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背山英文影评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断背山英文影评范文

崀山英文导游词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selina, It’s my great honor to be your tour guide. Today we are going to visit Langshan Mountain. Lang Shan Mountain is a national geologic park as well as a national scenic area. It is located in Xining county, southwest part of Hunan province. Legend has it that seeing the picturesque mountains and rivers

Dear friends, here we are at the Stockaded Village of Cattle Nose. Why was called this name? The fact was that Cattle Nose shaped holes were seen in pairs on the right side of a giant rock in the east. Then The rock was called as the hill of Cattle Nose by local people.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shidaka, one leader of the Taiping Uprising, led his peasant armies here. In memory of the historical events here, this place was renamed as the Stockaded Village of Cattle Nose..

This huge characters is called “天下第一巷” in chinese, which means it is No.1 lane in the world. They were written by professor Chen Guoda, a

famous Chinese geologist, when he made a visit here in 1993. The lane is 0.8 m wide at its widest point and 0.3m wide at its narrowest point. Walking through the lane, you can only see steep rocks, sky in the line and a ray of sunlight. It is the best in the world.

Now here we are at the Octagonal Stockaded Village, which lies in the border between Hunan and Guangxi in the south of Langshan. This name was taken because that 8 peaks on the top of mountain are closely connected, resembling octagonal lotus.

This is the scenic area of the Camel Peak. It is a typical of the Danxia landform of red sandstone. Can you see a camel-shaped peak there? It’s the camel peak. Seeing far away, it is like a huge camel walk a long way to here. It is the longest, biggest and heaviest

This is the pepper peak. It is 180 meters in height, the top is big and the bottom is small. This pepper is the symbol for the enthusiasm of Hunan people. In 2002, French Spiderman Alain Robert successfully climbed the Pepper Peak, barehanded.

Now we are at the Zixia village. It has green mountains, clear rivers and wilow trees. Some ethnic minorities used to resided in this village. Legend has it that a Buddhist master once lived here. Every morning, he lit candles after getting up and spread his overcoat on the hill under the sunrise. When the sunrise shine on the red cliffs and overcoat, it reflects purple rays of sunlight and clouds of incense. Hence the name of Zixia

village. Here is also a holy place for Buddhism and Taoism.

After enjoying the greatness of Langshan Mountain, now it’s time to experience the gentleness of Fuyi River. Originated from Cat mountain in Ziyuan county of Guangxi province, the Fuyi River gets through the whole Langshan Scenic Area. The water of Fuyi River is beautiful and so clear. Xingning county was known as the State of Fuyi in the old days. So its river was named the Fuyi River.

This is the general-like rock, one of the six scenic wonders in Langshan Mountain. It used to be a peak and turned into a pillar during the late stage of Danxia landform development. It stands 400m in height,40m in circumference, still visible when you are 5km away.

Ok, That’s all my introduction about Lanshan Mountain. Hope you have a wonderful time!Thank you!

第二篇:断背山

《断背山》观后感

102131007 计网101 顾世坤

《断背山》描述的是1963年至1981年的美国西部,二个男人之间情爱与性爱的复杂关系。《断背山》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多项提名(八项),最终抱回了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与最佳电影配乐三项大奖。

《断背上》中的两个主人公杰克〃特维斯特和恩尼斯〃德尔玛在一个叫断背山的地方替人放羊, 在那荒无人烟的地方二人相依为命,逐渐有了感情.尽管后来2人都各自娶妻生子, 杰克凭着精湛的骑术成为了德州的竞技牛仔,依靠着妻子露琳〃家族的扶持而事业蒸蒸日上;留在牧场的恩尼斯迎娶了自幼相识的阿尔玛,每日为嗷嗷待哺的女儿奔忙,过着平凡清苦的日子但婚后的日子并没有使二人淡忘断背山那段身体和情感经历,在四年后两个人久别重逢,重逢后的杰克与恩尼斯深情拥吻,时光的流逝并未冲淡二人心中炽热的情感,在随后的十几年中,杰克与恩尼斯都定期约会钓鱼。最终,厮守一生的愿望因杰克的意外身亡而落空。

杰克计划着两个人可以到农场,有羊群牛群马匹,还有他们俩,以至于杰克会错觉到,恩尼斯离婚为他们的未来打开了一条通路。但恩尼斯迟迟迈不出这一步,他对杰克的爱,看得出,却也看不出。童年时被迫看到的那幕惨剧是他心里

永远的畏惧。然而怀俄明的牛仔嘲笑同性恋,这让恩尼斯更是没有勇气承认和接受于杰克共同生活。他依旧认为同性恋不会有好下场。杰克是如此的爱着他,他一直都是很认真的,努力的让这段感情有结果,想实现他心中的梦想:跟恩尼斯一起生活。他从断背山下来之后,确定自己总算找到那个,想要一辈子共同生活的人了。所以他从不避讳,也不怕让其它人知道,反正他就是要跟恩尼斯一起生活就对了。杰克是用这样的态度看待恩尼斯的,毫不避讳,真诚的爱着他。在影片的结尾,恩尼斯在杰克的房间里,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初识时他们各自穿过的衬衫被整齐地套在了同一个衣挂上。这个秘密让恩尼斯潸然泪下,他意识到杰克是多么爱他,自己又多么深爱杰克。但无论爱是怎样的浓烈,再多的悔恨都来不及了。

这部影片始终围绕着一个话题 ,“爱”。恩尼斯是直到失去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多爱;杰克是爱上了一个这辈子都得不到的人。他们爱得那么心酸、那么缺憾和痛苦。因为他们“改变不了,所以只有接受。”他们无奈的接受事实,接受这样的社会真相。

也许我们都像主角一样,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爱情带来的苦难,所以我们只能在爱与不爱的边缘徘徊。当我们真的遇见了爱情,又常被现实中的一切,接踵而来的困难击倒,逼得不得不放弃。

我们放弃,常常是因为不爱吗?不是吧!常常是因为现实逼不得已,或是对方不爱自己,才只好默默的离开。

当你活得愈久,缺憾就会愈多,当你看得愈多,你就知道人能改变的东西,实在太少太少了,我说世界上简直没有真正可以改变、抵抗的命运。但如果你不做任何努力,就随波逐流的话,又会像艾尼斯一样,注定走向遗憾的结局。

人们,就是这样无奈,又带着不甘心,拼了命的在生活啊!

第三篇:《断背山》摄影方案

访《断背山》摄影罗德里戈•普瑞托

电影《断背山》的主角是两个典型的美国牛仔,他们强壮,沉默寡言,就像摄影师普瑞托说的:“他们说话的时候从来不加粉饰,直截了当。”于是他和导演李安都认为这部电影就应该用一种非常简洁内敛的方式来拍这部电影,“这样才符合主角的性格”。李安看过普瑞托担任摄影的电影《爱情是狗娘》(Amores Perros)和电影《21克》(21Grams),十分喜欢。李安说:“我们见面时谈到了《断背山》的剧本,我觉得他是个很有才华的摄影师。然后我请他担任《断背山》的摄影,但是要他换一种视觉风格。”普瑞托拿到剧本的时候,即将完成《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的拍摄。《亚历山大大帝》是个与《断背山》完全不同的电影,经常多机拍摄一个大场面,并且运用了很多大型灯具,每个场景中都有很多的人物。但是这也是《断背山》吸引普瑞托的地方,他喜欢在不同的影片创作中接受不同的挑战。 普瑞托觉得这部电影的题材是关于同性恋的,并不常见,这也很吸引他。应该如何表现两个男人之间不同寻常的浪漫爱情呢?这还真是个挑战。《断背山》在美国电影中是很少见的,它改编自安妮•普鲁斯(Annie Proulx)的同名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两个牛仔之间的同性悲剧爱情。故事开始于1963年,杰克和恩尼斯在怀俄明山上放羊的时候相识,这段感情一直持续了20年,直到他们都各自成家以后,他们依然不能割舍这份情感,还定期回到断背山重聚。

