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内控审计风险论文

2022-04-17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企业集团内控审计风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受管理体制、职能定位、人员素质、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足够的权威性。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从内部审计职业自身分析。普遍存在审计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

企业集团内控审计风险论文 篇1:

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及防范

摘 要:文章对企业内部审计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提出了几点意见,指出要正视风险,研究风险,正确分析和判断审计风险,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

关键词:内部审计 风险 防范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即为企业内部组织或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无意地对存在重大的错报或漏报的会计报表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经营活动审计后,发表的不恰当的审计结论造成审计对象和与之相关方面遭受损失,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责任的风险。内部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假定与内部会计控制无关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整体财务报表和各账户余额或某项业务发生重大差错的可能性,即由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和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足而形成的审计风险。控制风险是指由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键全,内控不力,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某个账户或某种业务中的重大错误而形成的审计风险。有时即使审计人员确认被审单位的内控制度不合理或存在关键环节上失控,其提出的修正建议能否真正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也会形成一种修正风险。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未能通过审计测试发现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

本文拟就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防范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立摸式不合理。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有关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下建立起来的,带有很大的强制性,而非企业基于加强管理的内在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这就使得内审机构没有真正被企业所接纳,而是将其视为找毛病、挑刺的机构,这就使其很难正常开展工作,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2.内部审计人员未按审计程序操作,审计质量失控造成审计风险。审计程序是指审计机构开展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能够按照科学合理的轨道有序进行的保证,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根据所确定的审计目标和可支配的审计资源,针对具体的审计事项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依据审计证据去证实审计事项与审计依据的相符程度,就审计事项的性质作出审计结论,并将审计结论传达给利益相关的人。审计程序是确定审计目标的手段,是确定审计方法的前提,规范的审计程序是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2003年6月以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陆续制定了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对规范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组织的审计机构没有根据这些内部审计准则修订、完善自己的审计工作规定,没有规范自己的基本审计程序,没有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措施,导致审计工作随意性大。表现为,在审计计划的制定中,未能以风险为导向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的全过程中,没有合理考虑和应用重要性标准;审计项目开展前,缺乏充分的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缺少依據;必要的审计程序存在缺陷;取得的审计证据证明力不足;审计工作底稿随意编制,审计范围存在漏洞的可能性大,从而作出不充分的审计结论。

3.内部审计对象的越来越复杂化及审计内容的不断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企业改制、重组,使内部审计对象和内容也日益复杂。内部审计对象逐步发展为企业集团、股份公司、连销经营店等。内部审计对象的复杂,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另外,内部审计的内容也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为经济责任审计、经营决策审计、风险审计、投资审计等,还要预测新形势下的兼并、联合、分拆后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评价企业是否盈利。这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结论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审计风险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

4.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重要因素。审计人员素质包括从事审计需要的政策法规水平、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审计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审计经验是审计人员应有的一种重要技能,审计经验需要实践的积累。但经验又是有限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审计内容,靠审计经验也会有误断的时候。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有的内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观念,循私情或害怕打击报复,故意放弃对重大问题的追究和揭露,提供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这样也就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5.内部审计人员运用审计方法的影响。由于被审单位实际情况的不同,审计目的不同,采用哪些审计方法才能恰当并不容易确定。如果审计方法选择不当,会造成审计时间延长,成本增加,也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审计内容,未能觉察重大的错弊所为,未能收集到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使审计结论与实际不符,导致审计风险。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内审人员在实际审计的过程中,掌握了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就要有意识地防范审计风险,以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审服务与监督职能。笔者认为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内审的地位,增强其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质量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在设置内审机构时应当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内审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二是权威性原则。这是内部审计人员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设立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会发挥得越充分。

2.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内部审计人员直接接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报告直接提交委员会,改变内审部门地位低下的状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从而规避审计风险。

3.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增强其风险意识。各内部审计人员要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并不断更新知识,不仅要精通财务、审计知识,还要具有经济管理、金融、统计、工程技术、法律、信息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审计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及表达能力,提高分析、判断和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还要有风险意识,在审计工作中,始终将审计风险作为确定审计项目、审计重点、审计程序、审计结论的判断基础。除此以外,内部审计人员还要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巧。只有与被审计单位以及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内部各个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内部职能得以发挥,内部审计报告得到重视,内部审计目标得以实现。

4.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在审计方法上采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风险基础审计是一种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一种审计模式。它主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对产生风险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复核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检查等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近年来,风险基础审计在世界各国已广泛应用,其原因就在于从审计准备阶段就考虑审计风险。我国内部审计也应尽快实现向这种审计模式的过渡,以提高审计质量。

