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学素养与高中物理论文

2022-04-1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生科学素养与高中物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物理学科具有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之“得天独厚”的素材。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教师责无旁贷且任重道远。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在开辟物理第二课堂和开发校本课程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已初见成效且将继续深入。

学生科学素养与高中物理论文 篇1:

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科技馆教学探索

摘 要:科技馆教学具有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独特价值.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科技馆教学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为目标,依据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流程,并以芜湖科技馆的“电磁”专题为例,利用展馆相关展品进行基于思维型教学的科技馆教学实践探究,为教师组织指导科技馆教学、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科技馆;科学素养;思维型教学;电磁学;教学探索

作者简介:何倩(1996- ),女,安徽合肥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物理学科教学;

王长江(1972- ),男,宁夏石嘴山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物理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魏巧云(1998- ),女,安徽滁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物理学科教学.

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科技馆作为校外教育机构,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手段,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启迪学生科学思维,为青少年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实践平台.科技馆教学既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又能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但是由科技馆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情况可知,国内在馆校结合领域的研究还缺少相应的科学理论及科学方法指导,缺少系统性、科学性及实证性的深入研究,未从理论高度为馆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REF_Ref27758\r.思维型教学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为核心;已有研究表明,思维型教学可以解决目前高中物理课堂存在的“浅层学习”问题[2]REF_Ref28084\r.基于此,本文将尝试以思维型教学理论为基础,为科技馆教学提供理论支撑,探索科技馆教学的新模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1 科技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独特价值

2015年6月,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博物馆资源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的价值,及开发、使用的可能,力促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课程的融合[3].科技馆是博物馆的一个分支,是重要的校外学习活动场所.科技馆教学相比学校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1 丰富的教学资源 真实的探索情境

科技馆能够为公民科学素养发展提供的帮助首先是丰富的教学资源,且科技馆展品资源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启发性等特征,既符合青少年以感性思维为主,向理性思维过渡的发展规律,又为学生创设真实有趣的探索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师引领下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帮助其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

1.2 轻松的学习氛围 自由的交流环境

学校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相比于课堂教学,科技馆教学氛围轻松,学生们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自主思考,自由交流.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地位归于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与合作交流,可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

1.3 开放的实践项目 多元的课程设计

科技馆的丰富资源又等同于开放的实践项目,这也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课程进度选择合适的展品,设计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

1.4 情感的熏陶升华 态度的潜移默化

科技馆中除了展品的展示操作,展厅墙上还会用一些科学家的生平故事及重要成就来装饰,营造气氛浓郁的学术氛围.通过展示墙的阅读,学生可以感受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 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科技馆教学流程设计

2.1 思维型教学理论概述

思维型教学理论是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科学为指导,经林崇德等学者研究的思维结构“三维模型”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为基础,主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理论.胡卫平教授认为,思维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核心活动,教学的本质是思维,学生的学习需要思考.思维型教学理论包括五个基本原理: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应用迁移以及思维监控[4].

2.2 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科技馆教学流程

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科技馆教学流程以思维型教学原理(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应用迁移、思维监控)为指导,设计相对应的教师活动(介绍展品、引导观察、问难启发、拓展思维、引导反思),从而促进学生在活动(感知体验、发现问题、分析問题、解决问题、自我评定)中,通过感知体验,养成乐于观察、勤于动手的积极学习态度,激发探索求知和创新欲望;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学着在交流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并进行合理论证;通过完成自我评定,促进学生自我反省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穿插于科技馆教学中的知识墙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的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总之,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科技馆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科技馆教学流程如图 1REF_Ref72507396\h所示.

3 科技馆教学实例展示——以芜湖科技馆的“电磁”专题为例

对于电磁知识的初学者而言,很多概念和规律具有抽象性,例如电流概念,“电生磁”和“磁生电”的规律等.尽管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知识进行答题,但大多是单纯的理解、记忆知识点,没有很好地融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无法深度加工知识,所以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到制约,也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与提升.下面以芜湖科技馆的“电磁”专题为例,探讨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科技馆教学设计.