在他们整个的感情历程中,他们总是想要回到在断背山上的那段幸福的欢乐时光,但是由于对社会的恐惧他们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感。“我想换一种新的方式来表现一个发生在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李安说。普瑞托也提到“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个能够打动你的浪漫故事了,但是当我读到《断背山》剧本的时候我不自觉地被故事所感动。即使在21世纪,我们的社会还是不能容纳同性恋这种现象。这部电影真的可以让你触碰到剧中人物的感受。”李安请普瑞托拍摄此片也因为他知道普瑞托善于用很低的成本和很短的周期完成很多的视觉效果。李安提到预算真的是少得可怜,但是剧本要求拍摄的量却很大,这部影片的时间跨度为20 年,并且有很多场景都不在同一拍摄地。“我需要找到一个能够熟练运用自然光线的摄影师,不用太多的调整就能很快进行拍摄,把更多时间留给表演。”并且他觉得摄影师必须以一种全新的视觉表现方式来展现西部,这也相当重要。为了寻找灵感,导演李安、摄影师普瑞托、美术师朱迪•贝克(Judy Becker)等剧组的主创一起研究参阅了大量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视觉资料。其中包括理查德•阿韦顿(Richard Avedon)的《美国西部》(In The American West)肖像画册和威廉•埃格斯坦(William Eggleston)拍摄的西部照片。埃格斯坦的作品引起了普瑞托的注意,因为“他的照片中运用的色彩并不多,这有时候让人感到奇怪,但是这也使他的作品十分简洁明快。”画家爱德华•哈珀(Edward Hopper)和安德鲁•维斯(Andrew Wyeth)的画作中的光线和形式感也给了他们不少启发。李安发现安索•艾迪(Ansel Adem)的西部经典照片中的小镇结构特别,小镇街道两边有很多很具表现力的事物。这些最后都影响了《断背山》的电影创作。普瑞托曾经和茱莉•泰摩(Julie Taymor)、柯蒂斯•汉森(Curtis Hanson)、斯派克•李(Spike Lee)等很多导演合作过,他认为李安和其他导演相比是个十分注重细节的导演,他十分注重光学镜头的运用,对每个镜头都把握得十分到位。并且,李安的眼睛十分敏锐,他会仔细寻找讲述故事的最佳角度。李安的细心对摄影师显然是个考验,摄影创作要尽量在技术上做得不露痕迹又巧妙地表达导演的意图,使画面看上去与众不同。李安对这些技术方面的事情是十分关心的,比如两种胶片颗粒度之间的差别,或者用蔡司定 焦镜头(Zeiss Ultra Prime)和库克S4(Cooke S4)镜头有什么不一样,摄影师会给导演做出解释,然后导演会十分详细地说出他的要求。为影片选择合适的镜头是一个需要和导演共同解决的细节问题。“李安导演开始想用Panchros(Cooke Panchros)镜头这样会使画面柔和一些。”普瑞托说,“他不想要那种锐利并且十分刻板的画面。我则经常使用Ultra Primes镜头因为我喜欢让画面对比强一些,更锐利一些,于是我们比较了Ultra Primes,Panchros和Cooke S4 primes三种光学摄影镜头的不同方面的性能,最后选择了Cooke S4镜头,因为这套摄影镜头比Panchros镜头有更多的焦距可供选择,并且不同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更易衔接。S4镜头很短,显得更精致,使用起来也比Ultra Primes镜头更顺手。要知道你不可能在拍摄时把几种光学镜头都带着备用。如果我们想再让画面柔和一些,我们会用一些漫射滤光镜。”比如在影片靠后的场景中拍摄杰克的妻子就用到了Schneider Classis柔光镜来表现一个田纳西女人形象。普瑞托接着说到,“我们会经常使用短焦距摄影镜头,但不是说一定用广角摄影镜头。我们一般不会用到14mm的摄影镜头,但经常会用到27mm、32mm、40mm、50mm摄影镜头。我觉得40mm或50mm镜头拍摄的特写镜头,给人更亲切的感觉,就好像摄影机距离演员很近拍摄出来的。”他用ARRI系列的装备拍摄这部电影,为A组摄影机配备了阿莱轻型(ARRICAM-LT)摄影机。“B组摄影师彼得将带着ARRICAM-ST摄影机进山拍摄,”他笑着接着说,“所有电影里能够被记住的画面都是彼得拍的!”然而,彼得的拍摄是架构在很精细的指导之上的,“我们上山选景的时候把所有要拍摄的景点都用照片详尽地拍了下来。”普瑞托说,“当我们把照片冲洗出来后,李安会拿起一张照片说„就是要拍出这样的效果‟。我和彼得就会商量在什么时候拍山上的光线效果最好。”为影片选择胶片比选择摄影镜头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因为他们希望在视觉上对杰克和恩尼斯在山上的场景和他们随后的生活场景稍微加以区分。李安解释说:“我不想简单地区分什么„山上的日子是好的,离开断背山好日子就不再了‟。但是《断背山》一定要拍得很浪漫,所以片名叫做《断背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他代表着对浪漫爱情的幻想和向往。当杰克和恩尼斯离开断背山以后,他们想再次回到山上但是再也没有找到当年的快乐。我们几乎把山上的景色全都拍遍了,逐渐地我们把断背山当做背景了。”在小镇的镜头中经常会带上天空;除了表现浪漫剧情需要,也是为了展现断背山的纵向高度,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决定用1.85:1的画幅比来拍摄这部影片。“我们想用摄影将两个人在山上的日常生活和他们下山后的生活加以区分,恩尼斯生活在怀俄明,杰克生活在田纳西。”普瑞托说,“我用(伊斯曼柯达EXR50D)5245来拍摄山上的日景,这样使影像显得更干净鲜亮一些,空气的通透性会显得更好。”山下镇里的日景是用柯达Vision250D 5246拍摄的,这样“画面会显得颗粒度更强,对比度也增加了,”他接着说,“美术师Judy Becker对镇上的景物进行了消色的处理,而我们则在摄影处理上使得镇上看起来比山上要灰一些,也更粗糙。”他在拍山上黄昏和黎明的时候也会用到5246,因为它的感光度更高。当拍到杰克和恩尼斯后来在山上重聚的画面时,再次用到5245胶片,一直到两人开始争论彼此之间的关系时就又换了胶片。“在这部电影中,当剧情变得艰涩的时候,我们就用46来拍摄,45则用来拍摄美好的情节。”普瑞托在这部电影中,几乎所有的夜景都使用Vision2 500T 5218进行拍摄,除了在田纳西拍摄的夜景,在田纳西他用的Vision 500T 5279。“我想使田纳西的夜色更加绚丽,红色更加明亮,而我发现79比5218拍出来的影像色彩饱和度更高,对比更强,所以在田纳西就用了79。”影片的大部分画面拍摄于加拿大的艾伯特尔(Alberta)地区,在那里进行了10个月的拍摄,要解决实景拍摄和高原外景地的天气带来的一切问题。“李安反复强调故事每个段落发生的季节,以及应该在什么样的天气下拍摄。”普瑞托说,“我根据剧本一场戏一场戏地罗列出要使用的器材、胶片,然后又记下应该在什么样的天气下,一天中的什么时间拍摄,以及对月光的要求、颜色的细节。我们想着要严格按照这份清单进行拍摄,但是很难得到想要的天气条件,艾伯特尔(Alberta)的天空上总是挂满了云,太阳不停地从云层钻进钻出,这真是摄影师的噩梦。这部电影要拍摄的外景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又不可能通过数码处理完成这些镜头,所以只能等着光线允许了再拍。”他们也尽最大的可能来模拟光效,“我们不得不在中午的时候模拟黄昏的光效来拍摄一段很长的对话场景。我在演员脸上模拟火光的光效,这种光必须非常亮,和背景中的日景光线差不多亮了。然后用81D滤镜加上很重的灰镜加在镜头前,这样拍出来的背景光线会有些发蓝,并且被虚化了,看上去就像是黄昏的光。我用12x12的黑旗把演员上方的日景光全部挡掉,然后增加演员脸上的火光,使得火光和背景中的日景光平衡,然后让所有的物体的光线都在曝光点以下,这样的场景就像是在黄昏拍摄出来的。”在拍摄夜间外景的时候,他们遇到了更大的挑战,特别是有些场景需要人工照亮整个小镇。“本来用一个Musco(灯)就可以搞定月光,但是我喜欢模拟出很逼真的月光或火光作为环境光。”