5.推广计算机审计,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利用计算机比手工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对企业各种信息的审阅、核对、分析和比较,对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监控与评价,对企业资金、各种资产进行跟踪,从而有利于评估风险以及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然而,目前我国采用计算机才刚刚起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不够深刻。因此,内部审计机构要积极开发和引进计算机审计,争取早日实现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专门配备或外聘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员或机构,积极开发和使用电算化审计软件,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建立审计数据库,并保证数据的完整和准确。另外,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教育力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中级、高级培训,将培训的内容不断深化并拓宽,将计算机知识和审计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以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6.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定期进行审计理论、审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如审计抽样技术、内控测试技术、工作底稿编制等,不断更新业务知识,使审计人员精通审计专业知识,会计法律、法规,会计知识,审计业务和现代审计方式方法,并熟练掌握与审计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等。

7.定期举办审计经验交流会和理论研讨会。通过交流与研讨会,使审计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结合审计人员各自的工作实践,开展审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

三、结语

目前,审计风险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分析后认为: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各方面的,无论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因素,还是所面临的复杂的客观审计环境,都可能出现内审人员所做的结论与事实不符或其策略失误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因此,要正视风险,研究风险,正确分析和判断审计风险,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随着审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审计人员风险意识的提高,规避审计风险的方法和措施必将更加完善和科学。

(作者单位:西安卫光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65)

(责编:若佳)

作者:王芳

企业集团内控审计风险论文 篇2: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受管理体制、职能定位、人员素质、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足够的权威性。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从内部审计职业自身分析。普遍存在审计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颁布实施后,内部审计的风险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实际上,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有审计的地方就必然存在审计风险。作为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行为的内部审计,由其所引发的风险也必须引起审计工作者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便识别风险,规避、化解和防范风险,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健康发展。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

一般认为,广义的内部审计风险包括审计职业风险和审计工作风险。前者是指对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与环境总和;后者是内部审计主体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施审计时,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或者由于审计人员能力所限,作出不恰当的审计判断或是对存在的错弊未予揭示。从而造成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责任的风险。

内部审计风险具有如下特点:(1)客观性。即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审计人员如何努力,审计风险绝不会为零。尽管审计人员不能完全消除工作中的风险,但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是可以实现的。(2)普遍性。即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对应的审计风险。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3)潜在性。即审计风险无法通过数学方法精确计算,只能依赖于职业判断:同时。审计风险的发生是以审计责任的存在为前提,这决定了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潜在性。(4)可控性。即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审计风险是可以被控制的。只要审计人员保持职业谨慎,运用职业判断。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并实施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就可以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二、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形成因素,也有外界因素变化和主观因素所导致,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有些法律法规出台相对滞后。国家审计有《审计法》、社会审计有国家颁布的《注册会计师法》作为法律依据,而内部审计目前只有20世纪80年代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法律级次明显偏低,可操作性不足。以此来指导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明显存在滞后现象,致使在审计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对有些问题难以认定。

2,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影响内审工作的权威性

我国内部审计是在政府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其行政性很强,审计人员往往与被审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使得内审机构及其人员独立性不强,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也反映出其独立性的弱化,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规时,内部审计往往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如若服从于长官意志而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就会因不能对企业、单位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不能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而埋下巨大隐患。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及其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对象和内容的复杂性

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是组织的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随着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内部审计的对象和内容也日益复杂;审计对象逐步发展为企业集团、股份公司和连锁经营店等。由于企业内部机构层次增加,所进行的交易也日趋复杂,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内容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为效益审计、管理审计、风险审计、投资审计等,这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结论的难度也就越大,审计风险随之增大。

4,审计人员缺乏高素质

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从事审计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审计经验、应有的职业谨慎性、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与积极的工作心态等。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审计经验是审计人员的重要素质。但是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审计经验也需要实践才能积累。面对纷繁复杂的审计对象和内容,专业知识的陈旧与审计经验的不足都会造成审计责任无法履行和审计判断出现错误,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提高。

另外。由于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也会加大审计风险。我国多数内部审计机构在初建时,并非出于组织管理的需要,而是基于国家的强力要求,导致一些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认为内部审计仅是奉命行事,履行手续而已。即使出现误差或疏漏。也没有多大影响。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如果没有风险意识,就会加大出现重大差错的可能性,致使审计职责无法有效履行。不恰当的审计信息有可能误导组织管理层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给组织造成损失。

