等,而国内的研究方向是对已有的方法进行多层次应用。在研究广度上,欧洲对医学信息学教学的研究范围广泛,产生各类分支研究,例如社会行为科学是一个重要分支,并作为一个重要的交叉学科;国内的医学信息学教学研究应拓宽范围,可以让更多的人对该学科肯定与认可,并对其加以推广。在研究成果推广上,欧洲对医学信息学的研究侧重于将医学信息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例如各项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等;国内对医学信息学的研究注重信息资源的利用,例如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但在临床实践上尚有欠缺。

3.4 欧洲医学信息学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医学信息学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研究方向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之处。第一,应该减少医学类课程的学时,提高计算机技术、医院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学习深度,同时要合理安排实践类课程的学习时间。第二,引进医学信息学领域的高学历人才,同时可以与医疗软件公司合作,让实践经验丰富的软件工程师或系统架构师为学生提供一定学时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去软件公司实习,提高实践能力。第三,国内对医学信息学的研究注重信息资源的利用,在临床实践上尚有欠缺,因此,要注重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应用转化。

4 小结

医学信息学是在传统图书情报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学与医疗卫生科学的交叉学科,旨在对患者资料管理、临床知识、基础医学、人口资料以及患者护理、公共卫生等相关信息的组织管理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提升,我国的医疗体制逐步实现信息一体化。人类健康需求的增多,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卫生领域的不断拓宽,使医学信息学专业将会发展得更加成熟,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也会更大。

医学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既有传统的图书情报背景,又融合了新兴的计算机、医学等专业知识,其生命力十分旺盛。医学信息学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需要复合型的教学模式、体制、课程、师资。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学尚未完全成熟,应该多借鉴欧洲成熟的医学信息学教学体制模式,改革现有教育模式,以推动我国医学信息学的发展。

作者:张远鹏 盛健美 蒋葵 王理 陈亚兰 董建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区体育论文范文下一篇:临床医师论文范文

热门文章

信息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