普瑞托说,“我们要在预算允许的条件下,完成这些光线的创作。”在影片前面的一些关键场景中表现杰克和恩尼斯逐渐了解,有些场景只有火光照明,在一些至关重要的戏中,甚至只有月光。“在乡下有月光照明的场景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月光照得过远,如果在月光下肉眼可以看见远处的山,那光线刚好可以拍摄。我们就不得不将表演区定在离小山或者树丛比较近的地方,这样可以挡住远处的景物。”

“我们租不起氦气的气球灯来制造月光,所以他们找来了气象气球,我们用这些气球反射光线。”普瑞托接着说,“我们用电动绳索爬上40或50英尺高的树上,将12K和6K的HMI Par灯具直接照射在气球上面,那就是我们月光的最大的照度了。我们在灯前加上2/1CTO和1/4PlusGreen色纸来改变灯的颜色。在大场景的拍摄中,我们会用到3个、4个气象气球,我则使胶片处在低照度下。”在一场戏中,照亮杰克的光源是火光,恩尼斯离他50码远,只有月光来照亮他。“我使月光的亮度低于曝光点两档,而照亮杰克的火光正好在曝光点上。这样的光线恩尼斯刚好可以被看到。”普瑞托用8英尺的木条每隔6英寸左右绑上一个100瓦的家用电灯泡来制造火光。“我们用Socapex连接器将灯泡连接,来使这些灯泡产生忽亮忽灭的微光,”他说“这是一种很多灯泡制造的很强的柔软光源,我们降低它的强度,使它成为一种橙色的微光。”还有一场戏,是杰克叫冻僵的恩尼斯进到帐篷里,这时候已经没有火光来照明了。这场戏被分成两部分来进行拍摄。一部分是帐篷外边,我们选择了一个靠近山丘的地方来拍摄这场戏。“我用一盏24个灯头的Dino灯加上2/1的CTB和4/1的Plus Green色纸”很高地挂在100尺高的Condor上。这样只给了我T1.4的曝光值,但是我们的镜头最大光孔为T2,低于曝光值一档,所以我们不得不用气球在前景补了点儿光。我们给补光的气球设定合适的位置,使得气球发出的光感觉像是从Dino灯发出的一样,这样就保证了光源的单一性。

帐篷内部的戏是在Calgary的一个摄影棚里拍的,几乎没什么打光的技巧用得上。“拍摄用的帐篷是用很厚的帆布做的,当你把帐篷合上,里面是没有任何光线的。”普瑞托说,“我们必须保证一定的拍摄亮度,又要让人感觉光线自然,光比不能太大,因为没有特别明显的光源。”他用Kino Flos灯具和2K的Fresnels直接打在帆布上,光线透过帆布在帐篷里制造出一种柔和的环境光。“由于帆布颜色实在太暖,我不得不把月光做得更蓝,我们用Full CTB色纸换掉了2/1CTB色纸。”整个场景基本上是用曝光点一档半以下曝光的。“我们在洗的时候尽量印得更暗,仅仅能够看到演员的脸。虽然在这么暗的照度下拍摄很冒险,但是这对演员的表演是有好处的,我希望帐篷里的黑暗环境可以让杰克和Heath更好地完成亲热戏.”另外一场在棚内搭景拍摄的戏是在多年以后杰克和恩尼斯在汽车旅馆的房间重聚。另外,他们也在Calgary周围的实景进行拍摄。“在狭窄的空间进行拍摄总是很麻烦,但是我认为这样对拍摄是很有帮助的。当你在实景的限制下拍摄的时候,会得到更写实的光效,因为布光的方式更自然。当你在布景中拍摄的时候你可以随意地移开一面墙,在任何地方设置灯具,这样好像很不错,但是做出来的光会很假。棚内拍摄对摄影机的位置摆放很有好处。即使在拍帐篷里的场景时,我们拆除了帐篷一面的帆布,摄影机可以放入合适的位置,但是我们确保镜头在帐篷内部,这样我们就可以保证用32mm镜头在帐篷内部拍到合适的画面。在拍汽车旅馆房间里那场戏的时候我们也移走了一面墙,但是这一次摄影机也被我们放 在被移走的那面墙内。”

“我们试着让一切都尽量真实,在布光的时候不仅要使光线有根据,并且要表达出每场戏所需要的特定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布光的时候要参考美术师朱迪在置景中给出的光源,比方说窗户的方向,路灯在什么地方,小灯的位置。”当然也不是说把一切都形式化,一切围着灯光转。在杰克和恩尼斯分别后的夜景戏中,普瑞托在灯光的颜色上稍微进行了区分。在有恩尼斯的夜景外景中,由于他的隐忍的性格,“我们在光线中稍微加了些蓝色,”他解释道,“我通常用Steel Green色纸加在路灯上让它们发出一种类似于水银蒸汽灯或金属卤化物灯发出的光线。在表现杰克在田纳西的夜景的时候,我也直接应用了白色钨丝灯,或者加些钠蒸汽灯制造的琥珀色暖光源。这样处理是因为,杰克比恩尼斯更活跃也更愿意表达情感。”当在影片最后恩尼斯去拜访杰克的父母的那场戏中,这种处理被改变了。杰克父母家的农舍可以说是“只有家徒四壁的白墙”,普瑞托说,“我想要试着简化一切,但要加强反差,这在 一个全是白色的房间里是很难的。所以我将所有的窗户都曝光过度,使它们成为光源,这样就使人物脸上出现了很强的阴影。在这场戏中,我们从Vilhelm Hammershoi的画作上找到了灵感,他善于用消色的画面表达忧郁的情感。我们用一个18K HMI灯作为主光源,从杰克父亲和恩尼斯谈话的桌子旁的大窗子照进来。在窗前我们还加上12x12的柔光屏来使光线散射进来,柔光屏在不影响各个角度拍摄的情况下尽量贴近窗户。我们用两个6K Par灯加在小一点儿的窗户外来模拟阳光直接穿过窗帘射进屋内。用一个4K Par灯穿过门上的小窗户照进来。在拍特写的时候,我在地板上加了一个Image80来制造一串反射光,然后用216包着2尺长单管Kino灯在人物眼中制造一种十分微弱的闪光效果。这一切都是为了给恩尼 斯制造一种十分不舒服的尴尬气氛。”综观《断背山》整部电影,摄影可能是处理得最简化的视觉元素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单机拍摄。”普瑞托说,“有时候Damon Moreau操作机器,有时候我操作。”李安惊讶地发现普瑞托竟然是个熟练的掌机。“我还从没和像他这么好的掌机合作过。”导演说,“无论是固定拍摄还是手持摄影,普瑞托能感觉到并紧紧抓住剧情的变化。”实际上,普瑞托说只有在拍两个主角打架一场戏中用到了手持摄影。轨道上的移动拍摄更是没有,更别说摇臂了。“我们有时候也想是不是要摄影机来个漂亮的移动,”普瑞托说,“但是,这部戏根本就不需要。”杰克在墨西哥一条后街上找男妓的那场戏是 全片少有的用到斯坦尼康摄影的几场戏之一。普瑞托被定为和杰克演对手戏的最佳人选。“我在那儿布光,李安说要我帮个大忙。”普瑞托回忆说。(后来李安说是因为开始找的演男妓的演员太矮,不显眼,“普瑞托愿意为导演做任何事,包括让自己置身于黑暗的小巷里”)普瑞托接着说,“他们把我匆匆地叫去化妆,做头发,换上戏服,天哪,这简直太恐怖了。最要命的是,这场戏的布光是十分复杂的。斯坦尼康跟随杰克进入一条街,这条街是一组钨丝灯加4/1CTO色纸照亮的,然后进入全是男妓的那条街。为了使这条街显得十分破旧,我用了水银蒸汽灯,光线由暖色调变成蓝绿色调,然后设计些红黄光源从门窗里射出来。由于摄影机是360度拍摄的,所以我必须把所有的灯都藏在建筑物周围和人的头上,并且我只有很少的时间去做这些事,最可怕的是,我还要忍受男妓的化装和发式。”普瑞托在巴黎监督完成了3个月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数字中间片的制作,这时候《断背山》的冲印工作也开始了。“李安觉得数字中间片制作出来的效果都是一样的,他不喜欢数字中间片的那种质感,”普瑞托说,“我不能同意他的这种看法,技术关键是如何运用,比方说电影《8英里》数字中间片的那种效果我们是不会用的。但是在这部电影里,我们不应该去指定一种数字中间片效果,影片的原则是简化一切,我们用一种比较过时的方法来处理数字中间片。我们不会用数字技术来改进画面,因为我们已经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进行了拍摄。”底片的化学冲印的效果影响到了普瑞托对中间片的选择。“我们希望黑色的效果更好更黑一些,但是又不希望其他颜色的饱和度过高。我们在柯达(Kodak)Vision中间片上进行了测试,但是黑色不理想。然后又试了柯达(Kodak)Vision Premier,尽管黑色的效果不错,但是整个的颜色有点儿过。”普瑞托最后用Fuji 3513DI中间片取代了柯达中间片,这种中间片“黑色效果很好并且色彩的饱和度又不是很高。我们只是对树叶的色彩不太满意;Premier中间片的绿色很合适,但是红色太饱和了。”概括起来他在这部电影中的工作,普瑞托说:“我只是希望通过摄影创作,能帮助人们理解这个能够深深触及人类情感的故事。希望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政体,不同性取向的人都能为之感动。”