3.1 動机激发

以芜湖科技馆部分展品为例,如柔和电击(如图2)REF_Ref72507721\h,怒发冲冠(如图3)REF_Ref72507734\h,电磁之舞(如图4)REF_Ref72507742\h.教师介绍展品,帮助学生了解展品结构及操作流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直观认识电与磁,通过操作展品感受电流的存在,理解电流概念,提高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观察电磁的应用,体会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回形针跳舞(如图5)和微型发电机(如图6)展品的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设计意图:回形针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随着音乐节奏“跳舞”,这就像一个魔术,但是其中却隐藏着物理知识;微型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课本介绍的发电机工作原理不同,虽然都是导体切割磁感线,但一个是磁体在动,一个是线圈在动,与学生的已有认知矛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质疑能力.

3.3 自主建构

根据回形针跳舞和微型发电机两个展品,设计的教学活动如下.

问题1:为什么通电后回形针会随着音乐节奏跳舞?

学生观察现象,教师介绍展品结构:回形针跳舞的舞台之下暗藏着电磁线圈,回形针是铁制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现象与电流的磁效应知识建立联系,促进知识的加工建构.

问题2:根据现象,你能联想到什么知识?

借助知识墙(如图 7),学习电生磁的物理学史.

设计意图: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其科学素养.

问题3:你可以用已学知识解释回形针跳舞的原理吗?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尝试作出解释:舞台下面的线圈通电时会产生磁场.当线圈两端的电压随着音乐节奏不断变化时,磁场的强弱也随之变化.回形针是铁制成的,处于磁场中被磁化,使得回形针之间能够相互吸引,于是回形针“站起来了”.

设计意图:利用已学知识进行科学推理,巩固了学校学习的知识,锻炼思维能力.

问题4:什么情况下灯和蜂鸣器工作?什么情况下不工作?

学生操作展品,观察现象.教师介绍展品结构,引导学生探究灯和蜂鸣器工作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并进行合理猜想,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灯和蜂鸣器工作的原理,验证猜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猜想意识与科学探究能力.

问题5:根据现象,你能联想到什么知识?

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墙上关于电磁感应定律的知识,如图8所示.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学习与回顾,促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互融合,促进了知识的深度加工,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问题6:该展品与发电机模型有何异同?为什么圆盘与线圈成水平状态时,灯和蜂鸣器都无法工作呢?

引导学生比较异同并尝试作出解释:圆盘转动时,它产生的磁场方向在时刻变化着,竖直的线圈在不停地切割磁铁的磁感应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使灯亮、蜂鸣器响.圆盘不转时,则线圈不切割磁感应线,故不产生感应电流,灯和蜂鸣器不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在知识的比较中自主建构知识,在猜想与操作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推理,并做出合理解释,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4 应用迁移

体验参观馆内其他电磁展品,如铁粒艺术如图9所示REF_Ref72508611\h,思考其工作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并用所学的知识尝试解释.这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所以选择合适的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迁移的展品至关重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判断学生知识内化程度的有效方式,就馆内其他展品测试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具有时效性.不同展品的原理分析也能判断学生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和综合运用.

3.5 思维监控

反思总结阶段

1.参观学习后,我对“电与磁”知识产生了新的理解吗?

2.我可以利用电磁知识解释其他电磁展品的原理吗?

设计意图:思维监控有助于控制和规范学习者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学习者探索自身思考的过程,以及对自己学习方式的反省[5].学生在反思阶段,通过对自己思考过程的反省,一方面能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馆教学的逐渐升温,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技馆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就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科技馆教学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为目标,依据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教学思路,紧紧抓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达到科学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本研究提出的教学框架将为教师组织指导科技馆教学,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廖红,曹朋.中国科技馆为学校提供开放学习服务的实践探索[J].开放学习研究,2016(05):14-23.

[2]任虎虎.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策略[J].湖南中学物理,2018,33(10):40-41.

[3]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关于加强文教结合 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5(23):1-2.

[4]胡卫平.思维型教学理论及其应用[J].教育家,2018(48):13-16.

[5]王长江,李俊永.中学物理“思维型”课堂的教学框架与实施建议[J].课程教学研究,2018(10):65-68+1.