5,审计方法落后

我国内审方法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主要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内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更谈不上运用最新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内部审计中抽样技术虽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内审人员在运用这一技术时,基本上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另外,如果内部审计人员经验不足。会导致在选取样本时无法正确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甚至遗漏重大事项,加大审计风险。

三、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一)积极规避客观因素所导致的审计风险

1,完善内控制度。加快内审法规建设

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证。质量控制制度应从全面质量管理和单个项目质量管理两个方面构建。全面质量管理应着重从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分级督导制度和对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情况的监控等方面人手建立控制程序。以保证审计质量,把风险水平调整到可接受水平。单个项目质量管理应重点建立主审负责、审计底稿3级复核、审计部门主管巡视、审计项目质量考核等方面的制度,以把好每个审计项目的质量和风险关。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颁布内部审计法规和内部审计业务准则,以统

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降低审计风险。

2,理顺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企业在设置内审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二是权威性原则。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实践表明,内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作用的扩大为内部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

3,加强对被审单位的日常监控工作

在实施审计之前,要做好审前调查工作。了解被审单位工作开展情况、重大经营项目的运作情况、内部管理控制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状况。通过询问相关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经营理念、被审计单位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压力,经营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以及相关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通过阅读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业务手册、内部控制手册等资料。了解经营活动的流程以及是否涉及容易受到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判断内部控制的充分有效性。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工作、内部管理工作的了解,评估风险。从而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案,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

(二)有效控制由主观因素引起的审计风险

1,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是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功底和审计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首先,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选派那些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其次,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内审人员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掌握与内审有关的法规动态。适应组织业务和管理发展的需要。

审计人员要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由于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识别和防范。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并通过分析判断。准确识别审计风险,制订防范风险的措施。

2,科学应用审计抽样方法,积极改进和吸收内部审计方法

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充分运用现代经济统计技术和方法,以抽样审查代替全面审查,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运用审计抽样技术和方法,不仅符合组织规模扩大的客观要求,而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发挥审计抽样的作用,关键是科学合理地使用审计抽样方法。科学运用审计抽样方法,就是要了解和掌握统计抽样与判断抽样两种抽样方法的优劣以及使用的范围,在审计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即可有效保障抽样审计的合理性,保证审计结论的恰当性。从而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在审计方法上,应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组织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组织发展的需求。风险基础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而且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用以确定审计人员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测试水平,确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和收集何种性质证据的决策。风险基础审计的优势在于,通过对被审计单位风险的评价,有利于寻找高风险的审计项目,从而集中力量。最大限度对降低审计的检查风险,使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可以揭露出来,使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风险基础审计为更有效的控制和提高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率提供了完整的思路。有利于减轻审计风险。

作者:严 勃

企业集团内控审计风险论文 篇3: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独立与风险的控制措施

摘 要:审计风险是一个重要的审计概念,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日益完善,因而审计风险正一天天被人们所重视,摸清审计风险,增强审计意识,最大限度地规避与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当今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审计质量和信誉的关键,对审计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侧重探讨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审计独立 审计风险 控制措施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

1.内部审计独立性内涵。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一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实施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给予了明确的解释: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独立性一般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应以事实为依据,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客观性一般指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能够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提高。

2.内部审计独立性外延。依照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1年提出的内部审计最新定义,认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的错误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于审计工作而言,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1.固有风险的形成。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即经济业务及其记录本身产生重要错误的可能性。主要成因及表现有:(1)参与经济活动者,书面资料编制者由于工作疏忽或业务不熟造成的错误。(2)被审计单位为了达到某种不良目的,故意在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中弄虚作假、掩盖真相,扭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有甚者提供假账、假凭证等虚假会计资料。例如某市审计局对下属县轧花厂进行审计时,该厂提供假销售账,收入只反映当年业务的1/2,市局人员对县轧花厂情况又不熟悉,这样审计一开始便存在着审计风险。(3)由于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如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和审计时限等因素制约,造成审计本身不便全部使用详查法,往往采用抽查法,进行抽样审计,因而不可能对每本账册、每笔业务、每件存货数量价值、每项往来款项一一审计,也就不可能将存在问题全部查出。