第四篇:观断背山后感

观《断背山》有感

枫叶幽林

今天我完整的看完了世界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影片《断背山》,对我有比较大的感触,不得不佩服他的那种敢于突破的精神.对于里面的演员我也很钦佩,他们表演的非常的出色,入木的表演实在令人惊艳。这部影片可以说对于演员来说也是有着比较大的挑战,因为同性恋这个群体具体的特性与心理背景真的很难深入的了解,他们这个群体本身就是比较低调,或者生活比较隐晦,毕竟根据现在社会的伦理道德等,真的很难让人去接受。而这部影片可以说给了读者比较全面的对于同性恋群体的认识,从而也令公众多少祛除对于加在同性恋不合理的偏见。从李安准备拍这部影片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希望这一群体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另外此片获得了多项奥斯卡大奖,从这一方便来说,这部影片是多么的具有现实意义啊。要知道活的奥斯卡大奖的影片不一定都是投资巨大,或者很受欢迎,除了这些之外还必须有内涵,有思想,有影响力,更得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现实主义。而对于这部影片可以说以上全部都有。

本影片的演员表演真的很惊艳,特别是埃尼斯和杰克的表演者,他们入神的而且深刻的刻画了主人公当时的彷徨,而又耐不住寂寞的心情,到得知要离开的时候,主人公的那种悲切全面的展现在荧屏上,还有主人公们即将再聚的那种喜悦与激动,还有一个当杰克死去而埃尼斯得知时那种悲痛之心以及看望杰克父母的那个片段,演员们真的很给力,场面控制的非常好,当时我看的时候眼泪居然也被主人公悲切的故事感染。

本影片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那就是优美的取景。蓝蓝的天空挂着几朵白云,远处青山缭绕,近处泉水溪流潺潺不绝。当冬天来了,皑皑白雪挂满全山,

萦绕在眼前的是雪白雪白的大地,好像步入一个童话版得世界。。。。。。真的敬佩摄影师和后期制作人员的精湛技术。。。。。

最后我想说,对于影片当中主人公的家庭影片也利用了相当一部分去描述,应该理解他们面对自己丈夫是同性恋的苦恼心情,更应该同情他们不易的处境。据资料统计同性恋者这个群体比较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有上升的趋势。希望人们本着正确的态度对待这一群体,他们和异性一样都是有爱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剥削也不得干涉。。。。。

第五篇:从“家庭三部曲”到《断背山》

——从李安电影看东西方文化差异(定稿)

摘要:

李安是唯一两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华人导演,他的作品承载着中西文化的合流,通过对一系列中西方文化的探讨,实现了一种良性互动的跨文化传播,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成功范例。 “家庭三部曲”(《喜宴》,《推手》,《饮食男女》)是奠定李安电影风格和华语影坛地位的重要里程碑。而《断背山》则是跨入西方题材,成功打入美国电影市场的佳作,这部电影也让李安导演在世界影坛确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本文将从东西方文化差异为切入点,通过李安电影作品“家庭三部曲”和《断背山》,从文化分析等理论视角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冲突及融合,反思中国文化本身及趋向,试图为探讨中西文化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李安电影,“家庭三部曲” ,《断臂山》,文化差异

目录: 引言

一、 四部作品各臻其美 (一)《推手》 (二)《喜宴》 (三)《饮食男女》 (四)《断背山》

二、中西文化的四大差异 (一)生活习惯 (二)语言文化 (三)教育理念 (四)婚姻观念 结束语

引言:

李安作为一位两次获得奥斯卡奖的导演,以他独特的视角,拍摄出一部部使东西方观众都能接受的影片,从这一点上而言,他无疑是成功的,他成功的塑造出了生活中遭受东西方文化冲突影响的一个个人物形象,如《推手》中的老父,由于文化背景与生活经历的多元化,李安对中心方文化均有研习,中国传统文化

宜顺论文网

的滋养和西方文化的熏陶培养了李安具有包容性的开放情怀,他立足于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排除文化的界限对艺术题材进行挖掘和探索,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主流文化巧妙地融于电影之中,这使他的电影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呈现出跨文化的特色。

李安是世界当代蜚声海外的著名中国电影导演,曾担任第6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评委会主席。他的第一部作品《推手》获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台湾金马奖也被视为是台湾电影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喜宴》柏林国家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卧虎藏龙》荣获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华语电影,并且被《时代周刊》评为2000年度最佳影片,而李安本人也被评选为最佳导演。2006年,凭借电影《断背山》,李安荣获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华人导演获此殊荣。李安为华人影坛所做出的贡献无与伦比,他也成功地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

本文以李安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李安电影作品“家庭三部曲”和《断背山》,试图从李安电影主题的选择、文化认同的途径及文化融入的表现策略三个部分探讨李安如何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寻求文化间的沟通和认同。

一、四部作品各臻其美 (一)《推手》

《推手》比较注重表现东西方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其中的太极父亲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养性之道并身体力行,初面异域文化时充满自信,在影片中与他构成对立面的是完全不能接受东方文明的洋儿媳。在表层冲突下隐藏的深层的两种文化间的冲突随着影片故事情节的逐渐展开先后体现为父亲与儿媳、儿子及餐馆老板的冲突,这些冲突都是以父亲为象征的东方文化与其对立面所代表的西方文化之间矛盾的外化。