(收稿日期:2021-08-11)

作者:何倩 王长江 魏巧云 桂国胜

学生科学素养与高中物理论文 篇2: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校本课程之功能与实践初探

摘 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物理学科具有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之“得天独厚”的素材。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教师责无旁贷且任重道远。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在开辟物理第二课堂和开发校本课程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已初见成效且将继续深入。

关键词:科学素养;校本课程;课程设计

2011年2月24日,人民日报在题为《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的文章中指出:“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文章还指出:“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命题: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之同步?文章最后说:“如果说,科技创新成果体现科技发展的‘硬实力’,公民科学素养则是科技发展的‘软实力’。而通过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们任重道远。”

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大光一针见血地指出:“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在我们的正规教育中,科学技术教育环节太薄弱了。”他指出:“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现阶段能起到真正作用的,是学校里的正规教育。从各国的主要措施来看,主要也是集中在正规教育中的科学技术教育。”

可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每一个教师神圣的职责,是时代赋予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中学课程改革,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总目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的科学素养、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与教育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素质、夯实基础,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利用校园的各种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我们教研的新焦点。

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的标准是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二是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三是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中学物理作为科学教育的学科,对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作用重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可谓一日千里,“高、精、尖”的新成果层出不穷,物理学作为20世纪的领头学科更突出地表现出这种优势。当代物理学已经发展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科群,包括天体物理、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量子物理、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显而易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在高中各学科中,物理教学承担着“一马当先”的责任。

鉴于当今社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我们认为,物理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也应不断地提高,物理教师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毫无疑问,中学物理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引领青少年去认识时代的科技发展和应用,为我国培养高端技术性人才奠定基础,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新的奉献。

然而,高中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虽然经过课程改革,但依然保留着许多独特的体系,教学内容相对较多,知识难度相对较大。由于中学物理不是主科,周课时不多;况且,应试的需要又常常操纵着我们的教学。所以,利用课堂正常教学的时间无法大角度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很难全面地、高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于是,开辟第二课堂和开发校本课程便成了我们首选的途径。

我校开发物理校本课程的主体是以物理教师形成若干课题组,并与校外合作。课程设计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课程拓展型、课程新编型和课程补充型。下面,我将这些课程开设的理念与实施简述如下:

一、课程拓展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打比喻说:“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都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方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他极力提倡的是“手、脑相长”,即素质与知识共长的高效课堂。物理课堂教学要始终把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放在重要地位,把物理知识和方法的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设法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万不能把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物理学变为干涩的概念、乏味的公式和枯燥的计算;把精彩纷呈的物理教学变为对付各种考试的应试劳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师创造一种“活”的物理课堂环境,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因为,科学素养的滋生与发展需要充满趣味和热情,充满吸引与启迪,充满探索和创新的智慧型课堂。

为此,我们设计的“课程拓展型”校本课程主要有:

1.生活中的力学、运动学;2.生活中的热学;3.生活中的电磁学;4.生活中的光学;5.生活中的原子物理学等等。

上述内容有部分渗透在日常的物理课中,如:跳高背越式的物理知识,高质量睡眠的物理知识,布置书房的物理知识,如何家居生活的科学等等(图1、图2、图3为我们上课的部分课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加强高科技和前沿科学知识的渗透,同时提炼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十分需要知道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富有魅力的科学营养。

另外,一些课程正陆续编成讲义以自学材料的形式让学生课外阅读。供学生自学的校本课程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自由选学的“潜课程”。这种“潜课程”要求编写的教师具有较强的编著能力,写出的自学课程要颇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力求这些材料具有让读者欲罢不能的亲和力,使学生在主动的自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我们相信,在物理的“显课堂”和“潜课堂”中长期形成的熏陶会成为学生科学素养茁壮成长的沃土。

二、课程新编型

物理学大厦的构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经得起长期实践的检验,已成为不可争辩的科学真理。物理学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由于其内容的特点及它所具有的丰富教育元素,成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绝好的活素材。心理学和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人在浓厚兴趣状态下所学习的知识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激趣”策略是我们编写校本课程的重要策略之一。据此,我们新编的校本课程主要有:

