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误区及对策研究

2022-11-08

1 小学作文教学误区的具体表现

1.1 重视写作, 轻视口语表达

长期以来, 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写作与口语表达看成不同的两个部分, 口语表达的地位是低于笔头写作的。且不说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写作课上, 教师进行的是精分析细讲解, 留给学生自由讨论、表达的时间寥寥无几, 就是在低年级的说话课上, 也常常听不到学生略显杂乱, 却充满稚气、灵气和朝气的自由表达, 看不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围绕一个喜爱的话题快乐地讨论、交流。口语表达对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它不断地被运用, 而口语表达就是不断运用语言、学习语言的过程。“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 因此练口、练耳是基础……过去教语言, 往往忽视口、耳, 只注重手、眼, 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开花的做法。”

1.2 重理论讲解, 轻实践运用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由于教师过分重视作文理论的灌输, 却又未能及时与实践结合起来, 是使学生视作文如猛虎, 有话写不出或无话可说的另一个原因。在学生开始学作文阶段, 教师们常常采取读例文, 讲理论的方法。好的例文的确可以起到引路的作用。但许多理论在短时间内仍不可能被学生理解, 运用它们更需要长时间的浸淫、练习、体会, 这一点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一些教师较为忽视口常练笔或对小作文的评改, 有的一个学期学生的作文只有书上要求的寥寥几次。有的教师对一篇文章有针对性的指导比较少, 学生认认真真写的小作文, 却被一个“阅”字随便打发了。这些做法很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运用中理解。当写作成为一种为了应付考试拿高分的手段, 而不是孩子自我表达的需要时, 作文教学的理论指导就极易成为一种程式化的教学。它往往以考试的内容、形式及评分标准作为主攻方面, 在教学中表现为以“本”为本, 不敢越出半步, 不管它切不切合自己学生的实际。

1.3 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小学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 年龄大致在6~12岁之间, 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均未成熟, 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尚处在发展阶段与成人有很大的差距。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他们不具备较强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而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却要求学生每篇作文都得表现一个明确而又深的中心, 缺少了这个, 作文就无法得高分。这就使得小学生们, 挖空心思去想那些所谓的有意义的或是印象深刻的事情来写, 如果没有这样的亲身经历, 为了得高分, 就只好胡编乱造, 把别人的经历拿来安在自己的身上, 显然这种作文训练对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毫无益处, 反而会阻碍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文风, 不利于其培养积极向上、健康高尚的人格。

2 小学作文教学误区形成的原因分析

2.1 传统教育观念剥夺了作文中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 “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对我国的教学影响极大。以成人为本位的传统文化, 使儿童在其中受到蔑视, 社会没有正确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 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这样“学生在教育中并没有倾其身心与教育发生关系, 而现实的教育也没有关注其作为整体的人, 活生生的富于灵性的人”, 而是被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中规中矩, 被动接受, 一心顺从权威, 不敢质疑, 更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文章不是为了抒发情感、心志, 不是为表现现实生活, 展示能力, 张扬个性。孩子满嘴的公共话语, 满篇的虚情假意, 也就不足为怪了。

2.2 应试教育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虽然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 但在现实中分数仍然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仍然以分论人、以分数论英雄。为了抓出自己的教学分数, 许多教师投机取巧, 布置学生大量阅读、背诵和抄录范文, 以便考试时“编、抄、套”。因此, 常常会出现平时作文水平不错的学生, 考试分数不一定高;而“编、抄、套”做成的作文考试分数也不一定低的现象。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大大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滋长了学生弄虚作假的风气。所谓的高分犹如“空中楼阁”, 不堪一击。

2.3 教师不愿意“下水”

作文能力弱的老师有时刻意去回避作文课, 在上作文课时, 往往出一个题目或列几个提纲, 引导学生想几个例子, 如此而已。长期以来, 教师不愿写下水文, 因而学生知识、能力、技能上的缺陷以至写作中的难点、关键等不甚了了, 所以指导起来就抓不住要点, 点不透机关, 无法打通关节。这是作文教学低效的一个原因。

3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3.1 必须认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写作是学生的自我表达, 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所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 应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提倡儿童的主体性, 就更加重视个人的独特的感受, 关注儿童生活的独立的价值。改变小学生“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承认化的语言, 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的状况。提倡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 丰富的想象, 独特的视角, 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那些压抑学生个性, 或是以共性代替个性, 以公共话语代替个人言语的情况, 是我们必须杜绝的。

3.2 写作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生活是语文学习, 文章写作的源泉。在我国, 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也是源远流长的。远者, 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达练即文章。”他以其不朽名著《红楼梦》证实了他的观点的正确性。世事和人情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 懂得了世事人情, 才能写出文章, 揭示了生活是文章的源泉。近者,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不能脱离生活。然而, 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言:“传统源远流长, 但发展地很不充分”。走“生活作文”之路, 就是指作文教学要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找寻作文话题和切入点, 让学生感到作文是生活的一种需要。

3.3 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

在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是我们课程改革的目标, 也是小学作文教学应该实现的目标。只有确立了这种思想, 才能在作文教学有效杜绝那种一门心思给学生灌输写作技巧或写作知识, 忽视学生的个人情感、个人经历, 不注意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真实感受的做法。因此, 在实际作文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把小学作文三维目标的实现装在心中, 并切实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摘要:在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学生写作水平普遍低下, 甚至出现“怕写”、“厌写”现象。同时, 部分作文指导教师的观念陈旧, 缺乏应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也导致在作文教学中出现“危急”。无论是宏观的理论探索上, 还是微观的教学方法探讨上, 都存在着一些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作文,误区,对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治疗下一篇: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