影片开头随着手部特写镜头的拉开,我们看到父亲身着一袭蓝色中式衣裤,动作舒缓自如、矫健轻盈、安详平和;与此同时,洋儿媳在电脑屏幕前飞快的敲击键盘,红色的台灯和桌上杂四乱无章的物品给人一种内心烦躁的暗示。二人一静一动,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个段落中没有一句对白,所有声音都是自然音响,导演有意利用单个镜头内的场面调度画面上两个主人公一直处于隔离状态,几乎不出现在同一空间,即便是同一空间,也通过画面的纵深调度形成强烈对比,或是封闭的横向构图中二人左右对称的对比,或是纵深构图中前后的对比,互不理睬又互有压力的模式造成强烈的隔离感,充分体现二人内心的疏离与隔绝。

该段落中儿媳的烦躁显然为父亲的悠然、自信提供了陪衬,当她在莫名的烦躁中远远审视这位异常平和的中国父亲时,我们看到在两种文化较量的第一个回合中,东方式的达观超然的人生态度与圆柔应对的处世 原则占了上峰。随着叙事的推衍,这种对比却迅速变化,父亲以往强大自信的态势逐步弱化。随着微波炉中的那一声爆炸和儿媳的一句“shit”,父亲的威严受到了挑战而动摇,当他不得不戴上耳机听京剧时,分明表现了他开始向妥协迈进。晚饭餐桌上两种嘈杂的言语充分体现了两种势力的争夺,儿子虽极力调和,但孙子无意间翻译出的一句最不该翻译的话令这种呼之欲出的矛盾终于暴露。父子下棋时所说的“民主就是没大没小”和教给孙子的逻辑颠倒的“娃娃调”都预示后来两方势力对比的

宜顺论文网

倒置。 原本自信的父亲在丧失了精神归属的环境中体味到强烈的漂泊感,他寻求心灵归属和文化认同,恰巧此时他遇到了陈太太,这种心灵的空寂、精神的漂泊和文化的失落似乎有望在陈太太处得以终结。

陈太太与父亲感同身受、同病相怜,与其说她是父亲所期待的情感归宿,倒不如说她是父亲的精神家园。而当父亲得知儿女只是为了他的负累才安排他与陈太太接触时,这个曾是东方文明的顽固代表为了保存自己最后的尊严选择了离开。父与子的冲突毕竟是悲哀的,它意味着东方文明力量的衰弱已成势不可挡的定局,这种衰弱已经表现为东方文明自身的内部冲突。当父亲展开与整个西方秩序的冲突时,东方文明势力衰退的趋势发展到了极限,警察的介入把父亲所代表的东方文化与西方社会的冲突完全外化,虽然在父亲戴着手铐被送入警车时显出/英雄视死如返乡0的镇定,但我们能感受到的却只是他独坐在监狱里时的凄凉和无奈。按照本片所传达的理念,暴力是失去平衡时的一种表现,父亲用暴力所打破的不是西方社会的秩序,而是东方传统文化智慧和修养角度所认为的平衡,它成为父亲修身处世原则彻底的失败与颠覆,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尚未开打以前父亲就已经输了,他被逼到绝境,无计可施,无路可走。格斗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亲因使用暴力而显露了自己寂老苍凉的内心最脆弱的一面。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是空间位移后产生的水土不服的困窘。父亲一句:练神还虚不容易啊!把影片挥之不去的悲凉情绪发展到极限,矛盾终究经过暴力达到平衡,悲伤与空虚的情绪得到了升华。

《推手》的场面贯穿整部影片,你来我往的交换步伐,努力在两人之间制造一个平淡素雅的氛围,似乎告诉人们要寻求宁静和松弛,就要排除杂念,使心灵在纷杂的环境里清净下来,来来往往中凡事都以柔静临之,松化处之,圆活待之,才是做人处事的道理。父亲一直推崇的内心宁和并没有达到,在人生道场的修行中,外在的苦难折磨他可以战胜,惟独内心的牵挂却放不下,实在难以修炼到真正的中国功夫那种虚无清静的至高境界【1】。他离开了儿子的家,搬到中国城独居,短暂的中西合璧家庭宣告结束,从此各自为安。父亲在清理了自己的伤口之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虽然在活动中心与陈太太谈话时的背景依旧有一面醒目的美国旗不安分的提示这两个来自东方的空寂灵魂依旧在强大的西方文化的压迫下,但当他们一同站在阳光下时,影片传达出的信息却是他们或许可以相携相怜,在西方文化的包围中建立一个东方传统文化氛围之家,慰藉漂泊的心灵。【1】

【1】冯光远.《推手,一部电影的诞生》[M].台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二)《喜宴》

《喜宴》(TheWeddingBanquet1993年)是一部关于认同的问题喜剧 ,《推手》始终让人感到一缕隐隐的悲悯之情,而《喜宴》却是以轻喜剧的手法铺陈,对东西方文化冲撞问题的关注与探讨更深一步,更关注深层观念上的差异,选取一个颇具宽容度的叙述视角,将西方式的同性恋故事与东方式的人伦大义错综对接,层层衍展开去,揭示出丰厚的人文内涵。影片中的师长父亲来自台湾,早年在两岸间的辗转经历使他的内心已经跨越了感叹漂泊的阶段,无奈的认可了浮萍命运,而痴情于“根”的延续。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强调着“种”的重要地位,可儿子的同性恋取向意味着“种”的丧失【2】 。于是,两种文化观念又产生巨大的冲突:前者重视传统,后者注重个体存在的自由;前者为了种的繁衍可以牺牲个人的情感和幸福,甚至以权利的运作方式对个人生活实行全面统辖;后者宣扬个

宜顺论文网

体解放,尊重并以法律保护个人私生活的一切领域(这里还要插入一点,西方传统文化在宗教的熏陶下同是排斥各种以享乐而非繁衍为目的的性行为,东方自古也有同性之爱的传统,但这些问题确非在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之列)。父亲形象在出场前作足了铺垫,尽管他一直处于叙事后景,但又切实主控整个叙事进程,象征了潜在的、不可抗拒的东方伦理传统的压抑,在从台北到纽约的叙事空间里,他精神的影子无所不在。台北的“越洋电话”、母亲的“录音带、信函”、美国的相亲,都镌刻着父亲权威的阴影。儿子接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并对其敬畏有加,却皈依了现代西方社会,面对西方文化强大不可扭转的状况,传统文化首先在他身上体现出弱势并不得不做出让步。无论是儿子对旧时老友的排斥,还是对女房客挑逗的冷淡反应,都暗示他早已有意无意的疏远了东方的传统文化。当他熟练地用美国人习惯的方式打发街头卖艺人时,他对于在物质利益驱使和个体独立意识左右下的西方文化已显示出极大的认同。 面对父亲以各种形式的敦促乃至强迫结婚生子,儿子阳奉阴违安排假结婚成了暂时化解对立矛盾的唯一出路,表面上是儿子屈从于父母之命而向传统的家庭理念做出妥协,实际上反而成为父亲所代表的东方文化被愚弄的发端。原本妥协/愚弄可以就此打住,不想父亲携同母亲亲临观礼,儿子伟同、准儿媳威威和儿子的同性恋伙伴塞门手忙脚乱的“清理现场”又将这场较量扩大化了。