1.风水中的物理学;2.求生自救的物理学;3.交通事故的物理学;4.近代物理科学中的尖端技术;5.物理学史等等。

这些课程大多以“科学大讲堂”的讲授形式进行,每学期约有三讲左右。全校学生可以自由报名(名额不限)成为“科学大讲堂”的学员,课程授课时间安排在周二第八、九节(全体老师业务学习的时间,学生无常规课)。例如,2011-2012学年上学期,我校举行的主题为“风水中的物理学”的讲座,参加师生达300多人。讲座结束后,不少师生说:大开眼界,收获极大!(图4为这次活动的部分照片)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有一个“孕育期”,这个过程必须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与实践中完成。物理学知识能解释自然现象,能解决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相关的具体问题,能帮助人们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质世界的规律,能增加人们的认识,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科学大讲堂”的任务正是将科学知识与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结合,以大量的生活素材引领学生深刻体验科学的神奇。“科学大讲堂”的每一讲都精选教师与主题,力图高质量地、细水长流地启迪学生,感染学生和鼓舞学生,激发学生深入领悟科学的精髓,令他们更爱科学,更爱探索与研究未知的领域。

三、课程补充型

这类课程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故属课程补充型。目前,这类校本课程我们开设主要有:1.物理思维方法与实践;2.科技创新制作与小发明等等。

这些课程,我们在物理兴趣班进行。兴趣班以介绍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指导科技制作为实践内容。

物理学的科学思维严谨缜密,思维方法形式多样;据统计,在总共300多种科学方法中,物理学中包含170多种。有成就的物理学家都非常重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应用,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往往是从方法上打开缺口进而获得成功的。物理学方法有观察法、假说法、类比法、叠加法、转换法、归纳法、分析推理法、理想模型法、思维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效代替法、实验验证法等等。被称为“公众科学家”的卡尔·萨根(美)说:“科学方法似乎毫无趣味、很难理解,但是它比科学上的发现要重要得多。”科学于教育上之重要,不在于知识的数量,而在其研究事物之方法;毋庸置疑,物理学方法是发明创造的思维武器,也必然是培养科学素养的法宝。所以,我们设计了《物理思维方法与实践》这门校本课程。

在讲这门课时,我们会引用一些物理学史。物理学发展史是一座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矿”。把这个“宝矿”中的精神财富挖掘出来,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获得教益,这对科学素养的培养大有好处!我们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把物理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动手制作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我们体会到,学生在制作中获得的成功体验,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这些在创造过程中手脑并用的真实体验,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非常有益,也十分符合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我们把小制作、小发明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科技活动月,我们举行各种科技制作比赛的活动,如水火箭、纸火箭、鸡蛋撞地球、激光破阵、纸桥承重、电子探雷、太阳能应用装置制作等等。(图5、图6、图7、图8为我校科技制作比赛的部分照片)

上述活动在我校已有颇丰的成效:2011年在广东省第九届少年儿童发明大赛中,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参赛九个项目,拿到了三个银奖和三个铜奖,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其中,一个项目《太阳能拖、扫两用手扶式净地车》参加在德国举办的第63届世界中学生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荣获银牌。在2012年广东省第十届少年儿童发明大赛中,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参赛十二个项目中,拿到了一个金奖和一个银奖、六个铜奖,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另外,2011年我校学生太阳能应用装置制作获尚德电力杯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总决赛团体金奖、全国一等奖。(图9为我校参加广东省第九届少年儿童发明大赛的部分展板)

中国探月计划“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院士强调:“一切希望寄托于青少年,只有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物理教师有义务和责任进一步更新物理教学理念和创新物理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科学元素”,主动地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大有物理教师用武之地。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升。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的科学素养。因此,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将仍然是我们今后教学科研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高凌飚,陈冀平,张军朋.物理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0.

[2]陈星星.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N].人民日报,2011-02-24.

[3]甘晓.中国公民仅3.27%具备科学素养或系体制性因素[N].中国青年报,2010-10-14.

[4]尤建中.试论物理课堂文化的生命活力[J].中学物理教与学,2011(10):3-5.