2.控制风险的形成。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主要成因及表现有:(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不具备健全有效性。一般情况下,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应同时具备健全性和有效性两方面特征,但也存在少数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或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而执行不力,有效程度不高,形同虚设等情况,造成审计风险。(2)未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评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认真调查和测评,以确定具体项目审计程度,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3.检查风险的形成。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未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它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能够通过审计人员工作加以控制的风险。主要成因及表现有:(1)事实不清楚,证据欠充分,证明力度不足。审计人员在核定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证据时,不能认真核实、核清、核细,相关数字不精确,甚至前后矛盾。收集的证据材料不具备可靠性、相关性、合法性、时间性、充分性的特征,而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证明力不强。(2)评价不确切,定性不准确,处理处罚不恰当。对审计核实的事实没有采取必要的方法手段加以综合归纳、分析、判断,并以此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情况,处理处罚缺乏原则性、政策性、针对性、灵活性,引用的法律法规欠适用、欠时效,不具备、不完整。(3)建议、意见不适当,审计效果不明显。向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审计建议和意见看不出深度、高度和水平,缺乏宏观性、建设性、可行性,针对性、服务性不强,提出措施不得力,起不到审、帮、促作用,甚至有些结果提供了不准确的审计信息,而造成直接关系人的损失。(4)审计人员不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某些审计人员自律性不强,在审计中未遵守保密规定和审计回避制度;违反廉政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以审谋私,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查实问题避重就轻、化大为小、弄虚作假、隐瞒违纪违规问题等,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风险。(5)社会对审计工作期望值过高。由于宣传力度等原因,社会上可能存在对审计可以解决全部问题的过高的期望值,而审计的职责和权限又决定了审计不能超越审计管辖范围,因而对审计工作而言,一旦没有达到这种期望值时,将可能引起社会的误解,诱发审计风险产生。

三、审计风险的独立控制措施

1.加强会计、审计、财经法规制度建设。在切实贯彻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将与之相关的财经法规融会贯通;尽快以审计法为基础,制定国家审计准则、审计法实施条例和操作性强的审计工作具体实施办法,把风险控制作为审计准则的重要内容,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这包括:(1)提高审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在很多人心目中,有这样一种误解,认为队伍素质的提高,就是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对于有德无才的人,作不出成绩;有才无德的人,可能作出好成绩,但也可能会有不好的行为,甚至故意在工作中埋下风险“地雷”。所以,在队伍建设上,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2)实行定期轮训制度,提高专业技术,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从根本上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要积极创造条件,选派作风正派、廉洁、公正、严以律己、有奉献精神的同志参加正规学习;鼓励审计人员报考不同类型的学习班,如基础培训、专题讲座班、研讨班等。(3)对于已经通过训练或者大学生及研究生,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多地参加审计实践,通过实践锻炼,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4)对于条件较好的同志,应实行定期轮换制度,让他们通过不同岗位的锻炼,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通过不间断地灌输职业道德意识和专业素质理念,造就一支既能打硬仗又愿打硬仗的队伍。

3.从实施层面来规避审计风险。(1)要严格审计程序。审计监督活动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在实施审计时要严格履行《审计法》的有关审计程序和审计署第6号令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不得忽略和违反程序。对因违反法定程序而在复议或诉讼中所带来的风险,要引起高度重视。(2)实施审计中要考虑审计类型和内部控制的测试对本次审计程序的影响。要减少或消除程序风险,必须对内部控制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也必须结合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考虑审计的重点。内控设置中表现出来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是必须要考虑的,制定程序要注意避免由于越权而产生的越权风险。(3)要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由于审计方法采用不当给审计造成的风险,在全部审计风险中占绝对比例。因此对于方法的选用,是克服风险的关键性步骤。审计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而言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各自得特点,能够解决相应的问题。为此,为了尽可能消弱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在选择审计方法时,应遵循一个原则:方法选用要具有差异性、灵活性和互补性,必须依据被审问题的重要程序选择相适应的方法。(4)严格实行审计责任追究制度。要认真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层层把关,层层落实责任,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审计计划的顺利进行,降低审计风险。

4.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内控制度。在坚持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制、审计复核制、业务审定制、质量考评制、集体定案制、审计执法检查等制度的基础上,要注重重大事项汇报制度,规范领导交办事项的审计报告制度。

近年来,各级领导交办的审计事项较多,而且大多是政府和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这些问题复杂、涉及面广,审计较棘手,处理较难,容易产生审计风险。审计机关应规范领导交办事项的审计报告制度,审计人员要把已查实的问题和未能查清的情况如实向领导汇报,听取领导指示,主动取得交办领导的支持。对已查实的问题,根据法律法规提出处理建议,这对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有益无害。

参考文献:

1.李金华主编.审计理论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董大胜主编.审计技术和方法.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河南郑州 450012)

(责编:贾伟)

作者:周 信 胡郑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论文下一篇:高中美术课堂素描教学论文