父母初到的一场戏中,导演运用各种镜头语言阐述了两种文化的对立与即将突现的冲突:威威头头是道的品评父亲的书法时,一家人同时出现在镜头中而惟独不见塞门,此时他所代表的西方现代文化为东方传统文化所击败,在书法这一极具东方风情的载体上,他显然丧失了表达语言。紧接着,父母送威威礼物用长镜头表述,威威捧着礼物和旗袍从左侧出画,塞门和伟同从右侧入画给父母送见面礼,母亲却看着右侧画外喊出声,画面右移,景深处威威身着旗袍亭亭玉立,一家人上前簇拥着假冒准儿媳,前景又只留下塞门一个人,再次显示出在这样特殊的空间中西方的劣势状态。其实塞门的弱势地位也并非绝对的,事实上一直是塞门在行使“儿媳”的职责,,我们甚至难以说清楚,究竟是塞门代替了威威,还是威威代替了塞门。塞门所代表的西方现代文化绝没有被轻易打倒,反而表现出勃勃生机。那场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婚礼戏看似东西文化的融合,表面上也呈现出东方占据优势的局面,但西方强大势力的气息却可以隐隐嗅到。尽管喜宴在一个装饰极度民族化的大厅内进行,但这个大厅却坐落于曼哈顿街头一座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里;尽管婚礼的主角以及宾客大部分都是东方人,但镜头中却时时闪出一两个西方人的影子提醒我们,这样一个民俗味浓郁的喜宴的演员虽是东方人,但外在的观众却西方人,他们以西方的眼光审视这群“疯狂”的东方人,这种“看””被看””制造被看”正是后殖民主义及所谓的东方主义的一个重要模式。 师长父亲初次踏上西方国家领土时曾经极度自信:他挺胸抬头、昂首阔步行走于高楼林立的纽约街头,身后跟着顺从的儿子,表现出不言而喻的威严。接下来却是这位当年英姿飒爽的师长沉睡的近景:他毕竟老了,酣眠中的苍老更使他显得虚弱无力,“廉颇老矣”的悲凉和无奈油然而生。其实从他兴冲冲的踏上这片已跨入后工业文化形态的热土的那一刻起,他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就已经非常人所能体悟。父亲终归是父亲,他病愈后不得不以逃避的方式戴上一副不新不旧的道德面具,以某种现代的开明性掩饰传统的脆弱无力。他把原本送给威威的礼金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塞门,以非正式形式接受了儿子的恋人,又为了维持传统的家庭模式不敢公开。父亲的形象也形成事实上的人格分裂:既是发自内

宜顺论文网

心恪守伦常的威望家长,又是不得不压抑内心不满的西方现代式的尊重个体平等的朋友。他对现实的妥协,既是无奈的选择,又是他以退为进,力求摆脱危机而求得新的平衡的一种老到的处世态度,他好像一只有力的大手,在幕后操纵事态的发展,又像是个局外人,冷眼旁观主人公们的喜怒哀乐。当与塞门一同坐在风中,看着河面上的微澜时,他显得那么无助,昔日里叱咤风云的风光和藐视一切的自信都无从寻觅,身上威严的光环已经褪去,只是作为平等的个体存在于西方现代文化的强大势力之下。 影片的结尾更耐人寻味,全家人翻看婚礼相册,好像是父亲把昨天的辉煌重新温习,他脸上自然的露出笑容,当相册翻到最后一页塞门、伟同和威威三人的合影时,父亲当即回到现实中,收敛笑容起身道别,当初见面给威威的那句“谢谢你照顾伟同”自然的还给了塞门,而对威威报以“高家会谢谢你”,其中蕴涵了多少话语。两位老人的内心都在痛苦和矛盾中挣扎,却只说出“我只是高兴”“我也高兴”这样的话,一句“高兴”在片尾反复强调,形成对片名《喜宴》强烈而鲜明的讽刺。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父亲站在安检入口,面对十足的西方人的质疑,夸张的将双臂高举过头顶,从剪影似的画面中,我们终于领悟,尽管父亲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但他所代表的东方文化终于还是妥协了。儿子迫于传统道德观念的驱使,不得不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家庭模式,一边是来自中国内地,代表着传统东方伦理观念的威威,一边是来自美国,代表着西方现代价值观念的塞门,三人间的冲突没有传统叙事中善与恶的斗争,而完全是两种不同观念的差异。这种突破了外在矛盾冲突而着重关注人物心理冲突的观念是中国电影的一个进步。

【2】力子.《融合中西之长创造完美电影,李安访谈录》[M].当代影,2001,(6).

(三)《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EatDrinkManWoman1994年)与前两部不同的是,导演在开始便让影片的主人公离开西方文化茁壮滋长的本土——美国,回到颇具东方理念情怀的台湾,人物设置是统一的东方人。尽管西方文化丧失了存在的物质载体,没有外在的文化冲撞,但并不意味两种文化的冲突已经消退,恰恰因为在完全的东方文化语境下依旧存在着西方文化熏陶渲染的阴影,反而令人感到潜在的西方力量更甚。原始的没有干扰的东方文化早已被西方无声的侵蚀,这种冲击较之明显的两种文化的外在冲突更为剧烈。当东方文化的承接者已经自觉的叛离了东方文化本身时,这种文化或许可说是岌岌可危了。本片的国厨父亲也长期处于漂泊和分裂的状态中,他的漂泊是生活历程和个人情感的漂泊,他的分裂决定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的典型的分裂态度:饮食是台面上的东西,可以发展成一种令人艳羡的艺术;男女则是台面下的东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3】

随着女儿的长大成人,父亲面临着不可抗拒的抉择:要么克己欲,守人伦,继续孤单的任由情感漂泊;要么接受现代生活观念,自由选择新的情感寄托,开创新的生活。片中与父亲对立的是三个性格各异的女儿,她们身上都有着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影子,无论是大女儿对天主教的笃信,还是二女儿与旧日情人依旧保持着性伙伴的关系,以及小女儿的快餐文化,都是西方文化在东方领域内的投射。 本片是《生活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不仅思想深度更进一步,讲述故事的技巧也比前两个影片更胜一筹,父女四人情感发展各自为线,看似散漫,而几条线索又在每

宜顺论文网

周都要进行的家庭晚宴中交叠,饮食成了情感亦即男女的载体。全片六次家庭晚宴,每次都会有事情发生,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家庭结构变动的分界点。 前两次家庭晚宴上,二女儿先是宣布不日将搬离,又不得不留守在家庭里。二女儿企图离开不仅意味着原有的家庭开始濒临瓦解,更因为二女儿在家庭中具有特殊地位而变得有所指涉。影片用照片暗示二女儿与母亲长相酷似充分表明二女儿在父亲心中以至在这个没有母亲的家庭中的重要性,她对家庭的瓦解可以说是“釜底抽薪”,家庭解体的威胁同时来自父亲的味觉丧失,不仅意味着他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即将失去功用,更意味着作为一个家庭领导者,他丧失了统辖力量。

接下来最不引人注意的小女儿和即将成为老处女的大女儿先后离开家庭,传统的东方家庭结构受到了突发事件的袭击而逐步瓦解。东方传统家庭观念受到初步打击。到了第五次家庭晚宴,家庭结构终于发生骤变,父亲提出再婚的人选竟是女儿的朋友,这种组合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人伦观念看来已经算是不伦之恋,而如此的恋爱关系没有发生在代表西方现代文化的女儿身上而发生在曾经代表传统东方文化的父亲身上就更具有反讽意味了。父亲提出要卖掉老房子,这意味着他乃至整个家庭的传统东方文化所依托的载体即将流失,家庭解体势在必行。父亲主动解决了情感归宿的问题,结束了长期的情感漂泊,也结束了“饮食”与“男女”的分裂状态。他亲自打破僵局并促成家庭从解构到重建的转变,使得女儿们可以无牵挂的把生活重心移到自己新的家庭生活上。在东西方两种生活观念的冲撞中,父亲勇敢的选择了后者,完成了传统向现代的蜕变。作为尾声的第六次家庭晚宴展示了这个家庭彻底解体后的样貌——大女儿和小女儿都经营着自己温馨的小家,父亲也和新的妻子搬离了旧家,妻子腹中孕育的小生命寓示作为传统象征的父亲的全新生活已经开始。而在原来的老宅子中留守的却是最叛逆的二女儿,她非但取代了已故母亲的地位,甚至取代了父亲的位置。正如在父亲的离开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西方文化战胜东方传统文化,在二女儿的留守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她对于长期以来一直反抗的东方传统文化的无比留恋。也许父亲与这三个女儿的关系乃至于他们所因循的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关系就好像是父亲从洗衣机中拿出的女儿们的各种衣物一样纠缠不清,难以言说。 【4】

【3】陈宝旭.《饮食男女——电影剧本与拍摄过程》[M].台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4】 丁卉.《李安电影的叙事策略》[M].当代电影,2001,(6).