(作者单位 广东省实验中学)

作者:胡志坚

学生科学素养与高中物理论文 篇3:

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直如火如荼,广大高中物理教师为寻找新的教学策略而纷纷献计献策。本文从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物理实验深化学习以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入手,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一点启发。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 有效性 研究

物理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形势下,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对于高中生而言,通过物理的学习,明确学习物理学科的目的,掌握必要的知识、规律和概念,具备一定的实验运用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因为高中物理对于学生而言意义重大,所以作为高中物理课的教师要努力实现高效教学,力争实现以上种种目标。在国家对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推动下,延续素质教育的理念,有必要对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作深入的反思与探讨,使之充分发挥教学优势,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笔者基于此,针对高中物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高中物理教学有所改进。

一、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

通常情况下,高中物理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这主要是基于高中阶段教学任务重、学习难度加大考虑的。尽管新课改明确指出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具有局限性,并要求高中物理教学有新的改变,但是,尚未从根本上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只停留在表层学习阶段,并未得到深入理解。所以,当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创新教学模式,彻底打破教师主讲的窠臼。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应从正确认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所充当的角色。事实上,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的“引路人”,给予学生正确的方向。只有搞清楚教师的角色位置,才能够真正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落实到高中物理教学之中,以便学生借助教材、教师的帮助开展自主研究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自己手和脑的作用进行学习。

比如,在学习高中物理“匀变速运动”知识时,先给学生讲解物理学习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运用动力学相关的观点和知识做分析,并且在根据守恒规律来求解。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思考的更全面,最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物理问题,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能够使学生真正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感受物理的奥秘。同时,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能够更深入的理解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通过物理实验深化理论知识学习

纯粹的高中物理知识较为抽象,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所以,通过物理实验调节学生的学习,帮助学习更好的理解物理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与枯燥的理论学习相比,学生对物理实验活动更感兴趣。因为,前者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而后者更生动形象一些。在物理实验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新旧知识较好地形成同一个体系,同时也能不断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物理实验方法和原则。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物理实验引起重视。然而,就目前的高中物理实验活动的开展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致使物理实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发挥的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由于思维惰性使然,部分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并没有认真思考和探究,仅仅是“走过场”,便简单地得出了与教学中一样的结论。学生简单地从教师教学中接收了知识,却缺乏通过实验独立论证的意识,造成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过于肤浅和表面。之所以高中物理教学更注重实验活动,其意义在于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思维训练与发展大有帮助,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逻辑化,真正实现由物理现象到本质的认识。

例如,关于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活动时,当学生考虑压力因素时,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防止学生浅尝辄止。笔者又引导学生关注到接触面的粗糙问题,让学生在试验中分析压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在学生认识到二者具有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接触面面积是否又会对实验产生影响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继续探索。最终学生在试验中认识到物理实验要充分考虑变量、要注意控制变量,才能得出一个科学正确的结论。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更要钻研教材内容,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创设出对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提高有利的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也只有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内在的驱动力,实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更注重传授学生物理知识,而新课程改革下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了特别的强调,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憾。知识仅仅是科学素养的一部分,科学素养的提升会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与理解,提高教学的效果,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具体落实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体现为物理知识、物理态度以及学习物理的方法。由于高中物理日常的教学偏重于知识的讲解,而导致对物理学史的介绍涉及不多。然而对于物理学史的学习和把握,将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推动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通过对物理学史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体系的建立过程,真正搞清楚物理中的概念、规律和结论是如何一步一步通过学者的研究发展完善的;通过物理学史,学生能够认识到目前的物理学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认识到现有知识的局限性,理论假设的条件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在大的物理发展历史背景下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拉近学生与物理学的距离,让学生用辩证看待物理学知识理论,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为物理学的建设和发展培养新一代的人才。

四、结束语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深入研究,努力解决好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題,充分发揮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再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探究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补充与促进。当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也要渗入物理学史的背景知识,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在宏观关照下具备创新能力和质疑的精神,逐渐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为高中物理的学习助力。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仍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的目标,以此确保高中物理教学不断改进,持续发展。

作者:许海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家生长空间市场营销论文下一篇:转基因作物可专利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