(四)《断臂山》

影片延续了导演李安一贯的含蓄隐忍、质朴细腻的风格,没有大起大落、紧张刺激的情节,亦没有琼瑶式的歇斯底里——它甚至有点略显平淡,但却又宛如夜深人静时,某首时常 回响在我们耳畔心头的老调情歌, 温暖感伤,回味悠长。 与以往同类型的影片相比,窃以为此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体基调的平实。无论是主、配角的人物设置,还是情节上矛盾冲突的处理,抑或是对大环境的渲染,导演李安都没有将其刻意的美化,亦没有淡化或回避,虽然他明显流露出对片中两位主人公那段不被世俗所容的禁忌之恋的扼腕叹息之情,但他还是较为客观且真实的展现了这一切,这一点在对Ennis的前妻这一人物塑造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从而使影片的说服力更强,令一般观众亦能较快的接受与理解影片中那份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另外,此片还打破了人们心中对男同性恋固有的阴柔印象,塑造了两个外表粗犷阳刚但内心却温柔多情的男人形象,这不仅仅是挑战美国西部

宜顺论文网

根深蒂固的牛仔文化,更是以一种决绝的方式来诠释爱情的伟大。

Ennis和Jack,一个沉稳内敛,一个散漫不羁,如果最初的最初不是为了那份赖以糊口的工作,他们的人生轨迹原本不会有任何交集,他们会象一般男人那样按部就班,平静且平凡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也许依旧无法与枕畔的女子永结同心、白头到老,但至少不用承受命运那如炼狱一般痛苦的煎熬。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或许是因为前世的情缘未尽,因此从他二人于雇主门外初次邂逅,有意无意地相互偷窥的那一刻开始,冥冥中,似乎就已注定了彼此纠缠一生的宿命。

他们的故事正式开始于断臂山。虽然其所处山谷天高云淡,风景如画,仿若世外桃源一般,但同时亦清冷幽静,人迹罕至。再加上环境的艰苦,工作的乏味,生活的单调,心灵的孤寂以及生理欲望长时间的压抑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他们互相吸引并最终发生关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这算是爱情吗?或许此时还不能算,但二人感情的发展确实是因为性的关系而变的突飞猛进,既而在那段相濡与沫的日子里,不知不觉,情根深种。

可以说,在断臂山的这段日子是Jack和Ennis他二人一生中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导演李安可谓用心良苦,他用了较多的篇幅来尽情展现断臂山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再配以动人心弦的音乐,从而映衬出两位主人公在此自在生活的无拘无束,同时亦埋下伏笔,此时越是逍遥自在,就越能反衬出影片后半段二人回归现实社会之后的那份情感压抑的无奈与悲哀。

毫无疑问,他们是相爱的一对。如果不爱,Ennis不会在与Jack的分道扬镳后,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掩面痛哭,不会在久别重逢之后情难自控,主动热吻;如果不爱,Jack当年不会四处苦苦打听Ennis的下落,不会在黯然驾车离开已离婚却依旧不打算和自己长厢厮守的Ennis时默默流泪;但碍于世俗的白眼,道德的束缚,以及社会的压力,多年来他们只能偷偷摸摸地一年一聚,不敢光明正大的在一起。 在这场爱情角力里,一直扮演主动角色的Jack或许将以上这些看的较淡,勇敢任性的他,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但相对保守传统的Ennis却做不到这一点,童年的记忆,自身的矛盾,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令他无法像Jack那般洒脱,但他却比后者爱的更为深沉,他的付出,已远远超过了他所能承受的极限,因此对于这样一个男人,谁又忍心求全责怪?为了爱情,他们二人其实都已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一个抛妻抛女,一个千里情奔;一个孤独终老,一个至死不悔!„„然而不管他们爱的多么缱绻决绝,义无返顾,他们最终拥有的,却只有那座断臂山。

——断臂山,断臂山,肝肠寸断,情义如山。

影片这样的结局自然让人唏嘘不已,但爱与拥有,或许本就无关。它会一直活在有情人的心上,不是时空可以轻易打断。虽已是阴阳两隔,生死契阔,但想必另一个世界的Jack不会忘记,在断臂山上的某个清晨,Ennis曾与他深情相拥;而Ennis,相信亦不会后悔爱上那个名叫Jack的男人。虽然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他们的爱情,就如他们那两件被Jack套在一起珍藏了二十多年的旧衣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宜顺论文网

二、中西文化的四大差异

(一)生活习惯

在李安导演的电影中,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在一个个的镜头语言中随处可见,尤其是那些片中人物生活上的小细节,从细微的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彰显出了李安导演对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上的理解:文化符码。

在影片《推手》中,华人老父与洋媳妇的生活习惯可谓泾渭分明:父亲身着一袭蓝色中式衣裤,动作舒缓自如、矫健轻盈、安详平和;与此同时,洋儿媳在电脑屏幕前飞快的敲击键盘,红色的台灯和桌上杂乱无章的物品给人一种内心烦躁的暗示。二人一静一动,形成鲜明对比。中景是美国媳妇,美国媳妇在朱先生的身后来回走动。虽然前景是朱先生,但镜头的焦点是美国媳妇。通过这种前后景的构图,在单镜头内将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内在的文化冲突充分的表现出来。所以这个生活场景,虽然言语不多、情节简单但足以使观众对东西文化间巨大的差异有清晰且深刻的印象。 在影片中,朱先生是在打太极,美国媳妇在打电脑。太极是中国文化符码,电脑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人物的情绪更是人物动作的文化注脚。朱先生心平气和,娴熟自然的施展太极的招式。美国媳妇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却敲错字。简单的几个动作、神态、表情,就显示出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别:中国倾向于日神文化,欧美偏向于酒神文化。日神文化是理性文化,比较强调礼仪、秩序、中和、适度,个性淹没在社会之中。来自中国的朱先生站在大厅练太极缓慢而有序,通过打太极,他达到了心境平和,沉稳协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而酒神文化则强调张扬个性,比较热情外向,容易陷于偏激、狂热、傲慢、烦躁中。美国媳妇在急速的敲打键盘,当她不小心打了“Grandfather”这一词时,她很恼火,她强烈的意识到朱老先生的存在,并认为他干扰了自己。她很烦躁,无法集中精神。

另外在《推手》的开始就有戏剧性的中国公公和美国儿媳一起进餐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场景。公公抱着一只大碗,里面是米饭和各种各样的配菜,还有肉类,用筷子大口地吃!而儿媳妇只是吃着一盘蔬菜沙拉和一片烤饼干。从这些细节处,更能看出中西方在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二)语言文化

人的一切都是由语言构成与表达出来的。文化是人所创造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形态下人的精神产物,而语言就是它的载体。对一种文化是否把握正确,首先看的是对其语言把握的准确与熟练程度。李安的电影跨越中西两种文化,对汉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必须要有很好的驾驭能力,才能使不同文化的观众能从语言中领略到其他文化的精髓。 电影《卧虎藏龙》的台词备受中国观众的批评,许多中国 观众都不能忍受李慕白这样一位侠士的口里吐出莎士比亚式的语句。“我已经浪费了我的一生,我要用这口气对你说,我一直深爱着你。我宁愿游荡在你身边,做七天的野鬼,跟随你。就算落进最黑暗的地方„„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久的孤魂。”可是西方观众却认为《卧虎藏龙》的台词没有问题,李慕白临终前对俞秀莲的表白很浪漫【5】 。

【5】宋婷婷.《进入龙的世界——— 导演李安谈《卧虎藏龙》》[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4月。

宜顺论文网

由此可见,中西文化在语言上的差异。从表达的意义上来说,这句话的意思非常中国化。因为中国民间有一种传说,人死后回转世投胎,但在投胎前有七天的时间可以留在人间与至亲的人相伴。但这句话的表达方式非常的西化,这是中国观众所不能接受的,但却是西方观众所能理解的。

当然在《卧虎藏龙》里面,李安也是用了古人的语言,运用了一些西方观众耳所未闻的词汇,如“江湖”“内功”“真气”“恩怨”等等。由此可见,整部电影中,既有地道的中文表达方式,又有西式语言,不至于使西方的观众听得一头雾水,也不至于失去太多的中国韵味。李安努力在语言上创造一种中西方都能理解的表达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他的电影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都是互为参照物的,从而使他的电影能被不同文化地区的人所接受。

(三)教育理念

在影片《推手》中,作为孙子的小杰米无疑是最无辜的一个,他不得不生活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之中,不得不接受两种不同的教育,学习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在杰米的教育上,玛沙是完全开放性的美式教育。于是,当小杰米画出了一幅充满暴力色彩的漫画时,玛沙会亲吻他并给予他鼓励。而在爷爷看来,那些美国动画太过血腥暴力,会教坏小孩子,他更希望在孙子身上看到中国儒学的文化底蕴,于是他给孙子画画时用的是中国画——水墨画。而且,朱老的观念中,生儿子是为传宗接代的看法仍然存在,而这一观点显然引起了玛沙的强烈不满。玛莎曾经向自己的丈夫抱怨过,为什么一定要和他的父亲住在一起。在这个问题上,就牵扯到中国的传统美德“孝道”。

老人的儿子在影片中是一个中西结合的角色,在影片的开始他还是一个比较偏向传统的中国人。妻子和父亲争吵时,他还是更多的站在父亲这一边的。老人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问题,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分歧却是很大的,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中国人提倡“百善孝为先”,认为养儿防老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在西方文化的个体自由影响教育下,西方人则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的,无论是父母对子女,抑或子女对父母。在老人入狱后,儿子的中国性又回到了身上,那颗中国式的孝心又回到他身上。儒家的“孝道”促使他将老父亲接回家。但是此时的父亲却拒绝了他的孝,要成全自己的儿子,只要儿子幸福一切都好,这又是中国的典型的爱子之心。或许只有中国的父母会为孩子操心一辈子,从出生到自己死去,孩子始终是他们生命中最终要得一部分,为孩子,他们可以抛弃一切,这与西方的文化观念又大有不同。

片中最后在朱老和陈太太的交游事件后,终于决定以离开来反对儿子的西方观念,这不免让人觉得可悲,但这也正是中西文化最难调和的一处,正是因为从小所接收的教育理念不同,导致如此。

(四)婚姻观念

在电影《喜宴》里,作为伟同的父母亲,一对传统的中国老夫妇。当他们的孩子在年纪渐长后仍没有结婚表现出了我们的婚姻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就是我们的观念,在中国,一个男人,如伟同,身体健康,学业有成,长得又俊,这样的好条件要是适龄还不结婚,不是只有家人为你担心,连周围的人也要为你担心,因为这可是件很重大重要的事情,人生就一次的大事。而且家长不是都喜欢快乐的安享晚年吗?什么可以让他们快乐呢,当仁不让的一个要素是早日可以

宜顺论文网

抱孙子。于是伟同的父母和所有的家长一样,不远万里来到了美国,要为他们儿子的终身大事“操心”了。为了应付伟同父母的这次行动,伟同决定和威威假结婚。故事发展到这里,文化的差异又开始了:在美国人的眼里,结婚是浪漫的事情,可是在中国人的眼里结婚是“面子”的事情。在中国领了结婚证还没有完全算是结婚,要摆了喜酒才是大功告成。本来以为按西方方式结婚就完事的伟同,却因为父母需要“面子,”只得按中国人的传统在美国举行一场婚宴。

在《饮食男女》中,李安是在诠释“食色,性也”这个主题。食物是台面上的东西,“性”才是台面下的实质问题。一个鳏夫老人和三个女儿之间的情感生活,这三个女儿都没有结婚,甚至是作为老大的大姐还没有经验,反到是老二经验十足,最小的妹妹处于青春期,可是偷尝禁果后第一个怀孕。这次怀孕给大姐不小的刺激,在同校老师的一再追求下,大姐的心理产生了突变,并也尝试了性爱,怀孕离家。这里最有意思的是三个姐妹有的时候想要尝试性爱和爱情的原因竟是为了离开这个家。在这部电影中的父亲并不是个中国传统文化里认为的好父亲,因为他没有按耐住寂寞,和一个与女儿们年龄相仿的女人再婚,如果从中国文化上讲这是有些反道德的,可从西方文化上来解读的话,这也是人性的一种解放。是作为父亲突破传统的一次反抗,是带有美国思维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李安没法改变的东西。

作为当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华裔导演,李安以他独特的叙事和拍摄手法,创造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李安喜于将家庭因素融入到他的电影中。尤其是父亲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作为生在台湾长在美国的李安来说,他深受东西两方文化的影响。由他拍摄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断臂山》这四部电影能深刻的反应出李安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李安以家庭为载体,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对立的全方位的展现,表现了他对于当代华人的生活现状的深刻把握,同时通过对家庭矛盾的解决,表现了他对于文化冲突和现状的出路的思考。他细腻的处理方式,对中西方文化深刻的理解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和借鉴。

结束语

“家庭“这一概念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有着质的不同,东方文化中的家庭观注重传统的家庭伦理,重和谐重道德。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的家庭观则强调个人自由意志的伸张释放。但是目前的全球化进程加速了西方家庭价值观念对于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渗透,中国家庭中出现了家庭伦理观念的西化等问题。在家庭三部曲中,东方观众可以重新审视西方家庭的价值观给东方的家庭所带来的冲击,而对于西方观众来说,李安则将东方家庭观作为一个参照点默默地修复并平衡着西方观众的家庭价值观念。李安尊重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并理性的观察分析,他的电影立足于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融合,并存了东方眼光与西方手法,以人文的笔触精准地勾勒出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东西方的家庭与感情世界。李安电影中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并存。由于李安导演的成长经历与教育背景,使得他对西方文化的精髓部分能够很好的吸收与驾驭。李安在拍摄东方题材的电影中会将一些西方的先进文化与理念融合运用在电影之中,并将西方先进的电影运作模式加入到影片的拍摄和运用中。在拍摄西方题材的电影时,他也将东方文化中对于道德思想,内敛的审美观,儒家等文化思想的认知运用与电影中,使得

宜顺论文网

他的电影中中西方文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区别与一般的中西方影片。

李安电影作品“家庭三部曲”和《断背山》,为我们从文化分析等理论视角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冲突及融合,反思中国文化本身及趋向,探讨中西文化交融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扬,伦理片的中西文化比较——由李安的伦理电影看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2】李安:两度捧得奥斯卡奖的华人导演,大众电影,2007年第16期

【3】李晨,李安电影的东西方文化观——解析父亲三部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 【4】李安.站在好莱坞与中国电影之间 [J].上海: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

【5】段续.电影《断背山》中爱的艺术视角[J].贵州:电影评介,2006年第17期. 【6】 张靓蓓.李安访谈:一起走向黄金时代[J].长春:电影世界,2005年第7期. 【7】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8】冯光远.《推手,一部电影的诞生》[M].台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9】陈墨.《刀光侠影蒙太奇:中国武侠电影论》[M]中国电 影出版社1996。 【10】力子.《融合中西之长创造完美电影,李安访谈录》[M].当代影,2001,(6). 【11】陈宝旭.《饮食男女—电影剧本与拍摄过程》[M].台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12】丁卉.《李安电影的叙事策略》[M].当代电影,2001,(6). 【13】宋婷婷.《进入龙的世界——— 导演李安谈《卧虎藏龙》》[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4月。 【14】李安:《推手》,1991 【15】李安:《喜宴》,1993 【16】李安:《饮食男女》,1994 【17】李安:《断背山》,2005

宜顺论文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店长升职申请书范文下一篇:读阿城棋王有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